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九中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1页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九中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2页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九中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3页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九中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4页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九中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九中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5分)1.(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词原是歌筵酒席间演唱的歌辞,然而后人却又往往从这种歌辞中看到了比兴寄托的深意,比兴寄托有广义的解释,也有狭义的解释;有字面的解释,也有引申的解释;有就作者方面而言的说法,也有就读者方面而言的说法。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这个问题。先讲“比”“兴”二字,词天生有这一特质,容易把作者引向比兴寄托的路子,也容易引起读者比兴寄托的联想。本来“比”“兴”二字是写诗的两种作法,如果换一种较新的说法,我以为比兴就是指心与物相结合的两种基本关系,“兴”是见物起兴,是由物及心。见物起兴是说你看到一个物象,引起你内心的一种感发,以《诗经》来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外在的物象,所谓“物象”是眼睛所能看见的,耳朵所能听见的,凡是感官所能感受的统称物象。这在中国诗歌中有很久远的传统,即如《诗品•序》中就曾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又说:“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陆机的《文赋》也曾说“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都是说你看到外界的景物后引起了你内心的感发,是由物及心的物与心的关系,这就是所谓的“兴”。李后主《鸟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种由于看到“林花谢了春红”而引起的感发就属于此类。什么叫“比”呢?“比”是以此例彼,是说你内心中有一种情意,要借助于外在的物象来传达,因为诗歌这种美文,如果只讲抽象的概念中的情意,便不易引起读者直接的感动,所以常要把抽象概念的情意与具体的物象联系起来,才能引起读者的感发。由心及物的例证如《诗经•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是用一只吃粮食的大老鼠来比喻剥削者,这是他心中先有一个剥削者的概念,然后用硕鼠这一形象来表现的,是先有内心的情意然后找形象来比喻,是由心及物的心与物的关系,这就是所谓“比”。秦观的“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说你要看到我内心中那千回百转的情意,就如同像篆字般曲折的小篆香一样,寸寸燃尽,以此形容他回肠的寸断,这也是“比”,是先有其回肠的情绪而后以小篆香来做比喻的。所以一般说来,比兴就是表达情意的两种基本方式,或者是由物及心,或者是由心及物,这是对“比兴”最简单的解释。不过,“兴”的情况比较复杂,因为“兴”只是纯粹直接的感发,并没有明显的理性的衡量和比较,所以有时是正面的感发,有时是反面的感发,而且同样的物象可以引起不同的感发,所以“兴”这种感发的范围是非常自由的,不是理性所能够完全掌握的。相对而言,“比”是比较有理性的。总之,“比”与“兴”基本上应该是指诗歌创作中“心”与“物”相交感时的两种方式和作用,但是汉儒却对“比兴”有了另一种解释,说“比”是“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而“兴”则是“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功之”(《周礼•春官•大师》郑注)。不过,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可信,因为从《诗经》的作品分析,用兴的方法写的对象不一定都是美的,用比的方法写的对象也不一定都是恶的。总而言之,在中国文学批评的传统上,“比兴”就开始有了另外的意思,就是“言在此意在彼”的一种美刺托喻的意思。这以后,在诗歌创作中说到“比兴”就再难只以单纯的心物交感的比兴来衡量,而有了一种言外之意可以追寻体会的意思了。(摘编自叶嘉莹《诗显而词隐》)材料二:有时候你会感觉到一种宿命,好像是注定了要让一个诗人亡一次国,然后李煜才会写出分量那么重的几个句子出来。就是如果不是遭遇这么大的一个事件,他的生命情调不会从早期的有点轻浮、有点淫乐转到那么深沉。就是一个亡国,忽然让这个才华横溢的人领悟到繁华到幻灭。所以我们读到《虞美人》,读到《浪淘沙》,读到他这些后期的作品的时候,忽然带动了一个很不同的生命经验。这种在亡国之后产生出来的创造力,其实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五代词刚好是诗词这两种文体的连接,因为在唐诗的黄金时代之后,你要写诗超过李白杜甫,想都不必想了。所以要另辟蹊径,另辟一条新路出来,反而走到了通俗的这个世界上去,把通俗重新开创新经验。当时有一批傻傻的人,还在那边继续模仿唐诗的,全部都完了。反而走到流行歌曲的这批人出现了新的东西,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五代词的变革意义,就是词根本就是流行歌曲。大家也许可以理解,为什么我们今天读到“林花谢了春红”这样的句子,我们会隐约感觉跟唐诗不一样。“太匆匆”,就是一个很直接的民间感情,就是觉得好快啊。所以你会发现,把这些东西变成歌,变成现代的流行歌曲非常容易,因为它本来就是歌。我们现在读的《虞美人》《乌夜啼》都不是文学的名字,而是音乐的名字,等于现在我们讲的“降G大调”之类的意思,升调、降调的意思。(摘编自蒋勋《为什么唐诗会变成宋词》)(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叶嘉莹认为,词天生就有“比”“兴”的特质,作者容易运用比兴寄托,而读者也容易产生比兴寄托的联想。B.汉儒对“比兴”兴美比恶的解释,叶嘉莹认为并不可信,但其引出了一种言外之意的美刺托喻的解释。C.叶嘉莹认为比兴是表达情意的两种基本方式,“兴”是由物及心,“比”则是由心及物,也是写诗的两种作法。D.蒋勋认为,李煜遭遇了亡国破家的大事件,从而产生出艺术上的创造力,创作出《虞美人》等震撼人心的作品。(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A.因为“兴”感发的范围非常自由,其情况也比较复杂,所以只是纯粹直接的感发,并没有明显的理性的衡量和比较。B.叶嘉莹引用《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是为了解说“比”的概念,蒋勋引用“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是为了说明五代词与唐诗不同。C.“比兴”有各种解释,在材料一中叶嘉莹选择的是最简单的、广义的和引申的解释,是就作者方面而言的说法来分析的。D.唐诗达到了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继续模仿唐诗是没有出路的,而另辟蹊径将通俗的词进行创新,反而超越了唐诗。(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见物起兴”的一项是A.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B.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C.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D.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5)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有关内容,说明“比兴”的表达效果,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请简要说明。(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北面山河杨海蒂当我来到陕北的榆林横山,目睹“龙隐之脉”横山山脉穿过黄土高原横亘天际,亲见无定河淌过塞北沙漠漫延横山全境,我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敬畏。陕北的深冬季节,让我感觉犹如置身于西伯利亚般寒冷,峁塬上衰草枯黄,刺骨寒风将我的脸抽打得生疼。我瑟缩在超厚的大棉袍里,循着时间的线索,探听四散于大地之上的历史回响。踏足横山这座古城,古堡古寺很多,建筑艺术一脉相承。始建于明代的响水堡龙泉大寺,是横山规模最大的寺庙,其名源于寺内的龙井。响水堡盘龙寺闻名遐迩,史志记载,盘龙山“横江怪石,盘绕无定河边,远望若踞河中,石如盘龙,故名”,盘龙寺因山得名。然而,比起大名鼎鼎的波罗堡接引寺,龙泉大寺和盘龙寺就逊色多了。波罗,山环水抱,万壑朝宗,秦直道纵贯其境,无定河流贯其境,古长城横贯全境;波罗,北魏建城,明初建堡,城堡雄踞大漠边关,崛立无定河畔,坐落长城脚下。波罗的来头不得了,《怀远县志》记述:“波罗堡西山石峻起,上有足形,一显一晦,俗传为如来入东土返西天之所,故构波罗寺,供如来像于其中。”黄云山上的波罗,弥漫着佛光紫气,乃“佛掌上的明珠”“来自天国的地方”。然而,波罗不只有香火,还有战火;不只有诵经,还有杀伐。所以,在凝紫、重光、凤翥、通顺这四座城门里,既建有玉帝楼、三官楼、魁星阁、城隍庙、老爷庙等佛道庙宇,也建有总兵关、中协署、参将府、守备署、炮台、箭楼、钟楼等军事设施。座座城门,气势恢宏;处处城楼,尽显峥嵘。我非常喜欢波罗的建筑风格,不雕龙画凤,不金碧辉煌,大气不失精致,简约而又典雅。整座城堡呈灰色基调,有佛门静穆之气,宜于安放心灵。无论手持玉帛者,还是手持干戈者,无论是无神论者,还是虔诚的佛教徒,这些帝王都有波罗情结:李继迁驻军于此;李元昊奉佛教为国教,将接引寺定为国寺,将波罗作为粮仓“金窖”;康熙大帝御驾亲征噶尔丹时,专程绕道波罗驻跸礼佛,御笔亲题“接引寺”;乾隆皇帝为接引寺御书“慈悲千古”,并特赐匾额;嘉庆皇帝钦遗御用红绸,上书“奇佛一座,万古留传”……登上灵霄塔,远眺无定河,“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这悲壮又凄美的诗句,立刻涌上心头。“无定河边暮笛声,赫连台畔旅人情。函关归路千余里,一夕秋风白发生”。同样令我“登高望远,心中生悲”。雄伟的高原,巍峨的横山,奔腾的无定河,养育了无数横山儿女,塑造了他们独特的精神气质。榆林地接甘、宁、蒙、晋,又是明清朝廷流放京官之所,历史上多民族的融合,赋予横山人强健的体魄,壮阔绝域对民众人格的潜移默化,使横山人拥有悍勇刚烈的性格。天辽阔,地苍茫,残阳似血,山峦如画,望着宇宙八荒,听着天籁之音,心底百转千回,顿生苍凉之感。“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是文人情调的感伤,陕北劳动人民有自己的情感宣泄方式——吼信天游。当孤独的牧羊人,失意地踟蹰在拦羊的崖畔上;当辛勤的庄稼汉,孤寂劳作在空旷的圪梁梁上;当赶牲灵的脚夫,独自行走在荒凉的山道上;当窑前院落的婆姨,思想起离家远行的那个人……信天游就油然而生脱口而出。高亢悠长的曲调,随天而游跌宕起伏;九曲回肠的歌声,唱尽了人生的况味。横山不仅孕育了粗犷豪放的信天游,更有横山老腰鼓留存于世。老腰鼓,又称“文腰鼓”,根据庙宇石碑的文字存证,它出现的年代可追溯到明代中期。古时戍守长城的士兵,身佩腰鼓作为报警工具,发现敌情即鸣鼓为号。在骑兵阵战冲锋中,也以腰鼓助威,激发将士斗志。打了胜仗,将士击鼓起舞狂欢。边民久居塞上,也习而为之,于是腰鼓逐渐应用于民间娱乐,演变成激昂刚劲、带有军旅色彩的腰鼓艺术。声声鼓响融入陕北人的血脉。遥想当年,陕北儿女在响水堡“闹红”,成立农民讲习所,农民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之后,数万名横山儿女跟着刘志丹上横山,组建游击队与敌人浴血奋战,游击战争风起云涌,横山开创出红色根据地、诞生陕北第一个红色政权,为创建陕甘宁边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载入史册的横山起义(波罗起义),为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打开了通道,为建立新中国作出了卓越贡献。走在横山大地上,脚下是世界上最广最深的黄土,随处可触摸到历史的印痕,随时可感受到历史散发的华光,时刻倾听到那激越昂扬的历史交响。我对横山高山仰止。(选自2019年第1期《北京文学》,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首段写作者深冬季节来到横山,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同时对刺骨的寒风和枯黄的衰草的描写,还突显了陕北地区环境的艰苦。B.作者详细叙写波罗,既突显了波罗孕育了横山文化,养育了横山儿女,塑造了他们精神气质的作用;同时也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历史气息。C.文章详细列举波罗四座城门里的三官楼、魁星阁等佛道庙宇和总兵关、中协署等军事设施,主要是为表现波罗建筑的气势恢宏。D.文章以描写自然景色为主,辅以对横山文化、历史的叙写与作者的情感抒发,使读者受到历史与文化的精神洗礼。(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写景中展开文章,又在抒情中收束全文,表现出横山山水人文使作者情感发生了变化,思想得到了升华。B.文章写景中引用“无定河”的诗句,既叙写了亲人离散之悲,又渲染了悲壮凄凉之美,增加了文章的诗意。C.文章多处运用修辞,如首段运用的比喻“陕北的深冬季节,让我感觉犹如置身于西伯利亚般寒冷”等,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别具特色。D.文章使用第一人称展开叙述,带领读者游览横山古城,领略现实与历史的风景,给读者带来真实贴切的艺术感受。(3)文章对“信天游”和“老腰鼓”的叙写,有何作用?请从结构这个角度进行简要分析。(4)有人说:“好的散文,其目的是宣传‘真善美’,是人和自然的调和。”请据此分析本文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三)现代诗歌鉴赏(本题共1小题,4分)3.(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发现闻一多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鞭着时间的罡风[注],擎一把火,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注]罡(gāng)风:道家语,高空的风。又作“刚风”。(1)下列对这首诗诗句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诗人怀着美好的希望自美国返回,但看到的却不是理想中的祖国,因此“迸着血泪”,痛心到了极点。B.“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前一句表达了诗人听到祖国召唤,要为建设祖国而奋斗的感情,“时间的罡风”“火”都比喻返回祖国的急切心情。C.“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追问”的内容是祖国为什么会变得如此黑暗,“逼迫”表达诗人急于知道这原因的心情。D.“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和希望把祖国建设得美好的赤胆忠心。(2)下列对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诗人爱与恨的结晶,表现的是诗人归国之后,对当时军阀混战下的残破祖国的失望和愤懑。B.在艺术上,诗人采用了浪漫奇幻的想象,诗中的“我”在梦中听到召唤时,擎火把,鞭时光,驾罡风,驰骋想象。C.这首诗首先抒写诗人在异国他乡对祖国的深切怀念和殷切希望,然后再抒写诗人重返故土的所见、所闻、所感。D.这首诗仅有十二行,虽短小却立意非凡,构思新颖灵巧,尤其是开头和结尾是不平常的,有吸引力的。二、古诗文阅读(43分)(一)课内文言文(本题共6小题,12分)4.(2分)下列各组句子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山川相缪爱而不见列缺霹雳 B.多平方,少圜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说怿女美 C.须臾成五采契阔谈讌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虽有槁暴相与枕藉乎舟中浩浩乎如冯虚御风5.(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1)栗深林兮惊层巅(2)明烛天南(3)遂命酒(4)侣鱼虾而友麋鹿(5)樯橹灰飞烟灭(6)座中泣下谁最多(7)非利足也(8)而耻学于师(9)顺流而东也(10)崖限当道者(11)山多石(1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13)不知东方之既白(14)吾从而师之A.(1)(7)/(2)(3)(9)(12)/(5)(10)/(4)(8)(14)/(6)/(11)(13) B.(1)(7)/(2)(3)(12)(14)/(5)(9)(10)/(4)(8)/(6)/(11)(13) C.(1)(7)/(2)(3)(12)(13)/(5)(9)/(10)/(4)(8)(14)/(6)/(11) D.(1)(11)/(2)(3)(9)/(4)(8)(12)(14)/(5)(10)/(6)/(7)(13)6.(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全都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1)弟走从军阿姨死(2)至于泰安(3)人生几何(4)凄凄不似向前声(5)整顿衣裳起敛容(6)幽咽泉流冰下难(7)用心一也(8)铁骑突出刀枪鸣(9)杯盘狼藉(10)术业有专攻(11)古之学者必有师(12)因为长句A.(1)(2)(3)(5)(6) B.(4)(7)(8)(9)(12) C.(1)(4)(5)(7)(12) D.(2)(6)(8)(10)(12)7.(2分)下列各组句子句式不全相同的一组是()A.而耻学于师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青取之于蓝 B.蚓无爪牙之利凌万顷之茫然客有吹洞箫者 C.何以解忧而今安在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D.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使快弹数曲余始循以入8.(2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扣舷而歌之锲而舍之 B.当其南北分者崖限当道者 C.莫辞更坐弹一曲洗盏更酌 D.或得日或否云霞明灭或可睹9.(2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如听仙乐耳暂明(暂时)如今有谁堪摘(能够) B.但为君故(只是)士大夫之族(类) C.须行即骑访名山(等到)惟觉时之枕席(睡) D.艰难苦恨繁霜鬓(痛苦)枉用相存(探望)(二)课外文言文(本题共1小题,17分)10.(17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甲)明皇封禅泰山,张说为封禅使。说女婿郑镒,本九品官,旧例封禅后,自三公以下皆迁转二级,惟郑镒因说骤迁五品,兼赐绯服。因大脯①次,玄宗见镒官位腾跃,怪而问之,镒无词以对。黄幡绰曰:“此乃泰山之力也。”(段成式《酉阳杂俎》节选)(乙)同治四年,福成参督师侯相曾公②幕府事于徐州。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盘曲上,将四十里,经名迹尤著者十数,皆纵览徘徊始去。越南天门,折而东行。又北上为岱顶,即天柱峰也。山之大势,桐城姚姬传先生尝记之。凡今登山,皆姚先生所循道也,僻不当道者俱不往。方余未至南天门时,级道陡耸,巍矗天半。俯视则一线危磴,窈深莫测,目眩神骇,趑趄却顾。屏息释虑,鼓勇复前。俄登天门,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乃趋岱顶,极目四眺。诸峰起伏环列,相背相依,若拱若蹲。汶水东来,蜿蜒似带。遥睇穹碧,渺若无外。俯视云烟,瞬息变灭。是夕宿碧霞宫。四更后,趋岱顶东之日观峰,候日出。风雨骤至,寒甚,良久雨止。极东红光一缕,横亘凝云之下。俄而璀璨耀目,日轮晃漾,若自地面涌出。体不甚圆,色正赤,可逼视。其上明霞五色,如数百匹锦。顾视女墙,日景甚微,忽又不见。侯相以阴雨竟夕,未观日出,笑曰:“君等识之,天下事未阅历者,不可以臆测;稍艰难者,不可以中阻也。”(薛福成《登泰山记》节选)(丙)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姚鼐《登泰山记》)[注释]①大脯:皇帝诏赐大臣聚饮。②曾公:曾国藩。(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B.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C.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D.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2)下列对材料中的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泰山,又名岱宗、东岳等。源于“泰山之力”的典故,后人转称妻父为“泰山”“岳父”,称妻母为“泰水”“岳母”。B.同治,是帝王年号纪年。与姚鼐《登泰山记》中提到的“戊申晦”干支纪年一样,都是古人记录时间的方法。C.四更,在十二时辰的丑时,即凌晨一时至三时,也叫“四鼓”。古代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一个时辰,以打更击鼓报时。D.文中“不可以中阻也”的“中”与《短歌行》“忧从中来”的“中”字含义不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泰山”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泰山文化博大精深。从古至今泰山就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祭拜游历的名山,其中也寄予了他们的家国情思和人生感怀。B.泰山景色险峻秀丽。薛福成笔下的泰山,山势险峻,道路崎岖,诸峰环抱,形态各异,博大壮美,如诗如画,令人沉醉。C.泰山日出气象万千。薛、姚撰文从登山循道到观日写景如出一辙,都写了泰山日出前中后,变幻莫测异彩纷呈的景象。D.泰山给人创作灵感。观泰山景抒人文情,薛福成文末自语含意深刻,给人以启迪;姚鼐的描写形象生动,使读者如临其境。(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自三公以下皆迁转一级,惟郑镒因说骤迁五品,兼赐绯服。②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5)(乙)(丙)二文都描叙泰山之巅观日出,从中你悟出哪些道理?(三)古代诗歌鉴赏11.(8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宿楚国寺有怀赵嘏①风动衰荷寂寞香,断烟残月共苍苍。寒生晚寺波摇壁,红堕疏林叶满床。起雁似惊南浦棹,阴云欲护北楼霜。江边松菊②荒应尽,八月长安夜正长。【注】①赵嘏,楚州人,约生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年轻时四处游历,为求功名而奔走。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不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②江边松菊:指故园松菊。(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的“寂寞”运用拟人手法来写衰败荷花的余香,暗示诗人内心的寂寞与伤感。B.颔联写红叶飘零,隐喻诗人自己的际遇,表现了他人生漂泊,饱含无可奈何之情。C.颈联化用屈原“送美人兮南浦”诗句,用南浦含蓄地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的离愁。D.“衰荷”“残月”“阴云”等意象的组合,描绘秋意苍茫的夜色,意境萧瑟凄凉。(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2.(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踮起脚后跟极目远望,也“”。(2)韩愈《师说》中用“,”两句对圣人和其所从的老师进行评价,以实例证明了老师不一定比弟子贤能。(3)曹操的英雄形象历来备受文人称赞,苏轼在《赤壁赋》中,写下“,”两句,把曹操把酒临风,举矛吟诗的潇洒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4)《归园田居(其一)》中“,”两句,用远景描绘出诗人田园生活的原生态,画面给人以安静安宁没有纷扰的感觉。(5)《登高》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都有一句写了酒,分别是“”“”。(6)《琵琶行》中多处运用“月”的意象进行侧面烘托,如用“”暗示听众沉浸在音乐境界里,用“”衬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寂寞。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1小题,12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5分)13.(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湖南省江永县,有一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传统村落,这个村落里有一方石刻,不仅这个石刻是这个千年古村的标志,更是铭刻着传统儒家精神传播和传承。这个村庄叫上甘棠村,这方石刻上写的四个大字也是大家①_____的:“忠孝廉节”。以这方石刻为线索,就引出这座湖南省境内现存最古老的村庄之一:上甘棠村。上甘棠村中的村民,基本都姓周,据说,是宋代大儒周敦颐的宗亲。周敦颐所作名篇《爱莲说》中的千古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他本人为人处世也正如这句诗。做官几十年,不论政治环境多么复杂,也从不②_____,赢得了同僚和后世的尊敬。周敦颐的学说后来构成了宋明理学的重要源头和组成部分,儒学随着各地书院的繁荣发展传播传承。一百多年后,文天祥南下镇压广西叛乱,在上甘案村所在的江永县停留驻扎。正好在上甘棠村,文天祥有个同朝为官的朋友,叫周德源。周德源上门拜访,请求题字。文天祥也敬重周德源为人为官,于是提笔写下了四个字送给他。这四个字,就是现在上甘裳村石刻上流传下来的“忠孝廉节”。在书院讲堂左右两壁的镶嵌石刻上,“忠孝廉节”四个大字赫然挺立,如堂堂君子般正襟危坐,③_____迎面扑来。在这四个大字中,宋明儒学鼻祖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大儒气节,岳麓书院主教张拭科举不为利禄、读书经世济民的办学理念,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月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气概,还有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传统,所有的这一切,形成了跨越时空的“共振”。(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7分)14.(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睡眠是人体恢复大脑皮质功能和更新人体免疫系统不可缺少的生理需要。在睡眠过程中,人体各种能量物质得到充分储备,同时生长激素也进入脉冲性分泌高峰阶段,①。如果每日有效睡眠达不到要求,就会导致人体的疲劳积累起来,影响体质和健康,尤其会对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产生负面影响。通常说来,年龄越小睡眠时间应该越长,睡眠次数也越多,同时进食次数越多,活动时间也相应越少。随着年龄的增长,②。高质量的睡眠不仅可以维持身心健康,还可以缓解压力,维持体内性激素等的正常分泌。一旦通宵熬夜,睡眠严重不足,③。研究表明,长期严重的睡眠缺乏,会增加肥胖症、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微生物感染、皮肤疾病、内分泌失调的发病风险。(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请以“睡眠”为主语,将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改写成三个分句。(不可改变原意,可增删词语)四、写作(60分)15.(60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学评论。天问余光中水上的霞光呵,一条接一条,何以都没入了暮色了呢?地上的灯光呵,一盏接一盏,何以都没入了夜色了呢?天上的星光呵,一颗接一颗,何以都没入了曙色了呢?我们的生命呵,一天接一天,何以都归于永恒了呢?而当我走时呵,把我接走的,究竟是怎样的天色呢?是暮色吗,昏昏?是夜色吗,沉沉?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九中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5分)1.(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词原是歌筵酒席间演唱的歌辞,然而后人却又往往从这种歌辞中看到了比兴寄托的深意,比兴寄托有广义的解释,也有狭义的解释;有字面的解释,也有引申的解释;有就作者方面而言的说法,也有就读者方面而言的说法。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这个问题。先讲“比”“兴”二字,词天生有这一特质,容易把作者引向比兴寄托的路子,也容易引起读者比兴寄托的联想。本来“比”“兴”二字是写诗的两种作法,如果换一种较新的说法,我以为比兴就是指心与物相结合的两种基本关系,“兴”是见物起兴,是由物及心。见物起兴是说你看到一个物象,引起你内心的一种感发,以《诗经》来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外在的物象,所谓“物象”是眼睛所能看见的,耳朵所能听见的,凡是感官所能感受的统称物象。这在中国诗歌中有很久远的传统,即如《诗品•序》中就曾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又说:“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陆机的《文赋》也曾说“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都是说你看到外界的景物后引起了你内心的感发,是由物及心的物与心的关系,这就是所谓的“兴”。李后主《鸟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种由于看到“林花谢了春红”而引起的感发就属于此类。什么叫“比”呢?“比”是以此例彼,是说你内心中有一种情意,要借助于外在的物象来传达,因为诗歌这种美文,如果只讲抽象的概念中的情意,便不易引起读者直接的感动,所以常要把抽象概念的情意与具体的物象联系起来,才能引起读者的感发。由心及物的例证如《诗经•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是用一只吃粮食的大老鼠来比喻剥削者,这是他心中先有一个剥削者的概念,然后用硕鼠这一形象来表现的,是先有内心的情意然后找形象来比喻,是由心及物的心与物的关系,这就是所谓“比”。秦观的“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说你要看到我内心中那千回百转的情意,就如同像篆字般曲折的小篆香一样,寸寸燃尽,以此形容他回肠的寸断,这也是“比”,是先有其回肠的情绪而后以小篆香来做比喻的。所以一般说来,比兴就是表达情意的两种基本方式,或者是由物及心,或者是由心及物,这是对“比兴”最简单的解释。不过,“兴”的情况比较复杂,因为“兴”只是纯粹直接的感发,并没有明显的理性的衡量和比较,所以有时是正面的感发,有时是反面的感发,而且同样的物象可以引起不同的感发,所以“兴”这种感发的范围是非常自由的,不是理性所能够完全掌握的。相对而言,“比”是比较有理性的。总之,“比”与“兴”基本上应该是指诗歌创作中“心”与“物”相交感时的两种方式和作用,但是汉儒却对“比兴”有了另一种解释,说“比”是“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而“兴”则是“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功之”(《周礼•春官•大师》郑注)。不过,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可信,因为从《诗经》的作品分析,用兴的方法写的对象不一定都是美的,用比的方法写的对象也不一定都是恶的。总而言之,在中国文学批评的传统上,“比兴”就开始有了另外的意思,就是“言在此意在彼”的一种美刺托喻的意思。这以后,在诗歌创作中说到“比兴”就再难只以单纯的心物交感的比兴来衡量,而有了一种言外之意可以追寻体会的意思了。(摘编自叶嘉莹《诗显而词隐》)材料二:有时候你会感觉到一种宿命,好像是注定了要让一个诗人亡一次国,然后李煜才会写出分量那么重的几个句子出来。就是如果不是遭遇这么大的一个事件,他的生命情调不会从早期的有点轻浮、有点淫乐转到那么深沉。就是一个亡国,忽然让这个才华横溢的人领悟到繁华到幻灭。所以我们读到《虞美人》,读到《浪淘沙》,读到他这些后期的作品的时候,忽然带动了一个很不同的生命经验。这种在亡国之后产生出来的创造力,其实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五代词刚好是诗词这两种文体的连接,因为在唐诗的黄金时代之后,你要写诗超过李白杜甫,想都不必想了。所以要另辟蹊径,另辟一条新路出来,反而走到了通俗的这个世界上去,把通俗重新开创新经验。当时有一批傻傻的人,还在那边继续模仿唐诗的,全部都完了。反而走到流行歌曲的这批人出现了新的东西,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五代词的变革意义,就是词根本就是流行歌曲。大家也许可以理解,为什么我们今天读到“林花谢了春红”这样的句子,我们会隐约感觉跟唐诗不一样。“太匆匆”,就是一个很直接的民间感情,就是觉得好快啊。所以你会发现,把这些东西变成歌,变成现代的流行歌曲非常容易,因为它本来就是歌。我们现在读的《虞美人》《乌夜啼》都不是文学的名字,而是音乐的名字,等于现在我们讲的“降G大调”之类的意思,升调、降调的意思。(摘编自蒋勋《为什么唐诗会变成宋词》)(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叶嘉莹认为,词天生就有“比”“兴”的特质,作者容易运用比兴寄托,而读者也容易产生比兴寄托的联想。B.汉儒对“比兴”兴美比恶的解释,叶嘉莹认为并不可信,但其引出了一种言外之意的美刺托喻的解释。C.叶嘉莹认为比兴是表达情意的两种基本方式,“兴”是由物及心,“比”则是由心及物,也是写诗的两种作法。D.蒋勋认为,李煜遭遇了亡国破家的大事件,从而产生出艺术上的创造力,创作出《虞美人》等震撼人心的作品。(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BA.因为“兴”感发的范围非常自由,其情况也比较复杂,所以只是纯粹直接的感发,并没有明显的理性的衡量和比较。B.叶嘉莹引用《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是为了解说“比”的概念,蒋勋引用“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是为了说明五代词与唐诗不同。C.“比兴”有各种解释,在材料一中叶嘉莹选择的是最简单的、广义的和引申的解释,是就作者方面而言的说法来分析的。D.唐诗达到了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继续模仿唐诗是没有出路的,而另辟蹊径将通俗的词进行创新,反而超越了唐诗。(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见物起兴”的一项是DA.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B.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C.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D.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5)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有关内容,说明“比兴”的表达效果,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请简要说明。【解答】(1)B.“并不可信”错误,材料一最后一段文中说的是“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可信”。选项说法太绝对。故选B。(2)A.“因为……所以……”因果颠倒。由材料一原文最后一段“因为‘兴’只是纯粹直接的感发,并没有明显的理性的衡量和比较,所以有时是正面的感发,有时是反面的感发,而且同样的物象可以引起不同的感发,所以‘兴’这种感发的范围是非常自由的,不是理性所能够完全掌握的”可断定。B.正确。C.“就作者方面而言的说法”错误,也有“就读者方面而言的说法”,例如材料一第四段“如果只讲抽象的概念中的情意,便不易引起读者直接的感动,所以常要把抽象概念的情意与具体的物象联系起来,才能引起读者的感发”,这是从读者方面而言的。D.“反而超越了唐诗”说法错误,材料二第二段原文只是说“所以要另辟蹊径,另辟一条新路出来,反而走到了通俗的这个世界上去,把通俗重新开创新经验”,词并没有超越唐诗。故选B。(3)“见物起兴”指看到了某一物象,引起内心的一种感发。A.由看到的“朱雀桥”“野草花”“乌衣巷”“夕阳”而引发怀古之情。B.由看到的“柳色”而引发对友人的思念,是由物及心。C.由看到的“蒹葭”而引发对“伊人”的思念,是由物及心。D.借助于“石”“席”等意象表达内心的情意,先有“我心”的特征,再选取了“匪石”“匪席”来比,是由心及物,不属于“见物起兴”的范畴。故选D。(4)材料一开头“词原是歌筵酒席间演唱的歌辞,然而后人却又往往从这种歌辞中看到了比兴寄托的深意”提出观点:词中有比兴寄托的深意。三段“本来‘比’‘兴’二字是写诗的两种作法,如果换一种较新的说法,我以为比兴就是指心与物相结合的两种基本关系”,对“比”“兴”进行解释,“见物起兴是说你看到一个物象,引起你内心的一种感发”“以《诗经》来说,……即如《诗品•序》中就曾说……陆机的《文赋》也曾说……李后主《乌夜啼》……”,以《诗经》《诗品•序》《文赋》《乌夜啼》为例,详细解说了中国诗歌见物起兴的传统。第四段“‘比’是以此例彼,是说你内心中有一种情意,要借助于外在的物象来传达”“由心及物的例证如《诗经•硕鼠》……秦观的‘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以《诗经•硕鼠》《减字木兰花》为例,详细诠释了中国古诗的以此例彼的方式。最后“‘比’与‘兴’基本上原该是指诗歌创作中‘心’与‘物’相交感时的两种方式和作用,但是汉儒却对‘比兴’有了另一种解释……总而言之,在中国文学批评的传统上,‘比兴’就开始有了另外的意思,就是‘言在此意在彼’的一种美刺托喻的意思”,分析了“比兴”从古诗的心物交感到“言在此意在彼”的含义演变过程。(5)从材料一“所以一般说来,比兴就是表达情意的两种基本方式,或者是由物及心,或者是由心及物,这是对‘比兴’最简单的解释”“在中国文学批评的传统上,‘比兴’就开始有了另外的意思,就是‘言在此意在彼’的一种美刺托喻的意思。这以后,在诗歌创作中说到‘比兴’就再难只以单纯的心物交感的比兴来衡量,而有了一种言外之意可以追寻体会的意思了”等内容可以总结出:诗歌创作中有“比兴”手法,在中国文学批评的传统上,“比兴”有“言在此意在彼”的美刺托喻的意思。从材料一“词天生有这一特质,容易把作者引向比兴寄托的路子,也容易引起读者比兴寄托的联想”,“见物起兴是说你看到一个物象,引起你内心的一种感发,……所谓“物象”是眼睛所能看见的,耳朵所能听见的,凡是感官所能感受的统称物象”“‘比’是以此例彼,是说你内心中有一种情意,要借助于外在的物象来传达,因为诗歌这种美文,如果只讲抽象的概念中的情意,便不易引起读者直接的感动,所以常要把抽象概念的情意与具体的物象联系起来,才能引起读者的感发”,材料二“读到他这些后期的作品的时候,忽然带动了一个很不同的生命经验。这种在亡国之后产生出来的创造力”等内容可以总结出:生动形象地表达事物,拓展思维,激活想象力,提高表达的艺术性,深化主题,激发想象力,增强记忆效果,增强表达的可读性。从自身的经验可知,对于比兴这种修辞方法,通过“比”,将自身的情感与外物发生联系,通过外物来表达内心的情感,这就要求在生活中要留心观察,多做积累,留心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做生活中有心人。同时,对于生活中的事物要深入思考,找到外物与内心感受的共通点,积极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运用比兴的手法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增强表达的文学性和生动性。答案:(1)B(2)B(3)D(4)①材料一首先提出词中有比兴寄托的深意的观点;②接着通过举例,分别对“兴”的“见物起兴”和“比”的“以此例被”的内涵特点进行阐释;③最后分析了“比兴”从古诗的心物交感到“言在此意在彼”的含义变化过程。(5)①诗歌创作中有“比兴”手法,在中国文学批评的传统上,“比兴”有“言在此意在彼”的美刺托喻的意思。②生动形象地表达事物,拓展思维,激活想象力,提高表达的艺术性,深化主题,激发想象力,增强记忆效果,增强表达的可读性。③多多积累,留心观察,做生活中有心人;深入思考,积极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北面山河杨海蒂当我来到陕北的榆林横山,目睹“龙隐之脉”横山山脉穿过黄土高原横亘天际,亲见无定河淌过塞北沙漠漫延横山全境,我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敬畏。陕北的深冬季节,让我感觉犹如置身于西伯利亚般寒冷,峁塬上衰草枯黄,刺骨寒风将我的脸抽打得生疼。我瑟缩在超厚的大棉袍里,循着时间的线索,探听四散于大地之上的历史回响。踏足横山这座古城,古堡古寺很多,建筑艺术一脉相承。始建于明代的响水堡龙泉大寺,是横山规模最大的寺庙,其名源于寺内的龙井。响水堡盘龙寺闻名遐迩,史志记载,盘龙山“横江怪石,盘绕无定河边,远望若踞河中,石如盘龙,故名”,盘龙寺因山得名。然而,比起大名鼎鼎的波罗堡接引寺,龙泉大寺和盘龙寺就逊色多了。波罗,山环水抱,万壑朝宗,秦直道纵贯其境,无定河流贯其境,古长城横贯全境;波罗,北魏建城,明初建堡,城堡雄踞大漠边关,崛立无定河畔,坐落长城脚下。波罗的来头不得了,《怀远县志》记述:“波罗堡西山石峻起,上有足形,一显一晦,俗传为如来入东土返西天之所,故构波罗寺,供如来像于其中。”黄云山上的波罗,弥漫着佛光紫气,乃“佛掌上的明珠”“来自天国的地方”。然而,波罗不只有香火,还有战火;不只有诵经,还有杀伐。所以,在凝紫、重光、凤翥、通顺这四座城门里,既建有玉帝楼、三官楼、魁星阁、城隍庙、老爷庙等佛道庙宇,也建有总兵关、中协署、参将府、守备署、炮台、箭楼、钟楼等军事设施。座座城门,气势恢宏;处处城楼,尽显峥嵘。我非常喜欢波罗的建筑风格,不雕龙画凤,不金碧辉煌,大气不失精致,简约而又典雅。整座城堡呈灰色基调,有佛门静穆之气,宜于安放心灵。无论手持玉帛者,还是手持干戈者,无论是无神论者,还是虔诚的佛教徒,这些帝王都有波罗情结:李继迁驻军于此;李元昊奉佛教为国教,将接引寺定为国寺,将波罗作为粮仓“金窖”;康熙大帝御驾亲征噶尔丹时,专程绕道波罗驻跸礼佛,御笔亲题“接引寺”;乾隆皇帝为接引寺御书“慈悲千古”,并特赐匾额;嘉庆皇帝钦遗御用红绸,上书“奇佛一座,万古留传”……登上灵霄塔,远眺无定河,“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这悲壮又凄美的诗句,立刻涌上心头。“无定河边暮笛声,赫连台畔旅人情。函关归路千余里,一夕秋风白发生”。同样令我“登高望远,心中生悲”。雄伟的高原,巍峨的横山,奔腾的无定河,养育了无数横山儿女,塑造了他们独特的精神气质。榆林地接甘、宁、蒙、晋,又是明清朝廷流放京官之所,历史上多民族的融合,赋予横山人强健的体魄,壮阔绝域对民众人格的潜移默化,使横山人拥有悍勇刚烈的性格。天辽阔,地苍茫,残阳似血,山峦如画,望着宇宙八荒,听着天籁之音,心底百转千回,顿生苍凉之感。“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是文人情调的感伤,陕北劳动人民有自己的情感宣泄方式——吼信天游。当孤独的牧羊人,失意地踟蹰在拦羊的崖畔上;当辛勤的庄稼汉,孤寂劳作在空旷的圪梁梁上;当赶牲灵的脚夫,独自行走在荒凉的山道上;当窑前院落的婆姨,思想起离家远行的那个人……信天游就油然而生脱口而出。高亢悠长的曲调,随天而游跌宕起伏;九曲回肠的歌声,唱尽了人生的况味。横山不仅孕育了粗犷豪放的信天游,更有横山老腰鼓留存于世。老腰鼓,又称“文腰鼓”,根据庙宇石碑的文字存证,它出现的年代可追溯到明代中期。古时戍守长城的士兵,身佩腰鼓作为报警工具,发现敌情即鸣鼓为号。在骑兵阵战冲锋中,也以腰鼓助威,激发将士斗志。打了胜仗,将士击鼓起舞狂欢。边民久居塞上,也习而为之,于是腰鼓逐渐应用于民间娱乐,演变成激昂刚劲、带有军旅色彩的腰鼓艺术。声声鼓响融入陕北人的血脉。遥想当年,陕北儿女在响水堡“闹红”,成立农民讲习所,农民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之后,数万名横山儿女跟着刘志丹上横山,组建游击队与敌人浴血奋战,游击战争风起云涌,横山开创出红色根据地、诞生陕北第一个红色政权,为创建陕甘宁边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载入史册的横山起义(波罗起义),为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打开了通道,为建立新中国作出了卓越贡献。走在横山大地上,脚下是世界上最广最深的黄土,随处可触摸到历史的印痕,随时可感受到历史散发的华光,时刻倾听到那激越昂扬的历史交响。我对横山高山仰止。(选自2019年第1期《北京文学》,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文章首段写作者深冬季节来到横山,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同时对刺骨的寒风和枯黄的衰草的描写,还突显了陕北地区环境的艰苦。B.作者详细叙写波罗,既突显了波罗孕育了横山文化,养育了横山儿女,塑造了他们精神气质的作用;同时也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历史气息。C.文章详细列举波罗四座城门里的三官楼、魁星阁等佛道庙宇和总兵关、中协署等军事设施,主要是为表现波罗建筑的气势恢宏。D.文章以描写自然景色为主,辅以对横山文化、历史的叙写与作者的情感抒发,使读者受到历史与文化的精神洗礼。(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A.作者在写景中展开文章,又在抒情中收束全文,表现出横山山水人文使作者情感发生了变化,思想得到了升华。B.文章写景中引用“无定河”的诗句,既叙写了亲人离散之悲,又渲染了悲壮凄凉之美,增加了文章的诗意。C.文章多处运用修辞,如首段运用的比喻“陕北的深冬季节,让我感觉犹如置身于西伯利亚般寒冷”等,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别具特色。D.文章使用第一人称展开叙述,带领读者游览横山古城,领略现实与历史的风景,给读者带来真实贴切的艺术感受。(3)文章对“信天游”和“老腰鼓”的叙写,有何作用?请从结构这个角度进行简要分析。(4)有人说:“好的散文,其目的是宣传‘真善美’,是人和自然的调和。”请据此分析本文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解答】(1)D.“文章以描写自然景色为主”错误。文章不是以描写自然景色为主,而是侧重对横山文化、历史的叙写与情感抒发。故选D。(2)C.“首段运用的比喻‘陕北的深冬季节,让我感觉犹如置身于西伯利亚般寒冷’”错误。“陕北的深冬季节,让我感觉犹如置身于西伯利亚般寒冷”不是比喻,比喻需要本体和喻体不同类,而此句都是在写天气冷,属于类比。故选C。(3)承接上文关于陕北地理环境的描写,“雄伟的高原,巍峨的横山,奔腾的无定河,养育了无数横山儿女,塑造了他们独特的精神气质”“天辽阔,地苍茫,残阳似血,山峦如画,望着宇宙八荒,听着天籁之音,心底百转千回,顿生苍凉之感”,正是陕北横山独特的环境孕育出了粗犷豪放的信天游、激昂刚劲的老腰鼓这样的刚劲有力的艺术,艺术是人的反映,通过这样的艺术展现了陕北人民豪放热烈的性格特点;这两段艺术形式描写也为下写陕北人民闹革命奠定了基础,“声声鼓响融入陕北人的血脉。遥想当年,陕北儿女在响水堡‘闹红’,成立农民讲习所,农民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之后,数万名横山儿女跟着刘志丹上横山,组建游击队与敌人浴血奋战,游击战争风起云涌,横山开创出红色根据地、诞生陕北第一个红色政权,为创建陕甘宁边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了这样的人民才会有陕北第一个红色政权的诞生。可见,文章对“信天游”和“老腰鼓”的叙写,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4)首先,“美”在陕北榆林横山壮美的自然景观。“当我来到陕北的榆林横山,目睹‘龙隐之脉’横山山脉穿过黄土高原横亘天际,亲见无定河淌过塞北沙漠漫延横山全境,我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敬畏”“雄伟的高原,巍峨的横山,奔腾的无定河”,巍峨的横山、奔腾的无定河,赋予这片土地以粗犷豪放的壮美。其次,“美”在浓厚的文化气息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文章写到横山的古堡古寺,有始建于明代的响水堡龙泉大寺,响水堡盘龙寺,最主要的是“大名鼎鼎的波罗堡接引寺”。“波罗,山环水抱,万壑朝宗,秦直道纵贯其境,无定河流贯其境,古长城横贯全境;波罗,北魏建城,明初建堡,城堡雄踞大漠边关,崛立无定河畔,坐落长城脚下”,表现历史文化悠久,源远流长;“波罗的来头不得了,《怀远县志》记述:‘波罗堡西山石峻起,上有足形,一显一晦,俗传为如来入东土返西天之所……”,给人神秘奇幻之感,引文具有文化底蕴,增添文采美和厚重感,丰富了文章内容;“李继迁驻军于此;李元昊奉佛教为国教,将接引寺定为国寺……’”,这些引述突出了接引寺的重要性,体现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文章还写到了陕北的“信天游”和“老腰鼓”,“高亢悠长的曲调,随天而游跌宕起伏;九曲回肠的歌声,唱尽了人生的况味”“老腰鼓,又称‘文腰鼓’,根据庙宇石碑的文字存证,它出现的年代可追溯到明代中期……于是腰鼓逐渐应用于民间娱乐,演变成激昂刚劲、带有军旅色彩的腰鼓艺术”,可见,这些描写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化气息。第三,“美”在陕北人民乐观坚强和悍勇刚烈的精神品格。“雄伟的高原,巍峨的横山,奔腾的无定河,养育了无数横山儿女,塑造了他们独特的精神气质”“历史上多民族的融合,赋予横山人强健的体魄,壮阔绝域对民众人格的潜移默化,使横山人拥有悍勇刚烈的性格”“声声鼓响融入陕北人的血脉。遥想当年,陕北儿女在响水堡‘闹红’,成立农民讲习所,农民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后来,载入史册的横山起义(波罗起义),为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打开了通道,为建立新中国作出了卓越贡献”。可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的历史文化养育了这一地区人民粗犷豪放、乐观坚强、悍勇刚烈的精神品质,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敬仰之情。答案:(1)D(2)C(3)①承上启下:②承接上文关于陕北地理环境的描写,正是陕北横山独特的环境孕育出了粗犷豪放的信天游、激昂刚劲的老腰鼓这样的刚劲有力的艺术,通过这样的艺术展现了陕北人民豪放热烈的性格特点;③这两段艺术形式描写也为下文写陕北人民闹革命奠定了基础,有了这样的人民才会有陕北第一个红色政权的诞生。(4)①“美”在陕北榆林横山壮美的自然景观,巍峨的横山、奔腾的无定河,赋予这片土地以粗犷豪放的壮美。②“美”在浓厚的文化气息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大名鼎鼎的波罗堡接引寺历史文化悠久,源远流长,体现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信天游”“老腰鼓”的描写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化气息。③“美”在陕北人民乐观坚强和悍勇刚烈的精神品格。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的历史文化养育了这一地区人民粗犷豪放、乐观坚强、悍勇刚烈的精神品质,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敬仰之情。(三)现代诗歌鉴赏(本题共1小题,4分)3.(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发现闻一多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鞭着时间的罡风[注],擎一把火,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注]罡(gāng)风:道家语,高空的风。又作“刚风”。(1)下列对这首诗诗句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A.“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诗人怀着美好的希望自美国返回,但看到的却不是理想中的祖国,因此“迸着血泪”,痛心到了极点。B.“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前一句表达了诗人听到祖国召唤,要为建设祖国而奋斗的感情,“时间的罡风”“火”都比喻返回祖国的急切心情。C.“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追问”的内容是祖国为什么会变得如此黑暗,“逼迫”表达诗人急于知道这原因的心情。D.“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和希望把祖国建设得美好的赤胆忠心。(2)下列对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CA.这首诗是诗人爱与恨的结晶,表现的是诗人归国之后,对当时军阀混战下的残破祖国的失望和愤懑。B.在艺术上,诗人采用了浪漫奇幻的想象,诗中的“我”在梦中听到召唤时,擎火把,鞭时光,驾罡风,驰骋想象。C.这首诗首先抒写诗人在异国他乡对祖国的深切怀念和殷切希望,然后再抒写诗人重返故土的所见、所闻、所感。D.这首诗仅有十二行,虽短小却立意非凡,构思新颖灵巧,尤其是开头和结尾是不平常的,有吸引力的。【解答】(1)B.“‘时间的罡风’‘火’都比喻返回祖国的急切心情”分析错误,“火”喻指诗人对祖国火一般的热情。故选B。(2)C.“这首诗首先抒写诗人在异国他乡对祖国的深切怀念和殷切希望”理解错误,这首诗歌直截了当地表现了诗人从美国回来之后,对当时军阀混战下的残破祖国的失望与愤懑,以及在这种深广的忧愤中升腾的对祖国执著和忠贞的爱,没有抒写诗人在异国他乡对祖国的深切怀念和殷切希望。故选C。答案:(1)B(2)C二、古诗文阅读(43分)(一)课内文言文(本题共6小题,12分)4.(2分)下列各组句子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山川相缪爱而不见列缺霹雳 B.多平方,少圜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说怿女美 C.须臾成五采契阔谈讌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虽有槁暴相与枕藉乎舟中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解答】故选D。5.(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1)栗深林兮惊层巅(2)明烛天南(3)遂命酒(4)侣鱼虾而友麋鹿(5)樯橹灰飞烟灭(6)座中泣下谁最多(7)非利足也(8)而耻学于师(9)顺流而东也(10)崖限当道者(11)山多石(1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13)不知东方之既白(14)吾从而师之A.(1)(7)/(2)(3)(9)(12)/(5)(10)/(4)(8)(14)/(6)/(11)(13) B.(1)(7)/(2)(3)(12)(14)/(5)(9)(10)/(4)(8)/(6)/(11)(13) C.(1)(7)/(2)(3)(12)(13)/(5)(9)/(10)/(4)(8)(14)/(6)/(11) D.(1)(11)/(2)(3)(9)/(4)(8)(12)(14)/(5)(10)/(6)/(7)(13)【解答】(5)“灰”: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烟”:名词作状语,像烟一样。句意:把强敌的战船烧光了。(6)“泣”:动词用作名词,眼泪。句意: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7)“利”: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句意:并不是脚走得快。(8)“耻”:意动用法,以……为耻。句意:却以从师学习为耻。(9)“东”:名词动用,东下,向东进军。句意:沿长江顺流东下。(10)“限”:名词作状语,像门槛一样。句意: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11)“多”:形容词用作动词,多有。句意:山上石头多。(12)“师”:名词动用,从师学习。句意: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13)“白”:形容词用作动词,变白。句意:不知不觉东边的天边已经显出白色(指天明了)。(14)“师”:意动用法,以……为师。句意:我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1)(7)使动用法/(2)(3)(9)(12)名词动用/(5)(10)名词作状语/(4)(8)(14)意动用法/(6)动词用作名词/(11)(13)形容词用作动词。故选A。6.(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全都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1)弟走从军阿姨死(2)至于泰安(3)人生几何(4)凄凄不似向前声(5)整顿衣裳起敛容(6)幽咽泉流冰下难(7)用心一也(8)铁骑突出刀枪鸣(9)杯盘狼藉(10)术业有专攻(11)古之学者必有师(12)因为长句A.(1)(2)(3)(5)(6) B.(4)(7)(8)(9)(12) C.(1)(4)(5)(7)(12) D.(2)(6)(8)(10)(12)【解答】(6)幽咽:遏塞不畅状。古今同义。句意:一会儿又像水在冰下流动受阻艰涩低沉、呜咽断续的声音。(7)用心,古义:用,因为;心,心思。两个词。今义:①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②怀着的某种念头。句意: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8)突出,古义:骑兵的冲锋;撞击,冲突。今义:明显,出众。句意: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9)狼藉:杂乱的样子。古今同义。句意:杯盘等乱七八糟地放着。(10)术业:学问技艺。古今同义。句意:学问技艺各有专长。(11)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句意: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12)因为,古义:由于这;今义:表示原因,与所以连用。句意:于是写了(这首)(七言)诗。(6)(9)(10)不属于古今异义词,(1)(2)(3)(4)(5)(7)(8)(11)(12)都属于古今异义词。故选C。7.(2分)下列各组句子句式不全相同的一组是()A.而耻学于师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青取之于蓝 B.蚓无爪牙之利凌万顷之茫然客有吹洞箫者 C.何以解忧而今安在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D.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使快弹数曲余始循以入【解答】C.宾语前置句,“以何解忧”,句意:用什么来排解忧愁?宾语前置句,“而今在安哉”,句意:到如今在哪里呢?不是倒装句,句意: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D.省略句,“(吾)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泰山)”,句意:我同知府朱孝纯字子颍的从南面的山脚上山。省略句,“使(之)快弹数曲”,句意:让她畅快地弹几曲。省略句,“余始循(之)以入”,句意:我起初沿着中间的山谷进山。故选C。8.(2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扣舷而歌之锲而舍之 B.当其南北分者崖限当道者 C.莫辞更坐弹一曲洗盏更酌 D.或得日或否云霞明灭或可睹【解答】A.“而”,连词,表修饰,不译;/连词,表顺承,就。句意:用手叩击着船舷。/(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B.“当”,介词,在/动词,横。句意:在那南北分界处的/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C.“更”,都是“再一次”。句意:请你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清洗杯盏重新(再一次)斟酒。D.“或”,有的/副词,有时。句意: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云霞的明灭掩映之间有时候能看见。故选C。9.(2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如听仙乐耳暂明(暂时)如今有谁堪摘(能够) B.但为君故(只是)士大夫之族(类) C.须行即骑访名山(等到)惟觉时之枕席(睡) D.艰难苦恨繁霜鬓(痛苦)枉用相存(探望)【解答】A.“暂”:顿时,一下子。句意:像听了天上的仙乐,耳朵也顿时清明。B.正确。C.“觉”:睡醒。句意: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D.“苦”:极。句意: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故选B。(二)课外文言文(本题共1小题,17分)10.(17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甲)明皇封禅泰山,张说为封禅使。说女婿郑镒,本九品官,旧例封禅后,自三公以下皆迁转二级,惟郑镒因说骤迁五品,兼赐绯服。因大脯①次,玄宗见镒官位腾跃,怪而问之,镒无词以对。黄幡绰曰:“此乃泰山之力也。”(段成式《酉阳杂俎》节选)(乙)同治四年,福成参督师侯相曾公②幕府事于徐州。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盘曲上,将四十里,经名迹尤著者十数,皆纵览徘徊始去。越南天门,折而东行。又北上为岱顶,即天柱峰也。山之大势,桐城姚姬传先生尝记之。凡今登山,皆姚先生所循道也,僻不当道者俱不往。方余未至南天门时,级道陡耸,巍矗天半。俯视则一线危磴,窈深莫测,目眩神骇,趑趄却顾。屏息释虑,鼓勇复前。俄登天门,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乃趋岱顶,极目四眺。诸峰起伏环列,相背相依,若拱若蹲。汶水东来,蜿蜒似带。遥睇穹碧,渺若无外。俯视云烟,瞬息变灭。是夕宿碧霞宫。四更后,趋岱顶东之日观峰,候日出。风雨骤至,寒甚,良久雨止。极东红光一缕,横亘凝云之下。俄而璀璨耀目,日轮晃漾,若自地面涌出。体不甚圆,色正赤,可逼视。其上明霞五色,如数百匹锦。顾视女墙,日景甚微,忽又不见。侯相以阴雨竟夕,未观日出,笑曰:“君等识之,天下事未阅历者,不可以臆测;稍艰难者,不可以中阻也。”(薛福成《登泰山记》节选)(丙)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姚鼐《登泰山记》)[注释]①大脯:皇帝诏赐大臣聚饮。②曾公:曾国藩。(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DA.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B.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C.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D.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2)下列对材料中的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A.泰山,又名岱宗、东岳等。源于“泰山之力”的典故,后人转称妻父为“泰山”“岳父”,称妻母为“泰水”“岳母”。B.同治,是帝王年号纪年。与姚鼐《登泰山记》中提到的“戊申晦”干支纪年一样,都是古人记录时间的方法。C.四更,在十二时辰的丑时,即凌晨一时至三时,也叫“四鼓”。古代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一个时辰,以打更击鼓报时。D.文中“不可以中阻也”的“中”与《短歌行》“忧从中来”的“中”字含义不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泰山”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泰山文化博大精深。从古至今泰山就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祭拜游历的名山,其中也寄予了他们的家国情思和人生感怀。B.泰山景色险峻秀丽。薛福成笔下的泰山,山势险峻,道路崎岖,诸峰环抱,形态各异,博大壮美,如诗如画,令人沉醉。C.泰山日出气象万千。薛、姚撰文从登山循道到观日写景如出一辙,都写了泰山日出前中后,变幻莫测异彩纷呈的景象。D.泰山给人创作灵感。观泰山景抒人文情,薛福成文末自语含意深刻,给人以启迪;姚鼐的描写形象生动,使读者如临其境。(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自三公以下皆迁转一级,惟郑镒因说骤迁五品,兼赐绯服。②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5)(乙)(丙)二文都描叙泰山之巅观日出,从中你悟出哪些道理?【解答】(1)句意:第二年,他到山东济宁驻守,因为巡视河防,绕道泰安,观察地势,于是登上泰山。我和李榕等人都跟从。四月十六日,我们乘着山轿,从郡城的北门出去,走了三里,便进入了山中。“纡道”是“泰安”的谓语,谓语和宾语之间不断开,排除AC;“出”的宾语是“北门”,中间不断开,排除B。故选D。(2)A.正确。B.“‘戊申晦’干支纪年”错误,“戊申”在姚鼐《登泰山记》中是干支纪日,“晦”是每月的最后一天,因此“戊申晦”意思是戊申日月底这一天。C.正确。D.正确。“中”,中途;/指心中,指胸中充满忧愁之情。句意:不能够中途停止啊。/我久蓄于怀的忧愤。故选B。(3)D.“薛福成文末自语含意深刻,给人以启迪”说法错误。从薛文最后“侯相以阴雨竟夕,未观日出,笑曰……”可知,这是引用曾国藩的话,不是自语。故选D。(4)①“迁转”,升迁;“惟”,只有;“骤”,突然。译文:爵位在三公以下的都升迁了一级,只有郑镒凭借张说的关系一下子升到了五品官,并且赐给了红色官服。②“夷”,平坦;“辟”,展开;“向”,先前;“遽”,立即。译文:道路忽然变得平坦了,一种不同的景象顿时展开,我见到了从未见过的景象,才庆幸自己先前没有立即停下来。(5)结合“乃趋岱顶,极目四眺。诸峰起伏环列,相背相依,若拱若蹲。汶水东来,蜿蜒似带。遥睇穹碧,渺若无外。俯视云烟,瞬息变灭”分析,可以得出登高则望远,在生活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眼前景色就越壮阔。结合“俄登天门,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分析,可以得出无限风光在险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结合“侯相以阴雨竟夕,未观日出,笑曰:‘君等识之,天下事未阅历者,不可以臆测;稍艰难者,不可以中阻也’”分析,可以得出有付出才有收获,美来自艰辛的付出。答案:(1)D(2)B(3)D(4)①爵位在三公以下的都升迁了一级,只有郑镒凭借张说的关系一下子升到了五品官,并且赐给了红色官服。②道路忽然变得平坦了,一种不同的景象顿时展开,我见到了从未见过的景象,才庆幸自己先前没有立即停下来。(5)①登高则望远:在生活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眼前景色就越壮阔。②无限风光在险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③有付出才有收获:美来自艰辛的付出。参考译文:(甲)唐明皇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张说任封禅使。张说的女婿郑镒,本来是九品官,按照过去的惯例,封禅结束了,爵位在三公以下的都升迁了一级,只有郑镒凭借张说的关系一下子升到了五品官,并且赐给了红色官服。因为举行盛大宴会按品位排列座次,所以唐玄宗发现郑镒的官位飞跃上升,感到奇怪,就问他原因,郑镒没有词儿来回答。黄幡绰说:“这全靠泰山的力量啊。”(乙)同治四年,我在徐州督师侯相曾国藩的幕府中做事。第二年,他到山东济宁驻守,因为巡视河防,绕道泰安,观察地势,于是登上泰山。我和李榕等人都跟从。四月十六日,我们乘着山轿,从郡城的北门出去,走了三里,便进入了山中。沿着盘曲的山路登山,走了将近四十里地,经过十来个十分著名的地方,都尽情观赏,流连良久才离开。越过南天门,转过来向东走。又向北攀登,就是泰山顶了,也就是天柱峰。泰山恢弘的气势,桐城的姚鼐先生曾经记述过。今天登山所经的道路都是姚鼐先生所走过的道路,那些偏僻的不在主道旁的景点没有去。当我没有到南天门时,看到石阶路陡峭高耸,耸入半空中。向下看,险峻的石阶成为一线,幽深莫测,眼花目眩,心神惊骇,进退两难,屏住气息,抛弃杂念,又鼓起勇气向前行进。不久就登上了天门,道路忽然变得平坦了,一种不同的景象顿时展开,我见到了从未见过的景象,才庆幸自己先前没有立即停下来。等达到泰山山顶,极目四望。诸峰起伏环列四周,相互依靠,有的像拱,有的像蹲。汶水从东方流来,蜿蜒曲折好似一条带子。远远地注视深远青碧的天空,缥缈得好像没有边际。俯视云烟,瞬息变化。这天晚上我们住在碧霞宫。四更后到泰山顶峰东侧的日观峰,等候日出。风雨骤然而至,很冷,过了很长时间雨才停下来。极目东望,看到一缕红光横跨在浓云之下。不久,璀璨耀目,如轮的太阳由云端露出,摇曳不定,像从地面涌出来一样。太阳的形状并不很圆,颜色正红,可以直接用眼睛观看。在它的上面有明亮的五色彩霞,好像数百匹丝锦。回头看短墙上,日影隐约,一会儿又不见了。侯相曾国藩因整夜下雨,未能看日出,笑着(对大家)说:“你们各位记住(这个道理),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不可以主观猜测;稍稍艰难的事,不能够中途停止啊。”(丙)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颖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