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西梧州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_第1页
2023年广西梧州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_第2页
2023年广西梧州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_第3页
2023年广西梧州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_第4页
2023年广西梧州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年广西梧州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每种大宗教的核心都有一种哲学,每种大宗教就是一种哲学加上一定的上层建筑,包括迷信、教条、仪式和组织。这就是我所说的宗教。若照这种含义来理解,就可以看出人们习惯说的中国“三教”(儒教、道教、佛教),其中,儒家不是宗教。至于道家,它是一个哲学的学派,而道教才是宗教。作为哲学的佛学与作为宗教的佛教,也有区别。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对佛学比对佛教感兴趣得多。中国的丧祭,和尚和道士一齐参加,这是很常见的。中国人即使信奉宗教,也是有哲学意味的。现在许多西方人都知道,与别国人相比,中国人一向是最不关心宗教的。例如,德克•布德教授的《中国文化形成中的主导观念》一文中说:“中国人不以宗教观念和宗教活动为生活中最重要、最迷人的部分。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是伦理(特别是儒家伦理),不是宗教(至少不是正规的、有组织的那一类宗教)……这一切自然标志出中国文化与其他主要文化的大多数有根本的重要的不同,后者是寺院、僧侣起主导作用的。”在一定意义上,这个说法完全正确。哲学在中国文化中所占的地位,历来可以与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在中国,哲学与知识分子人人有关。在旧时,一个人只要受教育,就是用哲学发蒙。但是有人会问:若说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是伦理,不是宗教,这是否意味着中国人对于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毫无觉解?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可以叫做“超道德的”价值。爱人,是道德价值;爱上帝,是超道德价值。但是依我看来,这种价值并不限于宗教,除非此处宗教的含义与前面所说的不同。例如,爱上帝,在基督教里是宗教价值,但是在斯宾诺莎哲学①里就不是宗教价值,因为斯宾诺莎所说的上帝实际上是宇宙。严格地讲,基督教的上帝有人格,从而人爱上帝可以与子爱父相比,后者是道德价值。所以,基督教的爱上帝只是准超道德价值,而斯宾诺莎哲学里的爱上帝才是真正的超道德价值。对前面的问题,我要回答说,对超乎现世的追求是人类先天的欲望之一,中国人并不是这条规律的例外。他们不大关心宗教,是因为他们极其关心哲学。他们在哲学里满足了他们对超乎现世的追求。他们也在哲学里表达了、欣赏了超道德价值,而按照哲学去生活,也就体验了这些超道德价值。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功用不在于增加积极的知识,而在于提高精神的境界——达到超乎现世的境界,获得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第四十八章)这种损益的不同暂且不论,现在引用它,只是要表明,中国哲学传统里有为学、为道的区别。为学的目的就是我所说的增加积极的知识,为道的目的就是我所说的提高精神的境界,哲学属于为道的范畴。哲学的功用,尤其是形上学的功用,不是增加积极的知识,这个看法,当代西方哲学的维也纳学派②也做了发挥,我不同意这个学派所说的:哲学的功用只是弄清观念,形上学的性质只是概念的诗。不仅如此,从他们的辩论中还可以清楚地看出,哲学,尤其是形上学,若是试图给予实际的信息,就会变成废话。宗教倒是给予实际的信息。不过宗教给予的信息,与科学给予的信息,不相调和。所以在西方,宗教与科学向来有冲突。科学前进一步,宗教就后退一步;在科学进展的面前,宗教的权威降低了。维护传统的人们为此事悲伤,为变得不信宗教的人们惋惜,认为他们已经堕落。不过幸好除了宗教还有哲学,为人类提供了获得更高价值的途径——一条比宗教提供的途径更为直接的途径,可以熟悉更高的价值,无需采取祈祷、礼拜之类的迂回的道路。通过哲学而熟悉的更高价值,比通过宗教而获得的更高价值,甚至要纯粹得多,因为后者混杂着想象和迷信。在未来的世界,人类将要以哲学代宗教。这是与中国传统相合的。人不一定应当是宗教的,但是他一定应当是哲学的。他一旦是哲学的,他也就有了正是宗教的洪福。(摘编自冯友兰《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注】①哲学上,斯宾诺莎是一名一元论者或泛神论者。他认为宇宙间只有一种实体,即作为整体的宇宙本身,而“上帝”和宇宙就是一回事。②逻辑实证主义的一个学派。拒绝形而上学,认为经验是知识唯一可靠来源;认为只有通过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才可最终解决传统哲学问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中国的儒教、道教、佛教,不完全从属于宗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属于哲学的范畴。B.斯宾诺莎哲学观点扩充了宇宙的概念,所以爱上帝就是爱宇宙,是超道德价值,这比子爱父范围要更广。C.中国哲学的传统认为,哲学的形上学的功用是“为道”,维也纳学派的看法与这种传统认识大相径庭。D.在科学进展面前,宗教的权威逐渐降低,不过幸好还有哲学,为人类提供了获得更高价值的途径。(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陈说观点时用“我所说的”“在一定意义上”等说法,表明文章观点带有主观性和局限性。B.文章在第三段引用《老子》中的句子是为了论证在哲学中“为学”比“为道”要更为重要。C.文章引用了中西多种哲学流派的观点,从多个角度探讨了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和作用。D.文章的最后一段拿哲学与宗教、科学进行对比,目的是为了凸显哲学的独特性与优越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在谈到哲学或宗教时,心中所想的与之相关的观念,有可能是大不相同的。B.宗教和科学的发展是此消彼长的过程,所以科学要进步就必须压制宗教的发展。C.中国人通过哲学可以体验超道德价值,这与斯宾诺莎哲学的“爱上帝”是一致的。D.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可以与宗教在其他主要文化中的重要性相提并论。(二)实用类文本阅读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020年11月25日晚,“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青年教师协奏曲专场音乐会”献演于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文汇专访了为观众带来唢呐协奏曲版《麒麟颂》首演的刘雯雯:她是上海音乐学院的优秀青年教师、中国首位唢呐博士(在读),亦是活跃于国内外乐坛最优秀、最年轻、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青年唢呐演奏家。从古至今不少唢呐作品都承载了唢呐在不同时期的重要发展,从不同方面促进了唢呐演奏技术的进步,刘雯雯近些年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连续首演了当代多部唢呐优秀作品。“和一线交响乐团合作,交响乐浑厚和具有张力的音响效果把独具个性的唢呐包容得恰到好处,更能烘托得住它的音量和气势,给人以全新的听觉视觉的完美呈现。把我们最具中国特色的唢呐融合在西方的交响乐之中,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音乐、中国故事,也是作为新一代的国乐继承者的责任和使命。”刘雯雯表示。最“土”的东西,反而最能带动观众的情绪去年11月在中俄建交70周年第八届圣彼得堡国际文化论坛的开幕音乐会中,作为特邀演奏家和开幕音乐会唯一的独奏家,刘雯雯的演出受到俄罗斯观众的热烈好评。“唢呐其实是从国外传到中国的乐器,但在中国这么多年生根发芽,已经完全是中国味道、中国特色的民族乐器了,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吹管乐器之一,带着中国符号向国际传播。”刘雯雯告诉记者,外国观众都对唢呐非常惊讶和好奇,为什么那么小的乐器声音可以如此响亮?为什么唢呐没有按键,却能音色如此灵动地模仿那么丰富的鸟鸣声?“外国人觉得非常奇妙。唢呐和双簧管、单簧管、小号的演奏技法不同,唢呐演奏完全靠唇舌控制,很多技法是外观无法直接看到的,教学中师生口传心授,还要靠声音去辨别。”唢呐本身作为传统乐器,每个音孔都会有一定幅度的音准区间,靠口风、气息来控制音准对孩子来说很不好掌握。正因传承、教学的不易,刘雯雯坦言自己和老师这一代“80%的唢呐演奏者都是在家庭影响下选择了这门乐器”。她自己也出生于唢呐世家,母亲家族从明末清初就开始吹奏唢呐,已经传至12代,父亲则是唢呐演奏的第八代传人。上海音乐学院的刘英教授收这个学生,也是看中刘雯雯出生于这样的唢呐世家,血液里流淌着传统民间音乐。“现在我们每年放假也会带着学生,跟着不同地域的唢呐民间艺人去采风,学习民间曲牌、体验乡间生活。没有这些民间音乐背景,演奏出来的内容很难打动别人。”“唢呐只有在民间才能找到最原始的味道。走向国际舞台时,唢呐演奏一些外国曲目、现代派难度极高的作品,观众反映不一定会很大。但《百鸟朝凤》的音一出来,大家都欢呼雀跃。因为他们懂得,最‘土’的东西,反而最能带动观众的情绪。每次在国外演出,《百鸟朝凤》都会成为音乐会的高潮部分,每次都要返场谢幕三次以上。”刘雯雯说。教学是一条无尽的道路在扎根传统的同时,唢呐也可以很时尚。刘雯雯近年在流行、爵士、摇滚等领域都进行过尝试。“音乐工作者的责任,必须要探索未知的内容。作为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教师,我也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化优化学生学习的内容,使新创的当代优秀作品能够丰富我们的教学资源。”刘雯雯回忆起2018年刚刚成为老师时,角色的转换,逐渐让她更加深耕自己专业,“对我来说,演奏时只要拿起唢呐就能自信地站在舞台上;但教学是一条无尽的道路,要通过不停地实践和积累,才能体会到艺术精深的内涵。”也是在成为教师之后,刘雯雯才理解自己恩师、唢呐演奏家刘英的话。“要在舞台上摸爬滚打十年,(你演奏的)这首曲子才真的叫《百鸟朝凤》。”《百鸟朝凤》通过模仿不同的鸟鸣,是含金量非常高的作品,几乎囊括了唢呐大部分高难度的演奏技法。刘英老师对她说:“舞台艺术不是在台下练好就行了,台上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演奏心态、乐器状况、观众反馈……而鸟呜又是非常灵动的,需要舞台上很多动作、肢体、眼神的配合,才能在日积月累的磨练中变得生动,让鸟儿活灵活现。”十年过去,她的《百鸟朝凤》终于磨练出较为成熟的风格,并能将其中的技巧生动运用于其他曲目中。作为新一代的民乐传承者,向下扎根的同时,能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是幸运的。“我们的民族乐器有老一辈艺术家从民间带到了高等院校,将演奏技术科学化,整理出丰富的曲目,才有可能走向更高的舞台。”刘雯雯说,民乐新生代有更好的演出环境和发展环境,但也面临更残酷的竞争。对于如今的民乐青年演奏家来说,可能开几百场音乐会都难以真正“破圈”获得公众影响力和知名度。但这些90后青年演奏家不会停止尝试,而民乐的未来也将在他们每个人逐渐磨砺出的代表曲目中,展现百花齐放更丰富的样态。(摘编自吴钰《专访90后唢呐演奏家刘雯雯:舞台上摸爬滚打十年,这曲子才真叫百鸟朝凤》)(1)下列对于刘雯雯的话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一代国乐继承者有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音乐、中国故事的责任和使命。B.外国人觉得唢呐奇妙之处在于其吹奏的很多技法无法直接看到,只能靠师生口传心授并通过声音辨别。C.《百鸟朝凤》成为音乐会的高潮,印证了“最‘土’的东西,最能带动观众的情绪”这一观点。D.民族乐器成为高等院校的授课科目,民乐演奏更科学更丰富,是民乐能够推向世界舞台的条件。(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刘雯雯是中俄建交70周年第八届圣彼得堡国际文化论坛的开幕音乐会中唯一的独奏家,她的演出受到俄罗斯观众的热烈好评。B.因为唢呐只有在民间才能找到最原始的味道,所以唢呐走向国际舞台,演奏一些外国曲目、现代派难度极高的作品时,观众反映不大。C.《百鸟朝凤》的演奏需要把台下练习与台上演绎相融合,通过日积月累的磨练才能将其中的技巧生动运用于其他曲目中。D.90后民乐青年演奏家不停尝试,不断磨砺,有可能会给民乐未来带来更丰富的样态。(3)一直在学习民乐的高中生小李欣赏了这场音乐会,被刘雯雯等青年民乐演奏家的表演所吸引,决定将民乐作为自己的人生事业,请你根据对刘雯雯的访谈,对小李说一说你的看法和建议。(三)文学类文本阅读3.(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文本一:一个暑假汪曾祺我们家乡人要出一本韦鹤琴先生纪念册,来信嘱写一篇小序。我觉得这篇序由我来写不合适,我是韦先生受业弟子,弟子为老师的纪念册写序,有些僭妄,而且我和韦先生接触不多,对他的生平不了解,建议这篇序还是请邑中耆旧和韦先生熟识的来写,我只寄去一首小诗:绿纱窗外树扶疏,长夏蝉鸣课楷书。指点桐城中义法,江湖满地一纯儒。诗后加了一个附注:小学毕业之暑假,我在三姑父孙石君家从韦先生学。韦先生每日讲桐城派古文一篇,督临《多宝塔》一纸。我至今作文写字,实得力于先生之指授。忆我从学之时,已经六十年矣,而先生之声容态度,闲闲雅雅,犹在耳目。关于这个附注,也还需要再作一点说明。我的三姑父——我们家乡对姑妈有一个奇怪的称呼叫“摆摆”,姑父则叫“姑摆摆”,原是办教育的,他后来弃教从商,经营过水泵、造过酱醋,但他一直是个“儒商”,平日交往的还是以清白方正、有学问的教员居多。他对韦先生很敬佩,这年暑假就请他住到家里,教我的表弟和我。“绿纱窗外树扶疏”是记实。三姑父在生活上是个革新派。他们家是不供菩萨的,也没有祖宗牌位。堂屋正面的墙上挂着两副对子。一副我还记得:“谈禅不落三乘后,负耒还期十亩前。”好像就是韦先生写的。他家的门窗,都钉了绿色的铁纱,这在我们县里当时是少见的。因此各间屋里都没有苍蝇蚊子。而且绿纱沉沉,使人感到一片凉意,窗外是有一些树的。有一棵苹果树,这也是少见的。每年也结几个苹果,很小,而且酸。树上当然是有知了叫的。三姑父家后面有一片很大的空地。有几个山东人看中了这片地,租下开了一个锅厂。锅厂有几个小伙计,除了眼睛、嘴唇,一天脸都是黑的,煤烟熏的。他们老是用大榔头把生铁块砸碎,成天听到当啷当啷的声音。不过并不吵人。我就在蝉鸣和砸铁声中读书写字。这个暑假我觉得过得特别的安静。韦先生学问广博,但对桐城派似乎下的功夫尤其深。他教我的都是桐城派的古文,每天教一篇。我印象最深的是姚鼐的《游泰山记》、方苞的《左忠毅公逸事》、戴名世的《画网巾先生传》等等诸篇。《游泰山记》里的名句:“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汶水徂崃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我一直记得。尤其是“明烛天南”,我觉得写得真美,我第一次知道“烛”字可以当动词用。“居雾”的“居”字也下得极好。左光斗在狱中的表现实在感人:“国家事糜烂至此,……不速去,吾今即扑杀汝!”这真是一条铁汉子。《画网巾先生传》写得浅了一点,但也不失为一篇立场鲜明的文章。刘大櫆、薛福成等人的文章,我也背过几篇。我一直认为“桐城义法”是有道理的,不能一概斥之为“谬种”①。韦先生是写魏碑的,我的祖父六十岁的寿序的字是韦先生写的(文为高北溟先生所撰),写在万年红纸上,字极端整,无一败笔。我后来看到一本影印的韦先生临的魏碑诸体的字帖,才知道韦先生把所有的北碑几乎都临过,难怪有这样深的功力。不过他为什么要我临《多宝塔》呢?最近看到韦先生的诗稿,明白了:韦先生的字的底子是颜②字。诗稿是行楷,结体用笔实自《祭侄文》《争座位》出。写了两个月《多宝塔》,对我以后写字,是大有好处的。我的小诗附注中说:“我至今作文写字,实得力于先生之指授。”是诚实的话,非浮泛语。暑假结束后,我读了初中,韦先生回家了,以后,我和韦先生再也没有见过面。听说韦先生一直在三垛,很少进城。抗战时期,他拒绝出任伪职,终于家。韦先生名子廉,鹤琴是别号。我怀疑“子廉”也是字,非本名。一九九三年春文本二:关于作家和创作汪曾祺一个作家要形成自己的风格,一方面要博览,另一方面要有偏爱,拥有自己所喜爱的作家。中国明朝散文家归有光对我影响极大,我并未读过他的全部作品。这是个很矛盾的人,一方面有正统的儒家思想,另一方面又有很醇厚的人情味,他写人事写得很平淡。他的散文自成一格。他的散文《项脊轩志》《寒花葬志》《先妣事略》给了我很深的影响。我认为归有光是中国的契诃夫。平平淡淡的叙述,平平淡淡的人事,在他笔下很有味儿。《项脊轩志》的结尾很动人,但写的极平淡,“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个结尾相当动人。所以,我倾向于作家读那些与自己的气质相接近的作品。语言不在词藻,而在于调子。对人物的褒贬不在于他用了什么样的定语,而在于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倾向。作家的倾向性就表现在他的语言里。中国的说法是褒贬,外国的说法是倾向性。褒贬不落在词句上,而在笔调上。中国的春秋笔法很好,它对人事不加褒贬,却有倾向性。【注】①现代文学革命早期,曾以“桐城谬种”抨击当时一味模仿桐城古文的旧派文人。②“颜”指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其为人极为忠直。(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姑父平日交往的多是“清白方正、有学问的教员”,“他对韦先生很敬佩”,所以请韦先生来教书。这就从正侧两面描写了韦鹤琴先生的形象。B.韦鹤琴先生书法的底子是颜字,诗稿“结体用笔实自《祭侄文》《争座位》出”。其实不只是写字,在立身行事上韦先生大概也是向颜真卿学习的。C.作者两次写到“我至今作文写字,实得力于先生之指授”,而且申明这是“诚实的话,非浮泛语”,可见韦鹤琴先生的教导对作者的影响之大。D.作者认为博览与偏爱对作家形成自身风格很重要。“拥有自己所喜爱的作家”,就可以从其作品中大量吸取营养,作者就偏爱作家归有光。(2)文本一是纪念韦鹤琴先生的文章,却以“一个暑假”为题。这样写有什么效果?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3)汪曾祺先生推崇归有光的散文,认为“他写人事写得很平淡”。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平淡”的理解,并在文本一找出两个具体例子加以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穴深寻,则人之臂必不能极矣,是何也?不至故也。智亦有所不至。所不至,说者虽辩,为道虽精,不能见矣。昔秦缪公兴师以袭郑蹇叔谏曰不可臣闻之袭国邑以车不过百里以人不过三十里皆以其气之趫与力之盛至是以犯敌能灭去之能速今行数千里、又绝诸侯之地以袭国,臣不知其可也。君其重图之。”缪公不听也。蹇叔送师于门外而哭曰:“师乎!见其出而不见其入也。”蹇叔有子曰申与视,与师偕行。蹇叔谓其子曰:“晋若遏师必于殽。女死不于南方之岸,必于北方之岸,为吾尸女之易。”缪公闻之,使人让蹇叔曰:“寡人兴师,未知何如。今哭而送之,是哭吾师也。”蹇叔对曰:“臣不敢哭师也。臣老矣,有子二人,皆与师行,比其反也,非彼死则臣必死矣,是故哭。”郑贾人弦高、奚施将西市于周,道遇秦师,曰:“嘻!师所从来者远矣,此必袭郑。”遽使奚施归告,乃矫郑伯之命以劳之,曰:“寡君固闻大国之将至久矣。大国不至,寡君与士卒窃为大国忧,日无所与焉,惟恐士卒罢弊与糗粮匮乏。何其久也,使人臣犒劳以璧,膳以十二牛。”三帅乃惧而谋曰:“我行数千里、数绝诸侯之地以袭人,未至而人已先知之矣,此其备必已盛矣。”还师去之。当是时也,晋文公适薨,未葬。先轸言于襄公,曰:“秦师不可不击也,臣请击之。”襄公曰:“先君薨,尸在堂,见秦师利而因击之,无乃非为人子之道欤?”先轸曰:“不吊吾丧,不忧吾哀,是死吾君而弱其孤也。若是而击,可大强。臣请击之。”襄公不得已而许之。先轸遇秦师于殽而击之,大败之,获其三帅以归。缪公闻之,素服庙临,以说于众曰:“天不为秦国,使寡人不用蹇叔之谏,以至于此患。”此缪公非欲败于殽也,智不至也。(节选自《吕氏春秋•先识览•悔过》)(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蹇叔谏曰/不可/臣闻之/袭国邑/以车不过百里/以人不过三十里/皆以其气之趫与力之盛至/是以犯敌能灭去之/能速/B.蹇叔谏曰/不可/臣闻之/袭国/邑以车不过百里/以人不过三十里/皆以其气之趫与力之盛至/是以犯敌能灭/去之能速/C.蹇叔谏曰/不可/臣闻之/袭国/邑以车不过百里/以人不过三十里/皆以其气之趫与力之盛至/是以犯敌能灭去之/能速/D.蹇叔谏曰/不可/臣闻之/袭国邑/以车不过百里/以人不过三十里/皆以其气之趫与力之盛至/是以犯敌能灭/去之能速/(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绝诸侯之地”的“绝”指穿过,与《逍遥游》中“绝云气,负青天”的“绝”字相同。B.“君其重图之”的“其”表祈使语气,与《师说》中“其可怪也欤”的“其”不同。C.“使人让蹇叔”的“让”指责备,与《鸿门宴》中“大礼不辞小让”的“让”字相同。D.“寡君固闻大国之将至久矣”的“固”,与《过秦论》中“秦孝公据殽函之固”的“固”字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采用比喻论证,用洞穴过深则手臂不能探底的现象,来说明智慧也有不能触及的范围,生动形象。B.秦缪公不顾蹇叔的极力劝谏,发动大军奔袭数千里之外的郑国,可见秦缪公刚愎自用,且智谋不及蹇叔。C.郑国商人弦高、奚施在周的都城遇见秦军,一面回国报信,一面假借郑君的命令犒赏秦军,化解了郑国的危机。D.秦军果真如蹇叔所预料的那样,在殽山被晋军打败,秦缪公却把战败归咎于天,并没有认识到失败的真正原因。(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寡君与士卒窃为大国忧,日无所与焉,惟恐士卒罢弊与糗粮匮乏。②先君薨,尸在堂,见秦师利而因击之,无乃非为人子之道欤?(二)古代诗歌阅读5.(9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竹枝词二首刘禹锡其一山桃红花满上头①,蜀江春潮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②愁。其二瞿塘③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④平地起波澜。【注】①上头,山头。②侬,我。③瞿塘,瞿塘峡,三峡之一。④等闲,无端。(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一”诗中景物描写清新自然,桃花、春水既是实景,又可以认为有起兴的作用。B.“其二”诗中“嘈嘈”与《琵琶行》的“嘈嘈”都是拟声词,前者拟水声,后者拟琵琶声C.两首诗的语言风格比较接近,文字明快浅近,都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歌特色。D.两首诗使用的艺术手法不同,“其一”使用了比喻手法,“其二”使用了类比的手法。(2)两首诗中作者借“水”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相关诗句具体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6.(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庄子在《逍遥游》中写宋荣子面对世上所有人的赞誉也不会感到鼓舞,面对世上所有人的诽谤也不沮丧,只是“,”而已。(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当朝统治者不吸取前人经验教训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让人痛惜的句子是“,”。(3)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对应的词句是“,”。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Ⅰ7.(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资本的逻辑具有强大的迷惑性。因为商品生产总是在“推陈出新”“更新换代”,具有表面的“新奇性”。这里要区别“商品的新奇性”与“文学的独创性”,这二者不能。照鲍德里亚的看法,商品的新奇,只是一种的新奇,改变的不是物品的本质功能,而是附加功能。比如一辆汽车,通过增加一处喷漆或者改变流线外形,就摇身一变,成为“新款”。但改变之后,汽车代步行驶的本质功能并没有发生改变。商品不断地改变自己的外观与设计,不过是想用一种虚假的“新奇”,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保持自己的市场销量。在市场上销售,是所有商品的本质。因此,商品看似,其实是在求同。被资本逻辑绑架的文学作品,也进入了这样一个的链条当中。某些畅销书,虽然以新奇的题目或写作方式出现,但本质上或者是在兜售“心灵鸡汤”,或者是在售卖青春期的伤感与成年的焦虑,总之并不提供真正新鲜的价值观念,只是在重复使用某些可以产生市场销量的“梗”而已。从某种意义上说,类型文学与网络文学其实都是伪装成货真价实的文学的商品。(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A.商品生产总是在“推陈出新”“更新换代”。B.不过是想用一种虚假的“新奇”。C.但本质上或者是在兜售“心灵鸡汤”。D.只是在重复使用某些可以产生市场销量的“梗”而已。(二)语言文字运用Ⅱ8.(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一些人一到冬季,人体细胞便“怠工、偷懒”,人的情绪就变得易怒、忧郁,出现易疲劳、精力衰退、注意力分散等问题。众所周知,①。在阳光灿烂的春日,大家很容易产生幸福感;萧瑟寒冷的冬季则很容易使一些人心中产生凄凉、苦闷、垂暮之感。除季节变化造成的生理因素之外,②。比如,一些对当事人影响较大的生活事件,如失业、离婚、生离死别等应激性的创伤发生在任何季节都有可能导致人们陷入严重的抑郁之中。冬季气候寒冷、阳光微弱、草木凋零,这样的情景与一些人受到创伤后的心理世界在某种程度上非常相似,因此人们更容易“触景生情”。不过,一旦气候转暖,大地回春,③。(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下列诗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与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相同的一项是A.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B.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C.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四、写作9.(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深化全民阅读活动”,这是继党的十八大报告历史性地写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以来,“全民阅读”第二次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自2014年至今,“全民阅读”已连续9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3月28日教育部等八部门启动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并印发《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计划通过3到5年的努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得到切实加强,科普教育深入实施,校内外阅读氛围更加浓厚,广大青少年学生阅读量明显增长,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持续提升,为养成终身阅读习惯打好根基……这是从立德树人“根基”架起教育强国“柱梁”的战略安排,目的是引导激励青少年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切实增强文化自信,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日,国家智慧教育读书平台正式上线,平台依托数字技术,通过汇聚优质资源营造互动场景、展示阅读成果,为不同学段学生、社会公众提供丰富多彩的读书空间。以上材料能给青少年学生以启示。学校将开展以“阅读•树人•未来”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针对阅读现状,结合以上材料给你的启示,写一篇演讲稿,用于参赛。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年广西梧州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答案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每种大宗教的核心都有一种哲学,每种大宗教就是一种哲学加上一定的上层建筑,包括迷信、教条、仪式和组织。这就是我所说的宗教。若照这种含义来理解,就可以看出人们习惯说的中国“三教”(儒教、道教、佛教),其中,儒家不是宗教。至于道家,它是一个哲学的学派,而道教才是宗教。作为哲学的佛学与作为宗教的佛教,也有区别。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对佛学比对佛教感兴趣得多。中国的丧祭,和尚和道士一齐参加,这是很常见的。中国人即使信奉宗教,也是有哲学意味的。现在许多西方人都知道,与别国人相比,中国人一向是最不关心宗教的。例如,德克•布德教授的《中国文化形成中的主导观念》一文中说:“中国人不以宗教观念和宗教活动为生活中最重要、最迷人的部分。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是伦理(特别是儒家伦理),不是宗教(至少不是正规的、有组织的那一类宗教)……这一切自然标志出中国文化与其他主要文化的大多数有根本的重要的不同,后者是寺院、僧侣起主导作用的。”在一定意义上,这个说法完全正确。哲学在中国文化中所占的地位,历来可以与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在中国,哲学与知识分子人人有关。在旧时,一个人只要受教育,就是用哲学发蒙。但是有人会问:若说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是伦理,不是宗教,这是否意味着中国人对于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毫无觉解?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可以叫做“超道德的”价值。爱人,是道德价值;爱上帝,是超道德价值。但是依我看来,这种价值并不限于宗教,除非此处宗教的含义与前面所说的不同。例如,爱上帝,在基督教里是宗教价值,但是在斯宾诺莎哲学①里就不是宗教价值,因为斯宾诺莎所说的上帝实际上是宇宙。严格地讲,基督教的上帝有人格,从而人爱上帝可以与子爱父相比,后者是道德价值。所以,基督教的爱上帝只是准超道德价值,而斯宾诺莎哲学里的爱上帝才是真正的超道德价值。对前面的问题,我要回答说,对超乎现世的追求是人类先天的欲望之一,中国人并不是这条规律的例外。他们不大关心宗教,是因为他们极其关心哲学。他们在哲学里满足了他们对超乎现世的追求。他们也在哲学里表达了、欣赏了超道德价值,而按照哲学去生活,也就体验了这些超道德价值。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功用不在于增加积极的知识,而在于提高精神的境界——达到超乎现世的境界,获得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第四十八章)这种损益的不同暂且不论,现在引用它,只是要表明,中国哲学传统里有为学、为道的区别。为学的目的就是我所说的增加积极的知识,为道的目的就是我所说的提高精神的境界,哲学属于为道的范畴。哲学的功用,尤其是形上学的功用,不是增加积极的知识,这个看法,当代西方哲学的维也纳学派②也做了发挥,我不同意这个学派所说的:哲学的功用只是弄清观念,形上学的性质只是概念的诗。不仅如此,从他们的辩论中还可以清楚地看出,哲学,尤其是形上学,若是试图给予实际的信息,就会变成废话。宗教倒是给予实际的信息。不过宗教给予的信息,与科学给予的信息,不相调和。所以在西方,宗教与科学向来有冲突。科学前进一步,宗教就后退一步;在科学进展的面前,宗教的权威降低了。维护传统的人们为此事悲伤,为变得不信宗教的人们惋惜,认为他们已经堕落。不过幸好除了宗教还有哲学,为人类提供了获得更高价值的途径——一条比宗教提供的途径更为直接的途径,可以熟悉更高的价值,无需采取祈祷、礼拜之类的迂回的道路。通过哲学而熟悉的更高价值,比通过宗教而获得的更高价值,甚至要纯粹得多,因为后者混杂着想象和迷信。在未来的世界,人类将要以哲学代宗教。这是与中国传统相合的。人不一定应当是宗教的,但是他一定应当是哲学的。他一旦是哲学的,他也就有了正是宗教的洪福。(摘编自冯友兰《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注】①哲学上,斯宾诺莎是一名一元论者或泛神论者。他认为宇宙间只有一种实体,即作为整体的宇宙本身,而“上帝”和宇宙就是一回事。②逻辑实证主义的一个学派。拒绝形而上学,认为经验是知识唯一可靠来源;认为只有通过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才可最终解决传统哲学问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作者认为中国的儒教、道教、佛教,不完全从属于宗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属于哲学的范畴。B.斯宾诺莎哲学观点扩充了宇宙的概念,所以爱上帝就是爱宇宙,是超道德价值,这比子爱父范围要更广。C.中国哲学的传统认为,哲学的形上学的功用是“为道”,维也纳学派的看法与这种传统认识大相径庭。D.在科学进展面前,宗教的权威逐渐降低,不过幸好还有哲学,为人类提供了获得更高价值的途径。(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CA.文章陈说观点时用“我所说的”“在一定意义上”等说法,表明文章观点带有主观性和局限性。B.文章在第三段引用《老子》中的句子是为了论证在哲学中“为学”比“为道”要更为重要。C.文章引用了中西多种哲学流派的观点,从多个角度探讨了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和作用。D.文章的最后一段拿哲学与宗教、科学进行对比,目的是为了凸显哲学的独特性与优越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A.人们在谈到哲学或宗教时,心中所想的与之相关的观念,有可能是大不相同的。B.宗教和科学的发展是此消彼长的过程,所以科学要进步就必须压制宗教的发展。C.中国人通过哲学可以体验超道德价值,这与斯宾诺莎哲学的“爱上帝”是一致的。D.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可以与宗教在其他主要文化中的重要性相提并论。【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论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解答】(1)B.“斯宾诺莎哲学观点扩充了宇宙的概念”错,原文“斯宾诺莎所说的上帝实际上是宇宙”,可知斯宾诺莎哲学观点不是扩充了宇宙的概念,而是扩充了“上帝”的概念。故选B。(2)A.“表明文章观点带有主观性和局限性”错。“我所说的”“在一定意义上”等说法应该是避免了绝对性。B.“引用《老子》中的句子是为了论证在哲学中‘为学’比‘为道’要更为重要”错,引用《老子》中的句子,只是为了论证“中国哲学传统里有为学、为道的区别”,并没有说哪一种更好。C.正确。D.“拿哲学与宗教、科学进行对比”错,最后一段“通过哲学而熟悉的更高价值,比通过宗教而获得的更高价值,甚至要纯粹得多,因为后者混杂着想象和迷信”,拿哲学与宗教进行了对比,但是没有和科学进行对比。故选C。(3)B.“科学要进步就必须压制宗教的发展”无中生有,根据文章最后一段,“宗教给予的信息,与科学给予的信息,不相调和”,所以在西方,宗教与科学向来有冲突。科学前进一步,宗教就后退一步;在科学进展的面前,宗教的权威降低了”,此消彼长的冲突并不意味着压制宗教就可以推进科学的进步。故选B。答案:(1)B(2)C(3)B(二)实用类文本阅读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020年11月25日晚,“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青年教师协奏曲专场音乐会”献演于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文汇专访了为观众带来唢呐协奏曲版《麒麟颂》首演的刘雯雯:她是上海音乐学院的优秀青年教师、中国首位唢呐博士(在读),亦是活跃于国内外乐坛最优秀、最年轻、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青年唢呐演奏家。从古至今不少唢呐作品都承载了唢呐在不同时期的重要发展,从不同方面促进了唢呐演奏技术的进步,刘雯雯近些年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连续首演了当代多部唢呐优秀作品。“和一线交响乐团合作,交响乐浑厚和具有张力的音响效果把独具个性的唢呐包容得恰到好处,更能烘托得住它的音量和气势,给人以全新的听觉视觉的完美呈现。把我们最具中国特色的唢呐融合在西方的交响乐之中,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音乐、中国故事,也是作为新一代的国乐继承者的责任和使命。”刘雯雯表示。最“土”的东西,反而最能带动观众的情绪去年11月在中俄建交70周年第八届圣彼得堡国际文化论坛的开幕音乐会中,作为特邀演奏家和开幕音乐会唯一的独奏家,刘雯雯的演出受到俄罗斯观众的热烈好评。“唢呐其实是从国外传到中国的乐器,但在中国这么多年生根发芽,已经完全是中国味道、中国特色的民族乐器了,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吹管乐器之一,带着中国符号向国际传播。”刘雯雯告诉记者,外国观众都对唢呐非常惊讶和好奇,为什么那么小的乐器声音可以如此响亮?为什么唢呐没有按键,却能音色如此灵动地模仿那么丰富的鸟鸣声?“外国人觉得非常奇妙。唢呐和双簧管、单簧管、小号的演奏技法不同,唢呐演奏完全靠唇舌控制,很多技法是外观无法直接看到的,教学中师生口传心授,还要靠声音去辨别。”唢呐本身作为传统乐器,每个音孔都会有一定幅度的音准区间,靠口风、气息来控制音准对孩子来说很不好掌握。正因传承、教学的不易,刘雯雯坦言自己和老师这一代“80%的唢呐演奏者都是在家庭影响下选择了这门乐器”。她自己也出生于唢呐世家,母亲家族从明末清初就开始吹奏唢呐,已经传至12代,父亲则是唢呐演奏的第八代传人。上海音乐学院的刘英教授收这个学生,也是看中刘雯雯出生于这样的唢呐世家,血液里流淌着传统民间音乐。“现在我们每年放假也会带着学生,跟着不同地域的唢呐民间艺人去采风,学习民间曲牌、体验乡间生活。没有这些民间音乐背景,演奏出来的内容很难打动别人。”“唢呐只有在民间才能找到最原始的味道。走向国际舞台时,唢呐演奏一些外国曲目、现代派难度极高的作品,观众反映不一定会很大。但《百鸟朝凤》的音一出来,大家都欢呼雀跃。因为他们懂得,最‘土’的东西,反而最能带动观众的情绪。每次在国外演出,《百鸟朝凤》都会成为音乐会的高潮部分,每次都要返场谢幕三次以上。”刘雯雯说。教学是一条无尽的道路在扎根传统的同时,唢呐也可以很时尚。刘雯雯近年在流行、爵士、摇滚等领域都进行过尝试。“音乐工作者的责任,必须要探索未知的内容。作为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教师,我也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化优化学生学习的内容,使新创的当代优秀作品能够丰富我们的教学资源。”刘雯雯回忆起2018年刚刚成为老师时,角色的转换,逐渐让她更加深耕自己专业,“对我来说,演奏时只要拿起唢呐就能自信地站在舞台上;但教学是一条无尽的道路,要通过不停地实践和积累,才能体会到艺术精深的内涵。”也是在成为教师之后,刘雯雯才理解自己恩师、唢呐演奏家刘英的话。“要在舞台上摸爬滚打十年,(你演奏的)这首曲子才真的叫《百鸟朝凤》。”《百鸟朝凤》通过模仿不同的鸟鸣,是含金量非常高的作品,几乎囊括了唢呐大部分高难度的演奏技法。刘英老师对她说:“舞台艺术不是在台下练好就行了,台上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演奏心态、乐器状况、观众反馈……而鸟呜又是非常灵动的,需要舞台上很多动作、肢体、眼神的配合,才能在日积月累的磨练中变得生动,让鸟儿活灵活现。”十年过去,她的《百鸟朝凤》终于磨练出较为成熟的风格,并能将其中的技巧生动运用于其他曲目中。作为新一代的民乐传承者,向下扎根的同时,能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是幸运的。“我们的民族乐器有老一辈艺术家从民间带到了高等院校,将演奏技术科学化,整理出丰富的曲目,才有可能走向更高的舞台。”刘雯雯说,民乐新生代有更好的演出环境和发展环境,但也面临更残酷的竞争。对于如今的民乐青年演奏家来说,可能开几百场音乐会都难以真正“破圈”获得公众影响力和知名度。但这些90后青年演奏家不会停止尝试,而民乐的未来也将在他们每个人逐渐磨砺出的代表曲目中,展现百花齐放更丰富的样态。(摘编自吴钰《专访90后唢呐演奏家刘雯雯:舞台上摸爬滚打十年,这曲子才真叫百鸟朝凤》)(1)下列对于刘雯雯的话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新一代国乐继承者有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音乐、中国故事的责任和使命。B.外国人觉得唢呐奇妙之处在于其吹奏的很多技法无法直接看到,只能靠师生口传心授并通过声音辨别。C.《百鸟朝凤》成为音乐会的高潮,印证了“最‘土’的东西,最能带动观众的情绪”这一观点。D.民族乐器成为高等院校的授课科目,民乐演奏更科学更丰富,是民乐能够推向世界舞台的条件。(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DA.因为刘雯雯是中俄建交70周年第八届圣彼得堡国际文化论坛的开幕音乐会中唯一的独奏家,她的演出受到俄罗斯观众的热烈好评。B.因为唢呐只有在民间才能找到最原始的味道,所以唢呐走向国际舞台,演奏一些外国曲目、现代派难度极高的作品时,观众反映不大。C.《百鸟朝凤》的演奏需要把台下练习与台上演绎相融合,通过日积月累的磨练才能将其中的技巧生动运用于其他曲目中。D.90后民乐青年演奏家不停尝试,不断磨砺,有可能会给民乐未来带来更丰富的样态。(3)一直在学习民乐的高中生小李欣赏了这场音乐会,被刘雯雯等青年民乐演奏家的表演所吸引,决定将民乐作为自己的人生事业,请你根据对刘雯雯的访谈,对小李说一说你的看法和建议。【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人物语言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内容,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B.“在于其吹奏的很多技法无法直接看到,只能靠师生口传心授并通过声音辨别”张冠李戴。“外国观众都对唢呐非常惊讶和好奇:为什么那么小的乐器声音可以如此响亮?为什么唢呐没有按键,却能音色如此灵动地模仿那么丰富的鸟鸣声?”一句才是描述外国观众所感受到的唢呐的奇妙之处,“唢呐和双簧管、单簧管、小号的演奏技法不同,唢呐演奏完全靠唇舌控制,很多技法是外观无法直接看到的,教学中师生口传心授,还要靠声音去辨别”是刘雯雯就着外国观众的惊讶表现作出的解释。故选B。(2)A.“因为刘雯雯是……,她的演出受到俄罗斯观众的热烈好评”强加因果,“刘雯雯是中俄建交70周年第八届圣彼得堡国际文化论坛的开幕音乐会中唯一的独奏家”和“她的演出受到俄罗斯观众的热烈好评”都是对事实的陈述,而非因果解释。B.“观众反映不大”过于绝对,原文是“观众反映不一定会很大”。C.“才能将其中的技巧生动运用于其他曲目中”错误。《百鸟朝凤》的演奏需要把台下练习与台上演绎相融合,通过日积月累的磨练才能让鸟儿活灵活现。“将其中的技巧生动运用于其他曲目中”是刘雯雯在《百鸟朝凤》磨练出较为成熟的风格之后所做的运用。D.正确。故选D。(3)由原文“民乐新生代有更好的演出环境和发展环境,但也面临更残酷的竞争。对于如今的民乐青年演奏家来说,可能开几百场音乐会都难以真正‘破圈’获得公众影响力和知名度。但这些90后青年演奏家不会停止尝试,而民乐的未来也将在他们每个人逐渐磨砺出的代表曲目中,展现百花齐放更丰富的样态”可知,当下民乐新生代有更好的演出环境和发展环境,但也面临更残酷的竞争。由原文“我们的民族乐器有老一辈艺术家从民间带到了高等院校,将演奏技术科学化,整理出丰富的曲目,才有可能走向更高的舞台”可知,要勤加练习,把台下功夫做好,并争取考入民乐专业,借助高等院校的资源进行发展。由原文“现在我们每年放假也会带着学生,跟着不同地域的唢呐民间艺人去采风,学习民间曲牌、体验乡间生活。没有这些民间音乐背景,演奏出来的内容很难打动别人”可知,扎根传统,到民间艺人处去采风,学习民间曲牌、体验乡间生活。由原文“对我来说,演奏时只要拿起唢呐就能自信地站在舞台上;但教学是一条无尽的道路,要通过不停地实践和积累,才能体会到艺术精深的内涵”“但这些90后青年演奏家不会停止尝试,而民乐的未来也将在他们每个人逐渐磨砺出的代表曲目中,展现百花齐放更丰富的样态”可知,要不停地尝试、实践、积累、创新。由原文“把我们最具中国特色的唢呐融合在西方的交响乐之中,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音乐、中国故事,也是作为新一代的国乐继承者的责任和使命”可知,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力争用民乐讲述中国音乐、中国故事。答案:(1)B(2)D(3)当下民乐新生代有更好的演出环境和发展环境,但也面临更残酷的竞争。①要勤加练习,把台下功夫做好,并争取考入民乐专业,借助高等院校的资源进行发展;②扎根传统,到民间艺人处去采风,学习民间曲牌、体验乡间生活;③要不停地尝试、实践、积累、创新;④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力争用民乐讲述中国音乐、中国故事。(三)文学类文本阅读3.(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文本一:一个暑假汪曾祺我们家乡人要出一本韦鹤琴先生纪念册,来信嘱写一篇小序。我觉得这篇序由我来写不合适,我是韦先生受业弟子,弟子为老师的纪念册写序,有些僭妄,而且我和韦先生接触不多,对他的生平不了解,建议这篇序还是请邑中耆旧和韦先生熟识的来写,我只寄去一首小诗:绿纱窗外树扶疏,长夏蝉鸣课楷书。指点桐城中义法,江湖满地一纯儒。诗后加了一个附注:小学毕业之暑假,我在三姑父孙石君家从韦先生学。韦先生每日讲桐城派古文一篇,督临《多宝塔》一纸。我至今作文写字,实得力于先生之指授。忆我从学之时,已经六十年矣,而先生之声容态度,闲闲雅雅,犹在耳目。关于这个附注,也还需要再作一点说明。我的三姑父——我们家乡对姑妈有一个奇怪的称呼叫“摆摆”,姑父则叫“姑摆摆”,原是办教育的,他后来弃教从商,经营过水泵、造过酱醋,但他一直是个“儒商”,平日交往的还是以清白方正、有学问的教员居多。他对韦先生很敬佩,这年暑假就请他住到家里,教我的表弟和我。“绿纱窗外树扶疏”是记实。三姑父在生活上是个革新派。他们家是不供菩萨的,也没有祖宗牌位。堂屋正面的墙上挂着两副对子。一副我还记得:“谈禅不落三乘后,负耒还期十亩前。”好像就是韦先生写的。他家的门窗,都钉了绿色的铁纱,这在我们县里当时是少见的。因此各间屋里都没有苍蝇蚊子。而且绿纱沉沉,使人感到一片凉意,窗外是有一些树的。有一棵苹果树,这也是少见的。每年也结几个苹果,很小,而且酸。树上当然是有知了叫的。三姑父家后面有一片很大的空地。有几个山东人看中了这片地,租下开了一个锅厂。锅厂有几个小伙计,除了眼睛、嘴唇,一天脸都是黑的,煤烟熏的。他们老是用大榔头把生铁块砸碎,成天听到当啷当啷的声音。不过并不吵人。我就在蝉鸣和砸铁声中读书写字。这个暑假我觉得过得特别的安静。韦先生学问广博,但对桐城派似乎下的功夫尤其深。他教我的都是桐城派的古文,每天教一篇。我印象最深的是姚鼐的《游泰山记》、方苞的《左忠毅公逸事》、戴名世的《画网巾先生传》等等诸篇。《游泰山记》里的名句:“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汶水徂崃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我一直记得。尤其是“明烛天南”,我觉得写得真美,我第一次知道“烛”字可以当动词用。“居雾”的“居”字也下得极好。左光斗在狱中的表现实在感人:“国家事糜烂至此,……不速去,吾今即扑杀汝!”这真是一条铁汉子。《画网巾先生传》写得浅了一点,但也不失为一篇立场鲜明的文章。刘大櫆、薛福成等人的文章,我也背过几篇。我一直认为“桐城义法”是有道理的,不能一概斥之为“谬种”①。韦先生是写魏碑的,我的祖父六十岁的寿序的字是韦先生写的(文为高北溟先生所撰),写在万年红纸上,字极端整,无一败笔。我后来看到一本影印的韦先生临的魏碑诸体的字帖,才知道韦先生把所有的北碑几乎都临过,难怪有这样深的功力。不过他为什么要我临《多宝塔》呢?最近看到韦先生的诗稿,明白了:韦先生的字的底子是颜②字。诗稿是行楷,结体用笔实自《祭侄文》《争座位》出。写了两个月《多宝塔》,对我以后写字,是大有好处的。我的小诗附注中说:“我至今作文写字,实得力于先生之指授。”是诚实的话,非浮泛语。暑假结束后,我读了初中,韦先生回家了,以后,我和韦先生再也没有见过面。听说韦先生一直在三垛,很少进城。抗战时期,他拒绝出任伪职,终于家。韦先生名子廉,鹤琴是别号。我怀疑“子廉”也是字,非本名。一九九三年春文本二:关于作家和创作汪曾祺一个作家要形成自己的风格,一方面要博览,另一方面要有偏爱,拥有自己所喜爱的作家。中国明朝散文家归有光对我影响极大,我并未读过他的全部作品。这是个很矛盾的人,一方面有正统的儒家思想,另一方面又有很醇厚的人情味,他写人事写得很平淡。他的散文自成一格。他的散文《项脊轩志》《寒花葬志》《先妣事略》给了我很深的影响。我认为归有光是中国的契诃夫。平平淡淡的叙述,平平淡淡的人事,在他笔下很有味儿。《项脊轩志》的结尾很动人,但写的极平淡,“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个结尾相当动人。所以,我倾向于作家读那些与自己的气质相接近的作品。语言不在词藻,而在于调子。对人物的褒贬不在于他用了什么样的定语,而在于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倾向。作家的倾向性就表现在他的语言里。中国的说法是褒贬,外国的说法是倾向性。褒贬不落在词句上,而在笔调上。中国的春秋笔法很好,它对人事不加褒贬,却有倾向性。【注】①现代文学革命早期,曾以“桐城谬种”抨击当时一味模仿桐城古文的旧派文人。②“颜”指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其为人极为忠直。(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A.三姑父平日交往的多是“清白方正、有学问的教员”,“他对韦先生很敬佩”,所以请韦先生来教书。这就从正侧两面描写了韦鹤琴先生的形象。B.韦鹤琴先生书法的底子是颜字,诗稿“结体用笔实自《祭侄文》《争座位》出”。其实不只是写字,在立身行事上韦先生大概也是向颜真卿学习的。C.作者两次写到“我至今作文写字,实得力于先生之指授”,而且申明这是“诚实的话,非浮泛语”,可见韦鹤琴先生的教导对作者的影响之大。D.作者认为博览与偏爱对作家形成自身风格很重要。“拥有自己所喜爱的作家”,就可以从其作品中大量吸取营养,作者就偏爱作家归有光。(2)文本一是纪念韦鹤琴先生的文章,却以“一个暑假”为题。这样写有什么效果?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3)汪曾祺先生推崇归有光的散文,认为“他写人事写得很平淡”。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平淡”的理解,并在文本一找出两个具体例子加以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通读全文,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标题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全文,从内容、结构等方面分析标题的作用。(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指定的某种写作特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根据题干中相关写作特色的提示,准确理解艺术特色含义,结合文本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A.“这就从正侧两面描写了韦鹤琴先生的形象”错误,从三姑父的交往对象和对韦先生的敬佩来写韦鹤琴先生的形象,属于侧面描写,不是正面描写。故选A。(2)由原文“小学毕业之暑假,我在三姑父孙石君家从韦先生学。韦先生每日讲桐城派古文一篇,督临《多宝塔》一纸。我至今作文写字,实得力于先生之指授。忆我从学之时,已经六十年矣,而先生之声容态度,闲闲雅雅,犹在耳目”可知,从记事的角度看,以“一个暑假”为题,能够体现作者在小学毕业后的暑假师从韦先生学习的经历。由原文“先生每日讲桐城派古文一篇,督临《多宝塔》一纸”“韦先生学问广博,但对桐城派似乎下的功夫尤其深。他教我的都是桐城派的古文,每天教一篇”“韦先生是写魏碑的,我的祖父六十岁的寿序的字是韦先生写的(文为高北溟先生所撰),……诗稿是行楷,结体用笔实自《祭侄文》《争座位》出。写了两个月《多宝塔》,对我以后写字,是大有好处的”可知,从写人的角度看,以“一个暑假”为题,主要记叙了韦先生在暑假传授桐城文章、教“我”临习《多宝塔》的情况,更能突出韦老师对我影响之大、之深。由原文“我至今作文写字,实得力于先生之指授”“抗战时期,他拒绝出任伪职,终于家”可知,从主题表达看,以“一个暑假”为题,更能体现出“我”对这个暑假记忆之深,传达出对韦先生的感激之情。(3)由原文“语言不在词藻,而在于调子。对人物的褒贬不在于他用了什么样的定语,而在于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倾向。作家的倾向性就表现在他的语言里。中国的说法是褒贬,外国的说法是倾向性。褒贬不落在词句上,而在笔调上。中国的春秋笔法很好,它对人事不加褒贬,却有倾向性”可知,归有光“写人事写得很平淡”是指他所写的人事都很平常,叙述时也不用词藻褒贬,只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情感倾向。由原文“但他一直是个‘儒商’,平日交往的还是以清白方正、有学问的教员居多。他对韦先生很敬佩”“我就在蝉鸣和砸铁声中读书写字。这个暑假我觉得过得特别的安静”“我至今作文写字,实得力于先生之指授”可知,作者所记、所感都很平常,但在简洁的叙述中流露出对韦鹤琴先生悉心教导的感激之情。由原文“抗战时期,他拒绝出任伪职,终于家”“韦先生每日讲桐城派古文一篇,督临《多宝塔》一纸。我至今作文写字,实得力于先生之指授”“先生之声容态度,闲闲雅雅,犹在耳目”“平日交往的还是以清白方正、有学问的教员居多。他对韦先生很敬佩”“字极端整,无一败笔”“我后来看到一本影印的韦先生临的魏碑诸体的字帖,才知道韦先生把所有的北碑几乎都临过,难怪有这样深的功力”可知,作者没有详记其事,没有大加称赞,但在简短的话语里透露出对韦鹤琴先生高尚品行的景仰之情。答案:(1)A(2)①从记事的角度看,以“一个暑假”为题,能够体现作者在小学毕业后的暑假师从韦先生学习的经历。②从写人的角度看,以“一个暑假”为题,主要记叙了韦先生在暑假传授桐城文章、教“我”临习《多宝塔》的情况,更能突出韦老师对我影响之大、之深。③从主题表达看,以“一个暑假”为题,更能体现出“我”对这个暑假记忆之深,传达出对韦先生的感激之情。(3)理解:归有光“写人事写得很平淡”是指他所写的人事都很平常,叙述时也不用词藻褒贬,只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情感倾向。举例及分析:①如“我就在蝉鸣和砸铁声中读书写字。这个暑假我觉得过得特别的安静”,作者所记、所感都很平常,但在简洁的叙述中流露出对韦鹤琴先生悉心教导的感激之情。②如“抗战时期,他拒绝出任伪职,终于家”,作者没有详记其事,没有大加称赞,但在简短的话语里透露出对韦鹤琴先生高尚品行的景仰之情。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穴深寻,则人之臂必不能极矣,是何也?不至故也。智亦有所不至。所不至,说者虽辩,为道虽精,不能见矣。昔秦缪公兴师以袭郑蹇叔谏曰不可臣闻之袭国邑以车不过百里以人不过三十里皆以其气之趫与力之盛至是以犯敌能灭去之能速今行数千里、又绝诸侯之地以袭国,臣不知其可也。君其重图之。”缪公不听也。蹇叔送师于门外而哭曰:“师乎!见其出而不见其入也。”蹇叔有子曰申与视,与师偕行。蹇叔谓其子曰:“晋若遏师必于殽。女死不于南方之岸,必于北方之岸,为吾尸女之易。”缪公闻之,使人让蹇叔曰:“寡人兴师,未知何如。今哭而送之,是哭吾师也。”蹇叔对曰:“臣不敢哭师也。臣老矣,有子二人,皆与师行,比其反也,非彼死则臣必死矣,是故哭。”郑贾人弦高、奚施将西市于周,道遇秦师,曰:“嘻!师所从来者远矣,此必袭郑。”遽使奚施归告,乃矫郑伯之命以劳之,曰:“寡君固闻大国之将至久矣。大国不至,寡君与士卒窃为大国忧,日无所与焉,惟恐士卒罢弊与糗粮匮乏。何其久也,使人臣犒劳以璧,膳以十二牛。”三帅乃惧而谋曰:“我行数千里、数绝诸侯之地以袭人,未至而人已先知之矣,此其备必已盛矣。”还师去之。当是时也,晋文公适薨,未葬。先轸言于襄公,曰:“秦师不可不击也,臣请击之。”襄公曰:“先君薨,尸在堂,见秦师利而因击之,无乃非为人子之道欤?”先轸曰:“不吊吾丧,不忧吾哀,是死吾君而弱其孤也。若是而击,可大强。臣请击之。”襄公不得已而许之。先轸遇秦师于殽而击之,大败之,获其三帅以归。缪公闻之,素服庙临,以说于众曰:“天不为秦国,使寡人不用蹇叔之谏,以至于此患。”此缪公非欲败于殽也,智不至也。(节选自《吕氏春秋•先识览•悔过》)(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DA.蹇叔谏曰/不可/臣闻之/袭国邑/以车不过百里/以人不过三十里/皆以其气之趫与力之盛至/是以犯敌能灭去之/能速/B.蹇叔谏曰/不可/臣闻之/袭国/邑以车不过百里/以人不过三十里/皆以其气之趫与力之盛至/是以犯敌能灭/去之能速/C.蹇叔谏曰/不可/臣闻之/袭国/邑以车不过百里/以人不过三十里/皆以其气之趫与力之盛至/是以犯敌能灭去之/能速/D.蹇叔谏曰/不可/臣闻之/袭国邑/以车不过百里/以人不过三十里/皆以其气之趫与力之盛至/是以犯敌能灭/去之能速/(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A.“绝诸侯之地”的“绝”指穿过,与《逍遥游》中“绝云气,负青天”的“绝”字相同。B.“君其重图之”的“其”表祈使语气,与《师说》中“其可怪也欤”的“其”不同。C.“使人让蹇叔”的“让”指责备,与《鸿门宴》中“大礼不辞小让”的“让”字相同。D.“寡君固闻大国之将至久矣”的“固”,与《过秦论》中“秦孝公据殽函之固”的“固”字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A.文章开篇采用比喻论证,用洞穴过深则手臂不能探底的现象,来说明智慧也有不能触及的范围,生动形象。B.秦缪公不顾蹇叔的极力劝谏,发动大军奔袭数千里之外的郑国,可见秦缪公刚愎自用,且智谋不及蹇叔。C.郑国商人弦高、奚施在周的都城遇见秦军,一面回国报信,一面假借郑君的命令犒赏秦军,化解了郑国的危机。D.秦军果真如蹇叔所预料的那样,在殽山被晋军打败,秦缪公却把战败归咎于天,并没有认识到失败的真正原因。(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寡君与士卒窃为大国忧,日无所与焉,惟恐士卒罢弊与糗粮匮乏。②先君薨,尸在堂,见秦师利而因击之,无乃非为人子之道欤?【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相关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结合语境进行理解,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具体内容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题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解答】(1)句意:蹇叔劝谏说:“不可以。下臣听说,袭击他国城邑,如果用战车不能超过百里,用徒步不能超过三十里路,都要靠行动轻捷和气力旺盛到达,因此来犯的敌人才能消灭,前进才能迅速。“国邑”固定词语,作“‘袭”的宾语,其间不能分开,排除BC;“去之能速”省略主语“我们”,与前文主语“犯敌”不一样,故在其前断开;且“去之能速”和“犯敌能灭”的结构一致,排除A。故选:D。(2)A.正确,都是“穿过”。句意:还要穿越其他诸侯国的土地去袭击他国。/穿过云层,背负青天。B.正确,前者是祈使语气,可译为“还是”,后者是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句意:希望君主重新图谋。/难道不是奇怪的事吗。C.错误,“大礼不辞小让”的“让”是“辞让”的意思。“让”字不相同。句意:派人责备蹇叔。/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辞让。D.正确,前者是“本来”的意思,后者是“坚固、稳固”的意思。句意:我们君主听闻大国军队将要来已经很久了。/秦孝公占据着殽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故选:C。(3)C.“在周的都城遇见秦军”错,原文“郑贾人弦高、奚施将西市于周,道遇秦师”可知,是郑国商人弦高、奚施打算西去周国经商,在道路上遇见秦国军队。故选:C。(4)①“窃”,私下;“所与”,能帮助的;“罢弊”,疲惫衰竭;“糗粮”,干粮。译文:我们君主与士兵们都私下为大国担忧,每天都忧虑没有做什么能够帮助你们的,只是担心士兵们疲惫衰竭和干粮匮乏。②“薨”,古代称诸侯王或有爵位的大官去世;“因”,趁机;“无乃……欤”,恐怕……吧;“道”,道理、道义。译文:先君去世,尸体还在庙堂上,看见攻击秦军有利就趁机攻击他们,恐怕不是作为人子的道理吧?答案:(1)D(2)C(3)C(4)①我们君主与士兵们都私下为大国担忧,每天都忧虑没有做什么能够帮助你们的,只是担心士兵们疲惫衰竭和干粮匮乏。②先君去世,尸体还在庙堂上,看见攻击秦军有利就趁机攻击他们,恐怕不是作为人子的道理吧?参考译文:洞穴深达八尺,那么人的手臂必然不能到达洞穴底部,这是为什么呢?手臂不够长的缘故。智慧也有达不到的地方。智慧达不到,说的人虽然能辩,阐述道理虽然精辟,也不能见到。从前秦缪公兴师以袭击郑国。蹇叔劝谏说:“不可以。下臣听说,袭击他国城邑,如果以战车不能超过百里,以徒步不能超过三十里路,都要以行动轻捷和气力旺盛到达,因此来犯的敌人才能消灭,前进才能迅速。如今行军数千里,还要穿越其他诸侯国的土地去袭击他国,下臣不知是否可行。希望君主重新图谋。”秦缪公不听。蹇叔送军队到城门外而哭泣说:“军队呀,能看见其出发而不能见到进入啊。”蹇叔有两个儿子叫做申和视,与军队同行。蹇叔告诉儿子说:“晋国假如出兵拦截必然会在殽地。假如你们战死沙场,不是在南方岸边,必然在北方岸边,我就去那边收尸。”秦缪公听说后,派人责备蹇叔说:“寡人兴师,还不知怎么样,如今哭泣而送行,就是哀哭我们军队。”蹇叔回答说:“下臣不敢哀哭军队,下臣老了,有两个儿子,都与军队同行,等到他们返回,不是他们死去就是我必然死去,因此才哭泣。”郑国商人弦高、奚施打算西去周国经商,在道路上遇见秦国军队,说:“唉,这个军队从很远的地方来,这必然是要袭击郑国。”于是让奚施回去报告,弦高假借郑国君主的命令慰劳军队,说:“我们君主听闻大国军队将要来已经很久了。大国军队不来,我们君主与士兵们都私下为大国担忧,每天都忧虑没有做什么能够帮助你们的,只是担心士兵们疲惫衰竭和干粮匮乏。为何这样久才到呀。君主派我用玉璧犒劳军队,并奉上十二头牛给军队食用。”三个主帅有些恐惧而谋划说:“我们行军数千里,数次穿越其他诸侯国的土地而准备袭击别人,还未到达而别人就已经预先知道了,想必他们已经准备得很充分了。”于是撤退回国。就在此时,正值晋文公去世,还没有安葬。先轸对晋襄公说:“秦国军队不可以不攻击。下臣请求攻击他们。”晋襄公说:“先君去世,尸体还在庙堂上,看见攻击秦军有利就趁机攻击他们,恐怕不是作为人子的道理吧?”先轸说:“他们不凭吊我们的丧事,不忧虑我们的哀伤,就是蔑视君主的年幼而欺侮君主的孤独。如果攻击他们,就可以增强我们。下臣请求攻击。”晋襄公不得已而允许。先轸在殽地阻击秦国军队而攻击,打败秦国军队,俘获三个主帅而回到晋国。秦缪公听说后,换上素服到庙堂哭诉,面对众人说:“上天不为我秦国,让寡人不听从蹇叔的劝谏,以至于有这次祸患。”这并不是秦缪公想在殽地失败,而是智慧达不到的缘故。(二)古代诗歌阅读5.(9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竹枝词二首刘禹锡其一山桃红花满上头①,蜀江春潮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②愁。其二瞿塘③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④平地起波澜。【注】①上头,山头。②侬,我。③瞿塘,瞿塘峡,三峡之一。④等闲,无端。(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其一”诗中景物描写清新自然,桃花、春水既是实景,又可以认为有起兴的作用。B.“其二”诗中“嘈嘈”与《琵琶行》的“嘈嘈”都是拟声词,前者拟水声,后者拟琵琶声C.两首诗的语言风格比较接近,文字明快浅近,都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歌特色。D.两首诗使用的艺术手法不同,“其一”使用了比喻手法,“其二”使用了类比的手法。(2)两首诗中作者借“水”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相关诗句具体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解答】(1)D.“‘其二’使用了类比的手法”错,“其二”使用的是对比手法,把人心与水进行对比。故选D。(2)(其一)“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意思是容易凋零的桃花就像郎君的情意,这源源不断的江水就像我无限的忧愁。这两句是对景抒情,用的是两个比喻:花红易衰,正像郎君的爱情虽甜,但不久便衰落;而流水滔滔不绝,正好像自己的无尽愁苦。这两句形象地描绘出了了这个失恋女子的内心痛苦。比喻贴切、动人,使人读了不禁为这个女子在爱情上的不幸遭遇而深受感动。此诗借“水”形象地描绘出了这个失恋女子的内心痛苦。(其二)诗以瞿唐峡的艰险起兴,引出对世态人情的感慨。诗的第一句用七个字就写出了这三峡之一的瞿塘峡的凶险之势。“十二滩”以具体数字交待了这里险滩之多,这句绘制了惊心动魄的艺术氛围,也为下文做好了铺垫。二句写由此发出的感叹:面对着凶险的瞿塘峡,人们不但感叹旅途之险,也联想到人生道路之难。三四句是诗人自己的体会。以瞿塘之险比喻人生之险。人间世道会“等闲平地”掀起波澜,令人防不胜防,这“人心”比瞿塘峡的水流还要凶险。这是发自诗人内心的感慨之言。答案:(1)D(2)两首诗借“水”表达的情感不同。(其一)写花红易衰,正像郎君的爱情虽甜,但不久便衰落;而流水滔滔不绝,正好像自己的无尽愁苦。形象地描绘出了这个失恋女子的内心痛苦。(其二)作者从险阻重重的瞿塘峡联想到当时的世态人情。瞿塘峡之所以险,是因为水中有道道险滩,而人间世道无端也会起波澜,令人防不胜防,说明“人心”比瞿塘峡水还要凶险。译文:其一岸上杨柳青,江中风浪平,忽然江上舟中传来男子的唱歌声。就像东方出太阳,西边落雨。你说它不是晴天吧,它又是晴天。其二巴山楚水江上雨水多,巴人擅长吟唱本乡歌。今朝北方客子思归去,回乡迎来纥那披绿罗。赏析:《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刘禹锡任夔(kuí)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刘禹锡创作多首《竹枝词》,这是其中一首。这是一首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它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描写少女眼前所见景物,用的是起兴手法。所谓“兴”,就是触物起情,它与后文要表达的情事。并无直接关系,但在诗中却是不可少的。这一句描写的春江杨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次句“闻郎江上唱歌声”叙事。在这动人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