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年河北省衡水十三中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7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人们把贾宝玉与薛宝钗、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关系概括为“金玉良姻”和“木石前盟”,这种称呼最早出现在《红楼梦》第五回的《红楼梦曲•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它很快地、一致地为读者和研究者接受并应用。因为这种概括与实际情况贴切——贾宝玉有玉,薛宝钗有金(锁);同样,林黛玉的前身是一株绛珠仙草(木),而贾宝玉则为石头幻化。“金玉良姻”与“木石前盟”这两个词语并列而呈现出来的时候,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特别在我们要将薛宝钗与林黛玉加以对比的时候,就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原因在于“金玉”与“木石”是一对内涵极其尖锐对立的词语。“金玉”是富有、高贵的意思。而“木石”呢?就得多做一点阐释了。在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里,“木石”常常代表着一种精神,一种思想境界。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孟子》中,“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这里虽还未表达出一种明确的思想含义,但作为圣人的舜,在深山里喜与木石居住在一起,也反映出一定的倾向性了。晋人阮籍的《大人先生传》,借隐士之口,不满当时“上古质朴淳厚之道已废,而末枝遗叶并兴……”的状态,明确提出了“吾不忍见也,故去而处兹。人不可与为俦,不若与木石为邻”。阮籍的这种思想,在后世的许多高洁自好的士人中产生了巨大的、长远的影响,形成了一种精神共识。这在一些著名文人的诗文书画中颇不少见。唐代诗人、古文大家柳宗元,在被贬永州时,既有政治上被排斥的愤懑,又有新居地的人文环境不适应的烦恼,于是在《与萧翰林俛书》中表达他对世俗的厌弃,与木石相伴的意愿。北宋的苏轼,他的弥足珍贵的《木石图》画了一块大石压着一株干枯的弯树,其旁是一些幼竹和嫩草。苏轼的友人米芾在《画史》中称此画发泄出苏轼胸中的一股“盘郁”不平之气。此画据考乃苏轼被贬官杭州时所作,虽然他自己没有题字,但可想象与上述柳宗元的情状是完全一致的。我们再回头来看阮籍、柳宗元、苏东坡等人,他们都是一些有愤世嫉俗思想性格的人,他们产生的“木石”情结的内涵和原因都是相通的,也因此,尽管这些人的世界观、思想性格是复杂的,但他们又都具有不同流俗、高超劲洁的可贵一面。钗黛的对立在作品中可以从许多方面表现出来,而其中又有不少可以归结到俗与脱俗的对立这一重要基点上来。当然,其具体内容是丰富厚实、多彩多姿的。(摘编自曾扬华《钗黛之辨•“金玉”与“木石”》)材料二:《红楼罗》甲戌本拟神话“木石前盟”中,主角是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绛珠仙子为木,神瑛侍者就一定为石。因神瑛是掌管万石之事的灵虚真人府邸赤瑕宫的侍者,神瑛侍者未修炼成男身之前应是一块石头,且“瑛”意指“像玉的石头”,“瑛”和“神”相连,即指有神性的石头。按照“绛珠仙草——绛珠仙子——林黛玉”的逻辑发展线索来辅助推断贾宝玉的前世今生,即是“有神性的石头——神瑛侍者——贾宝玉”。因此“木石前盟”是石仙神瑛侍者和木仙绛珠仙子的爱情之盟。“木石前盟”中的“石”不是顽石,因曹雪芹塑造的顽石与神瑛侍者差异很大,二者到凡间的目的相左。顽石因补天未果,被弃置青埂峰下,不愿固守为“石”的命运,百般恳请僧道带它离开,到人间的“富贵场温柔乡”中经历一番。顽石到人间是要封妻荫子,延续家族的荣华富贵,代表社会主流价值观。而现实中的贾宝玉完全没有顽石的人生价值观,却完全具备神瑛侍者的特征。神瑛侍者下凡之前为“情痴”,倾注感情浇灌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下凡是要经历一段情缘。神瑛侍者代表真性情;顽石代表礼教约束下的功名利禄。神瑛侍者与顽石本互不相干,顽石尚未修炼到可以下世为人,只好被神瑛侍者夹带入世,成为贾宝玉身上佩戴之“玉”,时时欲左右贾宝玉的价值观与婚姻观,所以神瑛侍者的后身贾宝玉才要砸“玉”。神瑛侍者为“石仙”,但没有脱离自己的“石”之本真状态。一石一草一木,天地初生时即存在,石与木的交流是处于同一层次的情感状态的交流。“木石前盟”是神瑛侍者与绛珠仙子的“誓约”,但作者却只提他们的前身“石”和“木”,说明作者更强调“木石”的自然属性,所以,“木石前盟”之意即木、石代表的是不忘本原状态的、源于本性的感情。(摘编自袁茹《“木石前盟”与“金玉良姻”阐微——基于<红楼梦>非现实主义结构框架的视角》)材料三:“木石前盟”与“金玉良姻”作为支撑《红楼梦》的结构性框架,这两则神话都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木石前盟”代表人性的自由与爱情的浪漫,追求爱情的自由,是人的自然天性的象征,是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真正的两情相悦;“金玉良姻”代表了世俗力量对人的框范与规定,在这种模式化的框范设计中,人对爱情、自由的追求必将被毁灭。它是一种预设的、不可改变的命运象征。“木石前盟”的神话意象象征贾宝玉和林黛玉爱情的先天性和自然性;“金玉良姻”的原始意象象征贾宝玉与薛宝钗婚姻的宿命性、世俗性。(摘编自张丽红《爱情原型的神话意象——论<红楼梦>“木石前盟”的象征意义》)(1)下列对“木石前盟”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的“木石前盟”暗合中国古代传统文人高超劲洁的精神,表现了宝黛爱情相对于现实世界的脱俗。B.材料二的“木石前盟”是石仙神瑛侍者和木仙绛珠仙子的爱情之盟,两人经历情缘后一起下凡。C.材料二的“木石前盟”中的木和石具有自然属性,二者的交流是处于同一层次的情感状态的交流。D.材料三的“木石前盟”代表着人性的自由与爱情的浪漫,其神话意象象征着宝黛爱情的先天性和自然性。(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金玉”与“木石”是一对内涵极其尖锐对立的词语,所以当它们出现在《红楼梦》第五回时,很快被人们接受并应用。B.阮籍的“木石思想”影响了后人,柳宗元的《与萧翰林俛书》和苏轼的《木石图》二者都表现出与其相通的精神共识。C.灵虚真人掌管万石之事,神瑛是灵虚真人府邸赤瑕宫的侍者,所以神瑛侍者一定是“木石前盟”中的“石”的前身。D.“金玉良姻”是一种预设的、不可改变的命运象征,象征着贾宝玉与薛宝钗婚姻的宿命性和世俗性。(3)下列出自《红楼梦》的情节,不能体现材料一提到的宝钗之“俗”或黛玉“脱俗”的一项是A.“点戏”一节里,宝钗迎合贾母,点了热闹的《西游记》与《鲁智深醉闹五台山》。B.宝钗听说金钏儿投井后忙来安慰王夫人,并说金钏儿“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C.黛玉初进贾府回复读书的问题,对贾母说“只刚念了《四书》”,对宝玉说“些须认得几个字”。D.黛玉担心落花随水流到不干净的地方而葬其于土,还作诗感慨“质本洁来还洁去”。(4)三则材料都就“对立性”做了阐释,请简要概括各则材料中包含的最主要的对立关系。(5)《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贾政见到了出家的宝玉,听其歌曰:“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谁与我游兮,吾谁与从。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请你用材料一的相关内容并结合《红楼梦》原著中贾宝玉的形象简析歌词中贾宝玉“归彼大荒”的原因。(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8分)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飘过雪花的记忆深冬,给表姐打电话,才知姨妈的阿尔茨海默病愈发严重了,已住院。姨妈是汉剧演员,年轻时是红遍江城的汉剧大青衣。舞台上,凤冠霞帔的她,纤指轻捻,声音穿在钢丝上一般,婉转唱着《二度梅》。后台,卸妆的她,露出精致洋气的面容,长长的睫毛上仿佛凝着薄薄的冷霜,眼里透着距离感。记忆里,姨妈是这样耀眼而遥远的存在。被无数汉剧迷崇拜着、宠爱着,难免膨胀出极度的自我。然而,所有人都那么包容,仿佛漂亮的名伶天生就该拥有这样的特权,包括我。表姐带我去医院的那天,天空飘着雪。走在去往病房的雪地,树枝上坠下的冰晶落在脸上,瞬间冰凉地滑落,像无声的泪珠,让眼前白茫茫的世界平添一份空落感,这感觉在心头萦绕,一点点蔓延成无边际的雪白,直至与姨妈白色的病床融在一起。两个护工一左一右帮姨妈洗漱着,小心翼翼。姨妈皱着眉,一脸不满。“病成这样了,还是和原先一样挑剔。”表姐低声嘀咕着,像告诉我,又像是对护工表达着歉意。曾经的姨妈活得有多精致讲究,只有我们知道。我定睛细看姨妈,面容苍老,眼神空洞,灰白的短发随意拢在耳后。一瞬间,心里像有千军万马踏过。命运曾赋予这张脸多少灿烂辉煌,而今的剥离就有多彻底残忍。唯眼底宛在的那抹淡漠,依稀能唤起曾经的记忆。表姐拉我上前,在姨妈耳边重复着:“娜娜来看你了。”迎着两眼空洞,我靠近她:“姨妈,我是娜娜。”姨妈呆滞的目光终于落在我脸上,仿佛记起了什么似的,忽然绽出快乐的笑容,连声说:“娜娜呀,长漂亮了。”那妩媚欢快的表情竟让我的心为之一动。记忆深处有一抹明媚在闪耀,那是我曾经的仰望。表姐看我一眼,俯身叫了声“妈”。姨妈转过脸,表情木然。我不甘心,拉着表姐说:“姨妈,这是军军啊,你不认识了吗?”姨妈望向我,眼里有说不出的漠然气息:“军军是什么人啊?”她反问我。表姐看着我,脸上满是悲戚与受伤。是我心存侥幸了。阿尔茨海默病,真的如雁过寒塘,了无痕迹。我低下了头。彼时,患同样病症的姨妈的弟弟,我的表舅刚去世。表舅一直待我如女儿般,最后的时光里,失忆的他像个无助的困兽,在全然陌生的环境里做着无谓的抵抗。他已不认得我,但我的陪伴偶能换得他短暂的安静。他像个听话的孩子,总是默默吃完我带去的“小桃园”鸡汤,然后一起静静坐在阳光里。院长说:“虽记不起你了,但你存在于他的潜意识里。”如此,亦聊以自慰了。仿佛一道微光,穿过了漫长的黑暗,我忍不住要抓住那道光:“姨妈,你还记得闷子吗?”“闷子五岁了,长得很帅哦。”姨妈的声音突然柔下来,眼里蓄满了柔情,“姆妈喜欢闷子,什么好东西都给他,我没有。”言语里尚有孩子般的委屈。我和表姐惊奇地对视。太意外了!一时间,百感交集。怎能想到,在被抹掉的无尽虚空里,牢牢占据她脑海的,是她曾满心幽怨的姆妈和多年来少有往来的弟弟。窗外雪花飞舞,像极了零落的柳絮。在这冬天,烟水缥缈的光阴里,我就这么跌进了清澈无尘的回忆里。那该是姨妈深藏于心的一段时光,一段在心底重复千回的述说。终于逃出不幸婚姻的姆妈,带着十岁的她再嫁,继父是一个英俊的黄埔军官。郎才女貌的神仙眷侣,次年便有了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弟弟,弟弟自小不爱说话,小名便唤作闷子。姆妈身着旗袍,一头卷发,身后站着贴身警卫,在璇宫饭店大宴宾客的日子,是一家人最富足无忧的时光。可好景不长,不久继父随部队离开,再无音讯,是死是活至今成谜。一家三口的生活自此拮据。即便成了万众瞩目的名人,我们仍常听到姨妈念叨心中的遗憾:“若不是环境所逼,我可以上清华的。离校那天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啊,像蒲公英一样的雪啊,在空中舞,在随风飞。我,毕生难忘。”这是她心里最深的憾,亦是对姆妈最深的怨。青春逼人的女孩,凭着老天爷赏饭吃的优越条件顺利考上了戏校,担起了养家的重任。后来,拜汉剧大师陈伯华为师,成了汉剧院的台柱子,名噪一时。星光熠熠的日子,各种演出应接不暇。姨妈无暇顾及瘫痪在床的姆妈,以及伺候母亲长达七年的弟弟。她一个人,兀自盛开,盛大而隆重地绽放,把血浓于水的光阴全都席卷而去了。晚年的姨妈开始尝试走近唯一的弟弟。可时光久远,亲情早已疏淡。随着阿尔茨海默病的一天天加重,表舅已不再认得这个姐姐。失去太久,弥补的路是那么遥远,且来不及。疏离,隔膜,遥远,似毫无关联的季节,没有过渡,没有连接。无法责备,无法要求。我们站在这亲情之外,待时光流转,看红尘落寂。“闷子五岁了,长得很俏皮呢,他最喜欢和我一起堆雪人、打雪仗。”姨妈一遍遍重复着。冬天的雪,漫天纷扬,终于凝结成最温暖洁白的一朵,深种在了姨妈荒芜的记忆里。属于她的冰雪世界,在无声无息中消融,至亲仍在,何尝不是她最后的幸运呢?望向窗外,伴着呼呼的北风,我看到了雪花飘过的痕迹……(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身为汉剧演员的姨妈曾经名噪一时,于“我”“耀眼而遥远”;如今患病住院,“面容苍老”,“我”对她不再仰望、尊重。B.去病房的路上,“一份空落感”“蔓延成无边际的雪白”,将内心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化虚为实,贴切地描述了“我”的情绪。C.文章插叙“我”陪伴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表舅的情节,看似闲笔,实则为下文叙述姨妈和表舅之间的故事做了铺垫。D.姨妈多年来与弟弟少有往来,在她身患阿尔茨海默病且病情愈发严重的情况下,竟然还记得五岁时的弟弟,这让“我”和表姐感到惊奇与意外。(2)关于文中“我”“跌进了清澈无尘的回忆里”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姨妈因家庭变故无法上清华而深感遗憾,后来她考上了戏校,担起了养家的重任。B.弟弟闷子出生后备受宠爱,“自小不爱说话”,性格内向,造成姐弟感情早已疏离。C.“像芦花一般的雪啊,像蒲公英一样的雪啊,在空中舞,在随风飞”一句,以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姨妈当时的心境。D.姨妈成名后,忙于各种演出,沉浸在光彩的世界中,没有时间照顾弟弟和瘫痪的姆妈。(3)请探究文中画线句子“属于她的冰雪世界,在无声无息中消融”的意蕴。(4)散文讲究形“散”神“聚”。本文是如何体现散文这一特点的?请试做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世祖文皇帝黄初四年春,正月,曹真使张郃击破吴兵,遂夺据江陵中洲。初,吕蒙病笃,吴王问曰:“卿如不起,谁可代者?”蒙对曰:“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朱然者,时为昭武将军。蒙卒,吴王假然节,镇江陵。及曹真等围江陵,吴王遣诸葛瑾等将兵往解围,夏侯尚击却之。江陵中外断绝,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真等起土山,凿地道,立楼橹临城,弓矢雨注,将士皆失色;然晏如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隙,攻破魏两屯。魏兵围然凡六月,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且尽惧不济谋为内应然觉而杀之时江水浅狭,夏侯尚欲乘船将步骑入渚中安屯,作浮桥,南北往来,议者多以为城必可拔。董昭上疏曰:“武皇帝智勇过人,而用兵畏敌,不敢轻之若此也。夫兵好进恶退,常然之数。平地无险,犹尚艰难,就当深入,还道宜利。兵有进退,不可如意。今屯渚中,至深也;浮桥而济,至危也;一道而行,至狭也。三者,兵家所忌,而今行之,贼频攻桥,误有漏失,渚中精锐非魏之有,将转化为吴矣。臣私戚之,忘寝与食,而议者怡然不以为忧,乌在其为智也?加江水向涨,一旦暴增,何以防御!就不破贼,尚当自完,奈何乘危,不以为惧!惟陛下察之。”帝即诏尚等促出,吴人两头并前,魏兵一道引去,不时得泄,仅而获济。吴将潘璋已作荻筏,欲以烧浮桥,会尚退而止。后旬日,江水大涨,帝谓董昭曰:“君论此事,何其审也!”会天大疫,帝悉召诸军还。(节选自《资治通鉴•魏纪二》,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且尽/惧不济/谋为内应/然觉而杀之/B.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且尽/惧不济/谋为内应/然觉而杀之/C.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且尽/惧不济谋/为内应/然觉而杀之/D.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且尽/惧不济谋/为内应/然觉而杀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吴王假然节”中“假”的意思是“授予,给予”,与《劝学》中“假舆马者”的“假”字含义相同。B.“堪战者裁五千人”中的“裁”字与《促织》中“手裁举”的“裁”字用法相同,均同“才”。C.楼橹,军中用以侦察、防御或攻城的高台,其中的“橹”与《过秦论》“流血漂橹”中的“橹”含义不同。D.“奈何乘危”的“乘”字意为冒着,与《登泰山记》中“自京师乘风雪”的“乘”字含义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然胆略过人,注重节操,因此病重之中的吕蒙在吴王询问时,就推荐他接替自己的职务;吕蒙过世之后,吴王就命朱然镇守江陵。B.江陵被围,前去解围的吴军又被夏侯尚击退。江陵城内外联系断绝,城中许多士兵浮肿患病,能够参加战斗的仅仅有五千人。C.夏侯尚见江水又浅又窄,想乘船率步兵、骑兵到江渚之上驻扎,并架设浮桥,以便来往,讨论这件事的人大多认为江陵一定能被攻克。D.皇帝下诏,命令夏侯尚等人退出江渚,吴军两面并进,魏军就迅速顺利退出江渚。后又赶上瘟疫,皇帝于是命各军全线撤退。(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然晏如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隙,攻破魏两屯。②臣私戚之,忘寝与食,而议者怡然不以为忧,乌在其为智也?(5)董昭对魏军的用兵之道作了怎样的评价?结合原文分析此评价的精准之处。(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题《秋灯夜话图》高翔疏雨明灯夜话长,诗中有画笔生香。篇章此日当新韵,云水前身属老狂①。窗迥②静分光焰焰,榻连空拟听浪浪③。图成我亦增幽绪,竹叶离披④拂短墙。【注】①老狂:狂老之徒,用以形容画中人。②迥:远。③浪浪:雨水倾注之声。④离披:散乱貌。(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扣题目而起,点出“秋灯夜话”的主题,并将画景与诗趣巧妙结合,意蕴丰富。B.首句中的“灯”的意象,是“夜话”的背景之一,为“夜话”营造出凄迷、暗淡的氛围。C.颈联中使用了叠词“焰焰”“浪浪”,拓宽画境,绘形绘声,赋予了画作以动态之美。D.前三联描述了淅沥秋雨之夜、好友相聚、秉烛畅谈的内容,营造出一派忘我之境。(2)这首题画诗的尾联看似跳脱于画外,实则与画作相得益彰。请就此赏析尾联。(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师说》中,韩愈用“,”两句来表述“小学而大遗”中“小”与“大”的具体内容。(2)杜甫在《蜀相》中借对诸葛亮功业未就的惋惜来表达自己壮志未酬的愤懑的句子是“,”。(3)用比喻来营造意境、抒发感情,这在古诗中屡见不鲜,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11分)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中国有史以来平均年龄最大航天员乘组,乘坐“神舟十五”号直奔天际。其中,连续担任“神九”“神十”“神十一”备份航天员的追梦者邓清明在经历24年10个月的时刻准备后,奔赴太空。怎样把年轻时的梦想坚定不移地走下去?邓清明用信念做出回答。他从入队时的①,执着地坚守到今朝圆梦时的两鬓斑白。在无数个仰望太空的日日夜夜,他以不断“归零”又重新出发的顽强信念,逐梦的心愈发历久弥坚。“不管主份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邓清明始终保持着与主份航天员同样数量、同样标准的严苛训练。近25年来,一次次与梦想②,但他始终坚信“宁可备而无用,绝不用而无备”。正是这份信念,让他一直沿着光的方向走着。邓清明是我国航天事业飞速发展背后无数辛勤付出的“绿叶”中的一个缩影。在星辰大海的征程上,我们有“杨利伟们”的开疆拓土,也有“邓清明们”的默默耕耘。这些③的航天英雄不是聚光灯下的“主角”,但正是因为他们心系国家、锲而不舍的情怀,才有了中国航天的一飞冲天。万事从来贵有恒,有恒之久必有成。“邓清明们”即使不曾披甲上天,也是当世英雄。(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节奏感强,情感强烈,这样的表达效果是怎样取得的?请简要分析。(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9分)7.(9分)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卯门生紫气,①。红红的春联拉开了兔年春晚的序幕。2022年12月2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以“欣欣向荣的新时代中国,日新月异的更美好生活”为主题,正式发布吉祥物形象“兔圆圆”和官方标识。活泼的萌萌态,亮亮的大眼睛,“万物有灵”的东方表达……在集纳了无数受众的喜爱倾向、经过系统翔实的大数据调研画像后,萌萌软软的“兔圆圆”诞生了!这是春晚40年历史上首次尝试——②。吉祥物“兔圆圆”身上,凝汇着大数据调研而来的全网受众的喜好和期待,包含着传统文化中生肖兔的意蕴和美感。竖直的耳朵,微昂的脑袋,挺起的胸脯,无不彰显出奋进向上的精气神。伴随“兔圆圆”一起跃然眼前的,还有2023年春晚主视觉标识——它从“兔圆圆”奔跃向上的姿态定格而来,同时又是③,卯字如开门之形,兔形跃动向上,寓意卯兔跃开春门,整体设计充满了踔厉奋发新征程的动势和丰神俊逸的力道,彰显出汉字亦字亦画的独特美感,将“奔跃向上的癸卯兔年”这一寓意和祈望演绎得意蕴无穷。材料二:2011年12月31日,首届CCTV网络春晚导演组结合网友投票,在十个可爱的吉祥物方案里,最终选中北京网友设计的@兔(公兔:爱他兔母兔:爱她兔)。@兔额头的@印记来源于中国传统习俗中的吉祥痣,身穿的唐装体现了中国传统节日喜庆祥和的氛围,而围着的围脖与“微博”谐音,寓意互联网技术的新应用和新发展,使其在具有中国生肖传统意义的基础上更加与时俱进,更国际化。(1)请在材料一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请结合两则材料,概括介绍吉祥物时应包含的内容。四、写作(60分)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不久前“汉语盘点2022”结果正式揭晓,“稳”字当选年度国内字。“稳”,《说文解字》中解释为“蹂毂聚也”,《人民日报》评论阐述为“舍弃秕糠聚集起谷实”。如何能“稳”呢?“舍弃秕糠”说的是首先要做好选择;“聚集起谷实”说的是然后要做好积累。选择与积累,为“稳”固本。汉字“稳”的含义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智慧对作为青年学生的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23年河北省衡水十三中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7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人们把贾宝玉与薛宝钗、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关系概括为“金玉良姻”和“木石前盟”,这种称呼最早出现在《红楼梦》第五回的《红楼梦曲•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它很快地、一致地为读者和研究者接受并应用。因为这种概括与实际情况贴切——贾宝玉有玉,薛宝钗有金(锁);同样,林黛玉的前身是一株绛珠仙草(木),而贾宝玉则为石头幻化。“金玉良姻”与“木石前盟”这两个词语并列而呈现出来的时候,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特别在我们要将薛宝钗与林黛玉加以对比的时候,就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原因在于“金玉”与“木石”是一对内涵极其尖锐对立的词语。“金玉”是富有、高贵的意思。而“木石”呢?就得多做一点阐释了。在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里,“木石”常常代表着一种精神,一种思想境界。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孟子》中,“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这里虽还未表达出一种明确的思想含义,但作为圣人的舜,在深山里喜与木石居住在一起,也反映出一定的倾向性了。晋人阮籍的《大人先生传》,借隐士之口,不满当时“上古质朴淳厚之道已废,而末枝遗叶并兴……”的状态,明确提出了“吾不忍见也,故去而处兹。人不可与为俦,不若与木石为邻”。阮籍的这种思想,在后世的许多高洁自好的士人中产生了巨大的、长远的影响,形成了一种精神共识。这在一些著名文人的诗文书画中颇不少见。唐代诗人、古文大家柳宗元,在被贬永州时,既有政治上被排斥的愤懑,又有新居地的人文环境不适应的烦恼,于是在《与萧翰林俛书》中表达他对世俗的厌弃,与木石相伴的意愿。北宋的苏轼,他的弥足珍贵的《木石图》画了一块大石压着一株干枯的弯树,其旁是一些幼竹和嫩草。苏轼的友人米芾在《画史》中称此画发泄出苏轼胸中的一股“盘郁”不平之气。此画据考乃苏轼被贬官杭州时所作,虽然他自己没有题字,但可想象与上述柳宗元的情状是完全一致的。我们再回头来看阮籍、柳宗元、苏东坡等人,他们都是一些有愤世嫉俗思想性格的人,他们产生的“木石”情结的内涵和原因都是相通的,也因此,尽管这些人的世界观、思想性格是复杂的,但他们又都具有不同流俗、高超劲洁的可贵一面。钗黛的对立在作品中可以从许多方面表现出来,而其中又有不少可以归结到俗与脱俗的对立这一重要基点上来。当然,其具体内容是丰富厚实、多彩多姿的。(摘编自曾扬华《钗黛之辨•“金玉”与“木石”》)材料二:《红楼罗》甲戌本拟神话“木石前盟”中,主角是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绛珠仙子为木,神瑛侍者就一定为石。因神瑛是掌管万石之事的灵虚真人府邸赤瑕宫的侍者,神瑛侍者未修炼成男身之前应是一块石头,且“瑛”意指“像玉的石头”,“瑛”和“神”相连,即指有神性的石头。按照“绛珠仙草——绛珠仙子——林黛玉”的逻辑发展线索来辅助推断贾宝玉的前世今生,即是“有神性的石头——神瑛侍者——贾宝玉”。因此“木石前盟”是石仙神瑛侍者和木仙绛珠仙子的爱情之盟。“木石前盟”中的“石”不是顽石,因曹雪芹塑造的顽石与神瑛侍者差异很大,二者到凡间的目的相左。顽石因补天未果,被弃置青埂峰下,不愿固守为“石”的命运,百般恳请僧道带它离开,到人间的“富贵场温柔乡”中经历一番。顽石到人间是要封妻荫子,延续家族的荣华富贵,代表社会主流价值观。而现实中的贾宝玉完全没有顽石的人生价值观,却完全具备神瑛侍者的特征。神瑛侍者下凡之前为“情痴”,倾注感情浇灌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下凡是要经历一段情缘。神瑛侍者代表真性情;顽石代表礼教约束下的功名利禄。神瑛侍者与顽石本互不相干,顽石尚未修炼到可以下世为人,只好被神瑛侍者夹带入世,成为贾宝玉身上佩戴之“玉”,时时欲左右贾宝玉的价值观与婚姻观,所以神瑛侍者的后身贾宝玉才要砸“玉”。神瑛侍者为“石仙”,但没有脱离自己的“石”之本真状态。一石一草一木,天地初生时即存在,石与木的交流是处于同一层次的情感状态的交流。“木石前盟”是神瑛侍者与绛珠仙子的“誓约”,但作者却只提他们的前身“石”和“木”,说明作者更强调“木石”的自然属性,所以,“木石前盟”之意即木、石代表的是不忘本原状态的、源于本性的感情。(摘编自袁茹《“木石前盟”与“金玉良姻”阐微——基于<红楼梦>非现实主义结构框架的视角》)材料三:“木石前盟”与“金玉良姻”作为支撑《红楼梦》的结构性框架,这两则神话都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木石前盟”代表人性的自由与爱情的浪漫,追求爱情的自由,是人的自然天性的象征,是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真正的两情相悦;“金玉良姻”代表了世俗力量对人的框范与规定,在这种模式化的框范设计中,人对爱情、自由的追求必将被毁灭。它是一种预设的、不可改变的命运象征。“木石前盟”的神话意象象征贾宝玉和林黛玉爱情的先天性和自然性;“金玉良姻”的原始意象象征贾宝玉与薛宝钗婚姻的宿命性、世俗性。(摘编自张丽红《爱情原型的神话意象——论<红楼梦>“木石前盟”的象征意义》)(1)下列对“木石前盟”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材料一的“木石前盟”暗合中国古代传统文人高超劲洁的精神,表现了宝黛爱情相对于现实世界的脱俗。B.材料二的“木石前盟”是石仙神瑛侍者和木仙绛珠仙子的爱情之盟,两人经历情缘后一起下凡。C.材料二的“木石前盟”中的木和石具有自然属性,二者的交流是处于同一层次的情感状态的交流。D.材料三的“木石前盟”代表着人性的自由与爱情的浪漫,其神话意象象征着宝黛爱情的先天性和自然性。(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BA.“金玉”与“木石”是一对内涵极其尖锐对立的词语,所以当它们出现在《红楼梦》第五回时,很快被人们接受并应用。B.阮籍的“木石思想”影响了后人,柳宗元的《与萧翰林俛书》和苏轼的《木石图》二者都表现出与其相通的精神共识。C.灵虚真人掌管万石之事,神瑛是灵虚真人府邸赤瑕宫的侍者,所以神瑛侍者一定是“木石前盟”中的“石”的前身。D.“金玉良姻”是一种预设的、不可改变的命运象征,象征着贾宝玉与薛宝钗婚姻的宿命性和世俗性。(3)下列出自《红楼梦》的情节,不能体现材料一提到的宝钗之“俗”或黛玉“脱俗”的一项是CA.“点戏”一节里,宝钗迎合贾母,点了热闹的《西游记》与《鲁智深醉闹五台山》。B.宝钗听说金钏儿投井后忙来安慰王夫人,并说金钏儿“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C.黛玉初进贾府回复读书的问题,对贾母说“只刚念了《四书》”,对宝玉说“些须认得几个字”。D.黛玉担心落花随水流到不干净的地方而葬其于土,还作诗感慨“质本洁来还洁去”。(4)三则材料都就“对立性”做了阐释,请简要概括各则材料中包含的最主要的对立关系。(5)《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贾政见到了出家的宝玉,听其歌曰:“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谁与我游兮,吾谁与从。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请你用材料一的相关内容并结合《红楼梦》原著中贾宝玉的形象简析歌词中贾宝玉“归彼大荒”的原因。【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相关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说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关系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观点,仔细比对各个选项,正确选择。(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找出与题干相关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内容、名著相关内容及题干中的语段,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B.“两人经历情缘后一起下凡”错误,原文是“神瑛侍者……下凡是要经历一段情缘”,“一起下凡”于文无据。故选B。(2)A.“……,所以……”错误,据材料一“它很快地、一致地为读者和研究者接受并应用。因为这种概括与实际情况贴切”可知,“这种概括与实际情况贴切”是人们接受并应用的原因。选项强加因果。B.正确。C.“……,所以……”错误,据材料“因神瑛是掌管万石之事的灵虚真人府邸赤瑕宫的侍者,神瑛侍者未修炼成男身之前应是块石头,且‘瑛’意指‘像玉的石头’,‘瑛’和‘神’相连,即指有神性的石头”可知,“一定为石”的原因有两点,选项以偏概全。D.“象征着贾宝玉与薛宝钗婚姻的宿命性和世俗性”错,偷换概念;由材料三可知,“金玉良姻”的原始意象象征贾宝玉与薛宝钗婚姻的宿命性、世俗性。故选B。(3)C.该项不能体现黛玉的“脱俗”,突出的是她寄人篱下后的小心翼翼,恰恰是黛玉未能免俗的表现。故选C。(4)结合“‘金玉’与‘木石’是一对内涵极其尖锐对立的词语……钗黛的对立在作品中可以从许多方面表现出来,而其中又有不少可以归结到俗与脱俗的对立这一重要基点上来”可概括出,材料一中的对立是“金玉”与“木石”的对立,即俗与脱俗的对立。结合“神瑛侍者代表真性情;顽石代表礼教约束下的功名利禄。神瑛侍者与顽石本互不相干,顽石……时时欲左右贾宝玉的价值观与婚姻观……神瑛侍者……没有脱离自己的‘石’之本真状态”可概括出,材料二中的对立是礼教约束下的功名利禄和真性情的对立。结合“‘木石前盟’代表人性的自由与爱情的浪漫,追求爱情的自由,是人的自然天性的象征,是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真正的两情相悦;‘金玉良姻’代表了世俗力量对人的框范与规定,在这种模式化的框范设计中,人对爱情、自由的追求必将被毁灭”,可概括出,材料三中的对立,是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两情相悦与世俗力量对人的框范与规定的对立。(5)外部因素。结合“‘木石’常常代表着一种精神,一种思想境界”“吾不忍见也,故去而处兹。人不可与为俦,不若与木石为邻”分析可知,社会环境世俗化,贾宝玉本性脱俗,他的很多思想和作为不被周围人理解,即无人能与贾宝玉“相从”“同游”,贾宝玉不满当时外部环境的状态,所以选择“归彼大荒”,与大自然为邻。个人因素。结合“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可知,歌词中“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恰是贾宝玉的“木石情结”;“他们都是一些有愤世嫉俗思想性格的人,他们产生的‘木石’情结的内涵和原因都是相通的,也因此,尽管这些人的世界观、思想性格是复杂的,但他们又都具有不同流俗、高超劲洁的可贵一面”,他热爱自由,叛逆天真,本性脱俗,更喜欢美好纯真的环境,追求高超劲洁的自我,所以最终选择“归彼大荒”。答案:(1)B(2)B(3)C(4)①材料一中的对立是“金玉”与“木石”的对立,即俗与脱俗的对立。②材料二中的对立是礼教约束下的功名利禄和真性情的对立。③材料三中的对立,是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两情相悦与世俗力量对人的框范与规定的对立。(5)①外部因素。社会环境世俗化,无人能与贾宝玉“相从”“同游”,贾宝玉不满当时外部环境的状态,所以选择“归彼大荒”,与大自然为邻。②个人因素。歌词中“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恰是贾宝玉的“木石情结”,他热爱自由,叛逆天真,本性脱俗,更喜欢美好纯真的环境,追求高超劲洁的自我,所以最终选择“归彼大荒”。(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8分)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飘过雪花的记忆深冬,给表姐打电话,才知姨妈的阿尔茨海默病愈发严重了,已住院。姨妈是汉剧演员,年轻时是红遍江城的汉剧大青衣。舞台上,凤冠霞帔的她,纤指轻捻,声音穿在钢丝上一般,婉转唱着《二度梅》。后台,卸妆的她,露出精致洋气的面容,长长的睫毛上仿佛凝着薄薄的冷霜,眼里透着距离感。记忆里,姨妈是这样耀眼而遥远的存在。被无数汉剧迷崇拜着、宠爱着,难免膨胀出极度的自我。然而,所有人都那么包容,仿佛漂亮的名伶天生就该拥有这样的特权,包括我。表姐带我去医院的那天,天空飘着雪。走在去往病房的雪地,树枝上坠下的冰晶落在脸上,瞬间冰凉地滑落,像无声的泪珠,让眼前白茫茫的世界平添一份空落感,这感觉在心头萦绕,一点点蔓延成无边际的雪白,直至与姨妈白色的病床融在一起。两个护工一左一右帮姨妈洗漱着,小心翼翼。姨妈皱着眉,一脸不满。“病成这样了,还是和原先一样挑剔。”表姐低声嘀咕着,像告诉我,又像是对护工表达着歉意。曾经的姨妈活得有多精致讲究,只有我们知道。我定睛细看姨妈,面容苍老,眼神空洞,灰白的短发随意拢在耳后。一瞬间,心里像有千军万马踏过。命运曾赋予这张脸多少灿烂辉煌,而今的剥离就有多彻底残忍。唯眼底宛在的那抹淡漠,依稀能唤起曾经的记忆。表姐拉我上前,在姨妈耳边重复着:“娜娜来看你了。”迎着两眼空洞,我靠近她:“姨妈,我是娜娜。”姨妈呆滞的目光终于落在我脸上,仿佛记起了什么似的,忽然绽出快乐的笑容,连声说:“娜娜呀,长漂亮了。”那妩媚欢快的表情竟让我的心为之一动。记忆深处有一抹明媚在闪耀,那是我曾经的仰望。表姐看我一眼,俯身叫了声“妈”。姨妈转过脸,表情木然。我不甘心,拉着表姐说:“姨妈,这是军军啊,你不认识了吗?”姨妈望向我,眼里有说不出的漠然气息:“军军是什么人啊?”她反问我。表姐看着我,脸上满是悲戚与受伤。是我心存侥幸了。阿尔茨海默病,真的如雁过寒塘,了无痕迹。我低下了头。彼时,患同样病症的姨妈的弟弟,我的表舅刚去世。表舅一直待我如女儿般,最后的时光里,失忆的他像个无助的困兽,在全然陌生的环境里做着无谓的抵抗。他已不认得我,但我的陪伴偶能换得他短暂的安静。他像个听话的孩子,总是默默吃完我带去的“小桃园”鸡汤,然后一起静静坐在阳光里。院长说:“虽记不起你了,但你存在于他的潜意识里。”如此,亦聊以自慰了。仿佛一道微光,穿过了漫长的黑暗,我忍不住要抓住那道光:“姨妈,你还记得闷子吗?”“闷子五岁了,长得很帅哦。”姨妈的声音突然柔下来,眼里蓄满了柔情,“姆妈喜欢闷子,什么好东西都给他,我没有。”言语里尚有孩子般的委屈。我和表姐惊奇地对视。太意外了!一时间,百感交集。怎能想到,在被抹掉的无尽虚空里,牢牢占据她脑海的,是她曾满心幽怨的姆妈和多年来少有往来的弟弟。窗外雪花飞舞,像极了零落的柳絮。在这冬天,烟水缥缈的光阴里,我就这么跌进了清澈无尘的回忆里。那该是姨妈深藏于心的一段时光,一段在心底重复千回的述说。终于逃出不幸婚姻的姆妈,带着十岁的她再嫁,继父是一个英俊的黄埔军官。郎才女貌的神仙眷侣,次年便有了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弟弟,弟弟自小不爱说话,小名便唤作闷子。姆妈身着旗袍,一头卷发,身后站着贴身警卫,在璇宫饭店大宴宾客的日子,是一家人最富足无忧的时光。可好景不长,不久继父随部队离开,再无音讯,是死是活至今成谜。一家三口的生活自此拮据。即便成了万众瞩目的名人,我们仍常听到姨妈念叨心中的遗憾:“若不是环境所逼,我可以上清华的。离校那天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啊,像蒲公英一样的雪啊,在空中舞,在随风飞。我,毕生难忘。”这是她心里最深的憾,亦是对姆妈最深的怨。青春逼人的女孩,凭着老天爷赏饭吃的优越条件顺利考上了戏校,担起了养家的重任。后来,拜汉剧大师陈伯华为师,成了汉剧院的台柱子,名噪一时。星光熠熠的日子,各种演出应接不暇。姨妈无暇顾及瘫痪在床的姆妈,以及伺候母亲长达七年的弟弟。她一个人,兀自盛开,盛大而隆重地绽放,把血浓于水的光阴全都席卷而去了。晚年的姨妈开始尝试走近唯一的弟弟。可时光久远,亲情早已疏淡。随着阿尔茨海默病的一天天加重,表舅已不再认得这个姐姐。失去太久,弥补的路是那么遥远,且来不及。疏离,隔膜,遥远,似毫无关联的季节,没有过渡,没有连接。无法责备,无法要求。我们站在这亲情之外,待时光流转,看红尘落寂。“闷子五岁了,长得很俏皮呢,他最喜欢和我一起堆雪人、打雪仗。”姨妈一遍遍重复着。冬天的雪,漫天纷扬,终于凝结成最温暖洁白的一朵,深种在了姨妈荒芜的记忆里。属于她的冰雪世界,在无声无息中消融,至亲仍在,何尝不是她最后的幸运呢?望向窗外,伴着呼呼的北风,我看到了雪花飘过的痕迹……(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A.身为汉剧演员的姨妈曾经名噪一时,于“我”“耀眼而遥远”;如今患病住院,“面容苍老”,“我”对她不再仰望、尊重。B.去病房的路上,“一份空落感”“蔓延成无边际的雪白”,将内心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化虚为实,贴切地描述了“我”的情绪。C.文章插叙“我”陪伴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表舅的情节,看似闲笔,实则为下文叙述姨妈和表舅之间的故事做了铺垫。D.姨妈多年来与弟弟少有往来,在她身患阿尔茨海默病且病情愈发严重的情况下,竟然还记得五岁时的弟弟,这让“我”和表姐感到惊奇与意外。(2)关于文中“我”“跌进了清澈无尘的回忆里”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A.姨妈因家庭变故无法上清华而深感遗憾,后来她考上了戏校,担起了养家的重任。B.弟弟闷子出生后备受宠爱,“自小不爱说话”,性格内向,造成姐弟感情早已疏离。C.“像芦花一般的雪啊,像蒲公英一样的雪啊,在空中舞,在随风飞”一句,以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姨妈当时的心境。D.姨妈成名后,忙于各种演出,沉浸在光彩的世界中,没有时间照顾弟弟和瘫痪的姆妈。(3)请探究文中画线句子“属于她的冰雪世界,在无声无息中消融”的意蕴。(4)散文讲究形“散”神“聚”。本文是如何体现散文这一特点的?请试做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部分,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中重要语句意蕴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句子的意思,并结合文本相关内容理解其深层含义。(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点评价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始终围绕相关特点。【解答】(1)A.“对她不再仰望、尊重”错误,于文无据。文中只是说姨妈“忽然绽出快乐的笑容……那妩媚欢快的表情竟让我的心为之一动。记忆深处有一抹明媚在闪耀,那是我曾经的仰望”,并没有说患病之后对她就不再仰望和尊重。故选A。(2)B.“性格内向,造成姐弟感情早已疏离”错误,从原文“星光熠熠的日子,各种演出应接不暇。姨妈无暇顾及瘫痪在床的姆妈,以及伺候母亲长达七年的弟弟。她一个人,兀自盛开,盛大而隆重地绽放,把血浓于水的光阴全都席卷而去了”可知,不是弟弟单方面造成的疏离,还与姨妈成名后沉浸在光彩的世界中而无暇顾及有关。故选B。(3)首先明确句中的关键词,如“她的冰雪世界”“无声无息中消融”。然后结合语境分析这些关键词的含义,并进行理解句子的意蕴。“冰雪世界”意味着寒冷,接着上文可知,“她的冰雪世界”是说姨妈对往事的痛哭感受:如“姨妈念叨心中的遗憾:‘若不是环境所逼,我可以上清华的。离校那天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啊,像蒲公英一样的雪啊,在空中舞,在随风飞。我,毕生难忘。’这是她心里最深的憾,亦是对姆妈最深的怨”,因为家庭变故,本可能上清华的姨妈被迫放弃,担起养家的责任,这让姨妈内心充满遗憾;如“‘姆妈喜欢闷子,什么好东西都给他,我没有。’言语里尚有孩子般的委屈”“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弟弟”,对于母亲对弟弟的偏爱,姨妈内心满是委屈。“消融”意味着消失,也就是说姨妈的痛苦感受有了变化;如“晚年的姨妈开始尝试走近唯一的弟弟”,姨妈主动接触患病的弟弟;如“‘闷子五岁了,长得很俏皮呢,他最喜欢和我一起堆雪人、打雪仗。’姨妈一遍遍重复着”,患病的姨妈留存更多的是有关弟弟的美好记忆,这些消解了姨妈的痛苦感受,让姨妈的回忆中充满温暖。结合起来看,姨妈的冰雪世界在无声无息中消融,体现了姨妈对家庭以及亲情的渴望,结合“至亲仍在,何尝不是她最后的幸运呢”可知,作者借此表达对温暖亲情的赞美,同时也通过姨妈的过往和现在呼吁读者,要珍视真情。(4)首先要理解形“散”神“聚”的内涵。“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然后结合文章进行分析。先看“形散”。文章在选材方面看似很散,如既写到姨妈的现在,“面容苍老,眼神空洞,灰白的短发随意拢在耳后”,苍老憔悴失忆;又写到姨妈的过去,“灿烂辉煌”“青春逼人”“星光熠熠”“成了汉剧院的台柱子,名噪一时”;还写到姨妈的姆妈和弟弟,同时还涉及其继父等等往事,可以说内容极为丰富。再看“神聚”。从材料的组织来看,文章采用第一人称,用“我”的所见所闻串起这些事件,同时文章标题是“飘过雪花的记忆”,又以“回忆”为线索,将姨妈的当下和过往串联起来,让这些事件成为有机整体;从主题的表达来看,无论是现在“我”和“表姐”去看姨妈,还是“姨妈”记得幼时和弟弟之间的美好,或者过去姨妈、姆妈、继父、弟弟之间的事情,这些内容都凸显了“亲情”这一主题,主题集中突出。答案:(1)A(2)B(3)①姨妈的“冰雪世界”,喻指姨妈对往事的痛苦感受。是因为家庭情况窘迫被迫放弃上清华的遗憾;二是幼时母亲对弟弟的偏爱让她心生委屈。②“在无声无息中消融”,指痛苦感受变成温暖回忆。一是姨妈晚年主动接触患病的弟弟;二是姨妈留存的和弟弟相关的幼时记忆大多美好,消解着她幼时被母亲忽略的消极体验。③体现了姨妈潜意识中对家庭和亲情的渴望,赞美了亲情的温暖与美好,呼吁人们珍视亲情。(4)形“散”:选材“散”,文章内容丰富,既有姨妈昔日的精致耀眼和现在的憔悴失忆,也有姨妈与母亲及弟弟的种种往事。神“聚”:①文章有一以贯之的线索,以“我”为线索人物,交代故事,贯穿始终,以“回忆”为线索事件,让文章散落的选材有序谨严;②文章始终围绕“亲情”的主题,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母女情、姐弟情等各种亲情凝结于字里行间,主旨显明,形散神聚。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世祖文皇帝黄初四年春,正月,曹真使张郃击破吴兵,遂夺据江陵中洲。初,吕蒙病笃,吴王问曰:“卿如不起,谁可代者?”蒙对曰:“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朱然者,时为昭武将军。蒙卒,吴王假然节,镇江陵。及曹真等围江陵,吴王遣诸葛瑾等将兵往解围,夏侯尚击却之。江陵中外断绝,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真等起土山,凿地道,立楼橹临城,弓矢雨注,将士皆失色;然晏如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隙,攻破魏两屯。魏兵围然凡六月,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且尽惧不济谋为内应然觉而杀之时江水浅狭,夏侯尚欲乘船将步骑入渚中安屯,作浮桥,南北往来,议者多以为城必可拔。董昭上疏曰:“武皇帝智勇过人,而用兵畏敌,不敢轻之若此也。夫兵好进恶退,常然之数。平地无险,犹尚艰难,就当深入,还道宜利。兵有进退,不可如意。今屯渚中,至深也;浮桥而济,至危也;一道而行,至狭也。三者,兵家所忌,而今行之,贼频攻桥,误有漏失,渚中精锐非魏之有,将转化为吴矣。臣私戚之,忘寝与食,而议者怡然不以为忧,乌在其为智也?加江水向涨,一旦暴增,何以防御!就不破贼,尚当自完,奈何乘危,不以为惧!惟陛下察之。”帝即诏尚等促出,吴人两头并前,魏兵一道引去,不时得泄,仅而获济。吴将潘璋已作荻筏,欲以烧浮桥,会尚退而止。后旬日,江水大涨,帝谓董昭曰:“君论此事,何其审也!”会天大疫,帝悉召诸军还。(节选自《资治通鉴•魏纪二》,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A.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且尽/惧不济/谋为内应/然觉而杀之/B.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且尽/惧不济/谋为内应/然觉而杀之/C.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且尽/惧不济谋/为内应/然觉而杀之/D.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且尽/惧不济谋/为内应/然觉而杀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A.“吴王假然节”中“假”的意思是“授予,给予”,与《劝学》中“假舆马者”的“假”字含义相同。B.“堪战者裁五千人”中的“裁”字与《促织》中“手裁举”的“裁”字用法相同,均同“才”。C.楼橹,军中用以侦察、防御或攻城的高台,其中的“橹”与《过秦论》“流血漂橹”中的“橹”含义不同。D.“奈何乘危”的“乘”字意为冒着,与《登泰山记》中“自京师乘风雪”的“乘”字含义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A.朱然胆略过人,注重节操,因此病重之中的吕蒙在吴王询问时,就推荐他接替自己的职务;吕蒙过世之后,吴王就命朱然镇守江陵。B.江陵被围,前去解围的吴军又被夏侯尚击退。江陵城内外联系断绝,城中许多士兵浮肿患病,能够参加战斗的仅仅有五千人。C.夏侯尚见江水又浅又窄,想乘船率步兵、骑兵到江渚之上驻扎,并架设浮桥,以便来往,讨论这件事的人大多认为江陵一定能被攻克。D.皇帝下诏,命令夏侯尚等人退出江渚,吴军两面并进,魏军就迅速顺利退出江渚。后又赶上瘟疫,皇帝于是命各军全线撤退。(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然晏如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隙,攻破魏两屯。②臣私戚之,忘寝与食,而议者怡然不以为忧,乌在其为智也?(5)董昭对魏军的用兵之道作了怎样的评价?结合原文分析此评价的精准之处。【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要结合出处、语境,整体把握语句含意,从易入手,各个突破。(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进行判断。(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抓住关键词,直译与意译相结合。(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此类题答题时,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内容,根据原题所问找到答题区间并对答题区间进行分析与归纳,最终概括出答案。【解答】(1)句意:江陵令姚泰率兵在城的北门防守,见敌军力量强大,城内人数少,粮食将尽,害怕守不住,图谋着作魏军的内应,朱然发觉后处死了他。“外兵盛”和“城中人少”形成对比,而且“谷食”是“且尽”的主语,不可断开,所以“城中人少”后需停顿,排除B、C。“惧”的是“不济”,然后才有“谋为内应”的举动,两者之间要断开,且“谋为内应”的意思是“图谋着做内应”,句意完整,“谋为内应”中间不可断开,故排除D。故选:A。(2)A.“含义相同”错误。“假”,授予,给予。/借助。含义不同。句意:吴王就让朱然镇守江陵,授予他符节。/借助车马的人。B.正确。“裁”都是通假字,通“才”,刚,只。句意:能够参加战斗的只有五千人。/手刚举起。C.正确。“橹”,顶部没有覆盖的远望楼。/盾牌。句意:临城立起高台。/流淌的血液可以漂浮盾牌。D.正确。“乘”都是动词,冒着。句意:为什么冒着这样危险的情况?/从京城冒着风雪。故选:A。(3)D.“迅速顺利退出”错误,原文“魏兵一道引去,不时得泄”说明魏军从一条通道撤退,一时间不能全都快速撤离,可见并非“迅速顺利退出”。故选:D。(4)①“晏如”,泰然自若的样子;“厉”,激励;“伺”,观察;“间隙”,可乘之机。译文:朱然却泰然自若,没有恐惧害怕,只管(正在)激励官吏和将士,观察到可乘之机,攻破了魏军两座营垒。②“私”,私下;“戚”,对……感到忧伤;“以为”,把……当作;“乌在其为智也”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应该为“其为智在乌”。译文:臣私下里对这件事(感到)忧伤,寝食不安,而讨论(这件事)的人却安适自在不把这当成一件值得担忧的事,他们的智慧在哪里呢?(5)先看董昭的评价。“武皇帝智勇过人,而用兵畏敌,不敢轻之若此也”中的“此”就是指前面魏军的用兵之道,董昭说“武皇帝智慧勇气过人,用兵时面对敌人却很谨慎,从不敢像这样轻视敌人”,可见董昭认为魏军的用兵过于轻率。再看董昭评价的精准之处。结合“今屯渚中,至深也;浮桥而济,至危也;一道而行,至狭也”可知,董昭认为魏军“在江渚之中驻扎军队,是最深入的进军;设浮桥渡江,是最危险的事;只有一条道路可以通行,是最狭隘的道路”,而下文“吴将潘璋已作荻筏,欲以烧浮桥,会尚退而止”。结合“加江水向涨,一旦暴增,何以防御”可知,董昭预判长江的水位临近上升,一旦暴涨,魏军无法防御,而下文“后旬日,江水大涨”。由此可以看出董昭评价确实精准。答案:(1)A(2)A(3)D(4)①朱然却泰然自若,没有恐惧害怕,只管(正在)激励官吏和将士,观察到可乘之机,攻破了魏军两座营垒。②臣私下里对这件事(感到)忧伤,寝食不安,而讨论(这件事)的人却安适自在不把这当成一件值得担忧的事,他们的智慧在哪里呢?(5)①董昭认为魏军用兵轻率。②董昭认为魏军屯渚中,做浮桥,且只有一条狭窄的通道,犯了军事行动的大忌,一旦受敌攻击,将难自保;之后吴将潘璋果然要火烧浮桥。董昭预判长江水位临近上升,一旦暴涨,魏军将很难防御;十天之后,江水果然大涨。参考译文:世祖文皇帝黄初四年的春季,正月,曹真派张郃击溃吴军,攻占江陵的中洲。当初,吕蒙病重,吴王问他:“如果你的病情不能好转,谁可以接替你的职务?”吕蒙回答说:“朱然胆略过人,注重节操,我认为他可接替。”朱然,当时为昭武将军,吕蒙去世,吴王就让朱然镇守江陵,授予他符节。等到曹真等人包围江陵,吴王派诸葛瑾等人率军前去解围,夏侯尚击退了他们。江陵城内外联系断绝,城中许多士兵浮肿患病,能够参加战斗的只有五千人。曹真命令士兵堆土山,挖地道,临城立起高台,箭如雨下,守城将士都大惊失色;朱然却泰然自若,没有丝毫恐惧,只(管)激励官吏和将士,观察到可乘之机,攻破了魏军两座营垒。魏军包围朱然共六个月,江陵令姚泰率兵在城的北门防守,见敌军力量强大,城内人数少,粮食将尽,害怕守不住,图谋着作魏军的内应,朱然发觉后处死了他。当时长江水浅,江面狭窄,夏侯尚想乘船率步兵、骑兵到江诸之上安营扎寨,在江面上架设浮桥,以便南北来往,讨论这件事的人(谋划这件事的人)大都认为江陵城一定能够被攻克。董昭却上奏说:“武皇帝智慧勇气过人,用兵时面对敌人却很谨慎,从不敢像这样轻视敌人。打仗时,进兵容易,退兵难,这是最平常的道理。平原地带没有险阻,退兵尚且更困难,即使要深入进军,还要考虑撤退的便利,军队前进与后退,不能只按自己的想法行事。如今在江渚之中驻扎军队,是最深入的进军;设浮桥渡江,是最危险的事;只有一条道路可以通行,是最狭隘的道路。这三件,都是用兵之人的大忌,而如今我们却正在做,如果敌人集中力量攻击浮桥,我军稍有疏漏,江渚之中的精锐部队就不再属于魏,而会转头变为吴所有。臣私下里对这件事非常忧虑,寝食不安,而讨论这件事的人却安适自在不把这当成一件值得担忧的事,他们的智慧在哪里呢?加之长江水位临近上升,一旦暴涨,我军将如何防御!纵然无法击败敌人,也还应该保全自己,为什么冒着这样危险的情况,不觉得恐惧呢!希望陛下认真考虑这件事。”文帝立即下诏,命令夏侯尚等人迅速退出江渚,吴军两面并进,魏军大队人马只从一条通道退却,一时间不能快速退出,最后勉强过江撤回。吴将潘璋已制好芦苇筏子,要用它烧魏军的浮桥,恰巧夏侯尚率兵退回,未得实施。十天过后,江水暴涨,文帝对董昭说:“你对此事的评论,多么清楚明白啊!”当时又赶上发生大瘟疫,文帝于是命令各军全部撤回。(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题《秋灯夜话图》高翔疏雨明灯夜话长,诗中有画笔生香。篇章此日当新韵,云水前身属老狂①。窗迥②静分光焰焰,榻连空拟听浪浪③。图成我亦增幽绪,竹叶离披④拂短墙。【注】①老狂:狂老之徒,用以形容画中人。②迥:远。③浪浪:雨水倾注之声。④离披:散乱貌。(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首联扣题目而起,点出“秋灯夜话”的主题,并将画景与诗趣巧妙结合,意蕴丰富。B.首句中的“灯”的意象,是“夜话”的背景之一,为“夜话”营造出凄迷、暗淡的氛围。C.颈联中使用了叠词“焰焰”“浪浪”,拓宽画境,绘形绘声,赋予了画作以动态之美。D.前三联描述了淅沥秋雨之夜、好友相聚、秉烛畅谈的内容,营造出一派忘我之境。(2)这首题画诗的尾联看似跳脱于画外,实则与画作相得益彰。请就此赏析尾联。【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诗句的赏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诗句,根据题干的提示,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赏析。【解答】(1)B.“凄迷、暗淡”错误,首联中的“灯”是“明灯”,可见“灯”的意象特点并非“凄迷”“暗淡”的,而是明亮温暖的。故选B。(2)由题干可知,尾联在表面上跳脱画外,但实际上和画作是“相得益彰”,所谓“相得益彰”是二者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所以考生需要把诗歌的内容、情感和画作结合起来分析,看二者是如何互相成就的。由诗歌标题可知,这是一首题画诗,且将淅沥的秋雨之夜、好友相聚、秉烛畅谈“夜话”放置在明亮的背景之上,展现相聚之乐;而尾联“图成我亦增幽绪,竹叶离披拂短墙”先直言己情是“幽绪”,又以枝叶纷披无聊拂扫短墙的竹子收尾,景象清冷,而清冷之景中传递出的是自己的孤寂之情,这种情感和上文的相聚之乐形成反差,因此可能给人跳脱之感。那么为何会出现这种反差?上文题画,只因画中志同道合者互相切磋,因而有乐;而现实中的自我却是孤影自怜,形影相吊,如同墙边的翠竹,无人为伴,枝叶纷披,只能无聊地拂扫着短墙,画作中的欢愉反衬了现实中作者的孤独,而作者的孤独又丰富了画作的意蕴,所以说二者相得益彰。答案:(1)B(2)①尾联的意思是“作完此画,我的内心平添了一丝幽绪。只见墙边的翠竹、无人为伴、枝叶纷披,只能无聊地拂扫着短墙”。②作者先直抒胸臆,抒发幽情倍增之感;又以景结情,借冷清之景表达出自己形影相吊的孤独。尾联的情感与画作“秋灯夜话”的相聚之乐形成反差,似乎给人一种跳脱之感。③画作的欢愉反衬了作者的孤独,作者的孤独幽情又丰富了画作的意蕴,二者相得益彰。(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师说》中,韩愈用“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两句来表述“小学而大遗”中“小”与“大”的具体内容。(2)杜甫在《蜀相》中借对诸葛亮功业未就的惋惜来表达自己壮志未酬的愤懑的句子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3)用比喻来营造意境、抒发感情,这在古诗中屡见不鲜,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解答】故答案为:(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重点字:惑)(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重点字:襟)(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重点字:恰)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11分)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中国有史以来平均年龄最大航天员乘组,乘坐“神舟十五”号直奔天际。其中,连续担任“神九”“神十”“神十一”备份航天员的追梦者邓清明在经历24年10个月的时刻准备后,奔赴太空。怎样把年轻时的梦想坚定不移地走下去?邓清明用信念做出回答。他从入队时的①,执着地坚守到今朝圆梦时的两鬓斑白。在无数个仰望太空的日日夜夜,他以不断“归零”又重新出发的顽强信念,逐梦的心愈发历久弥坚。“不管主份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邓清明始终保持着与主份航天员同样数量、同样标准的严苛训练。近25年来,一次次与梦想②,但他始终坚信“宁可备而无用,绝不用而无备”。正是这份信念,让他一直沿着光的方向走着。邓清明是我国航天事业飞速发展背后无数辛勤付出的“绿叶”中的一个缩影。在星辰大海的征程上,我们有“杨利伟们”的开疆拓土,也有“邓清明们”的默默耕耘。这些③的航天英雄不是聚光灯下的“主角”,但正是因为他们心系国家、锲而不舍的情怀,才有了中国航天的一飞冲天。万事从来贵有恒,有恒之久必有成。“邓清明们”即使不曾披甲上天,也是当世英雄。(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节奏感强,情感强烈,这样的表达效果是怎样取得的?请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结合语境读懂句段的意思,根据前后联系,选用意思相符的成语。(2)本题考查考生辨析及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要求考生熟练掌握高考命题辨析病句的六大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根据类型的特征去排查病因。(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首先要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含义,再结合句子的语言特色,最后分析其表达效果。【解答】(1)第一处,结合“入队时”可知,此处是说年轻时候邓清明的朝气蓬勃的状态,使用“风华正茂”。“风华正茂”,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第二处,结合“一次次与梦想……”可知,此处是说邓清明多次失去实现梦想的机会。“失之交臂”,形容当面错过或失去好机会。第三处,结合“默默耕耘”“不是聚光灯下的‘主角’”可知,此处是形容那些幕后的航天英雄,使用“默默无闻”。“默默无闻”,形容没有名声,不为人们所知道。(2)①成分残缺,应在“逐梦”前加“让”。②重复赘余。“愈发”和“弥”重复,二者都有“更加”之意,应去掉“愈发”。(3)从句式来看,“万事从来贵有恒,有恒之久必有成”使用整句,且前一句以“有恒”收尾,下一句以“有恒”开首,语意连贯,节奏感很强;“‘邓清明们’即使不曾披甲上天,也是当世英雄”则使用散句,句式长短变化,前后整散结合,富有变化,且增强气势、调节音律。从用词来看,划线句中使用很多虚词,如“从来”“必”,凸显有恒的价值;如“即使……也”使用假设的关联词,凸显邓清明这些英雄身上的“有恒”,即锲而不舍的精神,表达对他们的强烈赞美之情。答案:(1)①风华正茂②失之交臂③默默无闻(2)在无数个仰望太空的日日夜夜,他以不断“归零”又重新出发的顽强信念,让逐梦的心历久弥坚。(3)①整散结合:前一句运用整句,句子整齐,语意上下相接,语气贯通,节奏感强;后一句采用散句,句子长短不齐,两句整散结合使句子错落有致,富于变化,抒情更为自由。②用词上,运用了较多表示强调的虚词,如“从来”“必”“即使……也”等,表现出对“邓清明们”锲而不舍的精神的强烈赞美。(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9分)7.(9分)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卯门生紫气,①。红红的春联拉开了兔年春晚的序幕。2022年12月2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以“欣欣向荣的新时代中国,日新月异的更美好生活”为主题,正式发布吉祥物形象“兔圆圆”和官方标识。活泼的萌萌态,亮亮的大眼睛,“万物有灵”的东方表达……在集纳了无数受众的喜爱倾向、经过系统翔实的大数据调研画像后,萌萌软软的“兔圆圆”诞生了!这是春晚40年历史上首次尝试——②。吉祥物“兔圆圆”身上,凝汇着大数据调研而来的全网受众的喜好和期待,包含着传统文化中生肖兔的意蕴和美感。竖直的耳朵,微昂的脑袋,挺起的胸脯,无不彰显出奋进向上的精气神。伴随“兔圆圆”一起跃然眼前的,还有2023年春晚主视觉标识——它从“兔圆圆”奔跃向上的姿态定格而来,同时又是③,卯字如开门之形,兔形跃动向上,寓意卯兔跃开春门,整体设计充满了踔厉奋发新征程的动势和丰神俊逸的力道,彰显出汉字亦字亦画的独特美感,将“奔跃向上的癸卯兔年”这一寓意和祈望演绎得意蕴无穷。材料二:2011年12月31日,首届CCTV网络春晚导演组结合网友投票,在十个可爱的吉祥物方案里,最终选中北京网友设计的@兔(公兔:爱他兔母兔:爱她兔)。@兔额头的@印记来源于中国传统习俗中的吉祥痣,身穿的唐装体现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建墩柱吊装专项施工方案
- 2024至2030年中国抗稀料清洁手套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健胃蜜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长统袜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九年级《语文》课件)专项复习二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习题课件
- 慢性前列腺炎护理宣教
- 护理职业发展规划
- 护理判断是动脉血
- DB21T 3482-2021 村镇打捆秸秆直燃集中供暖技术规程
- 2024统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 幼儿园园长的园里园外融合教育
- 政务新闻摄影技巧培训课件
- 商标法历年司考真题截止2023年真题
- 三年级上册数学脱式计算大全500题及答案
- 投影基础习题
- (完整文本版)作文格子模板(500字一页)
- 工程采购管理课件
- 眼科护理滴眼药水论文
- 环境材料学材料的环境影响评价课件
- 婷美祛斑体验活动策划
- IT技术行业团队建设工作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