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亳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
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亳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下列小题。
材料一:
日前,中国姓名大数据报告《2016大数据“看”中国父母最爱给宝宝起什么名》出炉。该报告由国内唯一以大数
据和心理学为基础进行姓名研究和起名服务的专业机构“起名通”耗时3个月完成,抽取整理了平台2015年540万新
生儿姓名数据、2010后2000万姓名数据,并综合覆盖了11亿人口的历史数据,是我国关于名字的全景式报告。
对于重名情况,该报告进行了披露:“中国前100个重名率最高的名字,在全国覆盖的人口整体超过10%。”报
告指出,虽然随着大众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升,名字的集中度已经有所好转,而且新一代孩子的名字普遍更清新、诗
意,但新生儿热名也存在自己的尴尬,几十个名字一眼望过去,有点傻傻分不清。
报告认为,从众心理,创新精神不足,以及家长普遍强调“过好自己的日子”、缺少更多元化的考虑,影响了新
生儿名字的文化韵味、寄寓深意和精神风骨。而各大商业网站为吸引用户点击特设的“男孩女孩好名字帖”与“生肖
取名宜忌”帖,则成为“10后”高重名率背后的两大“黑手”。最新一年的热名榜单,还能看出新一代父母对孩子最
集中的期望是“阳光、快乐”,传统对女子美丽温柔的要求已经不占主流,男孩起名也不像其父辈更强调坚强伟大、
个人奋斗。一些代表美德的字,如诺、芷、恩、允、谦,正开始受到年轻父母的青睐,体现了时代对于“德行”的呼
唤。
材料二:
从一些史书典籍可见,花鸟、珠玉、艳色、爱怜、女德,不啻为女娃起名永恒的主题。丽、华、珠、玉、贞、娥、
姬、姜……这是汉魏女子常用的名字。如果说提萦、昭君还有点高冷,郑德柔、曲丽卿、李贞、高淑、陈兰英、郑琼、
元婉、杨莹、王娇娇……这批唐代墓志铭中的名字,现在看起来也毫无违和感。60后时兴“英兰玉秀梅”,70后移情
“丽艳敏芳静”,80后钟爱“静丽娟艳燕”,90后喜欢“静婷敏丹丽”,00后专宠“婷静颖雪敏”。虽然不同时期
的偏好略有差异,但潜心推敲起来,大多逃脱不了“女德、女容”两大主题。然而2010后是个华丽的分割线。涵、怡、
欣、诗、梦、嘉扑面而来,一扫传统儒家给女性定下的“德容言工”四大道德标准,标志着诗意浪漫、快乐清新,略
带一点点小深度,成为2010后女娃起名新风尚。
如果说女孩起名,和她们实际的社会地位一样,在很长一段时间都犹如装饰历史的一道“花边”,那么男孩起名,
其实也只有一个主旋律,那就是“阳刚气”。
从1950年代到1970年代,男娃起名崇尚奉献精神,在不同阶段凸显了不同的政治主题;刚建国那会儿,涌现了
大量的建国、建军、建华、国华、国强等。作家张抗抗,看名字就知道出生于抗美援朝的时候,那时出了不少抗美、
援朝、保国、卫国。如果是出生在“大跃进”,则热衷于取名跃进、胜天、超英、超美。从80后到00后,政治风明
显退潮,成功人士取代了革命英雄,名字开始强调个人奋斗,坚强伟大。纵观半个多世纪,父母们对男娃的期望从来
都很直白:伟、勇、趣、强、杰、帅、盒,最多简单打个比方:波、涛、鹏、宇。70后、80后痛定思痛,决定给自己
娃娃起名绝对不能再随意。皓、昊、子、轩这类带有中国古典文化气息的汉字崛起,晟、熙、铠等字也在中高端家庭
逐步走热,大气儒雅成为新一代男娃的起名潮流。
女四德,男阳刚。从1960年代到2000年代,中国最热的男女前30个名字,俨然泾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但从
2010后最流行的名字来看,性别界限开始在名字中模糊,“刚柔并济”成为一种全新的趋同化选择,出现了像“子涵”
这样高度跨界的“中性名”。如“羲”“禹”“奕”这些明显带有男性气息的汉字,文化层次高的家长给女孩起名时,
接受程度明显更高。至少半数的中高端女宝宝家长,都提出名字不想过于女性化,还有些特意注明了“希望大气”。
2005年李宇春超女夺冠那晚,《时代》周刊对李宇春如此点评:“她所拥有的,是态度、创意和颠覆了中国传统审美
的中性风格。”
建国后,重名潮一波又一波。前三次分别发生在建国初期、“文化大革命”时期以及20世纪七八十年代。教育部
“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的研究员张书岩通过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抽样数据发现,在19661976这10年中,“红”
在名字中的使用率达到第一位,在1970年代达到蕨峰。如今新新人类,疑似正在掀起第四大重名潮。
据统计结果,2010后重名率最高的十大名字分别为:
女娃:子涵、欣怡、梓涵、晨曦、紫涵、诗涵、梦琪、嘉怡、子萱、雨涵。
男娃:子轩、浩宇、浩然、博文、字轩、子涵、雨泽、皓轩、浩轩、梓轩。
这些字则热到发烫:
女娃:涵、梓、怡、子、萱、欣、可、嘉、梦、琪。
男娃:轩、浩、子、宇、然、博、文、涵、皓、昊。
从2010后潮流热名可以看出,满满的都是双名。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一直到I960年代,中国人还是挺喜欢双
字名。但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单名狂飙突进,横行40年。在最极端的1980~1990年代,最流行的前20个名字
里,男孩的单名率达到100%,女孩达到85%。直到时代的车轮驶入2010年代,双名终于上演了“逆袭”。
(摘自2012年“起名通”运用大数据推出的“量化姓名趋势研究”成果)
材料三:
2016女宝宝热名榜T0P30基于2。15年全国新生儿540万
姓名数据
1梓萱11瑾萱21梦琪
2株涵12思涵22铉涵
3诗涵13可欣23样萌
4可挚14紫萱24芷萱
5一诺15若曦25艺涵
6雨萱16紫涵26若萱
7欣怡17雨涵27依依
8子涵18雨彤28若熙
9度版19欣妍29艺馨
10子苣20若溪30诗琪
2016男宝宝热名榜T0P30基于2015年全国新生儿540万
姓名数据
1浩然11子墨21俊杰
2子轩12博文22致远
3皓杆13一诺23天佑
4字轩14子涵24明轩
5浩宇15子睿25梓涵
6梓睿16睿26俊豪
7梓轩17雨泽27美然
8浩轩18铭轩28一鸣
9俊熙19宇航29皓字
10样豪20子豪30梓宸
中国人重名最多的姓名T0P30
1张伟299025(人)16李强230717
2王伟29061917王敏223592
3王芳27729318李敏223469
4李伟26945319王磊219127
5李娜25858120刘洋2320
6张敏24555321王艳206119
7李狰24364422王勇204173
8王铮24333923李军204023
9刘伟24162124张勇203077
10王秀英24118925李杰202421
11张丽24107526张杰199789
12李秀英24074227张磊198962
13王丽23609728王强195956
14张静23206029李娟195589
15张秀英23111430王军193723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展现的是2010到2015年的取名情况调查,材料二展现的是2012年以前的取名情况调查,两份报告合起来
正好可以全景展现中国父母为孩子取名的情况。
B.材料一最新一年的热名榜单体现新一代父母对孩子最集中的期望是“阳光、快乐”,但对“德行”的呼唤已经取
代了传统的对女子美丽温柔的要求,对男孩坚强伟大、个人奋斗的期许。
C.各大商业网站特设的“男孩女孩好名字”帖与“生肖取名宜忌”彷,主观上是为了吸引用户点击,但客观上成为
“10后”高重名率的重要因素。
I).因为单字名一连用了40年,有点审美疲劳,而两个字更能表达多维之美,所以从2010年代开始,单字名集体被
冷落,双字名终于上演了“逆袭”。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A.两份调查报告都以大数据和心理学为基础进行姓名研究,这表明大数据进入各行各业已成为一种趋势,姓名大数
据报告的发布,是这样一个大趋势下的必然产物。
B.重名现象自古至今一直存在着,随着人们的文化水平的提高,这种现象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而且愈演愈烈,这
表明人仅在取名时有一种趋同心理,缺乏创新精神等问题。
C.从材料三2016男女宝宝热名榜前30排名看,标志着诗意浪漫、快乐清新,略带一点点小深度,成为2010后女娃
起名新风尚,而大气儒雅成为新一代男娃的起名潮流。
D.文化层次高的家长给女孩子起名时都趋向于起中性化的名字,不想过于女性化,希望女孩子能“刚柔并济”,这
是对中国传统审美的颠覆,却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E.从“文化大革命”时期给孩子起名重政治、轻知识到后来追求有学识、有修养,无论如何都是一个飞跃,但名字都
“诗”“涵”“轩”起来又有些不妙。2010后起名,正处于尴尬的模仿期。
3.从两份调查报告看,中国人取名字有怎样的特点?这样的调查有何意义?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我们停泊的地方,灯光原是纷然的;不过这些灯光都是黄而有量的。黄已经不能明了,再加上了晕,便更不成
了。灯愈多,牵就愈甚;在繁星般的黄的交错里,秦淮河仿佛笼上了一团光雾。光芒与雾气腾腾的聿着,什么都只剩
了轮廓了;所以人面的详细的曲线,便消失于我们的眼底了。但灯光究竟夺不了那边的月色;(),却真是奇迹!那晚
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她晚妆才罢,盈盈的上了柳梢头。天是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
岸上原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影子,在水里着。它们那柔细的枝条月光,就像一支
支美人的臂感,交互的缠着,挽着。而月儿偶然也从它们的交叉处偷偷观看我们,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样子。岸上另有
几株不知名的老树,光光的立着;在月光里照起来,却又俨然是的老人。远处—快到天际线了,才有一两片
白云,亮得现出异彩,像美丽的贝壳一般。白云下便是黑黑的一带轮廓;是一条随意画的不规则的曲线。这一段光景,
和河中的风味大异了。但灯与月竟能交融着,并存着,使灯射着渺渺的灵辉,月成了缠绵的月;这正是天之所以厚我
们,也正是天之所以厚秦淮河了。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黑黑的招摇浴着沧桑迟暮
B.淡淡的摇曳浴着精神矍银
C.淡淡的招摇披着沧桑迟暮
D.黑黑的摇曳披着精神矍铢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灯光是亮的,月色是清的。在浑沌的灯光里,夹杂了些许清辉
B.月色是清的,灯光是浑的。在清亮的月色里,混入了缕缕灯光
C.灯光是浑的,月色是清的。在浑沌的灯光里,渗入了一派清辉
D.月色是浑的,灯光是清的。在浑沌的月色里,透入了一丝清光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但灯与月竟能并存着,交融着,使月成了缠绵的月,灯射着渺渺的灵辉;这正是天之所以厚秦淮河,也正是天之
所以厚我们了。
B.于是灯与月竟能并存着,交融着,使月成了缠绵的月,灯射着渺渺的灵辉;这正是天之所以厚我们,也正是天之
所以厚秦淮河了。
C.但灯与月竟能交融着,并存着,使灯射着渺渺的灵辉,月成了缠绵的月;这正是天之所以厚我们,也正是天之所
以厚秦淮河了。
D.于是灯与月竟能交融着,并存着,使灯射着渺渺的灵辉,月成了缠绵的月;这正是天之所以厚秦淮河,也正是天
之所以厚我们了。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丝绸之路以丝绸为名,却不以丝绸贸易为限,包含着更丰富的内容,但物质文化交流是其重要内容,互通有无、
利益诉求,让道路穿越沙漠绿洲、跨过崇山激流,让不同区域、不同语言、不同肤色的人群分享同一品质的物质文明。
丝绸无疑是唐朝与吐蕃物质交流中的代表和大宗。《旧唐书•吐蕃传》记载:“高宗嗣位.授弄赞(松赞干布)为附
马都尉,封西海郡王,赐物二千段。”公元719年,“吐蕃遣使求和”,唐玄宗“因赐其束帛,用修前好,以杂彩二
千段赐赞普”(《册府元龟・外臣部・通好》)。这不仅展现了丝绸作为赏赐物的特殊地位,而且也反映了在吐蕃地方
受赐者的身份地位。
茶叶是仅次于丝绸的稀罕之物。藏文史书《汉藏史集》记载了一个美妙传神的故事,飞鸟衔来树枝,浸泡杯中,
为不思饮食的赞普祛除了疾病。赞普叹为神奇,派人在汉藏交界地区找到了名为茶的植物,饮茶之风在吐蕃渐次兴盛。
唐人李肇《国史补》记载:“常鲁公使西蕃,烹茶帐中。赞普问日:'此为何物?'鲁公日:'涤烦疗渴,所谓茶也。'
赘普曰:'我此亦有。'遂命出之,以指日:'此寿州者,此舒州者,此顾渚•者。”'由此可见,该赞普俨然已是一
位茶叶鉴赏专家。此外,唐朝中原地区的瓷器,连同制造工艺也传到吐蕃地区,并形成种类繁多的系列,乃至地方特
色产品,在高原地区的百姓的生产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汉藏文资料记载来看,文成公主进藏、唐蕃古道杨通是丝绸、茶叶和武器等中原地区出产的物品进入西藏地区
的重要时机,但是,近年来西藏阿里故如甲木墓地的发现,改变了我们对青藏高原地区丝绸之路的认识。这里发现的
属于公元3—5世纪、带有“王侯”铭文和复杂鸟兽图案的丝绸,被认为是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发现的最早丝绸。这
里还发现了距今有1800年之久的茶叶,以及青铜剑、漆器、陶器等,这些物品均非青藏高原本地出产,而是来自中原
地区,或者与西北、西南地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们有理由相信穿越青藏高原地区的丝绸很早已经出现,并发挥
最基本的沟通功能。
通过丝绸之路从唐朝传入吐蕃的不仅有大量物品,还有中原的物种和先进的生产及工艺技术。吐蕃使者向唐朝请
赐蚕种及造酒、碾、皑、纸、墨之匠,均获得允准。中原地区的菜种和种植技术也随文成公主进藏、唐蕃文化交流传
入吐蕃地区。内地的建筑技术、医学、音乐、绘画等也相继传入吐蕃,持续影响到青藏高原地区的百姓生活与社会发
展进步。
(摘编自张云《吐蕃丝绸之路与文化交流》)
1.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丝绸、茶叶和瓷器等通过丝绸之路从中原传入吐蕃,使人们享受到同一品质的物质文明。
B.从史料看,中原历代王朝对吐蕃的赏赐很多,不仅有丝绸等物品,还有技术以及工匠。
C.中原地区的瓷器传入吐蕃后很快融入了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并形成了自己的地方特色。
D.西藏阿里故如甲木墓地发现的丝绸等物品,表明丝绸之路早在公元3世纪就已经形成了。
2.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指出丝绸之路不仅有丝绸贸易,还有更丰富的内容,后四段主要以多物交流予以论证。
B.文章以唐高宗和唐玄宗的事例,论述了吐蕃当时已经成为唐的附属国,两国关系很融洽。
C.引述《汉藏史集》和李肇《国史补》中的内容,表明当时茶在吐蕃已是极为重要的物品。
D.文章二、三段主要讲唐蕃之间的物品交流,末段则强调内地的物种、艺术等也传入了吐蕃。
3.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通过丝绸之路互通有无,在物品与技术的交流中,高原地区百姓的生活得到改善。
B.如果丝绸不贵重,就不会有作为赏赐物的特殊地位,也无法反映出受赐者的身份地位。
C.阿里出土的茶叶、青铜剑、陶器等距今有1800年之久,可见中原文化很早就对吐蕃产生影响。
D.文成公主进藏促进了唐与吐蕃的文化交流,从而深远影响了吐蕃的百姓生活与社会发展。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是一个大命题,也是当下电影创作必须直面的时代课题。在《大圣归来》《哪吒》中,
孙大圣、哪吒被塑造为当代人的影象:蜕无不胜、—的孙大圣,被重塑为一个经历重创后萎靡不振、又希望得到他人
认可的形象;品行顽劣的哪吒最终成长为一个有担当的少年。在这样的人物重塑和故事新编中,孙悟空、哪吒贴近时代、
贴近生活,成长为活•生生的能走出传妩,走进观众内心的普通人,他们的困顿与奋起,真实地了当代人的生活、情
感和价值追求。
优秀传统文化曾经涵养了中国民族动画,孕育出《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经典力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今天,《哪吒》等影片立足传统经典,现代人的生活,并广泛—多种文化的营养,在保持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的基
础上,(),展现新魅力。他们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让人们看到了“国漫崛起”的希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所向披靡反应观照获取
B.望风披靡反应观测获取
C.望风披靡反映观测汲取
D.所向披靡反映观照汲取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孙悟空、哪吒走出传统,成长为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能走进观众内心的活生生的普通人
B.孙悟空、哪吒走出传统,变成了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能走进观众内心的活生生的普通人
C.孙悟空、哪吒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变成了活生生走出传统,能走进观众内心的普通人
D.孙悟空、哪吒贴近时代、贴近生活,成长为走出传统,能走进观众内心的活生生的普通人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让传统文化融人时代语境,迸发新活力
B.让时代语境融人传统文化,迸发新活力
C.迸发新活力,让传统文化融入时代语境
D.迸发新活力,让时代语境融人传统文化
5、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晁补之所藏与可①画竹三首
苏轼
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
岂独不见人,嗒然②遗其身。
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
庄周世无有,谁知此凝神。
其二
若人今已无,此竹宁复有。
那将春蚓笔③,画作风中柳。
君看断崖上,瘦节蚊蛇走。
何时此霜竿,复入江湖手。
[注]①与可:即宋代画家兼诗人文同,字与可,苏轼表兄,善画竹。②嗒然:心境虚静的样子。③春蚓笔:典出《晋
书・王羲之传》喻书画笔法拙劣。
1.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艺术见解。
2.第二首诗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情达意?请简要分析。
6、按要求填空。
(1),尽西风,季鹰归来?(《登建康赏心亭》)
(2)故木受绳则直,。(《劝学》)
(3)秦观在《踏莎行•郴州旅舍》中表达越是收到朋友的问候,越是增添愁绪的诗句是“,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每一朵雪花都认真飘落
余君才
①雪是什么时候开始下起来的,我已经记不清了。母亲在半夜里翻身,在沉寂的夜里忍不住大声咳嗽。大半夜的,
风轻轻推开虚掩的窗户,屋子里越发清冷,母亲帮我盖好棉被,又走回了自己的屋子,然后传来一阵轻微的咳嗽声。
窗外的天空低垂,风更加凛冽起来,我静殍地躺在夜里,毫无睡意,看着窗外的事物。窗外的天空慢慢地变亮,我感
觉雪就要落下来了。
②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又睡过去了,母亲起身的时候,我也不知道。甯要落下来了,母亲想起了山野上的那一块
麦地。麦苗青青,但疏于人力,麦垄里的杂草还没有来得及铲掉。母亲拿起锄头,走向了那块月光下的麦地,她对山
野里那些迎风招摇的麦子无比珍视。她要赶在雪花落下来之前将那块麦地的杂草除掉。不然大雪落下来,麦子连同杂
草埋在下面,土地的营界全被杂草给吸走了,冬雪之后的麦子就会面黄肌瘦。
③那时候雪还没有来,雪还在风雨之后。母亲在那块月光下的麦地里除草,母亲头上包着一块暗红色的头巾,身
上穿着那件厚厚的棉袄,棉袄有些破旧了,里面的棉花露了出来,乍一看像是躯落在棉袄上尚未融化的雪花。但雪还
没有落下来,天空越来越明亮了,母亲心里越来越急,她挥舞着手中的恸头,在月光之下,努力地除草,雪就要落下
来了。
④母亲回到家的时候,雪已经越下越大。那时候,我透过房间的窗户看见母亲扛着恸头从大雪梦纷的小路上走回
来,她的脸颊已经被冻得通红,母亲用龟裂的手轻轻婵去落在身上的雪花,将锄头靠在屋前的墙角,然后经过庭院走
进屋子里,母亲的身后,大雪将夜晚映得发亮。
⑤窗外的雪越下越紧,每一片雪花都在天空中飞舞。仿佛一个盛大的节日,雪花纷纷扬扬,在大她上尽情狂欢。
那一年的雪可真大啊,它是我记忆中最大的一场大雪。雪落在大地上,发出簌软的声响,一会儿功夫大地就变成雪白
的一片。那一年的庄稼也大丰收,母亲说:“瑞雪兆丰年,多亏那场雪啊!”但我总是觉得所有的收获都是母亲劳动得
来的,我永远忘不了那场雪,忘不了透过房间窗户看见母亲扛着锄头从大雪纷纷的小路上劳作回家的画面。
⑥后来,长大了些,在书里读过很多下雪的场景。“风雪山神庙”里那一场越下越紧的大雪令人惊心动魄,林冲
的人生又将何去何从。读到《红楼梦》里“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让人想到漫天大雪,万
物归一的世界,难免有些悲伤。读过唐代诗人刘长卿的诗:“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风雪中归来的人会是谁呢?我们一遍遍读,又一次次地猜测。那个风雪中归来的人一定经历了风雪的洗礼,但这个画面
让我想得更多的是在风雪夜里劳作归来的母亲。
⑦在我走南闯北的岁月里,我见过无数次落雪。我见过在空中旋转升腾,尽情狂舞的朔方的雪,也见过妩媚婉约,
涂着胭脂的江南的雪。我见过一个在风雪中,推着三轮车急着赶路的收废纸的老人,雪落在他的破旧的衣服上,他继
续赶路前行。我还见过一个在大雪纷纷的夜里,推着手推车等在火车站帮人拖行李赚钱为老伴看病的老人。我甚至看
见过一个在大雪纷飞的夜里无家可归的流浪汉瑟缩发抖的战栗……
⑧他们和我的母亲一样,都不肯承!。他们在每一片雪花之下,过着自己干人的生活,经历自己的人生。一切都
是那么普松于单,他们好像从来都没有被人们发现过。
⑨但,每一片雪花都认真飘落。它滋泗万物,落在山间、湖泊、田野、城市的街道……仿佛每一片雪落下时,都
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在每一片雪花下面,人们都过着自己的生活,有的轻衣简从,有的辎重前行,有的乞讨人生,有
的辛苦劳作,有的在百叶窗下享受一杯热咖啡的温暖,有的在大雪弥漫的街道上认真地讨着自己的生活……
⑩每一朵粗落的雪花都有属于自己的命运,每一朵雪花下面都有着人们不同的生活,每一种生活都值得被歌颂,
每一位认真生活的人都是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一如那个在风雪夜里劳作归来的我的母亲。
(原载《敢文》2018年第2期,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每一朵雪花”既指大自然认真飘落的雪花,也是说生活中每一位认真生活的人。
B.开头写风“推开虚掩的窗户”、屋子“清冷”、窗外寒风“凛冽”,侧面表达出对母亲的担忧。
C.第⑥段作者引用“水浒的雪”“红喽的雪”“唐诗的雪”是为了表明自己丰富的人生历练。
D.第⑦段写我“走南闯北的岁月”,刍然引出不一样的雪花以及雪花下生活的不一样的人。
2.文章第③段连用“太普通了”“平凡”“稀松平常”这样的词语,其用意是什么?
3.请围绕“雪花”简析文章的行文思路。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凤凤鸟
曾剑
小妹卧床不起,不停咳嗽。乡村医生断定,她得了绝症。望着奄奄一息的小妹,我和茂哥都很心疼,想送她去城
里的大医忱,可是我们做不到。我们住在大山里,山连着山,山外还走山。乡村医生说,就问她有什么愿望,满足她
最后的愿望吧。
我们问小妹最想做的事是什么,小妹说,她最想看凤凰。村子后面的上叫凤凤山,山顶被称为凤凤岭,据说偶有
风里在此歇脚,村子里有人见过,但只是传说。
小妹要看风原,我们不知所措,陷入因境。
小妹不是我们的亲妹,是村子里的一个小女孩,我们叫她小妹,一村子里的都叫她小妹,小妹是她的名字。
我和茂哥是这里的守线兵,还有一个兼职卫生员小戴。我说,小戴要是在就好了。茂哥说,小戴也无能为力。我
们连个班的编制都够不上,叫“点”。茂哥是点长,就是负责人的意思。
我和茂哥正犯难,一只美丽的公鸡追逐一只母鸡,从我们身边飞奔而过。野鸡!我大声喊道。茂哥问我,你惊呼
什么?我说,我们可以抓一只野鸡,说是凤凰,小妹才七岁,怎么能知道呢?茂哥笑了,夸我聪明,
我自作聪明地说,要公野鸡,公野鸡漂亮,有长长的翎子,更像凤原。
我们开始捕捉公野鸡。我们进到山里,立上树杈,撑上鸟网。第一天,我们什么也没捕到。第二天,我们捕到了
三只母野鸡,就是捕不到公野鸡。茂哥到底是点长,他把母野鸡的脚系在松树上,在周围布上网。清展,网子里果然
有一只美艳的公野鸡。
我们把公野鸡装在蛇皮袋里,用火钳把袋子烙了几个窟窿,怕公野鸡闷死。
第二天清晨,我们把小妹用绳子拢在门板上。乡村医生和茂哥抬着小妹往凤凰岭走。羊肠小道,他们累得直淌汗,
几次还差点把小妹翻下山崖。小妹竟然没有受到惊吓,她沉沉地睡着。
我跟在他们身后。公野鸡我提前喂饱了,不叫不闹,像小妹一样,静静地沉睡。
好不容易到了凤血岭,山顶上有一方平台,茂哥和乡村医生把门板搁在平台上。有雾,远山朦胧地向远处延伸。
太阳还未出来,茂哥将小妹扶起来。
茂哥让小妹闭眼,告诉她说,我们让你睁眼你再睁眼,就能看到凤凰。小妹闭了眼,茂哥向我挥手。我转身去取
身后的蛇皮袋,想把公野鸡抱出来。就在这时,天突然亮开,太阳出来了,从更远的山峰照解过来,透着淡红色的光
芒。那光的颜色越来越深,越来越密集。光之深处,轴丽的云朵积聚绽放,像一只彩色的大鸟。
“凤里J”茂哥大声喊。乡村医生也喊起来,凤凰,凤凤,小妹,快看!
小妹睁开眼,惊叫道,凤原,凤原!叔叔,我看到凤原了。
茂哥示意我们样到小妹身后,背对着她,抱起那只公野鸣,抛向空中。小妹再次发出惊叹:凤凰,又来了一只。
这只是小的,是那只大凤凰的孩子公野鸡向山下飞去,我们也下了山。
黄昏时,小戴回来了,他仔细瞧着小妹。他说,小妹可能是误诊,她很可能是被一种有毒的萃侵蚀,且呼吸了有
毒的氟之气,几副解毒的草药,就能让小妹好起来。
我们都以为小戴是说胡话,他毕竟只是个卫生员,而且还是兼职的。小戴说相信我吧,我这次休了23天假,只在
家待了两天,其余时间都在跟一个老中医学号脉,学认中草药。
我心里暖暖的。我相信小戴,他不是一个乱骗的人。
小妹的娘走向屋角,拿起药罐子到溪沟边清洗。我们准备与小戴一起进山采如草药。小妹的娘突然说,熬过的中
药渣,要被人踩,生病的人才会好。村子就这么几户人家,关系好着呢,怎么好意思把病灶带给别人。
我说,那是迷信。小妹的娘脸上便有不快。茂哥偷偷捅鼓我一下,我就不再吱声。茂哥说,也许有路过的人,总
会有的。打猎的,进山采蘑菇的……
小妹的娘脸上愁云散开。
深夜里,茂哥悄悄起床穿衣。他要干什么呢?如厕不至于穿戴这么规整,我悄悄地跟着他。他往山下的村子里走,
走向小妹的家。他的双脚,很有力地在小妹家门前踩过。一股中药的味道在清凉的空气里弥漫开来,
五天后,小妹的病好了,蹦蹦跳跳地跑来找我们。她手里拿着三个鸡蛋,说是她娘给我们煮的,还热乎着呢。我
们不要,让她自己吃,她急得眼泪就要流出来。
天不冷不热,阳光温和而不刺眼。这天不是维护线路的日子,我们把小桌小髡搬到“点”外的坡地。茂哥吩咐我
这个“秀才”教小妹识字,他在一旁记日志。
小戴的膝盖上放着一本《神农架中草药》,这次探亲,他从老家带回的。有风吹过,我们各自停下手中的活,望着
小妹。小妹仰头,远眺凤凰岭,满脸甜美。她一定是想起了那只“鸟”,那只美丽的“凤凰鸟”。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小妹得了绝症无药可医起笔,给人留下悬念,以小妹病好之后满脸甜笑,回想凤凰结尾,首尾呼应,故事
情节发展富有变化,吸引读者。
B.小说对朝霞绚烂宛若凤凰飞腾的描写细腻而生动,给人以强烈的审美体验;而小妹说野鸡冒充的“小凤凰”是“大
凤凰”的孩子,则洋溢着童趣。
C.小说描写茂哥深夜起来悄悄踩踏中药渣这一细节,突出表现他跟小妹的娘一样迷信,也能说明他心地善良,希望
换来小妹病情好转和村民健康。
D.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我们”抓公野鸡以实现小妹的愿望;后半部分侧重写小妹的病被彻底治好,前后部分的衔
接点就在小戴这个人物形象上。
2.请结合满足小妹愿望的经过,简要分析茂哥等守线兵的心理变化过程。
3.小说以“凤凰鸟”为题有何妙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锄
李锐
拄着锄把出村的时候又有人问:“六安爷,又去百亩园呀?”
倒拿着锄头的六安爷平静地笑笑:“是哩。”
“咳呀\六安爷,后晌天先这么热,眼睛又不方便,快回家歌歇吧,六安爷!”
六安爷还是平静地笑笑:“我不是恸地,我是过瘾。”
“咳呀,锄了地,受了累,又没有收成,你是图啥呀,六安爷?”
六安爷已经记不清这样的问答重复过多少次了,他还是不紧不慢地笑笑:“我不是恸地,我是过瘾。”
斜射的阳光明晃晃地照在六安爷的脸上,渐渐失明的眼睛,给他带来一种说不出的静穆。六安爷看不清人们的脸
色,可他听得清人们的腔调。但是六安爷不想改变自己的主意,照样拄着锄把当拐棍,从从容容地走过。
百亩园就在河对面,一抬眼就能看见。一座三孔石桥跨过乱流河,把百亩园和村子连在一起,这整整一百二十亩
平垣肥沃的河滩地,是乱流河一百多里河谷当中最大最肥的一块地。西湾村人不知道在这块地上耕种了几千年几百代
了。几千年几百代里,西湾村人不知把几千斤几万斤的汗水撒在百亩园,也不知从百亩园的土地上收获了几百万几千
万斤的粮食,更不知这几百万几千万的粮食养活了世世代代多少人。但是,从今年起百亩园再也不会收获庄稼了,疾
炭公司看中了百亩园,要在这块地上建一个焦炭厂。两年里反复地谈判,疾炭公司一直把土地收购价压在每亩五千元。
为了表示绝不接受的决心,今年下种的季节,西湾村人坚决地把庄稼照样种了下去。煤炭公司终于妥协了,每亩地一
万五千块。这场惊心动魄的谈判像传奇一样在乱流河两岸到处被人传须。一万五千块,简直就是一个让人头晕的天价。
按照最好的年景,现在一亩地一年也就能收入一百多块钱。想一想就让人头晕,你得受一百多年的辛苦,流一百多年
的汗,才能在一亩地里刨出来一万五千块钱靖!胜利的喜悦中,没有人再去百亩园了,因为合同一签,钱一拿,推土
机马上就要开进来了。
可是,不知不觉中,那些被人遗忘了的种子,还是和千百年来一样破土而出了。每天早上嫩绿的叶子上都会有珍
珠一样的露水,在晨风中把阳光变幻得五彩缤纷。这些种子们不知道,永远不会再有人来伺候它们,收获它们了。从
此往后,百亩园里将是炉火熊熊、浓烟滚滚的另一番景象。
六安爷舍不得那些种子,他掐着指头计算着出苗的时间,到了该间苗锄头遍的日子,六安爷就拄着锄头来到百亩
园。一天三响,一晌不落。
现在,劳累了与天的六安爷已经感觉到腰背的酸痛,满是老茧的手也有些僵硬。他蹲下身子摸索着探出一块空地,
然后,坐在黄土上很享受地慢慢吸一支烟,等着僵硬了的筋骨舒缓下来。等到歌够了,就再拄着恸把站起来,青筋暴
突的臂膀,把锄头一次又一次稳稳地探进摇摆的苗堤里去。没有人催,自己心里也不急,六安爷只想一个人慢慢地恸
地,就好像一个人对着一壶老酒细斟慢饮。
终于,西山的阴影落进了河谷,被太阳晒了一天的六安爷,立刻感觉到了肩背上升起的一丝凉意,他蝮缓地直起
腰来,把捏锄把的两只手一先一后举到嘴前,轻轻地碎上几点唾沫,而后,又深深地埋下腰,举起了恸头。随着臂膀
有力的拉拽,锋利的锄刃闷在黄土里咯喻咯喘地割断了草根,间开了密集的幼苗,新鲜的黄土一股一股地翻起来。六
安爷惬意地微笑着,虽然看不清,可是,耳朵里的声音,鼻子里的气味,河谷里渐起的凉意,都让他顺心,都让他舒
服,银亮的锄板鱼儿戏水一般地,在禾苗的绿波中上下翻飞。于是,松软新鲜的黄土上留下两行长长的跨距整齐的脚
印,脚印的两旁是株距均匀的玉芟和青豆的幼苗。六安爷种了一辈子庄稼,锄了一辈子地,眼下这一次有些不一般,
六安爷心里知道,这是他这辈子最后一次锄地了,最后一次给百曲园的庄稼锄地了。
沉静的暮色中,百亩园显得寂寥、空旷。六安爷喜欢这天地间昏暗的时辰,眼睛里边和眼睛外边的世界是十样的。
他知道自己在慢慢融入眼前这黑暗的世界里。
很多天以后,人们跟着推土机来到百亩园,无比惊讶地发现,六安爷恸过的苗拢里,茁壮的禾苗均匀整齐,一棵
一棵蓬勃的庄稼全都充满了丰收的信心。没有人能相信那是一个半瞎子锄过的地。于是人们想起六安爷说了无数遍的
话,六安爷总是平静固执地说,“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湾村人与煤炭公司“惊心动魄的谈判”,是小说中隐约可见的叙事背景,也是深刻的社会背景,巧妙地将六安
爷的个人感受跟时代的变化连接起来。
B.小说中写到百亩园将要变成焦炭厂,往日的田园风光将会被“炉火熊熊,浓烟滚滚”的景象所取代,深化了作者
关于生态问题的思考及小说的环保主题。
C.关于六安爷锄地的描写生动而富有诗意,传达了六安爷在百亩园劳作时惬意舒畅的感觉,这样的写法强化了小说
所表达的人与土地分离的悲凉感。
D.“锄”作为一种农具和一种劳作行为,代表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喻示了劳动者与土地的亲密关系,也
象征着六安爷的人生和精神。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几句对话,六安爷这个勤劳而孤僻的老农形象己经跃然纸上,同时,他与村人的分歧也开始显露,并为
下文埋下伏笔。
B.种子“还是和千百年来一样破土而出了……晨风中把阳光变幻得五彩缤纷”,通过“种子”的生长反衬了土地流失
的悲哀。
C.“他缓缓地直起腰来,把捏锄把的两只手一先一后举到嘴前,轻轻地碎上几点唾沫,这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形象
传神。
D.“耳朵里的声音,鼻子里的气味……银亮的锄板鱼儿戏水一般地……翻飞”,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六
安爷锄地时的心情。
3.小说较为夸张地连续使用“几万”“几百万”之类的词语描述百亩园的历史,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试简要分析。
4.“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这句话,既是理解六安爷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费宏,字子充,铅山人。*参,举成化二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弘治中,迁左赞善,直讲东宫,进左谕德。
武宗立,耀太常少卿。正德二年拜礼部右侍郎,寻转左。五年进尚书。
帝耽于逸乐,早期日讲俱废。宏请勤政、务学、纳谏,报闻。宏挂重识大体,明习国家故事,教劝帝①革武宗弊政。
“大礼”之议,诸臣力与帝争,帝不能堪。宏颇揣知帝旨,第著名公疏,未尝特谏,以是帝心善之,及廷和等去位,
宏为首第。加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委任甚至。
宏为人和易,好推毂后进。其于“大礼”不能强谏,亦未奏时离。而是时席书、张噫、桂琴用事。书弟检讨春,
故由他曹改用。及《武宗实录》成,宏议出为佥事,书由是憾宏。理、琴由郎署入翰林,骤至唐事,举朝恶其人。宏
每示裁抑,瑰、萼亦大怨。帝尝御平台,特赐津制七言一章,命辑倡和诗集,著其衔曰“内阁掌参机务辅导首臣”。
其见尊礼,前此未有也c项、萼滋害宏宠c尊言:“诗文小技,不足劳一心,且使宏得冯宠灵,凌压朝士C”帝先不
省。萼遂与理毁宏于帝,言宏纳郎中陈九川所盗天方贡玉,受尚书邓漳膝谋起用,并及其居乡事。宏上书乞休,不允。
及携居兵理,…宏欲用.虹宁值建纶塞查或萱J遂劾宏劫制府部。无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攻之益力,复求
前后幼疏上之。宏亦连疏乞休。帝辄下优诏慰留,然终不以谴晦、萼。于是奸人王邦奇承噫、琴指,上书污故大学士
廷和等,并诬宏。宏竞致仕去。时六年二月也。十月,瑰遂以尚书、大学士入直内阁。间一岁琴亦人矣。
十四年,萼既前死,晦亦去位,帝始追念宏。再遣行人即家起官如故。自是眷遇益厚。偕李时召入无逸殿,与周
览殿庐,从容笑语,移时始出。赐银章曰“旧辅元臣”。数有咨问,宏亦竭诚无隐。承瑰、琴操切之后,易以宽和,
朝士皆慕乐之。未几,卒,年六十有八。帝嗟悼,睡恤加等,赠太保,谥文宪。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一》)
(注)①帝:指明世宗嘉靖皇帝。明武宗无后;由堂弟兴献王朱祐杭之次子朱厚烟继承大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胞居兵部/宏欲用新宁伯谭纶掌奋武营/德遂劾宏劫制府部/无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攻之益力/复录前后劾
疏上之。
B.及理居兵部/宏欲用新宁伯/谭纶掌奋武营/璃遂劾宏劫制府部/无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攻之益力/复录前后劾
疏上之。
C.及瑰居兵部/宏欲用新宁伯/谭纶掌奋武营/瑰遂劾宏劫制府部/无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攻之益力/复录前后劾
疏上之。
D.及璃居兵部/宏欲用新宁伯谭纶掌奋武营/瑰遂劾宏劫制府部/无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攻之益力/复录前后劾疏
上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甫冠:刚刚加冠。冠礼,是中国古代男性20岁的成年礼,古人在冠礼之后不是必须取字。
B.首辅:即首席大学士。明典制有明文规定其名,称内阁主要柄政者为首辅。
C.御制:指古代帝王所作之诗文书画等。帝王所用或与之有关的事物常冠以“御”字。
D.乞休:自请辞去官职。亦作“乞免”。古代官员提前请求致仕被称之为“乞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费宏行事持重-恪尽职守。当皇帝耽于安逸享乐时,他极力劝谏,曾多次劝嘉靖皇帝革弊政,对皇帝的询问竭诚尽
力。无所隐藏。
B.和蔼宽厚的费宏在“大礼”之争中,和其他大臣一样极力谏津,并坚决不依附权势而背离道义。
C.张瑰和桂萼使劲弹劾费宏,费宏接连上疏请求退休。皇帝未斥责张瑞和桂萼,只下褒奖诏书安慰挽留费宏。
D.在桂尊去世、张理离职后,皇帝派使者到费宏家里起用他仍任原职,从此费宏得到的眷顾待遇更为丰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理、萼由郎署入翰林。骤至詹事。举朝恶其人。宏每示裁抑,德、萼亦大怨。
(2)萼言:“诗文小技,不足劳圣心,且使宏得冯宠灵,凌压朝士。”帝置不省。
5.结合原文,概述张瑞,桂萼嫉妒并打压费宏的理由。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南平元襄王萧伟,字文达。幼清警好学,起家晋安镇北法曾行参军府。高祖为雍州,虑天下将乱,求迎伟及始兴
王檐来褒阳。俄闻已入沔,高祖欣然谓佐吏日:“吾无忧矣。”义师起,南康王承制,板为冠军将军,留行雍州州府
事。义师发后,州内储备及人皆虚弱。魏兴兴太守颜僧都并据郡不受命,举兵将袭雍州,伟遣兵于始平郡待师仁等,
要击大破之,州境以安。天监元年,封建安郡王,拿电二千户,给鼓吹一部。十五年,生母陈太妃寝疾,伟及临川王
宏侍疾,并衣不解带。及太纪蓑,毁顿过礼,水浆不入口累日,高祖每临幸譬抑之。伟虽奉诏,而毁瘠殆不胜丧。十
七年,高祖以建安土瘠,改封南平郡王,邑户如故。五年,薨,时年五十八。诏致以冬毛,给东园秘器。伟少好学,
笃诚通恕,趋贤重士,常如不及。由是四方游士,当世知名者,英不毕至。天庭初.■他为基能也加塞墓增植熹树珍果
穷极雕丽每与宾客游其中命从事中郎萧子范为之记梁世落邸之盛无以过焉而性多恩惠,尤愍穷乏。常遗腹心左右,历
访间里人士,其有贫困吉凶不举者,即遣赡恤之。太原王曼颖卒,家贫无以殡敛,友人江革往哭之,其妻儿对革号诉。
革口:“建安王当知,必为营理。”言未讫而伟使至,给其丧事,得周济焉。每祁寒积建,则遣人载樵为,随乏绝者
即赋给之。晚年崇信佛理,尤精考羊,著《二旨义》,别为新通。又制《性情》《几神》等论其义,僧宠及周舍、殷的、
陆锤并名精解,而不能屈。
(选自《梁书•列传第十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监初/赐伟为第/伟又加穿筑/增植嘉树珍果/穷极雕丽/每与宾客游其中/命从事中郎萧子范为之记/梁世藩邸之盛
/无以过焉/
B.天监初/赐伟为第/伟又加穿筑/增植嘉树珍果/穷极雕丽/每与宾客游其中/命从事中郎萧子范为之/记梁世藩邸之盛
/无以过焉/
C.天监初/赐伟为第/伟又加穿筑/增植嘉树/珍果穷极雕丽/每与宾客游其中/命从事中郎萧子范为之/记梁世藩邸之盛
/无以过焉/
D.天监初/赐伟为第/伟又加穿筑/增植嘉树/珍果穷极雕丽/每与宾客游其中/命从事中郎萧子范为之记/梁世藩邸之盛
/无以过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邑,中国古代君主封赐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亦称“采邑”。
B.薨,古代诸侯或大官的死称“薨",太妃死亡也可称“薨”。
C.衮冕,是古代帝王及三公穿戴的绘有龙纹的礼服和礼帽。
D.玄学,盛行于魏晋时期,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一种学术思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伟遭遇袭击,巧设伏击。裴师仁、颜僧都发兵袭击雍州,萧伟派兵在始平郡伏击,拦腰截击打败他们,雍州境
内才得以安定。
B.萧伟侍奉母亲,极尽孝道。萧伟母亲病重,萧伟衣不解带侍候她,母亲去世后,萧伟哀伤过度,多日水米不进,
高祖时常前往开导抚慰他。
C.萧伟礼待贤士,受到拥护。萧伟接近贤才重用士人,还常常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当时许多游士、有名之人,都
到他家里去拜访他。
D.萧伟关爱穷人,尽力赈济。太原王曼颖去世,家中贫困无法安葬,友人江革向萧伟求助,萧伟派使者前来,帮助
王曼颖家办理了丧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D俄闻已入沔,高祖欣然谓佐吏曰:“吾无忧矣。”
(2)每祁寒积雪,则遣人载樵米,随乏绝者即赋给之。
12、请看下面的两幅漫画及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两则漫画
材料二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网洛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已于2020年3月1日正式施行,
旨在营造良好网络生态,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
《规定》显示,网络信息内容服务使用者和生产者、平台不得开展网络暴力、人肉搜索、深度伪造、流量造假、
操纵账号等违法活动。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看法?请写篇文章来论述你的观点。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1.C
2.AC
3.特点:①中国人取名受多重因素影响,其中受社会整体发展水平、政治环境和文化程度影响很大。②中国人取名体
现父母对孩子的良好祝愿,但不同年代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存在显著差异。③中国人取名在每个年代都有自己爱用
的汉字,这些流行字代表的是一个时代最受追捧的主流价值观。意义:①名字不仅对个体有意义,也是一部微观史,
有时代的烙印,蕴含着大量的社会、文化信息,有助于我们了
解过去。②报告以姓名这一微观视角记录了这个时代从何处来,正往何处去,有助于下一代的价值观和文化素养的提
升。③从当下来看,对新一代父母的起名乃至育儿观有所影响和引导。
【解析】
1.试题分析:A项,材料一还综合覆盖了11亿人口的历史数据;B项,是一些代表美德的字“正开始受到年轻父母
的青睐”,而非“已经取代”;D项,“有点审美疲劳……之美”于文无据。
2.试题分析:B项,“而且愈演愈烈”于文无据;D项,“都趋向于起中性化的名字”错,这只是一部分家长的做法;
E项,“正处于尴尬的模仿期”错,应是处于从模仿到自我表达的尴尬期。
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题,首先结合材料明确特点:中国人取名受多重因素影响,其中受社会整体发展水平、政
治环境和文化程度影响很大。然后分析意义。分析特征是注意集合特征,比如特征是“社会整体发展水平影响”,这
样就能从名字中看到当时社会发展水平。
点睛: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针对文章的内容提出自己
的看法,实际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提炼的过程,答题方式是观点+原文例证。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
对自己的启示,此题属于二者的综合,手下明确特征,然后根据特征谈意义。。
2、1.B
2.C
3.A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词语
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
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结合上下语境,“秦淮河仿佛笼上了一团光
雾”可知,秦淮河光线的朦胧,故而“垂杨柳”的身影是“淡淡的”,色彩并不浓厚。“招摇”指故意张大声势,引
人注意。“摇曳”指摇荡。后文作者以拟人化的手法来写“垂杨柳”,写出了如美人般的“垂杨柳”体态的婀娜,风
姿的“摇曳”。“浴着”比“披着”更能突出月光的“精神”。最后一空,“却又俨然”,有转折之意,与前面老树
光光的立着的衰老之态,形成鲜明的对比反差。故而,最后一空强调的是老树在月光下的另一种精神状态,用“精神
矍铢“好。
故选B。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考生作答时应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按照话题一致的原则或时间顺序、逻辑
顺序等排列。本题中,文段开始就说“灯光黄而有晕”,故而灯光不可能是“亮的”、“清的"。排除A、D项。括
号处的前一分句,先写灯光,再写月色,故而括号处依然先写灯光,再写月色,且“渗入”一词,强调清辉对浑沌灯
光的影响是一个变化的过程。
故选C。
3.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
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错误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的
叫语法错误,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叫逻辑错误。解题时先确定逻辑类病句,再按照成分分析法排除语法类病句,常见
的逻辑错误类病句有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于是”表明和前文是承接关系,“但”是转折关系,前文
写灯光的黄晕和月色的皎洁,它们的特点是不同的,后文写它们的并存、交融,是转折关系。灯月并存交融之景,先
“厚秦淮河”,再“厚我们”,遵循“物一一物”,再“物——人”的思维逻辑。
故选A。
【点睛】
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
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
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
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
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3、1.A
2.B
3.C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
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B项,扩大范围。文中只提及唐朝皇帝赏赐吐蕃,而选项却扩大范围,说“中原历代王朝”。C项,条件不充分。原
文说的是“唐朝中原地区的瓷器,连同制造工艺也传到吐蕃地区,并形成种类繁多的系列,乃至地方特色产品,在高
原地区的百姓的生产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只有瓷器传入吐蕃是无法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的,“制造工艺也
传到吐蕃地区”是至关重要的条件,不可或缺。D项,条件关系不当。结合文本内容“近年来西藏阿里故如甲木墓地
的发现,改变了我们对青藏高原地区丝绸之路的认识。这里发现的属于公元3-5世纪”分析,不能说明“丝绸之路早
在公元3世纪就已经形成了"。故选A。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
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
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
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
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
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
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B项,对事例所证明的论点分析不恰当。文章引述两个皇帝的
事例,旨在表面丝绸“是唐朝与吐蕃物质交流中的代表和大宗”,并未提及“吐蕃当时已经成为唐的附属国”。故选
Bo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
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
分析。C项,张冠李戴。“出土的茶叶、青铜剑、陶器等距今有1800年之久”分析错误,从文中可知,距今有1800
年之久的是茶叶,青铜剑、陶器的距今时间文中并无交代。故选C。
4、1.D
2.B
3.A
【解析】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平时多积累词语成语,多练习辨析近义词和成语。辨
析时从适用对象、褒贬情感、结构搭配、语意轻重、范围大小等角度进行判定。
所向披靡:力量所到之处,一切障碍全被扫除;常用于形容军事或体育竞技中绝无对手的常胜劲旅,望风披靡:比喻
军队亳无斗志,老远看到对方的气势很盛,没有交锋就溃散了。句中写“战无不胜”的“孙大圣”,应当用“所向披
靡”,故排除BC。
反应:因为事件所引发的意见、态度、行动或回应。反映:把情况或意见等向上级报告;把客观事物的本质表现出来。
句中指把“当代人的生活、情感和价值追求”表现出来,故用“反映”更恰当,故排除AB。
观照:原是美学名词,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劳动合同拟定范文
- 传媒公司合伙人协议书范本大全
- 窗帘订购的合同书范本
- 珠宝首饰设计及定制生产合同
- 电子竞技比赛赞助及直播合同
- 农业科技研发合作协议
- 2024年开工会讲话致辞模版(4篇)
- 校园安全应急预案例文(6篇)
- 压力容器产品安全性能监督检验细则(2篇)
- 变电站检修现场安全措施管理制度(3篇)
- 2024年度工程咨询三人合伙协议书3篇
- 屋面板的拆除与更换施工方案
- 中药水飞蓟简介
- 8《我们受特殊保护》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 2024智能配电房技术导则
- 2024秋国家开放大学网课思政课《毛概》大作业+2024春+试题C
- 2024年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 导游社团工作计划
- 《现代管理原理》章节测试参考答案
- (华迎)大数据营销 分章练习题及答案(第1章大数据.大数据营销概述)
- (五级)养老护理员职业鉴定理论考试题及答案(核心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