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湖北省襄阳五中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7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一棵古松,我们三人可以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我们的朋友——画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我们三人的反应态度也不一致。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我们的朋友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颜色,感受它的那股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从此可知道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相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相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古松的形相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极平常的知觉都是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美也是如此。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这棵古松对于我们的画画的朋友是美的,因为他去看时就抱了美感的态度。你和我如果也想见到它的美,你须得把你那种木商的实用的态度丢开,我须得把植物学家的科学的态度丢开,专持美感的态度去看它。这三种态度有什么分别呢?先说实用的态度。做人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维持生活,既要生活,就要讲究如何利用环境。“环境”包含我自己以外的一切人和物在内,这些人和物有些对于我的生活有益,有些对于我的生活有害,有些对于我不关痛痒。我们对于他们于是有爱恶的情感,有趋就或逃避的意志和活动,这就是实用的态度。实用的态度起于实用的知觉,实用的知觉起于经验。小孩子初出世,第一次遇见火就伸手去捉,他烧痛了,以后他再遇见火,便认识它是什么东西,便明了它是烧痛手指的,火对于他于是有了意义。科学的态度则不然,它纯粹是客观的、理论的。所谓客观的态度就是把自己的成见和情感完全丢开,专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去探求真理。理论是和实用相对的。理论本来可以见诸实用,但是科学家的直接目的却不在于实用。科学家的态度之中很少有情感和意志,它的最重要的心理活动是抽象的思考。科学家要在这个混乱的世界中寻出事物的关系和条理,纳个物于概念,从原理演个例。植物学家看古松的态度便是如此。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在实用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对人的利害,心理活动偏重意志;在科学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间互相关系,心理活动偏重抽象的思考;在美感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专在事物本身的形相,心理活动偏重直觉。人所以异于其他动物的就是于饮食男女之外还有更高尚的企求,美就是其中之一。是壶就可以贮茶,何必又求它形式、花样、颜色都要好看呢?吃饱了饭就可以睡觉,何必又呕心血去作诗、画画、奏乐呢?人的实用的活动全是有所为而为,是受环境需要限制的;人的美感的活动全是无所为而为,是环境不需要他活动而他自己愿意去活动的。在有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环境需要的奴隶;在无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自己心灵的主宰。这是单就人说,就物说呢,在实用的和科学的世界中,事物都借着和其他事物发生关系而得到意义,到了孤立绝缘时就都没有意义;但是在美感世界中它却能孤立绝缘,却能在本身现出价值。照这样看,我们可以说,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摘编自朱光潜《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材料二:其实,在中国美学和艺术观念中,存在着与朱光潜所说的三种态度都不同的第四种态度。它当然不是用科学、实用的眼光看待古松,但也不是以审美的眼光看待古松,发现它如何美,如何符合形式美感,在这里,审美主体和客体都没有了,古松在这里根本就不是审美对象,而是一个与自我生命相关的宇宙。这第四种态度可以说是一种“生命的态度”,一种用“活”的态度“看”世界的方式,或许“看”还容易引起与外在的观察混淆,称为一个“活”的“呈现”世界的方式也许更合适。之所以说它是“生命的态度”,是因为它的核心是将世界(包括“我”与外物)从对象化中解脱出来,还其生命的本然意义,在纯粹直观中创造一个独特的生命境界。这个世界,中国美学将其称为“境”。第四种态度并不是为了获得美的知识,而是为了安顿心灵。王维《辛夷坞》诗写道:“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如果我们把它当作“山水诗”,或者“写景诗”,其描写是如此简单,内容是如此单调,单调到只用一句话就能概括:山间有一些芙蓉花开了,又落了。而谢灵运的山水诗,如“澹潋结寒姿,团栾润霜质”等,写景显然更加细腻丰富。然而,王维的这些看起来内容单调的诗歌,并没有因此被人们漠视,而是传诵千古,谢灵运的诗句却少有人提及。其实,王维的这类诗歌根本就不是所谓的“山水诗”“写景诗”,它的主旨不是描写外在的景物。“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的山中芙蓉,是自在兴现,这里没有被观之景,也没有对景之心。“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也将人排除,关心起深林苔痕,表面看起来是不关心人,其实正是通过这一片天地写人的心境、人的感受。诗人不是对风景感兴趣,而是对自我生命的感受感兴趣,描写一个与自我生命相关的世界,呈现自己回到世界的愉悦,为自己心灵寻找一个安顿的地方。对生命的认识、理解和慰藉,是贯穿此诗的核心。艺术家并不在意青苔和深林,而是其背后的高古和幽深。(摘编自朱良志《生命的态度——关于中国美学中的第四种态度的问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木商、植物学家、画家感知的古松不同,反应态度也不一致,这说明古松的形相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B.实用的态度关注事物对人的利害,人在环境中积累经验,获得实用的知觉,产生趋就或者逃避的意志和活动。C.科学的态度需要借助抽象的思考探寻事物的关系和条理,它排斥个人情感,具有理论性,完全没有实用的目的。D.与其他三种态度不同,生命的态度将世界从对象化中解脱出来,创造出没有审美主体、客体的独特生命境界。(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木商和植物学家不能感知古松的美感,这是因为他们原有的心习无法改变,不能以美感的态度看古松。B.在美感的世界中,人可以摆脱环境的制约,主宰自己的心灵,事物在孤立绝缘的情况下依然具有意义。C.谢灵运的山水诗更加细腻丰富,但其传诵度却比不上王维诗歌,这说明生命的态度比诗歌内容更重要。D.写景时排除人的情感因素的影响,才能更好地传达自我生命的感受,写出对生命的认识、理解和慰藉。(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生命的态度”的一项是A.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B.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C.卢梅坡《雪梅•其一》:“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D.吴历《题画》:“一带远山衔落日,草亭秋影澹无人。”(4)材料一的论证深入浅出,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红楼梦》第十八回元妃省亲中,林黛玉代贾宝玉写的《杏帘在望》被元妃大为赞赏。请结合材料论述的四种态度中的两种简要分析这首诗。杏帘在望林黛玉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8分)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我的悲哀的面孔【德】海因里希•伯尔我站在港口看海鸥时,我的悲哀的面孔引起在这个区巡逻的一名警察的注意。我注视着鸥群,此刻,我最向往有一块面包,把它掰成碎块,来喂海鸥。可是,我同它们一样饥饿,一样疲乏。不过,我心中虽然悲楚,却仍感到快乐,因为站在那儿,放眼群鸥,默默饮悲,确乎美不可言。突然,一只警官的手搭在我的肩上,一个声音说道“跟我走!”同时,这只手使劲扳我的肩膀。我稳稳站定,甩掉那只手,镇静地说:“你发疯了。”“同志。”一直还看不见的那个人对我说,“你当心点。”“先生。”我答道。“这里没有什么先生。”他怒气冲天地喝到,“我们都是同志。”此时,他跨前一步,站到我身旁,从侧面打量我,严肃得像一头牛。“什么道理……”我要和他理论理论。“理由很充分”他说,“你悲哀的面孔。”我笑了。“你别笑!”他当真发火了。方才我还以为,或许没有小偷或逃犯好让他逮捕,他因此感到百无聊赖。可是,此刻我看出这是千真万确:他要逮捕我。“跟我走……!”“为什么?”我镇静地问。一不留神,我的左腕已经被套上一条细铁链。就在这一瞬间,我知道,我又完蛋了。“为什么?”我又问道。“有条法令是——要高高兴兴的。”“我蛮高兴么!”我喊叫起来。“你的悲哀的面孔……”他摇了摇头。“这条法律可是新的呀!”我说。“它已经存在三十六个小时了,你必定知道,所有法律都是在宣布之后二十四小时生效的。”“我真的不知道有这条法律。”“逃避惩罚是徒劳的。这条法律是前天颁布的,通过所有的扩音器播送。所有的报刊上都发表了。帝国全境一切街道、公路上,统统撒了传单。他牵着我走了。此刻,我才感到天气寒冷,才感到委实饥饿难当。想起自己一身污垢,没刮胡子,衣衫褴褛,才想起有法律规定:人人都要干干净净,胡子刮得光光的,露出一副高高兴兴的模样。我被推到他前面走着,像一个被证实了盗窃罪而被抓走的稻草人似的。街道空荡荡,到警察局路不远,我已料到他们很快又会找理由逮捕我,不过话虽如此,但仍然心情沉重。我一路走,一路看到凡是我所碰到的人,无不贴上那种欢乐表情,因为有命令——要高高兴兴的。我们很快到了警局。此时汽笛长鸣,鸣笛表示离下班还有十分钟,这是肯定无疑的,因为按照当时国家元首提出的“幸福与肥皂”的口号,每个人下班前都必须洗澡十分钟。我们穿过警局空空荡荡的过道,接着,一扇门自动打开,因为在此期间,门卫已向里头通报我们来了。在那些日子里,到处都是喜气洋洋,太平盛世,秩序井然,人人努力在白天洗完规定的一磅肥皂,以遵守法律的规定——人人都要干干净净,胡子刮得光光的,露出一副高高兴兴的模样。因而一个被捕者的到来,便是一件大事。我们走进一间房间,静悄悄的。我感到,我的脸越发消瘦了。我又累又饿,那种悲哀的幸福感的最后痕迹此时烟消云散,因为,我知道,我完蛋了。数秒钟之后,一个穿一身预审员的浅褐色制服的高个子,一声不吭地走进来坐了下来,两眼紧盯着我。“职业?”“普通同志。”我答道。“被捕前干什么?”“囚犯。”两个人互相看了一眼。“什么时候?从哪里放出来的?”“昨天,十二号监狱,十三号牢房。”“当时的罪行?”“高兴的面孔。”两人互相看了一眼。“讲明白!”预审员说。“当时。”我说,“我的高兴的面孔引起一位警察的注意,那天命令全国要悲哀。是首长去世的日子。”“刑期多久?”“五年。”“表现?”“不好。”“原因?”“服劳役太少。”预审员站起身子,狠狠地给了我一拳,走出了房间。接着是审讯员,审讯官,初审法官,终审法官,他们一一进来,一一打我,又一一走出房间。最后,由于我的悲哀的面孔,他们判了我十年徒刑,这回的情形,同先前由于我的高兴的面孔判我五年徒刑如出一辙。如果在“幸福与肥皂”的口号下,我能熬过此后的十年。我真得想办法什么面孔也别再要了……(潘子立译,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我无所事事,只有站在港口看海鸥。巡逻的警察也正百无聊赖,注意到我游手好闲。因此我被捕。B.我被套上铁链,原因不止在于我的“悲哀的面孔”,所以无论我如何解释,也不可能逃脱被抓捕的厄运。C.我因违法被带到了警局,看到路上的人们个个高高兴兴。可见警察秉公执法,社会秩序井然。D.先因“高兴的面孔”被判五年,后因“悲哀的面孔”被判十年,旨在表明我被命运捉弄,难逃厄运。(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默默饮悲,确乎美不可言”,既写出了“我”悲喜交加的复杂表情,又为后面“我”的被捕作了铺垫。B.“幸福与肥皂”口号下人们的表现,是小说中隐约可见的叙事背景,暗示了新政策对百姓生活的改善。C.结尾处“我”不想要面孔这戏剧性情节,增强了小说的讽刺力量,耐人寻味。D.小说以小见大,其夸张、漫画式的手法与《装在套子里的人》有异曲同工之妙。(3)小说描写我受审的场景多用短句,这样写有什么效果?(4)“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范雎者,魏人也,字叔。雎游说诸侯,欲事魏王,家贫无以自资,乃先事魏中大夫须贾。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故得此馈。既归心怒雎以告魏相魏齐魏齐大怒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摺齿雎佯死即卷以簧置厕中雎从篑中谓守者曰:“公能出我,我必厚谢公。”守者乃请出弃篑中死人。魏齐醉,曰:“可矣。”范雎得出。魏人郑安平操范雎亡,伏匿,更名姓曰张禄。当此时,秦昭王使谒者王稽于魏。郑安平曰:“臣里中有张禄先生,欲见君,言天下事。”王稽知范雎贤,与私约。王稽载范雎入秦。至湖,望见秦相穰侯车骑从西来。范雎曰:“吾闻穰侯专秦权,恶内诸侯客,此恐辱我,我宁且匿车中。”有项,穰侯果至,语曰:“关东有何变?”曰:“无有。”文谓王稽曰:“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无益,徒乱人国耳。”即别去。范雎曰:“吾闻穰侯智士也,其见事迟,乡者疑车中有人,忘索之。”于是范雎下车走,行十余里,果使骑还索车中。王稽遂与范雎入咸阳。范雎既相秦,号曰张禄,魏不知。魏使须贾于秦。范雎闻之,敝衣间步之邸,见须贾。须贾见之而惊曰:“范叔固无恙乎!”又曰:“今叔何事?”范雎曰:“臣为人庸赁。”须贾意哀之,留与坐饮食,取其一绨袍以赐之。须贾因问曰:“秦相张君,公知之乎?吾闻幸于王,天下之事皆决于相君。今者吾事之去留在张君。孺子岂有客习于相君者哉?”范雎曰:“主人翁习知之,唯雎亦得谒。”范雎归取大车,为须贾御之,入秦相府。府中有识者皆避匿。须贾怪之。后方知载入者为秦相张君。须贾大惊,因门人谢罪。曰:“贾有汤镬之罪!”雎言之昭王,罢归须贾。须贾辞于范雎,范雎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而坐须贾于堂下。(节选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既归/心怒/雎以告魏相魏齐/魏齐大怒/使舍人答击/雎折胁摺齿/雎佯死/即卷以箦/置厕中/B.既归/心怒雎/以告魏相魏齐/魏齐大怒/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摺齿/雎佯死/即卷以箦/置厕中/C.既归/心怒/雎以告魏相魏齐/魏齐大怒/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摺齿雎/佯死即卷/以箦置厕中/D.既归/心怒雎/以告魏相魏齐/魏齐大怒/使舍人答击/雎折胁摺齿/雎佯死即卷/以篑置厕中/(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A.“欲事魏王”中的“事”意为侍奉,与下文“今叔何事”的“事”意思相同。B.谒者,官名,帝王的侍从官名,为帝王主管收发传达及导引、襄助他人行礼。C.关,古代指函谷关,也指潼关或山海关,本文“关东”可理解为函谷关以东诸国。D.汤镬,本指煮着滚水的大锅,文中指古代的一种酷刑,即把人投入烧着开水的锅中烫死。(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范雎早年家贫,经历坎坷。他先因家贫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后又遭到须贾的构陷而受尽迫害,险些丧命,最终设法逃离魏国。B.范雎心思机敏,行事谨慎。他遭严刑拷打,凭借假死、利诱,绝处逢生;去秦国的路上,面对穰侯的怀疑,他又能成功避险。C.范雎才华横溢,受人襄助。范雎擅长辩论,齐襄王曾派人赏赐他酒食财物;他在逃亡途中,也曾得到郑安平与王稽的帮助。D.范雎爱憎分明,锱铢必较。范雎做秦相之后,对待须贾,既告诉秦王放他回国,又在须贾回魏国之前,故意设宴席进行侮辱。(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吾闻穰侯专秦权,恶内诸侯客,此恐辱我,我宁且匿车中。②今者吾事之去留在张君。孺子岂有客习于相君者哉?(5)范雎曾因须贾险些丧命,为何却“言之昭王,罢归须贾”?请结合文本分析其原因。(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夜宿田家戴复古簦笠①相随走路歧,一春不换旧征衣。雨行山崦②黄泥坂,夜扣田家白板扉。身在乱蛙声里睡,心从化蝶梦中归。乡书十寄九不达,天北天南雁自飞。注释:①簦(dēng)笠:古代的一种有柄的笠。②崦(yān):山。(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走路歧”可见诗人四处漂泊,行踪无定;“旧征衣”可见诗人生活困顿。B.诗人有雨行山路之苦,又有夜宿田家之喜。一“苦”一“喜”,对比鲜明。C.庄周化蝶,真实与虚幻难分,诗人借此典故抒写了自身迷茫怅惘之感。D.诗歌以景结情,以“自飞”写大雁,使客观景物带上了浓厚的主观色彩。(2)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写道:“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请分析戴诗和辛词中的“蛙声”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阐释君子应勤勉做事而谨慎言谈,并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以匡正自己的句子是“,”。(2)《大学之道》中的“”说明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而“”是说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3)古代衣服因为原料质地,制成后较为硬挺,穿着前需置于石上舂捣,使之柔软,称为“捣衣”。古典诗词中常用“捣衣”或“砧声”来表现妇人思念征夫、游子思家怀乡、征人对常年征战不满等情绪,比如《春江花月夜》中的诗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1小题,11分)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食客们早已习惯了“中华美食甲天下”的尊荣,街边商厦林林总总的小吃店的墙上往往喜欢挂一段上逾千年的传说——虽然食客大多也不会把这些动辄与乾隆、诸葛亮、秦始皇甚至是黄帝、女娲的故事当真,但换个视角将华夏五千年历史视为五千年美食史,似乎也不算太夸张。然而,历史真相往往令人感到意外。中国历史虽然,但中华美食文化异常晚熟:“南食”“北食”直到唐宋时期才逐渐分野,土豆、玉米、番茄、辣椒等食材直到明代才传入中国,“四大菜系”直到清初才成型。诸如大盘鸡、螺蛳粉等为人们所的小吃美食、菜肴菜式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诞生,而“菜系”作为一个专有词条,直到1992年才被收录到《中国烹饪辞典》中,如今“八大菜系”的说法又被“34菜系”所取代。中华美食荣光背后,是其发展的漫漫长路。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岁月里,“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句古训对食客们或许有更深的感动。中华美食是美好的,华丽的,精致的,同时也是坚韧的,顽强的,隐忍的;中华美食文化是古老悠远的,同时也是厚积新成的。五千年时光仿佛是一场漫长的蛰伏,为的只是在某一个时间,爆发出最绚烂的华章。食客们在觥筹交错、推杯换盏之时其实不难发现,中国美食自古以来最不缺的,就是兼容并蓄的气度和能力。(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岁月,“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句古训对食客们或许有更深的感悟。B.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岁月里,食客们或许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句古训有更深的感动。C.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岁月里,食客们或许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句古训有更深的感悟。D.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岁月里,“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句古训对食客们或许有更深的感动。(2)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中华美食美好、华丽、精致、坚韧、顽强、隐忍,中国美食文化古老悠远、厚积新成。”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9分)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闷热的夏季午后,从地面上升的空气力量很大,而天上的水滴太小,被上升空气拖住,继而被推往高处。湿热空气不断上升形成了庞大而臃肿的积雨云。当云中的水滴越来越大时,①,形成雨。积雨云下部温度高,中上部温度低,于是产生了强大的上升和下沉气流。积雨云内过冷水滴、冰晶、霰和冰雹等水汽凝成物,通过碰冻、碰撞、破碎和融化等许多复杂的过程,使云中起电,并使正、负电荷分离开来,在云中形成正负的荷电中心。当聚集的电量足够大时,异性荷电中心之间就会发生击穿放电,从而产生火花放电现象和强大的响声,这就是雷电。以上就是雷雨天气的形成过程。雷雨天气过后往往凉爽,可是②?这是因为,人体汗水的蒸发速度取决于周围空气的温度高低和湿度的大小。一般而言,当空气湿度维持在60%到70%时,③。但如果湿度太大,汗水难以蒸发消散,黏在身上,人体就会感到难受。而下雷雨前,温度高,空气湿度大,积雨云也阻碍了地面热量的散发。在这样的环境下活动,人们自然会觉得非常闷热。(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请根据第四节文字,分析“雷雨天气过后往往凉爽”的原因。要求语言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30个字。四、写作(60分)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中华武术中,进与退都是策略。但人们看到的更多的是进攻的招式,其实武术中的退即躲闪避让,是极其重要的基本功,也是难以掌握的上乘功夫。不仅在武术中,在生活中我们亦常处在进退之间,对进与退的认识与把握,亦是我们的生活之道。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并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2023学年湖北省襄阳五中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7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一棵古松,我们三人可以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我们的朋友——画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我们三人的反应态度也不一致。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我们的朋友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颜色,感受它的那股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从此可知道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相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相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古松的形相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极平常的知觉都是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美也是如此。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这棵古松对于我们的画画的朋友是美的,因为他去看时就抱了美感的态度。你和我如果也想见到它的美,你须得把你那种木商的实用的态度丢开,我须得把植物学家的科学的态度丢开,专持美感的态度去看它。这三种态度有什么分别呢?先说实用的态度。做人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维持生活,既要生活,就要讲究如何利用环境。“环境”包含我自己以外的一切人和物在内,这些人和物有些对于我的生活有益,有些对于我的生活有害,有些对于我不关痛痒。我们对于他们于是有爱恶的情感,有趋就或逃避的意志和活动,这就是实用的态度。实用的态度起于实用的知觉,实用的知觉起于经验。小孩子初出世,第一次遇见火就伸手去捉,他烧痛了,以后他再遇见火,便认识它是什么东西,便明了它是烧痛手指的,火对于他于是有了意义。科学的态度则不然,它纯粹是客观的、理论的。所谓客观的态度就是把自己的成见和情感完全丢开,专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去探求真理。理论是和实用相对的。理论本来可以见诸实用,但是科学家的直接目的却不在于实用。科学家的态度之中很少有情感和意志,它的最重要的心理活动是抽象的思考。科学家要在这个混乱的世界中寻出事物的关系和条理,纳个物于概念,从原理演个例。植物学家看古松的态度便是如此。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在实用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对人的利害,心理活动偏重意志;在科学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间互相关系,心理活动偏重抽象的思考;在美感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专在事物本身的形相,心理活动偏重直觉。人所以异于其他动物的就是于饮食男女之外还有更高尚的企求,美就是其中之一。是壶就可以贮茶,何必又求它形式、花样、颜色都要好看呢?吃饱了饭就可以睡觉,何必又呕心血去作诗、画画、奏乐呢?人的实用的活动全是有所为而为,是受环境需要限制的;人的美感的活动全是无所为而为,是环境不需要他活动而他自己愿意去活动的。在有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环境需要的奴隶;在无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自己心灵的主宰。这是单就人说,就物说呢,在实用的和科学的世界中,事物都借着和其他事物发生关系而得到意义,到了孤立绝缘时就都没有意义;但是在美感世界中它却能孤立绝缘,却能在本身现出价值。照这样看,我们可以说,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摘编自朱光潜《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材料二:其实,在中国美学和艺术观念中,存在着与朱光潜所说的三种态度都不同的第四种态度。它当然不是用科学、实用的眼光看待古松,但也不是以审美的眼光看待古松,发现它如何美,如何符合形式美感,在这里,审美主体和客体都没有了,古松在这里根本就不是审美对象,而是一个与自我生命相关的宇宙。这第四种态度可以说是一种“生命的态度”,一种用“活”的态度“看”世界的方式,或许“看”还容易引起与外在的观察混淆,称为一个“活”的“呈现”世界的方式也许更合适。之所以说它是“生命的态度”,是因为它的核心是将世界(包括“我”与外物)从对象化中解脱出来,还其生命的本然意义,在纯粹直观中创造一个独特的生命境界。这个世界,中国美学将其称为“境”。第四种态度并不是为了获得美的知识,而是为了安顿心灵。王维《辛夷坞》诗写道:“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如果我们把它当作“山水诗”,或者“写景诗”,其描写是如此简单,内容是如此单调,单调到只用一句话就能概括:山间有一些芙蓉花开了,又落了。而谢灵运的山水诗,如“澹潋结寒姿,团栾润霜质”等,写景显然更加细腻丰富。然而,王维的这些看起来内容单调的诗歌,并没有因此被人们漠视,而是传诵千古,谢灵运的诗句却少有人提及。其实,王维的这类诗歌根本就不是所谓的“山水诗”“写景诗”,它的主旨不是描写外在的景物。“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的山中芙蓉,是自在兴现,这里没有被观之景,也没有对景之心。“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也将人排除,关心起深林苔痕,表面看起来是不关心人,其实正是通过这一片天地写人的心境、人的感受。诗人不是对风景感兴趣,而是对自我生命的感受感兴趣,描写一个与自我生命相关的世界,呈现自己回到世界的愉悦,为自己心灵寻找一个安顿的地方。对生命的认识、理解和慰藉,是贯穿此诗的核心。艺术家并不在意青苔和深林,而是其背后的高古和幽深。(摘编自朱良志《生命的态度——关于中国美学中的第四种态度的问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木商、植物学家、画家感知的古松不同,反应态度也不一致,这说明古松的形相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B.实用的态度关注事物对人的利害,人在环境中积累经验,获得实用的知觉,产生趋就或者逃避的意志和活动。C.科学的态度需要借助抽象的思考探寻事物的关系和条理,它排斥个人情感,具有理论性,完全没有实用的目的。D.与其他三种态度不同,生命的态度将世界从对象化中解脱出来,创造出没有审美主体、客体的独特生命境界。(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BA.木商和植物学家不能感知古松的美感,这是因为他们原有的心习无法改变,不能以美感的态度看古松。B.在美感的世界中,人可以摆脱环境的制约,主宰自己的心灵,事物在孤立绝缘的情况下依然具有意义。C.谢灵运的山水诗更加细腻丰富,但其传诵度却比不上王维诗歌,这说明生命的态度比诗歌内容更重要。D.写景时排除人的情感因素的影响,才能更好地传达自我生命的感受,写出对生命的认识、理解和慰藉。(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生命的态度”的一项是DA.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B.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C.卢梅坡《雪梅•其一》:“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D.吴历《题画》:“一带远山衔落日,草亭秋影澹无人。”(4)材料一的论证深入浅出,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红楼梦》第十八回元妃省亲中,林黛玉代贾宝玉写的《杏帘在望》被元妃大为赞赏。请结合材料论述的四种态度中的两种简要分析这首诗。杏帘在望林黛玉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论据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要求,明确相关材料的论点,然后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选择。(4)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文本论证特色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文本,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及相关诗歌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文本相关内容及诗歌内容,根据题干的提示,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C.“完全没有实用的目的”错误,文中说“理论是和实用相对的”,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实用的目的。故选:C。(2)A.“他们原有的心习无法改变”错误。原文为“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可知不是无法改变,是脱离不了。B.正确。C.“说明生命的态度比诗歌内容更重要”于文无据。原文为“然而,王维的这些看起来内容单调的诗歌,并没有因此被人们漠视,而是传诵千古,谢灵运的诗句却少有人提及”,作者举王维和谢灵运诗歌的例子是为了说明还有第四种态度即“生命的态度”,并没有说生命的态度比诗歌内容更重要。D.“写景时排除人的情感因素的影响,才能更好地……”说法错误,结合原文“也将人排除,关心起深林苔痕,表面看起来是不关心人,其实正是通过这一片天地写人的心境、人的感受。诗人不是对风景感兴趣,而是对自我生命的感受感兴趣,描写一个与自我生命相关的世界,呈现自己回到世界的愉悦,为自己心灵寻找一个安顿的地方。对生命的认识、理解和慰藉,是贯穿此诗的核心”,可知“排除人的情感因素的影响”不是必要条件。故选:B。(3)结合原文“之所以说它是‘生命的态度’,是因为它的核心是将世界(包括“我”与外物)从对象化中解脱出来,还其生命的本然意义,在纯粹直观中创造一个独特的生命境界”,“花”和“草”是作者抒情的载体,没有从对象化中解脱出来,排除AB。结合原文“在这里,审美主体和客体都没有了,古松在这里根本就不是审美对象,而是一个与自我生命相关的宇宙”可知C中作者是审美主体,“梅”“雪”是作者的审美对象,有明显的主客体之别,排除C。D.“一带远山衔落日,草亭秋影澹无人”,无人即是有人,落日山影,草亭空阔,与我心如如自在,没有分别,更无别虑,就是一个圆满的世界。最能体现“生命的态度”。故选:D。(4)由第一段“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一棵古松,我们三人可以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第四段“这三种态度有什么分别呢”,第五段“先说实用的态度”,第六段“科学的态度则不然,它纯粹是客观的、理论的”,第七段“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可知,作者选取生活中常见的例子,用“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阐明中国美学的三种态度,将深刻的道理讲得浅显易懂。由“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我们的朋友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颜色,感受它的那股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吃饱了饭就可以睡觉,何必又呕心血去作诗、画画、奏乐呢”等可知作者的语言通俗易懂,语气平易亲切。(5)这是林黛玉代贾宝玉作的一首五律,诗中所描绘的是大观园“浣葛山庄”迷人的景致。诗题是由元妃指定的。“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句意为:开明盛世再也没有饥荒和冻馁,又何必为耕织整日里匆匆忙忙!以“颂圣”结束全诗,正所谓“曲终奏雅”。在颂圣中,诗人流露出对没有饥荒、没有冻馁的太平盛世的颂美之情,也难怪被元妃大为赞赏,体现了实用的态度,具有实用价值。“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句,一方面既传达出春风中杏红柳绿,酒旗飘扬这一派生机勃勃的气象;另一方面,又是对诗题中“杏帘”两字的巧妙绾合。“在望”句,写远远望去隐约可辨的田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世外桃源式的农庄生活一片向往之情。中间四句从写景的角度看,诗人的笔法是相当细腻的:既注意动静相间,色味协调,又兼顾到点面的结合,尤其是“菱荇”两句,全由名词组成。这种特殊句法的运用,如果没有较高的驾驭语言的技巧,是很难获得成功的。体现了美感的态度。“菱荇”以下四句,写客人眼中所见的山庄景色:这里,鹅儿在长满菱叶、飘着荇菜的清澈水面上自由自在地嬉戏玩耍,燕子更匆匆忙忙地从桑榆林中衔泥而去,到屋梁间构筑它们温暖的窝巢;而在弥望无际的田野上,一畦畦韭菜于春风中长得翠绿欲滴,一片片稻田飘溢着阵阵花粉的清香,好象在预告一个丰收的年成。在这片理想的“乐土”上,一切都生活得幸福而安谧。菱荇、桑榆、春韭、稻花与鹅儿、燕子共同构成一个生机盎然的世界,呈现出心境的美好、愉悦。这是生命的态度。答案:(1)C(2)B(3)D(4)①选取生活中常见的例子,用“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阐明中国美学的三种态度,将深刻的道理讲得浅显易懂。②语言通俗易懂,语气平易亲切,如“吃饱了饭就可以睡觉,何必又呕心血去作诗、画画、奏乐呢?”(5)①实用的态度:《杏帘在望》是以宝玉的身份应元妃之命而作,“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赞颂太平盛世,具有实用价值。②美感的态度:诗歌所写景物动静相间,色彩鲜明,富有美感。③生命的态度:菱荇、桑榆、春韭、稻花与鹅儿、燕子共同构成一个生机盎然的世界,呈现出心境的美好、愉悦。(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8分)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我的悲哀的面孔【德】海因里希•伯尔我站在港口看海鸥时,我的悲哀的面孔引起在这个区巡逻的一名警察的注意。我注视着鸥群,此刻,我最向往有一块面包,把它掰成碎块,来喂海鸥。可是,我同它们一样饥饿,一样疲乏。不过,我心中虽然悲楚,却仍感到快乐,因为站在那儿,放眼群鸥,默默饮悲,确乎美不可言。突然,一只警官的手搭在我的肩上,一个声音说道“跟我走!”同时,这只手使劲扳我的肩膀。我稳稳站定,甩掉那只手,镇静地说:“你发疯了。”“同志。”一直还看不见的那个人对我说,“你当心点。”“先生。”我答道。“这里没有什么先生。”他怒气冲天地喝到,“我们都是同志。”此时,他跨前一步,站到我身旁,从侧面打量我,严肃得像一头牛。“什么道理……”我要和他理论理论。“理由很充分”他说,“你悲哀的面孔。”我笑了。“你别笑!”他当真发火了。方才我还以为,或许没有小偷或逃犯好让他逮捕,他因此感到百无聊赖。可是,此刻我看出这是千真万确:他要逮捕我。“跟我走……!”“为什么?”我镇静地问。一不留神,我的左腕已经被套上一条细铁链。就在这一瞬间,我知道,我又完蛋了。“为什么?”我又问道。“有条法令是——要高高兴兴的。”“我蛮高兴么!”我喊叫起来。“你的悲哀的面孔……”他摇了摇头。“这条法律可是新的呀!”我说。“它已经存在三十六个小时了,你必定知道,所有法律都是在宣布之后二十四小时生效的。”“我真的不知道有这条法律。”“逃避惩罚是徒劳的。这条法律是前天颁布的,通过所有的扩音器播送。所有的报刊上都发表了。帝国全境一切街道、公路上,统统撒了传单。他牵着我走了。此刻,我才感到天气寒冷,才感到委实饥饿难当。想起自己一身污垢,没刮胡子,衣衫褴褛,才想起有法律规定:人人都要干干净净,胡子刮得光光的,露出一副高高兴兴的模样。我被推到他前面走着,像一个被证实了盗窃罪而被抓走的稻草人似的。街道空荡荡,到警察局路不远,我已料到他们很快又会找理由逮捕我,不过话虽如此,但仍然心情沉重。我一路走,一路看到凡是我所碰到的人,无不贴上那种欢乐表情,因为有命令——要高高兴兴的。我们很快到了警局。此时汽笛长鸣,鸣笛表示离下班还有十分钟,这是肯定无疑的,因为按照当时国家元首提出的“幸福与肥皂”的口号,每个人下班前都必须洗澡十分钟。我们穿过警局空空荡荡的过道,接着,一扇门自动打开,因为在此期间,门卫已向里头通报我们来了。在那些日子里,到处都是喜气洋洋,太平盛世,秩序井然,人人努力在白天洗完规定的一磅肥皂,以遵守法律的规定——人人都要干干净净,胡子刮得光光的,露出一副高高兴兴的模样。因而一个被捕者的到来,便是一件大事。我们走进一间房间,静悄悄的。我感到,我的脸越发消瘦了。我又累又饿,那种悲哀的幸福感的最后痕迹此时烟消云散,因为,我知道,我完蛋了。数秒钟之后,一个穿一身预审员的浅褐色制服的高个子,一声不吭地走进来坐了下来,两眼紧盯着我。“职业?”“普通同志。”我答道。“被捕前干什么?”“囚犯。”两个人互相看了一眼。“什么时候?从哪里放出来的?”“昨天,十二号监狱,十三号牢房。”“当时的罪行?”“高兴的面孔。”两人互相看了一眼。“讲明白!”预审员说。“当时。”我说,“我的高兴的面孔引起一位警察的注意,那天命令全国要悲哀。是首长去世的日子。”“刑期多久?”“五年。”“表现?”“不好。”“原因?”“服劳役太少。”预审员站起身子,狠狠地给了我一拳,走出了房间。接着是审讯员,审讯官,初审法官,终审法官,他们一一进来,一一打我,又一一走出房间。最后,由于我的悲哀的面孔,他们判了我十年徒刑,这回的情形,同先前由于我的高兴的面孔判我五年徒刑如出一辙。如果在“幸福与肥皂”的口号下,我能熬过此后的十年。我真得想办法什么面孔也别再要了……(潘子立译,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A.我无所事事,只有站在港口看海鸥。巡逻的警察也正百无聊赖,注意到我游手好闲。因此我被捕。B.我被套上铁链,原因不止在于我的“悲哀的面孔”,所以无论我如何解释,也不可能逃脱被抓捕的厄运。C.我因违法被带到了警局,看到路上的人们个个高高兴兴。可见警察秉公执法,社会秩序井然。D.先因“高兴的面孔”被判五年,后因“悲哀的面孔”被判十年,旨在表明我被命运捉弄,难逃厄运。(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A.“默默饮悲,确乎美不可言”,既写出了“我”悲喜交加的复杂表情,又为后面“我”的被捕作了铺垫。B.“幸福与肥皂”口号下人们的表现,是小说中隐约可见的叙事背景,暗示了新政策对百姓生活的改善。C.结尾处“我”不想要面孔这戏剧性情节,增强了小说的讽刺力量,耐人寻味。D.小说以小见大,其夸张、漫画式的手法与《装在套子里的人》有异曲同工之妙。(3)小说描写我受审的场景多用短句,这样写有什么效果?(4)“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2)本题考查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这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3)本题考查分析小说的语言特色的能力。根据题目要求,先引原文,然后分析手法及效果。在指出原文内容之后针对手法进行分析并说出效果即可。(4)本题考查小说中人物形象的作用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问题,应通读全文,对题中涉及的人物有明确的了解,体会其在小说结构和表达上的作用。【解答】(1)A.“巡逻的警察也正百无聊赖,注意到我游手好闲。因此我被捕”,因果关系错误,不是因警察百无聊赖才抓我,而是“我”的无所事事引起警察的怀疑。B.“可见警察秉公执法,社会秩序井然”错误,结合“才想起有法律规定:人人都要干干净净,胡子刮得光光的,露出一副高高兴兴的模样”可知,并非是警察的执法让这秩序井然,而是国家的法律强制,暗含讽刺。C.正确。D.“表明我被命运捉弄”错误,不是表明“我”被命运捉弄,而是讽刺抨击政府荒唐的法律规定。故选:C。(2)B.“暗示了新政策对百姓生活的改善”错误,应该是暗示了警察及政府高压统治的无理与强暴。故选:B。(3)①从语境来看,“我们走进一间房间,静悄悄的。我感到,我的脸越发消瘦了。我又累又饿,那种悲哀的幸福感的最后痕迹此时烟消云散,因为,我知道,我完蛋了”,这说明此时此刻“我”的内心非常恐惧紧张,“数秒钟之后,一个穿一身预审员的浅褐色制服的高个子,一声不吭地走进来坐了下来,两眼紧盯着我”可以看出审讯者的冷酷无情,所以审讯时语言越简洁越能让人感受到“我”的恐惧和审讯者的专横冷酷。②从短句的特色来看,短句的节奏感较强,有强调作用,突出感情表达。结合语境来看,这是审讯的场面——“被捕前干什么?”“囚犯”“什么时候?从哪里放出来的?”“昨天,十二号监狱,十三号牢房”“当时的罪行?”“高兴的面孔”“刑期多久?”“五年”“表现?”“不好”“原因?”“服劳役太少”,审讯时使用短句,让人感受到审讯现场的紧张氛围,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③从审讯的内容来看——“当时的罪行?”“高兴的面孔”“我的高兴的面孔引起一位警察的注意,那天命令全国要悲哀。是首长去世的日子”“刑期多久?”“五年”从姓名到职业到曾经入狱的原因,都用的是短句,语义的表达更为明确,更能让人感受到事情的荒唐可笑,可以增加讽刺的意味。(4)从人称技巧方面分析:小说采用“我”的口吻叙述故事,小说运用第一人称讲述的是“我”自身荒唐可笑的的遭遇,“我”的所见所闻,“我”是故事的讲述者和亲历者,增加故事的真实性。从情节方面分析:小说主要讲述“我”刚出狱,因为我“悲哀的面孔”又被抓住并被判刑十年的徒刑,以及当初因为“高兴的面孔”而被判刑五年的荒唐可笑遭遇,所以,“我”的遭遇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从人物形象方面分析:根据小说中警察对我的态度——“‘这里没有什么先生。’他怒气冲天地喝道”“‘理由很充分,’他说,‘你悲哀的面孔。’我笑了。‘你别笑!’他当真发火了……此刻我看出这是千真万确:他要逮捕我。‘跟我走……’”“它已经存在三十六个小时了,你必定知道,所有法律都是在宣布之后二十四小时生效的”等分析,本文通过“我”的视角展现了警察的特点,借助警察对待“我”的态度展现了警察的蛮横、专制、无理。从主题方面分析:根据以下警察和“我”的对话——“当时的罪行?”“高兴的面孔”“刑期多久?”“五年”以及“最后,由于我的悲哀的面孔,他们判了我十年徒刑,这回的情形,同先前由于我的高兴的面孔判我五年徒刑如出一辙”分析可知,小说写了“我”的两次遭遇,写“我”在警察以及可笑政策面前的弱小,同时也展现了警察的强横,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借此表达对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的同情,以及对政府高压专制政策的批判。答案:(1)C(2)B(3)①增强语言节奏,渲染紧张的氛围,扣人心弦,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②语言结构更简单,句意更明晰,更具讽刺意味。③短句更能体现“我”内心的恐惧以及警察的专制、冷酷与强横。(4)①讲述故事:“我”是故事的讲述者、亲历者,讲述了自身荒唐可笑的遭遇。②推动情节:“我”的遭遇是故事的主要情节,由于“我”的“面孔”的“悲哀”,情节得以发展变化。③表现人物:通过警察对“我”的态度,表现其无理强横。④表现主题:“我”的无辜与弱小,与警察的无理强横形成对比,以及“我”的两次荒唐遭遇,体现了高压统治对弱小者的伤害,寄予了作者对小人物深切的同情,批判了政府的专制高压。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范雎者,魏人也,字叔。雎游说诸侯,欲事魏王,家贫无以自资,乃先事魏中大夫须贾。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故得此馈。既归心怒雎以告魏相魏齐魏齐大怒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摺齿雎佯死即卷以簧置厕中雎从篑中谓守者曰:“公能出我,我必厚谢公。”守者乃请出弃篑中死人。魏齐醉,曰:“可矣。”范雎得出。魏人郑安平操范雎亡,伏匿,更名姓曰张禄。当此时,秦昭王使谒者王稽于魏。郑安平曰:“臣里中有张禄先生,欲见君,言天下事。”王稽知范雎贤,与私约。王稽载范雎入秦。至湖,望见秦相穰侯车骑从西来。范雎曰:“吾闻穰侯专秦权,恶内诸侯客,此恐辱我,我宁且匿车中。”有项,穰侯果至,语曰:“关东有何变?”曰:“无有。”文谓王稽曰:“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无益,徒乱人国耳。”即别去。范雎曰:“吾闻穰侯智士也,其见事迟,乡者疑车中有人,忘索之。”于是范雎下车走,行十余里,果使骑还索车中。王稽遂与范雎入咸阳。范雎既相秦,号曰张禄,魏不知。魏使须贾于秦。范雎闻之,敝衣间步之邸,见须贾。须贾见之而惊曰:“范叔固无恙乎!”又曰:“今叔何事?”范雎曰:“臣为人庸赁。”须贾意哀之,留与坐饮食,取其一绨袍以赐之。须贾因问曰:“秦相张君,公知之乎?吾闻幸于王,天下之事皆决于相君。今者吾事之去留在张君。孺子岂有客习于相君者哉?”范雎曰:“主人翁习知之,唯雎亦得谒。”范雎归取大车,为须贾御之,入秦相府。府中有识者皆避匿。须贾怪之。后方知载入者为秦相张君。须贾大惊,因门人谢罪。曰:“贾有汤镬之罪!”雎言之昭王,罢归须贾。须贾辞于范雎,范雎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而坐须贾于堂下。(节选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A.既归/心怒/雎以告魏相魏齐/魏齐大怒/使舍人答击/雎折胁摺齿/雎佯死/即卷以箦/置厕中/B.既归/心怒雎/以告魏相魏齐/魏齐大怒/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摺齿/雎佯死/即卷以箦/置厕中/C.既归/心怒/雎以告魏相魏齐/魏齐大怒/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摺齿雎/佯死即卷/以箦置厕中/D.既归/心怒雎/以告魏相魏齐/魏齐大怒/使舍人答击/雎折胁摺齿/雎佯死即卷/以篑置厕中/(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AA.“欲事魏王”中的“事”意为侍奉,与下文“今叔何事”的“事”意思相同。B.谒者,官名,帝王的侍从官名,为帝王主管收发传达及导引、襄助他人行礼。C.关,古代指函谷关,也指潼关或山海关,本文“关东”可理解为函谷关以东诸国。D.汤镬,本指煮着滚水的大锅,文中指古代的一种酷刑,即把人投入烧着开水的锅中烫死。(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范雎早年家贫,经历坎坷。他先因家贫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后又遭到须贾的构陷而受尽迫害,险些丧命,最终设法逃离魏国。B.范雎心思机敏,行事谨慎。他遭严刑拷打,凭借假死、利诱,绝处逢生;去秦国的路上,面对穰侯的怀疑,他又能成功避险。C.范雎才华横溢,受人襄助。范雎擅长辩论,齐襄王曾派人赏赐他酒食财物;他在逃亡途中,也曾得到郑安平与王稽的帮助。D.范雎爱憎分明,锱铢必较。范雎做秦相之后,对待须贾,既告诉秦王放他回国,又在须贾回魏国之前,故意设宴席进行侮辱。(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吾闻穰侯专秦权,恶内诸侯客,此恐辱我,我宁且匿车中。②今者吾事之去留在张君。孺子岂有客习于相君者哉?(5)范雎曾因须贾险些丧命,为何却“言之昭王,罢归须贾”?请结合文本分析其原因。【分析】(1)本题考查断句,注意句意,抓好常见的文言虚词这些断句标志和主谓结构。(2)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常识的了解。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考生既要了解识记文学著作名称、主要内容、表达的主题,还要了解识记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创作情况等方面知识。(3)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注意将题干与原文进行对比。(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5)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根据原文关键句子提取概括。【解答】(1)句意:须贾回国之后,心里对范雎非常恼怒,把这件事情告诉了魏相国魏齐。魏齐大怒,叫舍人鞭打范雎,打断了肋骨,打掉了牙齿。范雎假装己死,他们就用草席把他卷起来,丢在厕所里。“怒雎”动宾短语,不可断,排除AC。“击雎”动宾短语,不可断,故选B。(2)A.两个“事”意思不同,“今叔何事”的“事”意思是“做”。(3)A.“遭到须贾的构陷”错误,原文“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故得此馈”,齐襄王听说范雎能言善辩,就派人给范雎送去了十斤黄金以及牛肉美酒之类的礼物。范雎辞谢不敢接受。须贾知道后大怒,以为范雎把魏国的机密泄露给了齐国,所以得到这些馈赠。是误解。(4)①专秦权,独揽秦国大权;恶内,讨厌接纳;宁且,宁愿暂且。译为:我听说穰侯独揽秦国大权,他讨厌接纳其他诸侯的说客,他恐怕要侮辱我,我宁愿暂且藏在车子里。②去留,成败;岂,是否;习,熟悉。译为:现在我的事情成败都取决于他,你是否有与相国相熟的人呢(你有没有熟悉相国的人呢)?(5)从原文中找关键句,多年相见,见他一身破烂,须贾知道他给人家做雇工后,“贾意哀之,留与坐饮食,取其一绨袍以赐之”,须贾心里可怜他,留他做下来一起吃饭,并且取了一件袍子送给他。答案:(1)B(2)A(3)A(4)①我听说穰侯独揽秦国大权,他讨厌接纳其他诸侯的说客,他恐怕要侮辱我,我宁愿暂且藏在车子里。②现在我的事情成败都取决于他,你是否有与相国相熟的人呢(你有没有熟悉相国的人呢)?(5)须贾哀怜他做人庸赁的遭遇,留他吃饭,并且取厚绸袍子送给他。参考译文:范雎,是魏国人,字叔,他游说诸侯,想要侍奉魏王,但因为家中贫困,没钱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先侍奉魏国的中大夫须贾。须贾替魏昭王出使齐国,范雎随从他一起出使。齐襄王听说范雎能言善辩,就派人给范雎送去了十斤黄金以及牛肉美酒之类的礼物。范雎辞谢不敢接受。须贾知道后大怒,以为范雎把魏国的机密泄露给了齐国,所以得到这些馈赠。须贾回国之后,心里对范雎非常恼怒,把这件事情告诉了魏相国魏齐。魏齐大怒,叫舍人鞭打范雎,打断了肋骨,打掉了牙齿。范雎假装已死,他们就用草席把他卷起来,丢在厕所里。范雎在席子里对看守说:“您如果能把我放出去,我一定会厚谢您。”看守于是请求扔掉席子中的死人。魏齐喝醉了,说:“可以。”范雎这才逃了出来。魏国人郑安平带了范雎一起逃走,把他藏了起来。把他的姓名改为张禄。在这时,秦昭王派遣使者王稽出使魏国。郑安平说:“我乡里有张禄先生,想见您,说说天下的大事。”王稽知道范雎是位贤才,私下约见。王稽用车载着范雎到了秦国。到了湖地,望见秦国之相穰侯从西方来。范雎说:“我听说穰侯独揽奏国大权。他讨厌接纳其他诸侯的说客,他恐怕要侮辱我,我宁愿暂时藏在车子里。”一会儿,穰侯果然来到,问王稽:“东方诸国有何变化?”回答说:“没有。”又对王稽说:“您没有和诸侯说和客一起来吧?他们没有用处,只能扰乱国家罢了!”随即告别离开。范雎说:“我听说穰侯是个聪明人,但他遇事反应较慢,刚才怀疑车中有人,却忘了搜查。”于是范雎就跳下车跑了,走了十多里,穰侯果然派人来搜查车子。王稽于是带着范雎进了咸阳。范雎做了秦国的相国,秦人叫他张禄,魏国不知道。魏国派须贾出使秦国。范雎听说后,穿着破衣服从小路来到馆舍,拜见须贾。须贾见到他非常吃惊,说:“范叔原来安然无恙啊!”又说:“现在你做什么事?”范雎说:“我给人做长工。”须贾心里可怜他,留他做下来一起吃饭,并且取了一件袍子送给他。须贾顺便问道:“秦相张君,你认识吗?我听说他特别受秦王宠爱,天下的事都听他决定,现在我的事情成败都取决于他,你有没有与相国相熟的人呢?”范雎说:“我的主人熟悉他,我也能见到他。”范雎回去赶来大车,为须贾赶着车,进入秦国相府,相府中的人凡是认识他的,都藏了起来。须贾感到奇怪。后来才知道为自己驾车的范雎就是张君。须贾非常吃惊,通过门人去谢罪。说:“我有死罪。”范雎进宫告诉秦王,放须贾回去。须贾向范雎辞行,范雎把诸侯国的使臣全都请来,与他们坐在堂上,让须贾坐在堂下。(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夜宿田家戴复古簦笠①相随走路歧,一春不换旧征衣。雨行山崦②黄泥坂,夜扣田家白板扉。身在乱蛙声里睡,心从化蝶梦中归。乡书十寄九不达,天北天南雁自飞。注释:①簦(dēng)笠:古代的一种有柄的笠。②崦(yān):山。(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走路歧”可见诗人四处漂泊,行踪无定;“旧征衣”可见诗人生活困顿。B.诗人有雨行山路之苦,又有夜宿田家之喜。一“苦”一“喜”,对比鲜明。C.庄周化蝶,真实与虚幻难分,诗人借此典故抒写了自身迷茫怅惘之感。D.诗歌以景结情,以“自飞”写大雁,使客观景物带上了浓厚的主观色彩。(2)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写道:“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请分析戴诗和辛词中的“蛙声”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2)本题考查鉴赏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意象。鉴赏诗歌中的重要意象,这类题目答题时从意象特点、情景关系与意境的营造、手法技巧、思想感情的表达等方面分析都可。【解答】(1)B.“夜宿田家之喜”错,诗中没有喜悦之情,诗人的情感应是羁旅思乡的感伤。故选:B。(2)本诗是诗人在浪迹江湖时写下的作品,表现了其流落江湖时的感受以及思乡的情怀。“身在乱蛙声里睡”写诗人夜宿田家的情景,“乱蛙声”三字写出了乡村夜晚所特有的声音。“蛙声乱”,则是诗人的独特感受。诗人在“乱蛙声”居然能慢慢入睡,也从另一个侧面写出了诗人在外奔波的辛苦。由于饱尝羁旅之苦,自然想家,因而下句则写梦中回乡。“蛙声”以哀景衬哀情,表现诗人羁旅之苦、思乡之愁。辛词“听取蛙声一片”,写月明风清的夏夜,以蝉鸣、蛙噪这些山村特有的声音,展现了山村乡野特有的情趣。“蛙声”以动衬静,写出夜行乡间的乐趣,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词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答案:(1)B(2)①戴诗中,“蛙声”嘈杂喧闹,诗人以此衬托四处漂泊的羁旅之苦、久游思归的思乡之愁。②辛词中,词人夜行黄沙道中,夜深人静,稻花飘香,一片“蛙声”,词人以动衬静,以此抒发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译文:只有斗笠跟着我彷徨在歧路上,一个春季了竟还穿着过冬的衣服。细雨中艰难地行走在山坳的黄泥坡道上,天黑了才去敲农家的白木板门。夜里尽管蛙声呱噪,还是入梦化为蝴蝶回到了思念中的故乡。可叹写了那么多家信十寄九不达,天上的大雁不给传书而南北竟自飞。赏析:这首诗写诗人旅途夜宿农家的情景,抒发了羁旅乡愁之情。首联写旅途苦况,以“簦笠相随”极写孤独,以“路歧”极写行路难,又以“一春不换旧征衣”极写寒酸,一唱三叹,感慨深沉。颔联切入正题,以“雨”和“黄泥坂”进一步写行路难,而以“白板扉”反映出农家的贫困,从侧面写旅况凄凉困苦。因此,即使蛙声呱噪,诗人也很快就进入梦乡,并梦化蝴蝶。颈联可谓极尽飘泊无依,身世茫茫之致,旅夜情景逼真形象,旅途实情孤寂索寞,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尾联抒发思乡之情,出句有“家书抵万金”的感慨,下句以景结情,富有无穷余味:传书鸿雁南来北去,却不能捎来一封家书;鸿雁南来北去皆有归宿,而自己却长年飘泊在外,有家难回。面对鸿雁,看看自己,不禁教人顿生迷茫怅惘之恨。(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阐释君子应勤勉做事而谨慎言谈,并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以匡正自己的句子是“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2)《大学之道》中的“致知在格物”说明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而“物格而后知至”是说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3)古代衣服因为原料质地,制成后较为硬挺,穿着前需置于石上舂捣,使之柔软,称为“捣衣”。古典诗词中常用“捣衣”或“砧声”来表现妇人思念征夫、游子思家怀乡、征人对常年征战不满等情绪,比如《春江花月夜》中的诗句“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解答】故答案为:(1)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重点字:慎)(2)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重点字:致、格)(3)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重点字:帘、砧、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1小题,11分)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食客们早已习惯了“中华美食甲天下”的尊荣,街边商厦林林总总的小吃店的墙上往往喜欢挂一段上逾千年的传说——虽然食客大多也不会把这些动辄与乾隆、诸葛亮、秦始皇甚至是黄帝、女娲的故事当真,但换个视角将华夏五千年历史视为五千年美食史,似乎也不算太夸张。然而,历史真相往往令人感到意外。中国历史虽然源远流长,但中华美食文化异常晚熟:“南食”“北食”直到唐宋时期才逐渐分野,土豆、玉米、番茄、辣椒等食材直到明代才传入中国,“四大菜系”直到清初才成型。诸如大盘鸡、螺蛳粉等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小吃美食、菜肴菜式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诞生,而“菜系”作为一个专有词条,直到1992年才被收录到《中国烹饪辞典》中,如今“八大菜系”的说法又被“34菜系”所取代。中华美食荣光背后,是其发展的漫漫长路。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岁月里,“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句古训对食客们或许有更深的感动。中华美食是美好的,华丽的,精致的,同时也是坚韧的,顽强的,隐忍的;中华美食文化是古老悠远的,同时也是厚积新成的。五千年时光仿佛是一场漫长的蛰伏,为的只是在某一个时间,爆发出最绚烂的华章。食客们在觥筹交错、推杯换盏之时其实不难发现,中国美食自古以来最不缺的,就是兼容并蓄的气度和能力。(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CA.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岁月,“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句古训对食客们或许有更深的感悟。B.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岁月里,食客们或许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句古训有更深的感动。C.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岁月里,食客们或许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句古训有更深的感悟。D.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岁月里,“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句古训对食客们或许有更深的感动。(2)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中华美食美好、华丽、精致、坚韧、顽强、隐忍,中国美食文化古老悠远、厚积新成。”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没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做这种题平时要积累,更要在具体语境中从色彩的褒贬,使用的对象等角度去分析。(3)本题考查对改句题表达效果的的分析能力。在了解整个语段的基础之上,可以从句式、强调的内容重点、用词以及语体风格上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整理作答。【解答】(1)原句存在三处语病:其一介宾短语残缺,“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岁月里”作状语,应该补齐介宾短语,即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岁月里”前加“在”,构成介宾短语“在……里”;其二,主客颠倒,“食客们”是施动者,“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句古训”是受动者,应该是“食客们或许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句古训有更深的感悟’”;其三,用词不当,“感悟”主要强调心理上的妙觉、顿悟,而“感动”是指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这里选用“感悟”更合适。故选:C。(2)源远流长,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的行程很长,比喻历史悠久。渊远流长,一般指事物的内在有很深的积蕴。结合语境,“中国历史”是指时间长久,选用“源远流长”更合适。结合语境,大盘鸡、螺蛳粉是人们常谈论的美食,选用“津津乐道”合适。可填:源远流长津津乐道。(3)首先比较原句与改句的区别,原句是“中华美食是美好的,华丽的,精致的,同时也是坚韧的,顽强的,隐忍的;中华美食文化是古老悠远的,同时也是厚积新成的”,改句是“中华美食美好、华丽、精致、坚韧、顽强、隐忍,中国美食文化古老悠远、厚积新成”。原句采用了“中华美食是……也是……”的句式,能起到强调作用;且前句“中华美食是美好的,华丽的,精致的,同时也是坚却的,顽强的,隐忍的”既阐述了中华美食外形的华丽、精致,又解释了其内在的坚韧、顽强、隐忍;后句用“古老悠远”“厚积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急救护理小讲课
- 2024至2030年中国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中建项目冬期灌浆专项施工方案
- 2024至2030年花木盆景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磨机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猪肘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水过滤机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糖尿病的治疗方法课件
-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解读
- 《首饰制作(3)》教学大纲
- 第24课《诗词曲五首-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课件共34张
- 溯源与解读:学科实践即学习方式变革的新方向
- 媒介道德与法规(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2024年杭州市人才市场开发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护理教育改革与创新研究
- 2024水利水电工程模袋砂围堰技术规范
- 《囚歌》教学课件
- 营养快餐计划书
- 幼儿园大班科学课件:《植物的生长》
- 国家开放大学《学前儿童游戏指导》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
- 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