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群落的结构课件-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2_第1页
2.1群落的结构课件-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2_第2页
2.1群落的结构课件-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2_第3页
2.1群落的结构课件-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2_第4页
2.1群落的结构课件-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群落的结构荒漠生物群落草原生物群落森林生物群落荒漠生物群落草原生物群落森林生物群落生物群落:在相同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一、群落的物种组成1.物种组成:2.物种丰富度:3.优势物种:4.

指有哪些物种,

指有多少物种,

指占优势的某些物种。认识群落,首要分析群落的

。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在群落中不仅数量很多,对群落中其他物种的影响也很大,往往占据优势。物种组成物种丰富度优势物种物种组成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原来不占优势的物种可能逐渐变得有优势;原来占优势的物种也可能逐渐失去优势,甚至从群落中消失。北京市怀柔区北房镇未治理前的巨大沙坑(2014年1月摄)经过初步治理的大沙坑(2015年9月摄)治理后的大沙坑满目苍翠(2020年9月摄)二、种间关系种间关系概念实例原始合作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互利共生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寄生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并通常对宿主产生危害的现象种间竞争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现象(1)原始合作与互利共生①联系:共同生活时彼此有利。②区别:分开后,

的生物能独立生活,

的生物不能独立生活。原始合作互利共生二、种间关系细节区分(2)捕食与寄生①联系:都是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上获取营养物质。②区别:判断依据捕食寄生取食方式捕食者以被捕食者的整体或某一部分(器官、肢体等)为食,捕食后其依附部位不复存在寄生者仅从寄主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其直接获取的是物质而非某一部分或整个个体致死情况捕食者迅速杀死猎物而食之寄生者需多次从寄主身上摄取营养,对寄主有害但一般不杀死或不"立即"杀死寄主依赖性捕食者的食物范围相对较广,有不同的食物来源,对被捕食者的依赖性相对较弱寄生者对寄主有较强的依赖性,专一性较高,缺乏寄主则缺少必要的生活条件包括物质、能量等身体接近程度捕食者只有在取食过程中才会短暂地与被捕食者接触寄生关系的建立不完全取决于寄生者寄居的时间长短,但寄生者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逗留在寄主身体上以获取营养力量强弱情况通常捕食者的力量比被捕食者强,以强制弱,从而保证捕食过程中能量利用和损耗的经济性寄生者一般为小个体,力量较弱,寄主为大个体,力量较强,以弱附强,才能满足寄居关系的建立(3)捕食与种间竞争:从食物网的角度分析,两种生物间可同时存在捕食与竞争关系。比如鹰和蛇,鹰可捕食蛇,同时鹰和蛇都能以某些小型动物为食,可为种间竞争关系。种间关系

数量关系能量关系二、种间关系图示区别原始合作互利共生捕食寄生种间竞争三、群落的空间结构和季节性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1.垂直结构(1)特点: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

现象。(2)植物的分层。①森林植物分层,从上到下依次有

。湖泊植物分层,从上到下依次有

。②决定因素:植物的分层与植物对光的利用有关。③其他因素:决定植物地上分层的环境因素还有

等条件;决定植物地下分层的环境因素有

等。④意义:(3)动物的分层: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为动物分层乔木、灌木、草本植物挺水层、浮水层、沉水层温度水分、无机盐植物分层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动物也有分层现象。2.水平结构(1)特点:群落在水平方向上常呈

分布。(2)决定因素:

、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

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镶嵌地形变化光照强度(1)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是群落的

结构。(2)b、c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是群落的

结构。(3)b处的桦树高低不一、错落有致,这

(是/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4)垂直结构、水平结构是每一个群落都具备的群落特征。水平垂直不是垂直水平水平4.群落的季节性(又称群落的时间格局):由于

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

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普达措的四季阳光、温度和水分外貌和结构四、生态位青鱼、草鱼、鳙鱼和鲢鱼是我国传统的四大家鱼。鲢鱼生活在水体的上层,主要以浮游植物为食。鳙鱼(胖头鱼),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也食用部分浮游植物。草鱼栖息于水体的中下层或水草多的地方,主要以水草为食。青鱼栖息在水体的中下层,以水底的螺、蚌及水生昆虫等为食。1.概念: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

,包括所处的

,占用

的情况,以及与

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2.研究内容。(1)动物:

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2)植物:在研究区域内的

等特征,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3.意义: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

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

,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

的结果。地位或作用空间位置资源其他物种栖息地、食物、天敌出现频率植株高度种群密度、相对稳定环境资源协同进化草履虫主要以酵母菌和细菌为食,不同草履虫对食物和空间的需求有的重合度较高,有的差异较大,草履虫甲更喜食细菌。某生态学家利用富含酵母菌和好氧菌的培养液在试管中培养甲、乙、丙三种草履虫,研究其数量变化,部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1.甲、乙、丙单独培养,其增长曲线应为

形。S2.据图推测乙对食物和空间的需求与

重合度高,即二者生态位重叠程度高。二者的种间关系为

的竞争能力更强。甲种间竞争乙3.根据甲和丙混合培养的结果,推测丙更喜食

,其生活空间更可能在培养液的

,依据是

。酵母菌各个层次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可能生活在培养液的各层四、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1.调查方法:常用

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不用样方法的原因是

。2.统计方法:(1)

法,指在一定面积(体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

的个体数目,一般用于

的物种。(2)

法,按预先确定的

来估计单位面积(体积)的种群数量,一般用于个体较小,数量较多,不便计数的物种。取样器取样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样方法调查记名计算各个种群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目测估计多度等级3.方法步骤(1)准备:制作取样器→记录调查地点的地形和环境的主要情况。(2)取样:选取样地后,先

,再把取样器按入土中。(3)采集小动物:①金属网的作用:

。②打开电灯的目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