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预警与应急处置作业指导书_第1页
食品安全预警与应急处置作业指导书_第2页
食品安全预警与应急处置作业指导书_第3页
食品安全预警与应急处置作业指导书_第4页
食品安全预警与应急处置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品安全预警与应急处置作业指导书TOC\o"1-2"\h\u16952第1章食品安全预警体系概述 4146101.1预警体系的构建 435681.1.1预警目标与原则 4102401.1.2预警组织架构 42571.1.3预警信息来源 4278701.1.4预警指标体系 4162171.1.5预警模型与方法 4219201.2预警体系的运行与管理 4148081.2.1预警信息的收集与处理 5264871.2.2预警发布与传播 585621.2.3预警响应与处置 5301911.2.4预警体系的评估与优化 5205721.2.5预警体系的保障措施 523508第2章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5168652.1监测内容与方法 5113392.1.1监测内容 5137062.1.2监测方法 596772.2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6165612.2.1数据处理 6158472.2.2数据分析 6270902.3风险预警信号的发布与传播 650862.3.1预警信号发布 67692.3.2预警信号传播 618869第3章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6259683.1风险评估的基本原理 7322963.2风险评估的方法与应用 7322493.3风险评估报告的编制与报送 714218第4章食品安全预警信息发布 8232894.1预警信息的内容与格式 8201524.1.1预警信息内容 8117794.1.2预警信息格式 888294.2预警信息发布的流程与要求 821004.2.1发布流程 8243324.2.2发布要求 936394.3预警信息发布的平台与渠道 9170404.3.1发布平台 923484.3.2发布渠道 920179第5章食品安全应急处置预案 992385.1应急处置预案的编制 965465.1.1预案编制原则 9249635.1.2预案编制流程 10143255.2应急处置预案的演练与评估 10295645.2.1预案演练 10264355.2.2预案评估 10122975.3应急处置预案的修订与完善 10255555.3.1修订原因 10283685.3.2修订流程 11104265.3.3完善措施 1116525第6章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11260646.1突发事件分级与分类 11142066.1.1特别重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涉及多个省份或全国范围,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特别严重危害,需国家层面协调处置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 1199886.1.2重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涉及一个省份或多个地市,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需省级层面协调处置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 11286606.1.3较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涉及一个地市或多个县区,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危害,需地市级层面协调处置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 11161446.1.4一般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涉及一个县区或较小范围,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一定危害,可由县区级层面负责处置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 11170636.2突发事件的报告与信息收集 11227986.2.1报告程序:发生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时,责任单位应立即向所在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报告,并按照突发事件分级标准,及时逐级上报。 1157686.2.2报告内容:包括突发事件的基本情况、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已采取的措施等。 11285446.2.3信息收集: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组织专人负责收集突发事件相关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受害者信息、食品来源、检验检测报告、应急处置措施等。 11138476.3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措施 1273646.3.1启动应急预案:根据突发事件的分级,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成立应急处置指挥部,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 12277946.3.2控制食品安全风险:采取有效措施,包括召回问题食品、封存涉事企业产品、暂停相关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等,防止食品安全风险扩大。 1261666.3.3救援受害人员:组织医疗救护力量,对受害者进行救治,保证受害人员得到及时救治。 1244716.3.4调查事件原因:组织专业力量,开展事件调查,查明事件原因,为后续处置提供依据。 1229396.3.5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及时发布事件信息,回应社会关切,正确引导舆论,避免恐慌情绪蔓延。 1274666.3.6总结经验教训:在应急处置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为完善食品安全预警与应急处置机制提供参考。 124698第7章食品安全应急资源保障 12306597.1应急资源的需求与配置 12280447.1.1需求分析 12315667.1.2配置原则 1284857.2应急物资的储备与管理 12115197.2.1储备要求 1244187.2.2管理措施 1333787.3应急队伍的组织与培训 1378487.3.1组织架构 1372067.3.2培训内容 1322957.3.3培训方式 1325047第8章食品安全舆情监控与应对 13193778.1舆情监控的方法与手段 13310768.1.1网络舆情监控 1352418.1.2传统媒体舆情监控 14258238.1.3线下舆情监控 1492588.2舆情应对的策略与技巧 14216368.2.1及时回应 14147718.2.2主动公开信息 1493768.2.3积极沟通 14237788.3舆情信息的收集与分析 14122048.3.1收集渠道 14206178.3.2分析方法 14159918.3.3处理与上报 1528305第9章食品安全预警与应急处置的协调与联动 15282329.1部门间的协调与配合 1515399.1.1建立健全部门间食品安全信息共享机制,保证各相关部门在食品安全预警与应急处置过程中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15259509.1.2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合力,保证食品安全预警与应急处置工作的高效开展。 15210149.1.3建立部门间食品安全预警与应急处置协调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各部门开展食品安全预警与应急处置工作。 15123569.1.4强化部门间应急预案的衔接,保证在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时,各部门能够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1568309.2地区间的联动与协作 15140179.2.1建立地区间食品安全预警与应急处置协作机制,加强地区间的信息交流与协作,共同应对跨区域食品安全事件。 15209949.2.2各地区应定期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和应急资源互助,提高食品安全风险防控能力。 15280309.2.3建立地区间食品安全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实现食品安全事件快速处置,降低事件影响。 15246399.2.4强化地区间食品安全培训与演练,提高各地区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应急处置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协同作战能力。 15208789.3社会力量的参与与支持 1554669.3.1鼓励企业、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等社会各界参与食品安全预警与应急处置工作,共同维护食品安全。 15259799.3.2建立与社会力量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其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信息传播、应急处置等方面的作用。 15149709.3.3加强与社会力量的沟通与协作,定期组织食品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社会力量的食品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15254849.3.4建立食品安全志愿者队伍,引导公众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管,为食品安全预警与应急处置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16183299.3.5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络平台等宣传渠道,加强食品安全科普宣传,提高全社会的食品安全素养,为食品安全预警与应急处置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1614169第10章食品安全预警与应急处置的总结与评估 161006610.1预警与应急处置工作的总结 16842910.2预警与应急处置效果的评估 1650110.3预警与应急处置经验的推广与应用 17第1章食品安全预警体系概述1.1预警体系的构建食品安全预警体系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旨在提前发觉和预防食品安全风险,保证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预警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1预警目标与原则确立食品安全预警的目标,即预防为主、全程监控、及时预警、快速处置。遵循以下原则:合法性、科学性、及时性、有效性。1.1.2预警组织架构设立食品安全预警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协同作战的工作机制。主要包括:领导机构、执行机构、技术支持机构和专家咨询委员会。1.1.3预警信息来源广泛收集食品安全相关信息,包括部门、行业协会、科研机构、企业、消费者等多方数据,保证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1.1.4预警指标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预警指标体系,包括食品污染、食品中毒、食品安全事件等指标,并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1.1.5预警模型与方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数据分析方法,结合专家经验,建立食品安全预警模型,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有效性。1.2预警体系的运行与管理食品安全预警体系的有效运行与管理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2.1预警信息的收集与处理对收集到的食品安全信息进行分类、筛选、核实和评估,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1.2.2预警发布与传播根据预警级别,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通过多种渠道传播,保证预警信息覆盖到相关企业和消费者。1.2.3预警响应与处置明确预警响应流程,制定食品安全应急处置预案,保证在发生食品安全事件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进行有效处置。1.2.4预警体系的评估与优化定期对预警体系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估,发觉问题及时整改,不断优化预警体系,提高预警能力。1.2.5预警体系的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人员培训、设备设施、资金投入等方面的保障,保证预警体系的正常运行。通过以上措施,构建起完善的食品安全预警体系,为我国食品安全保驾护航。第2章食品安全风险监测2.1监测内容与方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旨在全面、系统地收集和分析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等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以保证食品安全。以下为主要监测内容与方法:2.1.1监测内容(1)食品中有害物质残留监测:包括农药、兽药、重金属、生物毒素等。(2)食品微生物污染监测:包括致病菌、病毒、寄生虫等。(3)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监测:包括合法使用、超范围使用、超限量使用等。(4)食品安全事件监测:包括食物中毒、食品污染事件等。(5)食品质量与营养监测:包括营养成分、质量指标、非法添加物等。2.1.2监测方法(1)样品采集:按照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对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采样。(2)检测分析:采用实验室检测方法,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3)数据收集与整理:收集监测数据,并进行分类、整理、归档。2.2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2.2.1数据处理(1)数据审核:对监测数据进行审核,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完整性。(2)数据录入:将审核合格的数据录入食品安全监测信息系统。(3)数据清洗:对录入的数据进行清洗,去除重复、错误数据。2.2.2数据分析(1)统计描述:对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包括均值、标准差、频率等。(2)趋势分析:分析监测数据的时间序列变化,评估食品安全风险的发展趋势。(3)关联分析:分析不同监测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挖掘食品安全风险因素。2.3风险预警信号的发布与传播2.3.1预警信号发布当监测数据达到预警阈值时,应及时发布风险预警信号,内容包括:(1)预警级别: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预警。(2)预警范围:明确预警所涉及的食品类别、区域、时间段等。(3)预警措施: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指导消费者和相关部门采取行动。2.3.2预警信号传播(1)通过部门、新闻媒体、网络平台等渠道,及时向公众传播预警信息。(2)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保证预警信息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内迅速传递。(3)对预警信息的传播效果进行跟踪评估,及时调整预警策略。第3章食品安全风险评估3.1风险评估的基本原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是对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危害进行识别、评价和控制的过程。其基本原理包括:(1)危害识别: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资料,确定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2)危害评价:对已识别的危害因素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分析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3)风险表征:结合危害发生的概率和严重程度,对食品安全风险进行综合评价。(4)风险管理: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和实施食品安全控制措施,保证食品安全。3.2风险评估的方法与应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方法主要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大类。(1)定性评估:采用专家评审、风险矩阵、危害树分析等方法,对食品中潜在危害进行排序和评价。(2)定量评估:运用统计学、暴露评估模型等方法,对食品中危害因素的摄入量与人体健康风险进行量化分析。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如:(1)快速预警:针对突发食品安全事件,采用定性评估方法迅速识别潜在危害。(2)常规监测:对市售食品进行定期风险评估,运用定量评估方法分析风险水平。3.3风险评估报告的编制与报送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基本信息:报告名称、编制单位、评估时间等。(2)评估目的:明确本次风险评估的目标和任务。(3)评估方法:详细描述所采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及依据。(4)评估结果:列出危害识别、评价和风险表征的主要结论。(5)建议措施:针对评估结果,提出食品安全控制措施和建议。(6)附件:相关数据、图表、参考文献等。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完成后,应及时报送相关部门,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等,以便于采取相应措施,保障食品安全。第4章食品安全预警信息发布4.1预警信息的内容与格式4.1.1预警信息内容预警信息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预警级别: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程度,划分为特别预警、一级预警、二级预警、三级预警;(2)预警范围:明确受影响区域、食品种类及涉及企业;(3)预警原因:简要描述引发食品安全风险的原因,如食品污染、非法添加等;(4)食品安全风险提示:针对不同预警级别,提出相应的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措施;(5)应急处置建议:对可能出现的食品安全,提出初步的应急处置建议;(6)相关信息:提供与预警信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科普知识等。4.1.2预警信息格式预警信息应以书面形式发布,格式如下:(1)明确预警级别、范围及食品种类;(2)依次包含预警级别、预警范围、预警原因、食品安全风险提示、应急处置建议及相关信息;(3)落款:包括发布单位、发布日期。4.2预警信息发布的流程与要求4.2.1发布流程(1)收集、整理食品安全风险信息;(2)分析、评估食品安全风险;(3)确定预警级别、范围及内容;(4)编写预警信息;(5)审核、批准预警信息;(6)发布预警信息;(7)对预警信息进行跟踪、评估和调整。4.2.2发布要求(1)预警信息发布应及时、准确、全面;(2)预警级别划分应科学、合理;(3)预警信息内容应简明扼要、易于理解;(4)发布预警信息时应注明发布单位、发布日期;(5)预警信息发布后,应密切关注食品安全风险变化,及时更新预警信息。4.3预警信息发布的平台与渠道4.3.1发布平台(1)官方网站;(2)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官方网站;(3)新闻媒体;(4)政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5)其他相关平台。4.3.2发布渠道(1)网络发布:通过官方网站、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官方网站等网络平台发布;(2)媒体发布: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发布;(3)短信发布:通过手机短信向相关部门、企业及消费者发布;(4)新媒体发布:通过政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发布;(5)其他有效渠道发布。第5章食品安全应急处置预案5.1应急处置预案的编制5.1.1预案编制原则食品安全应急处置预案的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法性原则: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技术规范要求;(2)实用性原则: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情况,保证预案具备针对性和可操作性;(3)完整性原则:涵盖食品安全的预防、报告、处置、总结等全过程;(4)协同性原则:保证各级部门、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形成合力。5.1.2预案编制流程(1)成立预案编制小组,明确责任分工;(2)收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技术资料,了解国内外食品安全案例;(3)分析本地区、本单位食品安全风险因素,确定食品安全类型和可能的影响范围;(4)制定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措施,明确应急响应级别、组织架构、职责分工、处置流程等;(5)组织专家对预案进行评审,完善预案内容;(6)报请领导审批,发布实施。5.2应急处置预案的演练与评估5.2.1预案演练(1)制定预案演练计划,明确演练时间、地点、内容、参加人员和预期目标;(2)组织预案演练,模拟食品安全发生、报告、处置等过程;(3)对演练过程进行记录、总结,发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4)针对演练中发觉的问题,及时修订预案,完善应急措施。5.2.2预案评估(1)定期对预案进行评估,分析预案的适用性、完整性和协同性;(2)评估结果作为预案修订的重要依据;(3)建立预案评估制度,保证预案持续改进。5.3应急处置预案的修订与完善5.3.1修订原因(1)法律法规、政策和技术规范的更新;(2)食品安全案例的分析与总结;(3)预案演练、评估中发觉的问题和不足;(4)应急管理工作实际需要。5.3.2修订流程(1)组织专家对预案进行评审,提出修订意见;(2)根据评审意见,制定预案修订方案;(3)报请领导审批,发布修订后的预案;(4)对修订后的预案进行宣传、培训和演练,保证相关人员掌握预案内容。5.3.3完善措施(1)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提高预防能力;(2)优化应急响应流程,提高应急处置效率;(3)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能力;(4)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和调度机制,保证应急物资的及时供应;(5)建立健全应急预案管理制度,保证预案的持续改进和有效实施。第6章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6.1突发事件分级与分类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根据其影响范围、危害程度、控制难度等因素,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具体分类如下:6.1.1特别重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涉及多个省份或全国范围,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特别严重危害,需国家层面协调处置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6.1.2重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涉及一个省份或多个地市,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需省级层面协调处置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6.1.3较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涉及一个地市或多个县区,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危害,需地市级层面协调处置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6.1.4一般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涉及一个县区或较小范围,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一定危害,可由县区级层面负责处置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6.2突发事件的报告与信息收集6.2.1报告程序:发生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时,责任单位应立即向所在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报告,并按照突发事件分级标准,及时逐级上报。6.2.2报告内容:包括突发事件的基本情况、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已采取的措施等。6.2.3信息收集: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组织专人负责收集突发事件相关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受害者信息、食品来源、检验检测报告、应急处置措施等。6.3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措施6.3.1启动应急预案:根据突发事件的分级,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成立应急处置指挥部,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6.3.2控制食品安全风险:采取有效措施,包括召回问题食品、封存涉事企业产品、暂停相关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等,防止食品安全风险扩大。6.3.3救援受害人员:组织医疗救护力量,对受害者进行救治,保证受害人员得到及时救治。6.3.4调查事件原因:组织专业力量,开展事件调查,查明事件原因,为后续处置提供依据。6.3.5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及时发布事件信息,回应社会关切,正确引导舆论,避免恐慌情绪蔓延。6.3.6总结经验教训:在应急处置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为完善食品安全预警与应急处置机制提供参考。第7章食品安全应急资源保障7.1应急资源的需求与配置7.1.1需求分析针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根据事件类型、影响范围、受影响人群等因素进行应急资源需求分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物资装备、技术支持、资金保障等方面的需求。7.1.2配置原则(1)合理布局:根据地理位置、人口密度等因素,合理配置应急资源;(2)分级配置:按照食品安全事件的等级,进行应急资源的分级配置;(3)动态调整:根据应急资源使用情况,及时调整资源配置,保证应急需求得到满足;(4)资源共享: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实现应急资源的共享。7.2应急物资的储备与管理7.2.1储备要求(1)品种齐全:应急物资应涵盖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所需的各类物资;(2)质量可靠:保证应急物资的质量合格,符合国家相关标准;(3)数量充足:根据应急需求,储备足够数量的应急物资;(4)更新换代:定期检查应急物资,及时更新换代,保证物资的有效性。7.2.2管理措施(1)建立健全应急物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和管理流程;(2)实行分类管理,对应急物资进行分类、编码、登记;(3)定期开展应急物资检查,保证物资完好无损;(4)制定应急物资调用流程,提高应急响应效率。7.3应急队伍的组织与培训7.3.1组织架构(1)成立食品安全应急指挥部,负责应急队伍的统一指挥;(2)设立专业应急分队,负责具体应急任务的执行;(3)建立志愿者队伍,协助应急工作。7.3.2培训内容(1)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政策;(2)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3)应急装备的操作与维护;(4)个人防护知识与技能;(5)心理辅导与沟通技巧。7.3.3培训方式(1)定期开展集中培训,提高应急队伍的整体素质;(2)组织实战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3)开展网络培训,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培训效果;(4)鼓励队员参加相关竞赛、交流活动,提升个人技能水平。第8章食品安全舆情监控与应对8.1舆情监控的方法与手段8.1.1网络舆情监控(1)利用搜索引擎,定期检索食品安全相关关键词,关注舆论动态。(2)关注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公众号等,掌握食品安全热点话题。(3)通过专业舆情监测系统,实时收集、分析食品安全相关信息。8.1.2传统媒体舆情监控(1)定期收集、整理传统媒体上的食品安全报道,如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2)关注新闻网站、新闻客户端等网络新闻渠道,了解食品安全相关报道。8.1.3线下舆情监控(1)加强与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等合作,了解食品安全方面的意见和诉求。(2)开展食品安全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等,收集民众对食品安全的看法。8.2舆情应对的策略与技巧8.2.1及时回应(1)发觉食品安全舆情后,第一时间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分析、评估。(2)根据舆情性质和影响程度,制定回应方案,并在第一时间发布官方声明。8.2.2主动公开信息(1)定期发布食品安全监测报告,提高透明度,增强公众信任。(2)针对热点问题,主动召开新闻发布会或接受媒体采访,解答公众疑问。8.2.3积极沟通(1)与媒体、网友等保持良好沟通,倾听意见,回应关切。(2)与相关部门、企业等合作,共同应对食品安全舆情。8.3舆情信息的收集与分析8.3.1收集渠道(1)网络渠道:搜索引擎、社交媒体、新闻网站等。(2)传统媒体: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3)线下渠道: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等。8.3.2分析方法(1)定量分析:统计舆情数量、传播范围、关注度等指标。(2)定性分析:评估舆情性质、影响程度、舆论倾向等。(3)趋势分析:分析舆情发展态势,预测未来走向。8.3.3处理与上报(1)对收集到的舆情信息进行整理、分类、归档。(2)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应对措施,并及时上报相关领导。(3)持续关注舆情动态,及时调整应对策略。第9章食品安全预警与应急处置的协调与联动9.1部门间的协调与配合9.1.1建立健全部门间食品安全信息共享机制,保证各相关部门在食品安全预警与应急处置过程中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9.1.2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合力,保证食品安全预警与应急处置工作的高效开展。9.1.3建立部门间食品安全预警与应急处置协调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各部门开展食品安全预警与应急处置工作。9.1.4强化部门间应急预案的衔接,保证在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时,各部门能够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9.2地区间的联动与协作9.2.1建立地区间食品安全预警与应急处置协作机制,加强地区间的信息交流与协作,共同应对跨区域食品安全事件。9.2.2各地区应定期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和应急资源互助,提高食品安全风险防控能力。9.2.3建立地区间食品安全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实现食品安全事件快速处置,降低事件影响。9.2.4强化地区间食品安全培训与演练,提高各地区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应急处置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协同作战能力。9.3社会力量的参与与支持9.3.1鼓励企业、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等社会各界参与食品安全预警与应急处置工作,共同维护食品安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