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湖南省长沙市同升湖高级中学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材料一:如今,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手机客户端新媒体的崛起给年轻一代的阅读和交流提供了更多可能,但由此而带来的“碎片化”阅读趋势也越来越引起大众的关注。身处其中的青年人应如何对待这样的阅读方式?其实,“碎片化”阅读作为一种快速阅读方式,也并非全无是处。有人认为,“碎片化”阅读可以使大量的信息和知识以概念和模块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比如“知乎”等问答网站的兴起,让知识的获取更加方便,大家可以迅速找到对自己的工作生活有现实指导性的建议,这种获取信息的方式也不见得是坏事。但另一个共识是,对于想要通过阅读提高思维能力,获取某个领域专业知识的人来说,“碎片化”阅读显然是不够的。入职某金融公司不久的小楠就在努力抵抗“碎片化”阅读对自己传统阅读方式的冲击。“微信上的内容太多太杂,但是时间太少了。如果有大段的时间,比如周末或者晚饭后,我还是愿意坐下来,有系统地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他说。“碎片化”阅读与传统的阅读方式孰优孰劣?无法一概而论。其实一次阅读是否深入有效,关键在于阅读者对阅读内容的选择,而非阅读方式的选择。手捧畅销的成功学书籍,和认真阅读一些有含金量的微信推送文章,两者高下,不言而喻。(摘编自《如何做一个靠谱的阅读者》)材料二: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阅读成为常态,上下班通勤、等人排队、出差途中,这些碎片化时间都可以成为阅读时间。一篇篇微信、一条条微博、一段段抖音小视频、一个个喜马拉雅音频,内容涵盖时政新闻、明星八卦、育儿心得、心灵鸡汤甚至广告软文……我们从早到晚看微信、刷微博,每天花费大量时间阅读,仿佛天下事十之八九尽在胸中。可这种泛化阅读并没有带来个人真正的成长,这是很多人共同的感觉。这一方面与互联网的内容呈现特点有关,跳跃式的非线性阅读,使得人们的思维不断被分散,注意力很难集中于某一个主题,结果阅读变成浏览,知识的获取变成了简单的资讯检索。另一方面,在眼球经济时代,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不少内容生产者热衷于用耸人听闻的标题或所谓爆款文章来吸引人们的关注,这些内容适合浅阅读,迎合了大众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可阅读者的思辨能力却在逐渐退化。因此,在这个“形散”已经不可避免的时代,要想保证“神不散”,读者在阅读活动过程中就要有明确的目的性。阅读的时间可以碎片化,但阅读的内容不能碎片化,即要形成知识系统。因为没有目的的阅读,就如同没有购买需求的主妇进了熙熙攘攘的大集市,茫然不知所措。在碎片化时代进行阅读,一定要珍惜自己的时间,集中注意力,并且要具备一定的判断力,有针对性地选择阅读内容,这样我们才不会成为被动的信息接收器,才能在信息泛滥的互联网环境中,最大化地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达到阅读的目的。日本龙谷大学经济学部客座教授原尻淳一曾根据谷歌公司7:2:1的投资基准比,从阅读时间分配上对读者的知识结构的建构进行了规划:70%的时间阅读专业领域,20%的时间阅读专业领域周边,10%的时间看未知的领域。从“知道分子”到“知识分子”,从泛化阅读到主题化阅读,其实就是在明确了个人知识体系之后,根据体系内各方面的重要程度优化时间和精力分配,采取苦读、略读、浏览等不同的阅读方式,优化自身知识结构的结果。此外,为了应对跳跃性的思维过程和欲罢不能的鸡汤消费,读者可能还需要在阅读形式上进行某些妥协,譬如每周抽取一定的时间脱离数字化环境,迫使自己在纸质的印刷文字上深耕。其实,许多图书馆、文化馆、独立书店已经推出了不少读书日、读书月活动,号召人们将深度阅读作为放松身心的方式。(摘编自《信息过量时代,如何克服阅读焦虑》)材料三:阅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思维方式。以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媒介为主导的阅读方式,有可能趋向思维的碎片化、平面化、同质化,而在印刷时代形成的那种比较个性化的感知能力可能在降低。信息时代的阅读很方便,有以往阅读方式所不具备的巨大潜能,当然要充分利用。现今,进行科学研究已经离不开网络资源。对于数字化新的阅读形态,只能主动跟进,而不能消极抵制。但要注意,新的阅读形态可能有利有弊,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阅读方式。纸质阅读和数字化阅读可以并存,既读书,也读“网”。一般而言,读“网”比较适合“浅阅读”,了解新闻信息,也是上网比较方便。但读纸质书更适合“深阅读”。要想读经典,最好还是读纸质书。因为上网阅读往往会受到其他推送信息的干扰,使这种本来“深阅读”的思维与感受变为“浅阅读”。传统的纸质书阅读本身就是一个审美过程,装帧、开本、版式、纸张,都可能含有独特的美学意蕴,令人玩味不尽。每本书的流传过程,它的来路,都可能带有文化记忆。“坐拥书城”“有书卷气”是说一种令人羡慕的气质,这些在网络和电子设备上是得不到的。读书终究是一种生命体验,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所以无论现代信息科技如何发达,不能也不应当完全取代传统的阅读。在信息时代,既要适应和利用网络阅读,又要警惕和尽可能减少网络阅读带来的弊害。(摘编自《信息时代的读书生活》)(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新媒体的崛起给年轻一代的阅读和交流带来了好处,也带来了弊端,但总体来说弊端要大于好处。B.阅读方式对人的思维能力产生影响,而“碎片化”阅读的方式无法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这是社会共识。C.泛化阅读导致读者思维分散,是因为内容生产者用耸人听闻的标题或所谓爆款文章来吸引人们的关注。D.网络阅读无法培养出“有书卷气”这样的气质,信息时代在有针对性地进行网络阅读的同时不能忽略传统阅读。(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浏览问答网站虽然属于“碎片化”阅读,但是读者可以从中得到生活和工作的现实指导性建议。B.阅读的质量与数量并无关系,每天花费大量时间阅读不一定能使人得到真正的收获与成长。C.要想从“知道分子”变成“知识分子”,就不能“浅阅读”,而要有目的性地对专业领域进行苦读。D.阅读方式的选择相当重要,纸质书阅读比互联网阅读更有利于培养读者个性化的感知能力。(3)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某同学想了解区块链的有关知识,于是到网上搜集浏览大量有关的信息。B.某同学每周末抽出一下午的时间到图书馆或者阅览室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目。C.某教师到网站上浏览与教育有关的书籍,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D.某人在浏览某博客文章后,在文后发表留言和作者进行互动。(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5)这三则材料论述的内容都与阅读有关,但论述上各有侧重点,请简要概括。(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木笛赵恺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招收一名木笛手。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招考分初式、复试和终试三轮。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房门开处,室中探出一个头来。探身者说:“木笛。有请朱丹先生。”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那种神色,仿佛罗丹打量着雕塑。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并回头望了一下坐在身后的助手。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谦恭地从台上走下来,把那张卡片递到朱丹手中。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1)贝多芬的《欢乐颂》;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请原谅,能更换一组曲目吗?”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大师问:“为什么?”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大师问:“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朱丹说:“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久久,久久,一片沉寂。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朱丹答:“没有忘记。”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前途应当懂得珍惜。”朱丹说:“请原谅——”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果断而又深感惋惜地说:“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没有目的,也无需目的,朱丹追随雪片又超越雪片,开始他孤独悲壮的石头城之别。朱丹不知不觉走到鼓楼广场。穿过广场,他又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彩墨在宣纸上的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竟然是一支孩子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明显是一个自发的群体而不是一支组织的队伍。坚忍是童稚的坚忍,缄默是天真的缄默,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红宝石般的泪。纪念碑呈横卧状,像天坛回音壁,又像巴黎公社墙。石墙斑驳陆离,像是胸膛经历乱枪。顷刻之间,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宽阔,仿佛纷纷丝巾在为记忆擦拭锈迹。伫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孩子们没有出声,孩子们在倾听,他们懂得,对于心语只能报以倾听。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师鞠躬。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朱丹问:“为什么?”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敬地说:“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着木笛。(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A.文章写朱丹“一身黑色云锦衣衫”,运用了肖像描写,暗示朱丹对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的深切悼念。B.小说中的“孩子方阵”的自发出现,表现了像朱丹一样具有民族精神的人并不是少数,这样就使朱丹的举动更具有典型意义,这一场景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C.开始时大师觉得朱丹要求换曲子是对自己的不敬,但纪念碑前的演奏,让大师发现朱丹的确是一位有极具音乐才华的青年,所以录取了他。D.朱丹是一位具有崇高的民族精神的人。这主要表现在:宁可落选也不愿在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吹奏欢乐曲;到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凭吊死难同胞,并吹奏起悲壮的木笛曲。(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小说以木笛作为全文的线索。选材独特,结构安排也有新意,可谓匠心独运。B.这篇小说情节曲折生动,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场面描写庄严凝重,真切感人。C.“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这”这句语言描写指出了朱丹的人格魅力之所在。D.本文细节描写生动细致,如“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运用动作描写,表现朱丹当时参加决赛时的紧张心理。(3)请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小说情节。(4)文章中对“雪”的描写有何作用?二、古代诗文阅读(4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2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列各题。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①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其书本传法,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长庆四年十二月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注】①比部:刑部所属四司之一,设有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四人。(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B.时先人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C.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D.时先人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刑部、礼部:皆属中央行政六部。刑部掌管天下律令,刑罚,审讯;礼部掌管祭祀,礼乐,科举,外交等职责。B.进士: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C.“出”指离京外任,“辟”指官署征聘,“调”“转”指调动官职,“拜”指授予官职,“黜”指贬官。D.元和,是皇帝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每位皇帝一生只有一个年号。(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愈性情直率,敢于进谏。他曾呈上奏章,把宫市的弊端毫无保留地讲了出来,皇帝不听取,他大为生气,因而被贬到边远的阳山做县令。B.韩愈很有才华,仕途不顺。他多次被排挤贬黜,后写下《进学解》自明心志,受到执政者怜惜,又因史学才能突出,被委任为比部郎中、史馆修撰。C.韩愈协助有功,获得提拔。韩愈作为行军司马协助裴度平定淮、蔡两地,因功被授予刑部侍郎;后来皇帝又下诏他撰写《平淮西碑》。D.韩愈宽宏通达,奖掖后进。和孟郊、张籍交往,不论人家升沉,他总不改变态度;对后进则奖掖鼓励,他们十有六七住在他家里。(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②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5)韩愈撰写《平淮西碑》多记裴度的事迹,请分析其中的原因。4.(6分)把以下课内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②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5.(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小题。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②。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注】①绿绮,古代著名的琴。②霜钟,《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钟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五言律诗主要写蜀僧弹琴,首联说明琴师来自四川峨眉山,简短的十个字,把弹琴者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之情。B.三、四两句正面描写蜀僧弹琴,“为我”二字表明弹琴者与听琴者的友情。“挥手”是抚琴的动作,描写出了蜀僧抚琴姿态的潇洒。C.颈联中“客心洗流水”一句借用了“高山流水”的典故,李白表现蜀僧和自己通过音乐的媒介所建立的知己之感,语言率真直白,毫不艰涩。D.尾联两句写音乐结束后,作者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秋云灰暗,诗人的心情也随之变得惆怅、沉重起来。(2)音乐是一种难以言传的艺术,但许多大诗人在他们的作品中都描绘过音乐,像同学们熟悉的白居易的《琵琶行》,这首诗是如何描绘琴声之美的?请结合诗句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6.(10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总是更容易成功,《劝学》中表达上述意思的概括性的两句是:“,”。(2)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3)张中行先生为一幅国画题联,上联是“何处少墨同多墨”,下联如从《琵琶行》中选句,应是“”。(4)《插秧歌》是一幅描绘农忙时节的风俗图画,其中“”一句看似“游离诗外”,实则堪称“神来之笔”,用比喻手法暗示了抢插稻秧像一场紧张的战斗,也突出了农忙抢种的题旨。(5)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廉颇自况,忧心自己有可能重蹈覆辙,正如无人再问:“,”一样,朝廷也可能对他弃而不用,用而不信,使他才能无法施展,壮志不能实现。(6)在《琵琶行》中,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都凝练为“,”两句,一起倾于诗中。三、语言文字运用(10分)(本题共1小题,10分)7.(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相对于世俗生活而言,诗是圣洁而温婉的。一旦命运将人们抛进阴森暗淡的沟壑中,也许只有诗才能带领人们走出狭小阴沉的天地,引导人们步入骄子阵营和强者行列。对梦想的坚持和对希望的期许,正是诗的力量和诗的()。诗,坚定地挺立在时代前沿、矗立在生活高地,观测和记录着社会的风霜雨雪,审视和铭刻着时代的阴晴圆缺。诗,坚毅地守护和捍卫着人类良知和社会正义,当其他社会行为都()之时,诗可能就是良知堡垒里的最后一名士兵,就是正义阵地上最顽强的一名战士。正是因为有了诗的存在,世界才变得更加人性化、更富人情味,人才能成为更加健全更加自由的人!在物欲()的今天,唯有诗才能抵御人心的畸变与冷漠,才能抗拒精神的异化与堕落,也唯有诗能够()工业文明引发的心理溃疡,使生命始终处于一种强健状态。换言之,只要一个民族诗意激扬诗绪饱满,就更加富有创新动能和创造活力。(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功效销声匿迹沸反盈天拯救B.成效偃旗息鼓甚嚣尘上拯救C.功效偃旗息鼓甚嚣尘上愈合D.成效销声匿迹沸反盈天愈合(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只要一个民族诗意激扬诗绪饱满,就更加富有创造活力和创新动能。B.只有诗意激扬诗绪饱满的民族,才更加富有创新动能和创造活力。C.只有诗意激扬诗绪饱满的民族,才更加富有创造活力和创新动能。D.一个民族只要诗意激扬诗绪饱满,就更加富有创新动能和创造活力。(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与“诗,坚定地立在时代前沿和生活高地,观测和记录着社会的种种艰难,审视和铭刻着时代的种种变化”相比,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四、写作(60分)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李子柒,一个分享“中国式”田园生活的网红,她曾经创下了全网视频播放量超30亿,YouTube粉丝735万的佳绩,其影响力与美国最大媒体CNN不相上下。她的视频主要取材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时令节气、传统节日、民风民俗等,既分享了中国传统美食,也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李子柒身上体现了多重热点话题或时代精神:诗意家国、田园情怀、文化传承、匠人精神、智慧创业、奋斗青春、知识变现、美丽乡村……,得到了无数粉丝的青睐。——微博材料二: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鲁迅请综合以上两则材料的内容,结合你的感悟与思考写一篇作文。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长沙市同升湖高级中学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材料一:如今,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手机客户端新媒体的崛起给年轻一代的阅读和交流提供了更多可能,但由此而带来的“碎片化”阅读趋势也越来越引起大众的关注。身处其中的青年人应如何对待这样的阅读方式?其实,“碎片化”阅读作为一种快速阅读方式,也并非全无是处。有人认为,“碎片化”阅读可以使大量的信息和知识以概念和模块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比如“知乎”等问答网站的兴起,让知识的获取更加方便,大家可以迅速找到对自己的工作生活有现实指导性的建议,这种获取信息的方式也不见得是坏事。但另一个共识是,对于想要通过阅读提高思维能力,获取某个领域专业知识的人来说,“碎片化”阅读显然是不够的。入职某金融公司不久的小楠就在努力抵抗“碎片化”阅读对自己传统阅读方式的冲击。“微信上的内容太多太杂,但是时间太少了。如果有大段的时间,比如周末或者晚饭后,我还是愿意坐下来,有系统地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他说。“碎片化”阅读与传统的阅读方式孰优孰劣?无法一概而论。其实一次阅读是否深入有效,关键在于阅读者对阅读内容的选择,而非阅读方式的选择。手捧畅销的成功学书籍,和认真阅读一些有含金量的微信推送文章,两者高下,不言而喻。(摘编自《如何做一个靠谱的阅读者》)材料二: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阅读成为常态,上下班通勤、等人排队、出差途中,这些碎片化时间都可以成为阅读时间。一篇篇微信、一条条微博、一段段抖音小视频、一个个喜马拉雅音频,内容涵盖时政新闻、明星八卦、育儿心得、心灵鸡汤甚至广告软文……我们从早到晚看微信、刷微博,每天花费大量时间阅读,仿佛天下事十之八九尽在胸中。可这种泛化阅读并没有带来个人真正的成长,这是很多人共同的感觉。这一方面与互联网的内容呈现特点有关,跳跃式的非线性阅读,使得人们的思维不断被分散,注意力很难集中于某一个主题,结果阅读变成浏览,知识的获取变成了简单的资讯检索。另一方面,在眼球经济时代,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不少内容生产者热衷于用耸人听闻的标题或所谓爆款文章来吸引人们的关注,这些内容适合浅阅读,迎合了大众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可阅读者的思辨能力却在逐渐退化。因此,在这个“形散”已经不可避免的时代,要想保证“神不散”,读者在阅读活动过程中就要有明确的目的性。阅读的时间可以碎片化,但阅读的内容不能碎片化,即要形成知识系统。因为没有目的的阅读,就如同没有购买需求的主妇进了熙熙攘攘的大集市,茫然不知所措。在碎片化时代进行阅读,一定要珍惜自己的时间,集中注意力,并且要具备一定的判断力,有针对性地选择阅读内容,这样我们才不会成为被动的信息接收器,才能在信息泛滥的互联网环境中,最大化地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达到阅读的目的。日本龙谷大学经济学部客座教授原尻淳一曾根据谷歌公司7:2:1的投资基准比,从阅读时间分配上对读者的知识结构的建构进行了规划:70%的时间阅读专业领域,20%的时间阅读专业领域周边,10%的时间看未知的领域。从“知道分子”到“知识分子”,从泛化阅读到主题化阅读,其实就是在明确了个人知识体系之后,根据体系内各方面的重要程度优化时间和精力分配,采取苦读、略读、浏览等不同的阅读方式,优化自身知识结构的结果。此外,为了应对跳跃性的思维过程和欲罢不能的鸡汤消费,读者可能还需要在阅读形式上进行某些妥协,譬如每周抽取一定的时间脱离数字化环境,迫使自己在纸质的印刷文字上深耕。其实,许多图书馆、文化馆、独立书店已经推出了不少读书日、读书月活动,号召人们将深度阅读作为放松身心的方式。(摘编自《信息过量时代,如何克服阅读焦虑》)材料三:阅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思维方式。以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媒介为主导的阅读方式,有可能趋向思维的碎片化、平面化、同质化,而在印刷时代形成的那种比较个性化的感知能力可能在降低。信息时代的阅读很方便,有以往阅读方式所不具备的巨大潜能,当然要充分利用。现今,进行科学研究已经离不开网络资源。对于数字化新的阅读形态,只能主动跟进,而不能消极抵制。但要注意,新的阅读形态可能有利有弊,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阅读方式。纸质阅读和数字化阅读可以并存,既读书,也读“网”。一般而言,读“网”比较适合“浅阅读”,了解新闻信息,也是上网比较方便。但读纸质书更适合“深阅读”。要想读经典,最好还是读纸质书。因为上网阅读往往会受到其他推送信息的干扰,使这种本来“深阅读”的思维与感受变为“浅阅读”。传统的纸质书阅读本身就是一个审美过程,装帧、开本、版式、纸张,都可能含有独特的美学意蕴,令人玩味不尽。每本书的流传过程,它的来路,都可能带有文化记忆。“坐拥书城”“有书卷气”是说一种令人羡慕的气质,这些在网络和电子设备上是得不到的。读书终究是一种生命体验,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所以无论现代信息科技如何发达,不能也不应当完全取代传统的阅读。在信息时代,既要适应和利用网络阅读,又要警惕和尽可能减少网络阅读带来的弊害。(摘编自《信息时代的读书生活》)(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DA.新媒体的崛起给年轻一代的阅读和交流带来了好处,也带来了弊端,但总体来说弊端要大于好处。B.阅读方式对人的思维能力产生影响,而“碎片化”阅读的方式无法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这是社会共识。C.泛化阅读导致读者思维分散,是因为内容生产者用耸人听闻的标题或所谓爆款文章来吸引人们的关注。D.网络阅读无法培养出“有书卷气”这样的气质,信息时代在有针对性地进行网络阅读的同时不能忽略传统阅读。(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A.浏览问答网站虽然属于“碎片化”阅读,但是读者可以从中得到生活和工作的现实指导性建议。B.阅读的质量与数量并无关系,每天花费大量时间阅读不一定能使人得到真正的收获与成长。C.要想从“知道分子”变成“知识分子”,就不能“浅阅读”,而要有目的性地对专业领域进行苦读。D.阅读方式的选择相当重要,纸质书阅读比互联网阅读更有利于培养读者个性化的感知能力。(3)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DA.某同学想了解区块链的有关知识,于是到网上搜集浏览大量有关的信息。B.某同学每周末抽出一下午的时间到图书馆或者阅览室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目。C.某教师到网站上浏览与教育有关的书籍,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D.某人在浏览某博客文章后,在文后发表留言和作者进行互动。(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5)这三则材料论述的内容都与阅读有关,但论述上各有侧重点,请简要概括。【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解答时要认真分析,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解答】(1)A.无中生有。依据材料三“所以无论现代信息科技如何发达,不能也不应当完全取代传统的阅读。在信息时代,既要适应和利用网络阅读,又要警惕和尽可能减少网络阅读带来的弊害”,“但总体来说弊端要大于好处”于文无据。B.判断错误。依据材料一“但另一个共识是,对于想要通过阅读提高思维能力,获取某个领域专业知识的人来说,‘碎片化’阅读显然是不够的”,“‘碎片化’阅读的方式”并非“无法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C.强加因果。依据材料二“另一方面,在眼球经济时代,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不少内容生产者热衷于用耸人听闻的标题或所谓爆款文章来吸引人们的关注,这些内容适合浅阅读,迎合了大众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可阅读者的思辨能力却在逐渐退化”可知。D.正确。故选:D。(2)C.判断错误。依据材料二“从‘知道分子’到‘知识分子’,从泛化阅读到主题化阅读,其实就是在明确了个人知识体系之后,根据体系内各方面的重要程度优化时间和精力分配,采取苦读、略读、浏览等不同的阅读方式,优化自身知识结构的结果”,还有“略读、浏览等”,也并非不能“浅阅读”。故选:C。(3)D.材料二侧重于论述在眼球经济时代如何避免泛化阅读,而本项就是泛化阅读。故选:D。(4)①依据材料二“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阅读成为常态……这些碎片化时间都可以成为阅读时间……我们从早到晚看微信、刷微博,每天花费大量时间阅读,仿佛天下事十之八九尽在胸中。可这种泛化阅读并没有带来个人真正的成长,这是很多人共同的感觉”“读者在阅读活动过程中就要有明确的目的性。阅读的时间可以碎片化,但阅读的内容不能碎片化,即要形成知识系统”“从泛化阅读到主题化阅读,其实就是在明确了个人知识体系之后,根据体系内各方面的重要程度优化时间和精力分配,采取苦读、略读、浏览等不同的阅读方式,优化自身知识结构的结果”,论证结构上,层层深入,先摆事实,然后分析原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②依据材料二“一篇篇微信、一条条微博、一段段抖音小视频、一个个喜马拉雅音频,内容涵盖时政新闻、明星八卦、育儿心得、心灵鸡汤甚至广告软文……我们从早到晚看微信、刷微博,每天花费大量时间阅读,仿佛天下事十之八九尽在胸中。可这种泛化阅读并没有带来个人真正的成长,这是很多人共同的感觉”“因为没有目的的阅读,就如同没有购买需求的主妇进了熙熙攘攘的大集市,茫然不知所措”,论证方法上,综合运用事实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③依据材料二“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阅读成为常态,上下班通勤、等人排队、出差途中,这些碎片化时间都可以成为阅读时间……我们从早到晚看微信、刷微博,每天花费大量时间阅读,仿佛天下事十之八九尽在胸中。可这种泛化阅读并没有带来个人真正的成长,这是很多人共同的感觉”,从人们利用智能手机进行移动阅读的日常现象入手引出话题。(5)①依据材料一“其实,‘碎片化’阅读作为一种快速阅读方式,也并非全无是处……让知识的获取更加方便,大家可以迅速找到对自己的工作生活有现实指导性的建议,这种获取信息的方式也不见得是坏事”“但另一个共识是,对于想要通过阅读提高思维能力,获取某个领域专业知识的人来说,‘碎片化’阅读显然是不够的”,材料一侧重于论述在信息化时代如何正确看待“碎片化”阅读。②依据材料二“读者在阅读活动过程中就要有明确的目的性。阅读的时间可以碎片化,但阅读的内容不能碎片化,即要形成知识系统。因为没有目的的阅读,就如同没有购买需求的主妇进了熙熙攘攘的大集市,茫然不知所措。在碎片化时代进行阅读,一定要珍惜自己的时间,集中注意力,并且要具备一定的判断力,有针对性地选择阅读内容,这样我们才不会成为被动的信息接收器,才能在信息泛滥的互联网环境中,最大化地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达到阅读的目的”,材料二侧重于论述在眼球经济时代如何避免泛化阅读。③依据材料三“对于数字化新的阅读形态,只能主动跟进,而不能消极抵制。但要注意,新的阅读形态可能有利有弊,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阅读方式”“所以无论现代信息科技如何发达,不能也不应当完全取代传统的阅读。在信息时代,既要适应和利用网络阅读,又要警惕和尽可能减少网络阅读带来的弊害”,材料三侧量于论述在信息时代如何正确看待网络阅读和纸质阅读。答案:(1)D(2)C(3)D(4)①论证结构上,层层深入,先摆事实,然后分析原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②论证方法上,综合运用事实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③从人们利用智能手机进行移动阅读的日常现象入手引出话题。(5)①材料一侧重于论述在信息化时代如何正确看待“碎片化”阅读。②材料二侧重于论述在眼球经济时代如何避免泛化阅读。③材料三侧量于论述在信息时代如何正确看待网络阅读和纸质阅读。(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木笛赵恺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招收一名木笛手。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招考分初式、复试和终试三轮。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房门开处,室中探出一个头来。探身者说:“木笛。有请朱丹先生。”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那种神色,仿佛罗丹打量着雕塑。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并回头望了一下坐在身后的助手。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谦恭地从台上走下来,把那张卡片递到朱丹手中。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1)贝多芬的《欢乐颂》;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请原谅,能更换一组曲目吗?”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大师问:“为什么?”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大师问:“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朱丹说:“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久久,久久,一片沉寂。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朱丹答:“没有忘记。”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前途应当懂得珍惜。”朱丹说:“请原谅——”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果断而又深感惋惜地说:“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没有目的,也无需目的,朱丹追随雪片又超越雪片,开始他孤独悲壮的石头城之别。朱丹不知不觉走到鼓楼广场。穿过广场,他又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彩墨在宣纸上的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竟然是一支孩子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明显是一个自发的群体而不是一支组织的队伍。坚忍是童稚的坚忍,缄默是天真的缄默,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红宝石般的泪。纪念碑呈横卧状,像天坛回音壁,又像巴黎公社墙。石墙斑驳陆离,像是胸膛经历乱枪。顷刻之间,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宽阔,仿佛纷纷丝巾在为记忆擦拭锈迹。伫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孩子们没有出声,孩子们在倾听,他们懂得,对于心语只能报以倾听。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师鞠躬。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朱丹问:“为什么?”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敬地说:“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着木笛。(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CA.文章写朱丹“一身黑色云锦衣衫”,运用了肖像描写,暗示朱丹对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的深切悼念。B.小说中的“孩子方阵”的自发出现,表现了像朱丹一样具有民族精神的人并不是少数,这样就使朱丹的举动更具有典型意义,这一场景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C.开始时大师觉得朱丹要求换曲子是对自己的不敬,但纪念碑前的演奏,让大师发现朱丹的确是一位有极具音乐才华的青年,所以录取了他。D.朱丹是一位具有崇高的民族精神的人。这主要表现在:宁可落选也不愿在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吹奏欢乐曲;到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凭吊死难同胞,并吹奏起悲壮的木笛曲。(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DA.小说以木笛作为全文的线索。选材独特,结构安排也有新意,可谓匠心独运。B.这篇小说情节曲折生动,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场面描写庄严凝重,真切感人。C.“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这”这句语言描写指出了朱丹的人格魅力之所在。D.本文细节描写生动细致,如“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运用动作描写,表现朱丹当时参加决赛时的紧张心理。(3)请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小说情节。(4)文章中对“雪”的描写有何作用?【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艺术特色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3)本题考查故事情节的概括的基本能力。故事情节,是小说中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间关系的一系列事件的发展过程。小说往往以情节取胜。一般按情节发生发展的阶段分点概括,每一阶段可采用这样的语言表述形式: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4)本题考查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从人物、情节、环境、主旨、效果几个方面思考。【解答】(1)C.“大师发现朱丹的确是一位有极具音乐才华的青年,所以录取了他”错误。大师最后录取朱丹是因为认识到他既有出色的音乐才华,更有崇高的民族精神,因而能够理解他,接受他。(2)D.“表现朱丹当时参加决赛时的紧张心理”错误。文中写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说明他对木笛的珍爱,而木笛是一种中国民族乐器,其意图显而易见,表现朱丹对民族音乐的挚爱。(3)从“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请原谅,能更换一组曲目吗?”“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果断而又深感惋惜地说:‘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可知,小说的开端是主人公朱丹进入终试,却因要求更换曲目被拒而离开考场。从“走近一看,竞然是一支孩子方阵……”可知,朱丹在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前,遇见“孩子方阵”,伫立纪念碑前。从“伫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可知,朱丹吹奏悼念亡魂,被大师听见。从“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敬地说:‘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可知,故事结局,朱丹最终凭借高超的技艺和崇高的民族精神被乐团破格录取。(4)从“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可知,文章中对“雪”的描写,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令,考试时间是12月13日,恰逢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下雪符合寒冬腊月的季节属性,同时渲染了一种肃穆,悲壮的气氛;从“朱丹追随雪片又超越雪片,开始他孤独悲壮的石头城之别。朱丹不知不觉走到鼓楼广场”“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彩墨在宣纸上的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竞然是一支孩子方阵……坚忍是童稚的坚忍,缄默是天真的缄默,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顷刻之间,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宽阔,仿佛纷纷丝巾在为记忆擦拭锈迹”“伫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可知,为下文作铺垫,为下文刻画少年儿童和朱丹的情节作铺垫;同时,从人物形象的上,烘托主人公朱丹对民族精神、心中情感和信仰的坚守,以及音乐大师纯洁正直高尚的美好心灵,也凸现了少年儿童心灵的洁白无瑕、纯真可爱。答案:(1)C(2)D(3)①要求更换曲目,被拒离开考场。②遇见“孩子方阵”,伫立纪念碑前。③吹奏悼念亡魂,被大师听见。④终被乐团破格录取。(4)①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令,渲染了一种肃穆,悲壮的气氛。②为下文作铺垫,为下文刻画少年儿童和朱丹的情节作铺垫。③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主人公朱丹纯洁高尚的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也写出了少年儿童心灵的洁白无瑕。二、古代诗文阅读(4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2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列各题。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①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其书本传法,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长庆四年十二月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注】①比部:刑部所属四司之一,设有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四人。(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A.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B.时先人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C.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D.时先人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A.刑部、礼部:皆属中央行政六部。刑部掌管天下律令,刑罚,审讯;礼部掌管祭祀,礼乐,科举,外交等职责。B.进士: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C.“出”指离京外任,“辟”指官署征聘,“调”“转”指调动官职,“拜”指授予官职,“黜”指贬官。D.元和,是皇帝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每位皇帝一生只有一个年号。(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韩愈性情直率,敢于进谏。他曾呈上奏章,把宫市的弊端毫无保留地讲了出来,皇帝不听取,他大为生气,因而被贬到边远的阳山做县令。B.韩愈很有才华,仕途不顺。他多次被排挤贬黜,后写下《进学解》自明心志,受到执政者怜惜,又因史学才能突出,被委任为比部郎中、史馆修撰。C.韩愈协助有功,获得提拔。韩愈作为行军司马协助裴度平定淮、蔡两地,因功被授予刑部侍郎;后来皇帝又下诏他撰写《平淮西碑》。D.韩愈宽宏通达,奖掖后进。和孟郊、张籍交往,不论人家升沉,他总不改变态度;对后进则奖掖鼓励,他们十有六七住在他家里。(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②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5)韩愈撰写《平淮西碑》多记裴度的事迹,请分析其中的原因。【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2)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原题所问找到答题区间并对答题区间进行分析与归纳,最终概括出答案。【解答】(1)划线句的意思是:当时首先进入蔡州活捉吴元济一事而言,李愬功劳为第一,所以李愬对碑文不服。李愬的妻子经常出入宫中,借机向皇帝诉说碑文失实,宪宗便下诏叫人磨掉韩愈写的碑文,并命令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碑文并刊刻碑上。“李愬”作“功”的定语,后不能断句,排除AD,“禁中”是“出入”的宾语,故中间不能断句,“碑辞不实”为主谓短语,中间不能断句,排除C。故选:B。(2)D.“元和,是皇帝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每位皇帝一生只有一个年号”表述错误。有的皇帝一生只有一个年号,例如清朝的皇帝都是一个年号,而有的皇帝则有多个年号,如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她在位21年,一共换了17个年号。故选:D。(3)A.“韩愈性情直率,敢于进谏。他曾呈上奏章,把宫市的弊端毫无保留地讲了出来,皇帝不听取,他大为生气,因而被贬到边远的阳山做县令”表述错误。原文是“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指皇帝大为生气。故选:A。(4)①译文:韩愈自认为才华出众,而又多次遭受排挤贬官,作《进学解》来自我开导。②译文:这一议论在朝廷传播开来,因为这个原因韩愈改任太子右庶子。(5)韩愈之所以撰写《平淮西碑》多记裴度的事迹,有两个原因。①由原文第四自然段内容可知,韩愈认为裴度在平叛过程中功劳最大,想借皇帝让他撰写《平淮西碑》的机会对裴度进行大力赞扬。②结合原文相关语句“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可知,韩愈是为了感谢裴度的知遇之恩,于是就借撰写《平淮西碑》的机会对裴度进行大力赞扬。答案:(1)B(2)D(3)A(4)①韩愈自认为才华出众,而又多次遭受排挤贬官,作《进学解》来自我开导。②这一议论在朝廷传播开来,因为这个原因韩愈改任太子右庶子。(5)①韩愈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认为裴度平乱功劳最大,所以借《平淮西碑》赞扬裴度;②韩愈应裴度之请担任其行军司马时,有功被朝廷任命为刑部侍郎,心怀感恩。参考译文: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亲名叫韩仲卿,没有什么名声地位。韩愈三岁时丧父,寄养在堂兄家中。韩愈自认为是孤儿,所以从小就刻苦学习儒家经典,不需要别人奖励督促。等到应举进士科,文章投送到公卿中间,前任宰相郑余庆很是为他宣扬美名,由此在当代知名。随即韩愈考中进士科。宰相董晋出京镇守大梁,征召韩愈到幕府任巡官。董晋幕府撤除后,徐州张建封又请他到自己幕府充当宾客佐僚。韩愈说话直率,无所回避,操行直正,不擅长应付世务。后调任四门博士,转任监察御史。德宗晚年,一些部门随意发布政令,宰相不能独立掌管机务。宫市的宦官到民间强买物品的弊端,谏官议论过而德宗不听。韩愈也曾递上数千字的奏章极力劝谏,皇帝不但不听从,还发怒把他贬为连州阳山令,后改任江陵府掾曹。韩愈自认为才华出众,而又多次遭受排挤贬官,作《进学解》来自己开导自己。宰相看了这篇文章后同情他,认为他有修史才能,便改任他为比部郎中和史馆修撰(编写史书)。过了一年,转任考功郎中、知制诰,拜授中书舍人。不久有不喜欢韩愈的人,搜集他过去的事情,说他以前降职任江陵府掾曹时,荆南节度使裴均待他优厚,裴均的儿子裴锷平庸粗鄙,最近裴锷回家看望父亲,韩愈写序为其饯行,在序中称呼裴均的字。这一议论在朝廷传播开来,因为这个原因韩愈改任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八月,宰相裴度任淮西宣慰处置使,兼任彰义军节度使,他上奏请韩愈任行军司马。淮西和蔡平定之后,十二月韩愈随裴度返回朝廷,因立功授任刑部侍郎,宪宗还下诏命韩愈编写《平淮西碑文》,韩愈在碑文中较多记述了裴度的事迹,而就当时首先进入蔡州活捉吴元济一事而言,李愬功劳为第一,所以李愬对碑文不服。李愬的妻子经常出入宫中,借机向皇帝诉说碑文失实,宪宗便下诏叫人磨掉韩愈写的碑文,并命令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碑文并刊刻碑上。凤翔法门寺有座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的一节手指骨,可以书写经文传布佛法,三十年开启一次,塔开时便年丰人泰。元和十四年(819)正月,圣上命中使杜英奇带领宫女三十人,手持香料鲜花,前往临皋驿迎接佛骨。从光顺门进入皇宫,留在宫中三日,然后送往各寺。王侯公卿士大夫及平民百姓,人人奔走迎送,施舍钱财,唯恐落在他人之后。百姓中有人不惜耗尽家产、灼烧头顶和手臂以求供养佛骨。韩愈向来不喜欢敬佛之事,便上疏劝谏这件事。韩愈性情宽宏通达,和别人交往,无论人家荣辱沉浮他都不改变态度。年轻时和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关系友好,孟郊、张籍名声和地位还不显达时,韩愈不避寒暑,在公卿间称赞推荐他们,结果张籍终于考中进士科,仕宦之途顺利。后来韩愈虽然显贵,但每遇公事之暇,就和他们交谈会餐,论文赋诗,和昔日一样。然而他对待诸权门豪士,就像对待奴仆一样,瞪着眼睛不予理睬。他还颇能奖掖鼓励后辈,招入家中的十有六七人,即使连自己的早饭都供不上了,也和颜悦色地不在意。他总是把振兴名教和弘奖仁义作为自己的职责,经他资助出嫁的内外亲戚及朋友的孤女多达十人。长庆(穆宗年号)四年十二月韩愈去世,死时五十七岁,朝廷追赠韩愈礼部尚书的官职,谥号为文。4.(6分)把以下课内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②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解答】①博学:广泛的学习。知明:智慧明达。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并且行为不会有过错了。②众人:一般人。下:低于。耻:以……为耻。译文: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也很多,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答案:①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并且行为不会有过错了。②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也很多,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5.(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小题。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②。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注】①绿绮,古代著名的琴。②霜钟,《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钟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BA.这首五言律诗主要写蜀僧弹琴,首联说明琴师来自四川峨眉山,简短的十个字,把弹琴者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之情。B.三、四两句正面描写蜀僧弹琴,“为我”二字表明弹琴者与听琴者的友情。“挥手”是抚琴的动作,描写出了蜀僧抚琴姿态的潇洒。C.颈联中“客心洗流水”一句借用了“高山流水”的典故,李白表现蜀僧和自己通过音乐的媒介所建立的知己之感,语言率真直白,毫不艰涩。D.尾联两句写音乐结束后,作者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秋云灰暗,诗人的心情也随之变得惆怅、沉重起来。(2)音乐是一种难以言传的艺术,但许多大诗人在他们的作品中都描绘过音乐,像同学们熟悉的白居易的《琵琶行》,这首诗是如何描绘琴声之美的?请结合诗句分析。【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解答】(1)A.“这首五言律诗主要写蜀僧弹琴”错。这首五律主要写的是听琴,听蜀地一位和尚弹琴。B.正确。C.“率真直白”错。“客心洗流水”五个字运用典故,很含蓄,又很自然。D.“诗人的心情也随之变得惆怅、沉重起来”错。这里是说诗人沉浸在音乐声中,不知不觉已经暮色降临,感觉时间过得真快,并非心情惆怅沉重。故选B。(2)此诗写听蜀地一位和尚弹琴技艺之高妙,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极力来描摹琴声的优美动人。第一种,比喻手法。颔联中“如听万壑松”,用大自然的万壑松涛之音来比喻琴声,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来状写琴声的铿锵有力,令人感到琴声之不凡;颈联中“客心洗流水”一句,就字面讲,是说听了蜀僧的琴声,自己的心好像被流水洗过一般地畅快、愉悦,把乐曲声比喻成潺潺的流水,以此来状写琴声的清越、动听。第二种,侧面烘托的手法。诗人为了表现琴声的优美,从听众欣赏的角度来写,进行侧面烘托,如听琴时诗人写到“客心洗流水”,意思是说这如流水般清澈的琴声能洗涤人的尘心俗念,使人心旷神怡,以诗人听琴后的具体感受来表现琴声之优美。再如尾联写到“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因听琴入太过投入而忘记了时间,不知天暗云重,已经到了薄暮时分,以听者感觉时间过得飞快来表现琴声对人的吸引力之大和旋律的美妙。第三种,用典的手法。“余响入霜钟”,“霜钟”二字点名时令,与尾联的“秋云暗几重”照应。琴声停止以后,余音袅袅,久久不绝,和秋季傍晚时分寺庙的钟声汇聚融合在一起,余韵更加悠长,更加动人心神。以致在琴声终止以后,作者依然沉浸在美妙的艺术旋律之中,不知不觉天色已晚,借此来表现其旋律的优美动人。答案:(1)B(2)①比喻。“如听万壑松”,以大自然的万壑松比喻琴声,状写琴声之铿锵有力;“客心洗流水”把乐声比喻成流水,状写琴声的清越。②侧面烘托。听琴时“客心洗流水”,这如流水般清澈的琴声能洗涤人的尘心俗念,使人心旷神怡,以诗人听琴后的感受来表现琴声之美。“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因听琴入迷而忘记了时间,不知天暗云重,以时间之快表现琴声之美。③用典。“余响入霜钟”,“霜钟”二字点名时令,与尾联的“秋云暗几重”照应。音乐终止以后,余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琴声终止以后,作者依然沉浸在艺术享受之中,借此来表现琴声之美。译文:蜀僧濬怀抱着绿绮琴,他来自西面的峨眉山。为我挥手弹奏名曲《风入松》,仿佛听到万壑松涛声。我的心灵像被流水洗涤,馀音缭绕和着秋天霜钟。不知不觉,暮色已笼罩青山,秋云黯淡,布满黄昏天空。赏析:此诗写蜀地一位和尚弹琴技艺之高妙。首联写和尚来自诗人的故乡四川,表达对他的倾慕;颔联写弹琴,以大自然的万壑松涛声比喻琴声之清越宏远;颈联写琴声荡涤胸怀,使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尾联写聚精会神听琴,而不知时日将尽,反衬琴声之高妙诱人。全诗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明快畅达,风韵健爽,在赞美琴声美妙的同时,也寓有知音的感慨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两句说明这位琴师是从四川峨眉山下来的。李白是在四川长大的,四川绮丽的山水培育了他的壮阔胸怀,激发了他的艺术想象。峨眉山月不止一次地出现在他的诗里。他对故乡一直很怀恋,对于来自故乡的琴师当然也格外感到亲切。所以诗一开头就说明弹琴的人是自己的同乡。“绿绮”本是琴名,汉代司马相如有一张琴,名叫绿绮,这里用来泛指名贵的琴。司马相如是蜀人,这里用“绿绮”更切合蜀地僧人。“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简短的十个字,把这位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与敬佩。“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句正面描写蜀僧弹琴。“挥手”是弹琴的动作。嵇康《琴赋》:“伯牙挥手,钟期听声。”“挥手”二字就是出自这里的。“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这两句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声,使人感到这琴声一定是极其铿锵有力的。“客心洗流水”,这一句就字面讲,是说听了蜀僧的琴声,自己的心好像被流水洗过一般地畅快、愉悦。但它还有更深的含义,其中包涵着一个古老的典故,即《列子•汤问》中“高山流水”的典故,借它,表现蜀僧和自己通过音乐的媒介所建立的知己之感。“客心洗流水”五个字,很含蓄,又很自然,虽然用典,却毫不艰涩,显示了李白卓越的语言技巧。“余响入霜钟”也是用了典的。“霜钟”出于《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霜钟”二字点明时令,与下面“秋云暗几重”照应。“余响入霜钟”,意思是说,音乐终止以后,余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这句诗写琴音与钟声交响,也兼寓有知音的意思。《列子•汤问》里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话。宋代苏东坡在《前赤壁赋》里用“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形容洞箫的余音。这都是乐曲终止以后,入迷的听者沉浸在艺术享受之中所产生的想象。“余响入霜钟”也是如此。清脆、流畅的琴声渐远渐弱,和薄暮的钟声共鸣着,这才发觉天色已经晚了:“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感觉时间过得真快。李白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独到之处是,除了“万壑松”之外,没有别的比喻形容琴声,而是着重表现听琴时的感受,表现弹者、听者之间感情的交流。其实,“如听万壑松”这一句也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诗人从琴声联想到万壑松声,联想到深山大谷,是结合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写的。律诗讲究平仄、对仗,格律比较严。而李白的这首五律却写得极其清新、明快,似乎一点也不费力。其实,无论立意、构思、起结、承转,或是对仗、用典,都经过一番巧妙的安排,只是不着痕迹罢了。这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的艺术美,比一切雕饰更能打动人的心灵。(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6.(10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总是更容易成功,《劝学》中表达上述意思的概括性的两句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张中行先生为一幅国画题联,上联是“何处少墨同多墨”,下联如从《琵琶行》中选句,应是“此时无声胜有声”。(4)《插秧歌》是一幅描绘农忙时节的风俗图画,其中“笠是兜鍪蓑是甲”一句看似“游离诗外”,实则堪称“神来之笔”,用比喻手法暗示了抢插稻秧像一场紧张的战斗,也突出了农忙抢种的题旨。(5)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廉颇自况,忧心自己有可能重蹈覆辙,正如无人再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样,朝廷也可能对他弃而不用,用而不信,使他才能无法施展,壮志不能实现。(6)在《琵琶行》中,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都凝练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句,一起倾于诗中。【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解答】故答案为:(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重点字:生、善)(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重点字:受、惑)(3)此时无声胜有声(重点字:胜)(4)笠是兜鍪蓑是甲(重点字:兜、鍪、蓑)(5)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重点字:廉、颇)(6)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重点字:涯、沦)三、语言文字运用(10分)(本题共1小题,10分)7.(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相对于世俗生活而言,诗是圣洁而温婉的。一旦命运将人们抛进阴森暗淡的沟壑中,也许只有诗才能带领人们走出狭小阴沉的天地,引导人们步入骄子阵营和强者行列。对梦想的坚持和对希望的期许,正是诗的力量和诗的()。诗,坚定地挺立在时代前沿、矗立在生活高地,观测和记录着社会的风霜雨雪,审视和铭刻着时代的阴晴圆缺。诗,坚毅地守护和捍卫着人类良知和社会正义,当其他社会行为都()之时,诗可能就是良知堡垒里的最后一名士兵,就是正义阵地上最顽强的一名战士。正是因为有了诗的存在,世界才变得更加人性化、更富人情味,人才能成为更加健全更加自由的人!在物欲()的今天,唯有诗才能抵御人心的畸变与冷漠,才能抗拒精神的异化与堕落,也唯有诗能够()工业文明引发的心理溃疡,使生命始终处于一种强健状态。换言之,只要一个民族诗意激扬诗绪饱满,就更加富有创新动能和创造活力。(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CA.功效销声匿迹沸反盈天拯救B.成效偃旗息鼓甚嚣尘上拯救C.功效偃旗息鼓甚嚣尘上愈合D.成效销声匿迹沸反盈天愈合(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CA.只要一个民族诗意激扬诗绪饱满,就更加富有创造活力和创新动能。B.只有诗意激扬诗绪饱满的民族,才更加富有创新动能和创造活力。C.只有诗意激扬诗绪饱满的民族,才更加富有创造活力和创新动能。D.一个民族只要诗意激扬诗绪饱满,就更加富有创新动能和创造活力。(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与“诗,坚定地立在时代前沿和生活高地,观测和记录着社会的种种艰难,审视和铭刻着时代的种种变化”相比,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城市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信用风险管理优化》
- 《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研究》
- 《基于自适应迭代学习的滚抛磨块烧结炉温控制研究》
- 急腹症外科治疗
- 2024安徽旅游服务合同范本(wor)
- 慢性肾脏病5期护理问题
- 慎独在护理工作中
- 慢性肾炎饮食护理
- 2024合同模板养生馆连锁加盟合同书范本
- 护理分级标准培训
- GB/T 36758-2018含氯消毒剂卫生要求
- 毛中特第十二章-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 GB 8537-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
- 护理巡视记录单
- 单位(子单位)工程外观质量检查记录表
- 市政工程施工总体部署
- 护士准入申请表
- 宠物公园项目策划书课件
-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完整版课件
- 环境经济学-第十二章-环境经济政策课件
- HDICT营销工程师认证考试题库(更新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