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二中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1页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二中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2页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二中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3页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二中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4页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二中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二中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21分)(一)现代文阅读Ⅰ(9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对农事劳动的文学描写古已有之。西方有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农事诗》传世,中国的《诗经》中相当数量的农事劳动描写则开启了这一源头。而当下,它正面临断流的危机,传统的劳作方式不断被取代,被遗弃,传承了几千年的农耕文化模式正经历分崩离析的痛楚。纵观现当代乡土文学,其中所写的农事劳动可谓范围广泛、种类繁多,农事劳动是前工业时代最重要的符号和标志。而今,随着传统农业的萎缩凋敝,大量的农事劳动也渐渐退出或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因而在当下重读那些忠实记录、描写了农事劳动的乡土文学已多少带有挽歌的性质,它们不仅仅具有文学意义,还将越来越具有独特的历史文献价值。在农业社会里,农事劳动不仅是养家糊口、安身立命必需的手段和方式,也蕴含着农耕文明特有的价值立场、审美维度、情感方式。在农村,人们判断一个人的好坏,最主要的参照标准不是道德层面而是实用价值,即他们在生产劳动上的表现。确实,农村中的劳动好手、能手,就能受人敬重。乡土作家在写到这类角色时,往往会抑制不住地流露出赞美的情感倾向。崇尚劳动的价值标准不仅渗透进乡土世界的价值观中,也深深影响着农村的审美观念。“美”往往是与劳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孙犁的《荷花淀》开头写月光下水生嫂坐在院子里编苇席的劳动场景。这种审美观,完全是以实用性、功利性为内在基础的。每一种传统的劳作方式都是经过长期劳动实践的检验而一辈辈传承下来的,其中凝聚起了很多无形的东西,诸如家族情感、民风习俗、人际交往、审美维度等等,但时代在用更新更先进的手段取代那些古老传统技艺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地改变甚至是埋葬着附在其上的文化基因。在传统农事劳动日益式微的同时,附着于其上的宗法制乡村的人事交往、风俗传统也必然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在这里,劳动已不仅仅是为了生产,还在一定层面上承担着人际交往、促进情感联络的特殊功能,这在重血缘、地缘关系的宗法社会中是极为重要的。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城市,传统的人情习俗实际上也被割裂,金钱至上、人情淡漠、道德异化等诸多问题已成为制约新农村发展的严峻问题。但是不论社会如何转型发展,农事劳动所担负的生产粮食以供养人类的基本职能是不会改变的,它将在现代技术的推进下改变形式继续存在,乡土文学也会持续地予以文学性的观照,这是毋庸置疑的。(摘编自农为平《乡土文学中即将消逝的农事描写》)(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农事劳动的文学描写自古就有了,中西方的一些经典作品中是有过记载的。B.随着大量的农事劳动渐渐退出或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传统农业走向萎缩凋敝。C.在当下,那些忠实记录、描写农事劳动的乡土文学作品,有多样价值和意义。D.现代农事劳动与传统农事劳动相比,手段已更新,但基本职能并未发生改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先从农事劳动在古代的相关记载入手,进而重点论述它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危机。B.文章用孙犁《荷花淀》的事例,论证了崇尚劳动的价值标准对农村审美观念的影响。C.文章第五自然段运用了类比论证的方法,论证了传统农事劳动日益式微带来的问题。D.作者不仅关照传统农事劳动的过去,关注它现今的状况及其影响,更关心它的未来。(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农村里判断一个人好坏主要看生产劳动的表现,生产劳动表现好才能够受人敬重。B.农事劳动在农业社会里是养家糊口、安身立命的手段和方式,有着极丰富的内涵。C.每一种传统劳作方式都是经过长期劳动实践检验而传承下来,附着多种文化基因。D.随着传统农事劳动日渐衰微,与之相关的宗法制乡村的风俗传统等必然发生变化。(二)现代文阅读Ⅱ(20分)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三走严庄[注](节选)茹志鹃去年,正是高粱红的时候,我和军区民运部的老马同志第一次来到了严庄。严庄这地区地方武装力量不够强,还残留了一部分政治土匪,他们勾结地主,经常有活动。因此这地区的土改工作就有些特殊,农民一方面迫切地要求土地,另一方面又有顾虑,不敢要土地。我和老马去严庄的任务,就是发动群众进行土改。严庄是个好地方,庄前庄后一抹平地,只在地平线上,淡淡地勾出一些高山的轮廓。我们由区队员带领进庄的时候,虽然是大白天,但是庄里肃静无声,静得叫人不安。我们首先来到农会长严来全的家里。窗前的炕头上,端端正正坐着一个妇女,有二十多岁,这大概是来全嫂了。她低眉垂眼地在做针线,好像根本没看见她家来了两个陌生的客人。我当时想,这个来全嫂恐怕属于那种不问外事,安分淑静的妇道人家。老马和来全谈着如何串联群众,培养积极分子,怎么开齐心会搞土改。不知什么时候,那位宁静的妇女已悄悄地下了炕,靠在房门框上听我们谈话。我一回头看她,她还大大方方地朝我笑了笑。当晚我就睡在来全家,和来全嫂睡通铺。“女同志,你没睡着吧!”来全嫂轻轻地说话了,并且还朝我身边挨了挨,“你说,我们分地主的地,那红契呢?”这可能是她考虑了好久的一个问题,我连忙跟她说:“原来的地契是反动政府搞的,都不能算数,拿来一把火烧掉,人民政府重新另发土地证。”“对!”她似乎解决了一个重大的疑难,缓缓地吐了一口气不响了。看得出来,这个妇人绝不是一个榆木脑袋,我对她产生了兴趣,于是我问:“大嫂子,你叫什么名字?”“咱没念过书,没名字。”“小名呢?”“小名难听死了。我在家顶小,我娘就叫我收黎子。”收黎子,收黎子,这天晚上,我怀着这极动听的名字睡着了。转天晚上,她拉住我膀子又问了:“昨黑,你说把地主的红契都拿来烧了,要是地主把它藏了呢?”又是一个意外的问题,我只得说:“藏了?那还能找不到?”忽然觉得,这位淑静而又有点封建的收黎子是多么关心土改,她关心红契,更可贵的是,她在言语之间,对反动势力没有丝毫的畏怯。这才是土改中真正的骨干分子。我兴奋起来,一把抓着她的胳膊说:“收黎子,你敢不敢分地主的地?”她却仍是那样安静,笑了笑说:“这……我不当家。”我对这位端坐炕上的收黎子不禁又气又爱。只得说:“嫂子,现在男的女的都一样了。”我把灯吹熄,躺下不响。一会儿,她倒又在我耳边轻轻地说话了:“我说,地主把地契藏起来也不要紧,要是咱的政府占住这里,他拿着也是白拿;要是反动派过来了,反正没咱的日子过,他有没有地契总是个财主,你说是不是?”“是,你说得很是。”我十分赞同她。的确,她想得非常透彻,可她就是把这些道理收在肚里,不敢开口,不敢往外拿。唉!收黎子,收黎子……贫雇农齐心大会第二天就在来全家的堂屋里召开了,二十多个给地主、反动派压榨得黄了脸、弯了腰的穷爷们,从天傍黑起,就一个一个地溜进来全家里。收黎子出来给灯里添了油,加了两根灯草,就走进里屋,一直没露脸。会议一开始,来全说了几句团结起来斗争地主的话。大家都没开口。他等了一会,看看大家只是抽烟咳嗽,不知怎么就来了火,红了脖子,猛地一拍桌子,粗了喉咙喊道:“要地的留下,豁出来干;不要地的出去!”他这一拍桌子一喊,把来开会的人都吓得怔住了。老马连忙站起来,但还没开口,我身边的房门帘子一动,收黎子垂着眼皮,站在房门里,怯怯地说道:“老少爷们,我说,咱们还是要地。”她轻声细语的一句话,那些站起的,要走的,都一齐停了下来。虽然收黎子的嘴唇微微有点哆嗦,但是话却说得很稳很清楚。“咱们祖祖辈辈从没说要分地主的地,结果也没个好日子。像我娘,本庄的爷们都知道的,她给地主害死了,还给地主的狗拖。我说,倒不如分,闯个活路。”收黎子说完了,才抬起眼,迅速地向大伙扫了一眼,就立即隐到房里去了。屋子里肃静无声,也没任何的动作。来全张开嘴巴,似乎也给自己媳妇的这番话镇住了。小屋里给她这几句热血沸腾的话一喊,气氛立刻激烈起来,当即有两个青年热气腾腾地站起来说话。一个花白胡子的老人,忽然从人丛中走过来,一手拿着一只咯咯叫的雄鸡,一手拿着一把刀,准备给大众滴血起誓。会一散,我们就连夜组织了看家队,并立刻派出岗哨,监视恶霸地主独眼狼。严庄苏醒了,严庄的人民,再也不贴着墙根走路,而且有了笑语,有了歌声,他们双手举起压了他们几千年的大山,把它摔得粉碎。(有删改)【注】《三走严庄》以淮海战役为背景,写“我”三次到严庄的见闻。选文讲述的是第一次到严庄的事,是“我”在淮海前线的回忆。(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篇介绍严庄的基本情况,表现当地反动势力猖獗,突出了土改工作的艰难,为后文故事的开展提供了社会背景。B.当“我们”进庄时,虽是大白天,庄里却肃静无声,这样写是为了突出严庄地理位置的偏僻以及此地封闭保守的环境特点。C.文章描写“我”初见收黎子端坐炕头情景时,用了“大概”“好像”“恐怕”等表揣度的词语,这是以“我”的视角交代人物。D.“我”在交谈中对收黎子的称呼有变化,称她“嫂子”是觉得她是一般百姓,称她“收黎子”是把她当作亲密的同志。(2)关于文中贫雇农齐心大会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二十多个村民趁天黑“溜”进会场,会上又不敢响应,体现了他们心中有顾虑。B.收黎子给灯里添油加灯草后就走进里屋,但她其实时刻在暗中关注着会场情况。C.面对大家的沉默,来全红了脖子猛拍桌子并大声发火成为打消众人顾虑的关键。D.严庄苏醒了,严庄人民有了笑语,有了歌声,体现了贫雇农齐心大会取得成功。(3)茹志鹃的小说在题材处理上善于以小见大,请以本文为例谈谈你的理解。二、课内知识考查(20分)3.(2分)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犹且从师而问焉 B.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何为其然也 C.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D.侣鱼虾而友麋鹿蟹六跪而二螯4.(2分)下列各句中不含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A.凄凄不似向前声 B.挟飞仙以遨游 C.望美人兮天一方 D.老大嫁作商人妇5.(2分)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只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A.①我欲因之梦吴越(介词,因为)②明年秋,送客湓浦口(第二年)③铁骑突出刀枪鸣(不同一般)④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应) B.①失向来之烟霞(一向)②山不厌高(满足)③势拔五岳掩赤城(超出)④凡六百一十六言(句子) C.①惟觉时之枕席(醒)②恍惊起而长嗟(叹息)③却坐促弦弦转急(表转折)④洵美且异(诚然、实在) D.①崖限当道者(门槛)②闻道有先后(听说)③相与枕藉乎舟中(互相)④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停止)6.(2分)下列选项中通假字最多的一项是()①君子生非异也②列缺霹雳,丘峦崩摧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④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⑤山川相缪,郁乎苍苍⑥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⑦彤管有炜,说怿女美⑧自牧归荑,洵美且异⑨其远古刻尽漫失⑩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A.①②⑥⑩ B.②④⑦⑨ C.③⑤⑦⑧ D.④⑧⑨⑩7.(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②小学而大遗③歌窈窕之章④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⑤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⑥是故圣益圣,愚益愚⑦侣鱼虾而友麋鹿⑧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⑨泰山之阳,汶水西流⑩苍山负雪,明烛天南A.①④⑤⑨\②⑥\③⑩\⑦\⑧ B.①⑤⑨\②⑥\③④⑦⑩\⑧ C.①④⑤⑨\②⑥\③⑧⑩\⑦ D.①⑤⑨\②⑥\③④⑩\⑦\⑧8.(2分)下列文言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渺渺兮予怀②转徙于江湖间③蚓无爪牙之利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⑤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⑥不拘于时⑦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⑧崖限当道者⑨客有吹洞箫者⑩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A.①/②⑤⑩/③⑧⑨/④/⑥⑦ B.①⑧/②⑤⑩/③⑨/④/⑥⑦ C.①/②⑤⑥⑩/③⑧⑨/④/⑦ D.①/②⑤⑥⑩/③④/⑦⑧⑨9.(2分)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出自《劝学》,说的是努力不懈可获成功的道理。在古代,跨出一脚为“步”,跨出两脚为“跬”。 B.“封狼居胥”“燕然勒石”都被认为是汉民族的一种军功。这两个典故的主角分别是汉代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和车骑将军窦宪。 C.古书中没有标点,所以读书要先学习句读。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句,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读。 D.古人习惯将月份(农历或者阴历)中的月初(每个月刚开始的一天)叫朔,十五叫望,十六叫既望,最末一天叫晦。10.(2分)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烽火扬州路”中的“路”就是这个意思。 B.古体诗,是和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较少受格律限制。古体诗分律诗和绝句两种,杜甫的《登高》是一首绝句,故属于古体诗。 C.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大创造。“徘徊于斗牛之间”的“斗牛”指的是二十八星宿中的斗宿和牛宿。 D.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壬戌之秋”中的“壬戌”属于干支纪年法。11.(2分)下列关于《乡土中国》的核心概念,与所给语段相契合的一项是()香雪又悄悄把手送到凤娇手心里,她示意凤娇握住她的手,仿佛请求凤娇的宽恕,仿佛是她使凤娇受了委屈。“凤娇,你哑巴啦?”还是那个姑娘。“谁哑巴啦!谁像你们,专看人家脸黑脸白。你们喜欢,你们可跟上人家走啊!”凤娇的嘴巴很硬。“我们不配!”“你担保人家没有相好的?”……不管在路上吵得怎样厉害,分手时大家还是十分友好的……A.聚村而居 B.熟人社会 C.特殊语言 D.信用契约12.(2分)费孝通《乡土中国》中说“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下列选项不能反映乡土文化的一项是()A.安土重迁,叶落归根 B.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C.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D.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三、古代诗文阅读(39分)(一)文言文阅读(20分)1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士君子多之。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召入翰林为学士,拜左拾遗。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进绢,为魏微子孙赎宅。居易谏曰:“微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尝赐殿材成其正室,尤与诸家第宅不同。子孙典贴,其钱不多,自可官中为之收赎,而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宪宗深然之。王承宗拒命,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上颇不悦,谓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绛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邽。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持摭居易,言浮华无行。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追诏授江州司马。十三年冬,召还京师,拜司门员外郎。凡朝廷文字之职,无不首居其选,然多为排摈,不得用其才。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大中元年卒,时年七十六。(选自《旧唐书》,有删改)(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居易所以不避A死亡之诛B事无巨细C必言者D盖酬E陛下F特力拔擢G耳H非轻言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A.后进:现代义为“进步比较慢”,指“落后”;文中意为“后辈”。B.不觉:现代义为“没有觉察”;文中意为“不禁,不由得”。C.所以:可译为“……原因”,也可译为“所用,用来”,文中是前者。D.执政:可理解为“掌握政权”,或“执掌政权的人”,文中是前者。(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居易非常擅长诗歌创作,他写了几十上百篇优秀的诗歌,当时的读书人都非常欣赏他所创作的诗歌。B.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想替魏徵的子孙赎买住宅,白居易谏奏说应由朝廷来做这件事,宪宗认为很正确。C.对盗贼诛杀宰相武元衡一事,白居易第一个上疏论说武元衡的冤屈,请求抓紧时间抓捕贼人来一雪国耻。D.白居易多次上疏直指皇帝荒唐放纵不守法度,执政者无能,治理失当,最终触怒皇帝,再次遭到贬谪流放。(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②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5)请简要概括白居易被贬为江表刺史的原因。(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14.(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赤壁①赵翼依然形胜扼荆襄,赤壁山前故垒长。乌鹊南飞无魏地,大江东去有周郎。千秋人物三分国,一片山河百战场。今日经过己陈迹,月明渔父唱沧浪②。【注:】①乾隆三十七年0772),赵翼因事被降级调用,辞官归乡,经过赤壁时写下此诗。②《楚辞•渔父》中写渔父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灌吾缕:沧浪之水浊兮,可以灌吾足。”(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从山河形胜落笔,写出了赤壁作为军事要地的险要,并引发一种深沉的历史感。B.颔联借用典故,化用曹操《短歌行》中“乌鹊南飞”表达了自己难遇明主的感慨。C.本诗和《念奴娇•赤壁怀古》都由眼前景联想到与此相关的人、事,并抒发感慨。D.本诗写景有虚有实,意境阔大,在感喟山河遗迹的同时,也寄托了自我的情怀。(2)诗歌的尾联抒发了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15.(10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短歌行》中“,”两句,化用了《诗经•子衿》中的诗句,点明了“忧”的一个原因,即对人才的渴求。(2)杜甫的《登高》中,诗人用“,”直接抒发自己的多重愁苦,被宋代学者罗大经认为“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精确”。(3)《荀子•劝学》中,“,”八个字与王充《论衡》中的“凿不休则沟深,斧不止则薪多”寓意相近。(4)化虚为实是中国古诗常用的手法,可以让抽象的情感具体地表现出来,比如李煜在《虞美人》里就用“,”的句子表现了自己愁绪的浓重。(5)古代文人常以“樽”这一酒器指代酒,表达不同的心境,苏轼在他的《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就各自用“”和“”分别表达了欢聚和祭奠之意。四、语言文字运用(10分)16.(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代以前,长期的农业社会,产生、继承和发展了许多节日。现在只要打开古代《岁时广记》一类的文献看看,就会使你感到惊异了。①_____?是古人闲着无事干,或者他们物力、精力过剩,所以要来弄弄这种“四时八节”吗?不是的。尽管过去有些节日,现在我们看来是无谓、可笑乃至可厌的,但在被创造乃至被继承的当时,有它的主客观原因和相应条件。在过去节日及其活动中,②_____,如端午的洒雄黄酒、六月六的晒衣物及年终的掸尘等;有些却只满足生活、心理的要求,如新年的家人团聚、亲友来往以及追傩、钉桃符等,后者往往带着幻想和迷信的色彩。这是由于当时人们对付实际事物的能力还很有限的原因,认识事物的能力又比较薄弱。因此为了满足需要,不能不借助于巫术及宗教信仰、仪式,这就必然要使这种文化带有消极的因素。它标志着人类和民族文化的原始的或近原始的阶段。但是,人民文化具有一种自然调节、改进的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实际活动能力和心理智能也不断变化。他们对于传统文化中的不合理的、过时的部分,③_____,使之合理化,使之具有较高的社会意义。(1)下列句子中的“只”和文中“有些却只满足生活”中的“只”,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两世一身,形单影只。B.只这两句言语,道尽世人情态。C.只言片语D.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竿头一只钩。(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五、写作(60分)17.(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店铺),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孔子家语•六本》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二中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21分)(一)现代文阅读Ⅰ(9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对农事劳动的文学描写古已有之。西方有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农事诗》传世,中国的《诗经》中相当数量的农事劳动描写则开启了这一源头。而当下,它正面临断流的危机,传统的劳作方式不断被取代,被遗弃,传承了几千年的农耕文化模式正经历分崩离析的痛楚。纵观现当代乡土文学,其中所写的农事劳动可谓范围广泛、种类繁多,农事劳动是前工业时代最重要的符号和标志。而今,随着传统农业的萎缩凋敝,大量的农事劳动也渐渐退出或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因而在当下重读那些忠实记录、描写了农事劳动的乡土文学已多少带有挽歌的性质,它们不仅仅具有文学意义,还将越来越具有独特的历史文献价值。在农业社会里,农事劳动不仅是养家糊口、安身立命必需的手段和方式,也蕴含着农耕文明特有的价值立场、审美维度、情感方式。在农村,人们判断一个人的好坏,最主要的参照标准不是道德层面而是实用价值,即他们在生产劳动上的表现。确实,农村中的劳动好手、能手,就能受人敬重。乡土作家在写到这类角色时,往往会抑制不住地流露出赞美的情感倾向。崇尚劳动的价值标准不仅渗透进乡土世界的价值观中,也深深影响着农村的审美观念。“美”往往是与劳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孙犁的《荷花淀》开头写月光下水生嫂坐在院子里编苇席的劳动场景。这种审美观,完全是以实用性、功利性为内在基础的。每一种传统的劳作方式都是经过长期劳动实践的检验而一辈辈传承下来的,其中凝聚起了很多无形的东西,诸如家族情感、民风习俗、人际交往、审美维度等等,但时代在用更新更先进的手段取代那些古老传统技艺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地改变甚至是埋葬着附在其上的文化基因。在传统农事劳动日益式微的同时,附着于其上的宗法制乡村的人事交往、风俗传统也必然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在这里,劳动已不仅仅是为了生产,还在一定层面上承担着人际交往、促进情感联络的特殊功能,这在重血缘、地缘关系的宗法社会中是极为重要的。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城市,传统的人情习俗实际上也被割裂,金钱至上、人情淡漠、道德异化等诸多问题已成为制约新农村发展的严峻问题。但是不论社会如何转型发展,农事劳动所担负的生产粮食以供养人类的基本职能是不会改变的,它将在现代技术的推进下改变形式继续存在,乡土文学也会持续地予以文学性的观照,这是毋庸置疑的。(摘编自农为平《乡土文学中即将消逝的农事描写》)(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对农事劳动的文学描写自古就有了,中西方的一些经典作品中是有过记载的。B.随着大量的农事劳动渐渐退出或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传统农业走向萎缩凋敝。C.在当下,那些忠实记录、描写农事劳动的乡土文学作品,有多样价值和意义。D.现代农事劳动与传统农事劳动相比,手段已更新,但基本职能并未发生改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文章先从农事劳动在古代的相关记载入手,进而重点论述它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危机。B.文章用孙犁《荷花淀》的事例,论证了崇尚劳动的价值标准对农村审美观念的影响。C.文章第五自然段运用了类比论证的方法,论证了传统农事劳动日益式微带来的问题。D.作者不仅关照传统农事劳动的过去,关注它现今的状况及其影响,更关心它的未来。(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A.农村里判断一个人好坏主要看生产劳动的表现,生产劳动表现好才能够受人敬重。B.农事劳动在农业社会里是养家糊口、安身立命的手段和方式,有着极丰富的内涵。C.每一种传统劳作方式都是经过长期劳动实践检验而传承下来,附着多种文化基因。D.随着传统农事劳动日渐衰微,与之相关的宗法制乡村的风俗传统等必然发生变化。【解答】(1)B.因果关系不当。由原文“随着传统农业的萎缩凋敝,大量的农事劳动也渐渐退出或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可知,“传统农业的萎缩凋敝”是因,而“大量的农事劳动也渐渐退出或已经退出历史舞台”是果。故选B。(2)C.“类比论证的方法”错误。文章第五自然段并没有采用类比的论证方法。故选C。(3)A.“生产劳动表现好才能够受人敬重”错误。由原文“确实,农村中的劳动好手、能手,就能受人敬重”可知,农村中的劳动好手、能手确实能受到人们的敬重,但并不是只有生产劳动表现好才受人敬重。故选A。答案:(1)B(2)C(3)A(二)现代文阅读Ⅱ(20分)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三走严庄[注](节选)茹志鹃去年,正是高粱红的时候,我和军区民运部的老马同志第一次来到了严庄。严庄这地区地方武装力量不够强,还残留了一部分政治土匪,他们勾结地主,经常有活动。因此这地区的土改工作就有些特殊,农民一方面迫切地要求土地,另一方面又有顾虑,不敢要土地。我和老马去严庄的任务,就是发动群众进行土改。严庄是个好地方,庄前庄后一抹平地,只在地平线上,淡淡地勾出一些高山的轮廓。我们由区队员带领进庄的时候,虽然是大白天,但是庄里肃静无声,静得叫人不安。我们首先来到农会长严来全的家里。窗前的炕头上,端端正正坐着一个妇女,有二十多岁,这大概是来全嫂了。她低眉垂眼地在做针线,好像根本没看见她家来了两个陌生的客人。我当时想,这个来全嫂恐怕属于那种不问外事,安分淑静的妇道人家。老马和来全谈着如何串联群众,培养积极分子,怎么开齐心会搞土改。不知什么时候,那位宁静的妇女已悄悄地下了炕,靠在房门框上听我们谈话。我一回头看她,她还大大方方地朝我笑了笑。当晚我就睡在来全家,和来全嫂睡通铺。“女同志,你没睡着吧!”来全嫂轻轻地说话了,并且还朝我身边挨了挨,“你说,我们分地主的地,那红契呢?”这可能是她考虑了好久的一个问题,我连忙跟她说:“原来的地契是反动政府搞的,都不能算数,拿来一把火烧掉,人民政府重新另发土地证。”“对!”她似乎解决了一个重大的疑难,缓缓地吐了一口气不响了。看得出来,这个妇人绝不是一个榆木脑袋,我对她产生了兴趣,于是我问:“大嫂子,你叫什么名字?”“咱没念过书,没名字。”“小名呢?”“小名难听死了。我在家顶小,我娘就叫我收黎子。”收黎子,收黎子,这天晚上,我怀着这极动听的名字睡着了。转天晚上,她拉住我膀子又问了:“昨黑,你说把地主的红契都拿来烧了,要是地主把它藏了呢?”又是一个意外的问题,我只得说:“藏了?那还能找不到?”忽然觉得,这位淑静而又有点封建的收黎子是多么关心土改,她关心红契,更可贵的是,她在言语之间,对反动势力没有丝毫的畏怯。这才是土改中真正的骨干分子。我兴奋起来,一把抓着她的胳膊说:“收黎子,你敢不敢分地主的地?”她却仍是那样安静,笑了笑说:“这……我不当家。”我对这位端坐炕上的收黎子不禁又气又爱。只得说:“嫂子,现在男的女的都一样了。”我把灯吹熄,躺下不响。一会儿,她倒又在我耳边轻轻地说话了:“我说,地主把地契藏起来也不要紧,要是咱的政府占住这里,他拿着也是白拿;要是反动派过来了,反正没咱的日子过,他有没有地契总是个财主,你说是不是?”“是,你说得很是。”我十分赞同她。的确,她想得非常透彻,可她就是把这些道理收在肚里,不敢开口,不敢往外拿。唉!收黎子,收黎子……贫雇农齐心大会第二天就在来全家的堂屋里召开了,二十多个给地主、反动派压榨得黄了脸、弯了腰的穷爷们,从天傍黑起,就一个一个地溜进来全家里。收黎子出来给灯里添了油,加了两根灯草,就走进里屋,一直没露脸。会议一开始,来全说了几句团结起来斗争地主的话。大家都没开口。他等了一会,看看大家只是抽烟咳嗽,不知怎么就来了火,红了脖子,猛地一拍桌子,粗了喉咙喊道:“要地的留下,豁出来干;不要地的出去!”他这一拍桌子一喊,把来开会的人都吓得怔住了。老马连忙站起来,但还没开口,我身边的房门帘子一动,收黎子垂着眼皮,站在房门里,怯怯地说道:“老少爷们,我说,咱们还是要地。”她轻声细语的一句话,那些站起的,要走的,都一齐停了下来。虽然收黎子的嘴唇微微有点哆嗦,但是话却说得很稳很清楚。“咱们祖祖辈辈从没说要分地主的地,结果也没个好日子。像我娘,本庄的爷们都知道的,她给地主害死了,还给地主的狗拖。我说,倒不如分,闯个活路。”收黎子说完了,才抬起眼,迅速地向大伙扫了一眼,就立即隐到房里去了。屋子里肃静无声,也没任何的动作。来全张开嘴巴,似乎也给自己媳妇的这番话镇住了。小屋里给她这几句热血沸腾的话一喊,气氛立刻激烈起来,当即有两个青年热气腾腾地站起来说话。一个花白胡子的老人,忽然从人丛中走过来,一手拿着一只咯咯叫的雄鸡,一手拿着一把刀,准备给大众滴血起誓。会一散,我们就连夜组织了看家队,并立刻派出岗哨,监视恶霸地主独眼狼。严庄苏醒了,严庄的人民,再也不贴着墙根走路,而且有了笑语,有了歌声,他们双手举起压了他们几千年的大山,把它摔得粉碎。(有删改)【注】《三走严庄》以淮海战役为背景,写“我”三次到严庄的见闻。选文讲述的是第一次到严庄的事,是“我”在淮海前线的回忆。(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A.小说开篇介绍严庄的基本情况,表现当地反动势力猖獗,突出了土改工作的艰难,为后文故事的开展提供了社会背景。B.当“我们”进庄时,虽是大白天,庄里却肃静无声,这样写是为了突出严庄地理位置的偏僻以及此地封闭保守的环境特点。C.文章描写“我”初见收黎子端坐炕头情景时,用了“大概”“好像”“恐怕”等表揣度的词语,这是以“我”的视角交代人物。D.“我”在交谈中对收黎子的称呼有变化,称她“嫂子”是觉得她是一般百姓,称她“收黎子”是把她当作亲密的同志。(2)关于文中贫雇农齐心大会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A.二十多个村民趁天黑“溜”进会场,会上又不敢响应,体现了他们心中有顾虑。B.收黎子给灯里添油加灯草后就走进里屋,但她其实时刻在暗中关注着会场情况。C.面对大家的沉默,来全红了脖子猛拍桌子并大声发火成为打消众人顾虑的关键。D.严庄苏醒了,严庄人民有了笑语,有了歌声,体现了贫雇农齐心大会取得成功。(3)茹志鹃的小说在题材处理上善于以小见大,请以本文为例谈谈你的理解。【解答】(1)B.“这样写是为了突出严庄地理位置的偏僻以及此地封闭保守的环境特点”错误,由“严庄是个好地方,庄前庄后一抹平地,只在地平线上,淡淡地勾出一些高山的轮廓”和“二十多个给地主、反动派压榨得黄了脸、弯了腰的穷爷们,从天傍黑起,就一个一个地溜进来全家里”等可见,此地并不偏僻,封闭保守也于文无据。这么写是为了烘托出在反动派统治下村庄氛围的紧张,也烘托出群众“迫切地要求土地,另一方面又有顾虑”的紧张担忧心情。故选:B。(2)C.“来全红了脖子猛拍桌子并大声发火成为打消众人顾虑的关键”错误,由“他这一拍桌子一喊,把来开会的人都吓得怔住了”来看,他这番发火并没有打消众人顾虑,由“来全张开嘴巴,似乎也给自己媳妇的这番话镇住了。小屋里给她这几句热血沸腾的话一喊,气氛立刻激烈起来,当即有两个青年热气腾腾地站起来说话”可看出,真正打消顾虑的,是收黎子的一番话。故选:C。(3)“以小见大”,在本文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以小事件反映重大历史事件,如本文写的是土地改革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然而并没有选取斗争地主、打击反动派、改革分地等大场面进行描写,而是精心选取了一处小小的村庄“严庄”,书写的情节则是来全家开贫雇农齐心大会时的小小波澜,凭借着小场景、小情节来突显重大题材。二是以小人物反映广大劳动人民,文中主要人物是来全嫂收黎子这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看起来温良文静、安分守己,就和所有勤恳老实的农民一样,然而她内心中却涌动着对土地、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渴望;她的几次发问,次次都询问到土改时农民最担心的事情,可见她一直在用心思索土地改革的可行性;她在齐心大会上坚定地表示“要地”,更流露出百姓们内心对土改的强烈渴望。她代表的就是广大劳动人民。三是用小细节来反映文章主旨,收黎子对土改的几次发问,足见她十分关心土改;但当“我”问她“你敢不敢分地主的地”时,她安静地笑说“我不当家”;“她想得非常透彻,可她就是把这些道理收在肚里,不敢开口,不敢往外拿”,这正和齐心会上村民们的表现如出一辙,“二十多个给地主、反动派压榨得黄了脸、弯了腰的穷爷们,从天傍黑起,就一个一个地溜进来全家里”,足见村民们内心都极其渴望分地,然而因为对地主长久以来的权威和反动派武装的顾虑,他们“都没开口”“只是抽烟咳嗽”,拿不定主意,这些细节充分反映出当时土改运动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深化主题。答案:(1)B(2)C(3)①选取小场景突显重大题材。本文设置了严庄土改这一特定场景,并将主要情节放在来全的家中,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土改运动的重大历史题材。②塑造小人物映射广大群体。小说着力刻画收黎子这一普通农村妇女形象,代表了对土改有着强烈渴望的广大民众。③以微小细节传达深刻主题。小说通过收黎子对土改旁听、发问,齐心会上村民沉默等细节,揭示了农民土改的内生需求和土改运动的艰巨性、复杂性这一深刻主题。二、课内知识考查(20分)3.(2分)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犹且从师而问焉 B.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何为其然也 C.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D.侣鱼虾而友麋鹿蟹六跪而二螯【解答】A.兼词,相当于“于此”;代词,代指老师。句意:堆土成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他。B.形容词词尾,译为“……的样子”;指示代词“这样”。句意:细审那声音,铿铿锵锵颇有点京城的风味。/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C.语气词,表示推测的语气,可译为“大概”;加强感叹语气。句意: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就是出于这个缘故吧?/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D.连词,表示并列。句意: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螃蟹有六条腿和两个蟹钳。故选:D。4.(2分)下列各句中不含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A.凄凄不似向前声 B.挟飞仙以遨游 C.望美人兮天一方 D.老大嫁作商人妇【解答】A.向前,古义,之前;今义,往前。B.遨游,远游。C.美人,古义,指自己美好的理想;今义,美丽的女子。D.老大,古义,年纪大了;今义,排行第一。故选:B。5.(2分)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只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A.①我欲因之梦吴越(介词,因为)②明年秋,送客湓浦口(第二年)③铁骑突出刀枪鸣(不同一般)④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应) B.①失向来之烟霞(一向)②山不厌高(满足)③势拔五岳掩赤城(超出)④凡六百一十六言(句子) C.①惟觉时之枕席(醒)②恍惊起而长嗟(叹息)③却坐促弦弦转急(表转折)④洵美且异(诚然、实在) D.①崖限当道者(门槛)②闻道有先后(听说)③相与枕藉乎舟中(互相)④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停止)【解答】A.①因:依据;③突出:突然冲出;④适:享有。B.①向来,以前;④言:字。C.③却:退。D.全对。故选:B。6.(2分)下列选项中通假字最多的一项是()①君子生非异也②列缺霹雳,丘峦崩摧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④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⑤山川相缪,郁乎苍苍⑥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⑦彤管有炜,说怿女美⑧自牧归荑,洵美且异⑨其远古刻尽漫失⑩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A.①②⑥⑩ B.②④⑦⑨ C.③⑤⑦⑧ D.④⑧⑨⑩【解答】①“生”同“性”,天性、天赋。译文: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②“缺”同“裂”,分裂。译文: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③“受”同“授”,传授,讲授。译文:老师,是用来传授道、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④“冯”同“凭”,乘。译文:就如同凭空乘风。⑤“缪”同“缭”,缠绕。译文: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苍翠。⑥“采”同“彩”,色彩。译文: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⑦“说”同“悦”,喜欢,爱慕。“女”同“汝”,你。译文:鲜红笔管有光彩,爱她姑娘好容颜。⑧“归”同“馈”,赠送。译文:远自郊野赠柔荑,诚然美好又珍异。⑩“尊”同“樽”,酒杯。译文:人生如同一场朦胧的梦,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A.①②⑥⑩共4个通假字;B.②④⑦⑨共4个通假字;C.③⑤⑦⑧共5个通假字;D.④⑧⑨⑩共3个通假字。故选:C。7.(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②小学而大遗③歌窈窕之章④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⑤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⑥是故圣益圣,愚益愚⑦侣鱼虾而友麋鹿⑧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⑨泰山之阳,汶水西流⑩苍山负雪,明烛天南A.①④⑤⑨\②⑥\③⑩\⑦\⑧ B.①⑤⑨\②⑥\③④⑦⑩\⑧ C.①④⑤⑨\②⑥\③⑧⑩\⑦ D.①⑤⑨\②⑥\③④⑩\⑦\⑧【解答】①日,名词作状语,每天。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进行检查反省。②小,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译文: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遗漏了。③歌,名词用作动词,吟诵。译文: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④下,名词用作动词,低于,处于……之下。译文: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⑤上,名词作状语,向上。译文:向上能够吃到尘土,向下能够喝到地下水。⑥圣,形容词用作名词,圣人。译文: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⑦侣,意动用法,以……为伴侣。译文: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⑧舞,使动用法,使……起舞。译文: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⑨西,名词作状语,向西。译文: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⑩烛,名词用作动词,照亮。译文:苍山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①⑤⑨名词作状语,②⑥形容词用作名词,③④⑩名词用作动词,⑦意动用法,⑧使动用法。故选:D。8.(2分)下列文言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渺渺兮予怀②转徙于江湖间③蚓无爪牙之利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⑤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⑥不拘于时⑦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⑧崖限当道者⑨客有吹洞箫者⑩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A.①/②⑤⑩/③⑧⑨/④/⑥⑦ B.①⑧/②⑤⑩/③⑨/④/⑥⑦ C.①/②⑤⑥⑩/③⑧⑨/④/⑦ D.①/②⑤⑥⑩/③④/⑦⑧⑨【解答】①主谓倒装,应为“予怀渺渺兮”。句意:我的心怀悠远啊。②状语后置,应为“于江湖间转徙”。句意:在江湖之间辗转迁移。③定语后置,应为“蚓无利爪牙”。句意: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④宾语前置,应为“不知句读,不解惑”。句意:不知道句子的停顿,不理解疑难问题。⑤状语后置,应为“其闻道也固乎吾先”。句意:他懂得道理本来比我早。⑥被动句,“于”表被动,被。句意:不被时俗限制。⑦被动句;“于”表被动,被。句意: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么?⑧定语后置,应为“限当道崖”。句意: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⑨定语后置,应为“有吹洞箫客”。句意:有一个吹洞箫的朋友。⑩状语后置,应为“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句意: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①主谓倒装;②⑤⑩状语后置;③⑧⑨定语后置;④宾语前置;⑥⑦被动句。故选A。9.(2分)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出自《劝学》,说的是努力不懈可获成功的道理。在古代,跨出一脚为“步”,跨出两脚为“跬”。 B.“封狼居胥”“燕然勒石”都被认为是汉民族的一种军功。这两个典故的主角分别是汉代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和车骑将军窦宪。 C.古书中没有标点,所以读书要先学习句读。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句,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读。 D.古人习惯将月份(农历或者阴历)中的月初(每个月刚开始的一天)叫朔,十五叫望,十六叫既望,最末一天叫晦。【解答】A.“跨出一脚为‘步’,跨出两脚为‘跬’”错误,古代,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B.正确。C.正确。D.正确。故选:A。10.(2分)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烽火扬州路”中的“路”就是这个意思。 B.古体诗,是和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较少受格律限制。古体诗分律诗和绝句两种,杜甫的《登高》是一首绝句,故属于古体诗。 C.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大创造。“徘徊于斗牛之间”的“斗牛”指的是二十八星宿中的斗宿和牛宿。 D.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壬戌之秋”中的“壬戌”属于干支纪年法。【解答】A.正确。B.“古体诗分律诗和绝句两种,杜甫的《登高》是一首绝句,故属于古体诗”的说法错误。正确说法是:近体诗分律诗和绝句两种,杜甫的《登高》是一首绝句,故属于近体诗。C.正确。D.正确。故选:B。11.(2分)下列关于《乡土中国》的核心概念,与所给语段相契合的一项是()香雪又悄悄把手送到凤娇手心里,她示意凤娇握住她的手,仿佛请求凤娇的宽恕,仿佛是她使凤娇受了委屈。“凤娇,你哑巴啦?”还是那个姑娘。“谁哑巴啦!谁像你们,专看人家脸黑脸白。你们喜欢,你们可跟上人家走啊!”凤娇的嘴巴很硬。“我们不配!”“你担保人家没有相好的?”……不管在路上吵得怎样厉害,分手时大家还是十分友好的……A.聚村而居 B.熟人社会 C.特殊语言 D.信用契约【解答】费孝通先生说:“乡土社会的一个特点就是这种社会的人是在熟人里长大的。”“熟人”,是指彼此比较熟悉,曾经打过交道,有一定关系的却又不是十分密切的人。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指出:乡土社会是具有地方性的,在上个世纪,大部分的乡下人生于斯、死于斯,他们日复一日地重复着自己上一代,甚至上上一代的生活模式,生活在乡土社会的这群人们,其实是被生活困在土地上的一群人,他们周围的一切都是与生俱来的,这是他们生活的常态。如果说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人与人的关系就会出现一种现象,每个孩子都是在大家的眼中长大的。在这样的生活环境里,乡民之间会多方面、经常性的接触,用一个词来概括,就可以被称之为“熟悉”。语段出自课文《哦,香雪》,香雪和凤娇就是共同生活在一个叫台儿沟的村子,具有地方性;她们长期生长于小村,彼此熟悉,经常接触;村民日复一日地重复着自己上一代,甚至上上一代的生活模式,直到小火车开进小山沟,勾起了香雪对外面世界的向往;“不管在路上吵得怎样厉害,分手时大家还是十分友好的”,就是因为彼此熟悉,了解对方的性格心理,即使再争吵,也不会记恨。故选B。12.(2分)费孝通《乡土中国》中说“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下列选项不能反映乡土文化的一项是()A.安土重迁,叶落归根 B.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C.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D.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解答】A.由原文“我们很可以相信,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可知,“安土重迁,叶落归根”是乡土文化的特点之一。B.“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表达的是“安土重迁,叶落归根”意愿,是乡土文化的特点之一。文中相关的内容有“我们很可以相信,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大旱大水,连年兵乱,可以使一部分农民抛井离乡;即使像抗战这样大事件所引起基层人口的流动,我相信还是微乎其微的”。C.“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表达的是讲义气,有正义感,《乡土中国》之“乡土本色”一节中没有相关的表述,这不是乡土文化的特点。D.“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意思是两国鸡狗的叫声都可以听见,各自吃自己国家丰富的食物,穿自己的衣服,按照自己的风俗生活,直到老死都不发动战争。这里指住的很近,但交往很少。从文中“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一处住在的集团为单位的”“我在上文所说的孤立、隔膜是以村与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可知,“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是乡土文化的特点之一。故选:C。三、古代诗文阅读(39分)(一)文言文阅读(20分)1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士君子多之。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召入翰林为学士,拜左拾遗。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进绢,为魏微子孙赎宅。居易谏曰:“微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尝赐殿材成其正室,尤与诸家第宅不同。子孙典贴,其钱不多,自可官中为之收赎,而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宪宗深然之。王承宗拒命,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上颇不悦,谓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绛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邽。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持摭居易,言浮华无行。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追诏授江州司马。十三年冬,召还京师,拜司门员外郎。凡朝廷文字之职,无不首居其选,然多为排摈,不得用其才。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大中元年卒,时年七十六。(选自《旧唐书》,有删改)(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居易所以不避A死亡之诛B事无巨细C必言者D盖酬E陛下F特力拔擢G耳H非轻言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DA.后进:现代义为“进步比较慢”,指“落后”;文中意为“后辈”。B.不觉:现代义为“没有觉察”;文中意为“不禁,不由得”。C.所以:可译为“……原因”,也可译为“所用,用来”,文中是前者。D.执政:可理解为“掌握政权”,或“执掌政权的人”,文中是前者。(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白居易非常擅长诗歌创作,他写了几十上百篇优秀的诗歌,当时的读书人都非常欣赏他所创作的诗歌。B.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想替魏徵的子孙赎买住宅,白居易谏奏说应由朝廷来做这件事,宪宗认为很正确。C.对盗贼诛杀宰相武元衡一事,白居易第一个上疏论说武元衡的冤屈,请求抓紧时间抓捕贼人来一雪国耻。D.白居易多次上疏直指皇帝荒唐放纵不守法度,执政者无能,治理失当,最终触怒皇帝,再次遭到贬谪流放。(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②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5)请简要概括白居易被贬为江表刺史的原因。【解答】(1)句意:白居易不避死亡的惩罚,事无巨细必定要说的原因,正是为报答陛下对他的大力提拔啊,并非说话轻佻。“避”的宾语为“死亡之诛”,之后断开,“事”为主语,在“事”前断开;“盖”句首发语词,在其前停顿;“耳”句末语气词,在其后停顿,“非轻言也”为独立的判断句。故选BDH三处断句。(2)A.正确。句意:后辈的诗文没有合他心意的。B.正确。句意:顾况不由得到门口以礼相迎。C.正确。句意:白居易不避死亡的惩罚,事无巨细必定要说的原因。D.错误。“执政”此处为后者,“执掌政权的人”。句意:主管这一事务的掌权人正厌恶白居易为此事上谏。故选D。(3)D.“再次遭到贬谪流放”错,原文为“乃求外任”,是自求外放。故选D。(4)①“拔擢”,提拔;“致”,获得;“无礼于朕”,状语后置,正常的语序为“于朕无礼”。译文:白居易这小子,是朕提拔他才获得声名地位,他却对朕无礼。②“会”,恰逢;“素”,一向、一直;“恶”,讨厌、嫉恨;“掎摭”,指摘、挑剔。译文:恰逢有人一向嫉恨白居易,便挑他的毛病,说他人品浮华无德行。(5)原文“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意思是“宰相认为白居易是太子属官而非谏官,不应在谏官之先议论政事”,由此得出:作为宫官,先于谏官越职言事,不合礼法;原文“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意思是“正碰上有人一向嫉恨白居易,便挑他的毛病,说他浮华无德行”,由此得出:得罪小人,被人指摘;原文“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追诏授江州司马”,意思是“主管这一事务的人正厌恶白居易为此事上谏,就上奏皇帝把他贬为江表刺史,追发诏令授任江州司马”,由此得出:招致执政不满,被上奏贬职。答案:(1)BDH(2)D(3)D(4)①白居易这小子,是朕提拔他才获得声名地位,他却对朕无礼。②恰逢有人一向嫉恨白居易,便挑他的毛病,说他人品浮华无德行。(5)①作为宫官,先于谏官越职言事,不合礼;②得罪小人,被人指摘;③招致执政不满,被上奏贬职。参考译文: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他从小就聪慧过人,胸怀豁达开朗。白居易十五六岁时,袖揣自己的一篇文章,去投赠著作郎吴地人顾况。顾况擅长作诗文,后辈的诗文没有合他心意的。看了白居易的文章,顾况不由得到门口以礼相迎,说:“我以为这样的文章已经绝迹了,没想到又遇见了你。”白居易文辞丰富艳美,尤其擅长作诗。他写的几十上百篇诗歌,都有讽谏之意,能针砭时俗之弊,补救政务的缺失,因而读书人很赞赏他。章武皇帝纳谏思治,渴望听到正直的话,召白居易进翰林院任学士,任命他为左拾遗。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献绢,为魏徵子孙赎买住宅。白居易谏奏道:“魏徵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曾赐宫殿建筑用材给他修成正宅,与诸官的宅第大不相同。子孙典押,钱并不多,自然可由公家为他赎买,而让李师道掠此美名,此事的确不合适。”宪宗认为很正确。王承宗反叛,皇上命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中十有七八上奏劝止。白居易面谏皇上,情辞十分急切。皇上很不高兴,对李绛说:“白居易这小子,是朕提拔他获得声名地位,他却对朕无礼,朕确实难以忍受。”李绛回答说:“白居易不避死亡的惩罚,事无巨细必定要说的原因,正是为报答陛下对他的大力提拔,并非说话轻佻。”皇上说:“你说的对。”从此白居易的意见多被采纳。元和六年四月,白居易遭逢母亲陈夫人去世,白居易退职还居下邽。元和九年冬天,重新进入朝廷,被授予太子左赞善大夫的官职。元和十年七月,盗贼诛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第一个上疏论说他的冤屈,请求抓紧捕贼来一雪国耻。宰相认为白居易是太子属官而非谏官,不应在谏官之先议论政事。恰逢有人一向嫉恨白居易,便挑他的毛病,说他人品浮华无德行。主管这一事务的人正厌恶白居易为此事上谏,就上奏皇帝把他贬为江表刺史,追发诏令授任江州司马。元和十三年冬天,白居易被召回京师,授予司门员外郎。凡是朝廷内关涉文字的职务,白居易无不首当其选,然而大多被排斥,不能施展他的才干。当时天子荒淫纵欲不遵礼法,执政官不胜其任,治政失策,河朔再次发生动乱。白居易屡次上疏论说此事,天子不能采纳,于是他请求离京任职。七月,授予杭州刺史。大中元年,白居易去世,时年七十六岁。(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14.(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赤壁①赵翼依然形胜扼荆襄,赤壁山前故垒长。乌鹊南飞无魏地,大江东去有周郎。千秋人物三分国,一片山河百战场。今日经过己陈迹,月明渔父唱沧浪②。【注:】①乾隆三十七年0772),赵翼因事被降级调用,辞官归乡,经过赤壁时写下此诗。②《楚辞•渔父》中写渔父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灌吾缕:沧浪之水浊兮,可以灌吾足。”(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首联从山河形胜落笔,写出了赤壁作为军事要地的险要,并引发一种深沉的历史感。B.颔联借用典故,化用曹操《短歌行》中“乌鹊南飞”表达了自己难遇明主的感慨。C.本诗和《念奴娇•赤壁怀古》都由眼前景联想到与此相关的人、事,并抒发感慨。D.本诗写景有虚有实,意境阔大,在感喟山河遗迹的同时,也寄托了自我的情怀。(2)诗歌的尾联抒发了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解答】(1)B.“表达了自己难遇明主的感慨”错误。颔联写到又是乌鹊南飞之时,但已经没有魏国了。这里借用典故,写出了曹操在此兵败的历史画卷,而不是对自己难遇明主的感慨。故选B。(2)尾联写到今日经过已经是陈年旧事了一切已成为历史的遗迹,唯有渔夫在月光下唱着歌谣。所以尾联通过写赤壁古战场已为陈迹,只剩明月下鱼父的吟唱,来抒发历史变迁的沧桑之感。诗歌颔联和颈联写到又是乌鹊南飞之时,但已经没有魏国了;大江依然东去,周瑜般的人物又在哪有?古代人物千秋永在,魏蜀吴三足鼎立,这一片大好河山,只不过是历经百战的一片战场。这两联是对三国这一段历史的怀想,虽然魏蜀吴三足鼎立,赤壁成为历经百战的战场,但是现在一切都已成为陈迹,所以抒发了往事如烟、胜败成空的感叹。诗歌最后一句用典,化用屈原《楚辞•渔父》中的句子,写到唯有渔夫在月光下唱着歌谣,从而表达了自己的归隐之心。答案:(1)B(2)①尾联写赤壁古战场已为陈迹,只剩明月下鱼父的吟唱,借此抒发历史变迁的沧桑之感。②通过对三国历史的怀想,抒发往事如烟、胜败成空的感叹。③运用鱼父的典故,表达自己的归隐之心。译文:昔日的形胜依旧扼住了从赤壁通往荆州、襄阳的路,赤壁的山前,古老的堡垒绵长。又是乌鹊南飞之时,但已经没有魏国了;大江依然东去,周瑜般的人物又在哪有?古代人物千秋永在,魏蜀吴三足鼎立,这一片大好河山,只不过是历经百战的一片战场。今日经过已经是陈年旧事了一切已成为历史的遗迹,唯有渔夫在月光下唱着歌谣。(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15.(10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短歌行》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两句,化用了《诗经•子衿》中的诗句,点明了“忧”的一个原因,即对人才的渴求。(2)杜甫的《登高》中,诗人用“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直接抒发自己的多重愁苦,被宋代学者罗大经认为“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精确”。(3)《荀子•劝学》中,“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八个字与王充《论衡》中的“凿不休则沟深,斧不止则薪多”寓意相近。(4)化虚为实是中国古诗常用的手法,可以让抽象的情感具体地表现出来,比如李煜在《虞美人》里就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