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福建地区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_第1页
2025年福建地区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_第2页
2025年福建地区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_第3页
2025年福建地区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_第4页
2025年福建地区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板块一

七年级上册中国古代史第一部分中考考点过关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时空观念阶段特征政治:政权更替频繁,由分裂走向统一,后又陷入分裂局面经济: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文化:科技文化有了显著的进步民族关系:北方各族内迁,北人南迁,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总体特征:是我国封建政权大分裂、民族大交融、南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单元构建考点1

三国鼎立★2025年是官渡之战1825周年、魏国建立1805周年2022版课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赤壁之战示意图1.背景:200年,曹操在和袁绍的官渡之战中取胜,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208年,曹操在与孙刘联军的赤壁之战中落败。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魏蜀吴的建立国家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魏220年曹丕洛阳蜀汉221年刘备成都吴229年孙权建业3.意义:使东汉末年的割据状态走向了局部统一,符合人民渴望社会安定的要求,是历史的一个进步,并为此后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4.发展(1)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2)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3)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4)魏蜀吴三国各自发展政治、经济、军事实力,以求达到统一全国的目的。易失分点1.魏国的建立者是曹丕,而不是曹操;曹操生活在东汉末年,而不是三国时期。2.赤壁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而不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只是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29年,吴国建立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学史方法如何阅读历史地图1.看图名。区别地图的类型,了解地图的主题,如历史时期形势图、战争示意图、经济分布图、交通路线图。2.看图例。弄清符号的含义,了解时间发展的态势。3.看图注。了解历史地图的时间范围和地理方位,关注地图中古今地名信息的变化。4.将图中信息与课文内容进行对照。考点2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2025年是西晋灭吴、统一全国1745周年2022版课标: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人口迁徙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一、西晋的建立与统一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263年,魏灭蜀。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二、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1.“八王之乱”:晋惠帝在位时,八个宗室王亲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互相混战,史称“八王之乱”。这场战乱给北方社会造成巨大的灾难。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这场战乱历时十几年,严重削弱了西晋的国力,成为西晋由盛而衰的转折点。2.西晋灭亡:316年,内迁的匈奴人攻陷西晋都城,西晋王朝在八王之乱和内迁各族武力进攻的双重打击下灭亡。三、北方各族的内迁东汉、魏、晋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和西北的各民族陆续内迁。考点3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2025年是东晋灭亡1605周年2022版课标: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人口迁徙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一、东晋的兴亡

【2024版教材新增】1.建立:317年,司马睿在以王导为首的世家大族的拥戴下当上皇帝,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司马睿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导的堂兄王敦。司马睿举行即位大典时,居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东晋曾与北方政权多次交战,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有所发展。2.灭亡: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420年,东晋灭亡。二、南朝的政治420—589年,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朝代。这些朝代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三、江南地区的开发1.背景:孙吴建国后,江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到东晋后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布满了南迁的流民,尤以今江苏一带为多;有一部分流民继续南下,进入今天的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地。2.原因(1)北方人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2)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土地肥沃;(3)江南地区战争较少,社会较安定;(4)南方的一些统治者实行有利于生产发展的政策;(5)南北方人民的辛勤劳动。3.表现(1)农业方面,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水利工程的兴修,使江南地区的农业向着精耕细作发展,粮食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实行农业多种经营。(2)手工业方面,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3)商业兴旺,城市繁荣。南朝时的建康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4)促进了海外贸易发展,当时的海上交通和海外贸易都远超前代,并为后世海外交流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4.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纵横串联古代中国农业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1.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1)各民族错居杂处,加强了相互交流,生产生活上各民族相互学习。(2)政治制度上,各民族政权统治者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3)思想文化上,各民族学习汉族文化,汉族学习各民族乐舞。(4)社会习俗上,各民族相互借鉴吸收。(5)民族心理上,“胡”“汉”观念逐渐淡薄。2.意义: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考点4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2022版课标:通过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一、淝水之战1.背景: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地区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其中氐人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一度统一了北方。2.概况:383年,前秦君主苻坚发动旨在统一全国的战争,在淝水之战溃败后,很快瓦解灭亡,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局面。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8年5考)1.背景(1)4世纪后期,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2)北方各族人民长期杂居,出现民族大交融的局面。(3)鲜卑拓跋部内迁较晚,仍保持旧俗,要治理好广大北方地区困难重重。2.措施迁都洛阳原因①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较先进;②洛阳地理位置优越,是汉族政治文化的中心;③平城气候环境恶劣,地理位置不利于对黄河流域的统治;④摆脱保守势力,减少改革阻力。概况494年,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影响便于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推动了北魏社会的发展;促进了洛阳的繁荣;加强了民族交融,为中华民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行汉化政策措施①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以汉服代替鲜卑服;③改鲜卑姓为汉姓;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通婚等。影响①减少了民族隔阂,促进了民族交融;②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③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3.特点:汉化;涉及面广;自上而下。4.作用:改善和巩固了鲜卑拓跋部与汉人的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2023.5][2020.5][2019.32][2018.5][2017.4]纵横串联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战役时间交战双方胜方影响典故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项羽领导的起义军、秦军项羽奠定了反秦斗争胜利的基础破釜沉舟官渡之战200年袁绍、曹操曹操为曹操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赤壁之战208年曹操、孙刘联军孙刘联军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草船借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淝水之战383年前秦、东晋东晋前秦很快瓦解灭亡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比较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

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不同点背景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北魏统一北方时,北方内迁的各族人民长期杂居,与汉族已无明显区别。而鲜卑拓跋部内迁较晚,仍保持旧俗,要治理好北方地区困难重重。目的使秦国富强,取得兼并战争中的优势地位。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和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内容废除井田制;鼓励耕织;确立县制等。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替代鲜卑服;将鲜卑姓改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通婚等。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不同点作用使秦国国力大增,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相同点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为国家统一创造条件;遇到了守旧势力的阻碍;结果都取得了成功。三、北朝政权更替

【2024版教材新增】1.分裂:北魏在中原建立政权后,在北方设立了六个军镇,在兵变的打击下,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两部分。东魏后被齐取代,史称北齐。西魏后被周取代,史称北周。2.统一:577年,北周灭掉北齐,北方重归统一,为隋朝统一全国打下基础。四、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替五、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1.民族关系:魏晋以来,内迁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过着定居生活。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

,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各民族的大交融。2.文化交流:经济密切交往,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西晋时期,内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北方的乐器、歌舞等受到汉族人民的喜欢。尤其是心理上,随着经济、文化交流与融汇,各族互相认同感日益加强,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3.意义:为中华民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考点5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8年1考)2022版课标: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科技和艺术成就,如祖冲之的数学成就,认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一、《齐民要术》[2024.5]1.作者:北朝著名农学家贾思勰。2.内容: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主张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要因地制宜,不误农时;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提出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重要思想。祖冲之像3.地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凸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二、科学家祖冲之1.概况:祖冲之是南朝宋齐之间的一位杰出科学家,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2.数学成就: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

592

6和3.141

592

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3.历法成就:他所测算的一年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算的结果相比较,相差不到50秒。他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后来由朝廷正式颁行。三、书法艺术的发展《兰亭集序》(摹本·局部)魏碑《比丘道匠造像题记》

(拓片)1.锺繇、胡昭:曹魏书法名家,锺繇尤擅楷书。西晋设置书博士,教学生学习锺、胡书体。2.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他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高度,当时的人称赞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他被后人誉为“书圣”。他的书法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代表作《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3.魏碑:北魏统治者崇尚中原文化,重视书法艺术,流传下来的碑刻书体,苍劲厚重,粗犷雄浑。四、绘画与雕塑1.绘画:东晋的顾恺之是当时最著名的画家,他擅长人物画,代表作品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2.雕塑: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这两处石窟群里的造像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堪称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五、文学

【2024版教材新增】曹操父子的诗刚健雄劲,陶渊明的田园诗清新自然,朴实恬淡。北朝民歌慷慨豪迈,南方民歌细腻婉转。六、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1.认识: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2.做法: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观点“辩”与“论”观点之“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点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文化艺术的演变及鉴赏)[答案]

论述:中国自古以来就对书法美进行不懈的追求,推动了书法艺术的持久发展,篆书、隶书、行书、草书、楷书等字体刚柔相济,异彩纷呈,使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等诸家学派“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观点2】

丰富而优秀的中华文化遗产泽被后世。(优秀文化的影响)[答案]

论述: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战国时期修建的都江堰至今仍造福于人民;东汉时期编著的《伤寒杂病论》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命题点1

三国鼎立1.[2024吉林中考]

如果要研究有关三国时期的历史,下列各项中最可靠的材料是(

)

AA.诸葛亮的《出师表》

B.小说《三国演义》C.电影《赤壁》

D.史学著作《资治通鉴》2.[2024广安中考]

东汉末年州郡割据,战乱不已。对当时整个局势产生关键性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战役是(

)

BA.长平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郾城大战命题点2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东晋南朝政治3.[2024新疆中考]

某个朝代开国伊始,就形成了所谓“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格局,这样的君臣共享天下的局面,也是其政治特征。这个朝代是(

)

CA.东汉

B.西晋

C.东晋

D.北魏4.[2024天津中考]

下列成语典故出自淝水之战的是(

)

DA.纸上谈兵

B.破釜沉舟

C.闻鸡起舞

D.草木皆兵命题点3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5.[2024湖南中考]

西晋灭亡后,大量北方人口南迁。截至南朝初期,南渡人口已达九十五万,占当时南方人口总数的六分之一。这推动了(

)

CA.八王之乱的爆发

B.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C.江南地区的开发

D.北方农业技术的进步6.[2024广安中考]

《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材料表明,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

)

DA.铁制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

B.曲辕犁的推广C.《农政全书》推广先进技术

D.社会比较安定命题点4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7.[2023福建中考]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英勇顽强的尚武精神影响中原,中原地区的围棋、投壶等体育项目传入北方少数民族地区。这说明了(

)

AA.民族的交融

B.江南的开发

C.文治的出现

D.科技的进步8.[2020福建中考]

北魏新都洛阳城的设计吸纳了中原传统文化,采用平城和建康城的样式。该设计体现的时代特征是(

)

DA.国家富强

B.对外开放

C.江南开发

D.民族交融9.[2024重庆中考A卷]

在山西大同北魏某贵族墓葬中出土的漆屏风上,绘制有帝舜、周太姜、晋文公、汉成帝等人物的故事,其画风与《女史箴图》有共通之处。这反映了(

)

DA.鲜卑族的农业生产水平

B.魏晋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C.魏晋南北朝政权的并立

D.汉文化对北魏社会的影响命题点5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10.[2024福建中考]

据下表可知,《齐民要术》(

)

时期农书内容主要来源东汉《四民月令》日常农事活动北魏《齐民要术》收集整理的百余种古书明朝《农政全书》大量引用《齐民要术》AA.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B.强调因地制宜C.开创农书撰写的先河

D.注重工具革新11.[202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