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四校高考语文三模试卷_第1页
2023年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四校高考语文三模试卷_第2页
2023年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四校高考语文三模试卷_第3页
2023年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四校高考语文三模试卷_第4页
2023年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四校高考语文三模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年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四校高考语文三模试卷·学生版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古人点评作品,多是三言两语,说到本然便悄然收笔,不愿多写。金圣叹批才子古文都是形象的感语,吉光片羽中,似乎已把内涵托出。我读脂砚斋点评《石头记》的文字,亦觉其间的妙处。批评者随着文本的起伏而动情感意,感叹曾雪芹的惊人之笔,有假里见真的本领,成了了解曹雪芹文字的向导。近读冯其庸《瓜饭楼重校评批<红楼梦>》,延续的是金圣叹、脂砚斋的传统。不过冯先生似乎不满意古人点评的格式,觉得文体略显拘谨,索性在每个幸节后,附一篇短小的笔记小品,玩味着本幸要义。或在文本里索弦外之音,或演绎明清思想之争,把文学与学术间的关系勾勒出来。这样的校评,深得文章学的要义,现在的学者,多没有类似的本领了。但冯先生的笔记体批评,终觉得有些老气,好像是古人的样子,现代人的东西略稀,就笔记体批评而言,钱锺书的实验,倒显得比同代人高明了许多。他的文章之道,如今思之依然可以暗示一些什么。钱锺书对文学的理解是碎片式的。犹如笔记,随感的调子,流溢着对古文的会心之语。这些集中表现在《谈艺录》里。他借着古人的诗文谈论对当下文化的看法,下笔苛刻,看似讥笑前人,实则是对当代文化的回应。又能中外对比,不是陷在所谈的文本里。在他那里,不都是就文学谈文学,而是把史学、艺术和诗文放在一起言之。还原了历史语境,又纠正了诸多误判。钱锺书谈诗歌的时候,没有体系,感悟者居多。他嘲笑体系,对那些自以为宏大叙事的学术研究,说了诸多讥讽的话。他在看似简单的文字里,常常悟出哲思,且将其与别类的文字放在一起,形成一种审美的景观,那些破碎的,不相关的存在便获得一种生命的感觉。从《谈艺录》看出,作者的胸怀广大。引言之中就说:“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他从东西方诗文对话里,闲发幽思,体味神理,多惊人之语。因阅诗无数,故能知得失,解短长,通古今。文字之中,才华毕现。(摘编自孙郁《笔记体批评》)材料二:当下中国文学批评最显要的批评资源就是西方20世纪的文学理论与方法,让我有时似乎有一种错觉,为批评者,如果不能够言必称西方20世纪种种主义或某某家就取法乎下,就没有学术性与学理性;而所谓论文如果没有十几、二十几个注释就不成其为论文。20世纪西方文论所取得的成绩堪与那些文学经典名著比肩媲美,学习与借鉴是必不可少的;问题是许多批评家似乎是忘了,批评之旨归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创造。然而,几十年匆忙地过去了,很多时候我们又创造了什么呢?过去,我们通常会将语言与叙述划入风格的范畴,其实语言与叙述本身就是文学性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层面,现在已经被更多的作家所认知。但是研究语言与叙述的批评家中却并不多见对批评的语言做出“文学性”(或曰“艺术性”)的探索者。我们当然不应将对批评语言与叙述的探索仅仅视为批评家的风格,它的内在意味其实正是批评家文学精神和审美趣味的一种显现。中国古典文论的妙处是与诗文同样具有文采,我们把它当成美文来读,也是自然之事,可惜这种传统现如今几乎中断。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国古典文学批评当然是我们不该忘记、更不能放弃的丰富而伟大的思想理论资源。中国古典文学批评总体而言是一种诗性的随感式批评,无论是理论,还是思想,都寄寓于文学性极强的或对话、或序跋之中;他们甚至以诗评诗,以骈文论文学,可以说是世界文学批评史之奇观,他们的浪漫与想象力,他们的率性与自信,真是今人无法企及的。古典文学中的“笔记”概念,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了,到了宋代,更是直接被作为书名使用。笔记作为一种文类的细分,指向的是精短的随笔,随感和庞杂的文学存在。当小说在明清以主流文体之态势突起后,以金圣叹为代表的批注式批评开创了对叙事文学的崭新的批评样式,它直入文本,用简洁的语言记录阅读者的感悟、品味、欣赏,体现了阅读者的独特眼光和情怀。总而言之,中国古代批评家在承继传统批评的同时,因文学自身的变异而不间断地进行着批评样式的创新。这一点在让当下的批评家汗颜的同时,也给出了有益的启示。我由此想到了北宋末期的“文人画”。此前的中国画强调的是“应目会心”,就是要忠实地表现自然。然而,以苏东坡为代表的一批文人士大夫,将诗书画融为一体,作为他们寄情寓兴、表达个人思想性情的手段,强调画品即人品。我觉得我们当下的许多文学批评恰恰缺失着那时文人士大夫的独立精神与潇洒随性的品格,丧失了其独立存在的本质与意义。是故,2016年以来,我试图尝试建构一种新的批评方式,或曰批评文体,想象着在语言与结构上更自然与随性,按阅读顺序,“真实”记述当时的感想,更接近散文与随笔的文学性与可读性。我对于“新笔记体批评”的想象、尝试与建构自然离不开中国传统文论那样一种宏阔而深厚的底蕴的支撑,也印证了在新时代建构“中式评论”风格与文体的可能性。转瞬即逝的文学灵感与思想火花虽有悖于那种逻辑化与学理化的现代批评,但初心与真实使得那一刹那的存在有如出水芙蓉。这种不加掩饰的率性与真诚对于当下的批评来说是稀缺而宝贵的。“新笔记体批评”的形式与面相,或许与中国古典文学批评中的批注有某种相似之处,我们亦会寻求以苏东坡为代表的那批文人士大夫的“文人画”的精神与品格,但味道终归不同。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我们不能无视西方文论的存在与影响,也因此,付出在某一领域或层面的代价是无法避免的。(摘编自傅逸尘《“新笔记体批评”:“中式评论”的想象与建构》)(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钱锺书的笔记体批评,内容上纵贯古今、兼蓄中外,形式上善用“比较”之法,往往将史学、艺术和诗文放在一起比较分析,互相阐发,并互为参照。B.苏东坡反对中国画要追求写实、要带给人感官愉悦的观点,而是主张诗书画相融合在作品中寄托作者的兴致与情怀,表达思想感情,表现品格境界。C.材料二主张既要继承中国古典文学批评传统,又要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学理论和方法,无论是古为今用,还是洋为中用,都要着眼于发挥自己的创造性。D.“新笔记体批评”倡导率性、真诚、潇洒、随性,关注直觉体验,具有文学性和可读性,它不注重理性的逻辑分析,而是看重个体对作品的真切感悟。(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围绕古代笔记体批评,材料一例说其对现当代批评的影响,材料二重在阐述其对建构“新笔记体批评”的借鉴意义。B.引进西方文论与方法固然有助于当下我国文学批评的进步,但若一味追随西方话语方式,则有碍于自身创造性发展。C.诗性的随感式的中国古典文学批评重视对作品的感性体悟,这是制约当下中国文学批评逻辑化、学理化提高的瓶颈。D.文学自身的变异使得中国古代批评家们在继承传统批评的同时不断创新批评样式,为当下文学批评提供了历史遵循。(3)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袁宏道:“夫古有古之时,今有今之时,袭古人语言之迹而冒以为古,是处严冬而袭夏之葛者也。”B.金圣叹:“前文何等匆遽,此文何等舒缓,疾雷激电之后,偏接一番烟霏云卷之态,极尽笔墨之致。”C.周作人:“真的文艺批评,本身便应是一篇文艺,写出著作对于某一作品的印象与鉴赏,决不是偏于理智的论断。”D茅盾:“批评一篇作品,不过是一个心地率直的读者喊出他从某作品所得的印象而已。”(4)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应如何建构“新笔记体批评”。(5)请根据材料相关观点,围绕《红楼梦》选文中王熙凤或刘姥姥的形象塑造写一段“笔记体”评论文字,要求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语言简洁生动形象。正乱着安排,只见贾母已带了一群人进来了。李纨忙迎上去,笑道:“老太太高兴,倒进来了。我只当还没梳头呢,才撷了菊花要送去。”一面说,一面碧月早捧过一个大荷叶式的翡翠盘子来,里面盛着各色的折枝菊花。贾母便拣了一朵大红的簮于鬓上。因回头看见了刘姥姥,忙笑道:“过来带花儿。”一语未完,凤姐便拉过刘姥姥,笑道:“让我打扮你。“说着,将一盘子花横三竖四的插了一头。贾母和众人笑的了不得。刘姥姥笑道:“我这头也不知修了什么福,今儿这样体面起来。”众人笑道:“你还不拔下来摔到他脸上呢,把你打扮的成了个老妖精了。”刘姥姥笑道:“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老风流才好。”(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二)现代文阅读Ⅱ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高山下的花环(节选)李存葆主峰上下全是一人多深的芭茅草,一接近它,便躲过了敌人的射界。我火速爬着赶上了梁三喜他们。梁三喜见我来了,也没责怪我。三排仍不时向敌人射击,敌人也不断还击。我们在草丛中攀援而上,去接近敌堡……爬了一大阵子,猫起腰便看见敌堡了。战士“北京”对梁三喜说:“连长,距离最多有五十米。放心,绝对不用打第二炮,干吧!”梁三喜点头同意。战士“北京”当即把炮弹装进炮膛。稍许,他肩起“八二无”炮身,“噌”地站起来,勾动了扳机!然而,没见炮口喷火!战士“北京”一下卧倒在地。敌人的子弹“嗖嗖”从我们头顶上飞过……“怎么?是臭弹?”梁三喜问。“嗯。是臭弹。”“北京”说着,忙把臭弹退出炮膛。弹药手赶忙又递给他一发炮弹,他又将炮弹装进了炮膛。稍停,他又肩起炮,猛地站起身,又一次勾响了扳机,却又一次没见炮口喷火!“哒哒哒哒……”敌人一串子弹射来,战士“北京”一头栽倒在地上!“‘北京’!‘北京’同志……”我和梁三喜同声呼唤着。一切都发生在瞬息之间!战士“北京”倒在血泊中,身上七处中弹。中的是平射过来的高射机枪子弹,处处伤口大如酒盅,喷出股股热血……啊,倒下了,一个多么优秀的士兵又倒下了!他连“哼”一声也没来得及,眨眼间便告别了人生!他二十出头正年轻,芬芳的生活正向他招手!他是那样机敏果敢,他是多么富有才华!昨天晚上,他还以将军般的运筹帷幄,为我们攻打无名高地献出了令人折服的战斗方案!可此刻,他竟这样倒下了!他从北京部队奔处前线补到我们连,到眼下才刚刚两天,我们还不知道他叫啥名字啊!五十米的距离上,他不瞄准也绝对有把握一炮一个敌碉堡!可臭弹,该死的两发臭弹!梁三喜怒对爬到眼前的弹药手:“他的死,你要负责任!”弹药手沉下头不吱声,我知道,梁三喜这是由极度悲恸产生的激怒,而激怒又变为这无谓的埋怨!在同生共死的战场上,有哪位弹药手愿意出现臭弹啊!梁三喜从战士“北京”身下双手摸过血染的炮身,把那发还在炮膛中的臭弹猛一下退出来,忿然甩出老远!他接过弹药手递过来的炮弹,一下装进了炮膛。梁三喜肩起炮身。说时迟,那时快,他猛地站起来,眨眼间便见炮口喷火!炮弹“轰”地炸开,敌碉堡被炸得粉碎……碎石泥尘还在刷刷下落,我们便跃起身,迎着硝烟气浪扑上前去!上来了!上来了!从左右两侧出击的突击队员,还有从主峰正面待机冲锋的步兵一排,一齐呐喊着,冲上了山顶!我们,终于站在了364高地主峰上!“注意搜索残敌!”梁三喜命令道。我放眼望去,山顶上敌堑壕里一片狼藉,空无一人。位于山顶右侧的炮阵地上,有十几门横倒竖歪的120迫击炮,遍地是待的炮弹,还有那一箱箱未开封的炮弹箱摆在周围……这时,我才更觉出梁三喜判断的准确,决策的正确!如果不攻占这炮阵地,我们坚守在无名高地上是会全连覆没的!山顶上到处是巉岩怪石。我们沿着堑壕南边向西搜索。段雨国兴冲冲地来到我和梁三喜身边:“连长,指导员,胜利啦,我们终于胜利啦!这次战斗,能写个很好的电影剧本!”我望着段雨国那副乐样儿,真没想到他也攻上了主峰!“隐——蔽!”只听身后的梁三喜大喊一声,接着我便被他猛踹了一脚,我一头跌进堑壕里!跟着传来“哒哒哒”一阵枪响……当我从堑壕里抬头看时,啊!梁三喜——我们的连长倒下了!我不顾一切地扑过去。“连长!连长!”我一腚坐在地下,把他扶在我怀中……他微微睁开眼,右手紧紧攥着左胸上的口袋,有气无力地对我说:“这里……有我……一张欠账单……”一句话没说完,他的头便歪倒在我的胳臂弯上,身子慢慢地沉了下去,他攥在左胸上的手也松开了……我一看,子弹打在他左胸上,打在了人体最要害的部位,打在了他的心脏旁!他的脸转眼间就变得蜡黄蜡黄……“连长!连长!”战士们围过来,哭喊着。“连——长!”段雨国扑到梁三喜身上号啕起来,“连长!怪我……都怪我呀……”梦,这该是场梦吧?战斗就要结束了,梁三喜怎么会这样离开我们!当理智告诉我,这一切已在瞬息间千真万确地生了时,我紧紧抱着梁三喜,疯了似的哭喊着……讲到这,赵蒙生两手攥成拳捶打着头,泪涌如注。他已完全置身于当时场景中了。(节选自《高山下的花环》)【注】《高山下的花环》是以1979年中越自卫反击战为背景创作的中篇小说,节选部分内容是赵蒙生回忆9连攻打越军阵地时的一场殊死战斗。(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战士“北京”“弹药手”都没有出现真实姓名,说明连长、指导员在工作中过于粗枝大叶,对战士的情况了解不够。B.“我”没想到段雨国能攻上主峰,因为“我”缺乏战斗的经验,对战事判断不准,同时也表达了对段雨国平时表现的不满。C.梁三喜用炮炸毁敌碉堡,掩护战士们顺利冲上山顶,“上来了!上来了!”表明了他们此时被胜利的喜悦冲昏了头脑。D.结尾写到“梦,这该是场梦吧?”,是因为“我”和众多战士不愿相信硬汉梁三喜已牺牲的事实,是极度悲恸的心理表现。(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山顶上到处是巉岩怪石”的环境描写与“注意搜索残敌”这句话暗中呼应,为下文写梁三喜牺牲埋下伏笔。B.小说以赵蒙生的回忆展开叙事,语言朴实顺畅,在张弛有度的叙述节奏中展现并讴歌了战争中的英雄群像。C.小说用铺排手法,抒发了“北京”牺牲后“我们”的悲痛之情,强化因“臭弹”而产生对敌人的愤怒情绪。D.攻占364高地后,段雨国正沉浸在胜利的兴奋中,连长却意外牺牲了,这一情节的突转,扣人心弦。(3)关于《高山下的花环》的创作,作者说他力求塑造“合乎兵的美的规范的形象”。请结合小说节选部分,简析文中塑造的人物体现了“兵”的哪些美?(4)虚构是小说的显著特征,而真实是虚构的源泉。小说中哪些方面的真实为它的虚构提供了支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3.(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岛人传[明]茅坤海上有两渔人者,故浮筏渔海上。一日,飘风至,筏亡维,流数日夜,不知所之。已而,沿潮入他岛中。岛外多萧苇、槿艾、篁萝,蓊翳蒙复不可入;而两渔人者亦迷其处又疑多蛇虺含沙之孽而不敢复求入也顷之中忽闻呼啸声疑人然遂相挽缘崖而上岛上人望见稍稍来。漆面椎髻,裸而群,故无所为缯帛、带舄、冠裳、冶化之俗,并编棕、栗、桐、棫及他所不名树叶以为衣。众睹两渔人所衣缯帛衣,前曳裾,视之若眩异状。而两渔人者大惊,前欲为礼谒,众竟不为礼谒,而特人人手捃而鼻嗅者再。携两渔人入盘谷中,穴土而处,牡牝鹿豕相杂,龂龂如也,亦无火饪之食。黄发者偶而箕踞前坐,少者、壮者出而采拾诸果实以献。因遍过他穴,亦如之。如是者累日无间,左右为两渔人甚欢。而两渔人者初不辨音声,欲画地为字,以通旨意,众又顾笑,殊无解者。两渔人竟亦欢遇之,犹哑者之设宾主也。久之,两渔人辞去,复治筏沿潮而出。既返至海上,而无复能指示岛处矣。归安茅坤抱策游缙绅大夫者十年矣,性故朴野澹荡,与人无论亲疏所故,油油然,若生平交。亦未尝背指人过。以是深有感于所闻岛上人之事,颇与己同旨,愿弃去人间,从之游。而恨两渔人者已忘其津处,不能从。乃述而赞之曰:“予闻近海多犀象、翡翠、玳瑁、珠玑、蠃蛤之利,人多入海求之,至相攫猎,虽死不梅。而岛上人若无心志耳目口鼻之欲然,何哉?岂非其波泽为国,声教不通之幸与?昔陶处士自赞其道以为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呜呼!若岛人者,近之矣,近之矣!”(选自《茅鹿门先生文集》,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而两渔人者亦迷其处/又疑多蛇虺/含沙之孽而不敢复求入也/顷之/中忽闻呼啸声/疑人然/遂相挽缘崖而上/岛上人望见/稍稍来B.而两渔人者亦迷其处/又疑多蛇虺含沙之孽/而不敢复求入也/顷之/中忽闻呼啸声/疑人然/遂相挽缘崖而上/岛上人望见/稍稍来C.而两渔人者亦迷其处/又疑多蛇虺含沙之孽/而不敢复求入也/顷之/中忽闻呼啸声/疑人/然遂相挽缘崖而上/岛上人望见/稍稍来D.而两渔人者亦迷其处/又疑多蛇虺/含沙之孽而不敢复求入也/顷之/中忽闻呼啸声/疑人/然遂相挽缘崖而上/岛上人望见/稍稍来(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火饪,即用火烹饪,是文明的标志,只生食采拾的果实,是表现岛上人的简单质朴。B.箕踞,即以两膝着地分如箕形,正身跪坐,此指黄发者的尊贵身份和严肃态度。C.缙绅,缙意为插,绅为束腰大带,插笏于绅带间,是旧时官宦的装束,此借指官员。D.处士,本指有才德而隐居不出仕的人,因陶渊明曾辞官归隐,故后世称之为处士。(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渔人一日在海上捕鱼,因迷失了方向而突遇暴风,渔筏漂流数日后,随潮水漂至一岛前。此岛四周为茂密的草树环绕,看来无路可入。B.岛上人脸色黝黑,头发结为高髻,裸身而群聚,所以没有人穿衣结带,戴冠穿鞋,也没有修饰容貌的习俗,只是编结各种树叶用以蔽体。C.岛上人于山间谷地中掘土为穴而居,和谐安乐,年轻力壮者外出采拾各种果实以奉养老人,他们天天如此生活,并与两渔人相处甚欢。D.茅坤听闻沿海多出产犀象、翡翠、玳瑁、珠玑、蠃蛤等珍宝,很多人出海寻宝,为争夺宝物甚至互相抢夺,自相残杀,却至死不悔。(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欲画地为字,以通旨意,众又顾笑,殊无解者。②而岛上人若无心志耳目口鼻之欲然,何哉?岂非其波泽为国,声教不通之幸与?(5)茅坤为何愿弃去人间,从岛上人游?他的愿望实现了没有?请简要说明。(二)古代诗歌阅读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从陈季张求竹竿引水入厨黄庭坚井边分水过寒厅,斩竹南溪仗友生。来酿百壶春酒味,怒流三峡夜泉声。能令官舍庖厨洁,未减君家风月清。挥斧直须轻放手,却愁食实凤凰[注]惊。【注】据《庄子》记载,凤凰不同于凡鸟,它只吃竹子果实,只饮甘甜泉水。(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向朋友交代了自己求取竹竿的原因,“仗”字体现了诗人的恳切之意。B.诗人一边感受春酒的芬芳,一边聆听三峡的泉声,日常生活十分轻松惬意。C.引来的井水能让庖厨保持洁净,诗人借此含蓄表达自己对高洁品性的追求。D.尾联巧用凤凰的典故,化俗为雅,将求取竹竿这件平常小事写得高雅别致。(2)诗人“求竹竿”时充分考虑友人的心理感受以说服友人。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用“,”两句,写自己与朋友泛舟游赤壁之下时朗诵《诗经•陈风•月出》及其诗句。(2)《荀子•劝学》中,作者阐述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时用“蚓”和“蟹”作对比,蟹虽有“六跪而二螯”,却“”,道理何在?就在于“”。(3)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先后列举太山高大和河海深邃的例子,目的是说明“,”的道理。(4)《蜀道难》中“,”两句,既以远古传说写出了蜀道的来历,又突出了蜀山的险峻与蜀道开凿的艰辛。(5)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离骚》的内容虽然细小意旨却极为博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意义却很深远的句子是“,”。(6)“鸟”常出现在古典诗词中,不同的鸟,会被诗人在不同的心境下赋予不同的情感色彩。《短歌行》中曹操表现乱世中士人向南寻找依托的彷徨的句子是“”;《归园田居(其一)》中陶渊明以鸟作比,表达自己对往日山林依恋的句子是“”。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Ⅰ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红楼梦》是一首诗,一首酝酿、积累了数千年,而由一位集大成的文学大师最终写就的①(填二字词语)而凄怨的诗篇。随着诗篇末尾②(填二字词语)般的残缺与悲剧的落幕,天地似为之易色,草木亦为之同悲,一个经历了繁华与苦难、坎坷与艰辛的伟大心灵发出了余韵悠悠的沉重叹息。在《红楼梦》中,作者倾注了他全部的心血、才华与诗情画意,以杜宇啼血般的笔调和③(填成语)的辞句,精心结撰了一个艺术世界,在这里,积淀着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生命信,息和遗传基因,流动着中国古代诗歌的节奏旋律和精神气韵。当我们以这样的眼光再一次感受和审视黛玉形象时,黛玉美丽多情,黛玉富于诗人气质与才情,黛玉敏感善良,但她已然不单纯是这样一位少女形象了,也不仅仅是揭示了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某种本质与规律的典型,而是承载了几千年中华文化厚重负荷的一个永恒的诗性象征和一种富于典型意义的审美境界。从这一形象中,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中国古代许多文士淡淡的背影。(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2)为了合乎逻辑和语段和谐,请改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为长单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指出文中画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二)语言文字运用Ⅱ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①。手机支付、高铁站安检、入住宾馆,甚至在商场购物时,衣帽间前刷一刷脸,AI(人工智能)导购就能向你精准推荐个性化的服饰搭配。一些地方在执法监督、政务服务、医疗等领域广泛应用人脸识别系统,“刷脸”挂号、“刷脸”办理个税等都已成为现实。然而,这些新技术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性方面的担忧。尤其是在“刷脸”过程中,用户的姓名、性别、年龄,甚至用户在不同情境状态下的情绪等大量信息都被采集并储存。②,用户个人隐私就有可能处于“裸奔”状态。在人脸识别行业应用方兴未艾的当下,必须充分重视和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但在现实的信息收集环节中,还是有一些互联网企业没有达到法律法规与国家标准的要求,尤其是在人脸识别环节,更缺少清晰的标准与界定。③,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绝不手软,同时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1)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B.你一条,他一条,一共提出了五六十条建议。C.你这没有骨气的无耻的文人。D.你只需动动手指即可参与抽奖活动。(2)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四、写作8.(60分)阅读以下材料,写一篇文章。(1)俗话说:“一个巧皮匠,没有好鞋样;两个笨皮匠,商量出鞋样;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2)俗话又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

2023年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四校高考语文三模试卷·教师版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古人点评作品,多是三言两语,说到本然便悄然收笔,不愿多写。金圣叹批才子古文都是形象的感语,吉光片羽中,似乎已把内涵托出。我读脂砚斋点评《石头记》的文字,亦觉其间的妙处。批评者随着文本的起伏而动情感意,感叹曾雪芹的惊人之笔,有假里见真的本领,成了了解曹雪芹文字的向导。近读冯其庸《瓜饭楼重校评批<红楼梦>》,延续的是金圣叹、脂砚斋的传统。不过冯先生似乎不满意古人点评的格式,觉得文体略显拘谨,索性在每个幸节后,附一篇短小的笔记小品,玩味着本幸要义。或在文本里索弦外之音,或演绎明清思想之争,把文学与学术间的关系勾勒出来。这样的校评,深得文章学的要义,现在的学者,多没有类似的本领了。但冯先生的笔记体批评,终觉得有些老气,好像是古人的样子,现代人的东西略稀,就笔记体批评而言,钱锺书的实验,倒显得比同代人高明了许多。他的文章之道,如今思之依然可以暗示一些什么。钱锺书对文学的理解是碎片式的。犹如笔记,随感的调子,流溢着对古文的会心之语。这些集中表现在《谈艺录》里。他借着古人的诗文谈论对当下文化的看法,下笔苛刻,看似讥笑前人,实则是对当代文化的回应。又能中外对比,不是陷在所谈的文本里。在他那里,不都是就文学谈文学,而是把史学、艺术和诗文放在一起言之。还原了历史语境,又纠正了诸多误判。钱锺书谈诗歌的时候,没有体系,感悟者居多。他嘲笑体系,对那些自以为宏大叙事的学术研究,说了诸多讥讽的话。他在看似简单的文字里,常常悟出哲思,且将其与别类的文字放在一起,形成一种审美的景观,那些破碎的,不相关的存在便获得一种生命的感觉。从《谈艺录》看出,作者的胸怀广大。引言之中就说:“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他从东西方诗文对话里,闲发幽思,体味神理,多惊人之语。因阅诗无数,故能知得失,解短长,通古今。文字之中,才华毕现。(摘编自孙郁《笔记体批评》)材料二:当下中国文学批评最显要的批评资源就是西方20世纪的文学理论与方法,让我有时似乎有一种错觉,为批评者,如果不能够言必称西方20世纪种种主义或某某家就取法乎下,就没有学术性与学理性;而所谓论文如果没有十几、二十几个注释就不成其为论文。20世纪西方文论所取得的成绩堪与那些文学经典名著比肩媲美,学习与借鉴是必不可少的;问题是许多批评家似乎是忘了,批评之旨归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创造。然而,几十年匆忙地过去了,很多时候我们又创造了什么呢?过去,我们通常会将语言与叙述划入风格的范畴,其实语言与叙述本身就是文学性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层面,现在已经被更多的作家所认知。但是研究语言与叙述的批评家中却并不多见对批评的语言做出“文学性”(或曰“艺术性”)的探索者。我们当然不应将对批评语言与叙述的探索仅仅视为批评家的风格,它的内在意味其实正是批评家文学精神和审美趣味的一种显现。中国古典文论的妙处是与诗文同样具有文采,我们把它当成美文来读,也是自然之事,可惜这种传统现如今几乎中断。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国古典文学批评当然是我们不该忘记、更不能放弃的丰富而伟大的思想理论资源。中国古典文学批评总体而言是一种诗性的随感式批评,无论是理论,还是思想,都寄寓于文学性极强的或对话、或序跋之中;他们甚至以诗评诗,以骈文论文学,可以说是世界文学批评史之奇观,他们的浪漫与想象力,他们的率性与自信,真是今人无法企及的。古典文学中的“笔记”概念,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了,到了宋代,更是直接被作为书名使用。笔记作为一种文类的细分,指向的是精短的随笔,随感和庞杂的文学存在。当小说在明清以主流文体之态势突起后,以金圣叹为代表的批注式批评开创了对叙事文学的崭新的批评样式,它直入文本,用简洁的语言记录阅读者的感悟、品味、欣赏,体现了阅读者的独特眼光和情怀。总而言之,中国古代批评家在承继传统批评的同时,因文学自身的变异而不间断地进行着批评样式的创新。这一点在让当下的批评家汗颜的同时,也给出了有益的启示。我由此想到了北宋末期的“文人画”。此前的中国画强调的是“应目会心”,就是要忠实地表现自然。然而,以苏东坡为代表的一批文人士大夫,将诗书画融为一体,作为他们寄情寓兴、表达个人思想性情的手段,强调画品即人品。我觉得我们当下的许多文学批评恰恰缺失着那时文人士大夫的独立精神与潇洒随性的品格,丧失了其独立存在的本质与意义。是故,2016年以来,我试图尝试建构一种新的批评方式,或曰批评文体,想象着在语言与结构上更自然与随性,按阅读顺序,“真实”记述当时的感想,更接近散文与随笔的文学性与可读性。我对于“新笔记体批评”的想象、尝试与建构自然离不开中国传统文论那样一种宏阔而深厚的底蕴的支撑,也印证了在新时代建构“中式评论”风格与文体的可能性。转瞬即逝的文学灵感与思想火花虽有悖于那种逻辑化与学理化的现代批评,但初心与真实使得那一刹那的存在有如出水芙蓉。这种不加掩饰的率性与真诚对于当下的批评来说是稀缺而宝贵的。“新笔记体批评”的形式与面相,或许与中国古典文学批评中的批注有某种相似之处,我们亦会寻求以苏东坡为代表的那批文人士大夫的“文人画”的精神与品格,但味道终归不同。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我们不能无视西方文论的存在与影响,也因此,付出在某一领域或层面的代价是无法避免的。(摘编自傅逸尘《“新笔记体批评”:“中式评论”的想象与建构》)(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钱锺书的笔记体批评,内容上纵贯古今、兼蓄中外,形式上善用“比较”之法,往往将史学、艺术和诗文放在一起比较分析,互相阐发,并互为参照。B.苏东坡反对中国画要追求写实、要带给人感官愉悦的观点,而是主张诗书画相融合在作品中寄托作者的兴致与情怀,表达思想感情,表现品格境界。C.材料二主张既要继承中国古典文学批评传统,又要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学理论和方法,无论是古为今用,还是洋为中用,都要着眼于发挥自己的创造性。D.“新笔记体批评”倡导率性、真诚、潇洒、随性,关注直觉体验,具有文学性和可读性,它不注重理性的逻辑分析,而是看重个体对作品的真切感悟。(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A.围绕古代笔记体批评,材料一例说其对现当代批评的影响,材料二重在阐述其对建构“新笔记体批评”的借鉴意义。B.引进西方文论与方法固然有助于当下我国文学批评的进步,但若一味追随西方话语方式,则有碍于自身创造性发展。C.诗性的随感式的中国古典文学批评重视对作品的感性体悟,这是制约当下中国文学批评逻辑化、学理化提高的瓶颈。D.文学自身的变异使得中国古代批评家们在继承传统批评的同时不断创新批评样式,为当下文学批评提供了历史遵循。(3)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A.袁宏道:“夫古有古之时,今有今之时,袭古人语言之迹而冒以为古,是处严冬而袭夏之葛者也。”B.金圣叹:“前文何等匆遽,此文何等舒缓,疾雷激电之后,偏接一番烟霏云卷之态,极尽笔墨之致。”C.周作人:“真的文艺批评,本身便应是一篇文艺,写出著作对于某一作品的印象与鉴赏,决不是偏于理智的论断。”D茅盾:“批评一篇作品,不过是一个心地率直的读者喊出他从某作品所得的印象而已。”(4)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应如何建构“新笔记体批评”。(5)请根据材料相关观点,围绕《红楼梦》选文中王熙凤或刘姥姥的形象塑造写一段“笔记体”评论文字,要求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语言简洁生动形象。正乱着安排,只见贾母已带了一群人进来了。李纨忙迎上去,笑道:“老太太高兴,倒进来了。我只当还没梳头呢,才撷了菊花要送去。”一面说,一面碧月早捧过一个大荷叶式的翡翠盘子来,里面盛着各色的折枝菊花。贾母便拣了一朵大红的簮于鬓上。因回头看见了刘姥姥,忙笑道:“过来带花儿。”一语未完,凤姐便拉过刘姥姥,笑道:“让我打扮你。“说着,将一盘子花横三竖四的插了一头。贾母和众人笑的了不得。刘姥姥笑道:“我这头也不知修了什么福,今儿这样体面起来。”众人笑道:“你还不拔下来摔到他脸上呢,把你打扮的成了个老妖精了。”刘姥姥笑道:“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老风流才好。”(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首先审读选项,根据关键内容,进行比对分析,得出答案。(2)本题考查的是内容的分析。首先审读选项,把握关键内容,回归原文,进行比对分析,得出答案。(3)本题考查的是对论点、论据的理解把握。解答此题,重点把握材料二的观点,再把握选项的论据,进行分析,得出答案。(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信息的筛选。审读题干,明确答题方向,回归原文,找出信息区间,进行分析整合,得出答案。(5)本题考查的是度人物形象的评析。首先仔细审读语段,根据语段的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把握特点,进行整理。【解答】(1)B.“苏东坡反对中国画要追求写实、要带给人感官愉悦的观点”错。原文“以苏东坡为代表的一批文人士大夫,将诗书画融为一体,作为他们寄情寓兴、表达个人思想性情的手段,强调画品即人品。我觉得我们当下的许多文学批评恰恰缺失着那时文人士大夫的独立精神与潇洒随性的品格,丧失了其独立存在的本质与意义”。故选:B。(2)C.“这是制约当下中国文学批评逻辑化、学理化提高的瓶颈”于文无据。原文为“转瞬即逝的文学灵感与思想火花虽有悖于那种逻辑化与学理化的现代批评,但初心与真实使得那一刹那的存在有如出水芙蓉”。故选:C。(3)A.是袁宏道“反对盲目拟古,主张文随时变”的观念。故选:A。(4)“中国古典文学批评总体而言是一种诗性的随感式批评”“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我们不能无视西方文论的存在与影响”“‘真实’记述当时的感想,更接近散文与随笔的文学性与可读性。我对于‘新笔记体批评’的想象、尝试与建构自然离不开中国传统文论那样一种宏阔而深厚的底蕴的支撑,也印证了在新时代建构‘中式评论’风格与文体的可能性”,由此进行归纳。(5)凤姐:“凤姐便拉过刘姥姥,笑道:‘让我打扮你。’说着,将一盘子花横三竖四的插了一头”,可见凤姐故意作弄刘姥姥,从此行为分析凤姐的性格。刘姥姥:“刘姥姥笑道:‘我这头也不知修了什么福,今儿这样体面起来。’众人笑道:‘你还不拔下来摔到他脸上呢,把你打扮的成了个老妖精了。’刘姥姥笑道:‘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老风流才好。’”,由此句分析刘姥姥的境况,体会形象。答案:(1)B(2)C(3)A(4)①继承中国古典文学批评诗性的随感式、批注式传统,并适当吸收借鉴西方文论方法。②“真实”记述阅读的即时感想,使语言、结构更加自然与随性,具有接近散文与随笔的文学性与可读性。③以中国传统文论宏阔而深厚的底蕴为支撑,融文学和审美于一体,融精神品格和评论于一体,具有创造性。(5)王熙凤:示例一:王熙凤为了讨得贾母欢心,同时也为了显示自己在贾府非同寻常的地位,故意作弄刘姥姥,表面上看固然有戏谑的成分,但其骨子里却有着无视他人尊严之实,是其社会地位使然,更是其“泼皮破落户”性格的真实写照。示例二:贾母话音未落,凤姐手起“功”成,一拉、一笑、一说、一插,其反应之快。逢迎之心、骄横之态、显摆之能、作弄之意,仅凭寥寥数语,便已展露得淋漓尽致!刘姥姥:示例一:刘姥姥用自我解嘲应对凤姐之恶作剧、作弄人,质朴中更显其精明,用“修……福”“体面”给自己台阶下,又用“老风流才好”给别人台阶下,既恭维了风姐,又愉快了大家,为自己离开贾府时赢得施舍接济做了铺垫,示例二:刘姥姥看似带给众人快乐,细想则不免令人倍感心酸,诸多“笑“点。冷暖自知,喜剧场面却揭示了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刘姥姥为了得到贾府的施舍,不惜将自己的尊严卑微到了尘埃之中,然后开出了一朵苦涩的小花,悲剧力量震撼读者的灵魂。(二)现代文阅读Ⅱ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高山下的花环(节选)李存葆主峰上下全是一人多深的芭茅草,一接近它,便躲过了敌人的射界。我火速爬着赶上了梁三喜他们。梁三喜见我来了,也没责怪我。三排仍不时向敌人射击,敌人也不断还击。我们在草丛中攀援而上,去接近敌堡……爬了一大阵子,猫起腰便看见敌堡了。战士“北京”对梁三喜说:“连长,距离最多有五十米。放心,绝对不用打第二炮,干吧!”梁三喜点头同意。战士“北京”当即把炮弹装进炮膛。稍许,他肩起“八二无”炮身,“噌”地站起来,勾动了扳机!然而,没见炮口喷火!战士“北京”一下卧倒在地。敌人的子弹“嗖嗖”从我们头顶上飞过……“怎么?是臭弹?”梁三喜问。“嗯。是臭弹。”“北京”说着,忙把臭弹退出炮膛。弹药手赶忙又递给他一发炮弹,他又将炮弹装进了炮膛。稍停,他又肩起炮,猛地站起身,又一次勾响了扳机,却又一次没见炮口喷火!“哒哒哒哒……”敌人一串子弹射来,战士“北京”一头栽倒在地上!“‘北京’!‘北京’同志……”我和梁三喜同声呼唤着。一切都发生在瞬息之间!战士“北京”倒在血泊中,身上七处中弹。中的是平射过来的高射机枪子弹,处处伤口大如酒盅,喷出股股热血……啊,倒下了,一个多么优秀的士兵又倒下了!他连“哼”一声也没来得及,眨眼间便告别了人生!他二十出头正年轻,芬芳的生活正向他招手!他是那样机敏果敢,他是多么富有才华!昨天晚上,他还以将军般的运筹帷幄,为我们攻打无名高地献出了令人折服的战斗方案!可此刻,他竟这样倒下了!他从北京部队奔处前线补到我们连,到眼下才刚刚两天,我们还不知道他叫啥名字啊!五十米的距离上,他不瞄准也绝对有把握一炮一个敌碉堡!可臭弹,该死的两发臭弹!梁三喜怒对爬到眼前的弹药手:“他的死,你要负责任!”弹药手沉下头不吱声,我知道,梁三喜这是由极度悲恸产生的激怒,而激怒又变为这无谓的埋怨!在同生共死的战场上,有哪位弹药手愿意出现臭弹啊!梁三喜从战士“北京”身下双手摸过血染的炮身,把那发还在炮膛中的臭弹猛一下退出来,忿然甩出老远!他接过弹药手递过来的炮弹,一下装进了炮膛。梁三喜肩起炮身。说时迟,那时快,他猛地站起来,眨眼间便见炮口喷火!炮弹“轰”地炸开,敌碉堡被炸得粉碎……碎石泥尘还在刷刷下落,我们便跃起身,迎着硝烟气浪扑上前去!上来了!上来了!从左右两侧出击的突击队员,还有从主峰正面待机冲锋的步兵一排,一齐呐喊着,冲上了山顶!我们,终于站在了364高地主峰上!“注意搜索残敌!”梁三喜命令道。我放眼望去,山顶上敌堑壕里一片狼藉,空无一人。位于山顶右侧的炮阵地上,有十几门横倒竖歪的120迫击炮,遍地是待的炮弹,还有那一箱箱未开封的炮弹箱摆在周围……这时,我才更觉出梁三喜判断的准确,决策的正确!如果不攻占这炮阵地,我们坚守在无名高地上是会全连覆没的!山顶上到处是巉岩怪石。我们沿着堑壕南边向西搜索。段雨国兴冲冲地来到我和梁三喜身边:“连长,指导员,胜利啦,我们终于胜利啦!这次战斗,能写个很好的电影剧本!”我望着段雨国那副乐样儿,真没想到他也攻上了主峰!“隐——蔽!”只听身后的梁三喜大喊一声,接着我便被他猛踹了一脚,我一头跌进堑壕里!跟着传来“哒哒哒”一阵枪响……当我从堑壕里抬头看时,啊!梁三喜——我们的连长倒下了!我不顾一切地扑过去。“连长!连长!”我一腚坐在地下,把他扶在我怀中……他微微睁开眼,右手紧紧攥着左胸上的口袋,有气无力地对我说:“这里……有我……一张欠账单……”一句话没说完,他的头便歪倒在我的胳臂弯上,身子慢慢地沉了下去,他攥在左胸上的手也松开了……我一看,子弹打在他左胸上,打在了人体最要害的部位,打在了他的心脏旁!他的脸转眼间就变得蜡黄蜡黄……“连长!连长!”战士们围过来,哭喊着。“连——长!”段雨国扑到梁三喜身上号啕起来,“连长!怪我……都怪我呀……”梦,这该是场梦吧?战斗就要结束了,梁三喜怎么会这样离开我们!当理智告诉我,这一切已在瞬息间千真万确地生了时,我紧紧抱着梁三喜,疯了似的哭喊着……讲到这,赵蒙生两手攥成拳捶打着头,泪涌如注。他已完全置身于当时场景中了。(节选自《高山下的花环》)【注】《高山下的花环》是以1979年中越自卫反击战为背景创作的中篇小说,节选部分内容是赵蒙生回忆9连攻打越军阵地时的一场殊死战斗。(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A.战士“北京”“弹药手”都没有出现真实姓名,说明连长、指导员在工作中过于粗枝大叶,对战士的情况了解不够。B.“我”没想到段雨国能攻上主峰,因为“我”缺乏战斗的经验,对战事判断不准,同时也表达了对段雨国平时表现的不满。C.梁三喜用炮炸毁敌碉堡,掩护战士们顺利冲上山顶,“上来了!上来了!”表明了他们此时被胜利的喜悦冲昏了头脑。D.结尾写到“梦,这该是场梦吧?”,是因为“我”和众多战士不愿相信硬汉梁三喜已牺牲的事实,是极度悲恸的心理表现。(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A.小说中“山顶上到处是巉岩怪石”的环境描写与“注意搜索残敌”这句话暗中呼应,为下文写梁三喜牺牲埋下伏笔。B.小说以赵蒙生的回忆展开叙事,语言朴实顺畅,在张弛有度的叙述节奏中展现并讴歌了战争中的英雄群像。C.小说用铺排手法,抒发了“北京”牺牲后“我们”的悲痛之情,强化因“臭弹”而产生对敌人的愤怒情绪。D.攻占364高地后,段雨国正沉浸在胜利的兴奋中,连长却意外牺牲了,这一情节的突转,扣人心弦。(3)关于《高山下的花环》的创作,作者说他力求塑造“合乎兵的美的规范的形象”。请结合小说节选部分,简析文中塑造的人物体现了“兵”的哪些美?(4)虚构是小说的显著特征,而真实是虚构的源泉。小说中哪些方面的真实为它的虚构提供了支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解答本题,需要将选项回归原文,用原文相关信息具体辨析。(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解答本题,需要先理解选项信息,再联系原文相关信息具体分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本题,需要结合题干信息筛选原文相关内容,进而具体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文本细致分析,准确把握即可。【解答】(1)A.“说明连长、指导员在工作中过于粗枝大叶,对战士的情况了解不够”错误,“北京”“弹药手”没有出现真实姓名,是体现了在战争中浴血奋战的无名英雄们其实都是平凡的中华儿女,而非表现连长、指导员工作的粗线条。B.“‘我’缺乏战斗的经验,对战事判断不准确”于文无据,“同时也是对段雨国平时表现的不满”属于对文本的过度解读和主观臆测。C.“上来了!上来了!”两次的反复体现了大家获胜后的欣喜若狂,而不是冲昏头脑。故选D。(2)C.“因‘臭弹’而产生对敌人的愤怒情绪”是错的,“臭弹”的制造者并非敌人。故选C。(4)根据原文“昨天晚上,他还以将军般的运筹帷幄,为我们攻打无名高地献出了令人折服的战斗方案”“梁三喜从战士‘北京’身下双手摸过血染的炮身,把那发还在炮膛中的臭弹猛一下退出来,忿然甩出老远!他接过弹药手递过来的炮弹,一下装进了炮膛。梁三喜肩起炮身。说时迟,那时快,他猛地站起来,眨眼间便见炮口喷火!炮弹‘轰’地炸开,敌碉堡被炸得粉碎”,可知,文中塑造的人物体现了崇高的革命英雄主义之美。根据原文“他微微睁开眼,右手紧紧攥着左胸上的口袋,有气无力地对我说:‘这里……有我……一张欠账单……’”梁连长至死还牵挂自己的那张欠账单,这体现了质朴守信的人性光辉。根据原文“赵蒙生两手攥成拳捶打着头,泪涌如注。他已完全置身于当时场景中了”“‘隐——蔽!’只听身后的梁三喜大喊一声,接着我便被他猛踹了一脚,我一头跌进堑壕里!跟着传来‘哒哒’一阵枪响……当我从堑壕里抬头看时,啊!梁三喜——我们的连长倒下了”,从这些语段,可以看出战友之间深切的情谊。(4)本文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是“我”亲身经历的故事,使得小说更具真实性。根据注释“节选部分内容是赵蒙生回忆9连攻打越军阵地时的一场殊死战斗”,可知,文章的来源是真实的。根据原文“梦,这该是场梦吧?战斗就要结束了,梁三喜怎么会这样离开我们!当理智告诉我,这一切已在瞬息间千真万确地生了时,我紧紧抱着梁三喜,疯了似的哭喊着……讲到这,赵蒙生两手攥成拳捶打着头,泪涌如注。他已完全置身于当时场景中了”,可知,故事中的人物之间的情感是真实的。根据原文“可臭弹,该死的两发臭弹”“这里……有我……一张欠账单……”,“臭弹”和“欠账单”这些细节的运用使文章显得十分的真实。答案:(1)D(2)C(3)①革命英雄主义的崇高美。无论是战场上身先士卒的连长梁三喜,或是面对敌人的密集炮火沉着冷静的小“北京”等,都展现了他们保家卫国,不畏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②战友之间的人情美。连长梁三喜为掩护战友献出年轻生命,“我”和段雨国等对牺牲战友的悲恸之情等,都表现了残酷战争中纯洁深厚的战友情。③高贵的人性美。英雄梁三喜的那张“欠帐单”,彰显质朴守信的人性光辉。(4)①小说以第一人称展开“我的回忆”,“我”是连队的指导员,是这场战斗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体现故事的真实性。②取材真实。小说故事取材于1979年中越自卫反击战,有历史的真实性。③细节真实。文中“臭弹”“欠账单”等多处细节描写都具有生活的真实。④情感真实。文中人物舍身为国的决心,团结一致、奋勇杀敌的慷慨悲壮,失去战友的悲痛等情感,都是现实中真实的情感。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3.(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岛人传[明]茅坤海上有两渔人者,故浮筏渔海上。一日,飘风至,筏亡维,流数日夜,不知所之。已而,沿潮入他岛中。岛外多萧苇、槿艾、篁萝,蓊翳蒙复不可入;而两渔人者亦迷其处又疑多蛇虺含沙之孽而不敢复求入也顷之中忽闻呼啸声疑人然遂相挽缘崖而上岛上人望见稍稍来。漆面椎髻,裸而群,故无所为缯帛、带舄、冠裳、冶化之俗,并编棕、栗、桐、棫及他所不名树叶以为衣。众睹两渔人所衣缯帛衣,前曳裾,视之若眩异状。而两渔人者大惊,前欲为礼谒,众竟不为礼谒,而特人人手捃而鼻嗅者再。携两渔人入盘谷中,穴土而处,牡牝鹿豕相杂,龂龂如也,亦无火饪之食。黄发者偶而箕踞前坐,少者、壮者出而采拾诸果实以献。因遍过他穴,亦如之。如是者累日无间,左右为两渔人甚欢。而两渔人者初不辨音声,欲画地为字,以通旨意,众又顾笑,殊无解者。两渔人竟亦欢遇之,犹哑者之设宾主也。久之,两渔人辞去,复治筏沿潮而出。既返至海上,而无复能指示岛处矣。归安茅坤抱策游缙绅大夫者十年矣,性故朴野澹荡,与人无论亲疏所故,油油然,若生平交。亦未尝背指人过。以是深有感于所闻岛上人之事,颇与己同旨,愿弃去人间,从之游。而恨两渔人者已忘其津处,不能从。乃述而赞之曰:“予闻近海多犀象、翡翠、玳瑁、珠玑、蠃蛤之利,人多入海求之,至相攫猎,虽死不梅。而岛上人若无心志耳目口鼻之欲然,何哉?岂非其波泽为国,声教不通之幸与?昔陶处士自赞其道以为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呜呼!若岛人者,近之矣,近之矣!”(选自《茅鹿门先生文集》,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A.而两渔人者亦迷其处/又疑多蛇虺/含沙之孽而不敢复求入也/顷之/中忽闻呼啸声/疑人然/遂相挽缘崖而上/岛上人望见/稍稍来B.而两渔人者亦迷其处/又疑多蛇虺含沙之孽/而不敢复求入也/顷之/中忽闻呼啸声/疑人然/遂相挽缘崖而上/岛上人望见/稍稍来C.而两渔人者亦迷其处/又疑多蛇虺含沙之孽/而不敢复求入也/顷之/中忽闻呼啸声/疑人/然遂相挽缘崖而上/岛上人望见/稍稍来D.而两渔人者亦迷其处/又疑多蛇虺/含沙之孽而不敢复求入也/顷之/中忽闻呼啸声/疑人/然遂相挽缘崖而上/岛上人望见/稍稍来(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A.火饪,即用火烹饪,是文明的标志,只生食采拾的果实,是表现岛上人的简单质朴。B.箕踞,即以两膝着地分如箕形,正身跪坐,此指黄发者的尊贵身份和严肃态度。C.缙绅,缙意为插,绅为束腰大带,插笏于绅带间,是旧时官宦的装束,此借指官员。D.处士,本指有才德而隐居不出仕的人,因陶渊明曾辞官归隐,故后世称之为处士。(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两渔人一日在海上捕鱼,因迷失了方向而突遇暴风,渔筏漂流数日后,随潮水漂至一岛前。此岛四周为茂密的草树环绕,看来无路可入。B.岛上人脸色黝黑,头发结为高髻,裸身而群聚,所以没有人穿衣结带,戴冠穿鞋,也没有修饰容貌的习俗,只是编结各种树叶用以蔽体。C.岛上人于山间谷地中掘土为穴而居,和谐安乐,年轻力壮者外出采拾各种果实以奉养老人,他们天天如此生活,并与两渔人相处甚欢。D.茅坤听闻沿海多出产犀象、翡翠、玳瑁、珠玑、蠃蛤等珍宝,很多人出海寻宝,为争夺宝物甚至互相抢夺,自相残杀,却至死不悔。(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欲画地为字,以通旨意,众又顾笑,殊无解者。②而岛上人若无心志耳目口鼻之欲然,何哉?岂非其波泽为国,声教不通之幸与?(5)茅坤为何愿弃去人间,从岛上人游?他的愿望实现了没有?请简要说明。【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2)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原题所问找到答题区间并对答题区间进行分析与归纳,最终概括出答案。【解答】(1)划线句的意思是:而两个渔人也迷失了方向,又怕这里多有毒蛇鬼蜮之类的祸患,就不敢再寻路进岛。不久,忽然听到岛中传来呼啸声,猜度是有人,就协力沿崖壁向上攀缘到岛上。岛上的人望见他们,也渐渐向他们走过来。结合上下文意思看,“疑”的宾语是“多蛇虺含沙之孽”,“多蛇虺含沙之孽”是“而不敢复求入也”的原因,所以它们之间需要断开,由此可以排除A、D;“疑人”是“然遂相挽缘崖而上”的原因或者说是结果,因此它们之间也需要断开,由此可以排除C、D。故选:B。(2)B.“箕踞,即以两膝着地分如箕形,正身跪坐,此指黄发者的尊贵身份和严肃态度”表述错误。随意张开两腿而坐,形似簸箕,此指随意、不拘礼节的坐姿故选:B。(3)A.“两渔人一日在海上捕鱼,因迷失了方向而突遇暴风,渔筏漂流数日后,随潮水漂至一岛前。此岛四周为茂密的草树环绕,看来无路可入”表述错误。由原文“一日,飘风至,筏亡维,流数日夜,不知所之”可知,是渔筏断了缆绳,无法控制而漂流。故选:A。(4)①“旨”,意图;“顾”,相顾;“殊”,竟然。译文:想要在地上写字,来沟通意图,众人又相视而笑,竟然没有人能懂得。②“若”,好像;“岂非……与”,特殊句式,“难道不是……吗”;“声教”,声威教化;“幸”,幸运。译文:而岛上人好像没有谋利之心及声色美味之欲的样子,为什么呢?难道不是因为他们地处海中,朝廷声威教化不能达到的幸运吗?(5)茅坤之所以愿弃去人间,从岛上人游既与他生存的社会环境有关,也与他的志趣和岛上的风土人情有着密切的关系。①由“漆面椎髻,裸而群,故无所为缯帛、带舄、冠裳、冶化之俗,并编棕、栗、桐、棫及他所不名树叶以为衣。众睹两渔人所衣缯帛衣,前曳裾,视之若眩异状。而两渔人者大惊,前欲为礼谒,众竟不为礼谒,而特人人手捃而鼻嗅者再。携两渔人入盘谷中,穴土而处,牡牝鹿豕相杂,龂龂如也,亦无火饪之食。黄发者偶而箕踞前坐,少者、壮者出而采拾诸果实以献。因遍过他穴,亦如之。如是者累日无间,左右为两渔人甚欢。而两渔人者初不辨音声,欲画地为字,以通旨意,众又顾笑,殊无解者”这些句子可知,岛上人们的生活是闲适自然的,民风也是淳厚的,人与人之间不存在尔虞我诈。而这些正符合茅坤的追求,自然茅坤愿意离开他所生活的社会而来到岛上。②结合“予闻近海多犀象、翡翠、玳瑁、珠玑、蠃蛤之利,人多入海求之,至相攫猎,虽死不梅”这些句子可知,茅坤所在的社会中的人为了名利不惜头破血流,至死都不知悔改。这正是茅坤厌倦的,所以茅坤希望离开自己所在的地方而去岛上。③根据“以是深有感于所闻岛上人之事,颇与己同旨,愿弃去人间,从之游”可知,茅坤之所以愿意离开自己的居住地而去岛上,因为岛上的风土人情与他的志趣是一致的。答案:(1)B(2)B(3)A(4)①想要在地上写字,来沟通意图,众人又相视而笑,竟然没有人能懂得。②而岛上人好像没有谋利之心及声色美味之欲的样子,为什么呢?难道不是因为他们地处海中,朝廷声威教化不能达到的幸运吗?(5)原因:①当世的人们争名夺利,死而不悔;②岛上人如生活在古圣贤治下,安乐恬淡,淳厚朴实;③自己质朴坦荡,与岛上人旨趣一致。愿望的实现:他的愿望无法实现,因他无法寻找这个岛,现实中也没有这样的地方。参考译文:海边有两个渔人,驾筏在海上捕鱼。有一天,暴风突起,渔筏断了缆绳,漂流了几天几夜,不知漂到了哪里。后来,顺着潮水漂向一个海岛。岛外遍布萧苇、槿艾、篁萝,茂盛地遮蔽着海岸,无路可入。而两个渔人也迷失了方向,又怕这里多有毒蛇鬼蜮之类的祸患,就不敢再寻路进岛。不久,忽然听到岛中传来呼啸声,猜度是有人,就协力沿崖壁向上攀缘到岛上。岛上的人望见他们,也渐渐向他们走过来。岛上人面黑如漆,梳着如木椎般的发髻,裸身而群聚,因而并无穿衣结带,穿鞋戴帽及修饰容貌等习俗,只是编结棕、栗、桐、棫以及其他不知道名字的树木的树叶用以蔽体。他们看到两个渔人所穿的绸衣,就走上前来拉起衣襟观看,显得非常惊异。两个渔人也很惊奇,就上前向他们行礼拜见。可是他们竟然不懂行礼拜见,只是人人过来对两个渔人反复手摸鼻嗅。之后就领着两个渔人进入了一个山间谷地中,岛上人掘土为穴而居,男女杂处,和谐安乐,也不用火烹饪为食。老人有时随意地在前面坐着,年轻力壮的人外出采集果实来奉养他们。两个渔人遍访其他岛人的穴居,也都是这样。岛上人天天非常热情地款待两个渔人,两个渔人开始听不懂他们的言语,想要在地上写字,来沟通意图,众人又相视而笑,竟然没有人能懂得。两个渔人也乐于同他们相处,就像宾主双方都是哑人一样。过了很久,两个渔人告辞离开,又修理好渔筏顺着潮水出岛。等回到大海上之后,就再也无法辨清海岛的方位了。我与士大夫们交往十多年了(直译是做幕僚),性情向来质朴坦荡,与人交往,无论亲疏远近,都悠然自如,如平生旧友。我也从不背后指责别人。因此我对所听说的岛上人的事情深有感触,认为他们与自己意愿相投,希望能离开俗世,去和他们交游。但遗憾的是两个渔人已经忘记了他们所去之处,使我无法与岛上人在一起。于是我就记述了他们的故事,并在文末作赞说:“我听说沿海多出产犀象、翡翠、玳瑁、珠玑、蠃蛤等宝物,人们多出海去寻宝,以至于互相抢夺残杀,即使因之而死也不悔恨。而岛上人好像没有谋利之心及声色美味之欲的样子,为什么呢?难道不是因为他们地处海中,朝廷声威教化不能达到的幸运吗?昔日陶渊明处士在其所写的赞中说自己的追求,认为是如同生活在无怀氏和葛天氏时代的百姓。呜呼!像岛上的人,与之近似了,近似了!”(二)古代诗歌阅读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从陈季张求竹竿引水入厨黄庭坚井边分水过寒厅,斩竹南溪仗友生。来酿百壶春酒味,怒流三峡夜泉声。能令官舍庖厨洁,未减君家风月清。挥斧直须轻放手,却愁食实凤凰[注]惊。【注】据《庄子》记载,凤凰不同于凡鸟,它只吃竹子果实,只饮甘甜泉水。(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首联向朋友交代了自己求取竹竿的原因,“仗”字体现了诗人的恳切之意。B.诗人一边感受春酒的芬芳,一边聆听三峡的泉声,日常生活十分轻松惬意。C.引来的井水能让庖厨保持洁净,诗人借此含蓄表达自己对高洁品性的追求。D.尾联巧用凤凰的典故,化俗为雅,将求取竹竿这件平常小事写得高雅别致。(2)诗人“求竹竿”时充分考虑友人的心理感受以说服友人。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2)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的能力。在准确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概括。【解答】(1)B.“诗人一边感受春酒的芬芳,一边聆听三峡的泉声,日常生活十分轻松惬意”错误,“来酿百壶春酒味,怒流三峡夜泉声”一句是作者想象引水成功后可以用所引之水来酿酒,也可以听到水从竹竿中流过的声音,这是虚写,并不是实有其事。故选B。(2)本诗是作者请求陈季张家里砍竹竿来引水入厨,诗写的巧妙有趣,体现出作者充分考虑友人的心理感受以说服友人的特点。在诗的领联“来酿百壶春酒味,怒流三峡夜泉声”中,作者说引水后可以用所引之水来酿酒,还可以在夜间谛听流水之声,这是多么高雅之事啊,如果引水成功,朋友也可以享受这种高雅了。答案:(1)B(2)①描绘引水成功后享春酒、听水声的情景,激起友人的兴趣。(或:唤起友人的助人之乐/让友人感受到助人的快乐。②称赞竹林景色清雅,可赏风月,可栖凤凰,博得友人的好感。③说明砍竹于美景无损,也尽量不造成干扰,打消友人的疑虑。(三)名篇名句默写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用“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两句,写自己与朋友泛舟游赤壁之下时朗诵《诗经•陈风•月出》及其诗句。(2)《荀子•劝学》中,作者阐述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时用“蚓”和“蟹”作对比,蟹虽有“六跪而二螯”,却“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道理何在?就在于“用心躁也”。(3)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先后列举太山高大和河海深邃的例子,目的是说明“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的道理。(4)《蜀道难》中“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两句,既以远古传说写出了蜀道的来历,又突出了蜀山的险峻与蜀道开凿的艰辛。(5)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离骚》的内容虽然细小意旨却极为博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意义却很深远的句子是“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6)“鸟”常出现在古典诗词中,不同的鸟,会被诗人在不同的心境下赋予不同的情感色彩。《短歌行》中曹操表现乱世中士人向南寻找依托的彷徨的句子是“绕树三匝”;《归园田居(其一)》中陶渊明以鸟作比,表达自己对往日山林依恋的句子是“羁鸟恋旧林”。【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解答】故答案为:(1)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重点字:窈、窕)(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重点字:躁)(3)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重点字:庶)(4)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重点字:栈)(5)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重点字:指)(6)绕树三匝羁鸟恋旧林(重点字:匝)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Ⅰ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红楼梦》是一首诗,一首酝酿、积累了数千年,而由一位集大成的文学大师最终写就的①瑰丽(填二字词语)而凄怨的诗篇。随着诗篇末尾②宿命(填二字词语)般的残缺与悲剧的落幕,天地似为之易色,草木亦为之同悲,一个经历了繁华与苦难、坎坷与艰辛的伟大心灵发出了余韵悠悠的沉重叹息。在《红楼梦》中,作者倾注了他全部的心血、才华与诗情画意,以杜宇啼血般的笔调和③珠圆玉润(填成语)的辞句,精心结撰了一个艺术世界,在这里,积淀着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生命信,息和遗传基因,流动着中国古代诗歌的节奏旋律和精神气韵。当我们以这样的眼光再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