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节能环保设计与施工方案_第1页
绿色建筑节能环保设计与施工方案_第2页
绿色建筑节能环保设计与施工方案_第3页
绿色建筑节能环保设计与施工方案_第4页
绿色建筑节能环保设计与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绿色建筑节能环保设计与施工方案TOC\o"1-2"\h\u16295第一章绿色建筑节能环保设计概述 2201041.1绿色建筑的定义与特点 2213971.2绿色建筑节能环保设计的重要性 3304831.3绿色建筑节能环保设计的原则 323960第二章建筑选址与规划 3154192.1选址原则与要求 367022.2规划布局与景观设计 4167542.3建筑间距与朝向 415425第三章建筑围护结构设计 577293.1外墙保温隔热设计 5216873.1.1保温材料选择 5250443.1.2保温层设计 559843.1.3防水隔热层设计 5213143.2屋顶保温隔热设计 5287923.2.1保温材料选择 5130443.2.2保温层设计 5141043.2.3防水隔热层设计 5148713.3窗户与玻璃选择 6277203.3.1窗户选择 6102053.3.2玻璃选择 613204第四章节能型建筑设计 6302674.1建筑体型与平面布局 6228644.2建筑遮阳与采光设计 6229464.3建筑通风与自然换气 77149第五章节能环保施工技术 729335.1施工材料的选择与使用 7228015.2施工工艺与施工管理 775045.3施工过程中的环保措施 81102第六章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 8172386.1节水型给水系统设计 8155296.1.1设计原则 8138576.1.2设计内容 8162146.2雨水收集与利用 943666.2.1设计原则 9105776.2.2设计内容 9307066.3废水处理与再生利用 9181096.3.1设计原则 9265006.3.2设计内容 926155第七章建筑电气设计 10281517.1节能型电气设备选择 1059477.2电气系统布局与优化 10137337.3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 1114139第八章建筑绿化与景观设计 11229588.1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119338.1.1选择原则 11319958.1.2植物配置 11270588.2景观水体的设计与处理 1276978.2.1水体设计 12172428.2.2水体处理 12139548.3绿色屋顶与立体绿化 12300678.3.1绿色屋顶设计 12274088.3.2立体绿化实施 1216349第九章建筑室内环境设计 12311609.1室内空气质量保障 12224809.1.1设计原则 12156789.1.2设计方法 13260519.2室内光环境设计 1366449.2.1设计原则 1329649.2.2设计方法 1314839.3室内声环境设计 13319529.3.1设计原则 13117689.3.2设计方法 1416967第十章绿色建筑评价与监管 14376210.1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141929310.2绿色建筑监管政策 141376910.3绿色建筑后期运营与维护 14第一章绿色建筑节能环保设计概述1.1绿色建筑的定义与特点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行、维护及拆除全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和人类健康等因素,以降低建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建筑。绿色建筑具有以下特点:(1)节能:通过优化建筑设计、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功能、采用高效的能源设备等手段,降低建筑能耗。(2)环保:在建筑材料的选择、施工过程、运行维护等方面,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减少对环境的污染。(3)健康:关注建筑室内环境质量,提高室内空气质量,保障居住者身心健康。(4)可持续发展: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2绿色建筑节能环保设计的重要性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能耗日益增加,对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绿色建筑节能环保设计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降低能源消耗:绿色建筑通过采用节能技术,降低建筑能耗,有助于缓解能源紧张问题。(2)减少环境污染:绿色建筑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减少对环境的污染。(3)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绿色建筑关注室内环境质量,有利于保障居民身心健康。(4)促进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强调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有助于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3绿色建筑节能环保设计的原则在进行绿色建筑节能环保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整体性原则:将建筑作为一个整体,充分考虑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2)以人为本原则:关注建筑使用者的需求,提高室内环境质量,保障居民身心健康。(3)资源节约原则:在建筑设计、施工、运行和维护过程中,尽量减少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4)技术创新原则: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先进的绿色建筑技术,推动建筑行业的技术创新。(5)经济合理原则:在保证绿色建筑效果的前提下,充分考虑经济效益,实现经济与环保的平衡。(6)地域特色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文化、资源等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绿色建筑设计和施工。第二章建筑选址与规划2.1选址原则与要求建筑选址是绿色建筑节能环保设计的基础环节,其原则与要求如下:(1)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建筑选址应遵循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保证选址合规合法。(2)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建筑选址应充分考虑周边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选择具备良好生态环境、较少破坏自然景观的地块。(3)交通便利。建筑选址应充分考虑交通条件,保证项目所在地与周边地区交通便捷,有利于节能减排。(4)资源利用。建筑选址应充分考虑当地资源条件,如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等,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5)安全与防护。建筑选址应考虑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安全隐患,保证项目所在地具有良好的安全防护条件。2.2规划布局与景观设计绿色建筑节能环保设计中的规划布局与景观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整体规划。建筑规划布局应充分考虑项目总体布局,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2)功能分区。建筑规划布局应合理划分功能区域,提高空间利用效率,降低能耗。(3)绿色景观设计。景观设计应注重生态效益,采用本土植被,提高绿化覆盖率,降低景观用水和能耗。(4)人文关怀。规划布局与景观设计应关注人的需求,创造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2.3建筑间距与朝向建筑间距与朝向是影响绿色建筑节能环保设计的重要因素,以下为相关要求:(1)建筑间距。建筑间距应满足消防、采光、通风等基本要求,同时考虑周边环境因素,提高舒适度。(2)建筑朝向。建筑朝向应充分利用自然光、风向等资源,降低建筑能耗。在我国,南向为最佳朝向,其次为东西向。建筑选址与规划是绿色建筑节能环保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选址与规划有助于提高建筑物的节能环保功能。第三章建筑围护结构设计3.1外墙保温隔热设计建筑外墙是建筑围护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保温隔热功能对整个建筑的能耗和室内环境质量有着的影响。以下是外墙保温隔热设计的主要内容:3.1.1保温材料选择外墙保温材料应具备以下特性:导热系数低、密度小、强度高、防火功能好、耐久性强、环保无毒。常用的外墙保温材料有聚苯乙烯泡沫板(EPS)、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XPS)、岩棉板、玻璃棉板等。3.1.2保温层设计保温层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保温层厚度应根据建筑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建筑类型和能耗标准进行确定;保温层应均匀覆盖整个外墙,避免产生冷桥现象;保温层与外墙基层之间应设置防潮层,防止水分渗透。3.1.3防水隔热层设计防水隔热层是外墙保温隔热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主要功能是防止雨水渗透和室内外温差产生的结露现象。防水隔热层设计应选用耐候性强、抗紫外线、耐腐蚀的材料,如聚脲防水涂料、三元乙丙防水卷材等。3.2屋顶保温隔热设计屋顶是建筑围护结构中热量损失较大的部分,合理的屋顶保温隔热设计对提高建筑节能效果具有重要意义。3.2.1保温材料选择屋顶保温材料应具备以下特性:导热系数低、密度小、强度高、耐候性强、环保无毒。常用的屋顶保温材料有聚苯乙烯泡沫板、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岩棉板、玻璃棉板等。3.2.2保温层设计屋顶保温层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保温层厚度应根据建筑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建筑类型和能耗标准进行确定;保温层应均匀覆盖整个屋顶,避免产生冷桥现象;保温层与屋顶基层之间应设置防潮层,防止水分渗透。3.2.3防水隔热层设计屋顶防水隔热层设计应选用耐候性强、抗紫外线、耐腐蚀的材料,如聚脲防水涂料、三元乙丙防水卷材等。还应考虑设置排水坡度,保证屋顶排水畅通。3.3窗户与玻璃选择窗户是建筑围护结构中热量损失较大的部分,合理选择窗户和玻璃对提高建筑节能效果具有重要意义。3.3.1窗户选择窗户选择应考虑以下因素:窗户类型(如塑钢窗、铝合金窗、断桥铝窗等)、窗户大小、窗户开启方式等。其中,断桥铝窗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功能和气密性,是绿色建筑节能环保设计的首选。3.3.2玻璃选择玻璃选择应考虑以下因素:玻璃种类(如普通玻璃、中空玻璃、LowE玻璃等)、玻璃厚度、玻璃颜色等。中空玻璃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功能,能有效降低建筑能耗;LowE玻璃具有较高的隔热功能和较低的反射率,有利于提高室内舒适度。通过对建筑围护结构的外墙、屋顶、窗户和玻璃进行合理的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的节能效果,为室内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第四章节能型建筑设计4.1建筑体型与平面布局建筑体型与平面布局是建筑设计中的关键环节,对于节能型建筑而言尤为重要。在建筑体型设计方面,应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建筑朝向,充分利用自然光、风等资源。(2)采用合理的体形系数,降低建筑外表面积与体积比,减少建筑能耗。(3)考虑建筑体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如减少对相邻建筑的遮挡,提高绿化覆盖率等。在平面布局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划分功能区域,提高空间利用率,减少无效空间。(2)采用模块化设计,提高建筑构件的通用性和互换性。(3)充分考虑室内外空间的交融,提高室内舒适度。4.2建筑遮阳与采光设计建筑遮阳与采光设计是节能型建筑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以下为设计要点:(1)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合理设置建筑遮阳设施,如遮阳板、百叶窗等,降低室内温度,减少空调能耗。(2)采用透光性较好的玻璃材料,提高室内自然采光效果,减少照明能耗。(3)利用建筑体型、平面布局等手段,实现室内外空间的自然通风,提高室内舒适度。4.3建筑通风与自然换气建筑通风与自然换气对于提高室内空气质量、保障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为设计要点:(1)合理设置通风口,实现室内外空气的流通,提高室内舒适度。(2)采用可调节的通风设施,如窗户、通风井等,满足不同季节和室内环境的需求。(3)利用自然通风原理,降低空调能耗,减少室内空气污染。(4)结合建筑体型、平面布局等设计,实现室内外空间的自然换气,提高室内空气质量。第五章节能环保施工技术5.1施工材料的选择与使用在绿色建筑节能环保设计与施工中,施工材料的选择与使用。应选用符合国家环保标准、具有良好保温隔热功能的材料,如节能型建筑材料、绿色建材等。在选择材料时,还需关注材料的可回收性和再利用性,以降低建筑物的整体能耗。施工材料的使用应遵循以下原则:(1)保证材料质量,满足绿色建筑的设计要求;(2)合理搭配材料,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功能;(3)优化材料使用,降低施工过程中的资源浪费。5.2施工工艺与施工管理施工工艺与施工管理是绿色建筑节能环保施工的关键环节。以下从两方面阐述:(1)施工工艺: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如预制装配式建筑、现浇混凝土结构等,以提高施工效率,减少现场施工污染。同时施工工艺应遵循节能、环保、高效的原则,降低建筑物的整体能耗。(2)施工管理: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管理,保证施工质量。具体措施包括:①建立健全施工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②加强施工人员培训,提高施工技能;③严格执行施工方案,保证施工进度与质量;④加强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减少施工污染。5.3施工过程中的环保措施在绿色建筑节能环保施工过程中,采取以下环保措施:(1)施工现场绿化:在施工现场合理设置绿化带,提高绿化覆盖率,降低扬尘污染。(2)废水处理:对施工现场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保证排放水质达标。(3)噪声控制:采用低噪声施工设备,合理布局施工现场,降低噪声污染。(4)废弃物管理:对施工现场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5)空气质量监测:定期对施工现场空气质量进行监测,保证空气质量达标。通过以上措施,实现绿色建筑节能环保施工,为我国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第六章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6.1节水型给水系统设计6.1.1设计原则节水型给水系统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理确定给水系统规模,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减少水资源的浪费。(2)采用先进的节水技术,降低给水系统的能耗。(3)优化给水系统布局,提高给水效率。(4)保证给水系统的安全可靠,保障用户用水安全。6.1.2设计内容(1)给水系统选择:根据建筑规模、用途及用户需求,选择合适的给水系统类型,如集中给水、分区给水等。(2)给水设备选型:选用节水型给水设备,如节水型水龙头、淋浴器等,降低给水系统的能耗。(3)给水管道设计:合理布置给水管道,减少管道长度,降低沿程损失。(4)给水系统自动化控制:采用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给水系统的自动调节和远程监控。6.2雨水收集与利用6.2.1设计原则雨水收集与利用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减少对地下水和市政供水的依赖。(2)保证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的安全、可靠、经济、环保。(3)结合建筑特点,合理布局雨水收集与利用设施。6.2.2设计内容(1)雨水收集系统:包括屋面雨水收集、地面雨水收集等,采用合适的收集方式,如雨水斗、雨水井等。(2)雨水处理系统:对收集的雨水进行过滤、消毒等处理,保证雨水质量。(3)雨水利用系统:将处理后的雨水用于绿化、景观用水、冲厕等非饮用领域。(4)雨水排放系统:合理设计雨水排放管道,保证雨水排放畅通。6.3废水处理与再生利用6.3.1设计原则废水处理与再生利用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充分利用废水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2)保证废水处理与再生利用系统的安全、可靠、经济、环保。(3)结合建筑特点,合理布局废水处理与再生利用设施。6.3.2设计内容(1)废水分类收集:对建筑内的废水进行分类收集,如生活废水、厨房废水、卫生间废水等。(2)废水处理系统: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对废水进行处理,降低废水污染物浓度。(3)废水再生利用系统:将处理后的废水用于绿化、景观用水、冲厕等非饮用领域。(4)废水排放系统:合理设计废水排放管道,保证废水排放畅通。(5)废水监测与控制系统:对废水处理与再生利用系统进行实时监测,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第七章建筑电气设计7.1节能型电气设备选择在绿色建筑节能环保设计中,电气设备的选择。以下是对节能型电气设备选择的论述:(1)遵循国家及行业标准,优先选用高效、低耗、环保的电气设备。这些设备应具备以下特点:高效率:设备的转换效率应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的能效标准;低能耗:设备在正常运行状态下的能耗应尽可能低;环保:设备的生产、使用和废弃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应降至最低。(2)根据建筑功能及使用需求,合理选择电气设备类型。如:照明设备、空调设备、动力设备等。(3)采用节能型变压器,降低变压器损耗,提高供电效率。(4)选用节能型电动机,提高电动机的运行效率,减少能源消耗。7.2电气系统布局与优化电气系统布局与优化是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对电气系统布局与优化的论述:(1)合理设计供电系统,降低线路损耗。具体措施包括:采用合理的供电方式,降低线路长度;优化供电线路,减少转弯、分支等;选择合适的电缆规格,提高线路载流能力。(2)合理配置电气设备,实现设备间的高效协同。具体措施包括:根据设备使用特性,合理分配供电容量;优化设备布局,减少设备间的距离;采用模块化设计,提高设备互换性。(3)采用智能化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电气系统运行状态,发觉并及时处理故障。(4)采用节能型电气设备,降低建筑整体能耗。7.3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建筑智能化系统是绿色建筑的核心组成部分,以下是对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的论述:(1)根据建筑功能及使用需求,合理选择智能化系统设备。如:智能照明、智能安防、智能空调等。(2)采用分布式控制系统,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协同控制。(3)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对建筑运行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分析,为建筑节能提供数据支持。(4)通过智能设备与用户互动,提高建筑使用舒适度,降低能源消耗。(5)建立完善的建筑智能化运维体系,保证系统稳定、高效运行。,第八章建筑绿化与景观设计8.1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8.1.1选择原则在建筑绿化与景观设计中,绿化植物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1)适地适树:根据项目所在地的气候、土壤、水分等条件,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种类。(2)多样性原则:注重植物种类的多样性,以保持生态平衡,提高绿化效果。(3)美观性原则:选择观赏价值高、生长周期长的植物,以提升景观效果。(4)生态效益原则:优先选择具有较强生态功能的植物,如抗污染、固碳释氧等。8.1.2植物配置(1)植物群落配置: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态特点,合理配置植物群落,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2)空间布局:充分利用空间,采用平面、立体绿化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绿化覆盖率。(3)色彩搭配:注重植物色彩搭配,形成丰富的视觉效果。(4)季节变化:考虑植物的生长周期和季节变化,使绿化景观具有持续性的美感。8.2景观水体的设计与处理8.2.1水体设计(1)形态设计:根据项目地形、地貌和景观需求,合理设计水体形态,使之与周围环境协调。(2)水循环系统:设计合理的水循环系统,保证水体的清洁和生态平衡。(3)景观效果:利用水体本身的特性,创造丰富的景观效果。8.2.2水体处理(1)水质处理: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保证水体水质达到景观用水标准。(2)生态修复:通过种植水生植物、投放生物滤料等措施,恢复水体的自然净化功能。(3)景观维护:定期清理水体,维护景观效果。8.3绿色屋顶与立体绿化8.3.1绿色屋顶设计(1)防水层设计:保证绿色屋顶具有良好的防水功能,防止水分渗透。(2)排水层设计:合理设置排水层,保证屋顶绿化植物的生长需求。(3)植被层设计: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形成稳定的植被层。8.3.2立体绿化实施(1)绿化载体:选择合适的绿化载体,如墙面、阳台、柱子等。(2)植物选择:根据载体特点,选择适生的植物种类。(3)绿化施工:采用攀爬、悬挂、覆盖等绿化方式,实现立体绿化效果。(4)维护管理:定期修剪、施肥、浇水,保证立体绿化效果的持续稳定。第九章建筑室内环境设计9.1室内空气质量保障9.1.1设计原则室内空气质量是绿色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重要环节。在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合理设置通风系统,提高室内空气质量。(2)控制室内污染物:采用环保材料,降低室内污染物浓度。(3)提高室内空气质量:采用空气净化技术,提升室内空气质量。9.1.2设计方法(1)合理布局室内空间,保证室内空气流通。(2)选择低污染物释放的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3)设置室内空气净化系统,如新风系统、空气净化器等。(4)定期检测室内空气质量,及时发觉问题并进行整改。9.2室内光环境设计9.2.1设计原则室内光环境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充分利用自然光:提高自然光利用率,减少人工照明能耗。(2)合理布局照明系统:根据室内空间功能,合理配置照明设备。(3)营造舒适的光环境:避免眩光、阴影等不良现象,提高视觉舒适度。9.2.2设计方法(1)采用大面积窗户设计,提高自然光利用率。(2)设置遮阳系统,防止直射阳光产生眩光。(3)采用节能型照明设备,降低照明能耗。(4)合理配置照明灯具,提高照明效果。(5)采用调光系统,根据实际需求调整照明亮度。9.3室内声环境设计9.3.1设计原则室内声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