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建常德至益阳至长沙铁路
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
实施细则
怀邵衡铁路有限公司益阳建设指挥部
二。一九年八月
目录
1、总则.....................................................................1
2、组织管理.................................................................2
2.1组织机构...........................................................................2
2.2人员要求...........................................................................2
2.3工作分工与职责....................................................................3
3、工作内容与工作流程.......................................................5
3.1主要工作内容.......................................................................5
3.2准备阶段...........................................................................5
3.3观测阶段...........................................................................8
3.4评估阶段..........................................................................11
3.5成果报告形式......................................................................13
4、沉降变形测量............................................................16
4.1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16
4.2变形监测网技术要求...............................................................16
4.3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17
4.4测量工作基本要求.................................................................18
4.5测量工作具体要求.................................................................19
4.6特殊环境下沉降观测...............................................................21
5、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22
5.1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设置原则.......................................................22
5.2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24
5.3观测技术要求.....................................................................26
6、桥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1
6.1观测点的设置原则...................................................................I
6.2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4
6.3观测技术要求......................................................................5
7、隧道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9
7.1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原则........................................................9
7.2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10
7.3观测技术要求......................................................................11
8、过渡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12
8.1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原则.......................................................12
8.2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12
8.3观测技术要求......................................................................12
9、线下工程沉降评估........................................................13
9.1一般要求..........................................................................13
9.2路基工程沉降评估.................................................................14
9.3桥涵工程沉降评估.................................................................15
9.4隧道工程沉降评估.................................................................17
9.5过渡段工程沉降评估...............................................................17
9.6区段工程综合评估.................................................................17
10、数据传输流程及数据管理.................................................19
10.1数据传输流程.....................................................................19
10.2文件管理与格式要求..............................................................20
10.3数据录入与输出规则..............................................................25
附件一:沉降变形评估预测方法.............................................................32
1规范双曲线法........................................................................32
2修正双曲线法........................................................................33
3固结度对数配合法(三点法).........................................................34
4指数曲线法..........................................................................35
5遗传算法双曲线......................................................................35
6Verhulst算法........................................................................37
7Asaoka算法........................................................................38
8灰色系统GM(1,1)算法...............................................................40
附件二:准备工作检查表与结果验收表.......................................................42
表1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准备工作检查记录表...............................................42
表2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结果验收记录表...................................................43
附件三:沉降观测记录手簿.................................................................44
表3沉降观测记录手簿封面格式.........................................................44
表4沉降变形观测外业情况记录表.......................................................45
图1观测网平面布置示意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表5电子水准测量记录手簿..............................................................47
附件四:沉降观测记录、汇总表.............................................................48
表6路基观测桩沉降观测记录表.........................................................48
表7路基观测桩沉降量记录汇总表.......................................................49
表8路基沉降板沉降观测记录表.........................................................50
表9路基沉降板沉降量记录汇总表.......................................................51
表10过渡段沉降观测记录表(剖面管)...................................................52
表11过渡段沉降量记录汇总表............................................................53
表12路基边桩位移观测记录表............................................................54
表13路基边桩位移观测记录汇总表.......................................................55
表14路基分层观测记录表................................................................56
表15路基分层沉降观测记录汇总表.......................................................57
表16桥梁墩(台)沉降观测记录表.......................................................58
表17桥梁墩(台)沉降量记录汇总表.....................................................59
表18涵洞沉降观测记录表................................................................60
表19涵洞沉降量记录汇总表..............................................................61
表20隧道沉降观测记录表................................................................62
表21隧道沉降量记录汇总表..............................................................63
表22桥梁梁体徐变观测数据录入表.......................................................64
表23梁体张拉徐变记录表................................................................65
附件五:平差计算成果......................................................................66
表24观测断面与观测点工程属性信息表...................................................66
表25观测断面表(路基示例)............................................................67
表26基准点、工作基点台账表............................................................68
图2沉降曲线图(示意)................................................................69
附件六:其它..............................................................................70
表27断链表.............................................................................70
表28沉降设计值表......................................................................71
表29常益长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断面布置表.................................................72
表30常益长铁路缓倾软质岩段落统计表...................................................73
常益长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1、总则
1.1为统一常益长铁路路基(含过渡段)、桥梁、涵洞、隧道等线下工程的沉降变形
观测的技术要求、确保观测质量,为评估预测线下工程工后沉降量、合理确定轨道铺设
时间、确保轨道铺设质量,制定本实施细则。
1.2本细则适用于常益长铁路时速350Km/h正线区段线下工程施工期间及正式验收
通过前的沉降观测及评估,未包含的内容,应按相关现行铁路设计规范、规定执行或另
行研究确定。
1.3沉降变形观测数据必须采用先进、成熟、科学的检测手段取得,且真实可靠,
能全面反映工程实际状况。
1.4沉降变形评估应综合考虑沿线路方向各种结构物间的沉降变形关系,以区段为
单位实施。评估方法应根据不同的工程类型、地质情况、工程措施确定。
1.5沉降变形观测、评估过程是确定铺设无祚轨道的关键时间节点和关键工序的主
要依据之一,必须加强观测过程的质量控制。沉降变形观测过程中应与评估紧密相结合,
加强动态协调管理,及时发现沉降异常情况。
1.6本细则与设计文件相冲突时,经各方核实后确定执行标准。
1.7工作依据
无昨轨道铺设条件评估的主要工作依据如下:
(1)《铁路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技术规程》(Q/CR9230-2016);
(2)《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4)《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
(5)《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12]107号);
(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7)《铁路路基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TB10106-2017)
(8)《高速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9)常益长铁路有关设计文件;
(10)怀邵衡铁路公司下发的有关文件;
(11)《铁路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信息化关于利实施意见》的通知(工管站前函(2018)
4。号文;
(12)《关于做好高速铁路基础变形监测工作的通知》(工电[2018]66号);
1
常益长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2、组织管理
2.1组织机构
常益长铁路益阳建设指挥部
沉降评估领导小组
监
评
建
理
怀设施估
设
单
邵计工单
指
位
衡单单位
挥
沉
铁位位沉
降
部降
路沉沉
评
沉评
有降降
估
降估
限评评
工
评工
公估估
作
估作
司工I
小
工小
常作作
组
作组
益小小
小
长组组
组
怀邵衡铁路有限公司常益长建设指挥部成立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领导小
组,由建设单位主管技术副指挥长担任组长,建设单位工程部主任、设计单位总体、监
理单位副总监、施工单位局指总工、沉降评估单位项目负责人任副组长。
2.2人员要求
各有关单位相应成立的工作小组如卜:
(1)指挥部:主管技术指挥长担任组长,工程部部长任副组长,指挥部相关专业
工程师为组员,工程部主任负责日常管理工作;指挥部负责开展管段内相应日常管理工
作。
(2)评估单位:由项目部负责人任组长,技术负责人任副组长,各专业评估工程
师任组员。
(3)设计单位:由项目总体任组长,路基、桥涵、隧道、测量负责人任副组长,
各专业技术人员为组员。
(4)施工单位:由项目部总工任组长,工程部部长、测量负责人、项目分部(工
2
常益长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区)总工任副组长,项目分部(工区)测量队成员为组员。
(5)监理单位:由监理单位总监任组长,专职测量工程师任副组长,各专业技术
人员为组员。
23工作分工与职责
2.3.1常益长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其评估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参
建各方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确保观测数据及评估结果的真实、可靠。
2.3.2无祚轨道铺设条件评估工作在公司的统一领导下,由评估、设计、监理、施
工等单位分工负责,共同完成。
2.3.3建设单位主要负责以下内容:
(1)负责全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的领导和管理工作,并组织设计、施
工、监理和评估等单位实施。
(2)组织制订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工作实施细则。
(3)组织审核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4)检查、监督、协调、处理观测及评估工作中的有关问题。
(5)组织检查验收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工作,组织专家对评估报告进行评审。
2.3.4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以下内容:
(1)施工单位是沉降变形观测的实施责任主体,严格按有关规范、设计文件及《常
益长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的要求做好施工过程的沉降变形观测,
按规定格式和内容提交观测数据,并进行数据预处理及分析,对观测数据的真实性负责。
(2)参与制定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细则。
(3)编制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4)负责沉降变形观测人员、设备配置,做好人员培训、仪器检定工作。
(5)负责建立沉降变形监测网,按设计要求埋设观测点,并负责做好观测设施及
元器件的保护工作。
(6)沉降变形异常时或实测沉降变形值与设计值差异较大时进行初步分析、判断
并及时上报有关单位。
(7)参与和配合建设单位或评估单位组织的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工作。
(8)建立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数据库。
(9)提交沉降变形观测资料。
2.3.5监理单位主要负责以下内容:
3
常益长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1)参与制定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细则。
(2)审核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平行观测实施方案。
(3)对施工单位沉降变形监测网的建立及其保护、各种监测设备、仪器、管线的
购置与埋设进行全面核查,确保观测准备工作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4)负责基准点、工作基点、观测点验收。
(5)检查沉降变形观测方案、平行观测实施方案的执行情况,派专业人员对沉降
变形观测全过程进行旁站、监督,
(6)参与分析处理沉降变形异常情况。
(7)及时对比观测数据与平行观测数据,反馈对比结果提HI处理意见。
(8)提交沉降变形观测监理工作报告。
(9)参与和配合建设单位或评估单位组织的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工作。
2.3.6设计单位主要负责以下内容:
(1)设计单位对沉降变形观测有关设计资料的准确性负责,并对沉降变形观测过
程进行指导。
(2)提交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断面、观测点布置、沉降设计值等相关设计资料。
(3)对沉降变形观测设计要求进行技术交底。
(4)配合制定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细则。
(5)参与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
(6)参与分析处理沉降变形异常情况,提出设计处理方案。
(7)参与和配合建设单位或评估单位组织的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工作,对观测结果
是否符合设计目标和要求提出意见。
2.3.7评估单位主要负责以下内容:
(1)制订《常益长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2)审核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3)负责对施工单位进行测量工作的培训与指导。
(4)同步进行沉降变形平行观测,提交沉降变形平行观测资料。
(5)参与沉降变形观测数据的检查工作,定期抽检施工单位沉降评估工作的开展
情况及对沉降评估实施细则的落实情况。
(6)对沉降异常地段及时进行分析和平行观测,并将路基和过渡段作为监测的重
点并将情况及时通知相关单位。
4
常益长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7)对线下工程各阶段沉降变形观测及时进行分析、预测、评估,建立线下工程
沉降变形观测和评估数据库,并提交评估报告。
(8)参与和配合建设单位组织的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工作。
3、工作内容与工作流程
3.0.1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工作分为准备阶段、观测阶段与评估阶段。
3.0.2各方应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进行工作,各阶段成果报告内容要符合《细则》要
求。
3.1主要工作内容
无昨轨道铺设条件评估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沉降观测基准网的布设、测量及成果处理,形成稳固可靠的沉降观测基准网;
(2)制定基础工程沉降观测指导方案、评估实施细则;
(3)完成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作业指导书)设计及审核;
(4)人员培训;
(5)现场布设观测点及观测断面,埋设观测元器件;
(6)现场沉降观测;
(7)梁体变形观测;
(8)平行观测;
(9)观测数据的处理、审核、汇总;
(10)变形图表的绘制、分析及沉降变形趋势预测;
(11)无昨轨道铺设条件评估和相应工程措施建议。
3.2准备阶段
3.2.1工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5
常益长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图3.2.1准备阶段工作流程图
6
常益长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3.2.2对应流程图上编号工作内容如下:
①人员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评估单位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测量技术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培训方法主
要为授课和答疑;
(2)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自身对测量技术人员进行测量要求技术培训。
②设计单位提供设计资料给建设单位:主要包括以下资料。
(1)全线设计线路纵断面图(电子文档);
(2)沉降计算方法和参数选取;
(3)线下工程沉降计算值;
(4)提交全线沉降变形工程点、工程断面布置图。
③技术交底:设计单位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明确技术要求:
(1)观测断面和观测点设置要求;
(2)观测设备埋设要求;
(3)对线下工程变形观测频次提出明确要求;
(4)对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
④各施工单位编制线下工程沉降观测实施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人员、设备情况;
(2)观测组织机构,按单位工程落实到负责人;
(3)明确线下工程观测技术要求与实施方法;
(4)明确资料整理与提交文件的技术要求;
(5)特殊工点与特殊情况需单独制定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⑤监理、评估单位核查是否满足要求:
监理单位主要核查:
(1)观测人员、设备是否能够满足观测要求;
(2)观测断面与观测点设置是否满足设计文件与《细则》要求;
(3)观测设备埋设是否满足设计文件与《细则》要求;
(4)观测组织是否能满足工程进度和质量要求。
评估单位主要核查:
(1)观测技术要求与实施方法是否满足设计与《细则》要求;
(2)测量内业资料整理与提交文件是否满足设计与《细则》要求;
7
常益长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3)特殊工点与特殊情况的观测方案精度是否满足要求;
(4)及时对提交的观测数据异常情况进行整理汇总,密切联系测量单位进行原因
分析,并相应采取措施。
(5)编制线下工程平行沉降观测实施方案,内容同施工单位沉降观测实施方案应
具一致性。
⑥施工单位建立变形观测网
(1)观测网平面布置示意国(见附图1),应明确基准点、工作基点与线下工程结
构物相对位置,明确路基、桥梁、隧道、过渡段等结构物观测点的里程。
(2)填写观测断面及观测点位置与工程属性信息(见附表24)。
(3)填写基准点与工作基点信息表(见附表26)。
⑦施工单位埋设观测设备:
(1)按设计与《细则》要求埋设观测设备;
(2)观测点标志要醒目,并由测量小组专门负责测点的保护与调整;
⑧监理单位核查是否满足要求:
(1)核查观测网布置是否满足要求。
(2)核查观测设备埋设是否满足要求。
33观测阶段
3.3.1工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8
常益长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图3.3.1观测阶段工作流程图
3.3.2对应流程图工作内容如下:
①施工单位观测
(1)原始观测资料及时整理,严格执行签署制度。
(2)确保观测质量和观测时效。每个测段的资料测完后,在当天进行数据处理分
析,如发现测量精度未达到设计要求,应马上组织在次日进行重测;外业测量填写“沉
降观测外业情况记录”(见附表4),测量人员的观测者、前尺、后尺均进行签署。对重
要环节进行旁站监理。
(3)及时对沉降结果进行分析,当发现测点观测数据异常时(如墩台隆起或沉降
突然加大等),应采取措施对观测结果进行核查,排除人为因素后应及时将情况报告给
9
常益长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监理单位、评估单位和建设单位C
(4)施工单位内业数据整理完成后,需要及时打印“电子水准测量手簿(附表5)”、
“高差闭合差统计表”;“平差计算文件”;确认测量精度满足要求后由施工单位测量
人员在手簿上签字后装订在一起报监理单位,监理单位确认测量精度满足要求后进行签
署确认。施工单位建立测量观测台帐,主要由“观测网平面布置示意图”、“观测点变
更记录”、“工作基点台帐”三部分组成。
(5)“沉降观测外业情况记录”、“水准测量手簿”、“高差闭合差统计表文件”、
“平差计算文件”应装订在一起制作《沉降观测记录手簿》(见附件三),整理归档。
(6)对不能按常规方法进行观测的特殊情况观测应单独制定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报监理单位、评估单位审批。
(7)按《细则》要求定期对沉降监测网的工作基点进行复测。
(8)随观测进度同步整理资料,按照《细则》要求的文件珞式和时间要求按时提
供观测文件。
(9)施工单位每月将线下工程结构物观测成果输出文件的电子文档整理归档,并
提交给评估单位。
②评估单位平行观测
(1)由专业人员采用与施工单位观测人员同步进行观测的方式进行观测。
(2)平行观测数量要求:一般地段为施工单位总测数的10%,地质复杂、沉降变化
大以及过渡段为施工单位总测数的20%。
(3)平行观测地段应集中选择关键地段进行,避免太过分散,要求获取某测段完
整的沉降观测资料与施工单位同测段的观测资料进行比对,由各监理、设计单位根据设
计资料共同确定位置。
(4)平行观测要求:与施工单位采用相同的水准路线,但必须独立观测,以校核
施工单位观测成果,严禁直接利用施工单位的置镜观测来读取数据。
(5)对原始观测资料和各项记录表格要随观测进度及时整理。
(6)如发现测量数据与施工单位存在较大误差,应及时查找原因。
③是否存在问题:
(1)因各种因素引起工程措施无法按设计要求时间实施,如路基预压时间不足。
(2)因工期因素引起的观测时间无法满足要求。
(3)观测变形明显异常;
10
常益长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4)区域沉降、自然灾害等引起水准点和工作基点发生较大变化。
(5)各方检查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其它问题等。
④建设单位及评估单位组织各方解决问题:
(1)对一般技术问题组织设计、施工、监理、评估各方研究解决。
(2)对重大技术问题组织专家组进行专题研究解决。
⑤施工单位完成沉降变形观测报告
(1)按区段完成《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工作报告》。
(2)监理单位核查各施工单位区段沉降变形观测工作报告与自评报告是否提交齐
全、是否真实可靠,核实后对其进行签字确认。
⑥施工单位提交评估申请:
(1)区段观测报告完成后向建设单位提交评估申请。
(2)监理单位核查进行签字确认。
⑦评估单位同步提供《线下工程沉降变形平行观测报告》。
⑧监理单位完成《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监理工作报告》。
⑨设计单位完成修正后的设计沉降值提交建设单位:
(1)当观测数据与设计计算值相差较大时,由评估单位将观测点数据提交设计单
位,设计单位核对后根据观测结果调整计算参数,重新进行修正后的沉降计算。
3.4评估阶段
3.4.1工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11
常益长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图3.4.1评估阶段工作流程图
3.4.2对应流程图工作内容如下:
①建设单位编制评估计划:
(1)建设单位根据工程进度和无昨轨道施工组织情况按工期编制评估计划;
(2)建设单位核查线下各单位区段沉降变形观测工作报告与自评报告是否提交齐
全;
②评估单位进行变形评估工作:
(1)核查各单位报告内容是否齐全;
(2)根据精测网复测结果,对基准点和工作基点高程值变化的地段的测点高程进
行调整;
(3)根据不同的结构物、地质情况、地基处理措施的观测资料确定不同评估方法
的适用范围;
(4)评估单个测点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12
常益长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5)综合评估区段能否满足铺轨条件;
(6)对区域沉降和桥梁徐变等问题进行专题分析;
③评估单位提交报告给建设单位
(1)评估单位汇总各方资料后,综合分析,完成《区段沉降变形综合评估报告》;
④评估单位完成数据库文件提交给建设单位
(1)按EXCEL文件格式和CAD文件格式提供单个测点数据库;
(2)提供区段沉降变形;
⑤建设单位组织专家组进行评审;
(1)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监理、评估各方参加;
(2)必要时建设单位邀请国内外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领域专家对评估报告进行评
审;
(3)评估单位负责选择有代表性的区段,专家评审后其余段落按审查意见原则相
同处理;
⑥沉降变形是否符合设计值:专家组主要对以下儿方面进行审查
(1)沉降变形观测方法及精度是否符合要求;
(2)评估方法是否合理;
(3)软件编制是否正确,是否经过认证;
(4)报告内容是否完善真实;
(5)观测时间不足情况的评估是否合理;
(6)桥梁徐变变形的分析评估是否合理。
(7)评估结论是否合理。
⑦沉降观测至交验
(1)对破坏的监测点铺轨后重新设置观测点;
(2)继续按照要求进行观测;
⑧评估单位编制评估报告,对存在问题地段进行分析,提出处理措施。
35成果报告形式
3.5.1施工单位
编写《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工作及自评报告》,主要内容要求:
1工程概况:工程范围、工程类型、工程地质、地基处理情况等;
13
常益长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2监测网布设及测量情况:
(1)区段观测网平面布置示意图(见附图1);
(2)观测断面与观测点工程属性信息表(见附表24);
(3)使用仪器的标称精度、仪器年检情况,沉降观测人员持证上岗情况;
(4)测量精度标准与测量组织机构、测量实施情况等;
(5)观测基桩和观测点的保护情况,标示设置情况;
(6)水准测量记录手簿(见附表5);
(7)测点的沉降记录表和沉降记录汇总表(详见附件四);
(8)测点的时间一荷载一沉降曲线与时间一荷载一沉降速率曲线(见附图2);
(9)特殊情况说明:如是否根据隧道开挖后的地质变化及开挖围岩分级记录修正了
沉降观测断面的布置等。对沉降观测过程中沉降观测的数据是否出现异常点,说明如何
加强技术管理,及时分析发生异常的原因,如何采取补救措施确保观测数据真实可靠。
3.5.2监理单位
编写《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监理工作报告》
1监理单位沉降观测组织机构,专业测量监理工程师的配置情况;
2审查施工单位监测网布设情况、测设精度、观测断面布设、观测频率等是否满足
要求;
3审查施工单位使用仪器的精度标准、仪器年检情况,沉降观测人员持证上岗等是
否满足要求;
4要说明观测基桩和观测点的保护情况,施工单位对丢失或损坏的观测桩的恢复情
况,沉降观测点标示设置以及对观测数据出现的异常点的处理情况等。
5要说明对原始测量资料监理检查、签署情况。
6对施工单位沉降观测工作及成果的总体评价。
353平行观测单位
编写《线下工程沉降变形平行观测报告》
1要说明平行观测断面设置情况,核查基准点、观测仪器检校核对以及观测频率情
况;
2原始测量记录,同施工单位观测记录表格;
3测点的沉降记录表,同施工单位观测记录表格;
4要说明平行观测成果与施工单位观测成果的对比分析情况,对于观测值异常情况
14
常益长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的分析处理情况。
5对于施工单位观测数据进行总体评价。
3.5.4设计单位
编写《线下工程沉降计算分析报告》
1说明评估范围内地质及工程设计概况,沉降观测设计概况等。
2说明不同结构物采用的沉降计算方法和预测分析方法,根据观测结果修正计算值
采用的方法;
3完成计算沉降表,提供观测断面初始计算沉降值和修正后的计算沉降值;
355评估单位
编写《线下工程区段沉降变形分析评估报告》
1评估区段概况,包括工程概况、地质概况、测点概况、测量实施概况等;
2观测断面和观测点及测量网的平面布置图与工程结构的纵断面;
3根据精测网复测结果对观测高程的调整情况;
4测点的荷载一沉降一时间变化曲线;
5测点的荷载一沉降速率的变化曲线;
6合理的评估方法的确定;
7区段纵断面工程类型与基础沉降沿线路纵向的分布图表;
8对存在问题的测点及区段的专题报告;
9如区段含桥梁部分,对桥梁徐变变形的分析报告;
10评估区段是否达到无祚轨道铺设条件。
15
常益长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4、沉降变形而量
4.0.1常益长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工作以路基(含过渡段)、桥涵、隧道等
建(构)筑物的垂直位移观测为主,水平位移监测根据路基(含过渡段)、桥涵、隧道
工点具体要求确定。
4.0.2常益长铁路测量的高程系统应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4.0.3结构物的变形监测应建立独立的变形监测网,覆盖范围一般不宜小于4公里,
基准点选择应充分考虑利用CPI、CPU和水准基点。
4.0.4结构物的变形监测应充分利用CPKCPU和水准基点作为水平和垂直位移监
测的工作基点。
4.0.5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测量时,应符合铁道部现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铁路工程测量技术的有关规定。
4.1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本线沉降变形测量按沉降变形三等规定执行,对于技术特别复杂工点,可根据需要
按沉降变形二等的规定执行。
表4.0.1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垂直位移测量水平位移观测
沉降变形测量等级沉降变形点的高程中相邻沉降变形点的高沉降变形点点位中误
误差(mm)程中误差(mm)差(mm)
二等±0.5±0.3±3.0
三等±1.0±0.5±6.0
4.2变形监测网技术要求
421垂直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
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一般按沉降变形等级三等的要求(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施测,
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以及标志的作用和要求不同,垂直位移监测网用
分级布网等精度观测逐级控制的方法布设。
对于技术特别复杂、垂直位移监测沉降变形测量等级要求二等及以上的重要桥隧工
点,应独立建网,并按照国家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施测或进行特殊测量设计。
4.2.2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按下表执行
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按表4.2.2执行。
16
常益长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表4.2.2垂直位移监测网技术要求
相邻基准每站高差往返较差、附检测已测
等级点高差中中误差合或环线闭合局差较差使用仪器、观测方法及要求
误差(mm)(mm)差(mm)(mm)
DS05型仪器,宜按国家一
二等0.50.130.3Vw
0.5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
DS05或DS1型仪器,按《高
三等1.00.30.6MT0.8Vn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二等水准
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
423水平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
水平位移监测网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进行施测,采用全线精测网坐标
系统框架,以确保水平位移数据能准确反映现场实际位移情况。
4.2.4水平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
本线水平位移监测按三等规定执行,对于软土地基等设计有特别技术要求的复杂工
点,可根据需要按二等的规定执行。
表4.2.4水平位移监测网技术要求
相邻基准点的
测角中误差最弱边相对中误
等级点位中误差平均边长(m)作业要求
(H)差
(mm)
按国家二等平面控制
<300±1.0<1/120000
测量要求观测
二等±3.0
按国家三等平面控制
<150±1.8<1/70000
测量要求观测
按国家三等平面控制
<350±1.8<1/70000
测量要求观测
三等
±6.0按国家四等平面控制
<200±2.5<1/40000
测量要求观测
43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4.3.1沉降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变形观测点三类,其布设按下
列要求:
1基准点。要求建立在沉降变形区以外的稳定地区,基准点使用全线的基岩点、深
埋水准点、CPI、CPII和二等水准点,增设时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相关要求执行。基
准点标石埋设规格应符合《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附录A的规定。
2工作基点。要求这些点埋设在稳定区域,在观测期间稳定不变,测定沉降变形点
时作为高程和坐标的传递点。工作基点除使用普通水准点外,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
技术要求进一步加密水准基点或设置工作基点至满足工点垂直位移监测需要。加密后的
17
常益长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水准基点(含工作基点)间距200nl左右时,可基本保证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需要。
隧道工点可适当放宽距离限制,但应满足规定等级所对应的精度指标要求。
3沉降变形点。直接埋设在要测定的沉降变形体上。点位应设立在能反映沉降变形
体沉降变形的特征部位,不但要求设置牢固,便于观测,还要求形式美观,结构合理,
且不破坏沉降变形体的外观和使用。沉降变形点按路基、桥涵、隧道等各专业布点要求
进行。
4.3.2每个独立的监测网应设置不少于3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点。基准点应选设在沉
降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定便于监测观测
点的位置。
4.3.3为验证监测网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稳定性,需要定期进行复测,一般地区按
每6个月进行1次,在区域沉降地区每3个月进行1次复测;在观测过程中发现工作基
点变化也应及时进行复测。
4.3.4在区域沉降地区内,应对工作基点的沉降量进行监测,如果在两次复测期间,
发现工作基点变形超出两倍中误差应及时通知建设单位和评估单位,并提交观测资料。
经核实后应对工作基点和变形监测点的各期实测高程进行修正。工作基点标高变化和复
测时间情况必须及时准确填写“工作基点台帐”。
4.3.5观测网复测后,测量数据处理应及时采用新的工作基点标高,直至下次复测
为止。
4.3.6观测网复测资料必须单独整理归档。
4.4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4.4.1水准基点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验,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沉降变形的
参考点,并应有一定数量稳固可靠的点以资校核。
4.4.2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4.4.3每次沉降变形观测时应符合:
1首期沉降观测应连续进行2次独立观测,取平均值作为初始值;从第二期开始,
可进行单程附合路线观测。
2参与观测的人员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并固定观测人员。
3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观测应使用同一
台仪器和设备,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准尺,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进行,
观测路线必须形成附合或闭合路线,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
18
常益长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实行“五固定”即“固定水准基点、工作基点、固定人、固定测量仪器、固定监测环境
条件、固定测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土建计量》临考冲刺试卷含解析
- 18650电池课程设计
- 《与区域经济转型》课件
- 预防性侵害安全教育2
- 《岩矿测试与鉴定》课件
- 《erp沙盘规则》课件
- 《土木工程专业英语 第2版》 翻译版 课件 Unit 3 Introduction to Steel Structures
- 《方法学评价》课件
-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概况
- 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 【MOOC】土木工程制图-同济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本科《中国法律史》一平台在线形考(第一至三次平时作业)试题及答案
- 新型农民素质与礼仪的提升培训讲义课件
- 黑布林名著阅读-Black Beauty 黑骏马 学案及阅读训练(含答案)
- 汽车标准件手册
- 自动打印机机构设计课程设计
- 3、分段计费问题
- 基于8086的步进电机控制
- 公司优秀员工颁奖词
- 【学案】高中英语续后续写之环湖赛跑
- 电视剧剧组组成及职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