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文解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原文】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大意】春去秋来什么时候才能完了?往事不知有多少。【赏析】词作以诘问起笔,词人的愁闷劈空而下。“春花秋月”,大多数人都以为是美好的;可是,过着囚徒般生活的李煜,情感极端悲苦,见了这种景象反而心烦,所以说“何时了”。本句奠定了全词哀痛忧伤的基调。“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可能是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也可引申为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可惜的是,以往的一切现在都已经消逝,化为虚无。【原文】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大意】小楼昨夜又吹进东风,我不忍回望被明月照耀的故国山河。【赏析】“东风”带来春的讯息,却引起词人“不堪回首”的嗟叹。物是人非的感慨、俘虏生活的惆怅一齐袭向这位曾经万人之上的国主。这一句直抒亡国之恨。“又东风”暗示囚禁生活又过了一年,与开头句照应,也表现了词人彻夜难寐、备受煎熬的痛苦心情。“月明”人难眠,故国之思挥之不去,不忍回首却又时时回首,昔日为人君时的美好生活已经烟消云散,如今只剩亡国之恨。【原文】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大意】雕饰的栏杆和白玉台阶应该还在,只是宫女们的容颜已经衰老。【赏析】词人遥望南国慨叹,“应”是推想之词,暗示词人远离故国,身陷囹圄。“应犹在”与“朱颜改”,一“在”一“改”对比鲜明,既表达出对江山易主的哀痛,又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忧伤。“只是”一词以叹惋的语气传达出词人的无限怅恨之情。【原文】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意】若要问我心中有多少怨恨愁苦?正像一江绵绵不绝的春水滚滚东流。【赏析】①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将愁思比喻成“春水”,生动地表现了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极为贴切形象。②运用设问的手法,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发人深思。③以“春水”喻愁绪,巧妙地呼应了“春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前后照应,结构严谨。作家作品李煜(937—978),字重光,号钟隐,南唐末代君主、词人。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北宋建隆二年(961),李煜继位,继续尊宋为正统,奉献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唐国号,改称“江南国主”,次年又贬损仪制,撤去金陵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李煜即位以来,广建寺院、普度僧尼,浪费大量资财。在这一时期,外有北宋虎视眈眈,内则财政开支紧张。李煜虽然实行过某些轻赋宽刑的仁政措施,却不能持之以恒。他推行的货币改革,反而加剧了农民的负担,使社会矛盾激化。开宝七年(974),宋军大举征南唐,李煜虽坚持抵抗,仍在开宝八年(975)兵败被迫降宋,被俘至汴京,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七月七日,在汴京去世,追赠太师,追封吴王。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词、文均有造诣,而以词的成就最高。其词存世共有三十余首,在内容上可以公元975年亡国降宋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风格绮丽柔靡,虽不脱花间派习气,但在人物、场景的描写上较花间词人有更为强烈、鲜明的艺术概括力量。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哀婉凄凉,意境深远,极富艺术感染力。清代诗人郭磨曾在他的诗歌《南唐杂咏》评价李煜:“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通过具体可感的个人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独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他由此被称为“千古词帝”。后人将其词与李璟的词合刻为《南唐二主词》。创作背景公元975年,李煜兵败降宋,被俘至东京,封违命侯,过着“北中日夕,只以泪水洗面”的日子。相传李煜于三年后的七月七日42岁生日当晚,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虞美人》词,宋太宗闻知而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这首词作为李煜的绝笔,表现的是词人的亡国之痛。思维导图知识链接词“词”又称“诗余”“曲子词”“长短句”,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一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一般分为两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词最为常见。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58字及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则为长调。词按风格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温庭筠、柳永、李清照,豪放派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
词在唐宋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时期:诗歌赏析这首词是李煜的代表作之一,抒发的是亡国后怀念故国的哀伤悲痛之情。首句对春花秋月发出强烈责问,颇为反常。春花秋月本是人们所喜爱的,而词人却不愿看到这些良辰美景,似乎极为厌烦,其中必有缘故。这原因在下句作了交代,令词人伤心的往事太多了。李煜过去是一国之君,每当春花开放、秋月圆明时,他尽情地享受,那些欢乐幸福的事情、美好愉快的生活不知有多少。而今成了阶下囚,过着“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生活。再看到美丽的春花、明亮的秋月,就会想起过去的欢乐,今昔对比,天上地下。所以,这春花秋月怎能不让词人伤心痛苦呢?而昨夜词人在小楼上又听到了春风声,春花很快又要开放,又会引起他对往事的回忆,他的心灵又要受到痛苦的折磨。“雕栏玉砌”一句表达了词人对故国的无限怀念之情,那美丽的栏杆台阶、宫殿楼阁,现在应该依然还在;但可惜的是,朱颜已改,物是人非,自己不再是主人,已是阶下囚了。对这巨大的变化带来的剧痛,词人从轻处理,“只是”二字化重为轻,将剧痛置入轻浅的描写之中,以“只是朱颜改”一语轻描淡写。但这天上人间的巨大变化所带来的痛苦无法压抑,故最后词人以设问的方式,倾泻了内心愁情的洪流。这首词不用典故,不加藻饰,以朴素自然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直接抒情,明白易懂。又通过富于感情色彩的景物的描写,寓情于景,创造了动人的意境。词人运用对比、比喻等艺术手法,写出了今昔的巨变及无限的痛苦之情。特别是末句的比喻,以无尽的江水喻无穷的愁情,化抽象的情思为具体可感的画面,不但形象生动,而且传神感人,意味深长,耐人寻味,是以景抒情的名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课后练习1.文学常识李煜,字
,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史称
。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因其对词的题材与领域拓展做出的贡献,又被尊为“
”。其代表作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
》2.理解性默写(1)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中一个诘句惊心动魄,把词人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其中包涵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这个句子是:
,
。(2)“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也使用了这两个意象,这两句是“
,
。”(3)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物是人非的情景。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
,
。(4)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中“
,
”一句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繁多与深广,这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3.简答《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中“愁”如滔滔江水延绵不绝,词人都抒发了哪些“愁”情?又是如何来写“愁”的?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类文拓展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相见欢李
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不事雕琢,明白如话,所凭的只是一片强烈直爽的性情。
B.“林花谢了春红”寄托了词人的伤春惜花之情,而“太匆匆”则使这种情感得以强化。
C.“胭脂泪”化用了杜甫的“林花着雨胭脂湿”,李煜将杜句加以消化、提炼,只运用了三字而换了一个“泪”字来代“湿”,比杜诗更胜—筹。
D.“留人醉”意即“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如醉如痴”,词人陶醉其中,不舍离去。
2.末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与李煜的另一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手法上和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参
考
答
案
【课后练习】1.重光李后主千古词帝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2.(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3.词作综合运用了多重手法来寄托“愁”情,具体体现在:(1)以乐衬哀,抒发人生无常之慨。“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秋月,美景当前,谁人不爱,但词人为何偏偏诘问苍天“何时了”呢?因为他此时是一个被囚禁的亡国之君,要忍受无尽的屈辱,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只是意味着这种屈辱生活的延续罢了,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呢?可见绝望悲苦之极。(2)虚实结合,寄托怀念故国之思。“小楼、东风、明月”为眼前实写之景,“故国”为遥望中的往昔之南唐,是为虚景。“东风”吹来了又一个春天,却吹不来一丝故国的慰藉,徒让词人“不堪回首”。这是一幅何等凄楚的画面:夜静人孤,明月悬窗,东风拂面,被软禁于异乡的南唐后主“故国梦重归”,不由得凭栏遥望,内心波澜起伏,五味杂陈,谁又能解“销魂独我情何限”的况味呢!一个“又”字包含了多少无奈心酸,小楼又一次春风习习,春花又将怒放,秋月还会常圆,可见春花秋月周而复始无穷期;而自己“多少恨”也唯有留在梦魂中,枕着窗边月“一晌贪欢”。(3)今昔对比,抒发物是人非之叹。“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承接前句明月夜的“故国回首”,虚中显实,以实写虚。“雕栏玉砌”代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朱颜”一词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词人于回首遥望中暗叹:富丽堂皇的宫殿应该还在,只是宫中早已换了主人!一“应”一“改”之中,暗含了词人对物是人非、江山易主的哀叹嗟伤之情,也隐隐流露出对“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的深深眷恋。“只是”二字以叹惋的口气,传达出词人遥想故国之时无限怅恨之意。词的前六句,词人运用虚实交织、对比照应的手法,反复渲染自然的春秋更替和咏叹人生的短暂易逝,既意象鲜明,又含蓄隽永。“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这些美好而又令人伤感的现实意象,与那些存于词人怀想和回忆中的“往事、故国、雕栏玉砌、朱颜”等虚幻已逝之事物形成对比。“又东风”“应犹在”照应“何时了”“不堪回首”,“不堪回首”“朱颜改”又照应“往事”。这既是实与虚的对比,又是冰凉残酷现实与虚幻美好过往的反差。如此对比回环,形象逼真地传达出词人内心深处的涌动情思和郁郁忧愤,于是蓄积于胸的悲愁恨意倾泻而成最后的绝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4)用比喻、设问、夸张,哀叹自身亡国之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词人以春水来比喻愁绪,境界阔大,既写出了愁绪的汹涌浩荡,奔流不息,又写出了愁绪连绵不绝、无尽无休。抒发了词人既深且重,难以遏止的愁绪。整首词用了以乐景写哀情、虚实结合、今昔对比、比喻、设问和夸张等艺术手法,抒发了作为一位亡国之君的往事之叹、离家之痛、思家之苦、亡国之恨,情感真挚,令人动容。【类文拓展】1.D【解析】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项“留人醉”中的“醉”并非陶醉义,是悲伤凄惜,心如迷醉也。2.同:两句诗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化抽象为具体。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的是明喻,用流不尽的春水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双相不锈钢堆焊组织控制工艺研究》
- 《宁夏出土西夏瓷器特点研究》
- 《“丝绸之路经济带”视域下的中蒙俄旅游合作研究》
- 2024经销代理合同范本
- 2025年高级焊接技术理论考核题库
- 淮阴工学院《模型设计与制作》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商家商家入驻协议合同版
- 2025年电工证(高级)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届三省一区高三年级上册第一次质量检测物理试卷(原卷版)
- 简单线性规划问题
- 机械制图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期末测试卷(试题)-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2024-2025学年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人教版)上课课件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料的燃烧(第一课时)
- 9 加几(教案)-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初中+语文++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课件)+九年级语文上册大单元教学(统编版)
- 美妆细分市场机会与策略洞察-任拓-202409
- 形势与政策24秋-专题测验1-5-国开-参考资料
- 2024-2030年中国网络安全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考满分作文13篇
- 客房部2024年工作计划
- 2024版公共卫生间管理服务承包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