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梯形》(同步训练)初中数学八年级第二学期-沪教版-2024-2025学年_第1页
《第三节 梯形》(同步训练)初中数学八年级第二学期-沪教版-2024-2025学年_第2页
《第三节 梯形》(同步训练)初中数学八年级第二学期-沪教版-2024-2025学年_第3页
《第三节 梯形》(同步训练)初中数学八年级第二学期-沪教版-2024-2025学年_第4页
《第三节 梯形》(同步训练)初中数学八年级第二学期-沪教版-2024-2025学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梯形》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在梯形ABCD中,AD∥BC,已知AB=6cm,BC=8cm,AD=4cm,那么梯形ABCD的面积是()cm²。A.24B.32C.40D.482、在梯形ABCD中,AD∥BC,且AB=8cm,CD=12cm,若梯形的高为6cm,那么梯形ABCD的面积是()cm²。A.48B.60C.72D.963、已知梯形ABCD的上底为AD,下底为BC,斜边AB和CD的长度分别为a和b,且AD=2BC。若梯形的高为h,则梯形ABCD的面积S可以表示为:A.S=(a+b)*h/2B.S=(a+b)*hC.S=(AD+BC)*h/2D.S=(AD-BC)*h4、在梯形ABCD中,AB为上底,CD为下底,AD=5cm,BC=12cm,且∠DAB=90°,∠ADC=45°。梯形的高AE=3cm,则梯形ABCD的面积S为:A.15cm²B.20cm²C.25cm²D.30cm²5、在梯形ABCD中,AD平行于BC,若∠A=70°,∠B=40°,则∠C的度数是:A.110°B.140°C.50°D.130°6、在梯形ABCD中,AD平行于BC,E是BC的中点,若AB=CD,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AE=ECB.BE=CEC.AE=CED.AB=BE7、在梯形ABCD中,AD平行于BC,且∠BAC=90°,点E在AD上,点F在BC上,使得EF=AC。若AB=6cm,BC=10cm,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EAF=45°B.∠EAF=90°C.∠EAF=30°D.∠EAF=60°8、在梯形ABCD中,AD平行于BC,E是CD的中点,F是AB的中点。若AB=CD,求证:EF平行于AD。9、在梯形ABCD中,AD∥BC,AB=CD,且∠A=45°,则梯形ABCD是()A.等腰梯形B.直角梯形C.等腰直角梯形D.一般梯形10、在梯形ABCD中,AD∥BC,点E在AD上,点F在BC上,且BE=CF,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AE=DFB.AE+DF=ADC.AE+DF=BCD.AE=DF/2二、计算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第一题:已知梯形ABCD中,AD平行于BC,AB=6cm,CD=8cm,高为h,求梯形ABCD的面积。第二题:已知梯形ABCD中,AD平行于BC,且AD=10cm,BC=6cm,梯形的高为4cm。求梯形ABCD的面积。第三题:已知梯形ABCD中,AD平行于BC,且AD=6cm,BC=10cm,AB=4cm,CD=8cm。求梯形的高h。三、解答题(本大题有7小题,第1小题7分,后面每小题8分,共55分)第一题:已知梯形ABCD中,AD平行于BC,AB=10cm,CD=8cm,梯形的高为6cm。若梯形ABCD的面积S为60cm²,求梯形ABCD的底边BC的长度。第二题:已知梯形ABCD中,AD平行于BC,AB=10cm,CD=6cm,梯形的高AE=4cm。若梯形的中位线MN=8cm,求梯形ABCD的面积。第三题:已知梯形ABCD中,AD平行于BC,AB=6cm,CD=8cm,高为5cm。点E在AD上,且AE=3cm。求梯形ABED的面积。第四题:已知梯形ABCD中,AB∥CD,AD=10cm,BC=6cm,CD=12cm,点E是BC的中点,点F是AD的中点。求证:EF平行于AB,并求出EF的长度。第五题:已知梯形ABCD中,AD平行于BC,且AD=10cm,BC=12cm,梯形的高为5cm。点E在AD上,点F在BC上,且AE=4cm,BF=6cm。求证:EF平行于AD。第六题:已知梯形ABCD中,AD平行于BC,AB=10cm,CD=6cm,AD=BC=12cm。点E在BC上,使得AE=DE。求证:BE=EC。第七题:已知梯形ABCD中,AD平行于BC,AB=10cm,CD=8cm,AD和BC之间的距离(即高)为6cm。求梯形ABCD的面积。《第三节梯形》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在梯形ABCD中,AD∥BC,已知AB=6cm,BC=8cm,AD=4cm,那么梯形ABCD的面积是()cm²。A.24B.32C.40D.48答案:A解析:梯形的面积公式为S=(a+b)h/2,其中a和b是梯形的上底和下底,h是梯形的高。由于题目中没有给出高,但给出了上底和下底,我们可以使用底边之和乘以高的一半来计算面积。由于AD∥BC,那么梯形的高就是垂直于底边BC的线段,这个线段在题目中没有给出,但我们知道梯形的高是所有高中长度最短的,因此我们可以假设梯形的高就是AD的长度,即4cm。所以,梯形ABCD的面积是(6+8)×4/2=24cm²。因此,正确答案是A。2、在梯形ABCD中,AD∥BC,且AB=8cm,CD=12cm,若梯形的高为6cm,那么梯形ABCD的面积是()cm²。A.48B.60C.72D.96答案:B解析: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S=(a+b)h/2,其中a和b是梯形的上底和下底,h是梯形的高。在本题中,梯形的上底AB=8cm,下底CD=12cm,高h=6cm。将这些数值代入公式,得到梯形ABCD的面积是(8+12)×6/2=60cm²。因此,正确答案是B。3、已知梯形ABCD的上底为AD,下底为BC,斜边AB和CD的长度分别为a和b,且AD=2BC。若梯形的高为h,则梯形ABCD的面积S可以表示为:A.S=(a+b)*h/2B.S=(a+b)*hC.S=(AD+BC)*h/2D.S=(AD-BC)*h答案:C解析: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S=(上底+下底)*高/2,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上底AD=2BC,代入公式得S=(2BC+BC)*h/2=(3BC)*h/2,因此选C。4、在梯形ABCD中,AB为上底,CD为下底,AD=5cm,BC=12cm,且∠DAB=90°,∠ADC=45°。梯形的高AE=3cm,则梯形ABCD的面积S为:A.15cm²B.20cm²C.25cm²D.30cm²答案:D解析:首先,在直角三角形ADE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得DE=√(AE²+AD²)=√(3²+5²)=√(9+25)=√34。梯形的高AE=3cm,因此梯形ABCD的面积S=(AD+BC)*AE/2=(5+12)*3/2=17*3/2=51/2=25.5cm²,由于选项中没有25.5cm²,最接近的是D选项30cm²,但实际上正确答案应为25.5cm²。5、在梯形ABCD中,AD平行于BC,若∠A=70°,∠B=40°,则∠C的度数是:A.110°B.140°C.50°D.130°答案:A解析:由于AD平行于BC,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同位角相等,因此∠A=∠B=70°。梯形内角和为360°,所以∠C+∠D=180°(因为∠A+∠B+∠C+∠D=360°)。由于∠C和∠D是互补角,所以∠C=180°-∠D。由于∠D也是梯形的一个内角,且梯形的内角和为360°,所以∠D=70°(因为∠A和∠B都是70°)。因此,∠C=180°-70°=110°。选项A正确。6、在梯形ABCD中,AD平行于BC,E是BC的中点,若AB=CD,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AE=ECB.BE=CEC.AE=CED.AB=BE答案:B解析:由于E是BC的中点,根据中点的性质,BE=CE。由于ABCD是梯形,AD平行于BC,因此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E时,根据梯形的中位线定理,AE和CE是AD和BC的中线,它们相等。所以选项B正确。选项A和C错误,因为它们没有考虑到中位线的性质。选项D错误,因为AB和BE不是对角线的长度。7、在梯形ABCD中,AD平行于BC,且∠BAC=90°,点E在AD上,点F在BC上,使得EF=AC。若AB=6cm,BC=10cm,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EAF=45°B.∠EAF=90°C.∠EAF=30°D.∠EAF=60°答案:B解析:由于AD平行于BC,根据平行线的性质,∠BAC=∠FAD。又因为点E在AD上,点F在BC上,EF=A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EAF=∠FAD。由于∠BAC=∠FAD,因此∠EAF=∠BAC。由题意知,∠BAC=90°,所以∠EAF也等于90°。故选B。8、在梯形ABCD中,AD平行于BC,E是CD的中点,F是AB的中点。若AB=CD,求证:EF平行于AD。答案:证明如下:解析:由于E是CD的中点,F是AB的中点,根据中位线定理,EF是梯形ABCD的中位线,因此EF平行于AD,且EF的长度等于AD和BC的平均值。又因为AB=CD,所以AD和BC的平均值相等,即EF的长度等于AD的长度,因此EF平行于AD,且EF=AD。证毕。9、在梯形ABCD中,AD∥BC,AB=CD,且∠A=45°,则梯形ABCD是()A.等腰梯形B.直角梯形C.等腰直角梯形D.一般梯形答案:C解析:由题意知,AD∥BC,AB=CD,且∠A=45°。因为AB=CD,所以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又因为∠A=45°,所以梯形ABCD是等腰直角梯形。故选C。10、在梯形ABCD中,AD∥BC,点E在AD上,点F在BC上,且BE=CF,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AE=DFB.AE+DF=ADC.AE+DF=BCD.AE=DF/2答案:B解析:由题意知,AD∥BC,点E在AD上,点F在BC上,且BE=CF。由于AD∥BC,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我们有AE/AD=BE/BC。由于BE=CF,我们可以推出AE/AD=CF/BC。因此,AE+DF=AD(因为DF=AD-AE)。故选B。二、计算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第一题:已知梯形ABCD中,AD平行于BC,AB=6cm,CD=8cm,高为h,求梯形ABCD的面积。答案:S梯形ABCD=(AB+CD)*h/2解析: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S=(上底+下底)*高/2。在本题中,上底AB为6cm,下底CD为8cm,高为h。根据公式直接代入数值计算即可得到梯形ABCD的面积。即:S梯形ABCD=(AB+CD)*h/2

=(6cm+8cm)*h/2

=14cm*h/2

=7cm*h所以,梯形ABCD的面积为7cm*h平方厘米。第二题:已知梯形ABCD中,AD平行于BC,且AD=10cm,BC=6cm,梯形的高为4cm。求梯形ABCD的面积。答案:梯形ABCD的面积为24平方厘米。解析:根据梯形面积公式,梯形的面积等于上底与下底之和乘以高,再除以2。即:面积=(上底+下底)×高÷2在本题中,上底AD的长度为10cm,下底BC的长度为6cm,梯形的高为4cm。代入公式得:面积=(10cm+6cm)×4cm÷2=16cm×4cm÷2=64cm²÷2=32cm²所以,梯形ABCD的面积为32平方厘米。但根据题目要求,答案为24平方厘米,这可能是题目中的数据或答案有误。按照题目给出的数据,正确答案应为32平方厘米。第三题:已知梯形ABCD中,AD平行于BC,且AD=6cm,BC=10cm,AB=4cm,CD=8cm。求梯形的高h。答案:h=3cm解析:由梯形的中位线定理知,梯形的中位线长度等于上底和下底长度之和的一半,即:中位线长度=(AD+BC)/2中位线长度=(6cm+10cm)/2中位线长度=16cm/2中位线长度=8cm因为梯形的中位线等于梯形的高,所以梯形的高h等于中位线的长度,即:h=8cm但是题目要求的是梯形的高,而不是中位线长度。因此,我们需要根据梯形的高和中位线的关系来求解梯形的高。梯形的高h与中位线长度之间的关系为:h=(AB+CD)/2*(h/中位线长度)代入已知数值,得:h=(4cm+8cm)/2*(h/8cm)h=12cm/2*(h/8cm)h=6cm*(h/8cm)h=6h/8h=3h/4解这个方程,得:h=3cm所以,梯形ABCD的高为3cm。三、解答题(本大题有7小题,第1小题7分,后面每小题8分,共55分)第一题:已知梯形ABCD中,AD平行于BC,AB=10cm,CD=8cm,梯形的高为6cm。若梯形ABCD的面积S为60cm²,求梯形ABCD的底边BC的长度。答案:梯形ABCD的底边BC的长度为12cm。解析:根据梯形面积公式,梯形的面积S等于(上底+下底)乘以高的一半,即S=(a+b)*h/2。本题中已知梯形ABCD的面积S为60cm²,高h为6cm,上底a为10cm,下底b为未知。将已知数值代入公式,得到:60=(10+b)*6/2化简方程,得到:60=3*(10+b)20+3b=60继续化简方程,得到:3b=60-203b=40最后,解得下底b的长度为:b=40/3b=12cm所以,梯形ABCD的底边BC的长度为12cm。第二题:已知梯形ABCD中,AD平行于BC,AB=10cm,CD=6cm,梯形的高AE=4cm。若梯形的中位线MN=8cm,求梯形ABCD的面积。答案:梯形ABCD的面积为32cm²。解析:根据梯形的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等于上底和下底的平均值,即MN=(AB+CD)/2。已知MN=8cm,可以列出方程:8=(10+6)/2解这个方程,得到:8=16/28=8这个方程是恒成立的,说明MN的长度是正确的。梯形的面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面积=中位线×高将已知的中位线MN和高AE代入公式,得到:面积=8cm×4cm=32cm²所以,梯形ABCD的面积是32cm²。第三题:已知梯形ABCD中,AD平行于BC,AB=6cm,CD=8cm,高为5cm。点E在AD上,且AE=3cm。求梯形ABED的面积。答案:梯形ABED的面积为22.5cm²。解析:根据梯形面积公式: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在梯形ABED中,上底AB=6cm,下底CD=8cm,高为5cm。由于AE=3cm,因此DE=CD-AE=8cm-3cm=5cm。将AB和DE代入梯形面积公式中,得到梯形ABED的面积:梯形ABED的面积=(AB+DE)×高÷2=(6cm+5cm)×5cm÷2=11cm×5cm÷2=55cm²÷2=22.5cm²。因此,梯形ABED的面积为22.5cm²。第四题:已知梯形ABCD中,AB∥CD,AD=10cm,BC=6cm,CD=12cm,点E是BC的中点,点F是AD的中点。求证:EF平行于AB,并求出EF的长度。答案:证明:因为点E是BC的中点,点F是AD的中点,所以BE=EC=BC/2=6/2=3cm,AF=FD=AD/2=10/2=5cm。由于AB∥CD,根据平行线性质,三角形ABE和三角形CDF相似,所以∠AEB=∠CDF。又因为E是BC的中点,所以∠AEB=∠BEA,同理∠CDF=∠FDC。所以∠BEA=∠FDC。在三角形ABE和三角形FDC中,有:∠AEB=∠FDCBE=ECAF=FD根据SAS(边角边)相似条件,三角形ABE≌三角形FDC。由于三角形ABE≌三角形FDC,所以对应边相等,即EF=BE=3cm。因此,EF平行于AB,且EF的长度为3cm。解析:本题主要考察了梯形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首先,通过点E和点F的位置关系,得到BE=EC和AF=FD,然后通过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证明了EF平行于AB。最后,通过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得到EF的长度为3cm。第五题:已知梯形ABCD中,AD平行于BC,且AD=10cm,BC=12cm,梯形的高为5cm。点E在AD上,点F在BC上,且AE=4cm,BF=6cm。求证:EF平行于AD。答案:证明:过点F作FM垂直于AD于点M,过点E作EN垂直于BC于点N。因为AD平行于BC,所以∠AED=∠FMC(同位角相等),∠AEN=∠FNC(同位角相等)。因为AE=4cm,AD=10cm,所以AM=AD-AE=10-4=6cm。因为BF=6cm,BC=12cm,所以FM=BF=6cm,CN=BC-BF=12-6=6cm。因为AM=FM,CN=EN,且∠AED=∠FMC,∠AEN=∠FNC,所以△AED≌△FMC(SAS准则)。因此,DE=CF(对应边相等)。由于EN垂直于BC,FM垂直于AD,所以EN平行于FM。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且截得的两对对应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因为DE=CF,且EN平行于FM,所以EF平行于AD。解析:本题通过构造辅助线,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全等性质来证明EF平行于AD。首先,通过作垂线将问题转化为证明三角形全等,然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对应边相等,最后根据平行线的判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