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师大附中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1页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师大附中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2页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师大附中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3页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师大附中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4页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师大附中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师大附中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0分)1.(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以文为词”是后人对辛弃疾的重要评价,相关研究已非常深入。学者普遍注意到辛弃疾词具有熔铸经史、善发议论、融入散文章法句法等特点。不过据笔者管见,对辛词与四六文的关系似乎研究不多。辛弃疾虽以词最为著名,但其实著述颇多,诸体兼备。只可惜其《稼轩集》早佚,文章留存有限。今所见者,散文有大名鼎鼎的《美芹十论》《九议》,骈文则有《贺叶留守启》《新居上梁文》等数篇。骈体文章,宋人通称为“四六”。宋代骈散分流,散体多用以著述,骈体多施于朝廷文书及士人交际日用。南宋时期,骈体书启的写作日益普遍,诸家文集多有留存。辛弃疾的四六文创作亦应不少,而且享有一定的时誉,一些篇章被纳入选本,一些名句亦为他人借鉴。今存四六虽不多,但章句文辞颇耐细品。如《新居上梁文》云:“青山屋上,古木千章;白水田头,新荷十顷。亦将东阡西陌,混渔樵以交欢;稚子佳人,共团栾而一笑。”想象新居落成后的优美风景和居处其中的悠然生活,骈对工稳,文气秀逸。这篇《新居上梁文》既体现了辛弃疾以四六法为文的特点,还体现出辛弃疾化用前人成句的做法。文中有云:“望物外逍遥之趣,吾亦爱吾庐;语人间奔竞之流,卿自用卿法。”“吾亦爱吾庐”是陶渊明《读山海经》中的句子,“卿自用卿法”乃《世说新语》中庾敳对王衍说过的话。二者放在一起,不但是天然佳对,而且鲜明展现出辛弃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奔竞的蔑视,算得上四六文中的俊句。此种化用前人成句的做法,正是辛弃疾词中的拿手好戏。其《水调歌头(我亦卜居者)》作于将迁新居不成之际,上片末尾直用孟郊《借车》中的“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两句,下片末尾直用陶渊明《读山海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呼应将迁新居,化用自然,前后照应,呈现出与《新居上梁文》相似的艺术技巧。直接移用诗句,只是辛词化用成句的一种,更为多见的,是其对散文成句的化用。最能突出展现这一点的是《踏莎行•赋稼轩集经句》。集句是宋代兴盛的一种创作方式,将前人诸家诗句汇聚为一首新的作品,能够展现创作者的敏捷才思。不过前人集句多从诗词中取材,句式的选择较为容易,而辛弃疾此词专从儒家经典中集句,必然要面临剪裁转换的问题,因而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集句,更接近于四六中的化用成句。此词首三句云:“进退存亡,行藏用舍。小人请学樊须稼。”“进退存亡”来自《易•乾•文言》;“行藏用舍”是对《论语•述而》中“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概括;“小人请学樊须稼”更见剪裁工夫,《论语•子路》载“樊迟(名须,字子迟)请学稼”,待樊迟出,孔子曰:“小人哉,樊须也!”孔子认为稼穑之事只是末端,不如礼义仁信重要。而辛弃疾不为朝廷所用,只能营建“稼轩”,自甘与“小人”为伍,其实是一种自我调侃。辛弃疾特意强调此词专集经句,而主旨却在说归隐,在对立冲突中表达理想不能实现的无奈。从艺术技巧上说,与诗词集句颇为不同,而与宋四六化用成句同一机杼。在化用成句之外,辛弃疾词还有着好用长句的特点。好用长句同样是宋四六特色之一。就体式而言,词与四六文显然不同,不过一些词调中会包含连续几个短句,辛弃疾常常将这样的短句贯通起来、形成长句。这一做法在长调慢词中较为常见,《水龙吟》是其中一例。此调上下片第三句至第八句例作四字句,诸家多用独立短句,或稍加勾连,成为一组复句,意思上虽是一个整体,但小句也可以单独拎出。而辛弃疾常将小句打通,如“割肉怀归,先生自笑,又何廉也”“更想隆中,卧龙千尺,高吟才罢”(《水龙吟•用瓢泉韵戏陈仁和,兼简诸葛元亮,且督和词》),无论从句意上看还是从语法上看,都不能轻易抽出其中的小句。传统的表现方式,更倚重物象的描摹与铺排,借以传达绵密的思绪。辛弃疾将其作为长句来处理,往其中注入了更明晰的逻辑线索与文章气势,因而更容易形成气脉贯通、纵横捭阖的格局。在一些词中,辛弃疾甚至会顺势融入骈句。这类情况以《沁园春》最为典型。此调上下片第三句至第六句,实由一个领字带出四个四字句,四句的安排,有前两句、后两句各自对仗者,也有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对仗者。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对仗者,与四六文最为接近。辛弃疾的《沁园春》以这种方式最多,有意用四六法加以安排,如形容山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前二句与后二句分别将山峰比喻为谢家子弟、司马相如,直接从词中抽出,便是上好的四六对句。化用成句,好用长句,都参与着辛弃疾笔下的风云变幻。越是对宋四六的发展走向与行文风格有所了解,越能感受到辛词背后的四六笔意。对于兼善各体的创作者而言,一种文体的创作技巧,常常会或有意或无意地参与另一种文体的创作。这是创作技巧在文体间的迁移,在合适的条件下可能促成文体的发展革新。宋人常常破体为文——或以文为诗,或以诗为词,又或以论为记、以赋为记等。这样的文学景观体现着宋代文学的集成性与丰富性。辛弃疾以四六法为词,正是此类文学景观中别具风采的一种。(摘编自周剑之《辛弃疾“以四六法为词”浅论》)(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辛弃疾作词善于引经据典、发表议论、运用散文式章法句法,后人评价他的创作具有“以文为词”的特点。B.骈体文章在宋代通称“四六”,与散体用途不同,骈体多用于朝廷文书及士人交际日用,如《贺叶留守启》。C.与前人化用诗词的集句方式不同,辛弃疾从儒家经典中剪裁转换来集句的方式更复杂,将宋词创作推向了巅峰。D.感受辛弃疾词作蕴含的四六笔意是一个动态过程,它会随着对宋四六的发展走向与行文风格的了解而加深。(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辛弃疾的《稼轩集》早早地佚失,使得后代学者虽然知道他以词闻名、诸体兼备,但却少有对其词与四六文关系的研究。B.通过对《水调歌头》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辛弃疾直接移用前人成句来表意,但是化用自然,并未妨碍自我情感的表达。C.辛弃疾与孔子对“樊迟学稼”这件事的态度是相反的:孔子认为这是末端的小人之事,而辛弃疾却愿意成为“小人”。D.宋代文学的集成性和丰富性体现在创作者打破了文体的界限,诗与文、诗与词、论与记、赋与记等文体没有了区别。(3)请从辛弃疾词“好用长句”的角度,结合材料分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阕。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3分)2.(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俗世奇人之罐儿冯骥才罐儿是码头最穷的人。他爹是要饭的,死得早,他娘靠给人家缝补衣服把他拉扯大。他娘没吃过一顿饱饭,省下来的吃的全塞进了他的嘴里,他却依旧瘦胳膊瘦腿,胸脯赛搓板。打他会走的时候,就去街上要饭。十五岁那年白河闹大水,水往城里灌。城内城外所有寺庙都成了龙王庙,人们拿木盆和门板当船往外逃。他娘带着他跑出了城,一直往南逃难,连饿带累,娘死在路上。他孤单一个人只能再往下逃,可是拿嘛撑着,靠嘛活着,往哪儿去,全都不知道。这天下晌,来到一个村子,身上没多大劲儿了,他想进村找个人家讨口吃的。忽然,他看见村口黑森森大槐树下有个窝棚,棚子上冒着软软的炊烟,一股煮饭的香味儿扑面而来。这可是救命的气味儿!他赶紧奔过去,走到窝棚前,看到一个老汉正在煮粥。老汉看他一眼,没吭声,低头接着煮粥。他站在那儿,半天不敢说话。忽听老汉说:“想喝粥是吗?拿罐儿来。”他听了一怔。罐儿是他的名字。他现在还不明白,爹娘给他起这个名字,是叫他有口饭吃。他爹是要饭的,要饭的手里不就是拿个罐儿吗?可是,他现在两手空空,嘛也没有。老汉说:“没罐儿?好办。那边地上有一堆和好的泥,你去拿泥捏一个罐儿,放在这边的火上烧烧就有了。”罐儿看见那边地上果然有一堆泥,他过去抓起泥来捏罐儿。可是他从小没干过细活儿,拙手拙脚,罐儿捏得歪歪扭扭、鼓鼓瘪瘪,丑怪之极,像一个大号的烂柿子皮。老汉看了一眼,没说话,叫他放在这边火中烧,还给他一把蒲扇,扇火加温,不久罐儿就烧了出来。老汉叫他把罐子放在一个木案上,给他盛粥。他把罐儿捧起来往案子上一放,只听“咔嚓”一声,罐儿竟散成一堆碎块。他不明白一个烧好的罐儿,没磕没碰,怎么突然散了。老汉还是不说话,扭身从那边地上捧起一堆泥,放在案上,自己干起来。他先用掌揉,再用拳捶,然后提起来用力往桌上“啪、啪”地一下下摔,不一会儿这堆泥就变得光滑、细腻、柔韧,并随着两只手上下翻卷,渐渐一个光溜溜的泥罐子就美妙地出现在眼前,好赛变戏法。老汉一边干活儿,一边说了两句:“不花力气没好泥,不下功夫不成器。”这两句话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罐儿说的。他没弄明白老汉这两句话的意思,好像戏词,听起来似唱非唱。老汉捏好罐儿,便放在火中烧,很快烧成,随即从锅里舀一勺热腾腾香喷喷的粥放在里边,叫他喝。他扑在地上跪谢老汉,边说:“我一个铜子也没给您。”老汉伸手拦住他,嘴里又似唱非唱地说了两句:“行个方便别提钱,帮帮人家不叫事。”等罐儿把热粥喝进肚里后,老汉对他说:“这一带的胶泥好烧陶。反正你也没事,就帮我把地上那些泥都捏成罐儿吧。你照我刚才的做法慢慢做,一时半晌做不好也没关系。”罐儿应声,开始捏罐。按照老汉的做法,一边琢磨一边做,做过百个之后,一个个开始像模像样起来。他回过头想对老汉说话,老汉却不见了。窝棚内外找遍了,影儿也没找着,怎么找也找不着。窝棚里还有半锅粥,够他喝三天。原打算喝完粥接着往前走。可是他待在窝棚里这三天,慢慢把老汉那几句似唱非唱的话琢磨明白了——老汉不仅给他粥喝,救他一命,还教他做罐。前边的两句话“不花力气没好泥,不下功夫不成器”,是教他活下去的要领;后边两句话“行个方便别提钱,帮帮人家不叫事”,这是告诉他做人做事的道理。这个烧陶的棚子不是老天爷给他安排的一个活路吗?那么老汉又是谁呢?没人告诉他。多少年后,天津津南有个小村子,原本默默无闻,由于陶器做得好,众人都知道了。这人专做陶盆陶缸陶碗陶盏。这地方的胶泥很特别,烧过之后,赤红如霞,十分好看;外边再刷一道黑釉,结实耐用,轻敲一下,其声好听,有的如磬,有的如钟,人人喜欢,渐渐闻名,连百里之外的人也来买他的陶器用。这人的大名没人知道,都叫他罐儿。他铺子门口堆了一些罐子,那时逃荒逃难的年年都有,逃难路过这里,便可以拿个罐儿去要饭用,他从不要钱。有人也留在这里,向他学艺,挖泥烧陶,像他当年一样。又过了许多年,外边的人不知这村子的村名,只知道这村子出产陶器,住着一些烧陶的人家。家家门口还放着一些小小的要饭用的陶罐,任由人拿。后来,人们就叫这村子“罐儿庄”或“罐子庄”。一个秀才听了,改了一个字,叫贯儿庄。这个字改得好,从此这个小村子就有了大名。(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介绍罐儿父母先后去世的情况以及当时的背景信息,写出了罐儿家庭的悲惨以及罐儿生长环境的恶劣。B.煮粥老汉说“想喝粥是吗?拿罐儿来”,运用了双关的手法,既指盛粥的罐儿,又暗示老汉知道罐儿的名字。C.在罐儿初次捏罐儿时,所捏的罐儿不仅外形丑怪,而且烧制后还很不中用,这符合罐儿的身份和现实逻辑。D.老汉在教会罐儿捏罐儿之后,竟然不见了,这看似不合情理,其实正体现了小说“俗世奇人”的特色,耐人寻味。(2)小说为什么详细描写了老汉捏罐儿的情形?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3)小说讲述“俗世奇人”的故事,其中哪些人是“奇人”?“奇”在何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三、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19分)3.(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安居)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项羽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羽解而东归。汉王欲引而西归,用留侯、陈平计,乃进兵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鲁为楚坚守不下。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谷城。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夺其军。(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B.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C.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D.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B.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C.汉王欲引而西归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D.用留侯、陈平计,乃进兵追项羽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王心胸开阔,不愿杀降人。他到霸上后,秦王子婴投诚,有的将领认为应杀死秦王,但汉王不想辜负怀王的信任,且认为杀降人不祥。B.汉王目光长远,善于笼络人心。他进入咸阳后,主动下令封好府库,召见各县中德高望重的人,与他们约法三章,并安慰他们不必害怕。C.汉王胸有城府,不守信用。和楚王约定中分天下,以鸿沟为界,西边为汉,东边为楚后,又采用张良、陈平的计策追击楚军,最终大败。D.汉王因时制宜,因人施略。当汉军平定楚地后,只有鲁地人还不肯降服,汉王就率军北上,把项羽的头给鲁地的父老们看,鲁人才投降。(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②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却。四、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泊岳阳楼下杜甫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1)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的一项是A.颔联描绘了一幅冬夜羁旅图,停船在岸,舱内,寒灯一茎;舱外,风吹浪翻夜雪纷飞,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天涯漂泊的愁苦之情。B.在本诗中,杜甫十分重视炼字,比如颔联中的“翻”“洒”就是炼字的典范。C.“鲲鹏”“图南”是作者化用《庄子•逍遥游》的典故,以鲲鹏的变化无常来暗示自己前途的不可预料。D.作者在尾联进行了情感的突转,从颈联的慷慨豪迈转为尾联的漂泊愁苦。(2)本诗与《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相比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五、课内知识部分(共4小题,25分)5.(2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云青青兮欲雨 B.羽扇纶巾虎鼓瑟兮鸾回车 C.小学而大遗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D.栗深林兮惊层巅闻舟中夜弹琵琶者6.(2分)下列各组句子,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句读之不知 B.不拘于时师不必贤于弟子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蚓无爪牙之利 D.感斯人言使快弹数曲7.(2分)下列各句中不全是通假字的一项是()A.契阔谈䜩,心念旧恩一尊还酹江月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列缺霹雳 C.或师焉,或不焉虽有槁暴 D.梦啼妆泪红阑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8.(2分)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琵琶行》中白居易说自己“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左迁”,是古代贬官降职的委婉说法。又说自己“出官二年”,“出”指京官外调地方任职,一般指贬官。 B.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书,其中《乐》久已失传。传是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如《左氏春秋传》就是解释《春秋》的著作。 C.《登高》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的代表作,其属于律诗。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通常每首八句,共四联,中间两联必须对偶。 D.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之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需停顿处为读。古书没有标点,所以老师要帮助学生学习句读。9.(8分)解释下列加点字。①却坐促弦弦转急②烟涛微茫信难求③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④六艺经传皆通习之⑤圣人无常师⑥元嘉草草,封狼居胥⑦一尊还酹江月⑧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10.(9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白居易《琵琶行》中“,”两句,写琵琶女以娴熟的技艺演奏了当时有名的两首乐曲。(2)《师说》中作者认为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是“,”。(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运用借代与夸张的修辞手法形容曹操的惨败,突显周瑜的气势和才干的句子是“,”。(4)《归园田居》中,诗人对田园生活场景的描绘远近结合,其中“,”两句描绘的是远景,静中寓动,展现出村庄宁静安详的生活画面。(5)《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明梦中的李白沉醉于景物的美好,流连忘返,不知不觉间天色已晚的诗句是“”。六.语言文字运用(共4小题,14分)(每题2分)11.(2分)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作为特级教师,王老师已经成了新课改的一面旗帜,他的认真踏实、谦虚谨慎、锲而不舍的治学精神令人高山仰止。②经过十多年对生活的深入与沉淀,他的作品已经在思想深度和艺术高度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提升,其散文甚至到了不赞一词的地步。③在韩国,教育支出跟家庭收入挂钩,极大影响了教育机会的均衡分配,继而造成教育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引发社会关注。④山东省电力公司研究的机器人“大白”赫赫有名,它们因多次出色完成电站巡检中的急难险重任务,被誉为坚守电网安全的“智慧卫士”。⑤李白把自己的个性气质融入乐府诗的创作中,便形成了跌宕起伏的抒情方式,有一种奔腾回旋的动感。⑥袁隆平是位逢开会就请假的政协常委,生活中是个率性而为,排球、游泳、下棋、打牌、小提琴样样精通的“老顽童”,随便走到哪里,都是炙手可热的嘉宾。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③④⑥12.(2分)下列句子中,全都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①媒体存在双重标准的原因,除去对特朗普当选“无法相信”的偏见外,还在于他毫无执政经验,同时又深谙娱乐明星的行事规则。②2017年3月1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采访会见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③屠呦呦作为中国本土第一位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屠呦呦中学时代的学习生活情况是广大青年学生最为关注的。④写作能力的高低意味着一个人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大小,甚至也可衡量出一个人对文化的理解程度。⑤采摘游、近郊民俗游等农家特色旅游使久居都市的人们暂时远离城市的喧嚣,回归宁静的田园生活,缓解了人们的生活压力。⑥只见张秉贵从货柜里拿起一块糖,放到孩子手里,孩子顿时止住了。这位顾客又对张秉贵说:这块糖等会儿一起算账。”她感激地点点头。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②⑤⑥13.(2分)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公元1100年赵煦去世时无子嗣,皇位由神宗第十一子接替,此人赵佶,(1)后来被金人俘虏死在五国城(在今日吉林东北)的宋徽宗。他(2)“轻佻”之名,(3)朝议和命运的错安排,他倒可以(4)画家和文物收集家的身份在历史上留名,做皇帝(5)非所长。A.(1)是(2)已有(3)如果(4)凭(5)/ B.(1)即是(2)早有(3)要不是(4)以(5)确 C.(1)就是(2)就有(3)要不是(4)用(5)却 D.(1)/(2)早有(3)如果是(4)/(5)的确14.(2分)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像文韬武略的辛弃疾沦为田舍菜翁,把一腔孤愤化为词间沟壑,青史留名。②苦而不言不是什么亏都吃下去,而是少抱怨,因为所有的苦难还得自己去解决。③喜而不语是不炫耀,不能为了自己高兴而让别人不快乐。④苦而不言,喜而不语,是一种人生智慧。⑤像炎樱常在经济困难的好友张爱玲面前大谈投资理财,最后两人感情淡漠。A.②③①⑤④ B.①⑤②③④ C.④②①③⑤ D.④②①⑤③15.(6分)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读宋诗,会觉得士大夫一个个都满脸正经,说的往往都是有关纲常名教的门面话。读宋词才知道,宋人其实也很开放,有时甚至还有些放肆。因为在宋代的士大夫看来,词是唱着玩的,既然不登大雅之堂,(1)。苏轼进入词坛后,才把诗词的这种分界打破。苏轼以诗为词,凡是诗的题材,(2)。他这个大动作,弄的许多人目瞪口呆,连有些崇拜他的人都觉得他走的太远了。十二世纪二十年代,金朝兴起,铁骑直抵汴京,把北宋灭了。宋高宗赵构,守住江南一角,是为南宋。这一翻天覆地的变故,使南宋一些词人又勇敢地担起了忧时念乱、杀敌报国的主题,题材进一步扩大,有了苏轼开辟的所谓豪放派,那种写春花秋月离情别绪,以风格细腻意境温婉见长的词风,(3),两派各有所长都有非常感人的佳作。七、写作(60分)16.(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奔驰和宝马是世界著名的汽车品牌,前者诞生于1886年,后者始于1916年。长期以来,两者既互相竞争,又彼此尊重,不断超越,成为行业的佼佼者。2016年3月,宝马诞生100周年,奔驰公司发布祝贺海报,写道:“感谢100年来的竞争,没有你的那30年好孤独。”常言道,商道亦人道。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和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师大附中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0分)1.(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以文为词”是后人对辛弃疾的重要评价,相关研究已非常深入。学者普遍注意到辛弃疾词具有熔铸经史、善发议论、融入散文章法句法等特点。不过据笔者管见,对辛词与四六文的关系似乎研究不多。辛弃疾虽以词最为著名,但其实著述颇多,诸体兼备。只可惜其《稼轩集》早佚,文章留存有限。今所见者,散文有大名鼎鼎的《美芹十论》《九议》,骈文则有《贺叶留守启》《新居上梁文》等数篇。骈体文章,宋人通称为“四六”。宋代骈散分流,散体多用以著述,骈体多施于朝廷文书及士人交际日用。南宋时期,骈体书启的写作日益普遍,诸家文集多有留存。辛弃疾的四六文创作亦应不少,而且享有一定的时誉,一些篇章被纳入选本,一些名句亦为他人借鉴。今存四六虽不多,但章句文辞颇耐细品。如《新居上梁文》云:“青山屋上,古木千章;白水田头,新荷十顷。亦将东阡西陌,混渔樵以交欢;稚子佳人,共团栾而一笑。”想象新居落成后的优美风景和居处其中的悠然生活,骈对工稳,文气秀逸。这篇《新居上梁文》既体现了辛弃疾以四六法为文的特点,还体现出辛弃疾化用前人成句的做法。文中有云:“望物外逍遥之趣,吾亦爱吾庐;语人间奔竞之流,卿自用卿法。”“吾亦爱吾庐”是陶渊明《读山海经》中的句子,“卿自用卿法”乃《世说新语》中庾敳对王衍说过的话。二者放在一起,不但是天然佳对,而且鲜明展现出辛弃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奔竞的蔑视,算得上四六文中的俊句。此种化用前人成句的做法,正是辛弃疾词中的拿手好戏。其《水调歌头(我亦卜居者)》作于将迁新居不成之际,上片末尾直用孟郊《借车》中的“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两句,下片末尾直用陶渊明《读山海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呼应将迁新居,化用自然,前后照应,呈现出与《新居上梁文》相似的艺术技巧。直接移用诗句,只是辛词化用成句的一种,更为多见的,是其对散文成句的化用。最能突出展现这一点的是《踏莎行•赋稼轩集经句》。集句是宋代兴盛的一种创作方式,将前人诸家诗句汇聚为一首新的作品,能够展现创作者的敏捷才思。不过前人集句多从诗词中取材,句式的选择较为容易,而辛弃疾此词专从儒家经典中集句,必然要面临剪裁转换的问题,因而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集句,更接近于四六中的化用成句。此词首三句云:“进退存亡,行藏用舍。小人请学樊须稼。”“进退存亡”来自《易•乾•文言》;“行藏用舍”是对《论语•述而》中“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概括;“小人请学樊须稼”更见剪裁工夫,《论语•子路》载“樊迟(名须,字子迟)请学稼”,待樊迟出,孔子曰:“小人哉,樊须也!”孔子认为稼穑之事只是末端,不如礼义仁信重要。而辛弃疾不为朝廷所用,只能营建“稼轩”,自甘与“小人”为伍,其实是一种自我调侃。辛弃疾特意强调此词专集经句,而主旨却在说归隐,在对立冲突中表达理想不能实现的无奈。从艺术技巧上说,与诗词集句颇为不同,而与宋四六化用成句同一机杼。在化用成句之外,辛弃疾词还有着好用长句的特点。好用长句同样是宋四六特色之一。就体式而言,词与四六文显然不同,不过一些词调中会包含连续几个短句,辛弃疾常常将这样的短句贯通起来、形成长句。这一做法在长调慢词中较为常见,《水龙吟》是其中一例。此调上下片第三句至第八句例作四字句,诸家多用独立短句,或稍加勾连,成为一组复句,意思上虽是一个整体,但小句也可以单独拎出。而辛弃疾常将小句打通,如“割肉怀归,先生自笑,又何廉也”“更想隆中,卧龙千尺,高吟才罢”(《水龙吟•用瓢泉韵戏陈仁和,兼简诸葛元亮,且督和词》),无论从句意上看还是从语法上看,都不能轻易抽出其中的小句。传统的表现方式,更倚重物象的描摹与铺排,借以传达绵密的思绪。辛弃疾将其作为长句来处理,往其中注入了更明晰的逻辑线索与文章气势,因而更容易形成气脉贯通、纵横捭阖的格局。在一些词中,辛弃疾甚至会顺势融入骈句。这类情况以《沁园春》最为典型。此调上下片第三句至第六句,实由一个领字带出四个四字句,四句的安排,有前两句、后两句各自对仗者,也有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对仗者。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对仗者,与四六文最为接近。辛弃疾的《沁园春》以这种方式最多,有意用四六法加以安排,如形容山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前二句与后二句分别将山峰比喻为谢家子弟、司马相如,直接从词中抽出,便是上好的四六对句。化用成句,好用长句,都参与着辛弃疾笔下的风云变幻。越是对宋四六的发展走向与行文风格有所了解,越能感受到辛词背后的四六笔意。对于兼善各体的创作者而言,一种文体的创作技巧,常常会或有意或无意地参与另一种文体的创作。这是创作技巧在文体间的迁移,在合适的条件下可能促成文体的发展革新。宋人常常破体为文——或以文为诗,或以诗为词,又或以论为记、以赋为记等。这样的文学景观体现着宋代文学的集成性与丰富性。辛弃疾以四六法为词,正是此类文学景观中别具风采的一种。(摘编自周剑之《辛弃疾“以四六法为词”浅论》)(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辛弃疾作词善于引经据典、发表议论、运用散文式章法句法,后人评价他的创作具有“以文为词”的特点。B.骈体文章在宋代通称“四六”,与散体用途不同,骈体多用于朝廷文书及士人交际日用,如《贺叶留守启》。C.与前人化用诗词的集句方式不同,辛弃疾从儒家经典中剪裁转换来集句的方式更复杂,将宋词创作推向了巅峰。D.感受辛弃疾词作蕴含的四六笔意是一个动态过程,它会随着对宋四六的发展走向与行文风格的了解而加深。(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BA.辛弃疾的《稼轩集》早早地佚失,使得后代学者虽然知道他以词闻名、诸体兼备,但却少有对其词与四六文关系的研究。B.通过对《水调歌头》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辛弃疾直接移用前人成句来表意,但是化用自然,并未妨碍自我情感的表达。C.辛弃疾与孔子对“樊迟学稼”这件事的态度是相反的:孔子认为这是末端的小人之事,而辛弃疾却愿意成为“小人”。D.宋代文学的集成性和丰富性体现在创作者打破了文体的界限,诗与文、诗与词、论与记、赋与记等文体没有了区别。(3)请从辛弃疾词“好用长句”的角度,结合材料分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阕。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解答】(1)C.“将宋词创作推向了巅峰”错误。由原文“不过前人集句多从诗词中取材,句式的选择较为容易,而辛弃疾此词专从儒家经典中集句,必然要面临剪裁转换的问题,因而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集句,更接近于四六中的化用成句”可知,“将宋词创作推向了巅峰”于文无据。故选C。(2)A.由原文“学者普遍注意到辛弃疾词具有熔铸经史、善发议论、融入散文章法句法等特点。不过据笔者管见,对辛词与四六文的关系似乎研究不多”“辛弃疾虽以词最为著名,但其实著述颇多,诸体兼备。只可惜其《稼轩集》早佚,文章留存有限”可知,“辛弃疾的《稼轩集》早早地佚失”并不是“后代学者虽然知道他以词闻名、诸体兼备,但却少有对其词与四六文关系的研究”的原因,选项强加因果。C.有两处错误:1、“辛弃疾与孔子的看法是相反的”错误。由原文“孔子曰:‘小人哉,樊须也!’孔子认为稼穑之事只是末端,不如礼义仁信重要。而辛弃疾不为朝廷所用,只能营建‘稼轩’,自甘与‘小人’为伍,其实是一种自我调侃”可知,辛弃疾也认为稼穑是“小人”之事;2、“而辛弃疾却愿意成为小人”是无中生有。D.有两处错误:1、“打破了文体的界限”错误。由原文“这是创作技巧在文体间的迁移,在合适的条件下可能促成文体的发展革新。宋人常常破体为文——或以文为诗,或以诗为词,又或以论为记、以赋为记等。这样的文学景观体现着宋代文学的集成性与丰富性”可知,原文是文体的创作技巧的迁移。2、“文体没有了区别”错误。由原文“对于兼善各体的创作者而言,一种文体的创作技巧,常常会或有意或无意地参与另一种文体的创作”可知,选项曲解了文意。故选B。(3)由原文“一些词调中会包含连续几个短句,辛弃疾常常将这样的短句贯通起来、形成长句”可知,辛弃疾的词常常将连续的几个短句贯通,形成长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意思是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连续的几个短句贯通,形成长句。由原文“辛弃疾常将小句打通”“无论从句意上看还是从语法上看,都不能轻易抽出其中的小句”可知,从句意和语法上看,不能将小句从长句中抽出。“风流总被”,从句意和语法上看,不能从长句中抽出。由原文“传统的表现方式,更倚重物象的描摹与铺排,借以传达绵密的思绪。辛弃疾将其作为长句来处理,往其中注入了更明晰的逻辑线索与文章气势,因而更容易形成气脉贯通、纵横捭阖的格局”可知,辛弃疾将物象作为长句来处理,更容易形成气脉贯通、纵横捭阖的格局。“金戈铁马”等物象作为长句处理,使气脉贯通,增强气势。答案:(1)C(2)B(3)①“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连续的几个短句贯通,形成长句。②“风流总被”,从句意和语法上看,不能从长句中抽出。③“金戈铁马”等物象作为长句处理,使气脉贯通,增强气势。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3分)2.(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俗世奇人之罐儿冯骥才罐儿是码头最穷的人。他爹是要饭的,死得早,他娘靠给人家缝补衣服把他拉扯大。他娘没吃过一顿饱饭,省下来的吃的全塞进了他的嘴里,他却依旧瘦胳膊瘦腿,胸脯赛搓板。打他会走的时候,就去街上要饭。十五岁那年白河闹大水,水往城里灌。城内城外所有寺庙都成了龙王庙,人们拿木盆和门板当船往外逃。他娘带着他跑出了城,一直往南逃难,连饿带累,娘死在路上。他孤单一个人只能再往下逃,可是拿嘛撑着,靠嘛活着,往哪儿去,全都不知道。这天下晌,来到一个村子,身上没多大劲儿了,他想进村找个人家讨口吃的。忽然,他看见村口黑森森大槐树下有个窝棚,棚子上冒着软软的炊烟,一股煮饭的香味儿扑面而来。这可是救命的气味儿!他赶紧奔过去,走到窝棚前,看到一个老汉正在煮粥。老汉看他一眼,没吭声,低头接着煮粥。他站在那儿,半天不敢说话。忽听老汉说:“想喝粥是吗?拿罐儿来。”他听了一怔。罐儿是他的名字。他现在还不明白,爹娘给他起这个名字,是叫他有口饭吃。他爹是要饭的,要饭的手里不就是拿个罐儿吗?可是,他现在两手空空,嘛也没有。老汉说:“没罐儿?好办。那边地上有一堆和好的泥,你去拿泥捏一个罐儿,放在这边的火上烧烧就有了。”罐儿看见那边地上果然有一堆泥,他过去抓起泥来捏罐儿。可是他从小没干过细活儿,拙手拙脚,罐儿捏得歪歪扭扭、鼓鼓瘪瘪,丑怪之极,像一个大号的烂柿子皮。老汉看了一眼,没说话,叫他放在这边火中烧,还给他一把蒲扇,扇火加温,不久罐儿就烧了出来。老汉叫他把罐子放在一个木案上,给他盛粥。他把罐儿捧起来往案子上一放,只听“咔嚓”一声,罐儿竟散成一堆碎块。他不明白一个烧好的罐儿,没磕没碰,怎么突然散了。老汉还是不说话,扭身从那边地上捧起一堆泥,放在案上,自己干起来。他先用掌揉,再用拳捶,然后提起来用力往桌上“啪、啪”地一下下摔,不一会儿这堆泥就变得光滑、细腻、柔韧,并随着两只手上下翻卷,渐渐一个光溜溜的泥罐子就美妙地出现在眼前,好赛变戏法。老汉一边干活儿,一边说了两句:“不花力气没好泥,不下功夫不成器。”这两句话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罐儿说的。他没弄明白老汉这两句话的意思,好像戏词,听起来似唱非唱。老汉捏好罐儿,便放在火中烧,很快烧成,随即从锅里舀一勺热腾腾香喷喷的粥放在里边,叫他喝。他扑在地上跪谢老汉,边说:“我一个铜子也没给您。”老汉伸手拦住他,嘴里又似唱非唱地说了两句:“行个方便别提钱,帮帮人家不叫事。”等罐儿把热粥喝进肚里后,老汉对他说:“这一带的胶泥好烧陶。反正你也没事,就帮我把地上那些泥都捏成罐儿吧。你照我刚才的做法慢慢做,一时半晌做不好也没关系。”罐儿应声,开始捏罐。按照老汉的做法,一边琢磨一边做,做过百个之后,一个个开始像模像样起来。他回过头想对老汉说话,老汉却不见了。窝棚内外找遍了,影儿也没找着,怎么找也找不着。窝棚里还有半锅粥,够他喝三天。原打算喝完粥接着往前走。可是他待在窝棚里这三天,慢慢把老汉那几句似唱非唱的话琢磨明白了——老汉不仅给他粥喝,救他一命,还教他做罐。前边的两句话“不花力气没好泥,不下功夫不成器”,是教他活下去的要领;后边两句话“行个方便别提钱,帮帮人家不叫事”,这是告诉他做人做事的道理。这个烧陶的棚子不是老天爷给他安排的一个活路吗?那么老汉又是谁呢?没人告诉他。多少年后,天津津南有个小村子,原本默默无闻,由于陶器做得好,众人都知道了。这人专做陶盆陶缸陶碗陶盏。这地方的胶泥很特别,烧过之后,赤红如霞,十分好看;外边再刷一道黑釉,结实耐用,轻敲一下,其声好听,有的如磬,有的如钟,人人喜欢,渐渐闻名,连百里之外的人也来买他的陶器用。这人的大名没人知道,都叫他罐儿。他铺子门口堆了一些罐子,那时逃荒逃难的年年都有,逃难路过这里,便可以拿个罐儿去要饭用,他从不要钱。有人也留在这里,向他学艺,挖泥烧陶,像他当年一样。又过了许多年,外边的人不知这村子的村名,只知道这村子出产陶器,住着一些烧陶的人家。家家门口还放着一些小小的要饭用的陶罐,任由人拿。后来,人们就叫这村子“罐儿庄”或“罐子庄”。一个秀才听了,改了一个字,叫贯儿庄。这个字改得好,从此这个小村子就有了大名。(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小说开头介绍罐儿父母先后去世的情况以及当时的背景信息,写出了罐儿家庭的悲惨以及罐儿生长环境的恶劣。B.煮粥老汉说“想喝粥是吗?拿罐儿来”,运用了双关的手法,既指盛粥的罐儿,又暗示老汉知道罐儿的名字。C.在罐儿初次捏罐儿时,所捏的罐儿不仅外形丑怪,而且烧制后还很不中用,这符合罐儿的身份和现实逻辑。D.老汉在教会罐儿捏罐儿之后,竟然不见了,这看似不合情理,其实正体现了小说“俗世奇人”的特色,耐人寻味。(2)小说为什么详细描写了老汉捏罐儿的情形?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3)小说讲述“俗世奇人”的故事,其中哪些人是“奇人”?“奇”在何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解答】(1)B.“又暗示老汉知道罐儿的名字”错误,从文本来看,老汉并不知道罐儿的名字,老汉说的罐儿只是盛粥的器具。故选:B。(2)从人物上看,“老汉还是不说话,扭身从那边地上捧起一堆泥……不一会儿这堆泥就变得光滑、细腻、柔韧,并随着两只手上下翻卷,渐渐一个光溜溜的泥罐子就美妙地出现在眼前,好赛变戏法”“不花力气没好泥,不下功夫不成器”,文段内容展示了老汉精湛的捏罐手艺,再配以哲理性的自言自语,丰富了老汉的形象。从情节上看,后文罐儿依照此处老汉的做法才慢慢学会了捏罐,并以之为生,如文中写道“多少年后,天津津南有个小村子,原本默默无闻,由于陶器做得好,众人都知道了。这人专做陶盆陶缸陶碗陶盏……,此处描写推动了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教罐儿捏罐手艺,罐儿靠制作陶器谋生做铺垫。从主旨上看,老汉示范捏罐,只是为了帮助罐儿学个谋生的手艺,没有一点功利心,这一情节凸显了小说主旨,彰显了不求回报、乐于助人的主题。(3)文中两个主要人物老汉和罐儿都是奇人。老汉:由“罐儿应声,开始捏罐。按照老汉的做法,一边琢磨一边做,做过百个之后,一个个开始像模像样起来。他回过头想对老汉说话,老汉却不见了。窝棚内外找遍了,影儿也没找着,怎么找也找不着……这个烧陶的棚子不是老天爷给他安排的一个活路吗?那么老汉又是谁呢?没人告诉他”可见,老汉在帮助罐儿学习制陶的技术之后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罐儿:由“多少年后,天津津南有个小村子,原本默默无闻,由于陶器做得好,众人都知道了。这人专做陶盆陶缸陶碗陶盏。这地方的胶泥很特别,烧过之后,赤红如霞,十分好看;外边再刷一道黑釉,结实耐用,轻敲一下,其声好听,有的如磬,有的如钟,人人喜欢,渐渐闻名,连百里之外的人也来买他的陶器用”可见,罐儿制陶技艺精湛,让津南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子变得众人皆知。答案:(1)B(2)①丰富了老汉的形象,展示了老汉精湛的捏罐手艺。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教罐儿捏罐手艺,罐儿靠制作陶器谋生做铺垫。③凸显了小说主旨,彰显了不求回报、乐于助人的主题。(3)①老汉。老汉在帮助罐儿学习制陶的技术之后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②罐儿。罐儿制陶技艺精湛,让津南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子变得众人皆知。三、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19分)3.(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安居)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项羽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羽解而东归。汉王欲引而西归,用留侯、陈平计,乃进兵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鲁为楚坚守不下。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谷城。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夺其军。(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A.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B.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C.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D.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A.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B.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C.汉王欲引而西归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D.用留侯、陈平计,乃进兵追项羽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汉王心胸开阔,不愿杀降人。他到霸上后,秦王子婴投诚,有的将领认为应杀死秦王,但汉王不想辜负怀王的信任,且认为杀降人不祥。B.汉王目光长远,善于笼络人心。他进入咸阳后,主动下令封好府库,召见各县中德高望重的人,与他们约法三章,并安慰他们不必害怕。C.汉王胸有城府,不守信用。和楚王约定中分天下,以鸿沟为界,西边为汉,东边为楚后,又采用张良、陈平的计策追击楚军,最终大败。D.汉王因时制宜,因人施略。当汉军平定楚地后,只有鲁地人还不肯降服,汉王就率军北上,把项羽的头给鲁地的父老们看,鲁人才投降。(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②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却。【解答】(1)“至”是动词,其后应跟宾语“霸上”,二者之间不应断开,排除A、C;“素车白马”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即乘着素车白马,“系颈以组”为状语后置,用丝带系着脖子,故应在“马”后断开,排除D。故选:B。句子翻译为:汉元年十月,沛公的军队就先于各路诸侯到达霸上。秦王子婴乘着素车白马,用丝带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玺印和符节,在轵道旁投降。将领中有人说(应该)杀掉秦王。(2)A.当初怀王派我来,本来就是因为(我)宽厚能容人。固:副词,本来/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老师。固:副词,本来。B.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严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人要灭族。族:灭族/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人,就聚在一起嘲笑他们。族:类。C.汉王想率军西归。而:连词,表修饰关系/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而:连词,表转折关系,D.汉王(因为)采纳了留侯、陈平的计策,于是进军追击项羽。乃:副词,于是/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乃:副词,竟然。故选:A。(3)B.“主动下令封好府库”错。原文为“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汉王原本是想留在秦宫中休息,经樊哙、张良劝谏,这才下令把秦宫中的贵重珍宝、财物和府库都封好,并非主动下令封好府库。故选:B。(4)①且:况且;所以:……的原因;约束:规约。句子翻译为:况且我让军队返回霸上的原因,是等着诸侯到来(共同)制定规约罢了。②可:大约;利:顺利;却:撤退。句子翻译为:项羽的士兵大约有十万。淮阴侯首先(跟楚军)交战,不顺利,撤退。答案:(1)B(2)A(3)B(4)①况且我让军队返回霸上的原因,是等着诸侯到来(共同)制定规约罢了。②项羽的士兵大约有十万。淮阴侯首先(跟楚军)交战,不顺利,撤退。参考译文:汉元年十月,沛公的军队就先于各路诸侯到达霸上。秦王子婴乘着素车白马,用丝带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玺印和符节,在轵道旁投降。将领中有人说(应该)杀掉秦王。沛公说:“当初怀王派我来,本来就是因为(我)宽厚能容人;而且人家已经顺服投降,再杀了他,不吉利。”于是(沛公)把秦王交给官吏,就向西进入咸阳。(沛公)想留在秦宫中休息,樊哙、张良劝谏,于是封好秦宫中的贵重珍宝、财物和府库,回军霸上。(沛公)召集各县德高望重、有地位有势力的人说:“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严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人要灭族,相对私语的人要处以死刑。我和诸侯们约定,先入关的人在关中称王,(所以)我应该在关中称王。(现在我)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杀人者处死刑,伤人和偷盗的要抵偿其罪。其余的就全部废除秦朝的法律。各位官吏和百姓都照常安居。我之所以到这里来,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不是要侵凌虐待你们,不要害怕!况且我使军队返回霸上的原因,是等着诸侯到来(共同)制定规约罢了。”于是派人和秦朝的官吏(一起)去巡行各郡县、乡邑,向民众讲明(情况)。秦地的百姓非常高兴,争相带着牛羊、美酒、食品来慰劳将士们。沛公又推辞不接受,说:“仓库里的粮食很多,并不缺乏,不想让大家破费。”人们更加高兴,唯恐沛公不做秦王。项羽与汉王约定,平分天下,割鸿沟以西的土地为汉,鸿沟以东的土地为楚。项羽撤兵东归。汉王想率军西归,(因为)采纳了留侯、陈平的计策,于是进军追击项羽,到阳夏南面让军队停止前进,和齐王韩信、建成侯彭越约定日期会合,(共同)攻打楚军。(汉王)到达固陵,韩信、彭越却没有来会合。楚军攻打汉军,把汉军打得大败。汉五年,高祖和诸侯军队一起攻打楚军,与项羽在垓下决一胜负。淮阴侯韩信率领三十万大军独当一面,孔将军在左边,费将军在右边,皇帝在后面,绛侯周勃、柴将军在皇帝的后面。项羽的士兵大约有十万。淮阴侯首先(跟楚军)交战,不顺利,撤退。孔将军、费将军(从左右两边)纵(兵),楚军不顺利,淮阴侯又乘机(进攻),在垓下(把楚军)打得大败。项羽的士兵听到汉军中的楚地歌声,以为汉军完全占领了楚地,项羽于是战败逃走,因此楚军彻底溃败。(汉王)派骑将灌婴追赶项羽,在东城杀了他,将八万楚军斩首,终于攻占平定楚地。鲁地人为楚王坚守,不肯降服。汉王就率领诸侯军北上,把项羽的首级给鲁地的父老们看,鲁人这才投降。于是用鲁公的封号把项羽葬在谷城。(汉王)回师来到定陶,驱马驰入齐王的军营,夺取了他的军队。(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四、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泊岳阳楼下杜甫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1)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的一项是DA.颔联描绘了一幅冬夜羁旅图,停船在岸,舱内,寒灯一茎;舱外,风吹浪翻夜雪纷飞,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天涯漂泊的愁苦之情。B.在本诗中,杜甫十分重视炼字,比如颔联中的“翻”“洒”就是炼字的典范。C.“鲲鹏”“图南”是作者化用《庄子•逍遥游》的典故,以鲲鹏的变化无常来暗示自己前途的不可预料。D.作者在尾联进行了情感的突转,从颈联的慷慨豪迈转为尾联的漂泊愁苦。(2)本诗与《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相比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解答】(1)D.“从颈联的慷慨豪迈转为尾联的漂泊愁苦”错,情感突转,从颔联的慷慨豪迈转为尾联的漂泊愁苦。故选D。(2)同:本诗“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意为留滞他乡,有才无用,艰危时局,气节弥坚;而《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意为作者悲叹秋色感叹常年漂泊在外,“艰难苦恨繁霜鬓”又结合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的背景可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渐增多,便可看出两首诗都有漂泊困顿和忧国伤时之感。异:本诗中,诗人在尾联中喊出图南之举未可逆料,但鲲鹏变化是巨大的,将会飞向南天的豪情,可见诗人期待倾尽才华实现匡时济世的鲲鹏之志;而《登高》前四句写景,紧扣秋天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后四句抒情,围绕诗人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由此可见《登高》则更侧重于年老漂泊以及时局动乱之感叹。其在尾联仍深为鬓发日益斑白,困顿潦倒生病后戒酒伤怀,透露出浓浓的凄凉落寞和无力感。答案:(1)D(2)同:两首诗都有漂泊困顿和忧国伤时之感。异:但本诗中,尽管时局堪忧,前途未卜,但是诗人的报国豪情饱满高涨,仍然期待倾尽才华实现匡时济世的鲲鹏之志;而《登高》则更侧重于年老漂泊以及时局动乱之感叹,“艰难苦恨”“潦倒新停”等词句带有浓浓的凄凉落寞和无力感。译文:浩瀚的江河之国有千里之大,层峦的山城接近百层。河岸的风吹卷着夜晚的江浪,小船上冰冷的灯光映照着纷飞落雪。有百层之高。即使遭遇苦境停滞无法前行,心中的雄才大略也不会消退;艰难和危险反而更加激励气魄壮大!说不定哪一天图南也未可知,我要像鲲鹏一样实现图南的远大之志向。赏析:这首诗主要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首先,它的创作背景应该从“大历三年(768)冬”推出,安史之乱发生于756年,这场战乱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转变,也给知识分子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阴影。这点也反映到杜甫的诗歌当中,从“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一句可以看出杜甫此时的心情是很失落的。也是很迷茫的。因为他说“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安史之乱后的现实并未改变杜甫的忠君恋阙的心,但也流露出了一种迷茫的情绪。前途未卜,不知何去何从。其次,我们知道杜甫的诗歌十分重视炼字,他很讲究对仗,“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的对仗十分工整,其中“翻”和“洒”字用的也十分贴切。最后,杜甫在此诗中还用了典故,就是“鲲鹏”,他引用了《庄子•逍遥游》中的典故。此诗以“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开端,写作者对岳阳的初识:浩瀚的江河之国有千里之大,层峦的山城有百层之高。气势宏博,旋即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接下来转写近景:河岸的风吹卷着夜晚的江浪,小船上冰冷的灯光映照着纷飞落雪。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既是对比,又是承辅,以浩瀚开篇,续写冷风寒灯,一远一近,一大一冷托衬出别样的悲怆。“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读此句,令人心动怦然……接下来“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句以图南,顺承上句的情感又更升一层,至此,诗歌的情境推向最高潮,并与前段的宏伟景色遥相呼应,似断犹续,首尾相照。整首诗歌以豪景与壮志衬托出豪迈基调,又岸风夕浪,舟雪寒灯做起伏,及滞留,危难而转图南鲲鹏,意境起伏,富于节奏;承转顿挫,铿锵有力;情景呼应,浑然无间。五、课内知识部分(共4小题,25分)5.(2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云青青兮欲雨 B.羽扇纶巾虎鼓瑟兮鸾回车 C.小学而大遗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D.栗深林兮惊层巅闻舟中夜弹琵琶者【解答】A.“耻”形容词意动,以……为耻;“雨”名词作动词,下雨。B.都是名词作动词,“羽扇”,手拿羽毛扇;“鼓”,弹奏。C.“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輮”使动用法,以火烘木,使其弯曲。D.“栗”使动用法,使……战栗;“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故选:B。6.(2分)下列各组句子,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句读之不知 B.不拘于时师不必贤于弟子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蚓无爪牙之利 D.感斯人言使快弹数曲【解答】A.宾语前置句,应为“以何解忧”,句意:用什么解决忧愁?只有喝酒。宾语前置句,应为“不知句读”,句意:不知道句子停顿。B.被动句,“于”表被动,句意:不被当时的风气约束。介词结构后置句,应为“师不必于弟子贤”,句意:老师不一定比弟子贤能。C.判断句,“也”表判断,句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定语后置句,应为“蚓无利爪牙”,句意: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D.被动句,语意表被动,句意:被我的话感动。省略句,应为“使(之)快弹数曲”,句意:叫她畅快地弹几曲。故选:A。7.(2分)下列各句中不全是通假字的一项是()A.契阔谈䜩,心念旧恩一尊还酹江月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列缺霹雳 C.或师焉,或不焉虽有槁暴 D.梦啼妆泪红阑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解答】A.䜩,同“宴”,宴饮。尊,同“樽”,酒杯。B.受,同“授”,传授。列,同“裂”,分裂。C.不,同“否”,不向老师学习。有,同“又”,再次。D.知,同“智”,智慧。故选:D。8.(2分)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琵琶行》中白居易说自己“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左迁”,是古代贬官降职的委婉说法。又说自己“出官二年”,“出”指京官外调地方任职,一般指贬官。 B.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书,其中《乐》久已失传。传是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如《左氏春秋传》就是解释《春秋》的著作。 C.《登高》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的代表作,其属于律诗。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通常每首八句,共四联,中间两联必须对偶。 D.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之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需停顿处为读。古书没有标点,所以老师要帮助学生学习句读。【解答】C.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故选:C。9.(8分)解释下列加点字。①却坐促弦弦转急退回②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实在③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④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全面⑤圣人无常师固定的⑥元嘉草草,封狼居胥登山祭天,以纪功勋⑦一尊还酹江月将酒洒在地上,表示凭吊⑧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光景,状况【解答】①却,退回。句意:退回去坐下来弹起琴弦,曲调变得很急促。②信,确实,实在。句意:烟波渺茫实在难以寻求。③道,风尚。句意: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④通,全面。句意: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⑤常,固定的。句意: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⑥封,登山祭天,以纪功勋。句意:元嘉帝兴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战功封狼居胥。⑦酹,将酒洒在地上,表示凭吊。句意: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⑧次第,光景,状况。句意:这般光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答案:①退回②确实,实在③风尚④全面⑤固定的⑥登山祭天,以纪功勋⑦将酒洒在地上,表示凭吊⑧光景,状况10.(9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白居易《琵琶行》中“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两句,写琵琶女以娴熟的技艺演奏了当时有名的两首乐曲。(2)《师说》中作者认为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是“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运用借代与夸张的修辞手法形容曹操的惨败,突显周瑜的气势和才干的句子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4)《归园田居》中,诗人对田园生活场景的描绘远近结合,其中“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两句描绘的是远景,静中寓动,展现出村庄宁静安详的生活画面。(5)《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明梦中的李白沉醉于景物的美好,流连忘返,不知不觉间天色已晚的诗句是“迷花倚石忽已暝”。【解答】故答案为:(1)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重点字:霓)(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重点字:谀)(3)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重点字:樯)(4)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重点字:暧)(5)迷花倚石忽已暝(重点字:暝)六.语言文字运用(共4小题,14分)(每题2分)11.(2分)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作为特级教师,王老师已经成了新课改的一面旗帜,他的认真踏实、谦虚谨慎、锲而不舍的治学精神令人高山仰止。②经过十多年对生活的深入与沉淀,他的作品已经在思想深度和艺术高度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提升,其散文甚至到了不赞一词的地步。③在韩国,教育支出跟家庭收入挂钩,极大影响了教育机会的均衡分配,继而造成教育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引发社会关注。④山东省电力公司研究的机器人“大白”赫赫有名,它们因多次出色完成电站巡检中的急难险重任务,被誉为坚守电网安全的“智慧卫士”。⑤李白把自己的个性气质融入乐府诗的创作中,便形成了跌宕起伏的抒情方式,有一种奔腾回旋的动感。⑥袁隆平是位逢开会就请假的政协常委,生活中是个率性而为,排球、游泳、下棋、打牌、小提琴样样精通的“老顽童”,随便走到哪里,都是炙手可热的嘉宾。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③④⑥【解答】①高山仰止:比喻像仰望高山那样,对高尚、伟大的人物表示仰慕和崇敬。句中形容王老师使用正确。②不赞一词:形容文章写得好,不能再增加一句话了。也比喻不发表议论。句中形容散文艺术水平,使用正确。③良莠不齐:比喻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此句对象使用不当。④赫赫有名:形容名声非常大。句中形容机器人,使用正确。⑤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音调忽高忽低,或故事情节的曲折。此词与语境不合。⑥炙手可热: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此词与语境不合、色彩不当。故选:B。12.(2分)下列句子中,全都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①媒体存在双重标准的原因,除去对特朗普当选“无法相信”的偏见外,还在于他毫无执政经验,同时又深谙娱乐明星的行事规则。②2017年3月1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采访会见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③屠呦呦作为中国本土第一位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屠呦呦中学时代的学习生活情况是广大青年学生最为关注的。④写作能力的高低意味着一个人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大小,甚至也可衡量出一个人对文化的理解程度。⑤采摘游、近郊民俗游等农家特色旅游使久居都市的人们暂时远离城市的喧嚣,回归宁静的田园生活,缓解了人们的生活压力。⑥只见张秉贵从货柜里拿起一块糖,放到孩子手里,孩子顿时止住了。这位顾客又对张秉贵说:这块糖等会儿一起算账。”她感激地点点头。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②⑤⑥【解答】②“李克强……采访会见……的中外记者”语序不当、不合逻辑,应改为“会见采访……的中外记者”。③前两个分句偷换概念、中途易辙,将第一个“屠呦呦”删掉即可。⑥“孩子顿时止住了”成分残缺,缺少宾语“哭声”;“这位顾客又对张秉贵说”结构混乱、不合逻辑,应改为“张秉贵又对这位顾客说”。故选:A。13.(2分)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公元1100年赵煦去世时无子嗣,皇位由神宗第十一子接替,此人赵佶,(1)后来被金人俘虏死在五国城(在今日吉林东北)的宋徽宗。他(2)“轻佻”之名,(3)朝议和命运的错安排,他倒可以(4)画家和文物收集家的身份在历史上留名,做皇帝(5)非所长。A.(1)是(2)已有(3)如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