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5单元基因的传递规律第18讲遗传综合实验分析(练习)(学生版+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2/2D/03/wKhkGWdbIYeAOZUaAAGx6N6RrU8472.jpg)
![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5单元基因的传递规律第18讲遗传综合实验分析(练习)(学生版+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2/2D/03/wKhkGWdbIYeAOZUaAAGx6N6RrU84722.jpg)
![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5单元基因的传递规律第18讲遗传综合实验分析(练习)(学生版+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2/2D/03/wKhkGWdbIYeAOZUaAAGx6N6RrU84723.jpg)
![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5单元基因的传递规律第18讲遗传综合实验分析(练习)(学生版+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2/2D/03/wKhkGWdbIYeAOZUaAAGx6N6RrU84724.jpg)
![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5单元基因的传递规律第18讲遗传综合实验分析(练习)(学生版+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2/2D/03/wKhkGWdbIYeAOZUaAAGx6N6RrU847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8讲遗传综合实验分析目录01模拟基础练【题型一】生态位置的判断 【题型二】遗传综合实验分析02重难创新练03真题实战练题型一生态位置的判断1.果蝇是研究遗传的好材料,为探究果蝇某一性状刚毛的遗传现象,科学工作者选取了两只有刚毛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产生的后代有刚毛和卷毛,并且后代的刚毛:卷毛=2:1,雌果蝇:雄果蝇=1:2。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刚毛为显性性状,卷毛为隐性性状B.控制刚毛和卷毛的生态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C.刚毛的雌雄果蝇中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D.刚毛性状的遗传中存在显性纯合致死2.现有某XY型性别决定的雌雄异株植物,其花色受两对等位生态A/a和B/b共同控制。两对等位生态与花色性状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生态A控制酶A的合成,酶A会抑制生态B的表达,导致酶B无法合成。研究人员用纯合紫花雄株和纯合蓝花雌株杂交,F₁全为蓝花植株,F₁杂交获得F₂,F₂表现型及比例为蓝花:紫花=13:3,且紫花全为雄株。F₁雄株的生态与染色体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两对生态与性状的关系A.B.C.D.3.果蝇的长翅与短翅、红眼与白眼,这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生态B、b和R、r控制。亲代雌果蝇与雄果蝇杂交获得F1,统计F1表型及数量为长翅红眼雌蝇150只、短翅红眼雌蝇52只、长翅红眼雄蝇78只、长翅白眼雄蝇75只、短翅红眼雄蝇25只、短翅白眼雄蝇26只。只考虑这两对相对性状,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果蝇翅型由常染色体上的生态控制B.F1长翅红眼雌果蝇的生态型有4种C.F1雌果蝇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2D.雌性亲本产生R配子的比例为1/24.果蝇的长翅和截翅由一对等位生态控制,多只长翅果蝇进行单对交配(每个瓶中仅有1只雌果蝇和1只雄果蝇),F1果蝇中,长翅:截翅=3:1,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长翅和截翅这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长翅B.F1长翅果蝇中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C.可以通过统计F1中截翅果蝇的性别来确定该等位生态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D.若该对等位生态位于X染色体上,F1中雄果蝇与亲本雌果蝇杂交,F2截翅果蝇占1/2题型二遗传综合实验分析5.细包质遗传是由细包质中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而母性影响是指子代的表型受母本的核生态型控制。现发现紫茉莉植株的叶片有绿色和白色之分,为探究该相对性状的遗传方式,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下列相关说法中最合理的是()杂交组合父本母本F1一白色绿色绿色二白色白色白色三绿色绿色绿色四绿色白色白色A.杂交组合一、二可证明叶片颜色中绿色为显性性状B.以上实验结果能排除叶片颜色由自身一对核生态控制C.若遗传方式为母性影响,则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D.若F1自交后,F2表型均与F1一致,可排除细包质遗传6.某兴趣小组为研究各植物花色的不同遗传机制,分别进行以下三组实验并完成数据分析:①某封闭实验田里的野生植株,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随机选取30株红花植株让其自由交配,F1中红花∶白花=63∶1;②将一株杂合紫花豌豆连续自交繁殖三代,F3中紫花∶白花=9∶7;③将两株纯合的蓝花植株杂交→F1全为紫花,让F1自交→F2紫花∶蓝花=9∶7。不考虑致死等特殊情况,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①数据说明花色的遗传至少由3对独立遗传的等位生态决定B.②数据反映出豌豆花色的遗传符合生态的自由组合定律C.如果逐代淘汰②中白花植株,则F3中白花的生态频率为10%D.如果选取③中F1紫花植株进行测交,子代紫花∶蓝花为1∶37.种子的种皮是由母体植株雌蕊的珠被发育而来的,种子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已知豌豆种皮有黄、白两种颜色。为了解种皮颜色性状的遗传规律,某研究小组第1年在甲地用纯种黄种皮豌豆(母本)和纯种白种皮豌豆(父本)杂交,当年收获的种子(记作F1)全为黄种皮;在乙地用纯种黄种皮(父本)和纯种白种皮(母本)杂交,F1全为白种皮;第2年他们又将两地的F1种子分别种下得到F1植株,F1植株自交所结种子为F2,统计发现两地F2种皮都为黄色;第3年他们又将两地的F2种子分别种下得到F2植株,F2植株自交所结种子为F3,统计发现两地F3种皮中黄色与白色的比例接近3: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地第1年正反交实验结果不同,即可判断豌豆种皮颜色的遗传是细包质遗传B.F2种皮均为黄色,不符合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分离比,所以豌豆种皮颜色的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C.若将甲、乙两地杂交产生的F1种子种下,长成F1植株,连续自交4代,所得的自交第4代种子中白种皮种子占的比例为7/16D.若让其连续自交,白种皮种子中的纯合子比例会随着自交代数增多而逐代增大8.摩尔根等人做完突变体白眼雄蝇与红眼雌蝇杂交实验后,还进行了这只白眼雄蝇与F1红眼雌蝇的回交实验,圆满地说明了他的实验结论。为了进一步验证控制果蝇眼睛颜色的生态位于X染色体上,他们根据上述实验中的材料,又设计了三个新的实验。这三个实验分别是:①F2雌蝇×白眼雄蝇;②白眼雌蝇×红眼雄蝇;③白眼雌蝇×白眼雄蝇。关于这三个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实验所产的后代是1/4红眼雌蝇、1/4白眼雌蝇、1/4红眼雄蝇、1/4白眼雄蝇B.②实验子代中雌蝇都是红眼,雄蝇都是白眼C.③实验子代能成为稳定的品系D.三个实验中,②实验最为关键9.某种二倍体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存在斑翅与正常翅(由一对等位生态A、a控制)、桃色眼与黑色眼(由一对等位生态B、b控制)两对相对性状。为了研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机制,实验小组选择斑翅桃色眼雌性昆虫与正常翅黑色眼雄性昆虫杂交,得到F1代雌性昆虫为正常翅桃色眼∶正常翅黑色眼=1∶1,雄性昆虫为斑翅桃色眼∶斑翅黑色眼=1∶1,F1相互交配产生F2,得到F2中正常翅黑色眼∶正常翅桃色眼∶斑翅黑色眼∶斑翅桃色眼=2∶3∶2∶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根据杂交实验结果,可以确定翅型中的斑翅属于隐性性状B.BB纯合时可能存在致死效应,且黑色眼昆虫的生态型是BbC.昆虫种群中,正常翅黑色眼昆虫的生态型共有3种D.F2中斑翅桃色眼昆虫的生态型是bbXaXa一、单选题1.果蝇的长翅与短翅、红眼与白眼,这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生态B、b和R、r控制。亲代雌果蝇与雄果蝇杂交获得F1,统计F1表型及数量为长翅红眼雌蝇150只、短翅红眼雌蝇52只、长翅红眼雄蝇78只、长翅白眼雄蝇75只、短翅红眼雄蝇25只、短翅白眼雄蝇26只。只考虑这两对相对性状,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果蝇翅型由常染色体上的生态控制B.F1长翅红眼雌果蝇的生态型有4种C.F1雌果蝇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4D.雌雄亲本产生含r配子的比例相同2.近海水域富营养化易导致浒苔(一种绿藻)爆发形成绿潮,淡水水域富营养化易导致蓝细菌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均影响水质和水生生物的生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水体富营养化一定是有机污染物排放过多造成的B.两者的细包中均含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体C.绿藻的细包含有中心体,而蓝细菌的细包不含中心体D.两者的生态在遗传时都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3.果蝇的体色分为灰体和黑体,眼色分为红眼和白眼,这两对相对性状由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生态控制。为研究其遗传机制,研究人员取纯合的灰体红眼雌果蝇和黑体白眼雄果蝇杂交,F1全为灰体红眼。让F1随机交配,F2中灰体红眼:灰体白眼:黑体红眼:黑体白眼=9:3:3:1。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体色中的灰体和眼色中的红眼均为显性性状B.重新统计F2中黑体果蝇的性别可确定控制体色的生态的位置C.若F2黑体果蝇中既有雄性又有雌性,则说明控制体色的生态位于X染色体上D.若控制果蝇眼色的生态位于X染色体上,则根据红眼雄果蝇和白眼雌果蝇杂交后代的眼色可判断果蝇的性别4.已知小麦的抗旱(A)对敏旱(a)为显性,高秆(B)对矮秆(b)为显性,这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一对等位生态控制。现用纯合抗旱高秆植株和纯合敏旱矮秆植株杂交,F1全为抗旱高秆植株,让F1进行测交,测交后代4种表现型及比例为抗旱高秆:抗旱矮秆:敏旱高秆:敏旱矮秆=42:8:8:4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F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没有发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B.F1在测交实验中产生了4种类型的配子,比例是42:8:8:42C.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生态均遵循生态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D.若让F1自交,其后代纯合子中,上述4种表现型的比例应为42:8:8:425.研究发现,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进行正反交实验,结果如下:实验一:♀甲×♂乙→F1呈甲性状实验二:♂甲×♀乙→F1呈乙性状不考虑生态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为解释这一现象,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提出如下假说假说1该对性状由细包核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甲为显性性状,个体的性状由母体的生态型决定,不受自身生态型的支配,即母性效应。假说2该对性状由细包质内的遗传物质控制,即细包质遗传,特点为母系遗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母性效应和细包质遗传均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B.将实验一的F1自交得到F2,若F2全为甲性状,则假说2正确C.将实验二的F1自交得到F2,若F2全为甲性状,则假说2正确D.将C选项中F2自交得到F3,若F3出现3∶1的分离比,则假说1正确6.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已知果蝇直毛(B)对分叉毛(b)为显性,且生态不位于Y染色体上。1只直毛雌果蝇和1只直毛雄果蝇杂交,子代雌果蝇全为直毛,雄果蝇中直毛:分叉毛=1:1,雌雄果蝇数量相等。关于生态的位置及亲本直毛雌果蝇的生态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常染色体BB B.常染色体BbC.X染色体XBXB D.X染色体XBXb7.某一年生植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X、Y染色体上具有同源区段,该区段可存在等位生态。现有同源区段上某对生态(D、d)均为杂合子的雌雄个体构成的种群(假设雄性个体的生态型均相同,且不考虑生态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产生的后代均存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种群个体的生态型有XDXd、XDYd、XdYD3种类型B.当F1的雌性有两种表型时,D生态位于雄性的X染色体上C.当F1的雄性有两种表型时,D生态位于雄性的Y染色体上D.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生态的遗传仍然遵循生态的分离定律8.某昆虫(XY型)的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卷翅(B)对正常翅(b)为显性、刚毛(D)对截毛(d)为显性。让长翅刚毛雄性昆虫甲与残翅截毛雌性昆虫乙杂交,F1中雌、雄均表现为长翅∶残翅=1∶1,但雌性全表现为截毛,雄性全表现为刚毛。另有多只相同生态型的雌性昆虫,以它们产生的若干卵细包为材料,研究上述三对生态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以单个卵细包的DNA为模板,用相应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了8种卵细包的电泳图谱及比例关系,如图所示。(不考虑致死和突变,各型配子活力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三对生态的遗传遵循生态的自由组合定律B.生态A/a与生态B/b在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C.若通过PCR技术检测甲乙杂交子代的D/d生态,则雌雄个体电泳条带数不同D.减数分裂Ⅰ过程中,20%的初级卵母细包发生了互换9.果蝇的长肢(B)与短肢(b)、红眼(R)与白眼(r)是两对相对性状,两对生态独立遗传。某实验小组让一对雌雄果蝇杂交,F1的表型及其数量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F1长肢红眼长肢白眼短肢红眼短肢白眼雌蝇/只760750雄蝇/只37383839A.B/b生态位于常染色体上,R/r生态位于X染色体上B.亲本的生态型杂交组合可能是bbXRXr×BbXRYC.F1长肢红眼雄果蝇能产生4种生态型的精细包D.F1中出现短肢红眼雌果蝇的概率是1/810.已知果蝇的红眼和白眼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生态控制,现选用多对果蝇进行如下两组杂交:红眼雌蝇×白眼雄蝇、白眼雌蝇×红眼雄蝇。不考虑生态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推测错误的是()A.若两组杂交的子一代中都是红眼个体多于白眼个体,则红眼为显性B.若两组杂交的子一代眼色的遗传都与性别无关,则生态位于常染色体上C.若其中一组杂交的子一代雄性全为红眼,雌性全为白眼,则红眼为显性D.若其中一组杂交的子一代雄性全为白眼,雌性全为红眼,则生态位于X染色体上二、非选择题11.鹦鹉(ZW型性别决定)的毛色有白色、蓝色、黄色和绿色,由A/a和B/b两对等位生态共同决定,其中有一对等位生态只位于Z染色体上,相关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研究人员用纯合蓝色鹦鹉和纯合黄色鹦鹉进行了如下两个杂交实验。杂交实验一:P:蓝色鹦鹉(♀)×黄色鹦鹉(♂)→F1:黄色鹦鹉(♀):绿色鹦鹉(♂)=1:1;杂交实验二:P:黄色鹦鹉(♀)×蓝色鹦鹉(♂)→F1:绿色鹦鹉(♀):绿色鹦鹉(♂)=1:1。回答下列问题:(1)鹦鹉毛色的遗传遵循生态的定律。该实例体现了生态表达产物和性状的关系是。(2)鹦鹉的次级精母细包中有条Z染色体。杂交实验一中,F1雌性鹦鹉的生态型是,F1雌雄鹦鹉随机交配,F2的表型及比例为(不考虑性别)。(3)杂交实验二中,F1雌雄鹦鹉随机交配,F2中绿色雄性鹦鹉的生态型共有种。欲判断F2中某只绿色雄性鹦鹉的生态型,可让其与多只(填表型)杂交,若后代只出现绿色和黄色鹦鹉,则可判断其生态型为。(4)控制鹦鹉羽毛有条纹(D)和无条纹(d)的生态位于另一对常染色体上。两只纯合鹦鹉杂交,F1全部表现为黄色条纹,F₁雌雄鹦鹉随机交配,F2的表型及比例为黄色条纹:黄色无纹:白色条纹:白色无纹=7:1:3:1。推测F2出现该表型比可能是由于生态型为的雄配子不育导致的。若要验证上述推测,可进行的杂交实验是,预测该杂交实验的结果为。12.家蚕(ZW型)中有丰富的突变体。野生型蚕体壁不透明呈白色,野生型蚕经不同的突变能形成不同品系的体壁透明的油蚕。家蚕中还存在一种温敏突变体,1~4龄在23℃以下饲养全部死亡,在25℃以上饲养能正常存活和繁育后代。为研究相关生态的位置关系,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亲本A和B的油蚕突变生态分别用oc1和oc2表示,温敏突变生态用nl表示,野生型生态用“+”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组合亲本F1表型F2表型及比例一温敏油蚕A(♀)×野生型(♂)野生型(♀♂)野生型♀:野生型♂:温敏油蚕♀:温敏油蚕δ=3:3:1:1二温敏油蚕B(♀)×野生型(♂)野生型(♀♂)野生型♀:非温敏油蚕♀:温敏白蚕♀:温敏油蚕♀:野生型♂:温敏白蚕♂=
3:3:1:1:6:2(1)控制温度敏感的生态nl位于染色体上,oc2位于染色体上。oc1与nl的位置关系为。(2)请在答题纸相应位置画出杂交组合一、二F1雄性家蚕的突变型生态与野生型生态的相对位置。(3)在26℃环境中,杂交组合一F2中野生型雌雄相互交配,产生的F3中能稳定遗传的占,油蚕占。(4)杂交组合二F2中野生型的生态型有种,野生型雌雄相互交配,后代1~3龄在26℃环境中饲养,油蚕的占比为;转至23℃环境中饲养一段时间,存活油蚕中纯合子占。13.I某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用纯合猩红眼、驼胸雌性个体与纯合紫眼、野生胸雄性个体杂交,F1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全表现为野生眼、野生胸。F1雌雄个体杂交,F2的表型及个体数量(单位:只)如表所示。性状野生眼野生胸野生眼驼胸猩红眼野生胸猩红眼驼胸紫眼野生胸紫眼驼胸白眼野生胸白眼驼胸F2雌性个体2831920780000F2雄性个体1458939139111040(1)昆虫眼色的遗传受2对独立遗传的等位生态的控制,其依据是。已知生态A控制猩红眼,生态B控制紫眼,生态a与b编码的产物不能控制色素的合成,则针对眼色的遗传而言,F2中的猩红眼雄性个体的生态型为。(2)控制野生胸与驼胸的生态为D/d,控制眼色的生态中与D/d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生态是。II果蝇的体色由多对生态控制,野生型果蝇为灰体。现有黄体、黑体和黑檀体三种体色的果蝇单生态突变体(只有一对生态与野生型果蝇不同,不考虑互换和其他突变)。为探究果蝇体色生态的位置及显隐性关系,进行了下列实验。亲本F1的表型实验一黄体(雌)×野生型(雄)雌性均为灰体,雄性均为黄体实验二黑体(雌)×黑檀体(雄)均为灰体实验三黄体(雌)×黑檀体(雄)雌性均为灰体,雄性均为黄体(3)野生型果蝇产生三种体色的单生态突变体体现了生态突变的(填“不定向性”或“随机性”)。(4)根据实验三不能确定黑檀体生态的位置,理由是。若黑檀体生态位于X染色体上,将实验三中的F1果蝇相互交配,则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14.水稻(2n=24)的花比较小,为两性花。经研究发现:水稻的雄蕊是否可育由细包核和细包质生态共同决定。水稻细包核中雄性可育、不育生态分别为R、r,细包质中雄性可育、不育生态分别为N、S,只有生态型S(rr)表现为雄性不育,其余均为雄性可育,子代质生态均来自母本。袁隆平提出“三系法”杂交水稻系统,即通过培育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三个纯合品系来培养杂交水稻,过程如下图所示。恢复系与不育系杂交产生的杂交种育性正常且具有杂种优势。回答下列问题:(1)水稻生态组计划需测定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2)在培育杂交水稻时,选育雄性不育植株的目的是。繁殖不育系时,不育系只能做(填“父本”或“母本”)。(3)根据题干信息,水稻细包中与育性相关的生态型有种,保持系的生态型为,恢复系的生态型为。不育系与恢复系间行种植并单行收获的原因是。(4)在三系法杂交育种中,选育恢复系非常关键。研究人员发现几株性状优良、纯度高但不含R生态的水稻植株X,现利用生态工程的技术将两个R生态导入不同的植株X中来培育恢复系,为确定R生态导入的结果,研究人员的思路是将植株X作为亲本与不育系混合种植,单株收获不育系植株所结种子后,再种植并统计后代的育性情况及其数量比例,请依据上述思路完善结果分析:①若后代雄性不育植株:雄性可育植株=1:1,则说明两个R导入到植株X的一条染色体上。②若,则说明两个R导入到植株X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③若,则说明两个R导入到植株X的非同源染色体上。一、单选题1.(2023·浙江·高考真题)某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其翅形长翅和残翅、眼色红眼和紫眼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生态控制,且生态不位于Y染色体。现用长翅紫眼和残翅红眼昆虫各1只杂交获得F1,F1有长翅红眼、长翅紫眼、残翅红眼、残翅紫眼4种表型,且比例相等。不考虑突变、互换和致死。下列关于该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F₁每种表型都有雌雄个体,则控制翅形和眼色的生态可位于两对染色体B.若F₁每种表型都有雌雄个体,则控制翅形和眼色的生态不可都位于X染色体C.若F₁有两种表型为雌性,两种为雄性,则控制翅形和眼色的生态不可都位于常染色体D.若有两种表型为雌性,两种为雄性,则控制翅形和眼色的生态不可位于一对染色体2.(2022·河北·高考真题)研究者在培养野生型红眼果蝇时,发现一只眼色突变为奶油色的雄蝇。为研究该眼色遗传规律,将红眼雌蝇和奶油眼雄蝇杂交,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奶油眼色至少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生态控制B.F2红眼雌蝇的生态型共有6种C.F1红眼雌蝇和F2伊红眼雄蝇杂交,得到伊红眼雌蝇的概率为5/24D.F2雌蝇分别与F2的三种眼色雄蝇杂交,均能得到奶油眼雌蝇3.(2022·全国·高考真题)依据鸡的某些遗传性状可以在早期区分雌雄,提高养鸡场的经济效益。已知鸡的羽毛性状芦花和非芦花受1对等位生态控制。芦花鸡和非芦花鸡进行杂交,正交子代中芦花鸡和非芦花鸡数目相同,反交子代均为芦花鸡。下列分析及推断错误的是()A.正交亲本中雌鸡为芦花鸡,雄鸡为非芦花鸡B.正交子代和反交子代中的芦花雄鸡均为杂合体C.反交子代芦花鸡相互交配,所产雌鸡均为芦花鸡D.仅根据羽毛性状芦花和非芦花即可区分正交子代性别4.(2021·福建·高考真题)一位患有单生态显性遗传病的妇女(其父亲与丈夫表现型正常)想生育一个健康的孩子。医生建议对极体进行生态分析,筛选出不含该致病生态的卵细包,采用试管婴儿技术辅助生育后代,技术流程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可判断该致病生态位于X染色体上B.可选择极体1或极体2用于生态分析C.自然生育患该病子女的概率是25%D.在获能溶液中精子入卵的时期是③二、非选择题5.(2021·江苏·高考真题)以下两对生态与果蝇眼色有关。眼色色素产生必需有显性生态A,aa时眼色白色;B存在时眼色为紫色,bb时眼色为红色。2个纯系果蝇杂交结果如下图,请据图回答下问题。(1)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实验材料,摩尔根等利用一个特殊眼色生态突变体开展研究,把生态传递模式与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分配行为联系起来,证明了。(2)A生态位于染色体上,B生态位于染色体上。若要进一步验证这个推论,可在2个纯系中选用表现型为的果蝇个体进行杂交。(3)上图F1中紫眼雌果蝇的生态型为,F2中紫眼雌果蝇的生态型有种.(4)若亲代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偶尔发生X染色体不分离而产生异常卵,这种不分离可能发生的时期有,该异常卵与正常精子受精后,可能产生的合子主要类型有.(5)若F2中果蝇单对杂交实验中出现了一对果蝇的杂交后代雌雄比例为2:1,由此推测该对果蝇的性个体可能携带隐性致死生态;若继续对其后代进行杂交,后代雌雄比为时,可进一步验证这个假设。6.(2020·浙江·高考真题)某昆虫灰体和黑体、红眼和白眼分别由等位生态A(a)和B(b)控制,两对生态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为研究其遗传机制,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见下表:杂交编号及亲体子代表现型及比例Ⅰ(红眼♀×白眼♂)F11红眼♂∶1红眼♀∶1白眼♂∶1白眼♀Ⅱ(黑体红眼♀×灰体白眼♂)F11灰体红眼♂∶1灰体红眼♀∶1灰体白眼♂∶1灰体白眼♀F26灰体红眼♂∶12灰体红眼♀∶18灰体白眼♂∶9灰体白眼♀∶2黑体红眼♂∶4黑体红眼♀∶6黑体白眼♂∶3黑体白眼♀注:F2由杂交Ⅱ中的F1随机交配产生回答下列问题:(1)从杂交Ⅰ的F1中选择红眼雌雄个体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眼♂∶红眼♀∶白眼♂=1:1:1。该子代红眼与白眼的比例不为3:1的原因是,同时也可推知白眼由染色体上的隐性生态控制。(2)杂交Ⅱ中的雌性亲本生态型为。若F2灰体红眼雌雄个体随机交配,产生的F3有种表现型,F3中灰体红眼个体所占的比例为。(3)从杂交Ⅱ的F2中选择合适个体,用简便方法验证杂交Ⅱ的F1中的灰体红眼雄性个体的生态型,用遗传图解表示。7.(2023·浙江·高考真题)某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野生型个体的翅形和眼色分别为直翅和红眼,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两对等位生态控制。研究人员通过诱变育种获得了紫红眼突变体和卷翅突变体昆虫。为研究该昆虫翅形和眼色的遗传方式,研究人员利用紫红眼突变体卷翅突变体和野生型昆虫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见下表。表杂交组合PF1F2甲紫红眼突变体、紫红眼突变体直翅紫红眼直翅紫红眼乙紫红眼突变体、野生型直翅红眼直翅红眼∶直翅紫红眼=3∶1丙卷翅突变体、卷翅突变体卷翅红眼∶直翅红眼=2∶1卷翅红眼∶直翅红眼=1∶1丁卷翅突变体、野生型卷翅红眼∶直翅红眼=1∶1卷翅红眼∶直翅红眼=2∶3注:表中F1为1对亲本的杂交后代,F2为F1全部个体随机交配的后代;假定每只昆虫的生殖力相同。回答下列问题:(1)红眼生态突变为紫红眼生态属于(填“显性”或“隐性”)突变。若要研究紫红眼生态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还需要对杂交组合的各代昆虫进行鉴定。鉴定后,若该杂交组合的F2表型及其比例为,则可判定紫红眼生态位于常染色体上。(2)根据杂交组合丙的F1表型比例分析,卷翅生态除了控制翅形性状外,还具有纯合效应。(3)若让杂交组合丙的F1和杂交组合丁的F1全部个体混合,让其自由交配,理论上其子代(F2)表型及其比例为。(4)又从野生型(灰体红眼)中诱变育种获得隐性纯合的黑体突变体,已知灰体对黑体完全显性,灰体(黑体)和红眼(紫红眼)分别由常染色体的一对等位生态控制。欲探究灰体(黑体)生态和红眼(紫红眼)生态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现有3种纯合品系昆虫:黑体突变体、紫红眼突变体和野生型。请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讨论。(说明:该昆虫雄性个体的同源染色体不会发生交换;每只昆虫的生殖力相同,且子代的存活率相同;实验的具体操作不作要求)①实验思路:第一步:选择进行杂交获得F1,。第二步:观察记录表型及个数,并做统计分析。②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讨论:Ⅰ:若统计后的表型及其比例为,则灰体(黑体)生态和红眼(紫红眼)生态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Ⅱ:若统计后的表型及其比例为,则灰体(黑体)生态和红眼(紫红眼)生态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8.(2022·海南·高考真题)家蚕是二倍体生物(2n=56),雌、雄个体性染色体组成分别是ZW、ZZ。某研究所在野生家蚕资源调查中发现了一些隐性纯合突变体。这些突变体的表型、生态及生态所在染色体见表。回答下列问题。突变体表型生态生态所在染色体第二隐性灰卵a12号第二多星纹b12号杂交组合PF1F2♀♂♀♂♀♂Ⅳ灰体圆翅黑体锯翅灰体圆翅灰体圆翅6灰体圆翅:2黑体圆翅3灰体圆翅:1黑体圆翅:3灰体锯翅:1黑体锯翅Ⅴ黑体锯翅灰体圆翅灰体圆翅灰体锯翅3灰体圆翅:1黑体圆翅:3灰体锯翅:1黑体锯翅3灰体圆翅:1黑体圆翅:3灰体锯翅:1黑体锯翅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锯翅性状的遗传方式是,判断的依据是。(4)若选择杂交Ⅲ的F2中所有灰体圆翅雄虫和杂交Ⅴ的F2中所有灰体圆翅雌虫随机交配,理论上子代表现型有种,其中所占比例为2/9的表现型有哪几种?。(5)用遗传图解表示黑体锯翅雌虫与杂交Ⅲ的F1中灰体圆翅雄虫的杂交过程。10.(2022·广东·高考真题)《诗经》以“蚕月条桑”描绘了古人种桑养蚕的劳动画面,《天工开物》中“今寒家有将早雄配晚雌者,幻出嘉种”,表明我国劳动人民早已拥有利用杂交手段培有蚕种的智慧,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于蚕桑的遗传育种,更为这历史悠久的产业增添了新的活力。回答下列问题:(1)自然条件下蚕采食桑叶时,桑叶会合成蛋白醇抑制剂以抵御蚕的采食,蚕则分泌更多的蛋白酶以拮抗抑制剂的作用。桑与蚕相互作用并不断演化的过程称为。(2)家蚕的虎斑对非虎斑、黄茧对白茧、敏感对抗软化病为显性,三对性状均受常染色体上的单生态控制且独立遗传。现有上述三对生态均杂合的亲本杂交,F1中虎斑、白茧、抗软化病的家蚕比例是;若上述杂交亲本有8对,每只雌蚕平均产卵400枚,理论上可获得只虎斑、白茧、抗软化病的纯合家蚕,用于留种。(3)研究小组了解到:①雄蚕产丝量高于雌蚕;②家蚕的性别决定为ZW型;③卵壳的黑色(B)和白色(b)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生态控制;④黑壳卵经射线照射后携带B生态的染色体片段可转移到其他染色体上且能正常表达。为达到基于卵壳颜色实现持续分离雌雄,满足大规模生产对雄蚕需求的目的,该小组设计了一个诱变育种的方案。下图为方案实施流程及得到的部分结果。统计多组实验结果后,发现大多数组别家蚕的性别比例与I组相近,有两组(Ⅱ、Ⅲ)的性别比例非常特殊。综合以上信息进行分析:①Ⅰ组所得雌蚕的B生态位于染色体上。②将Ⅱ组所得雌蚕与白壳卵雄蚕(bb)杂交,子代中雌蚕的生态型是(如存在生态缺失,亦用b表示)。这种杂交模式可持续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其优势是可在卵期通过卵壳颜色筛选即可达到分离雌雄的目的。③尽管Ⅲ组所得黑壳卵全部发育成雄蚕,但其后代仍无法实现持续分离雌雄,不能满足生产需求,请简要说明理由。第18讲遗传综合实验分析目录01模拟基础练【题型一】生态位置的判断 【题型二】遗传综合实验分析02重难创新练03真题实战练题型一生态位置的判断1.果蝇是研究遗传的好材料,为探究果蝇某一性状刚毛的遗传现象,科学工作者选取了两只有刚毛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产生的后代有刚毛和卷毛,并且后代的刚毛:卷毛=2:1,雌果蝇:雄果蝇=1:2。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刚毛为显性性状,卷毛为隐性性状B.控制刚毛和卷毛的生态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C.刚毛的雌雄果蝇中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D.刚毛性状的遗传中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答案】B【分析】选取了两只有刚毛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产生的后代有刚毛和卷毛,说明刚毛为显性,卷毛为隐性,且刚毛:卷毛=2:1,说明显性纯合致死,由于后代的刚毛和卷毛在雌雄个体中的比例不同,控制刚毛和卷毛的生态不会位于常染色体上,可能位于性染色体上,由于显性纯合致死,所以控制该性状的生态不能只位于X染色体,因为XBXB、XBY为显性纯合致死,亲代不会出现刚毛雄性个体,与题干矛盾;则控制该性状的生态只能位于X、Y的同源区段上。【详解】AD、两只刚毛雌雄个体杂交,后代出现了卷毛性状,说明刚毛为显性,卷毛为隐性,且刚毛:卷毛=2:1,说明显性纯合致死,AD错误;BC、由于后代的刚毛和卷毛在雌雄个体中的比例不同,控制刚毛和卷毛的生态不会位于常染色体上,可能位于性染色体上,由于显性纯合致死,所以控制该性状的生态不能只位于X染色体,因为XBXB、XBY为显性纯合致死,亲代不会出现刚毛雄性个体,与题干矛盾;则控制该性状的生态只能位于X、Y的同源区段上,假设控制该性状的生态为B/b,两只刚毛的雌雄果蝇的生态型为XBXb×XBYb→后代为:XBXB(死亡)、XBXb(刚毛)、XBYb(刚毛)、XbYb(卷毛),刚毛:卷毛=2:1,雌:雄=1:2,且刚毛的雌雄果蝇中只有杂合子,B正确,C错误。故选A。2.现有某XY型性别决定的雌雄异株植物,其花色受两对等位生态A/a和B/b共同控制。两对等位生态与花色性状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生态A控制酶A的合成,酶A会抑制生态B的表达,导致酶B无法合成。研究人员用纯合紫花雄株和纯合蓝花雌株杂交,F₁全为蓝花植株,F₁杂交获得F₂,F₂表现型及比例为蓝花:紫花=13:3,且紫花全为雄株。F₁雄株的生态与染色体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两对生态与性状的关系A.B.C.D.【答案】A【分析】题意分析,用纯合紫花雄株与纯合蓝花雌株杂交,F1全为蓝花植株,F1杂交得F2,表型及比例为蓝花:紫花=13:3,符合9:3:3:1的变式,说明两对生态遵循生态的自由组合定律。【详解】题意分析,用纯合紫花雄株与纯合蓝花雌株杂交,F1全为蓝花植株,F1杂交得F2,表型及比例为蓝花:紫花=13:3,获得进而控制生物性状是9:3:3:1的变式,说明两对生态遵循生态的自由组合定律。据图可知,紫花的大致生态为aaB_,由于F2中紫花全为雄株,表现型与性别相关,设①B/b生态位于常染色体上,A/a生态位于X染色体,则F1雌雄株的生态型分别为BbXAXa、BbXAY,F2中只有雄株可表现为紫花B_XaY,符合题意;设②B/b生态位于X染色体上,A/a生态位于常染色体,则F1雌雄株的生态型分别为AaXBXb、AaXbY,F2中雌株、雄株可表现为紫花aaXB_,不符合题意。因此,B/b生态位于常染色体上,A/a生态位于X染色体,A正确,BCD错误。故选A。3.果蝇的长翅与短翅、红眼与白眼,这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生态B、b和R、r控制。亲代雌果蝇与雄果蝇杂交获得F1,统计F1表型及数量为长翅红眼雌蝇150只、短翅红眼雌蝇52只、长翅红眼雄蝇78只、长翅白眼雄蝇75只、短翅红眼雄蝇25只、短翅白眼雄蝇26只。只考虑这两对相对性状,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果蝇翅型由常染色体上的生态控制B.F1长翅红眼雌果蝇的生态型有4种C.F1雌果蝇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2D.雌性亲本产生R配子的比例为1/2【答案】B【分析】首先分析长翅和短翅,子代雌果蝇中长翅:短翅之比接近3:1,雄果蝇中长翅:短翅之比也接近3:1,该比例符合杂合子自交的后代结果,并且与性别无关,则亲本生态型用Bb×Bb表示;分析红眼和白眼,子代雌果蝇中只有红眼,雄果蝇中红眼:白眼=1:1,即性状与性别相关联,说明生态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生态型可以表示为XRXr×XRY。【详解】A、杂交后代中无论雌雄均表现为长翅与短翅之比接近3:1,即性状表现与性别无关,说明B/b位于常染色体上,A正确;B、子代中雌性个体的眼色都表现为红眼,而雄果蝇中,红眼:白眼≈1:1,即红眼、白眼果蝇在性别间有差异,是X染色体遗传,红眼对白眼是显性,亲本生态型是BbXRY、BbXRXr,F1中长翅红眼雌果蝇生态型有BBXRXR、BBXRXr、BbXRXR、BbXRXr4种生态型,B正确;C、F1雌果蝇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2×1/2=1/4,C错误;D、亲本雌蝇生态型BbXRXr,产生R配子的比例为1/2,D错误。故选B。4.果蝇的长翅和截翅由一对等位生态控制,多只长翅果蝇进行单对交配(每个瓶中仅有1只雌果蝇和1只雄果蝇),F1果蝇中,长翅:截翅=3:1,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长翅和截翅这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长翅B.F1长翅果蝇中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C.可以通过统计F1中截翅果蝇的性别来确定该等位生态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D.若该对等位生态位于X染色体上,F1中雄果蝇与亲本雌果蝇杂交,F2截翅果蝇占1/2【答案】A【分析】分析题干信息,多只长翅果蝇进行单对交配,F1中出现截翅,说明长翅为显性性状,截翅为隐性性状。假设控制该对性状的生态用A、a表示,因F1中长翅:截翅=3:1,若控制该性状的生态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的生态型均为Aa;若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的生态型为XAXa,XAY;若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则亲本的生态型为XAXa,XAYa。【详解】A、多只长翅果蝇交配,F1果蝇中出现截翅性状,则可判断截翅为隐性性状,长翅为显性性状,A正确;B、假设控制该对性状的生态用A、a表示,因F1中长翅:截翅=3:1,若控制该性状的生态位于常染色体上,亲本的生态型均为Aa,F1长翅果蝇的生态型为AA、Aa;若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的生态型为XAXa,XAY,F1长翅果蝇的生态型为XAXA、XAXa、XAY;若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则亲本的生态型为XAXa,XAYa,F1长翅果蝇的生态型为XAXA、XAYa、XAXa,因此F1长翅果蝇中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B正确;C、若控制该对性状的生态位于X染色体上,则子代截翅果蝇全为雄果蝇,若控制该对性状的生态生态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子代截翅果蝇雌雄比例为1:1,因此可以通过统计F1中截翅果蝇的性别来确定该等位生态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C正确;D、若该对等位生态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的生态型为XAXa,XAY,F1果蝇的生态型为XAXA、XAXa、XAY、XaY,F1中雄果蝇(XAY、XaY)与亲本雌果蝇(XAXa)杂交,F2截翅果蝇占(1/4)+(1/2)=3/4,D错误。故选A。题型二遗传综合实验分析5.细包质遗传是由细包质中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而母性影响是指子代的表型受母本的核生态型控制。现发现紫茉莉植株的叶片有绿色和白色之分,为探究该相对性状的遗传方式,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下列相关说法中最合理的是()杂交组合父本母本F1一白色绿色绿色二白色白色白色三绿色绿色绿色四绿色白色白色A.杂交组合一、二可证明叶片颜色中绿色为显性性状B.以上实验结果能排除叶片颜色由自身一对核生态控制C.若遗传方式为母性影响,则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D.若F1自交后,F2表型均与F1一致,可排除细包质遗传【答案】B【分析】细包质遗传是由细包质中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子代与母亲性状一致;而母性影响是指子代的表型受母本的核生态型控制,子代与母亲性状不一定一致。【详解】A、若叶片颜色中绿色为隐性性状,遗传为细包质遗传,F1与母本一致,杂交组合一、二也能得到相应结果,A正确;B、四组杂交实验F1表型与母本均一致,极大概率为细包质遗传,若为母性影响,子代的表型受母本的核生态型控制,F1表型不一定与母本一致,B正确;C、若遗传方式为母性影响,受母本的核生态型控制,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C错误;D、若F1自交后,F2表型均与F1一致,也可能为细包质遗传,D错误。故选B。6.某兴趣小组为研究各植物花色的不同遗传机制,分别进行以下三组实验并完成数据分析:①某封闭实验田里的野生植株,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随机选取30株红花植株让其自由交配,F1中红花:白花=63:1;②将一株杂合紫花豌豆连续自交繁殖三代,F3中紫花:白花=9:7;③将两株纯合的蓝花植株杂交→F1全为紫花,让F1自交→F2紫花:蓝花=9:7。不考虑致死等特殊情况,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①数据说明花色的遗传至少由3对独立遗传的等位生态决定B.②数据反映出豌豆花色的遗传符合生态的自由组合定律C.如果逐代淘汰②中白花植株,则F3中白花的生态频率为10%D.如果选取③中F1紫花植株进行测交,子代紫花:蓝花为1:3【答案】A【分析】生态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生态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生态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生态自由组合。【详解】A、①中由于红花随机交配后代有白花,则可知红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随机选取30株红花植株让其自由交配,F1中红花:白花=63:1,后代比值之和为64=43,说明花色的遗传可能至少由3对独立遗传的等位生态决定,也可能由一对等位生态决定,30株豌豆中有纯合子和杂合子,A正确;BC、②中豌豆的紫花、白花性状若由一对等位生态A/a控制,则杂合紫花豌豆Aa连续自交的F3中杂合子占比为(1/2)3=1/8,纯合子占1-1/8=7/8,其中纯合子AA和aa各占7/8的一半,即7/16,则红花A_:白花Eaa=(1-7/16):7/16=9:7;如果逐代淘汰②中白花植株,则F3中生态型为AA的红花植株占7/9,生态型为Aa的红花植株占2/9,则F3中白花的生态频率为1/9,B、C错误;D、③中杂种F1紫花自交,F2紫花:蓝花=9:7,是9:3:3:1的变式,这一比例可体现F1紫花产生了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从而说明该植物花色至少由两对等位生态控制且这两对等位生态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③中花色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如果选取③中F1紫花植株进行测交,则子代紫花:蓝花为1:3,D错误。故选A。7.种子的种皮是由母体植株雌蕊的珠被发育而来的,种子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已知豌豆种皮有黄、白两种颜色。为了解种皮颜色性状的遗传规律,某研究小组第1年在甲地用纯种黄种皮豌豆(母本)和纯种白种皮豌豆(父本)杂交,当年收获的种子(记作F1)全为黄种皮;在乙地用纯种黄种皮(父本)和纯种白种皮(母本)杂交,F1全为白种皮;第2年他们又将两地的F1种子分别种下得到F1植株,F1植株自交所结种子为F2,统计发现两地F2种皮都为黄色;第3年他们又将两地的F2种子分别种下得到F2植株,F2植株自交所结种子为F3,统计发现两地F3种皮中黄色与白色的比例接近3: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地第1年正反交实验结果不同,即可判断豌豆种皮颜色的遗传是细包质遗传B.F2种皮均为黄色,不符合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分离比,所以豌豆种皮颜色的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C.若将甲、乙两地杂交产生的F1种子种下,长成F1植株,连续自交4代,所得的自交第4代种子中白种皮种子占的比例为7/16D.若让其连续自交,白种皮种子中的纯合子比例会随着自交代数增多而逐代增大【答案】B【分析】根据题意,种皮是由珠被发育而来,所以子代种皮的颜色是由母本的生态型决定的,根据F3种皮中黄色:白色的比例接近3:1,可判断A和a遵循分离定律,且黄色为显性性状,再根据甲、乙两地F1、F2、F3种皮颜色,可否定细包质遗传,应为细包核遗传。【详解】A、由题意可知,甲、乙两地第1年正反交实验结果不同,如果豌豆种皮颜色的遗传是细包质遗传,则甲地F1、F2、F3种皮都应是黄色,乙地F1、F2、F3种皮都应是白色,而实验结果是甲地F3的种皮既有黄色又有白色,乙地F2的种皮都是黄色,F3的种皮既有黄色又有白色,说明豌豆种皮颜色的遗传不是细包质遗传,A正确;B、根据题意,种皮是由珠被发育而来,所以子代种皮的颜色是由母本的生态型决定的,根据F3种皮中黄色:白色的比例接近3:1,可判断A和a遵循分离定律,且黄色为显性性状,B错误;C、若让甲、乙两地杂交的F1种子连续自交4代,杂合子连续自交情况下,杂合子所占比例为1/2n,而纯合子的比例为1-1/2n,其中显/隐性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2×(1-1/2n)。根据豌豆种皮由母体生态型决定,故连续自交4代下,第4代种子的种皮颜色应为第3代母体生态型比例,则第4代种子中白种皮种子占的比例=1/2×(1-1/23)=7/16,C正确;D、白种皮为隐性纯合子,所以白种子中纯合子比例应不变,D错误。故选B。8.摩尔根等人做完突变体白眼雄蝇与红眼雌蝇杂交实验后,还进行了这只白眼雄蝇与F1红眼雌蝇的回交实验,圆满地说明了他的实验结论。为了进一步验证控制果蝇眼睛颜色的生态位于X染色体上,他们根据上述实验中的材料,又设计了三个新的实验。这三个实验分别是:①F2雌蝇×白眼雄蝇;②白眼雌蝇×红眼雄蝇;③白眼雌蝇×白眼雄蝇。关于这三个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实验所产的后代是1/4红眼雌蝇、1/4白眼雌蝇、1/4红眼雄蝇、1/4白眼雄蝇B.②实验子代中雌蝇都是红眼,雄蝇都是白眼C.③实验子代能成为稳定的品系D.三个实验中,②实验最为关键【答案】A【分析】摩尔根将白眼雄果蝇与红眼雌果蝇杂交,F1全部是红眼,说明红眼为显性性状。再让F1红眼果蝇相互交配,F2性别比为1:1,红眼占3/4,白眼占1/4,说明该等位生态遵循生态分离定律,但所有雌性全为红眼,白眼只限于雄性,说明眼色性状与性别相关联。若相关生态用W/w表示,则野生型红眼雌果蝇的生态型可表示为,白眼雄果蝇的生态型为,F1红眼雌、雄果蝇的生态型分别为、,让F1果蝇自由交配获得的F2果蝇的生态型和表现型为(红眼)、(红眼)、(红眼)、(白眼)。【详解】A、①F2雌蝇×白眼雄蝇,F2雌蝇的生态型或者是比例1:1,与杂交,后代3/8红眼雌蝇、1/8白眼雌蝇、3/8红眼雄蝇、1/8白眼雄蝇,A正确;B、和,后代雌蝇都是红眼,雄蝇都是白眼,B正确;C、白眼雌蝇×白眼雄蝇,子代全是白眼,不会发生性状分离,为稳定的品系,C正确;D、三个实验中,②实验最为关键,只有②是区别于常染色体,可以确定为伴白眼X隐性遗传,D错误。故选A。9.某种二倍体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存在斑翅与正常翅(由一对等位生态A、a控制)、桃色眼与黑色眼(由一对等位生态B、b控制)两对相对性状。为了研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机制,实验小组选择斑翅桃色眼雌性昆虫与正常翅黑色眼雄性昆虫杂交,得到F1代雌性昆虫为正常翅桃色眼:正常翅黑色眼=1:1,雄性昆虫为斑翅桃色眼:斑翅黑色眼=1:1,F1相互交配产生F2,得到F2中正常翅黑色眼:正常翅桃色眼:斑翅黑色眼:斑翅桃色眼=2:3:2: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根据杂交实验结果,可以确定翅型中的斑翅属于隐性性状B.BB纯合时可能存在致死效应,且黑色眼昆虫的生态型是BbC.昆虫种群中,正常翅黑色眼昆虫的生态型共有3种D.F2中斑翅桃色眼昆虫的生态型是bbXaXa【答案】A【分析】分析题意可知,亲代雌性斑翅桃色眼与雄性正常翅黑色眼杂交,F1雄性全为斑翅,与母本的翅型相同,雌性全为正常翅,与父本的翅型相同,说明翅型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且正常翅对斑翅为显性,斑翅属于隐性性状,亲本的生态型为XaXa、XAY;F1桃色眼:黑色眼=1:1,且在雌雄中比例相同,说明该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无关,为常染色体遗传;F2中黑色眼:桃色眼=4:6,即2:3,不符合1:1的比例,说明黑色眼为显性性状,且存在BB纯合致死现象,黑色眼生态型为Bb,桃色眼生态型为bb。【详解】A、由分析可知,翅型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且正常翅对斑翅为显性,斑翅属于隐性性状,A正确;B、由分析可知,BB纯合致死,则黑色眼昆虫的生态型是Bb,B正确;C、由上述分析可知,在该昆虫种群中,正常翅黑色眼昆虫的生态型共有3种:BbXAXA、BbXAXa、BbXAY,C正确;D、由分析可知,亲本雌性斑翅桃色眼的生态型是bbXaXa,亲本雄性正常翅黑色眼的生态型是BbXAY,F1中雌性正常翅桃色眼、正常翅黑色眼的生态型分别为bbXAXa、BbXAXa,雄性斑翅桃色眼、斑翅黑色眼的生态型分别为bbXaY、BbXaY,F1相互交配产生的F2中斑翅桃色眼昆虫的生态型是bbXaXa、bbXaY,D错误。故选A。一、单选题1.果蝇的长翅与短翅、红眼与白眼,这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生态B、b和R、r控制。亲代雌果蝇与雄果蝇杂交获得F1,统计F1表型及数量为长翅红眼雌蝇150只、短翅红眼雌蝇52只、长翅红眼雄蝇78只、长翅白眼雄蝇75只、短翅红眼雄蝇25只、短翅白眼雄蝇26只。只考虑这两对相对性状,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果蝇翅型由常染色体上的生态控制B.F1长翅红眼雌果蝇的生态型有4种C.F1雌果蝇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4D.雌雄亲本产生含r配子的比例相同【答案】A【分析】首先分析长翅和短翅,子代雌果蝇中长翅:短翅之比接近3:1,雄果蝇中长翅:短翅之比也接近3:1,该比例符合杂合子自交的后代结果,并且与性别无关,则亲本生态型用Bb×Bb表示;分析红眼和白眼,子代雌果蝇中只有红眼,雄果蝇中红眼:白眼=1:1,即性状与性别相关联,说明生态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生态型可以表示为XRXr×XRY。【详解】A、杂交后代中无论雌雄均表现为长翅与短翅之比接近3:1,即性状表现与性别无关,说明B/b位于常染色体上,A正确;B、子代中雌性个体的眼色都表现为红眼,而雄果蝇中,红眼:白眼≈1:1,即红眼、白眼果蝇在性别间有差异,是X染色体遗传,红眼对白眼是显性,亲本生态型是BbXRY、BbXRXr,F1中长翅红眼雌果蝇生态型有BBXRXR、BBXRXr、BbXRXR、BbXRXr4种生态型,B正确;C、F1雌果蝇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2×1/2=1/4,C正确;D、亲本雄蝇生态型BbXRY不会产生含r的配子,D错误。故选A。2.近海水域富营养化易导致浒苔(一种绿藻)爆发形成绿潮,淡水水域富营养化易导致蓝细菌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均影响水质和水生生物的生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水体富营养化一定是有机污染物排放过多造成的B.两者的细包中均含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体C.绿藻的细包含有中心体,而蓝细菌的细包不含中心体D.两者的生态在遗传时都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答案】B【分析】具有细包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或DNA。【详解】A、水体富营养化是N、P等无机盐含量过多所致,A正确;B、绿藻是真核生物中的低等植物(藻类),具有中心体,具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体,蓝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但因有叶绿素、藻蓝素等光合色素和光合作用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C、绿藻是真核生物中的低等植物(藻类),具有中心体,具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体,蓝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和中心体,C正确;D、孟德尔遗传规律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细包核的遗传,蓝细菌是原核生物,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绿藻细包质中的生态在遗传时也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D错误。故选B。3.果蝇的体色分为灰体和黑体,眼色分为红眼和白眼,这两对相对性状由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生态控制。为研究其遗传机制,研究人员取纯合的灰体红眼雌果蝇和黑体白眼雄果蝇杂交,F1全为灰体红眼。让F1随机交配,F2中灰体红眼:灰体白眼:黑体红眼:黑体白眼=9:3:3:1。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体色中的灰体和眼色中的红眼均为显性性状B.重新统计F2中黑体果蝇的性别可确定控制体色的生态的位置C.若F2黑体果蝇中既有雄性又有雌性,则说明控制体色的生态位于X染色体上D.若控制果蝇眼色的生态位于X染色体上,则根据红眼雄果蝇和白眼雌果蝇杂交后代的眼色可判断果蝇的性别【答案】B【分析】亲本为纯合的灰体红眼雌果蝇和黑体白眼雄果蝇杂交,F1全为灰体红眼,F1随机交配,F2中灰体红眼:灰体白眼:黑体红眼:黑体白眼=9:3:3:1,由此可知控制果蝇的体色和眼色两对等位生态独立遗传。【详解】A、亲本为纯合的灰体红眼雌果蝇和黑体白眼雄果蝇杂交,F1全为灰体红眼,所以体色中的灰体和眼色中的红眼均为显性性状,A正确;B、黑体为隐性性状,若F2中黑体果蝇全为雄性,则控制体色的生态位于X染色体;若F2中黑体果蝇有雌性也有雄性,且雌雄比例相当,则则控制体色的生态位于常染色体,所以重新统计F2中黑体果蝇的性别可确定控制体色的生态的位置,B正确;C、F1全为灰体,若F2黑体果蝇中既有雄性又有雌性,则说明控制体色的生态位于常染色体上,而控制体色的生态位于X染色体时,F2黑体果蝇全为雄性,C错误;D、若控制果蝇眼色的生态位于X染色体上,则红眼雄果蝇和白眼雌果蝇杂交,后代红眼全为雌果蝇,白眼全为雄果蝇,后代的眼色可判断果蝇的性别,D错误;故选B。4.已知小麦的抗旱(A)对敏旱(a)为显性,高秆(B)对矮秆(b)为显性,这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一对等位生态控制。现用纯合抗旱高秆植株和纯合敏旱矮秆植株杂交,F1全为抗旱高秆植株,让F1进行测交,测交后代4种表现型及比例为抗旱高秆:抗旱矮秆:敏旱高秆:敏旱矮秆=42:8:8:4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F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没有发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B.F1在测交实验中产生了4种类型的配子,比例是42:8:8:42C.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生态均遵循生态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D.若让F1自交,其后代纯合子中,上述4种表现型的比例应为42:8:8:42【答案】B【分析】生态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1)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生态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生态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生态自由组合。如果要验证某些性状的遗传或某些生态的遗传是否符合生态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选用具有两对等位生态的亲本进行杂交,再让子代进行自交(测交),若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符合9:3:3:1或者其变式(或符合1:1:1:1或者其变式),则相关生态的遗传遵循生态的自由组合定律,否则不遵循。【详解】A、不考虑交叉互换,若两对等位生态相对独立,F1会产生四种配子AB:Ab:aB:ab=1:1:1:1,则测交后代4种表现型及比例为抗旱高秆:抗旱矮秆:敏旱高秆:敏旱矮秆=1:1:1:1,与题意不符,若两对等位生态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F1会产生两种配子AB:ab=1:1,则测交后代2种表现型及比例为抗旱高秆:敏旱矮秆=1:1,也与题意不符,A正确;B、测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由待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的表现型及比例决定,因此F1在测交实验中产生四种配子,比例为AB:Ab:aB:ab=42:8:8:42,B正确;C、根据题中测交后代的比例推测,小麦的A/a和B/b生态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一定比例的交叉互换,因此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生态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D、F1产生四种配子,比例为AB:Ab:aB:ab=42:8:8:42,那么自交后代的纯合子中,上述4种表现型的比例应为AABB:AAbb:aaBB:aabb=42×42:8×8:8×8:42×42=441:16:16:441,D错误。故选B。5.研究发现,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进行正反交实验,结果如下:实验一:♀甲×♂乙→F1呈甲性状实验二:♂甲×♀乙→F1呈乙性状不考虑生态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为解释这一现象,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提出如下假说假说1该对性状由细包核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甲为显性性状,个体的性状由母体的生态型决定,不受自身生态型的支配,即母性效应。假说2该对性状由细包质内的遗传物质控制,即细包质遗传,特点为母系遗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母性效应和细包质遗传均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B.将实验一的F1自交得到F2,若F2全为甲性状,则假说2正确C.将实验二的F1自交得到F2,若F2全为甲性状,则假说2正确D.将C选项中F2自交得到F3,若F3出现3:1的分离比,则假说1正确【答案】A【分析】母性效应是受核生态的控制,核生态产物在雌配子中积累,使后代的性状表现为母亲的性状,就是母性影响;母系遗传是位于细包质中的生态引起的,雄配子细包质少,几乎没有,只有雌配子有,雌雄配子结合产生的后代的细包质几乎都来自于母体亲本,因此细包质生态(如线粒体和叶绿体生态,都是存在于母体亲本的)所控制的性状总是来自于他的母亲,这就叫母系遗传,。他们的区别是:生态所在部位不同,一个来自核生态,一个来自细包质生态。相同点就是:后代表现都与母本相似。【详解】A、母性效应受核生态控制,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母系遗传为细包质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A正确;B、若假说1正确,假设甲的生态型为aa,乙的生态型为AA,让F1(Aa)自交得F2,实验一、实验二的母本都是F1(Aa),均表现为甲性状;若假说2正确,实验一的F1、F2均表现为甲性状,实验二的F1、F2全为乙性状,故实验一的F1自交得到F2,若F2全为甲性状,无法判断是母性效应还是母系遗传;B错误C、将实验二的F1自交得到F2,若F2全为甲性状,说明假说1成立,C错误;D、若假说1正确,母性效应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假设实验二中甲的生态型为aa,乙的生态型为AA,让F1(Aa)自交得F2,F2的生态型为1AA:2Aa:1aa,F2自交得到F3表现与各自母本一致,即为乙性状:甲性状=3:1,若假说2成立,实验二的F1、F2、F3全为乙性状,D错误。故选A。6.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已知果蝇直毛(B)对分叉毛(b)为显性,且生态不位于Y染色体上。1只直毛雌果蝇和1只直毛雄果蝇杂交,子代雌果蝇全为直毛,雄果蝇中直毛:分叉毛=1:1,雌雄果蝇数量相等。关于生态的位置及亲本直毛雌果蝇的生态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常染色体BB B.常染色体BbC.X染色体XBXB D.X染色体XBXb【答案】A【分析】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血友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假肥大型),发病特点:男患者多于女患者;男患者将致病生态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交叉遗传)。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发病特点:女患者多于男患者。【详解】1只直毛雌果蝇和1只直毛雄果蝇杂交,子代雌果蝇全为直毛,雄果蝇中直毛:分叉毛=1:1,雌雄果蝇数量相等,说明与性别有关,直毛(B)对分叉毛(b)为显性,且生态不位于Y染色体上,说明B/b生态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的生态型为XBXb和XBY,产生的子代为XBXB、XBXb、XBY、XbY,D符合题意。故选A。7.某一年生植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X、Y染色体上具有同源区段,该区段可存在等位生态。现有同源区段上某对生态(D、d)均为杂合子的雌雄个体构成的种群(假设雄性个体的生态型均相同,且不考虑生态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产生的后代均存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种群个体的生态型有XDXd、XDYd、XdYD3种类型B.当F1的雌性有两种表型时,D生态位于雄性的X染色体上C.当F1的雄性有两种表型时,D生态位于雄性的Y染色体上D.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生态的遗传仍然遵循生态的分离定律【答案】A【分析】1、位于性染色体上的生态控制的性状的遗传,总是与性别相关联,叫伴性遗传;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生态控制的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无关;2、D/d生态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雌性个体的生态型有3种,XDXD、XDXd、XdXd;雄性个体有4种生态型,XDYD、XDYd、XdYD、XdXd。【详解】A、种群中均为杂合子,雌性的生态型均为XDXd,由题意可知,雄性的生态型有一种,即XDYd或XdYD,因此种群中的生态型有两种类型,A正确;B、当F1的雌性有两种表型时,亲本雄性的生态型为XdYD,D生态位于雄性的Y染色体上,B错误;C、当F1的雄性有两种表型时,亲本雄性的生态型为XDYd,D生态位于雄性的X染色体上,C错误;D、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生态的遗传仍然遵循生态的分离定律,D错误。故选A。8.某昆虫(XY型)的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卷翅(B)对正常翅(b)为显性、刚毛(D)对截毛(d)为显性。让长翅刚毛雄性昆虫甲与残翅截毛雌性昆虫乙杂交,F1中雌、雄均表现为长翅:残翅=1:1,但雌性全表现为截毛,雄性全表现为刚毛。另有多只相同生态型的雌性昆虫,以它们产生的若干卵细包为材料,研究上述三对生态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以单个卵细包的DNA为模板,用相应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了8种卵细包的电泳图谱及比例关系,如图所示。(不考虑致死和突变,各型配子活力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三对生态的遗传遵循生态的自由组合定律B.生态A/a与生态B/b在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C.若通过PCR技术检测甲乙杂交子代的D/d生态,则雌雄个体电泳条带数不同D.减数分裂Ⅰ过程中,20%的初级卵母细包发生了互换【答案】B【分析】生态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生态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生态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生态自由组合。【详解】A、分析电泳图谱可得,AB:Ab:aB:ab=1:4:4:1,AD:Ad:aD:ad=1:1:1:1,BD:Bd:bD:bd=1:1:1:1,可知该雌性昆虫的生态型为AaBbDd,形成配子时,A/a与B/b、A/a与D/d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a与B/b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分析电泳图谱可得,AB:Ab:aB:ab=1:4:4:1,AD:Ad:aD:ad=1:1:1:1,BD:Bd:bD:bd=1:1:1:1,可知该雌性昆虫的生态型为AaBbDd,形成配子时,A/a与B/b、A/a与D/d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a与B/b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结合Ab与aB配子占比较高,推测A与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a与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让长翅刚毛雄性昆虫甲与残翅截毛雌性昆虫乙杂交,F1中雌、雄均表现为长翅:残翅=1:1,说明A、a位于常染色体上,即生态A/a与生态B/b位于常染色体上,B错误;C、甲为XdYD、乙为XdXd,杂交子代为Xdxd、XdYD,因此通过PCR技术检测甲乙杂交子代的D/d生态,则雌雄个体电泳条带数不同,C正确;D、设发生交叉互换的初级卵母细包为x个,则其产生的配子种类及个数为AB=Ab=aB=ab=x个,设未发生交叉互换的初级卵母细包为y个,则其产生的配子种类及个数为Ab=aB=2y个,此时满足AB:Ab:aB:ab=x:(x+2y):(x+2y):x=1:4:4:1,经计算可得y=3/2x,发生交叉互换的初级卵母细包所占比例为x/(x+y),带入计算可求发生这种变异的初级卵母细包的比例为40%,D错误。故选B。9.果蝇的长肢(B)与短肢(b)、红眼(R)与白眼(r)是两对相对性状,两对生态独立遗传。某实验小组让一对雌雄果蝇杂交,F1的表型及其数量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F1长肢红眼长肢白眼短肢红眼短肢白眼雌蝇/只760750雄蝇/只37383839A.B/b生态位于常染色体上,R/r生态位于X染色体上B.亲本的生态型杂交组合可能是bbXRXr×BbXRYC.F1长肢红眼雄果蝇能产生4种生态型的精细包D.F1中出现短肢红眼雌果蝇的概率是1/8【答案】A【分析】根据雌雄果蝇杂交,后代雌雄果蝇中长肢:短肢均为1:1可知,控制该性状的生态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亲本为Bb×bb;又根据后代雌性全部是红眼,雄性中红眼:白眼=1:1可知,控制眼色的生态位于X染色体上,且亲本的生态型组合为XRXr×XRY。【详解】AB、根据雌雄果蝇杂交,后代雌雄果蝇中长肢:短肢均为1:1可知,控制该性状的生态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亲本为Bb×bb;又根据后代雌性全部是红眼,雄性中红眼:白眼=1:1可知,控制眼色的生态位于X染色体上,且亲本的生态型组合为XRXr×XRY,故亲本的生态型杂交组合可能是bbXRXr×BbXRY,也可能为BbXRXr×bbXRY,AB正确;C、F1长肢红眼雄果蝇生态型是BbXRY,能产生BXR、BXr、BY、bY,共4种生态型的精细包,C正确;D、亲本的生态型杂交组合可能是bbXRXr×BbXRY,也可能为BbXRXr×bbXRY,所以F1中出现短肢红眼雌果蝇(bbXRX-)的概率是1/2×1/2=1/4,D错误。故选A。10.已知果蝇的红眼和白眼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生态控制,现选用多对果蝇进行如下两组杂交:红眼雌蝇×白眼雄蝇、白眼雌蝇×红眼雄蝇。不考虑生态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推测错误的是()A.若两组杂交的子一代中都是红眼个体多于白眼个体,则红眼为显性B.若两组杂交的子一代眼色的遗传都与性别无关,则生态位于常染色体上C.若其中一组杂交的子一代雄性全为红眼,雌性全为白眼,则红眼为显性D.若其中一组杂交的子一代雄性全为白眼,雌性全为红眼,则生态位于X染色体上【答案】B【分析】生态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的细包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生态,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生态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子代。【详解】A、一对等位生态控制的表型,其杂合子表现为显性,故显性表型中包含2种生态型,而隐性表型仅1种生态型,因此显性表型的数量往往多于隐性表型,故若题中两个杂交组合的子一代中都是红眼个体多于白眼个体,则红眼为显性,A正确;B、若两个杂交组合的子一代眼色的遗传都与性别无关,即无论正交还是反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一致,则生态位于常染色体上,B正确;C、若其中一个组合中子一代雄性全为红眼,雌性全为白眼,则白眼为显性,C错误;D、若其中一个组合中子一代雄性全为白眼,雌性全为红眼,则与性别相关,生态位于X染色体上,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11.鹦鹉(ZW型性别决定)的毛色有白色、蓝色、黄色和绿色,由A/a和B/b两对等位生态共同决定,其中有一对等位生态只位于Z染色体上,相关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研究人员用纯合蓝色鹦鹉和纯合黄色鹦鹉进行了如下两个杂交实验。杂交实验一:P:蓝色鹦鹉(♀)×黄色鹦鹉(♂)→F1:黄色鹦鹉(♀):绿色鹦鹉(♂)=1:1;杂交实验二:P:黄色鹦鹉(♀)×蓝色鹦鹉(♂)→F1:绿色鹦鹉(♀):绿色鹦鹉(♂)=1:1。回答下列问题:(1)鹦鹉毛色的遗传遵循生态的定律。该实例体现了生态表达产物和性状的关系是。(2)鹦鹉的次级精母细包中有条Z染色体。杂交实验一中,F1雌性鹦鹉的生态型是,F1雌雄鹦鹉随机交配,F2的表型及比例为(不考虑性别)。(3)杂交实验二中,F1雌雄鹦鹉随机交配,F2中绿色雄性鹦鹉的生态型共有种。欲判断F2中某只绿色雄性鹦鹉的生态型,可让其与多只(填表型)杂交,若后代只出现绿色和黄色鹦鹉,则可判断其生态型为。(4)控制鹦鹉羽毛有条纹(D)和无条纹(d)的生态位于另一对常染色体上。两只纯合鹦鹉杂交,F1全部表现为黄色条纹,F₁雌雄鹦鹉随机交配,F2的表型及比例为黄色条纹:黄色无纹:白色条纹:白色无纹=7:1:3:1。推测F2出现该表型比可能是由于生态型为的雄配子不育导致的。若要验证上述推测,可进行的杂交实验是,预测该杂交实验的结果为。【答案】(1)(分离和)自由组合生态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2)1或2BbZaW绿色鹦鹉: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立高效的财务业务运作模式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工业级4-苄氧基苯酚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石墨片保护膜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消费电子NFC天线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旅游广告和营销服务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非侵入式血流动力学监测解决方案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光伏舟托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晶须碳纳米管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溴化钙粉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高压镍氢电池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4年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广联达智慧工地合同范例
-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疗专家共识2024
- 广东省广州黄埔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 医院护理10s管理
-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练习
- 学校安全工作计划及行事历
- 《GMP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届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高一上数学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数学家华罗庚课件
-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