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技术 》课件第11章_第1页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技术 》课件第11章_第2页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技术 》课件第11章_第3页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技术 》课件第11章_第4页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技术 》课件第11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1信号变换11.2驱动电路分析及外围电路器件选择思考题与习题

第11章传感器应用技术11.1信号变换

在实际应用中,敏感元件或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可能是直流电压、直流电流,也可能是交流电压、交流电流,甚至是电阻值、电容值等等。在进行处理、传输、接口、显示记录过程中,常常需要借助于各种信号变换器进行信号变换。

这些变换通常包括: ①利用I-U变换把直流电流(I)变换成直流电压(U); ②利用u-U变换把交流电压(u)变换成直流电压(U)(亦称AC-DC变换); ③利用i-U变换把交流电流(i)变换成直流电压(U); ④利用R-U变换把电阻值(R)变换成直流电压(U)(亦称Ω-U变换); ⑤利用C-U变换把电容量(C)变换成直流电压(U); ⑥利用f-U变换把频率(f)变换成直流电压(U)。

11.1.1电流-电压(I-U)变换器 最简单的电流-电压变换电路如图11.1所示。 显然,Uo=IiR,因此,Uo与电流Ii成正比。图11.1最简单的电流-电压变换电路图11.2简单电流-电压变换电路

通常采用高输入阻抗运算放大器,如LM356、CF3140、F071~F074、F353等,可方便地组成电流-电压变换器。一个简单的方案如图11.2所示。它能提供正比于输入电流的输出电压,比例常数就是反馈电阻R,即

Uo=-IiR

如果运算放大器是理想的,那么它的输入电阻为∞,输出电阻为零。R阻值的大小仅受运放的输出电压范围和输入电流大小的限制。 一种大电流-电压变换电路如图11.3所示。该电路中,利用小阻值的取样电阻Rs把电流转变为电压后,再用差动放大器进行放大。输入电流在0.1~1A范围内,变换精度为±0.5%。

根据该电路的结构,只要选R1=R2=RF,R3=R4=R5=R6=Rf,则差动放大倍数为 由上式可见,R7越小,Kd越大。调节Rw2,可以使Kd在58~274内变化。当Kd=100时,电流-电压变换系数为10V/A。运算放大器必须采用高输入阻抗(107~1012Ω)、低漂移的运算放大器。

图11.3大电流-电压变换电路

另一种微电流-电压变换电路如图11.4所示。该电路只需输入5pA电流,就能得到5V电压输出。图11.4中,输入级CH3130本身输入阻抗极高,加上因同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均处于零电位,进一步减小了漏电流。如果对输入端接线工艺处理得好,其漏电流可以小于1pA。 第二极CH3140接成100倍反相放大器。根据输入电流的极性,一方面产生反相的电压输出,一方面提供负反馈,保证有稳定的变换系数。

该电路的一个特点在于反馈引出端不是在Uo,而是在100Ω和9.9kΩ电阻中间。按常规的接法,10GΩ反馈电阻产生的变换系数为1010,即5pA电流产生0.05V电压。但是该电路的反馈从输出电压的1/100分压点引出,将灵敏度提高了100倍。于是,当输出Uo=5V时,反馈电阻两端的电压为50mV,这时所需电流仅50mV/10GΩ=5pA。图11.4微电流-电压变换电路

11.1.2电压-电流(U-I)变换器

1.负载浮动的U-I变换器

一个简单的U-I变换器电路如图11.5所示。它类似于一个同相放大器,RL的两端都不接地。利用运算放大器的分析概念,可得输出电流与输入电压的关系为

调节Rw就可以改变输入电压与输出电流之间的变换系数。通常所用的运算放大器其输出最大电流约为20mA。为了降低运算放大器功耗,扩大输出电流,在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可加一个三极管驱动电路,如图11.6所示。该电路的输入为0~1V,输出为0~10mA。图11.5负载浮动的U-I变换电路图11.6一种改进的U-I变换电路

2.负载接地的U-I变换器

一种负载接地的U-I变换电路如图11.7所示。该变换器的工作原理与浮动负载U-I变换器的类似。所不同的是,电流采样电阻R7是浮动的,而负载RL则有一端接地,所以需要两个反馈电阻R3和R4。当R1=R2,R3=R4+R7时,输出电流为图11.7负载接地的U-I变换电路

对于来自传感器的微弱电压信号,实现远距离传输是比较困难的。此时,将电压信号变换为电流信号后再进行长线传输,就可得到满意的效果。图11.8所示就是一个精度较高的电压-电流变换电路。图11.8中,运算放大器A1、A2以及有关元件一起组成差动放大器,其共模和差模输入阻抗高达109Ω。A1和A2经过选配,可获得很低的温度漂移和很强的共模抑制能力。放大倍数在34~200之间连续可调。图11.8高精度U-I变换电路

运算放大器A3以及周围元件组成一个高精度的压控双向电流源。当Ui=0时,A3的输入也为零,达到平衡,其静态电流在Rb上产生压降,给四只晶体管提供一定的偏置。当A3

的输入端出现差动信号时,其正、负电源线上的两个电流就不相等,二者朝相反的方向变化,从而使复合管V1V2、V3V4的电流也朝相反的方向变化,这两个电流的差值就是输出电流Io。 从复合管的发射极取出负反馈信号给A3,不仅提高了输出电流Io的稳定性,而且抑制了共模信号对输出的影响。采用复合管可提供很大的负载电流,负载既可直接接地,也可浮动,并且能带动多个负载同时工作。

11.1.3交流电压-直流电压(u-U)变换器和 交流电流-直流电压(i-U)变换器 把交流电压变换成直流电压亦称AC-DC变换。图11.9是使用二极管的整流电路,利用半波整流把交流电变成直流电。直流输出电压Uo可用下式表示: 式中:Um是被测交流电压的峰值。但是,从图11.10所示的硅二极管的正向伏安特性可以看出,用硅二极管进行半波整流时,如果Um

<0.5V,则输出电压Uo≈0。显然,该电路不能把峰值在0.5V以下的交流电压转换成直流电压。

为此,可采用图11.11(a)所示的由运算放大器构成的线性整流电路。这时,Um与Uo呈线性关系,如图11.11(b)所示。实际应用中,图11.11(a)所示电路的输出端对地还要接滤波电容,使输出电压Uo平滑。图11.9简单整流电路图11.10硅二极管的正向伏安特性曲线图11.11由运算放大器构成的线性整流电路(a)使用运算放大器的整流电路;(b)修正后的硅二极管正向伏安特性曲线

如果要测量输入正弦波的有效值,还需增加一级放大器并能对放大器的增益进行调整,以便对输入正弦波的有效值进行校准。图11.12所示就是一种实用的电路。 该电路是由半波整流电路和平均值-有效值转换器构成的线性变换电路。考虑到下级是反相放大器,图中V2的输出(即R5的输入)是负半周整流波形。20μF电容起平滑作用,使输出得到直流。与R7相串的电位器Rw用来调整,可使平均值等于有效值。输出端将得到与交流电压的有效值相等的直流电压输出。

i-U变换即把交流电流变换成直流电压,可按照图11.13所示的方框图进行。

图11.12实用交流电压-直流电压变换电路图11.13i-U变换器方框图 11.1.4电阻-电压(R-U或Ω-U)变换器 把电阻值变换成直流电压的一种电路如图11.14所示。Ux与电阻Rx有如下关系:

电源电压Es和分压电阻Rs均为定值,于是电阻Rx就可变换成直流电压Ux。但是Ux与Rx呈非线性关系,实际中很少采用。 图11.15是使用运算放大器的R-U变换电路。该电路为反相比例放大器,其输出电压Uo为

Es和Ri均为定值,于是电阻Rx就可转换成直流电压Uo,且Uo

与Rx成正比关系。但是,连接Rx的a、b两端均对地浮置,易受干扰,这是该电路的缺点。图11.14电阻分压式R-U变换电路图11.15使用运算放大器的R-U变换电路

如果使用恒流源进行R-U变换,如图11.16所示,就能取得很好的变换效果。因为无论Rx的阻值如何变化,流过Rx的电流Is恒定,有

Ux=Is

Rx

Ux与Rx成正比,且图中b端可以接地。图11.17所示就是利用运算放大器作恒流源的一个例子。图11.16使用恒流源的R-U变换电路图11.17用运算放大器作恒流源的变换电路

11.1.5电容-电压(C-U)变换器 这里介绍一种C-U实用电路。它由ICM7556(国产型号有CC7556、5G7556)双时基集成电路和阻容元件构成,如图11.18所示。它有5个电容挡:200pF、2nF、20nF、200nF、2μF。A1、A2是7556内部的两个完全相同的单时基电路。A1和R1、C1组成多谐振荡器。由于未接定时电阻,所以振荡脉冲的占空比q1接近100%,振荡频率f0=90Hz,周期T=0.011s。A1的输出送至A2触发端。A2和R2~R6、电容Cx组成单稳触发器。 例如,对200pF挡,A2输出的脉冲宽度为

to≈R2Cxln3=10×106Cx×1.1=1.1×107Cx

图11.18C-U变换电路

A2输出的脉冲占空比为 即

Cx=q2×10-9=1000q2×10-12=1000q2(pF)

当q2=0.1%时,Cx=1pF;当q2=20%时,Cx=200pF。 因为Cx与q2成正比,而q2又与A2输出电压的平均值Uo有关,所以,Uo的值就代表着Cx的大小。如图中所示,如果接上数字面板表还可直接显示Cx的值,而RP1、RP2分别用来调节满量程和零点。

11.1.6电压-频率(U-f)变换器(简称VFC)和频率-电压(f-U)变换器(简称FVC)

VFC是输出信号频率正比于输入信号电压的线性变换装置,其传输函数可表示为

fo=KUi

FVC是输出信号电压正比于输入信号频率的线性变换装置,其传输函数可表示为

Uo=Qfi

由于集成U-f与f-U变换器不需要同步时钟,因此,其成本比A/D(模数转换器)和D/A(数模转换器)低得多,与计算机连接时,特别简单。另外,电压模拟量经U-f变换成频率信号后,其抗干扰能力大为增强,故非常适用于远距离传输,在遥控系统以及噪声环境下,更显示出它的必要性。

目前,U-f和f-U变换器有模块式(混合工艺)和单片集成(双极工艺)式两种。通常,单片集成式是可逆的,即兼有U-f和f-U功能,而模块式是不可逆的。 对于理想的VFC和FVC,K、Q应该为常数,特性应该为通过原点的直线,但实际上会出现非线性误差。 模块式VFC常采用恒流恢复型,FVC采用精密电荷分配器和积分平均电路。 单片集成式VFC大致分为超宽扫描多谐振荡器式和电荷平衡振荡器式,FVC基本分为脉冲积分式和锁相环式。

VFC和FVC电路都可以用运算放大器加上一些元件组成。然而由于目前单片集成式VFC、FVC和模块式VFC、FVC组件已大量商品化,它们只要外接极少元件就可构成一个高精密的VFC或FVC电路。如国产5GVFC32、BG382等及国外产AD6508、LM131/231/331等。 下面介绍一下LM331。

LM331是一种简单、廉价的VFC单片式集成电路,它的特点是: ①保证的最大线性度为0.01%; ②双电源或单电源工作; ③脉冲输出与所有逻辑形式相容; ④最佳温度稳定性的最大值为±50×10-6/℃; ⑤低功率消耗,5V下的典型值为15mW; ⑥宽的满量程频率范围:1Hz~100kHz。

LM331的封装及引脚排列如图11.19所示。图11.19LM331的封装及引脚排列 LM331的电原理框图如图11.20所示,它包括一个开关电流源、输入比较器和单脉冲定时器。图11.20LM331的电原理框图

电压比较器将正输入电压UI(7脚)与电压Ux比较,若UI大,则比较器启动单脉冲定时器,定时器的输出将同时打开频率输出晶体管和开关电流源,周期为t=1.1RtCt。在这个周期中,电流i通过开关电流源向电容CL充电,电荷为Q=it。当充电使Ux大于UI时,电流i被关断,定时器自行复位。 此时,1脚无电流流过,电容CL上的电荷逐渐通过RL放掉。直到Ux等于UI以后,比较器将重新启动定时器,开始另一个循环。 输入电压UI越大,定时器工作周期越短,输出频率fo越高,且fo正比于UI

LM331的典型应用如图11.21所示。图11.21LM331的典型应用 LM331构成的精密VFC电路如图11.22所示。电路中标有*号的元件稳定性要好,标有**号的元件,对Us=8~22V,元件阻值用5kΩ或10kΩ,而对Us=4.5~8V,电阻必须是10kΩ。A1应选用低失调电压和低失调电流的运算放大器。图11.22精密VFC电路

LM331也可方便地用于频率-电压变换器(FVC),如图11.23所示。在图示的电路中,fi的输入脉冲经C-R网络微分,其6脚上的负沿脉冲引起输入比较器输出,触发定时电路动作,使输出Uo为一脉动直流电压,该电压的大小正比于输入信号的频率fi

。图11.23精密FVC电路

11.1.7电压-脉宽(U-H)变换器

U-H变换器是用来将电压信号变换为脉冲宽度信号的变换器。变换后输出的脉冲周期T是固定的,而脉冲宽度H随输入电压信号而变化,两者呈线性关系。

U-H输出的脉冲信号的直流分量与输入电压成正比关系,因此,只需简单的RC滤波电路即可复现原模拟电压信号。U-H变换器输出的脉冲信号可以很方便地驱动发光器件,进而完成光电隔离。 下面结合图11.24所示的U-H变换器原理电路,介绍它的工作情况。该电路由三角波发生器、比较器及输出级三部分组成。图11.24U-H变换器原理电路

三角波发生器由具有正反馈的运算放大器A1及阻容元件R4、C组成。 若设起始时A1输出为正向限幅电压Uw,它一方面通过R1、R2正反馈电路使A1同相端的电压为

同时,Uw通过R4对电容C充电,使UF(=UC)逐渐增大。A1实质上是一个比较器,当UF=U1时,A1翻转,输出由正向限幅电压突变为负向限幅电压-Uw,同相端的电压变为

与此同时,电容C通过R4放电,使UF(=UC)逐渐减小。当UF=U2时,A1再次翻转,输出由-Uw又跳回Uw,UT由U2跳回U1,Uw又开始向电容C充电。如此循环,形成自激振荡,在三角波发生器输出端(即电容C两端)得到峰值为±Uw

的近似三角波电压。 三角波发生器的各点波形(Uo1,UT,UC)如图11.25所示。图11.25三角波发生器各点波形图

输出的三角波实际上是由电容C充、放电的指数曲线交替组合而成的。 因为充电与放电回路相同,充电及放电电压对称于零点,所以充、放电的持续时间相同,均为振荡周期的一半。要计算三角波的周期T,只需计算其中的一个放电过程然后乘2即可。 根据RC电路瞬态过程的分析,可得

已知τ=R4C,当t=0+时,即放电过程刚开始瞬间:

当t∞,UC(∞)=-Uw时,于是有 考虑到当时,,得

整理得

根据选择的R1、R2、R4及C的数值,就可确定三角波的振荡周期T。 比较器部分很简单,由A2完成比较。 比较器A2处于开环工作状态,它把输入电压Ui与三角波电压UC进行比较。当UC

<Ui时,A2

输出正向饱和值;当UC

>Ui时,A2输出负向饱和值。A2的输出是矩形脉冲波,如图11.26所示。矩形波的周期等于三角波的周期,是恒定值。图11.26比较器A2的输出波形

图11.26所示的脉冲宽度H可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关系求得。由图11.27可见: 式中U1为三角波幅值。由前面推导知 于是有图11.27H与Ui的关系

显然,脉冲宽度H与输入信号Ui成线性关系。 为了使U-H变换器的量程及零点满足设计要求,常在A2的同相端引入一负的偏置电压(-Ub),此时: 为保证三角波的良好线性,通常Uw=4~5V。11.2驱动电路分析及外围电路器件选择

11.2.1驱动电路分析

实际中,像热电偶那样可以直接输出电压的传感器很少,大多数传感器都必须有驱动电路。 驱动电路通常采用的是恒压工作(恒压驱动方式)或恒流工作(恒流驱动方式)。 有的传感器适合在恒压条件下工作,有的传感器则适合在恒流条件下应用。恒压电路常使用在不需要很高精度的地方,而在高精度的场合恒流电路是不可缺少的。 下面举例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

大家知道,压阻式半导体应变片传感器通常是在基片上扩散出四个电阻,这四个电阻一般接成电桥,使输出信号与被测量成正比,并且在受到应力作用后,使阻值增加的两个电阻对接,电阻减小的两个电阻对接,使电桥的灵敏度最大。电桥的驱动电源既可采用恒压源供电,也可采用恒流源供电。 (1)恒压源供电。假设四个扩散电阻的阻值起始都相等且为R,当有应力作用时,两个电阻的阻值增加,增加量为ΔR

;两个电阻的阻值减小,减小量为-ΔR;另外由于温度影响,使每个电阻都有ΔRT的变化量。根据图11.28,电桥的输出为

整理后得

如ΔRT=0,即没有温度影响,则

此式说明电桥输出与ΔR/R成正比,也就是与被测量成正比;同时又与U成正比。这说明电桥的输出与电源电压的大小与精度都有关。

如ΔRT≠0,则Usc与ΔRT有关,也就是与温度有关,而且与温度的关系是非线性的,所以用恒压源供电时,不能消除温度的影响。

2)恒流源供电。恒流源供电时的电路如图11.29所示。假设电桥两个支路的电阻相等,即RABC=RADC=2(R+ΔR

T),故有

因此电桥的输出为

整理后得

Usc=IΔR

电桥的输出与电阻的变化量成正比,即与被测量成正比,当然也与电源电流成正比。但是电桥的输出与温度无关,不受温度影响,这是恒流源供电的优点。图11.28恒压源供电图11.29恒流源供电

压阻式半导体应变片的温度稳定性差,在高精度测量的场合,就必须采用恒流驱动电路。 当然,对传感器的测量电路、变换电路、放大电路、校正电路等外围电路,都应根据实际要求,选择合适的恒压工作或恒流工作。 关于恒压(稳压)问题的参考文献很多,这里不作介绍,下面着重讨论恒流源。 恒流源电路可由分立元件与运算放大器组成,但是利用恒流器件组成的电路则更加简单。专用的恒流元件有恒流二极管、三端可调恒流源和四端可调恒流源,它们的优点是体积小,允许浮置,不需附加电源,使用方便。用三端和四端可调恒流源,外接一个或两个电阻,就可构成两端恒流器件。通过调节外接电阻的阻值,就可调整输出电流值和电流温度系数,使其满足不同应用的要求。

1.CW334三端可调恒流源 图11.30所示为CW334内部等效原理电路。图中R是外接电阻,V1、V2、V4和V5组成恒流源,V2、V3和V6组成三级误差信号放大器。图11.30CW334内部等效原理电路

在V+和V-两端刚加上电压的瞬间,由于C1上的电压不能突变,V2

管集电极电位和V-端电位相等,因此V4管的集射极间电压等于外加电压。此时,V4

管的穿透电流Iceo4涌向电容C1,使C1上积累的电荷逐渐增加。当C1上的电压达到某一数值时,Iceo4会有部分注入V3的基极,而Ib3的增加会使Ic3增大,Ic3的增大引起Ib4增大,而Ib4的增大导致Ic4增大,Ic4的增大又进一步使Ib3增大。这是一个正反馈过程。同时,Ic3的增大也带来Ib5增大,Ic5流过V1,从而建立V1和V2的工作点,完成启动过程。这一过程所需的时间和所设置的电流大小有关。若设置电流大,则所需时间短。例如,ISET=1mA,所需时间约为5μs。 V1、V3和V6构成的负反馈环节,用以稳定设置的电流。外接电阻R将设置电流的变化转换为误差电压信号送入V2管基极(Ube2=Ube1+UR),V2和V3将误差信号放大、反相。 稳流过程如下: ISET↑→UR↑→Ub1↑→Ib2↑→Ic2↑→Ib3↓→Ic3↓→Ib6↓→Ic6↓

ISET↓(V4为恒流管) CW334的主要电路功能是在R端输出一个相对于V-端的64mV电压(25℃时)。这个电压的特点是随外加电压变化甚小,随温度变化呈线性关系。该电压是利用V1和V2两管发射极电流密度不等得到的,因此,温度对V1和V2两管的Ube影响不同,其温度系数之差的典型值为0.336%/℃。 用CW334构成恒流源很简单,只要外接一只电阻即可,如图11.31(a)所示。设置电流是指流入V+端的电流,在温度为25℃时,UR相对于V-是64mV。但在求R值时,还应将V-端电流加以考虑,所以

系数18/17是一个典型值。要想获得准确的ISET值,还应根据实际测试调整R的值。 当需要零温漂的电流源时,按照图11.31(b)进行连接。电路中利用了外接二极管的负温度特性对CW334进行补偿。只要仔细选择这些外接元件,就可得到满意的恒流效果。图11.31CW334应用电路

2.4DH、3CR型精密集成电路恒流管 杭州大学生产的4DH、3CR型恒流管是以温度系数低、电流稳定度高和产品一致性好为特征的精密集成电路恒流器件。由于采取了全新设计,新一代系列化产品从电性能指标到内在质量均有突破性进展。该产品的突出优点是:电流稳定度高,温度特性优良,耐压高,起始电压低,恒定电流和温度系数可调(4DH型)。实际使用呈二端式,串入有关电路中提供恒定电流。使用十分方便灵活。主要应用于各类传感器、直流放大器、光电转换电路、基准电压源、光电源、稳压电源和充电器等电路中的恒流供电或限流保护。图11.32恒流管的输出电流特性

不论是4DH型还是3CR型恒流管,当其正、负两端间电压从零增加时,其输出电流变化如图11.32所示。其中US为起始电压,UM为最高工作电压,IH为恒定电流值。表征恒流管的其它重要参数还有:电流稳定度SI——正、负两端间电压变化1V引起的IH的相对变化率;电流温度系数CI——温度变化1℃所引起的恒定电流的相对变化率;最大耗散功率PM——恒流管能承受的最大功耗。各种型号的恒流管参数见表11.1。表11.15μA~10A恒流器件的主要参数 4DH1型、4DH2型、4DH5型、4DH7、HVC2型采用B-3四引线金属管壳封装,3CR3型、3CR3H型采用B-3三引线金属壳封装或TD92L塑料封装。

4DH型及HVC2型、3CR型恒流管的电路符号如图11.33所示。图11.334DH型、HVC2型及3CR型恒流管的电路符号(a)4DH型、HVC2型(b)3CR型

图11.34给出了B-3四引线管座管脚排列及B-3三引线塑料管座管脚排列。图11.34管脚排列图11.35连接方式

恒流管的使用方法如下。 (1)根据所选恒流管型号,参照图11.35所示连接方式,接妥外接电阻R、RC(对4DH型)或外接电阻R(对3CR型),或外接电阻R+、R-(对HVC2型)。其中,RC、R的阻值按所选恒流管型号由以下方法决定。 ①4DH1型:恒流值IH与R、RC的关系为 对一定的IH值,可对应无数对R、RC,具有不同的温度系数C11值。当RC/R=4时,C11<0,由上式计算可得,此时IH与R的关系为IH=330mV/R,RC=4R;当RC

/R<4时,C11<0;当RC

/R>4时,C11

>0。RC

/R与4相差越大,C11的绝对值越大。 ②4DH5型:恒流值IH与R、RC的关系为 当RC/R=1.26时,<10-4/℃,此时IH=1030mV/R,RC=1.26R;当RC/R<1.26时,C11

<0;当RC

/R>1.26时,C11

>0。RC/R与1.26相差越大,C11

的绝对值越大。 ③3CR3、3CR3H、4DH7型:恒流值IH与R的关系为

④HVC2型:恒流值IH与R+、R-的关系为

当R-/R+=7.8时,C11>0。若R-/R+>0,则C11>0;R-/R+<0,则C11

<0。 (2)不论哪种型号的恒流管,将接U+的引线视为正端,将接V-的引线视为负端,把正端接电路高电位处,负端接电路的低电位处,串入需恒流的电路中即可起到稳定电流的作用。 (3)可在JT-1型或QT-1型等晶体管特性图示仪上观察伏安特性,测试方法与普通二极管相同。接上电阻后,视接恒流管U+的引线为正端,视接U-的引线为负端,如接线无误,图示仪上应出现如图11.32所示的曲线。

(4)恒流管获得低温度系数的方法:对4DH型,按所需恒流源的电流大小,由使用方法(1)所述公式求出与低温度系数对应的R、RC值,按此值选好低温度系数的电阻器,按照连接图接妥后,测量电流温度系数。若C11>0,则可减小RC,增大R;若C11

<0,则可增大RC,减小R。反复调节,直至满意为止。对HVC2型恒流管,获得低温度系数的方法与4DH型的类似。对3CR3、4DH7型,只要选用低温度系数电阻为R即可。

注意事项: ①不同型号的恒流管,其连接方式不同,切勿搞错。 ②不论电阻R或RC,均不能短路,否则会使电流激增,导致管子损坏。 ③为防止外界干扰,减小时漂,可在R或RC上并联电容器,电容器的容量约为几十pF至100pF。 ④初次使用前先在晶体管特性图示仪上观察伏安曲线,以便判断连接方式是否正确,防止因连接有误引起工作不正常甚至损坏恒流管。 ⑤对4DH2型恒流管,当其工作电流较小时,为增加稳定性,可在恒流管与负载之间串接5~10kΩ的电阻。 ⑥4DH型、3CR型、HVC2型恒流管构成恒流源,最终是二端形式,故有关恒流二极管的应用电路均可引用,且可比恒流二极管达到更优性能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⑦利用简单扩展电路,即可将上述恒流管电流上限、耐压上限分别增至数安培、数百伏。如对3CR3型,一种简单的方法是在2、3端间加接电阻R′,如图11.36所示,就可将电流上限增大或起到减小3CR3功耗的作用。若取流过R′的电流IH的一半,则R′可由下式估算:图11.36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