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西桂林市、梧州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_第1页
2022年广西桂林市、梧州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_第2页
2022年广西桂林市、梧州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_第3页
2022年广西桂林市、梧州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_第4页
2022年广西桂林市、梧州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年广西桂林市、梧州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回望中国40多年来的发展,从经济学的角度讲,中国的成功就是长期增长的成功。这里说的长期增长,或者说经济增长,指的是人均收入的增长。人均收入增长只有一个原因,就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为人均收入增长就是单位时间内的产出增加,指的就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那么,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原因是什么?源泉是什么?根本性的也是直接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技术进步,这个毋庸赘言;二是分工、专业化和交换。甲和乙各自生产具有自身优势的产品并进行交换,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虽然两者都没有实现技术上的进步,但由于他们都生产具有自身优势的产品并进行交换,这就提高了整体产出水平。当然,其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条件,即交换。例如,甲只种棉花,种植棉花是甲的优势,乙只种粮食,这是乙的优势,他们实现了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但是如果没有进行交换,就会出现问题,如甲没有粮食,而乙没有衣服。因此,交换十分重要,而交换涉及一系列规则和制度保障。那么,分工、专业化和交换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呢?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谈到,“这取决于市场规模的大小,市场规模越大,参与分工和专业化的生产要素就越多,分工也就越细,大家就越可以通过各自优势(比较优势或绝对优势)进行交换,并取得更大收益”。后人把亚当•斯密这套理论称为“斯密定理”,即经济增长取决于市场规模的扩大,市场规模大了,贸易创造的收益就增长了。中国的开放实践印证了长期增长理论是正确的。中国开放取得的重大成就是与中国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和不断深化规则对接密不可分的。中国实施的大力吸引外资、建立经济特区、重视出口、推动企业走出去等政策举措,扩大了市场规模。中国在国际分工基础上通过交换使得来自贸易的收益越来越大,当然,这个过程中也伴有技术进步。长期增长理论已经被认为是一种西方理论。但这一理论的思想实际上与2000多年前中国古人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中国的开放实践包含着中国人自己的传统智慧。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在200多年前写的,而早在2000多年前,司马迁就在《史记》里写下了《货殖列传》。“货殖”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增长。在《货殖列传》中,司马迁专门谈到了怎样实现货殖,即“以所多易所鲜”,用我多的东西换我少的东西。与司马迁几乎同时代的刘安编写的《淮南子》一书中,也谈到了如何实现自然货殖,“以所有易所无,以所工易所拙”,也就是用我有的换我没有的,用我擅长生产的换我不擅长生产的。由此可见,国际贸易理论中的基本思想和逻辑架构,我们的先人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表述过了。“以所有易所无”“以所多易所鲜”“以所工易所拙”,在相当程度上概括了今天国际贸易理论的内容。我把中国这套理论称为“淮南子•司马迁定理”。亚当•斯密讲的主要是“以所工易所拙”,但还没有详谈“以所多易所鲜”。后来,瑞典的伊•菲•赫克歌尔和贝蒂•俄林做了补充。他们强调了自然禀赋,就是多少和有无的问题。长期增长理论的两大逻辑点之一,即分工与贸易收益,可以在中国传统文化那里找到明显的对应,同时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东西方认知同构的一面和圣贤智慧不断理论化的事实。(摘编自张字燕《“淮南子•司马迁定理”与中国对外开放的逻辑》)(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中国40多年来人均收入增长的根本原因,也是唯一原因。B.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根本原因不仅仅是技术进步,还包括分工、专业化和交换。C.“斯密定理”的内涵可以概述为分工、专业化和交换与市场规模的大小有关。D.“淮南子•司马迁定理”与被认为是一种西方理论的长期增长理论是相通的。(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采用并列式结构,先阐述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原因,再分析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原因,最后指出长期增长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对应。B.文章列举甲和乙各自生产具有自身优势的产品并进行交换的例子,论证了分工,专业化和交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的观点。C.文章运用引证法,引用《货殖列传》《淮南子》中的内容,阐述了长期增长理论的思想在2000多年前中国古人的著作中已有体现。D.文章从中外比较的角度,阐述了东西方认知同构的一面和圣贤智慧不断理论化的事实,指出中国的开放实践包含着中国人的传统智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交换是非常关键的条件,如果没有进行交换,分工和专业化生产就会出现问题。B.生产各自的优势产品并进行交换,可以提高整体产出水平,而技术无关紧要。C.中国的开放实践以及经济取得的长期增长是依靠中国古人的思想和智慧来指导的。D.伊•菲•赫克歇尔和贝蒂•俄林对《淮南子》的思想做了补充,强调了自然禀赋。(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这不仅表明我国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也是在为各行各业的低碳转型明确时间表,谋划路线图。“十四五”时期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对于众多能耗领域来说,这意味着既要从供给端加大清洁能源的供给,也要从使用端改变用能方式、提高用能效率。数据显示,作为电力行业的“能耗大户”,我国制冷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15%以上,大中城市空调用电负荷约占夏季高峰负荷的60%。制造行业的低碳转型,势在必行,更大有可为。制造行业要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贡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水平的提高和进步,尤其是在核心技术上要实现创新突破。不久前,在全球制冷技术创新大奖赛上,格力电器与清华大学联合团队研发的“零碳源”空调技术,从全球近百个国家2100多支参赛团队中脱颖而出,实现节能85.7%,在大赛中夺冠。据预测,普及这种空调技术,有潜力在2050年前实现累计全球碳减排达1000亿吨,相当于1160亿棵树100年的碳汇量。可以说,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加快推广应用减污降碳技术,是走好生态优先、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的题中之义。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各国的共同挑战和责任,中国始终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零碳源”空调技术已服务于全球6000多个项目,成为“中国创造”造福全世界的一个生动写照。这也从侧面说明,在应对气候变化、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谁能抢占节能减排技术的高地,谁就能在世界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各行各业当为自身的转型升级谋先机,助推“中国创造”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全球节能减排、绿色转型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发挥中国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摘编自人民网《科技创新助力碳中和》)材料二:“不要孤立地看待碳达峰、碳中和。”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指出,碳达峰、碳中和事关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产品结构,事关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李毅中的观点在钢铁行业的体现尤为明显。当前能源结构不合理、行业集中度不高、高端绿色产品供给不充分等能源、产业、产品结构性问题都是影响钢铁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的因素。反过来看,低碳发展也将倒逼钢铁行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冷静看待当前钢材消费的高增长,国家提出压缩粗钢产量,就是要求钢铁行业切实转变发展理念,从高速增长转移到高质量发展轨道上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骆铁军表示,无论是控产能,还是减产量,目标都指向形成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这既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也有利于钢铁行业转型升级。2021年2月,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出倡议书,呼吁钢铁行业努力在“十四五”期间提前实现碳达峰,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尽早实现粗钢产量达峰,二是推动低碳冶金等变革性技术研发,三是有序发展电炉短流程工艺,四是提高高强度钢材的应用。钢铁企业积极响应,从宝武集团、河钢集团、鞍钢集团等多家钢铁企业发布的2021年经营计划中可以看到,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关键词。(摘编自谢希瑶《要求更“刚”!碳达峰碳中和倒逼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材料三: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克服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困难,积极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法规、政策、标准与行动,并向世界作出庄严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各地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相关工作不断取得新进步。根据2021年10月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2020年我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降低48.4%,超额完成了向国际社会承诺的到2020年下降40%至45%的目标,基本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为15.9%,比2005年提升了8.5个百分点,对煤炭消费的依赖显著下降,能源结构优化取得明显成效。此外,我国还建设了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应对气候变化既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负责任大国应尽的国际义务。作为拥有14亿多人口的最大发展中国家,既要面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保护生态等一系列艰巨任务,又要做好应对气候变化的各项工作,实现既定目标。但我国化压力为动力,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摘编自金观平《为全球气候治理做出中国贡献》)(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已经向世界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的重大战略决策,体现了中国的责任担当。B.当前钢铁行业在能源结构、行业集中度、高端绿色产品供给等方面都存在问题,这不利于钢铁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C.“十四五”时期是碳达峰的关键时期。与从使用端改变用能方式、提高用能效率相比,从供给端加大清洁能源的供给显得更加重要。D.中国已超额完成向国际社会承诺的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目标,基本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格力电器与清华大学联合团队研发的“零碳源”空调技术,已服务于全球6000多个项目,为全球碳减排达1000亿吨。B.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需要面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等任务,但能化压力为动力,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为既定目标而努力。C.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倡议钢铁行业努力在“十四五”期间提前实现碳达峰,做好粗钢产量达峰改变用能方式等四项工作。D.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骆铁军的说法,钢铁行业对粗钢的控产能和减产量,就是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3)三则材料都涉及“碳达峰、碳中和”,但阐述的侧重点不同。请简要分析。(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3.(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宋云樵伍中正在宋庄,宋云樵的字,写得最好。他的字有体有格,庄里人公认。他的字一出手,就有人点赞。他的字贴哪挂哪,就有人看。年底,宋云樵在宋庄写春联,写福字。他写春联,写各种体。红纸一铺,墨水一蘸,笔在纸上,就听话一般起落。欧、颜、柳、赵四体均写。点横撇捺,每笔每画,他都写得到位。庄里认得小篆和草书的人不多。有时,他适当写一点小篆和草书。庄里人爱福惜福。宋云樵写福字,也写各种体。写福字,多用粗笔。笔画粗,福气大。粗笔写出来的福字,有气势,深含寓意,庄里人喜欢。写的春联和福字,宋云樵全送。“咋不写字卖钱?”庄里人疑问。“只写字,不卖字!”宋云樵一笑,然后说。宋云樵在庄里转悠,随便到哪,都看到自己的字,想到自己过去写字时的样子。有时,他的脸上会摆出浅浅的笑来,有时,他会很随意地,点几下头。有一年,庄里开冬修水利的表彰大会,又逢县文化局送戏下乡。先是表彰,后是演出,庄里弄了很大的架势,搭了舞台。舞台两边的柱子上就是宋云樵写的长联:龙人兴水利旱涝双防座座丰碑载德载功歌夏禹文化下农村贫愚两治行行足迹送书送戏布春晖长联字体连贯,非常养眼。庄里人见了,都说宋云樵不光字写得好,长联也写得好。“云樵的字,比县书协的书家写得好!”县文化局的一个干部见了,紧紧地握着他的手感叹。“真不算好字。”宋云樵浅浅一笑,回一句。“宋云樵留在宋庄,真可惜了。”县文化局的干部临走时,在宋庄人面前感叹。有一年,庄里开脱贫攻坚的动员会。村主任请宋云樵写一副长联,表达庄里帮贫困户脱贫的决心,然后贴在主席台两边的柱子上。宋云樵不推辞。回家就在桌台上裁纸,把墨倒在碗中,然后提笔书写:清除脏乱拆旧盖新乡村美丽人心畅扶助贫穷攻坚克难社会和谐国梦圆开会时,主席台两边的柱子上,一副长联,红底金字,特别扎眼,书法韵味十足。那副长联,宋云樵特别看重。他用小楷,又写了一遍,挂在屋子里。有一年,庄里人传言,镇里新来一镇长,姓铁。铁镇长不年轻,做完一届镇长,就退居二线。庄里人再传言。宋云樵只听,不传。谁做镇长,做多久镇长,他不关注。铁镇长在宋庄检查完工作,坐在庄里会议室听村主任讲宋云樵,讲他有体更有格调的字。铁镇长坐不住了,非得要见宋云樵。宋云樵的院子里,春天走过,一些半大不小的鸡在桃树下追逐树上落下的花瓣。一张桌,一壶茶,几缕春风。宋云樵手握一本书,在读。见铁镇长来,宋云樵很随意地加放了一把凳,很随意地加泡了一杯茶,很随意地跟他说了几句话。“想求云樵先生一幅字!”铁镇长再不遮掩,说。“云樵的字,入不得镇长法眼,不敢写。”宋云樵也不含糊。“云樵先生会写的。”铁镇长说这话时,底气非常足。铁镇长临走,喝了宋云樵泡的茶。一路春风,宋云樵送铁镇长走远,送字不送字,他没对镇长说。没几天,庄里议论宋云樵给铁镇长写字送字的事,“只要送他字,往后,镇长对宋云樵的关照背定不少。”有人眼神迷茫。“送谁都是送,送镇长一幅字,肯定不会白送,白送也要送!”有人说。“不送也行,人家铁镇长啥字没见过,啥世面没见过,真稀罕他宋云樵的字?”有人说。说什么的都有。宋庄小学校舍墙体开裂,成了危房。庄里人担心校舍垮塌,伤着老师和学生。每次在宋庄小学检查工作,铁镇长就担心。第三次在宋庄小学检查工作后,铁镇长向上打了申请修建宋庄小学较舍的报告。很快,报告批下来,上面落实建设资金,建设宋庄小字。暑假里,老校舍拆掉。钢材运来,宋云樵看见铁镇长亲自押车。红砖运来,宋云樵看见铁镇长亲自押车。施工现场,宋云樵看见铁镇长亲自督工。宋庄小学新校舍建成。新学期开学,五星红旗在字校旗杆上飘扬。铁镇长出席宋庄小学开学典礼。他很高兴,也很感动。在典礼上,他说了建校的经过,也讲了办学的希望。台下的师生不停地鼓掌。铁镇长要走,被宋云樵拦住。“给你看一样东西!”宋云樵说。“啥东西?”铁镇长问。宋云樵不紧不慢地把写好的一幅字拿出来。“你要的一幅字!”宋云樵说。“我要过字?啥时要过字?”铁镇长疑惑。“你要过。”宋云樵肯定。那幅字展开来,铁镇长看得很真切:是结构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浑厚、挺拔开阔的颜体字。干部是公仆处处为群众着想人民乃主人事事替祖国分忧那一刻,铁镇长感动。给铁镇长送字一月后,宋云樵中风,手不能正常写字。有人劝宋云樵把中风的事告诉铁镇长。“不麻烦他。不麻烦他。人家铁镇长忙。”宋云樵断断续续地说。(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在宋庄,宋云樵的字,写得最好”开篇,为后文宋云樵写福字、写对联以及铁镇长求字等情节做了铺垫。B.小说为了表现宋云樵的字写得好,多次运用了侧面描写,如庄里人喜欢、文化局干部感叹、铁镇长求字等。C.“宋云樵看见……宋云樵看见……宋云樵看见……”运用反复手法,从旁观者的角度写出了铁镇长的公仆形象。D.宋云樵送给铁镇长的字是用颜体书写的,“结构方正”“挺拔开阔”,体现了对铁镇长的称赞,也为了暗示自己的人品。(2)宋云樵写的三副对联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3)有评论说“宋云樵的字里藏着一个宋云樵”,你是如何理解这一评论的?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二月,上①御丹凤门楼,赦天下。事毕,盛陈倡优、杂戏于门内而观之。上幸左神策军观手搏、杂戏。庚寅,监察御史杨虞卿上疏,以为:“陛下宜延对群臣,周遍顾问,惠以气色,使进忠若趋利,论政若诉冤,如此而不致升平者未之有也。”衡山人赵知微亦上疏谏上游畋无节。上虽不能用,亦不罪也。八月,上甫过公除②,即事游畋,赐与无节。九月,欲以重阳大宴,拾遗李珏帅其同僚上疏曰:“伏以元朔未改,园陵尚新,虽陛下就易月之期,俯从人欲,而《礼经》著三年之制,犹服心丧。遵同轨之会始离京,告远夷之使未复命。遏密弛禁,盖为齐人,合宴内庭,事将未可。”上不听。十月壬午,群臣入阁。谏议大夫郑覃、崔郾等五人进言:“陛下宴乐过多,畋游无度。今胡寇压境,忽有急奏,不知乘舆所在。晨夕与近习狎昵,赐与过厚。夫金帛皆百姓膏血,非有功不可与。虽内藏有余,愿陛下爱之,万一四方有事,不复使有司重敛百姓。”时久无阁中论事者,上始甚讶之,谓宰相曰:“此辈何人?”对曰:“谏官。”上乃使人慰劳之,曰:“当依卿言。”宰相皆贺,然实不能用也。上尝谓给事中丁公著曰:“闻外间人多宴乐,此乃时和人安,足用为慰。”公著对曰:“此非佳事,恐渐劳圣虑。”上曰:“何故?”对曰:“自天宝以来公卿大夫竞为游宴沈酣昼夜如此不已则百职背废陛下能无独忧劳平愿少加禁止乃天下之福也”十一月,上将幸华清宫,戊午,宰相率两省供奉官诣延英门,三上表切谏,且言“如此,臣辈当扈从”。求面对,皆不听。谏官伏门下,至暮乃退。(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五》,有删改)[注]①上,这里指唐穆宗。②公除,指帝王身负国事之重,因公权宜礼制,而除丧服。(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自天宝以来/公卿大夫竞为游宴沈酣/昼夜如此不已/则百职皆废/陛下能无独忧劳乎/愿少加禁止/乃天下之福也/B.自天宝以来/公卿大夫竞为游宴/沈酣昼夜/如此不已/则百职皆废/陛下能无独忧劳乎/愿少加禁止/乃天下之福也/C.自天宝以来/公卿大夫竞为游宴沈酣/昼夜如此不已/则百职皆废/陛下能无独忧/劳乎愿少加禁止/乃天下之福也/D.自天宝以来/公卿大夫竞为游宴/沈酣昼夜/如此不已/则百职皆废/陛下能无独忧/劳乎愿少加禁止/乃天下之福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庚寅,文中指庚寅日,是干支纪日。庚寅日的前一天是己丑日,后一天是辛卯日。B.重阳,即重阳节,时间为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形成了登高等特定的习俗。C.乘舆,天子、诸侯乘坐的车,也泛指皇帝用的器物。文中就指皇帝乘坐的车。D.两省,这里指中书省和门下省。唐代国家政令由中书省草拟,由门下省审核。(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穆宗亲临左神策军观看徒手搏、杂戏表演,后来杨虞卿上奏进谏,赵知微也上奏进谏,唐穆宗即使不能采用他们的谏言,也没有怪罪他们。B.唐穆宗在八月刚刚除去丧服,就沉迷于出游打猎,过分地赏赐臣下。唐穆宗想要在重阳节举行盛大宴会,但遭到了拾遗李珏及其同僚的劝谏。C.唐穆宗面对谏议大夫郑罩、崔郾等人的进言,竟然不知他们谏官的身份。唐穆宗派人慰问犒劳他们,并采纳了他们的谏言,宰相都祝贺。D.唐穆宗认为宫外的人经常饮宴游乐是令人欣慰的好事情,体现了国泰民安,大臣丁公著有忧患意识,认为这会成为劳烦皇帝忧虑的开端。(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使进忠若趋利,论政若诉冤,如此而不致升平者未之有也。②晨夕与近习狎昵,赐与过厚。夫金帛皆百姓膏血,非有功不可与。(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5.(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宝剑吟陆游幽人①枕宝剑,殷殷②夜有声。人言剑化龙③,直恐兴风霆;不然愤狂虏,慨然思遐征。取酒起酹剑:至宝当潜形,岂无知君者,时来自施行。一匣有余地,胡为鸣不平?[注]①幽人,幽居的人,隐者。②殷殷,象声词,形容雷声。③相传西晋张华叫雷焕替他寻找宝剑,雷焕找到一对宝剑,宝剑后来化为两条蛟龙。(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隐者枕着宝剑入睡,到深夜感觉宝剑在发声,“鸣不平”解释了宝剑发声的原因。B.诗歌借用典故,想象“剑化龙”,而龙能兴起风暴雷霆。“恐”写出了隐者的害怕。C.“不然愤狂虏,慨然思遐征”,赋予龙以思想,龙如果不是被压制,就会愤然远征。D.隐者起身,把酒洒在地上来祭剑。隐者表面上劝慰宝剑,但激愤之情却跃然纸上。(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宝剑的形象特点和宝剑形象蕴含的意义。(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6.(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离骚》中,与成语“方枘圆凿”意思相近,表达“道不同,不相为谋”之意的两句是“?”。(2)《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宋荣子和列子虽有“未数数然也”的人生态度,但分别存在“”和“”的不足,还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境界。(3)《出师表》中,诸葛亮述说自己本是一介平民,并用“,”两句表明自己只想保全自身而无意于功名。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9分)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近代思想家深切地意识到,中华文化与中国的前途命运,我们要坚守、赓续中华文化。严复指出,文化具有“国性”,是国家存立的根基。他断言:“大凡一国存立,必以其国性为之基。”从这个意义上说,传承中华文化就是延续中国人的精神命脉。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强调,文化是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源泉,也是凝聚民族信仰的不二法宝。面临外敌时,若要,就要以中国文化激发中国人的文化认同,以此增强中国人的身份认同和民族认同。沿着这个思路,(),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发掘终身不辍;而以语言文字为国学基础的章太炎则保留、弘扬中国的汉字和方言。据章太炎所言,尽管哪国人,都觉得语言是自己国家的语言优美动人。汉语汉字最能激动中国人的爱国热情,正如乡意方言同一地域的人倍感亲切一样。近代思想家之所以在对中国学术思想的传承中热衷于先秦诸子,是因为先秦诸子的思想是国学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一脉相承同仇敌忾振臂一呼不可估量B.息息相关同仇敌忾大声疾呼不可或缺C.息息相关群威群胆振臂一呼不可估址D.一脉相承群威群胆大声疾呼不可或缺(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梁启超以史学为国学根基,借助中国学术思想激发中国人的爱国心B.以史学为国学根基的梁启超为了激发中国人的爱国心,借助中国学术思想C.以史学为国学根基的梁启超借助中国学术思想激发中国人的爱国心D.梁启超以史学为国学根基,为了激发中国人的爱国心,借助中国学术思想(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尽管哪国人,都觉得自己国家的语言优美动人。汉语汉字最能激发中国人的爱国热情,正如乡音方言让同一地域的人倍感亲切一样。B.无论哪国人,都觉得自己国家的语言优美动人。汉语汉字最能激发中国人的爱国热情,正如乡音方言让同一地域的人倍感亲切一样。C.无论哪国人,都觉得优美动人的语言是自己国家的。汉语汉字最能激发中国人的爱国热情,正如乡音方言同一地域的人倍感亲切一样。D.无论哪国人,都觉得语言是自己国家的语言优美动人。汉语汉字最能激发中国人的爱国热情,正如乡音方言同一地域的人倍感亲切一样。(二)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11分)8.(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月亮之所以为诗人所钟情,是因为在天体中,①。它有新残也有朔望,有上弦月和下弦月之分,它有盈亏圆缺。满月如盘,它有时候又变成了如弓的弯月。浪漫多姿的月亮,引起诗人多少多情的思绪!在诗人的眼里,月亮总是最为钟情的题材,古代描写月亮的诗词数不胜数。出于对月亮的喜爱,人们②,比如玉兔、玉盘、素娥、冰轮、玉轮、玉蟾、蟾蜍、婵娟、玉桂、玉镜,等等。李白有一首《古朗月行》,就是将月亮称作白玉盘的。中秋节的起源③。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祭月是古代我国一些地方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二十四节气的“秋分”,是古老的“祭月节”,后演变成了以“家庭团圆”为主题的祭祀仪式。(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文中画波浪线处是散句,请改成整句。四、写作(60分)9.(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908年,《天津青年》发出了著名的“奥运三问”,其中一问是“我们的国家什么时候能举办奥运会?”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2022年,北京将举办第二十四届冬季奥运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竞技体育运动取得了辉煌成绩,中国职业体育运动和体育产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我们不再只关注奥运会上“争金夺银”的目标,而是更多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和乐趣。中国举办奥运会推动了全民健身和群众体育运动的蓬勃开展,将为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上述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年广西桂林市、梧州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回望中国40多年来的发展,从经济学的角度讲,中国的成功就是长期增长的成功。这里说的长期增长,或者说经济增长,指的是人均收入的增长。人均收入增长只有一个原因,就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为人均收入增长就是单位时间内的产出增加,指的就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那么,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原因是什么?源泉是什么?根本性的也是直接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技术进步,这个毋庸赘言;二是分工、专业化和交换。甲和乙各自生产具有自身优势的产品并进行交换,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虽然两者都没有实现技术上的进步,但由于他们都生产具有自身优势的产品并进行交换,这就提高了整体产出水平。当然,其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条件,即交换。例如,甲只种棉花,种植棉花是甲的优势,乙只种粮食,这是乙的优势,他们实现了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但是如果没有进行交换,就会出现问题,如甲没有粮食,而乙没有衣服。因此,交换十分重要,而交换涉及一系列规则和制度保障。那么,分工、专业化和交换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呢?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谈到,“这取决于市场规模的大小,市场规模越大,参与分工和专业化的生产要素就越多,分工也就越细,大家就越可以通过各自优势(比较优势或绝对优势)进行交换,并取得更大收益”。后人把亚当•斯密这套理论称为“斯密定理”,即经济增长取决于市场规模的扩大,市场规模大了,贸易创造的收益就增长了。中国的开放实践印证了长期增长理论是正确的。中国开放取得的重大成就是与中国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和不断深化规则对接密不可分的。中国实施的大力吸引外资、建立经济特区、重视出口、推动企业走出去等政策举措,扩大了市场规模。中国在国际分工基础上通过交换使得来自贸易的收益越来越大,当然,这个过程中也伴有技术进步。长期增长理论已经被认为是一种西方理论。但这一理论的思想实际上与2000多年前中国古人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中国的开放实践包含着中国人自己的传统智慧。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在200多年前写的,而早在2000多年前,司马迁就在《史记》里写下了《货殖列传》。“货殖”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增长。在《货殖列传》中,司马迁专门谈到了怎样实现货殖,即“以所多易所鲜”,用我多的东西换我少的东西。与司马迁几乎同时代的刘安编写的《淮南子》一书中,也谈到了如何实现自然货殖,“以所有易所无,以所工易所拙”,也就是用我有的换我没有的,用我擅长生产的换我不擅长生产的。由此可见,国际贸易理论中的基本思想和逻辑架构,我们的先人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表述过了。“以所有易所无”“以所多易所鲜”“以所工易所拙”,在相当程度上概括了今天国际贸易理论的内容。我把中国这套理论称为“淮南子•司马迁定理”。亚当•斯密讲的主要是“以所工易所拙”,但还没有详谈“以所多易所鲜”。后来,瑞典的伊•菲•赫克歌尔和贝蒂•俄林做了补充。他们强调了自然禀赋,就是多少和有无的问题。长期增长理论的两大逻辑点之一,即分工与贸易收益,可以在中国传统文化那里找到明显的对应,同时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东西方认知同构的一面和圣贤智慧不断理论化的事实。(摘编自张字燕《“淮南子•司马迁定理”与中国对外开放的逻辑》)(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中国40多年来人均收入增长的根本原因,也是唯一原因。B.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根本原因不仅仅是技术进步,还包括分工、专业化和交换。C.“斯密定理”的内涵可以概述为分工、专业化和交换与市场规模的大小有关。D.“淮南子•司马迁定理”与被认为是一种西方理论的长期增长理论是相通的。(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文章采用并列式结构,先阐述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原因,再分析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原因,最后指出长期增长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对应。B.文章列举甲和乙各自生产具有自身优势的产品并进行交换的例子,论证了分工,专业化和交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的观点。C.文章运用引证法,引用《货殖列传》《淮南子》中的内容,阐述了长期增长理论的思想在2000多年前中国古人的著作中已有体现。D.文章从中外比较的角度,阐述了东西方认知同构的一面和圣贤智慧不断理论化的事实,指出中国的开放实践包含着中国人的传统智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A.交换是非常关键的条件,如果没有进行交换,分工和专业化生产就会出现问题。B.生产各自的优势产品并进行交换,可以提高整体产出水平,而技术无关紧要。C.中国的开放实践以及经济取得的长期增长是依靠中国古人的思想和智慧来指导的。D.伊•菲•赫克歇尔和贝蒂•俄林对《淮南子》的思想做了补充,强调了自然禀赋。【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原文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解答】(1)C.“‘斯密定理’的内涵可以概述为……”错误,原文第三段是“后人把亚当•斯密这套理论称为‘斯密定理’,即经济增长取决于市场规模的扩大,市场规模大了,贸易创造的收益就增长了”。(2)A.文章结构不是“并列式”,而是“递进式”。(3)B.“而技术无关紧要”错误,原文第二段“那么,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原因是什么?源泉是什么?根本性的也是直接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技术进步,这个毋庸赘言;二是分工、专业化和交换”“虽然两者都没有实现技术上的进步,但由于他们都生产具有自身优势的产品并进行交换,这就提高了整体产出水平”。C.“是依靠中国古人的思想和智慧来指导的”错误,原文第五段是“长期增长理论已经被认为是一种西方理论。但这一理论的思想实际上与2000多年前中国古人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中国的开放实践包含着中国人自己的传统智慧”。D.张冠李戴,“对《淮南子》的思想做了补充”错误,根据原文最后一段“亚当•斯密讲的主要是‘以所工易所拙’,但还没有详谈‘以所多易所鲜’。后来,瑞典的伊•菲•赫克歌尔和贝蒂•俄林做了补充”可知,应该是“对亚当•斯密的理论做了补充”。故选:A。答案:(1)C(2)A(3)A(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这不仅表明我国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也是在为各行各业的低碳转型明确时间表,谋划路线图。“十四五”时期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对于众多能耗领域来说,这意味着既要从供给端加大清洁能源的供给,也要从使用端改变用能方式、提高用能效率。数据显示,作为电力行业的“能耗大户”,我国制冷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15%以上,大中城市空调用电负荷约占夏季高峰负荷的60%。制造行业的低碳转型,势在必行,更大有可为。制造行业要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贡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水平的提高和进步,尤其是在核心技术上要实现创新突破。不久前,在全球制冷技术创新大奖赛上,格力电器与清华大学联合团队研发的“零碳源”空调技术,从全球近百个国家2100多支参赛团队中脱颖而出,实现节能85.7%,在大赛中夺冠。据预测,普及这种空调技术,有潜力在2050年前实现累计全球碳减排达1000亿吨,相当于1160亿棵树100年的碳汇量。可以说,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加快推广应用减污降碳技术,是走好生态优先、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的题中之义。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各国的共同挑战和责任,中国始终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零碳源”空调技术已服务于全球6000多个项目,成为“中国创造”造福全世界的一个生动写照。这也从侧面说明,在应对气候变化、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谁能抢占节能减排技术的高地,谁就能在世界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各行各业当为自身的转型升级谋先机,助推“中国创造”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全球节能减排、绿色转型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发挥中国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摘编自人民网《科技创新助力碳中和》)材料二:“不要孤立地看待碳达峰、碳中和。”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指出,碳达峰、碳中和事关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产品结构,事关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李毅中的观点在钢铁行业的体现尤为明显。当前能源结构不合理、行业集中度不高、高端绿色产品供给不充分等能源、产业、产品结构性问题都是影响钢铁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的因素。反过来看,低碳发展也将倒逼钢铁行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冷静看待当前钢材消费的高增长,国家提出压缩粗钢产量,就是要求钢铁行业切实转变发展理念,从高速增长转移到高质量发展轨道上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骆铁军表示,无论是控产能,还是减产量,目标都指向形成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这既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也有利于钢铁行业转型升级。2021年2月,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出倡议书,呼吁钢铁行业努力在“十四五”期间提前实现碳达峰,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尽早实现粗钢产量达峰,二是推动低碳冶金等变革性技术研发,三是有序发展电炉短流程工艺,四是提高高强度钢材的应用。钢铁企业积极响应,从宝武集团、河钢集团、鞍钢集团等多家钢铁企业发布的2021年经营计划中可以看到,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关键词。(摘编自谢希瑶《要求更“刚”!碳达峰碳中和倒逼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材料三: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克服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困难,积极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法规、政策、标准与行动,并向世界作出庄严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各地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相关工作不断取得新进步。根据2021年10月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2020年我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降低48.4%,超额完成了向国际社会承诺的到2020年下降40%至45%的目标,基本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为15.9%,比2005年提升了8.5个百分点,对煤炭消费的依赖显著下降,能源结构优化取得明显成效。此外,我国还建设了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应对气候变化既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负责任大国应尽的国际义务。作为拥有14亿多人口的最大发展中国家,既要面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保护生态等一系列艰巨任务,又要做好应对气候变化的各项工作,实现既定目标。但我国化压力为动力,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摘编自金观平《为全球气候治理做出中国贡献》)(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中国已经向世界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的重大战略决策,体现了中国的责任担当。B.当前钢铁行业在能源结构、行业集中度、高端绿色产品供给等方面都存在问题,这不利于钢铁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C.“十四五”时期是碳达峰的关键时期。与从使用端改变用能方式、提高用能效率相比,从供给端加大清洁能源的供给显得更加重要。D.中国已超额完成向国际社会承诺的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目标,基本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BA.格力电器与清华大学联合团队研发的“零碳源”空调技术,已服务于全球6000多个项目,为全球碳减排达1000亿吨。B.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需要面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等任务,但能化压力为动力,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为既定目标而努力。C.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倡议钢铁行业努力在“十四五”期间提前实现碳达峰,做好粗钢产量达峰改变用能方式等四项工作。D.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骆铁军的说法,钢铁行业对粗钢的控产能和减产量,就是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3)三则材料都涉及“碳达峰、碳中和”,但阐述的侧重点不同。请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相关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相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解答时要认真分析,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解答】(1)C.分析不当,“从供给端加大清洁能源的供给显得更加重要”错误,原文是“对于众多能耗领域来说,这意味着既要从供给端加大清洁能源的供给,也要从使用端改变用能方式、提高用能效率”。故选:C。(2)A.时态混淆,“为全球碳减排达1000亿吨”错误,原文是“据预测,普及这种空调技术,有潜力在2050年前实现累计全球碳减排达1000亿吨”,可见这是对未来的预测。B.正确。C.不合文意,依据材料二“2021年2月,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出倡议书,呼吁钢铁行业努力在‘十四五’期间提前实现碳达峰,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尽早实现粗钢产量达峰,二是推动低碳冶金等变革性技术研发,三是有序发展电炉短流程工艺,四是提高高强度钢材的应用”,“改变用能方式”不在“四项工作”之列。D.分析不当,“就是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错误,原文是“无论是控产能,还是减产量,目标都指向形成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这既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也有利于钢铁行业转型升级”。故选:B。(3)①依据材料一“制造行业要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贡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水平的提高和进步,尤其是在核心技术上要实现创新突破”,侧重阐述科技创新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②依据材料二“当前能源结构不合理、行业集中度不高、高端绿色产品供给不充分等能源、产业、产品结构性问题都是影响钢铁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的因素。反过来看,低碳发展也将倒逼钢铁行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侧重以钢铁行业为例,阐述碳达峰、碳中和倒逼产业的高质量发展。③依据材料三“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克服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困难,积极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法规、政策、标准与行动,并向世界作出庄严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侧重阐述我国为应对气候变化所做的大量工作以及取得的成效。答案:(1)C(2)B(3)①材料一侧重阐述科技创新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②材料二侧重以钢铁行业为例,阐述碳达峰、碳中和倒逼产业的高质量发展。③材料三侧重阐述我国为应对气候变化所做的大量工作以及取得的成效。(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3.(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宋云樵伍中正在宋庄,宋云樵的字,写得最好。他的字有体有格,庄里人公认。他的字一出手,就有人点赞。他的字贴哪挂哪,就有人看。年底,宋云樵在宋庄写春联,写福字。他写春联,写各种体。红纸一铺,墨水一蘸,笔在纸上,就听话一般起落。欧、颜、柳、赵四体均写。点横撇捺,每笔每画,他都写得到位。庄里认得小篆和草书的人不多。有时,他适当写一点小篆和草书。庄里人爱福惜福。宋云樵写福字,也写各种体。写福字,多用粗笔。笔画粗,福气大。粗笔写出来的福字,有气势,深含寓意,庄里人喜欢。写的春联和福字,宋云樵全送。“咋不写字卖钱?”庄里人疑问。“只写字,不卖字!”宋云樵一笑,然后说。宋云樵在庄里转悠,随便到哪,都看到自己的字,想到自己过去写字时的样子。有时,他的脸上会摆出浅浅的笑来,有时,他会很随意地,点几下头。有一年,庄里开冬修水利的表彰大会,又逢县文化局送戏下乡。先是表彰,后是演出,庄里弄了很大的架势,搭了舞台。舞台两边的柱子上就是宋云樵写的长联:龙人兴水利旱涝双防座座丰碑载德载功歌夏禹文化下农村贫愚两治行行足迹送书送戏布春晖长联字体连贯,非常养眼。庄里人见了,都说宋云樵不光字写得好,长联也写得好。“云樵的字,比县书协的书家写得好!”县文化局的一个干部见了,紧紧地握着他的手感叹。“真不算好字。”宋云樵浅浅一笑,回一句。“宋云樵留在宋庄,真可惜了。”县文化局的干部临走时,在宋庄人面前感叹。有一年,庄里开脱贫攻坚的动员会。村主任请宋云樵写一副长联,表达庄里帮贫困户脱贫的决心,然后贴在主席台两边的柱子上。宋云樵不推辞。回家就在桌台上裁纸,把墨倒在碗中,然后提笔书写:清除脏乱拆旧盖新乡村美丽人心畅扶助贫穷攻坚克难社会和谐国梦圆开会时,主席台两边的柱子上,一副长联,红底金字,特别扎眼,书法韵味十足。那副长联,宋云樵特别看重。他用小楷,又写了一遍,挂在屋子里。有一年,庄里人传言,镇里新来一镇长,姓铁。铁镇长不年轻,做完一届镇长,就退居二线。庄里人再传言。宋云樵只听,不传。谁做镇长,做多久镇长,他不关注。铁镇长在宋庄检查完工作,坐在庄里会议室听村主任讲宋云樵,讲他有体更有格调的字。铁镇长坐不住了,非得要见宋云樵。宋云樵的院子里,春天走过,一些半大不小的鸡在桃树下追逐树上落下的花瓣。一张桌,一壶茶,几缕春风。宋云樵手握一本书,在读。见铁镇长来,宋云樵很随意地加放了一把凳,很随意地加泡了一杯茶,很随意地跟他说了几句话。“想求云樵先生一幅字!”铁镇长再不遮掩,说。“云樵的字,入不得镇长法眼,不敢写。”宋云樵也不含糊。“云樵先生会写的。”铁镇长说这话时,底气非常足。铁镇长临走,喝了宋云樵泡的茶。一路春风,宋云樵送铁镇长走远,送字不送字,他没对镇长说。没几天,庄里议论宋云樵给铁镇长写字送字的事,“只要送他字,往后,镇长对宋云樵的关照背定不少。”有人眼神迷茫。“送谁都是送,送镇长一幅字,肯定不会白送,白送也要送!”有人说。“不送也行,人家铁镇长啥字没见过,啥世面没见过,真稀罕他宋云樵的字?”有人说。说什么的都有。宋庄小学校舍墙体开裂,成了危房。庄里人担心校舍垮塌,伤着老师和学生。每次在宋庄小学检查工作,铁镇长就担心。第三次在宋庄小学检查工作后,铁镇长向上打了申请修建宋庄小学较舍的报告。很快,报告批下来,上面落实建设资金,建设宋庄小字。暑假里,老校舍拆掉。钢材运来,宋云樵看见铁镇长亲自押车。红砖运来,宋云樵看见铁镇长亲自押车。施工现场,宋云樵看见铁镇长亲自督工。宋庄小学新校舍建成。新学期开学,五星红旗在字校旗杆上飘扬。铁镇长出席宋庄小学开学典礼。他很高兴,也很感动。在典礼上,他说了建校的经过,也讲了办学的希望。台下的师生不停地鼓掌。铁镇长要走,被宋云樵拦住。“给你看一样东西!”宋云樵说。“啥东西?”铁镇长问。宋云樵不紧不慢地把写好的一幅字拿出来。“你要的一幅字!”宋云樵说。“我要过字?啥时要过字?”铁镇长疑惑。“你要过。”宋云樵肯定。那幅字展开来,铁镇长看得很真切:是结构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浑厚、挺拔开阔的颜体字。干部是公仆处处为群众着想人民乃主人事事替祖国分忧那一刻,铁镇长感动。给铁镇长送字一月后,宋云樵中风,手不能正常写字。有人劝宋云樵把中风的事告诉铁镇长。“不麻烦他。不麻烦他。人家铁镇长忙。”宋云樵断断续续地说。(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DA.小说以“在宋庄,宋云樵的字,写得最好”开篇,为后文宋云樵写福字、写对联以及铁镇长求字等情节做了铺垫。B.小说为了表现宋云樵的字写得好,多次运用了侧面描写,如庄里人喜欢、文化局干部感叹、铁镇长求字等。C.“宋云樵看见……宋云樵看见……宋云樵看见……”运用反复手法,从旁观者的角度写出了铁镇长的公仆形象。D.宋云樵送给铁镇长的字是用颜体书写的,“结构方正”“挺拔开阔”,体现了对铁镇长的称赞,也为了暗示自己的人品。(2)宋云樵写的三副对联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3)有评论说“宋云樵的字里藏着一个宋云樵”,你是如何理解这一评论的?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2)本题考查小说中人物形象的作用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问题,应通读全文,对题中涉及的人物有明确的了解,体会其在小说结构和表达上的作用。(3)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根据名言或原理分析文本,需先对名言进行分析,再结合文本进行解释。【解答】(1)D.“也为了暗示自己的人品”错误,宋云樵看到铁镇长为建设宋庄小孚忙碌,感到铁镇长是一个真正为百姓干实事的干部,送字是为了表达对铁镇长的称赞和敬佩,不是为了暗示自己的人品。故选:D。(2)情节上,本文讲了三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庄里开冬修水利的表彰大会,又逢县文化局送戏下乡”,宋云樵写对联为修水利鼓劲;第二个故事是“庄里开脱贫攻坚的动员会”,宋云樵写对联为脱贫攻坚鼓劲;第三个故事是铁镇长为村里建新小学,宋云樵写对联称赞铁镇长为百姓办实事。因此三副对联写出了宋庄发展的过程,夜概括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内容上,“龙人兴水利旱涝双防座座丰碑载德载功歌夏禹,文化下农村贫愚两治行行足迹送书送戏布春晖”“清除脏乱拆旧盖新乡村美丽人心畅,扶助贫穷攻坚克难社会和谐国梦圆”“干部是公仆处处为群众着想,人民乃主人事事替祖国分忧”三副对联用词典雅,富有传统文化的气息,丰富了小说内容。人物上,“龙人兴水利旱涝双防”“文化下农村贫愚两治”“乡村美丽人心畅”“社会和谐国梦圆”等内容体现了宋云樵关心农村发展、国家兴旺,他看到兴修水利、建办学校、脱贫攻坚对农村发展的巨大作用,因此送去对联,可见对联有助于塑造宋云樵的形象。主旨上,兴修水利,防涝防旱,表达了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脱贫攻坚,迈向小康,表达了对农村新变化的欣喜之情;兴办学校,为群众办实事,表达了对为百姓干实事的干部的赞美之情。由此可见对联揭示了小说的主题。三副对联概括了主要情节,丰富了内容,有助于塑造宋云樵的形象,也揭示了小说的主题。结合文本,从这些角度分析作答即可。(3)首先要理解评论内容的字面意思,是指“宋云樵的字里蕴含着宋云樵的人品”;然后结合文本分析鉴赏宋云樵的字和宋云樵的人品的关系;最后整合答案并分点作答。含义:由“在宋庄,宋云樵的字,写得最好”“他的字有体有格”可知,“宋云樵的字里藏着一个宋云樵”是说宋云樵的字里蕴含着宋云樵的人品。由“年底,宋云樵在宋庄写春联,写福字”“‘咋不写字卖钱?’庄里人疑问”“‘只写字,不卖字!’宋云樵一笑,然后说”可知,宋云樵淡泊名利,乐于奉献,写字不是为了卖钱。由“有一年,庄里开冬修水利的表彰大会,又逢县文化局送戏下乡。先是表彰,后是演出,庄里弄了很大的架势,搭了舞台。舞台两边的柱子上就是宋云樵写的长联”“有一年,庄里开脱贫攻坚的动员会。村主任请宋云樵写一副长联,表达庄里帮贫困户脱贫的决心”“宋云樵不推辞。回家就在桌台上裁纸,把墨倒在碗中,然后提笔书写”可知,宋云樵关心家乡发展,写对联为家乡发展鼓劲。由“‘想求云樵先生一幅字!’铁镇长再不遮掩,说”“‘云樵的字,入不得镇长法眼,不敢写。’宋云樵也不含糊”“一路春风,宋云樵送铁镇长走远,送字不送字,他没对镇长说”“钢材运来,宋云樵看见铁镇长亲自押车”“宋云樵不紧不慢地把写好的一幅字拿出来”等句可知,宋云樵为人正直,爱憎分明,不因镇长求字而屈服,因镇长为民办实事而写字。答案:(1)D(2)①概括了主要情节,丰富了内容。三副对联概括了三个故事,与宋庄的发展密切相关,丰富了小说内容,也增强了小说的文化气息。②有助于塑造宋云樵的形象。宋云樵为什么写对联和所写对联的内容都体现了宋云樵的形象特点。③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对联的内容表达了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和对农村新变化的欣喜之情,也表达了对为百姓干实事的干部的赞美之情。(3)①宋云樵的字写得好,有体有格,字如其人。宋云樵的字里蕴含着宋云樵的人品。②宋云樵淡泊名利,乐于奉献。他写春联,写福字,送给庄里人而不卖钱。③宋云樵关心家乡发展。庄里开冬修水利的表彰大会和脱贫攻坚的动员会时,他写对联为家乡发展鼓劲。④宋云樵为人正直,爱憎分明。宋云樵在铁镇长求他写一幅字时拒绝了,而在宋庄小学建成后主动送给铁镇长一幅字,表达了对铁镇长的认可和称赞。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二月,上①御丹凤门楼,赦天下。事毕,盛陈倡优、杂戏于门内而观之。上幸左神策军观手搏、杂戏。庚寅,监察御史杨虞卿上疏,以为:“陛下宜延对群臣,周遍顾问,惠以气色,使进忠若趋利,论政若诉冤,如此而不致升平者未之有也。”衡山人赵知微亦上疏谏上游畋无节。上虽不能用,亦不罪也。八月,上甫过公除②,即事游畋,赐与无节。九月,欲以重阳大宴,拾遗李珏帅其同僚上疏曰:“伏以元朔未改,园陵尚新,虽陛下就易月之期,俯从人欲,而《礼经》著三年之制,犹服心丧。遵同轨之会始离京,告远夷之使未复命。遏密弛禁,盖为齐人,合宴内庭,事将未可。”上不听。十月壬午,群臣入阁。谏议大夫郑覃、崔郾等五人进言:“陛下宴乐过多,畋游无度。今胡寇压境,忽有急奏,不知乘舆所在。晨夕与近习狎昵,赐与过厚。夫金帛皆百姓膏血,非有功不可与。虽内藏有余,愿陛下爱之,万一四方有事,不复使有司重敛百姓。”时久无阁中论事者,上始甚讶之,谓宰相曰:“此辈何人?”对曰:“谏官。”上乃使人慰劳之,曰:“当依卿言。”宰相皆贺,然实不能用也。上尝谓给事中丁公著曰:“闻外间人多宴乐,此乃时和人安,足用为慰。”公著对曰:“此非佳事,恐渐劳圣虑。”上曰:“何故?”对曰:“自天宝以来公卿大夫竞为游宴沈酣昼夜如此不已则百职背废陛下能无独忧劳平愿少加禁止乃天下之福也”十一月,上将幸华清宫,戊午,宰相率两省供奉官诣延英门,三上表切谏,且言“如此,臣辈当扈从”。求面对,皆不听。谏官伏门下,至暮乃退。(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五》,有删改)[注]①上,这里指唐穆宗。②公除,指帝王身负国事之重,因公权宜礼制,而除丧服。(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A.自天宝以来/公卿大夫竞为游宴沈酣/昼夜如此不已/则百职皆废/陛下能无独忧劳乎/愿少加禁止/乃天下之福也/B.自天宝以来/公卿大夫竞为游宴/沈酣昼夜/如此不已/则百职皆废/陛下能无独忧劳乎/愿少加禁止/乃天下之福也/C.自天宝以来/公卿大夫竞为游宴沈酣/昼夜如此不已/则百职皆废/陛下能无独忧/劳乎愿少加禁止/乃天下之福也/D.自天宝以来/公卿大夫竞为游宴/沈酣昼夜/如此不已/则百职皆废/陛下能无独忧/劳乎愿少加禁止/乃天下之福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A.庚寅,文中指庚寅日,是干支纪日。庚寅日的前一天是己丑日,后一天是辛卯日。B.重阳,即重阳节,时间为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形成了登高等特定的习俗。C.乘舆,天子、诸侯乘坐的车,也泛指皇帝用的器物。文中就指皇帝乘坐的车。D.两省,这里指中书省和门下省。唐代国家政令由中书省草拟,由门下省审核。(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A.唐穆宗亲临左神策军观看徒手搏、杂戏表演,后来杨虞卿上奏进谏,赵知微也上奏进谏,唐穆宗即使不能采用他们的谏言,也没有怪罪他们。B.唐穆宗在八月刚刚除去丧服,就沉迷于出游打猎,过分地赏赐臣下。唐穆宗想要在重阳节举行盛大宴会,但遭到了拾遗李珏及其同僚的劝谏。C.唐穆宗面对谏议大夫郑罩、崔郾等人的进言,竟然不知他们谏官的身份。唐穆宗派人慰问犒劳他们,并采纳了他们的谏言,宰相都祝贺。D.唐穆宗认为宫外的人经常饮宴游乐是令人欣慰的好事情,体现了国泰民安,大臣丁公著有忧患意识,认为这会成为劳烦皇帝忧虑的开端。(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使进忠若趋利,论政若诉冤,如此而不致升平者未之有也。②晨夕与近习狎昵,赐与过厚。夫金帛皆百姓膏血,非有功不可与。【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1)“沈酣昼夜”为一个语意完整的句子,意思是“昼夜畅饮沉醉”,不能断开,排除A、C;“独……乎”为固定句式,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B。句子翻译为:自天宝以来,公卿士大夫争相游乐饮宴,昼夜畅饮。如此下去,则朝政废弛,陛下难道能不忧虑吗?希望陛下稍加禁止,就是天下的福分了。(2)C.“文中就指皇帝乘坐的车”理解错误。文中是代称皇帝。(3)C.“并采纳了他们的谏言”理解错误。原文是“然实不能用也”,意思是“然而唐穆宗实际上并没有采纳”。(4)①论政:议论朝政;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事。句子翻译为:使(他们)对陛下尽忠言如同在追求财利,议论朝政就像在诉说冤屈,像这样还不能招来天下太平的是没有的事。②晨夕:早早晚晚,指每天;近:形容词活用做名词,亲近的人;厚:丰厚,太多;与:给。句子翻译为:陛下天天与亲近的人过于亲昵,对他们赏赐太多。金银布帛都是百姓用血汗换来的,不是有功之人就不能给他。答案:(1)B(2)C(3)C(4)①使(他们)对陛下尽忠言如同在追求财利,议论朝政就像在诉说冤屈,像这样还不能招来天下太平的是没有的事。②陛下天天与亲近的人过于亲昵,对他们赏赐太多。金银布帛都是百姓用血汗换来的,不是有功之人就不能给他。参考译文:二月,唐穆宗到丹凤门楼,大赦天下。事情完毕,在门内大摆歌舞、杂戏观看。皇上到左神策军队观看搏斗、杂戏。庚寅时分,监察御史杨虞卿上疏认为:“陛下应该请群臣对答,周到地问候,和颜悦色,使群臣进忠言好像追逐利益,讨论政事好像申诉冤屈,这样还不能达到太平盛世的从来没有的事。”衡山人赵知微也上疏谏言说皇上游玩狩猎没有节制。皇上虽然没有听他的,也不怪罪他。八月,皇上刚刚除掉孝服,就开始进行游玩打猎,赏赐无度。九月,想要在重阳节大摆宴席,拾遗李珏率领他的同僚上疏说:“皇上,因为陛下的年号还没改,先帝的陵墓还是新的,即使陛下采取以日易月的丧期,俯从人们的愿望,但《礼记》中写着服丧三年的制度,还应当在心里深切悼念。现在.邻国前来吊丧的使者才刚刚离开京城,朝廷派到各国告丧的使者还没有回来禀告。解除丧期的各种集会,都是为了平民百姓,陛下在后宫设宴,这样是不合适的。”唐穆宗不听。十月壬午日,群臣入偏殿,谏议大夫郑覃、崔郾等五人向唐穆宗进言:“陛下宴乐过多,打猎出游没有限度。现在吐蕃侵犯边境,忽然有军机急奏报章,不知陛下在何处。(陛下)日夜与亲近的人过于亲昵,(对他们)赏赐太多。金银布帛都是百姓用血汗换来的,没有功劳的不可以赏赐。即使宫内府库的收藏有结余,也希望陛下爱惜钱财,万一天下发生战事,不至于使官吏再重税搜刮百姓。”当时很久没有谏官入阁论事的了,唐穆宗对此开始觉得十分惊讶,对宰相说:“这几个是什么人?”宰相回答说:“是谏官。”唐穆宗于是派人犒劳他们,说:“应当按照你们说的去做。”宰相都祝贺,然而唐穆宗实际上并没有采纳。唐穆宗曾经对给事中丁公著说:“听说宫外的人经常饮宴游乐,这真是国泰民安,足以令人欣慰。”丁公著说:“这不是好事,卑职感到会成为劳烦陛下忧虑的开端。”唐穆宗问:“什么缘故?”丁公著回答说:“自天宝以来,公卿士大夫争相游乐饮宴,昼夜畅饮。如此下去,则朝政废弛,陛下难道能不忧虑吗?希望陛下稍加禁止,就是天下的福分了。”十一月,唐穆宗将要到华清宫去游玩,戊午日,宰相率领中书、门下两省的供奉官到延英门,多次上奏直言进谏,并且说“像这样,我们大臣应当随从”。宰相请求当庭奏对,唐穆宗都不听。谏官拜伏在延英门下,直到傍晚才退去。(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5.(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宝剑吟陆游幽人①枕宝剑,殷殷②夜有声。人言剑化龙③,直恐兴风霆;不然愤狂虏,慨然思遐征。取酒起酹剑:至宝当潜形,岂无知君者,时来自施行。一匣有余地,胡为鸣不平?[注]①幽人,幽居的人,隐者。②殷殷,象声词,形容雷声。③相传西晋张华叫雷焕替他寻找宝剑,雷焕找到一对宝剑,宝剑后来化为两条蛟龙。(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隐者枕着宝剑入睡,到深夜感觉宝剑在发声,“鸣不平”解释了宝剑发声的原因。B.诗歌借用典故,想象“剑化龙”,而龙能兴起风暴雷霆。“恐”写出了隐者的害怕。C.“不然愤狂虏,慨然思遐征”,赋予龙以思想,龙如果不是被压制,就会愤然远征。D.隐者起身,把酒洒在地上来祭剑。隐者表面上劝慰宝剑,但激愤之情却跃然纸上。(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宝剑的形象特点和宝剑形象蕴含的意义。【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事物形象,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解答】(1)B.“‘恐’写出了隐者的害怕”错误,“人言剑化龙,直恐兴风霆”的“人”是指那些随遇而安的人,他们总怕打破平静,于是,不思发奋的人们由于害怕风雷顿起而千方百计禁锢蛟龙,使其不得伸展。所以这里“恐”是写出那些随遇而安、不思进取之人的害怕。故选B。(2)首先分析宝剑的形象特点。由“殷殷夜有声”可知,宝剑被隐居者所枕,到深夜会发出殷殷的啸鸣,那么宝剑为何会发出者声响?“人言剑化龙,直恐兴风霆;不然愤狂虏,慨然思遐征”做出了回答,这是说宝剑能够化作飞龙,会兴起风暴雷霆,恨敌寇猖狂,气昂昂想要去杀敌远征,借此表达宝剑想要杀敌的急切心情;由隐者安慰宝剑的话来看,“岂无知君者,时来自施行”意思是“这世间难道真无你的知音?时机到自会让你施展本领”,可见宝剑并无知音,也没有时机一展身手。然后分析这一形象蕴含的意义。结合诗人可知,陆游身处南宋,有满腔报国之志,却不得施展,所以这宝剑其实是诗人理想的寄托,“幽人枕宝剑,殷殷夜有声”,“枕”字连接“幽人”与“宝剑”,表明诗人时刻不忘统一国土,随时准备参战杀敌;诗人在以叱咤风雷的巨龙比喻宝剑之时,表现诗人对实现壮志的热切愿望,渴望施展呼风唤雨之功、发挥雷霆万钧之力,报效国家,了却宿愿;诗人劝宝剑要“潜形”,“岂无知君者,时来自施行”“一匣有余地,胡为鸣不平”,这是以反语来发泄诗人的郁愤不平之气,“岂无知君者,时来自施行。一匣有余地,胡为鸣不平”,含有诗人愤疾怨恨的情绪。答案:(1)B(2)形象特点:由剑鸣不平可以看出,宝剑渴望杀敌;由隐者安慰宝剑的话来看,宝剑渴求知音,希望能够一展身手。蕴含意义:“宝剑”是诗人理想的寄托,表达诗人杀敌报国的急切心情,抒发壮志难酬的不平之鸣。译文:隐居者晚上枕着宝剑入眠,到深夜它发出殷殷的啸鸣。人们说宝剑能够化作飞龙,只怕它还会兴起风暴雷霆!再不然就是恨敌寇猖狂,气昂昂想要去杀敌远征。取杯酒起身来祭我宝剑,是珍宝便该要隐迹藏形。这世间难道真无你的知音?时机到自会让你施展本领。剑匣中已有你活动的余地,为什么还会发出不平的鸣声?赏析:这首诗构思别致,而语言却很平实,通篇没有豪壮华丽之语,也无生硬晦涩或故作姿态之感。语言平实主要表现在遣词、造句、修辞、音韵方面。作者善于生动灵活地运用普通词语如“枕”“化”,等在诗中既起连接作用,又有神韵,使幽人、剑、龙成为活的形象,引起联想。把“愤慨”一个词,拆开来用在两句中,使诗句气势贯通、情意激切,从中可看出诗人的用字之功。不造奇拗语句、注重意思的简洁明快;句子内部词序不颠倒,句式通俗自然如口语;句与句之间衔接紧凑,结构上细针密缕,而意象疏朗雄阔,留下想象的余地又不使人徘徊停驻。诗人还善于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如用比喻比拟,加强意境的奇幻含蓄之美;用反诘、反语,犀利有力,极尽愤懑揶揄之情态;注重音韵、声调,抑扬顿挫,富于音乐美。语言上的这些特点,决定了该诗的通俗易懂。(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6.(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离骚》中,与成语“方枘圆凿”意思相近,表达“道不同,不相为谋”之意的两句是“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2)《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宋荣子和列子虽有“未数数然也”的人生态度,但分别存在“犹有未树也”和“犹有所待者也”的不足,还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