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项
测
评
方
案
广州华南信息安全测评中心
二。一六年
目录
第一章概述..................................................................3
第二章测评基本原则..........................................................4
一、客观性和公正性原则.........................................................4
二、经济性和可重用性原则.......................................................4
三、可重复性和可再现性原则.....................................................4
四、结果完善颉则.............................................................4
第三章测评安全目标(2级)..................................................5
一、技术目标...................................................................5
二、管理目标...................................................................6
第四章测评内容..................................................................9
一、资料审查..................................................................10
二、核查测试..................................................................10
三、综合两古..................................................................10
第五章项目实施..............................................................一12
一、实施;瓶呈..................................................................12
二、测评工具..................................................................13
2.1调查问卷.................................................................13
2.2系统安全性技术检查工具..................................................13
2.3测评工具使用原则........................................................13
三、测评方法..................................................................14
第六章项目管理..............................................................-.15
一、项目组织计划..............................................................15
二、项目成员组成与职责划分....................................................15
三、项目沟通..................................................................16
3.1日常沟通,记录和备忘录...................................................16
3.2报告....................................................................16
3.3正式会议................................................................16
第七章附录:等级保护评测准则....................................................19
一、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2级测评准则..........................................19
1.1基本要求................................................................19
1.2评估测评准则............................................................31
二、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3级测评准则..........................................88
基本要求.....................................................................88
评估测评准则................................................................108
第一章概述
2003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
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3]27号)以及2004年9月四部委局联
合签发的《关十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文件
明确指出「要重点保护基础信息网络和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命脉、社会稳定等
方面的重要信息系统,抓紧建立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制定信息安全等级保
护的管理办法和技术指南。”
2009年4月广东省公安厅、省保密局、密码管理局和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
组联合发文《广东省深化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方案》(粤公通字[2009]45号)中
又再次指出,"通过深化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全面推动重要信息系统安全整改和
测评工作,增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的整体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使信息系统安全
建设更加突出重点、统一规范、科学合理,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维护国家
安全、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保障和促进信息化建设由此可见,等级保护测
评和等级保护安全整改工作已经迫在眉睫。
第二章测评基本原则
一、客观性和公正性原则
虽然测评工作不能完全摆脱个人主张或判断,但测评人员应当没有偏见,
在最小主观判断情形下,按照测评双方相互认可的测评方案,基于明确定义的
测评方式和解释,实施测评活动。
二、经济性和可重用性原则
基于测评成本和工作复杂性考虑,鼓励测评工作重用以前的测评结果,包括
商业安全产品测评结果和信息系统先前的安全测评结果。所有重用的结果,都应
基于结果适用于目前的系统,并且能够反映出目前系统的安全状态基础之上。
三、可重复性和可再现性原则
不论谁执行测评,依照同样的要求,使用同样的测评方式,对每个测评实施
过程的重复执行应该得到同样的结果。可再现性和可重复性的区别在于,前者与
不同测评者测评结果的一致性有关,后者与同一测评者测评结果的一致性有关。
!1!结果完善性原则
测评所产生的结果应当证明是良好的判断和对测评项的正确理解。测评过
程和结果应当服从正确的测评方法以确保其满足了测评项的要求。
第三章测评安全目标(2级)
一、技术目标
02-1.应具有抵抗一般强度地震、台风等自然灾难造成破坏的能力
02-2.应具有控制接触重要设备、介质的能力
02-3.应具有对通信线路进行物理保护的能力
02-4.应具有控制机房进出的能力
02-5.应具有防止设备、介质等丢失的能力
02-6.应具有控制机房内人员活动的能力
02-7.应具有防止雷击事件导致重要设备被破坏的能力
02-8.应具有灭火的能力
02-9.应具有检测火灾和报警的能力
02-10.应具有防水和防潮的能力
02-11.应具有防止静电导致重要设备被破坏的能力
02-12.应具有温湿度自动检测和控制的能力
02-13.应具有防止电压波动的能力
02-14.应具有对抗短时间断电的能力
02-15.具有基本的抗电磁干扰能力
02-16.应具有限制网络、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资源使用的能力
02-17.应具有能够检测对网络的各种攻击并记录其活动的能力
02-18.应具有网络边界完整性检测能力
02-19.应具有对传输和存储数据进行完整性检测的能力
02-20.应具有对硬件故障产品进行替换的能力
02-21.应具有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容错的能力
02-22.应具有软件故障分析的能力
02-23.应具有合理使用和控制系统资源的能力
02-24.应具有记录用户操作行为的能力
02-25.应具有对用户的误操作行为进行检测和报警的能力
02-26.应具有对传输和存储中的信息进行保密性保护的能力
02-27.应具有发现所有已知漏洞并及时修补的能力
02-28.应具有对网络、系统和应用的访问进行控制的能力
02-29.应具有对数据、文件或其他资源的访问进行控制的能力
02-30.应具有对资源访问的行为进行记录的能力
02-31.应具有对用户进行唯一标识的能力
02-32.应具有对用户产生复杂鉴别信息并进行鉴别的能力
02-33.应具有对恶意代码的检测、阻止和清除能力
02-34.应具有防止恶意代码在网络中扩散的能力
02-35.应具有对恶意代码库和搜索引擎及时更新的能力
02-36.应具有保证鉴别数据传输和存储保密性的能力
02-37.应具有对存储介质中的残余信息进行删除的能力
02-38.应具有非活动状态一段时间后自动切断连接的能力
02-39.应具有重要数据恢复的能力
二、管理目标
02-40.应确保建立了安全职能部门,配备了安全管理人员,支持信息安全
管理工作
02-41.应确保配备了足够数量的管理人员,对系统进行运行维护
02-42.应确保对主要的管理活动进行了制度化管理
02-43.应确保建立并不断完善、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02-44.应确保能协调信息安全工作在各功能部门的实施
02-45.应确保能控制信息安全相关事件的授权与审批
02-46.应确保建立恰当可靠的联络渠道,以便安全事件发生时能得到支持
02-47.应确保对人员的行为进行控制
02-48.应确保对人员的管理活动进行了指导
02-49.应确保安全策略的正确性和安全措施的合理性
02-50.应确保对信息系统进行合理定级
02-51.应确保安全产品的可信度和产品质量
02-52.应确保自行开发过程和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安全
02-53.应确保能顺利地接管和维护信息系统
02-54.应确保安全工程的实施质量和安全功能的准确实现
02-55.应确保机房具有良好的运行环境
02-56.应确保对信息资产进行标识管理
02-57.应确保对各种软硬件设备的选型、采购、发放、使用和保管等过程
进行控制
02-58.应确保各种网络设备、服务器正确使用和维护
02-59.应确保对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应用系统进行安全管
理
02-60.应确保用户具有鉴别信息使用的安全意识
02-61.应确保定期地对通信线路进行检查和维护
02-62.应确保硬件设备、存储介质存放环境安全,并对其的使用进行控制
和保护
02-63.应确保对支撑设施、硬件设备、存储介质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
02-64.应确保系统中使用的硬件、软件产品的质量
02-65.应确保各类人员具有与其岗位相适应的技术能力
02-66.应确保对各类人员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
02-67.应确保提供的足够的使用手册、维护指南等资料
02-68.应确保内部人员具有安全方面的常识和意识
02-69.应确保具有设计合理、安全网络结构的能力
02-70.应确保密码算法和密钥的使用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02-71.应确保任何变更控制和设备重用要庠报和审批,并对其实彳谛I」度化
的管理
02-72.应确保在事件发生后能采取积极、有效的应急策略和措施
02-73.应确保信息安全事件实行分等级响应、处置
第四章测评内容
当根据信息系统的业务重要性及其他相关因素对信息系统进行划分,确定
了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后,需要了解不同级别的信息系统或子系统当前的
安全保护与相应等级的安全保护基本要求之间存在的差距,这种差距是一种安
全需求,是进行安全方案设计的基础。
传统的安全需求分析方法有很多,如风险分析法,但是作为了解信息系统
或子系统当前的安全保护状况与相应等级的安全保护基本要求之间存在的差距
的简便方法,莫过于等级评估测评法。
活动目标:
本活动的目标是通过信息安全等级测评机构对已经完成等级保护建设的信
息系统定期进行等级测评,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沪措施符合相应等级的安全要
求。
参与角色:
甲方科广州华南信息安全测评中心
活动输入:
信息系统详细描述文件,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定级报告,信息系统测评计
划,信息系统测评方案。
活动描述:
参见有关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测评的规范或标准。
活动输出:
安全等级测评评估报告。
信息系统安全测评包括资料审查、核查测试、综合评估如下三个部分内容:
一、资料审查
a)测评机构接受用户提供的测评委托书和测评资料;
b)测评机构对用户提供的测评委托书和测评资料进行形式化审查,判断是
否需要补充相关资料;
二、核查测试
a)测评机构依据用户提供的资料、评估机构实地调研资料及定级报告等,
制定系统安全评估测评计划;
b)依据系统安全测评计划制定系统安全评估测评方案;
c)依据系统安全测评方案实施现场核查测试;
d)对核查测试结果进行数据整理记录,并形成核查测试报告。
三、综合评估
a)对用户资料,评估机构实地调研资料和测试报告进行综合分析,形成
分析意见;
b)就分析意见与用户沟通确认,最终形成系统安全测评综合评估报告;
c)对系统安全测评综合评估报告进行审定;
d)出具最终《信息系统安全测评综合评估报告》
测评数据处理
a)对信息系统现场核查记录进行汇总分析,完成信息系统现场核查报告;
b)对系统安全由则评过程得到的被测单位提供的申请资料、方案的形式
化审查报告、信息系统现;
c)场核查记录、现场核查报告以及测试过程中所有的书面记录,经分析
整理后,形成信息系统安全测评综合评估报告;
d)系统安全性测评过程所产生的全部数据、记录、资料应归档管理;
e)系统安全性测评过程所产生的全部数据、记录、资料不得以任何方式
向第三方透露;
f)系统安全性测评过程所产生的全部数据、记录、资料的处置应符合相
关法令法规的规定。
测评结论
a)信息系统经测评机构安全测评后,向被测评单位出具信息系统安全测
评综合评估报告;
b)信息系统安全测评综合评估报告是客观反映被测单位信息系统在管理
方面及技术方面的安全状况,其中包括了信息系统在安全性方面存在
的漏洞、潜在的风险以及相应的建议性改进意见。
第五章项目实施
、实施流程
等级测评项目启动
测
评
活
动信息收集与分析
准
备
工具和表单准备
测评对掾确定测评指标确定
测评工具接入点确定
方
案
编
制
活测评内容确定
动
测评指导书开发
测评方案编制
测评实施准备
__L-现
沟
场
通
测
与
评
洽现场测评和结果记录
活
谈
动
一
结果确认和资料归还
巾项测评结果判定
单元测评结果判定
分
析
与整体测评
善
口
编
制风险分析
活
动
等级测评结论形成
测评报告编制
二、测评工具
2.1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是现场核查的方法之一。调查问卷根据本规范制定,其调查内容应
涵盖被测信息系统的各个方面,利用调查问卷对系统安全技术、安全管理措施等
进行逐项审核,将调查结果记录在相应的问卷上,供现场核查分析之用。
2.2系统安全性技术检查工具
典型的系统安全性技术检查工具有以下几种:
a)Web应用安全扫描器:主要扫描Web应用安全中存在的危险函数调用、
软件陷门;
b)基于主机的扫描器:检测主机操作系统中与系统密切相关的安装配置
问题及其他系统目标的安全策略漏洞情况;
c)基于网络的扫描器:通过网络扫描确定系统的状态及收集信息,判断
网络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例如操作系统类型、开放的端口及服务、安全漏洞及木马程序等。检测范围
包括所有的信息系
设备:服务器、防火墙、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中所有设备;
d)网络协议分析仪:分析信息系统传输数据流,检测信息系统异常嘘;
e)入侵检测工具:分析系统外部或内部的入侵行为及其行为特征(根据
用户需求);
f)其它检查工具C
2.3测评工具使用原则
a)根据信息系统安全要求配置测评工具,选择适用的、针对性强的测评工
具;
b)应优先选用性能较好,由国内开发的测评工具或经过测评认证确认安全
的测评工具;
c)对已经投入运行的系统不得使用攻击性测试工具,防止系统崩溃造成不
必要的损失;
d)使用攻击性测试工具要经过被测评用户授权。
三、测评方法
图6.1测评流程
在整个项目过程中,我中心将在不同阶段派遣不同人员参与项目,主要包
括以下几个角色:
管理人员,项目启动会、计划、监督、协调组织项目验收等管理性工作。
安全工程师,会议、座谈、现场走访、问卷调查、调查和收集现有单位相
关材料。
咨询师,交流安全需求、安全策略分析、网络规划、安全建议。
攻防人员,使用专业工具进行技术类指标的评定,对指标验证后提出建议,
文档人员,整理文档、书写报告。
第六章项目管理
一、项目组织计划
根据我方在多个大型安全服务工程项目实施中总结的实践经验,为保证整
个工程的顺利实施,建议将系统实施的组织机构进行如下划分:
项目管理层
主要由我方和贵方高层管理人员组成,他们主要完成整个评估测评过程的
规划,管理和控制整个测评项目的实施过程和进度;
项目实施层
主要由本中心的中层技术管理人员(部门经理)和技术实施人员(技术文档
编写部、项目实施部、风险评估部)完成评估计划,评估方案,现场测评等过程;
用户应派技术人员参与项目实施。
二、项目成员组成与职责划分
部门职位相关资格主要工作任务
工作分配、检查、进度控
技术服务部门组长网络安全专家
制,文件审核
负责技术评估测评工作,
完成相关等级保护评估测
技术服务部门技术评估测评员技术安全工程师
评工作的技术文档的编写
工作。
负责管理评估测评工作,
完成相关等级保护评估测
技术服务部门管理评估测评员管理安全工程师
评工作的管理文档的编写
工作。
三、项目沟通
在本项目中,将采用一些正规的项目沟通程序,保证参与项目的各方能够
保持对项目的了解和支持。这些管理和沟通措施将对项目过程的质量和结果的
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3.1日常沟通,记录和备忘录
鼓励项目参加各方在项目进行过程中随时对相关问题进行沟通。所有重要
的、有主题的日常沟通活动都应留下记录或形成备忘录C日常沟通的主要渠道包
括:
非正式会议
电诂
电子邮件
传真等。
3.2报告
各种报告是项目各方互相沟通的最正式的渠道和证据。一些必备的项目报
告包括:
项目计划和进展报告
项目总结报告
以及在各个阶段输出的项目成果文本等
3.3正式会议
会议是项目管理活动的重要形式,是项目各方进行正式沟通的渠道。
3.3.1周例会
为确保项目正常进行,双方项目经理每1周举行一次项目例会,汇报项目进
展状况、出现的问题和本周的工作计划。
参加人员主要是双方的项目经理或项目执行经理,可以根据情况邀请具他项
目成员参加c会议可以是正式的面对面会议,也可以是电话会议、网络会议等
形式。此例会每周召开一次,主要内容:
项目完成情况汇报,每日主要工作成果汇报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分析
本周的工作计划
对可能的配置管理和变更控制签署相应的文件
3.3.2项目评审刽义
在每个项目阶段结束时,都会召开一个正式的项目阶段评审会议。该会议
对前一个阶段进行总结和评审,对下一个阶段进行计划确认和沟通。
参加人员是双方的项目经理或项目执行经理,以及项目的关键成员。会议
是正式的面对面会议。主要内容:
项目完成情况汇报
阶段工作成果评审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分析
对可能的配置管理和变更控制签署相应的文件
项目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评审
在项目的后期,会安排项目的各方参加对整个项目的成果和过程的评审工
作。建议此评审工作聘请第三方机构介入。
3.3.3质量保证
33.3.1项目管理方法学
根据项目的具体需要,本项目的整个管理过程将参考美国项目管理协会
PMI提出的项目管理方法学,以及一些顾问管理规范实施,通过规范化的项目
管理,保证项目进程的质量。
33.3.2配置管理
在项目进程中的项目组将维护一个项目文档输出的BASELINE.所有的文档
的版本修改和更新将在配置管理的版本控制和变更斐制之下,并将所有文档的最
新版本维护在BASELINE中。
33.3.3变更控制管理
不受控制的项目变更,包括目标变更、范围变更、人员变更、环境变更、
文档修改等等是对项目质量的重大威胁。在项目中,将围绕工程实施计划的维
护为核心,对工程实施计划及其衍生文档进行正规的变更控制管理。
33.3.4参考的信息安全标准和规范
为了保证本项目实施的质量,本项目将参考一些国际上最新的信息安全标准
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如:
ISO15408/CC2.1
ISO17799/BS7799
SSECMM
RFC2196等。
第七章附录:等级保护评测准则
一、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2级测评准则
1.1基本要求
1.1.1技术要求
物理安全
.1物理位置的选择(G2)
机房和办公场地应选择在具有防震、防风和防雨等能力的建筑内。
.2物理访问控制(G2)
本项要求包括:
a)机房出入口应安排专人值守,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
b)需进入机房的来访人员应经过申请和审批流程,井限制和监控其活动范围。
3防盗窃和防破坏(G2)
本项要求包括:
a)应将主要设备放置在机房内;
b)应将设备或主要部件进行固定,并设置明显的不易除去的标记;
0应将通信线缆铺设在隐蔽处,可铺设在地下或管道中;
d)应对介质分类标识,存储在介质库或档案室中;
e)主机房应安装必要的防盗报警设施。
.4防雷击(G2)
本项要求包括:
a)机房建筑应设置避雷装置;
b)机房应设置交流电源地线。
.5防火(G2)
机房应设置灭火设备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6防水和防潮(G2)
本项要求包括:
a)水管安装,不得穿过机房屋顶和活动地板下;
b)应采取措施防止雨水通过机房窗户、屋顶和墙壁渗透;
c)应采取措施防止机房内水蒸气结露和地下积水的转移与渗透。
.7防静电(G2)
关犍设备应采用必要的接地防静电措施。
.8温湿度控制(G2)
机房应设置温、湿度自动调节设施,使机房温、湿度的变化在设备运行所允许的范
围之内。
.9电力供应(A2)
本项要求包括:
a)应在机房供电线路上配置稳压器和过电压防护设备;
b)应提供短期的备用电力供应,至少满足关耀设备在断电情况下的正常运行要求。
.10电磁防护(S2)
电源线和通信线缆应隔离铺设,避免互相干扰C
网络安全
.1结构安全(G2)
本项要求包括:
a)应保证关键网络设备的业务处理能力具备冗余空间,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
b)应保证接入网络和核心网络的带宽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
c)应绘制与当前运行情况相符的网络拓扑结构图;
d)应根据各部门的工作职能、重要性和所涉及信息的重要程度等因素,划分不同的
子网或网段,并按照方便管理和控制的原则为各子网、网段分配地址段。
.2访问控制(G2)
本项要求包括:
a)应在网络边界部署访问控制设备,启用访问控制功能;
b)应能根据会话状态信息为数据流提供明确的允许/拒绝访问的能力,控制粒度为网
段级。
c)应按用户和系统之间的允许访问规则,决定允许或拒绝用户对受控系统进行资源
访问,控制粒度为单个用户;
d)应限制具有拨号访问权限的用户数量。
.3安全审计(G2)
本项要求包括:
a)应对网络系统中的网络设备运行状况、网络流量、用户行为等进行日志记录;
b)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和时间、用户、事件类型、事件是否成功及其他与审
计相关的信息。
.4边界完整性检查(S2)
应能够对内部网络中出现的内部用户未通过准许私自联到外部网络的行为进行检查。
.5入侵防范(G2)
应在网络边界处监视以下攻击行为:端口扫描、强力攻击、木马后门攻击、拒绝服务
攻击、缓冲区溢出攻击、卬碎片攻击和网络蠕虫攻击等。
.6网络设备防护(G2)
本项要求包括:
a)应对登录网络设备的用户进行身份鉴别;
b)应对网络设备的管理员登录地址进行限制;
c)网络设备用户的标识应唯一;
d)身份鉴别信息应具有不易被冒用的特点,口令应有复杂度要求并定期更换;
e)应具有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当网络登录连
接超时自动退出等措施;
f)当对网络设备进行远程管理时,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
被窃听。
主机安全
身份鉴别(S2)
本项要求包括:
a)应对登录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
b)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管理用户身份标识应具有不易被冒用的特点,口令应有复
杂度要求并定期更换;
c)应启用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自动退出等措
施;
d)当对服务器进行远程管理时,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
被窃听;
c)应为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不同用户分配不同的用户名,确保用户名具有唯一
性。
.2访问控制(S2)
本项要求包括:
a)应启用访问控制功能,依据安全策略控制用户对资源的访问;
b)应实现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特权用户的权限分离;
c)应限制默认帐户的访问权限,重命名系统默认帐户,修改这些帐户的默认口令;
d)应及时删除多余的、过期的帐户,避免共享帐户的存在。
安全审计(G2)
本项要求包括:
a)审计范围应覆盖到服务器上的每个操作系统用户和数据库用户;
b)审计内容应包括重要用户行为、系统资源的异常使用和重要系统命令的使用等系
统内重要的安全相关事件;
c)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时间、类型、主体标识、客体标识和结果等;
d)应保护审计记录,避免受到未预期的删除、修改或覆盖等。
入侵防范(G2)
操作系统应遵循最小安装的原则,仅安装需要的组件和应用程序,并通过设置升级服务
器等方式保持系统补丁及时得到更新,,
.5恶意代码防范(G2)
本项要求包括:
a)应安装防恶意代码软件,并及时更新防恶意代码软件版本和恶意代码库;
b)应支持防恶意代码软件的统一管理。
.6资源控制(A2)
本项要求包括:
a)应通过设定终端接入方式、网络地址范围等条件限制终端登录;
b)应根据安全策略设置登录终端的操作超时锁定;
c)应限制单个用户对系统资源的最大或最小使用限度。
应用安全
身份鉴别(S2)
本项要求包括:
a)应提供专用的登录控制模块对登录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
b)应提供用户身份标识唯一和鉴别信息复杂度检查功能,保证应用系统中不存在重
豆用户身份标识,身份鉴别信息不易被冒用;
c)应提供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自动退出等措施;
d)应启用身份鉴别、用户身份标识唯一性检查、用户身份鉴别信息复杂度检查以及
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并根据安全策略配置相关参数。
.2访问控制(S2)
本项要求包括:
a)应提供访问控制功能,依据安全策略控制用户对文件、数据库表等客体的访问;
b)访问控制的覆盖范围应包括与资源访问相关的主体、客体及它们之间的操作;
c)应由授权主体配置访问控制策略,并严格限制默认帐户的访问权限;
d)应授予不同帐户为完成各自承担任务所需的最小权限,并在它们之间形成相互制
约的关系。
3安全审计(G2)
本项要求包括:
a)应提供覆盖到每个用户的安全审计功能,对应用系统重要安全事件进行审计;
b)应保证无法删除、修改或覆盖审计i己录;
0审计记录的内容至少应包括事件日期、时间、发起者信息、类型、描述和结果等。
.4通信完整性(S2)
应采用校验码技术保证通信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
.5通信保密性(S2)
本项要求包括:
a)在通信双方建立连接之前,应用系统应利用密码技术进行会话初始化验证;
b)应对通信过程中的敏感信息字段进行加密。
.6软件容错(A2)
本项要求包括:
a)应提供数据有效性检验功能,保证通过人机接口输入或通过通信接口输入的数据
格式或长度符合系统设定要求;
b)在故障发生时,应用系统应能够继续提供一部分功能,确保能够实施必要的措施。
.7资源控制(A2)
本项要求包括:
a)当应用系统的通信双方中的一方在一段时间内未作任何响应,另一方应能够自动
结束会话;
b)应能够对应用系统的最大并发会话连接数进行限制;
c)应能够对单个帐户的多重并发会话进行限制。
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
.1雌完整性(S2)
应能够检测到鉴别信息和重要业务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完整性受到破坏。
.2色呆密性(S2)
应采用加密或其他保护措施实现鉴别信息的存储保密性。
.3备份和恢复(A2)
本项要求包括:
a)应能够对重要信息进行备份和恢复;
b)应提供关犍网络设备、通信线路和数据处理系统的硬件冗余,保证系统的可用性。
1.1.2管理要求
安全管理制度
.1部制度(G2)
本项要求包括:
a)应制定信息安全工作的总体方针和安全策略,说明机构安全工作的总体目标、范
围、原则和安全捱架等;
b)应对安全管理活动中重要的管理内容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c)应对安全管理人员或操作人员执行的重要管理操作建立操作规程。
.2制定和发布(G2)
本项要求包括:
a)应指定或授权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
b)应组织相关人员对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论证和审定;
c)应将安全管理制度以某种方式发布到相关人员手中。
.3评审和修订(G2)
应定期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评审,对存在不足或需要改进的安全管理制度迸行修
订。
安全管理机构
.1岗位设置(G2)
本项要求包括:
a)应设立安全主管、安全管理各个方面的负责人岗位,井定义各负责人的职责;
b)应设立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安全管理员等岗位,并定义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
.2人员配备(G2)
本项要求包括:
a)应配备一定数量的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安全管理员等;
b)安全管理员不能兼任网络管理员、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等。
.3授权和审批(G2)
本项要求包括:
a)应根据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明确授权审批部门及批准人,对系统投入运行、网
络系统接入和重要资源的访问等关键活动进行审批;
b)应针对关犍活动建立审批流程,并由批准人签字确认。
.4沟通和合作(G2)
本项要求包括:
a)应加强各类管理人员之间、组织内部机构之间以及信息安全职能部门内部的合作
与海通;
b)应加强与兄弟单位、公安机关、电信公司的合作与沟通。
.5审核木口检至(G2)
安全管理员应负责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系统日常运行、系统漏洞和数据
备份等情况。
人员安全管理
.1人员录用(G2)
本项要求包括:
a)应指定或授权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人员录用;
b)应规范人员录用过程,对被录用人员的身份、背景和专业资格等进行审查,对其
所具有的技术技能进行考核;
c)应与从事关键岗位的人员签署保密协议。
.2人员离岗(G2)
本项要求包括:
a)应规范人员离岗过程,及时终止离岗员工的所有访问权限;
b)应取回各种身份证件、钥匙、徽章等以及机构提供的软硬件设备;
c)应办理严格的调离手续
.3人员考核(G2)
应定期对各个岗位的人员进行安全技能及安全认知的考核。
.4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G2)
本项要求包括:
a)应对各类人员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岗位技能培训和相关安全技术培训;
b)应告知人员相关的安全责任和惩戒措施,并对违反违背安全策略和规定的人员进
行惩戒;
c)应制定安全教育和培训计划,对信息安全基础知识、岗位操作规程等进行培训。
.5外部人员访问管理(G2)
应确保在外部人员访问受控区域前得到授权或审批,批准后由专人全程陪同或监督,并
登记备案。
系统建设管理
.1系统定级(G2)
本项要求包括:
a)应明确信息系统的边界和安全保护等级;
b)应以书面的形式说明信息系统确定为某个安全保护等级的方法和理由;
c)应确保信息系统的定级结果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
.2安全方案加(G2)
本项要求包括:
a)应根据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选择基本安全措施,依据风险分析的结果补充和调整
安全措施;
b)应以书面形式描述对系统的安全保护要求、策略和措施等内容,形成系统的安全
方案;
0应对安全方案进行细化,形成能指导安全系统建设、安全产品采购和使用的详细
设计方案;
d)应组织相关部门和有关安全技术专家对安全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正确性进行论证
和审定,并且经过批准后,才能正式实施。
.3产品采购和使用(G2)
本项要求包括:
a)应确保安全产品采购和使用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b)应确保密码产品采购和使用符合国家密码主管部门的要求;
c)应指定或授权专门的部门负责产品的采购。
.4自行软件开发(G2)
本项要求包括:
a)应确保开发环境与实际运行环境物理分开;
b)应制定软件开发管理制度,明确说明开发过程的控制方法和人员行为准则;
c)应确保提供软件设计的相关文档和使用指南,并由专人负责保管。
.5外包软件开发(G2)
本项要求包括:
a)应根据开发要求检测软件质量;
b)应确保提供软件设计的相关文档和使用指南;
c)应在软件安装之前检测软件包中可能存在的恶意代码;
d)应要求开发单位提供软件源代码,井审直软件中可能存在的后门。
.6工程实施(G2)
本项要求包括:
a)应指定或授权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工程实施过程的管理;
b)应制定详细的工程实施方案,控制工程实施过程。
.7测试验收(G2)
本项要求包括:
a)应对系统进行安全性测试验收;
b)在测试验收前应根据设计方案或合同要求等制订测试验收方案,在测试验收过程
中应详细记录测试验收结果,并形成测试验收报告;
c)应组织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对系统测试验收报告进行审定,并签字确认。
.8系统交付(G2)
本项要求包括:
a)应制定系统交付清单,并根据交付清单对所交接的设备、软件和文档等进行清点;
b)应对负责系统运行维护的技术人员进行相应的技能培训;
c)应确保提供系统建设过程中的文档和指导用户进行系统运行维护的文档。
.9安全服务商选择(G2)
本项要求包括:
a)应确保安全服务商的选择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b)应与选定的安全服务商签订与安全相关的协议,明确约定相关责任;
0应确保选定的安全服务商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承诺,必要的与其签订服务合同。
系统运维管理
.1环境管理(G2)
本项要求包括:
a)应指定专门的部门或人员定期对机房供配电、空调、温湿度控制等设施进行珪护
管理;
b)应配备机房安全管理人员,对机房的出入、服务器的开机或关机等工作进行管理;
c)应建立机房安全管理制度,对有关机房物理访问,物品带进、带出机房和机房环
境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作出规定;
d)应加强对办公环境的保密性管理,包括工作人员调离办公室应立即交还该办公室
钥匙和不在办公区接待来访人员等。
.2资产管理(G2)
本项要求包括:
a)应编制与信息系统相关的资产清单,包括资产责任部门、重要程度和所处彳立置等
内容;
b)应建立资产安全管理制度,规定信息系统资产管理的责任人员或责任部门,并规
范资产管理和使用的行为。
3介质管理(G2)
本项要求包括:
a)应确保介质存放在安全的环境中,对各类介质进行控制和保护,井实行存储环境
专人管理;
b)应对介质归档和查询等过程进行记录,并根据存档介质的目录清单定期盘点;
c)应对需要送出维修或销毁的介质,首先清除其中的敏感数据,防止信息的非法泄
漏;
d)应根据所承羲数据和软件的重要程度对介质进行分类和标识管理。
.4设备管理(G2)
本项要求包括:
a)应对信息系统相关的各种设备(包括备份和冗余设备)、线路等指定专门的部门
或人员定期进行维护管理;
b)应建立基于申报、审批和专人负责的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对信息系统的各种软硬
件设备的选型、采购、发放和领用等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
c)应对终端计算机、工作站、便携机、系统和网络等设备的操作和使用进行规范化
管理,按操作规程实现关犍设备(包括备份和冗余设备)的启动/停止、加电/断
电等操作;
d)应确保信息处理设备必须经过审批才能带离机房或办公地点。
.5网络安全管理(G2)
本项要求包括:
a)应指定人员对网络进行管理,负责运行日志、网络监控记录的日常维护和报警信
息分析和处理工作;
b)应建立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对网络安全配置、日志保存时间、安全策略、升级与
打补丁、口令更新周期等方面作出规定;
c)应根据厂家提供的软件升级版本对网络设备进行更新,并在更新前对现有的重要
文件进行备份;
d)应定期对网络系统进行漏洞扫描,对发现的网络系统安全漏洞进行及时的修补;
e)应对网络设备的配置文件进行定期备份;
f)应保证所有与外部系统的连接均得到授权和批准。
.6系统安全管理(G2)
本项要求包括:
a)应根据业务需求和系统安全分析确定系统的访问控制策略;
b)应定期进行漏洞扫描,对发现的系统安全漏洞及时进行修补;
c)应安装系统的最新补丁程序,在安装系统补丁前,应首先在测试环境中测试通过,
并对重要文件进行备份后,方可实施系统补丁程序的安装;
d)应建立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对系统安全策略、安全配置、日志管理和日常操作流
程等方面作出规定;
e)应依据操作手册对系统进行维护,详细记录操作日志,包括重要的日常操作、运
行维护记录、参数的设置和修改等内容,严禁进行未经授权的操作;
f)应定期对运行日志和审计数据进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异常行为。
.7恶意代码防范管理(G2)
本项要求包括:
a)应提高所有用户的防病毒意识,告知及时升级防病毒软件,在读取移动存储设备
上的数据以及网络上接收文件或邮件之前,先进行病毒检查,对外来计算机或存
储设备接入网络系统之前也应进行病毒检查;
b)应指定专人对网络和主机进行恶意代码检测并保存检测记录;
c)应对防恶意代码软件的授权使用、恶意代码库升级、定期汇报等作出明确规定。
.8密码管理(G2)
应使用符合国家密码管理规定的密码技术和产品。
.9变更管理(G2)
本项要求包括:
a)应确认系统中要发生的重要变更,并制定相应的变更方案;
b)系统发生重要变更前,应向主管领导申请,审批后方可实施变更,并在实施后向
相关人员通告。
.10备份与恢复管理(G2)
本项要求包括:
a)应识别需要定期备份的重要业务信息、系统数据及软件系统等;
b)应规定备份信息的备份方式、备份频度、存储介质、保存期等;
C)应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及其对系统运行的影响,制定数据的备份策略和恢复策略,
备份策略指明备份数据的放置场所、文件命名规则、介质替换频率和数据离站运
输方法。
.11安全事件处置(G2)
本项要求包括:
a)应报告所发现的安全弱点和可疑事件,但任何情况下用户均不应尝试验证弱点;
b)应制定安全事件报告和处置管理制度,明确安全事件类型,规定安全事件的现场
处理、事件报告和后期恢复的管理职责;
c)应根据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对计算机安全事件等级划分方法和安全事件对本系统产
生的影响,对本系统计算机安全事件迸行等级划分;
d)应记录并保存所有报告的安全弱点和可疑事件,分析事件原因,监督事态发展,
采取措施避免安全事件发生。
.12应急预案管理(G2)
本项要求包括:
a)应在统一的应急预案框架下制定不同事件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框架应包括启动
应急预案的条件、应急处理流程、系统恢复流程、事后教育和培训等内容;
b)应对系统相关的人员进行应急预案培训,应急预案的培训应至少每年举办一次。
广州华南信息安全测评中心
1.2评估测评准则
1.2.1安全技术测评
物理安全
.1物理位置的选择
测评项
a)机房和办公场地应选择在具有防震、防风和防雨等能力的建筑内。
测评方式
访谈,检直。
测评对象
物理安全负责人,机房,办公场地,机房场地设计/验收文档“
测评实施
a)应访谈物理安全负责人,询问现有机房和办公场地(放置终端计算机设备)的环
境条件是否能够满足信息系统业务需求和安仝管理需求,是否具有基本的防震、
防风和防雨等能力;
b)应检查机房和办公场地的设计/验收文档,是否有机房和办公场地所在建筑能够具
有防震、防风和防雨等能力的说明;
c)应检查机房和办公场地是否在具有防震、防风和防雨等能力的建筑内。
结果判定
a)测评实施a)-0均为肯定,则信息系统符合本单元测评项要求。
物理访问控制
测评项
a)机房出入口应有专人值守,鉴别进入的人员身份并登记在案;
b)应批准进入机房的来访人员,限制和监控其活动范围。
测评方式
访谈,检查。
测评对象
物理安全负责人,机房值守人员,机房,机房安全管理制度,值守记录,进入机房的
登记记录,来访人员进入机房的审批记录。
测评实施
a)应访谈物理安全负责人,了解具有哪些控制机房进出的能力;
b)应访谈机房值守人员,询问是否认真执行有关机房出入的管理制度,是否对进入
机房的人员记录在案;
第31页共181页
广州华南信息安全测评中心
C)应检查机房安全管理制度,查看是否有关于机房出入方面的规定;
d)应检查机房出入口是否有专人值守,是否有值守记录,以及进出机房的人员登记
记录;检查机房是否不存在专人值守之外的出入口;
e)应检查机房,是否有进入机房的人员身份鉴别措施,如戴有可见的身份辨识标识;
f)应检查是否有来访人员进入机房的审批记录。
结果判定
a)测评实施a)至少应包括制订了机房出入的管理制度,指定了专人在机房出入口
值守,对进入的人员登记在案并进行身份鉴别,对来访人员须经批准、限制和监
控其活动范围,则该项为肯定;
b)测评实施c)至少应包括制订了机房出入的管理制度,指定了专人在机房出入口
值守,对进入的人员登记在案并进行身份鉴别,对来访人员须经批准、限制和监
控其活动范围,则该项为肯定;
0测评实施a)-f;均为肯定,则信息系统符合本单元测评项要求.
.3防盗窃和防破环
测评项
a)应将主要设备放置在物理受限的范围内;
b)应对设备或主要部件进行固定,并设置明显的无法除去的标记;
c)应将通信线缆铺设在隐蔽处,如铺设在地下或管道中等;
d)应对介质分类标识,存储在介质库或档案室中;
e)应安装必要的防空报警设施,以防进入机房的盗窃和破坏行为。
测评方式
访谈,检查。
测评对象
物理安全负责人,机房维护人员,资产管理员,脆设施,设备管理制度文档,通信
线路布线文档,报警设施的安装测试/验收报告。
测评实施
a)应访谈物理安全负责人,采取了哪些防止设备、介质等丢失的保护措施;
b)应访谈机房维护人员,询问主要设备放置彳立置是否做到安全可控,设备或主要部件
是否进行了固定和标记,通信线缆是否铺设在隐蔽处;是否对机房安装的陀盗报
警设施进行定期维护检查;
c)应访谈资产管理员,在介质管理中,是否进行了分类标识,是否存放在介质库或
档案室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停车设备行业兼并重组与整合发展考核试卷
- 体育用品行业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考核试卷
- 光学玻璃在光纤通信中的作用考核试卷
- 初等教育中的人格发展与品德教育考核试卷
- 兽药零售店的品牌合作考核试卷
- 儿童乐园安全设施与维护服务考核试卷
- 体育经纪人与运动员权益保护政策探讨与建议研究进展分析考核试卷
- 产品创新开发策略项目计划书考核试卷
- 乳品加工厂的能源管理考核试卷
- 创业投资行业政策动态考核试卷
- 项目变更单(模板)
- 高教社新国规中职教材《英语1基础模块》英语1-U7-220905改
- 第四章 营养与烹饪 第二节厨具的认识与使用 课件 七年级劳动与技术课
- 脊柱内镜技术
- 《钳工工艺学》课件
- 三年级数学上册易错题集锦(附答案)
- 穴位注射-针灸学ppt
- 造价咨询公司规章制度及管理办法
- 国家开放大学《机械制造基础》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 私董会保密协议
- 高级流行病学与医学统计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浙江中医药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