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年甘肃省张掖市高台一中高考语文三模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春秋以前,历法是君主颁布四时政令的主要依据,体现的是政治的权威性和指导功能;声律则是教化民众的工具,体现的是政治的道德意义。历法、声律各自与政治发生关联,彼此之间却是独立分列的。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验的积累,历法的神秘性与权威性逐渐式微,演变成可为大众掌握的一种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也就是说,从战国早期起,普通大众已经可以摆脱观象授时的限制,自行推演出相应的朔闰干支,当原本仅有上层贵族才掌握的历法逐渐为大众所熟知时,它的政治色彩也开始消解。为了继续保持君主政治的神圣性,历法与战国时期发展起来的阴阳学说结合在一起,不再以满足民众生产生活需要为主要目的,从“时政”发展为“德政”,出现了以“敬授民时”“阴阳刑德”为主要内容的四时观念,增加了天人互动的内涵,历法和声律也在此时因阴阳五行理论而实现了某种融合。但在此结构下,历法与声律尚未完全糅合在一起,只是形成了较为简单的对应关系。至战国晚期,《里耶秦简》《岳麓书院藏秦简》《周家台秦简》等出土材料中的历谱都显示,历法的数理演算已为当时一般民众所熟知;同时期的声律也由五声演变成十二律。这使得二者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了进一步融合的基础。《吕氏春秋•十二纪》表明当时人已以十二律搭配十二月,《吕氏春秋•大乐》在阴阳之外又设置了“太一”作为律、历的共同起源。至此,历法与声律的融合更具系统性。战国时代虽已出现了历法与声律的初步融合,但与之密切关联的天人互动关系还构建得不够完善。进入秦汉以后,人们通过总结春秋时期的灾异现象,整饬出一套天人双向互动的世界观和宇宙论。汉初陆贾的《新语•明诫篇》:“圣人承天之明,正日月之行,录星辰之度……平四海,分九州,同好恶,一风俗。”强调君主应顺天而行,因时而动,以天象决人事,以人事感天象。较之早期时政思想中强调对自然的单向顺从,此时对历法和声律的阐述明显增加了天人交互感应的内容。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在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将历法、声律、阴阳五行皆融入“天人合一”的系统中。他认为,受命之君作为天子,应将尊天放在第一位,其以历法代表天道、声律代表人道。至此,律历融合已呈现出较为完善的架构。司马迁作为董仲舒的弟子,于继承前者天人之学的基础上,在《史记》中首次将“律历”合称,《史记•律书》即谓:“律历,天所以通五行八正之气,天所以成熟万物也。……建律运历造日度,可据而度也。”太初元年,汉武帝下诏改历。其后邓平、落下闳等人创制太初历,即是按照“以律起历”的原则编排,使用声律上的黄钟之数作为历法的推算依据。邓平等人将日法定为81分,导致太初历的回归年、朔望月长度均大于四分历数值,这就比《史记•历书》所栽的历法更加偏离实际天象。邓平依据声律的三分损益法,硬性将本来属于不同系统的历法和声律杂糅在一起,只是为了实现二者数理性的融合。到西汉末,邓平“以律起历”的传统又为刘歆所继承。受此影响,班固作《汉书》诸志时,将律历合在一起,统称《律历志》。从此,律历合言为历代正史相关志书所沿袭。综上,春秋以前,历法和声律彼此独立,各自分别与政治相关联。战国时期,因应阴阳五行观念,二者开始出现初步融合。至汉代,历法、声律进一步融入“天人合一”的政治理论系统中,成为天人之学的基础,二者也被合称为“律历”。从春秋到汉代,中国古代的历法和声律实现了从分列到合言、从自然科学向政治哲学的演变。(摘编自岳冠林、张淑一《春秋至汉代律历关系演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秋以前,君主主要依据历法颁布四时政令,运用声律教化民众,所以历法与声律都体现出一定的政治色彩。B.生产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验的积累致使历法的政治色彩开始消解,也让普通大众可以摆脱观象授时的限制。C.阴阳五行理论在历法与声律的融合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并未使两者完全糅合,仅是形成简单的对应关系。D.邓平等人创制的太初历影响深远,如西汉末年的刘歆就受其影响;历代正史的相关志书也沿袭其律历合言的传统。(2)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按时间顺序,阐述了历法与声律从分列到合言、从政治哲学向自然科学演变的过程。B.第五段引用陆贾《新语•明诫篇》中的内容是为了证明汉代天人互动关系还不够完善。C.本文运用了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手法,既丰富了文章内容,也增强了说服力。D.文章总体为分总结构,首先对各个时期声律与历法的关系进行分析,最后加以总结。(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七月》中的“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是君主颁布的政令的一个体现,对民众具有指导功能。B.孔子认为“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这体现了他认为声律是治理国家的重要工具的观点。C.如果按照《史记•历书》中所载的历法推算天象,那么回归年、朔望月的长度将远大于四分历数值。D.历法和声律都与政治有不可分割的关联,这可以通过考证春秋、战国及汉代的有关文献得以证实。(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23年1月9日,联合国专家组在美国气象学会2023年次会议上表示,臭氧层有望有40年内得到修复。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首次确定氯氟烃正在消耗大气中的臭氧层。到80年代中期,研究人员发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空洞,引发国际社会开展紧急修复行动。自1989年《蒙特利尔议定书》生效以来,超过100种消耗臭氧层的化合物最终遭到禁止并被逐步淘汰,其中氯氟烃的使用量减少了99%。氯氟烃通常存在于冰箱、气溶胶和溶剂中。2000年以来,南极臭氧空洞的面积和深度一直在缓慢改善,如果维持当前政策不变,预计南极上空、北极上空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臭氧层将分别于2066年、2045年、2040年恢复到1980臭氧空洞显现之前的水平一项研究表明,消耗臭氧层的气体同时也是强效温室气体,如果不禁止使用消耗臭氧层的化学品,全球温度可额外升高1℃。科学家警告,应将升温限制在1.5℃以内,以防止气候危机造成最严重后果,包括极端干旱、野火、洪水和粮食短缺的风险。(摘编自南博一等《臭氧层开始缓慢“愈合”,有望得到修复》材料二:一些人工合成的含氯和含溴的物质是造成臭氧层破坏的元凶,最典型的是氯氟烃类化合物,如制冷剂氟利昂等进入平流层后,在强烈的紫外辐射作用下,释放出一个氯原子(Cl),这个氯原子在数月时间里通过催化反应,就可以使10万个臭氧分子消失。首先,氯与臭氧(O3)反应,生成氧化氯自由基(ClO)和稳定的氧分子(O2),氧化氯自由基(CIO)非常活泼,与同样活泼的氧原子(O)反应,生成氯和稳定的氧分子。释放出的氯原子又和臭氧产生反应,因此,氯原子一方面不断消耗臭氧,另一方面却又能在反应中不断再生,形成催化反应。(摘编自《特定气候条件形成的催化反应》)材料三:臭氧有“两张面孔”。特殊环境、特殊区域的“臭氧”不但不是破坏者,还是保护伞。雷雨之后,空气会变得清新,这是因为少部分氧气在遭雷击后转变为臭氧,而臭氧具有很强的消毒及灭菌功能。位于平流层内的臭氧层集中了全球大气90%的臭氧,这里的臭氧对人类是有利的。它们吸收掉了太阳放射出的大量有害的紫外线辐射,成为地球的重要屏障。臭氧中的“坏分子”主要集中在人们生活的地表及对流层,这里尽管只有地球表面臭氧量的10%,却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高浓度持续性的臭氧污染可能导致流泪、头痛,甚至影响到呼吸道、心血管系统。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其在植物表面通过气孔扩散入里,会导致植物叶片枯黄;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此外,如果一个区域经常出现高浓度臭氧,在强氧化剂作用下,有些材料会提前老化、报废,带来经济损失。与雾霾一样,臭氧也是近地面层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不同的是,雾霾来自直接颗粒物排放,并与其他气态物转化为气溶胶,既有一次污染也有二次污染;而臭氧污染是光化学反应产物,属于二次污染。污染源排入大气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和氮氧化物等一次污染物,在强的阳光紫外线照射下,吸收太阳光的能量,使原有化学链遭到破坏,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过氧乙酰硝酸酯等二次污染物。从“天时”而言,降雨有利于清除臭氧等污染物,因而我国臭氧污染日出现规律与雨带移动位置有关:雨带移走,臭氧浓度就会上升。从“人事”来讲,人类不能呼风唤雨,但可以控形成臭氧的“帮凶”,即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这些物质大部分来自人类排放。如果每个人能身体力行,努力减排,就能为减少臭氧污染贡献力量。(摘编自杜芳《臭氧:拥有双重“面孔”的人类伙伴》)(1)下列图解,最符合材料二中氯破坏臭氧层原理的一项是A.B.C.D.(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消耗臭氧层的化合物已被禁止使用,在不久的将来,地球上空的臭氧层将有望得到修复。B.研究表明,如果禁止使用破坏臭氧层的化学物质,将使全球温度额外降低1℃,从而避免气候危机造成的最严重后果。C.与雾霾不同,臭氧污染属于二次污染;一次污染物在强烈的阳光紫外线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等二次污染物。D.材料三从“天时”和“人事”两个方面人手,分析了人类为降低地表及对流层臭氧污染所采取的措施,具有可操作性。(3)臭氧是“拥有双重‘面孔’的人类伙伴”,请结合材料对此进行解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3.(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渡江孟超叫明的公鸡,已经“喔喔喔”地三唱了。年轻的祖逖睡不宁静,跳下榻来,从枕边摸出长剑舞了起来。窗外秋风潇飒,静夜寒气逼人。潇潇沙沙桐叶飘飞,一阵急风伴着沙尘吹过,又一阵骤雨,正如千军万马,在疆场上奔驰。正如他所预言的,晋室的国难已经到了空前严重的时候,不但疆土一天一天削弱,整个中原,完全遭受了胡骑的蹂躏。这些民族的耻辱,当时的四方豪士哪一个能够忍下声吞下气去,更何况祖逖有着绝大的抱负和果断的谋略呢?晋元帝虽然已经南迁,在江左立下了偏安的王业,许多的大户巨室,一族一族跟着朝廷向南迁徙。祖逖则认为在避难中可团聚自己的乡党族人,像项羽的八千子弟兵那样,在国难与家仇中可以结合成功。他计划如何带领他的乡党和族人,一开始就要使他们像军队一样。当寇警传来最紧的一天,祖逖召集了乡人。大家都争着问他:“怎么办啊,匈奴兵来了?我们不能就让他们糟蹋啊!”“我们有什么办法呢?还是要请你出个主意哩。”须发斑白的老头儿,恳切地催促着他。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实在忍不住了:“你有什么主意赶快说吧,我们一定照办就是了!”祖逖沉吟了一刹:“我想,我们应该向着淮泗一带进发,然后再渡过长江。——不过,这里到底是我们的家,等到我们把自己训练成军队一样,就要赶快地打回来,救我们的家乡,把胡人逐回漠北去!”“对呀!”青年都摩拳擦掌。大家也都被他感动了,振奋欢呼起来。次日晨,鸡叫两遍。附近十几个村子,好几个族户,五六百人口,携着老幼,车马载着食粮,像军队一样的,离开了他们的故乡。他们一直南奔,到了扬州。沿路上,四方难民中,不断有人加入他们的队里,而且这里边包含着无数的壮丁勇士;同时,四方的杰士也远道奔来。祖逖和他的队伍从扬州直渡长江。望着涛涛的江水,祖逖潸然泪下:我还要回去的!晋元帝在南迁之后偏安一隅。祖逖认为只有北伐才能使江南稳固,只有北伐才能使天下的士气兴盛,晋室最终得到匡复。于是,他便贸然地上了一道请缨的表章。晋元帝接到了祖逖的表章,一字一字地读下去。晋元帝动容了,他的眼前显露出一线光明,一直进到最遥远的地方,匡复的壮图,铺展在他的心里,他不自觉地对祖逖起了倚重的念头。立刻召见祖逖,特别下旨封他做有威将军兼豫州刺史,专主北伐。在一个秋高气爽的黎明时分,一大队人民的军队,已经进行到中途了。别看他们服装并不齐整,别看他们军械并不一致,然而每个人都抱着必胜的决心,士气也正如前面的长江一样澎湃激荡。鲜明而庄严的大旗上,高扬出“有威将军祖”的字样;祖逖骑在一匹健壮的白马之上,英武而又蕴藉的丰度,正象征着汉族的河山。远的山,近的水,今天是特别明媚,翠妍,也似乎为了祖国而刷上新清的色彩。队伍一批一批渡到江的中心。祖逖看着那四周的风物,心飞跃了,感到自己的雄伟,人民队伍的雄伟,和不能描绘的大自然的雄伟溶化成一片。岸边上,村落里的鸡高唱了最后的一两声。祖逖想着自己的这番功业,豪放地笑了。船已到江中,江水流得更急,他看着他的部属,击着船舷,誓师般地吼出他肺腑里的壮语:“我祖逖如果不能清除中原,就和这奔流的江水,誓不再回!”他的话刚刚说完,四面飞起了欢呼的、雄壮的吼声。船,他,和着这一群人民的队伍,迅疾地渡过了长江。祖逖大破石勒兵万余人,在敌人的后方建立起他的军事力量。这样,黄河以南,很快地就收复了晋室的失土。士兵,人民,是多么地兴奋,连祖逖自己也觉到北伐的成就,给恢复的事业立下了强固的基石。他多么愉悦地看着自己亲切的父老、亲切的队伍,团聚在自己的身边,这是多么伟大的力量。他想到闻鸡起舞,也想到击楫渡江,他集合他的部下,高举酒杯:“大家欢饮一杯,让我们明天把胡人赶回沙漠!”大家欢呼了一阵,献上颂歌:幸哉遗黎免俘虏,三辰既朗遇慈父;玄酒忘劳甘瓠脯,何以咏恩歌且舞。全场的人听了他那恳挚的话,听了这动人的颂歌,看着那新登场的谷禾,看着这旺盛的士气,脸上都刷上了新的光辉。一只公鸡“喔喔喔”欢快地叫着。天边的曙色透出了一层光明。(初载1942年《抗战时代》,有删改)文本二: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对历史有着各种不同的感受和表现历史的方式,而所有这些方式,实际都是一种历史的观念,是在特定境遇中自然产生有时又自然消亡的历史的观念。爱国主义题材的历史小说是在民族危机中产生的,创作者自然地把中国历史视为爱国者和卖国者两类人的斗争历史;在爱国者的经历上,往往服从于现实的需要,从重大的历史事件、著名的历史人物中发掘并设计出符合进步观念的情节,以此揭示爱国者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至于爱国者形象本身,并不着眼于复杂性,而是着眼于倾向性,着眼于人物的气节和品质。从正史而来的爱国者形象,既有正史的影子,又不完全等同于正史,充分体现了创作者的主观性,是一种特定的历史观念和表现历史方式的存在。(摘编自王富仁、柳凤九《中国现代历史小说论》)(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描写的景物不仅创设了人物活动的场景,还和人物的心理相一致,与故事情节的展开也有着内在联系。B.祖逖与众人商量向南避难,既表现了他的深谋远虑与组织领导才能,也形象地刻画了他指挥作战的军事才能。C.“别看他们服装并不齐整,别看他们军械并不一致”,凸显祖逖的军队虽然条件艰苦,但士气高昂、信心十足。D.民众给祖逖献上发自肺腑的颂歌,鼓舞人心,表明只要心中装着人民,保护人民,就会得到人民的感恩和拥戴。(2)文本一中的几处鸡叫声都能反映祖逖的心理,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3)文本二说“从正史而来的爱国者形象,既有正史的影子,又不完全等同于正史”。请结合文本一谈谈你对此的理解。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荆王①伐吴,吴使沮卫、蹙融犒于荆师,而将军曰:“缚之,杀以衅鼓。”问之曰:“汝来,卜乎?”答曰:“卜。”“卜吉乎?”曰:“吉。”荆人曰:“今荆将以汝衅鼓,其何也?”答曰:“是故其所以吉也。吴使臣来也,固视将军怒,将军怒,将深沟高垒;将军不怒,将懈怠。今也将军杀臣,则吴必警守矣。且国之卜,非为一臣卜。夫杀一臣而存一国,其不言吉何也?且死者无知,则以臣衅鼓无益也。死者有知也,臣将当战之时,臣使鼓不鸣。”荆人因不杀也。知伯②将伐仇由③,而道难不通,乃铸大钟遗仇由之君。仇由之君大说,除道将内之。赤章曼枝曰:“不可此小之所以事大也而今也大以来卒必随之不可内也。”仇由之君不听,遂内之。赤章曼枝因断毂而驱,至于齐。七月而仇由亡矣。越已胜吴。又索卒于荆而攻晋。左史倚相谓荆王曰:“夫越破吴,豪士死,锐卒尽,大甲伤。今又索卒以攻晋,示我不病也。不如起师与分吴。”荆王曰:“善。”因起师而从越。越王怒,将击之。大夫种曰:“不可。吾豪士尽,大甲伤。我与战,必不克。不如赂之。”乃割露山之阴五百里以赂之。荆伐陈,吴救之,军间三十里,雨十日,夜星。左史倚相谓子期曰:“雨十日,甲辑而兵聚。吴人必至,不如备之。”乃为陈。陈未成也而吴人至,见荆陈而反。左史曰:“吴反覆六十里,其君子必休,小人必食。我行三十里击之,必可败也。”乃从之,遂破吴军。(节选自《韩非子•说林下》)[注]①荆王:楚王。②念知伯:春秋时晋国大夫荀。③仇由:春秋时山西白狄人诸侯国。(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不A可B此C小D之E所F以G事H大I也J而K今L也M大N以O来P卒Q必R随S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固视将军怒”与《阿房宫赋》中“日益骄固”的“固”字的含义相同。B.“除道将内之”与《苏武传》中“扶辇下除”的“除”字的含义不相同。C.“因起师而从越”与《曹刿论战》中“齐师伐我”的“师”字含义相同。D.“军间三十里”与《鸿门宴》中“间至军中”的“间”字的含义不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吴国沮卫、蹙融前往楚军犒劳,当楚将军以衅鼓相威胁时,他们慷慨陈述,杀身可以保全吴国是吉祥,表现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B.知伯为人足智多谋,因道路不通而以送大钟为由诱骗仇由国君,仇由国君贪婪昏庸不听臣子谏言,最终落得引狼入室而亡国的下场。C.左史倚相识破越王的真实意图,劝楚王趁机进兵跟踪越国;因灭吴之后越军实力大损,所以越王迫于形势而割让五百里地给楚国。D.天降十日大雨,倚相料定吴军必来偷袭,当吴军失望返回之时,他又料定吴军恪守君子风度,可以趁机偷袭,可见倚相智谋过人。(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死者有知也,臣将当战之时,臣使鼓不鸣。②今又索卒以攻晋,示我不病也。不如起师与分吴。(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5.(9分)阅读,回答问题。九月二十八日五鼓起坐抽架上书得九域志①泣然有感②陆游一事无成老已成,不堪岁月又峥嵘。愁生新雁寒初下,睡起残灯晓尚明。天地何由容丑虏,功名正恐属书生。行年七十初心在,偶展舆图泪自倾。[注]①九域志:北宋地理名著,以熙宁、元丰间四京、二十三路行政区划为标准。②本诗作于庆元二年秋(1196年),作者闲居山阴。(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题点明写作的时间、事件、情感,“泣然”饱含诗人的家国之情。B.首联中诗人不能忍受岁月的不断流逝,抒发了自己年老无成的慨叹。C.天寒欲晓北雁南飞,诗人以新雁自况,表达了对收复北方失地的信心。D.尾联直抒胸臆,诗人年老仍初心不改,偶然看到北宋地图不禁落泪。(2)本诗中的“书生”形象和《沁园春•长沙》中“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书生”形象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6.(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古代文人喜欢以“酒”寄托情感,表达人生感慨,杜甫和苏轼分别在《登高》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和“”来以酒寄情。(2)《逍遥游》中庄子在阐述“小大之辩”时,以“,”两句来表现两种生物寿命极短的情况。(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两句,描绘了边塞大雪飞扬、旌旗僵冻的苦寒景象。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13分)7.(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日,全国多地流感高发,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占据了这波流感的主导地位。甲型流感通常是因为感染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①_______。普通感冒以局部症状为主,表现为流鼻涕、打喷嚏、鼻塞等,症状较轻;甲型流感则以全身症状为主,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通常不明显,表现为突发高热、畏寒、头痛、浑身酸痛、乏力,以及咽痛、干咳等呼吸道症状,有可能引发肺炎、心肌炎、脑炎等,严重者甚至可能造成死亡。奥司他韦是一种对甲流和乙流有抗病毒效果的药物,可以抑制病毒从被感染的细胞中释放,减少甲流或者乙流病毒的播散。②_______,对其他类型的感冒病毒没有效果。如果出现感冒症状,应到医院检查抗原或核酸,确诊以后再尽快用药。同时,奥司他韦是一种处方药,③_______,不建议自行服用。(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请结合语段内容,对甲型流感作出诠释。(3)如图是奥司他韦抗病毒机制图,请结合文段内容把这个机制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5个字。(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7分)8.(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石块的流弹来了,大多①_____,胡乱地打在周边的树干上,换来一阵咔咔的响声以及零乱剥落的松针桦皮,仅有几块石头击伤了我的一个同伴。鲜血的气味搅动了安谧的林地,不可名状的惊恐浮云般晃动,八叉犄角的驯鹿王惊叫着一跃,驯鹿群撒腿就跑,状若一条左右腾挪的烟云,瞬间消失。而你们一时间惊呆无语,就像个被抛弃的故事那样,无力地熄灭了自己。后来,你们窃喜于小小的得逞,将那头受伤的驯鹿饕餮而尽,从而完成了对一种新食物的舌尖记忆。同时,这无端的戕害让我们懂得,又一个天敌已经崭露头角,他们似乎来自神秘的天堂,身上有一种奇异的邪恶,他们居然可以抓物,可以抛物,可以利用身体以外的东西延长自己的前肢。原本我和你们之间的较量,并没有什么悬念,我②_____。我是在环北极圈恶劣环境中进化而成的生命,我的每一寸血管、每一根筋骨、每一个微小的细胞,都是③_____的生存武器。(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从修辞和人称的角度分析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选文以驯鹿的口吻来写)四、写作(60分)9.(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从革命先驱李大钊到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从公而忘私的“最美奋斗者”雷锋到坚守初心的战斗英雄张富清,从最美逆行者坚定的转身到“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一个又一个“好故事”展现着时代潮流的变迁,也铭记着个人的奋斗和奉献。在“好故事”周围有聆听者,欣赏其意义与价值;有传播者,弘扬其传统与精神;有创作者,践行奋斗,书写续章……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你会在“好故事”中承担起怎样的角色?请你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023年甘肃省张掖市高台一中高考语文三模试卷·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春秋以前,历法是君主颁布四时政令的主要依据,体现的是政治的权威性和指导功能;声律则是教化民众的工具,体现的是政治的道德意义。历法、声律各自与政治发生关联,彼此之间却是独立分列的。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验的积累,历法的神秘性与权威性逐渐式微,演变成可为大众掌握的一种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也就是说,从战国早期起,普通大众已经可以摆脱观象授时的限制,自行推演出相应的朔闰干支,当原本仅有上层贵族才掌握的历法逐渐为大众所熟知时,它的政治色彩也开始消解。为了继续保持君主政治的神圣性,历法与战国时期发展起来的阴阳学说结合在一起,不再以满足民众生产生活需要为主要目的,从“时政”发展为“德政”,出现了以“敬授民时”“阴阳刑德”为主要内容的四时观念,增加了天人互动的内涵,历法和声律也在此时因阴阳五行理论而实现了某种融合。但在此结构下,历法与声律尚未完全糅合在一起,只是形成了较为简单的对应关系。至战国晚期,《里耶秦简》《岳麓书院藏秦简》《周家台秦简》等出土材料中的历谱都显示,历法的数理演算已为当时一般民众所熟知;同时期的声律也由五声演变成十二律。这使得二者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了进一步融合的基础。《吕氏春秋•十二纪》表明当时人已以十二律搭配十二月,《吕氏春秋•大乐》在阴阳之外又设置了“太一”作为律、历的共同起源。至此,历法与声律的融合更具系统性。战国时代虽已出现了历法与声律的初步融合,但与之密切关联的天人互动关系还构建得不够完善。进入秦汉以后,人们通过总结春秋时期的灾异现象,整饬出一套天人双向互动的世界观和宇宙论。汉初陆贾的《新语•明诫篇》:“圣人承天之明,正日月之行,录星辰之度……平四海,分九州,同好恶,一风俗。”强调君主应顺天而行,因时而动,以天象决人事,以人事感天象。较之早期时政思想中强调对自然的单向顺从,此时对历法和声律的阐述明显增加了天人交互感应的内容。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在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将历法、声律、阴阳五行皆融入“天人合一”的系统中。他认为,受命之君作为天子,应将尊天放在第一位,其以历法代表天道、声律代表人道。至此,律历融合已呈现出较为完善的架构。司马迁作为董仲舒的弟子,于继承前者天人之学的基础上,在《史记》中首次将“律历”合称,《史记•律书》即谓:“律历,天所以通五行八正之气,天所以成熟万物也。……建律运历造日度,可据而度也。”太初元年,汉武帝下诏改历。其后邓平、落下闳等人创制太初历,即是按照“以律起历”的原则编排,使用声律上的黄钟之数作为历法的推算依据。邓平等人将日法定为81分,导致太初历的回归年、朔望月长度均大于四分历数值,这就比《史记•历书》所栽的历法更加偏离实际天象。邓平依据声律的三分损益法,硬性将本来属于不同系统的历法和声律杂糅在一起,只是为了实现二者数理性的融合。到西汉末,邓平“以律起历”的传统又为刘歆所继承。受此影响,班固作《汉书》诸志时,将律历合在一起,统称《律历志》。从此,律历合言为历代正史相关志书所沿袭。综上,春秋以前,历法和声律彼此独立,各自分别与政治相关联。战国时期,因应阴阳五行观念,二者开始出现初步融合。至汉代,历法、声律进一步融入“天人合一”的政治理论系统中,成为天人之学的基础,二者也被合称为“律历”。从春秋到汉代,中国古代的历法和声律实现了从分列到合言、从自然科学向政治哲学的演变。(摘编自岳冠林、张淑一《春秋至汉代律历关系演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春秋以前,君主主要依据历法颁布四时政令,运用声律教化民众,所以历法与声律都体现出一定的政治色彩。B.生产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验的积累致使历法的政治色彩开始消解,也让普通大众可以摆脱观象授时的限制。C.阴阳五行理论在历法与声律的融合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并未使两者完全糅合,仅是形成简单的对应关系。D.邓平等人创制的太初历影响深远,如西汉末年的刘歆就受其影响;历代正史的相关志书也沿袭其律历合言的传统。(2)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DA.文章按时间顺序,阐述了历法与声律从分列到合言、从政治哲学向自然科学演变的过程。B.第五段引用陆贾《新语•明诫篇》中的内容是为了证明汉代天人互动关系还不够完善。C.本文运用了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手法,既丰富了文章内容,也增强了说服力。D.文章总体为分总结构,首先对各个时期声律与历法的关系进行分析,最后加以总结。(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A.《诗经•七月》中的“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是君主颁布的政令的一个体现,对民众具有指导功能。B.孔子认为“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这体现了他认为声律是治理国家的重要工具的观点。C.如果按照《史记•历书》中所载的历法推算天象,那么回归年、朔望月的长度将远大于四分历数值。D.历法和声律都与政治有不可分割的关联,这可以通过考证春秋、战国及汉代的有关文献得以证实。【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论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解答】(1)D.“历代正史的相关志书也沿袭其律历合言的传统”理解不当,根据文意来看,“律历合言”是班固创作《汉书》诸志时开辟的传统,不是邓平等人的传统,也不是刘歆将律历合在一起的。故选D。(2)A.“从政治哲学向自然科学演变”前后关系颠倒;B.引用《新语•明诫篇》中的内容是为了证明当时历法与声律的阐述中增加了天人交互感应的内容;C.“比喻论证”错,文中“汉初陆贾的《新语•明诫篇》……”有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没有运用“比喻论证”。D.正确。故选D。(3)C.“如果按照《史记•历书》中所载的历法推算天象,那么回归年、朔望月的长度将远大于四分历数值”推断失当。原文有“邓平等人将日法定为8,导致太初历的回归年、朔望月长度均大于四分历数值”,并且“这就比《史记•历书》所载的历法更加偏离实际天象”,从这两点推断“远大于”这种说法错误。故选C。答案:(1)D(2)D(3)C(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23年1月9日,联合国专家组在美国气象学会2023年次会议上表示,臭氧层有望有40年内得到修复。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首次确定氯氟烃正在消耗大气中的臭氧层。到80年代中期,研究人员发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空洞,引发国际社会开展紧急修复行动。自1989年《蒙特利尔议定书》生效以来,超过100种消耗臭氧层的化合物最终遭到禁止并被逐步淘汰,其中氯氟烃的使用量减少了99%。氯氟烃通常存在于冰箱、气溶胶和溶剂中。2000年以来,南极臭氧空洞的面积和深度一直在缓慢改善,如果维持当前政策不变,预计南极上空、北极上空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臭氧层将分别于2066年、2045年、2040年恢复到1980臭氧空洞显现之前的水平一项研究表明,消耗臭氧层的气体同时也是强效温室气体,如果不禁止使用消耗臭氧层的化学品,全球温度可额外升高1℃。科学家警告,应将升温限制在1.5℃以内,以防止气候危机造成最严重后果,包括极端干旱、野火、洪水和粮食短缺的风险。(摘编自南博一等《臭氧层开始缓慢“愈合”,有望得到修复》材料二:一些人工合成的含氯和含溴的物质是造成臭氧层破坏的元凶,最典型的是氯氟烃类化合物,如制冷剂氟利昂等进入平流层后,在强烈的紫外辐射作用下,释放出一个氯原子(Cl),这个氯原子在数月时间里通过催化反应,就可以使10万个臭氧分子消失。首先,氯与臭氧(O3)反应,生成氧化氯自由基(ClO)和稳定的氧分子(O2),氧化氯自由基(CIO)非常活泼,与同样活泼的氧原子(O)反应,生成氯和稳定的氧分子。释放出的氯原子又和臭氧产生反应,因此,氯原子一方面不断消耗臭氧,另一方面却又能在反应中不断再生,形成催化反应。(摘编自《特定气候条件形成的催化反应》)材料三:臭氧有“两张面孔”。特殊环境、特殊区域的“臭氧”不但不是破坏者,还是保护伞。雷雨之后,空气会变得清新,这是因为少部分氧气在遭雷击后转变为臭氧,而臭氧具有很强的消毒及灭菌功能。位于平流层内的臭氧层集中了全球大气90%的臭氧,这里的臭氧对人类是有利的。它们吸收掉了太阳放射出的大量有害的紫外线辐射,成为地球的重要屏障。臭氧中的“坏分子”主要集中在人们生活的地表及对流层,这里尽管只有地球表面臭氧量的10%,却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高浓度持续性的臭氧污染可能导致流泪、头痛,甚至影响到呼吸道、心血管系统。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其在植物表面通过气孔扩散入里,会导致植物叶片枯黄;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此外,如果一个区域经常出现高浓度臭氧,在强氧化剂作用下,有些材料会提前老化、报废,带来经济损失。与雾霾一样,臭氧也是近地面层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不同的是,雾霾来自直接颗粒物排放,并与其他气态物转化为气溶胶,既有一次污染也有二次污染;而臭氧污染是光化学反应产物,属于二次污染。污染源排入大气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和氮氧化物等一次污染物,在强的阳光紫外线照射下,吸收太阳光的能量,使原有化学链遭到破坏,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过氧乙酰硝酸酯等二次污染物。从“天时”而言,降雨有利于清除臭氧等污染物,因而我国臭氧污染日出现规律与雨带移动位置有关:雨带移走,臭氧浓度就会上升。从“人事”来讲,人类不能呼风唤雨,但可以控形成臭氧的“帮凶”,即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这些物质大部分来自人类排放。如果每个人能身体力行,努力减排,就能为减少臭氧污染贡献力量。(摘编自杜芳《臭氧:拥有双重“面孔”的人类伙伴》)(1)下列图解,最符合材料二中氯破坏臭氧层原理的一项是DA.B.C.D.(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CA.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消耗臭氧层的化合物已被禁止使用,在不久的将来,地球上空的臭氧层将有望得到修复。B.研究表明,如果禁止使用破坏臭氧层的化学物质,将使全球温度额外降低1℃,从而避免气候危机造成的最严重后果。C.与雾霾不同,臭氧污染属于二次污染;一次污染物在强烈的阳光紫外线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等二次污染物。D.材料三从“天时”和“人事”两个方面人手,分析了人类为降低地表及对流层臭氧污染所采取的措施,具有可操作性。(3)臭氧是“拥有双重‘面孔’的人类伙伴”,请结合材料对此进行解读。【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中重要概念或相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结合材料理解氯破坏臭氧层原理,然后结合选项加以分析判断。(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本相关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读懂题干的基础上回归材料,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作答。【解答】(1)从材料二“首先,氯与臭氧(O3)反应,生成氧化氯自由基(ClO)和稳定的氧分子(O₂),氧化氯自由基(CIO)非常活泼,与同样活泼的氧原子(O)反应,生成氯和稳定的氧分子。释放出的氯原子又和臭氧产生反应,因此,氯原子一方面不断消耗臭氧,另一方面却又能在反应中不断再生”可知,A、B、C三项对氯破坏臭氧层原理的图解都不完整,只有D项图示完整地图解了氯破坏臭氧层原理。故选D。(2)A.“消耗臭氧层的化合物已被禁止使用”说法错误。材料一原文只是说“超过100种消耗臭氧层的化合物最终遭到禁止并被逐步淘汰”。B.“如果禁止使用破坏臭氧层的化学物质,将使全球温度额外降低1℃”说法错误。材料一说的是“如果不禁止使用消耗臭氧层的化学品,全球温度可额外升高1℃”,由此推断出“将使全球温度额外降低1℃”显然不正确。D.“分析了人类为降低地表及对流层臭氧污染所采取的措施,具有可操作性”说法错误,根据文意,“天时”不属于人类行为,从材料三第四段“如果每个人能身体力行,努力减排,就能为减少臭氧污染贡献力量”中可知,这只是一种假设,所以“具有可操作性”的表述也不准确。故选C。(3)从材料三第一段“特殊环境、特殊区域的‘臭氧’不但不是破坏者,还是保护伞”,第二段“臭氧中的‘坏分子’主要集中在人们生活的地表及对流层,这里尽管只有地球表面臭氧量的10%,却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等内容可知,臭氧拥有双重“面孔”,指的是臭氧对人类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从第一段“雷雨之后,空气会变得清新,这是因为少部分氧气在遭雷击后转变为臭氧,而臭氧具有很强的消毒及灭菌功能。位于平流层内的臭氧层集中了全球大气90%的臭氧,这里的臭氧对人类是有利的。它们吸收掉了太阳放射出的大量有害的紫外线辐射,成为地球的重要屏障”可总结出:有利的一面主要指平流层内的臭氧,能够吸收太阳放射出的大量有害的紫外线辐射,是地球的重要屏障;地面上空雷击产生的臭氧也具有清新空气、消毒灭菌功能。从第二段“臭氧中的‘坏分子’主要集中在人们生活的地表及对流层,这里尽管只有地球表面臭氧量的10%,却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如果一个区域经常出现高浓度臭氧,在强氧化剂作用下,有些材料会提前老化、报废,带来经济损失”,第三段“与雾霾一样,臭氧也是近地面层的主要大气污染物”等可以总结出:有害的一面主要指地表及对流层的臭氧,它威胁人体健康,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还会造成有些材料提前老化、报废,带来经济损失。答案:(1)D(2)C(3)①臭氧拥有双重“面孔”,指的是臭氧对人类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②有利的一面主要指平流层内的臭氧,能够吸收太阳放射出的大量有害的紫外线辐射,是地球的重要屏障;地面上空雷击产生的臭氧也具有清新空气、消毒灭菌功能。③有害的一面主要指地表及对流层的臭氧,它威胁人体健康,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还会造成有些材料提前老化、报废,带来经济损失。(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3.(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渡江孟超叫明的公鸡,已经“喔喔喔”地三唱了。年轻的祖逖睡不宁静,跳下榻来,从枕边摸出长剑舞了起来。窗外秋风潇飒,静夜寒气逼人。潇潇沙沙桐叶飘飞,一阵急风伴着沙尘吹过,又一阵骤雨,正如千军万马,在疆场上奔驰。正如他所预言的,晋室的国难已经到了空前严重的时候,不但疆土一天一天削弱,整个中原,完全遭受了胡骑的蹂躏。这些民族的耻辱,当时的四方豪士哪一个能够忍下声吞下气去,更何况祖逖有着绝大的抱负和果断的谋略呢?晋元帝虽然已经南迁,在江左立下了偏安的王业,许多的大户巨室,一族一族跟着朝廷向南迁徙。祖逖则认为在避难中可团聚自己的乡党族人,像项羽的八千子弟兵那样,在国难与家仇中可以结合成功。他计划如何带领他的乡党和族人,一开始就要使他们像军队一样。当寇警传来最紧的一天,祖逖召集了乡人。大家都争着问他:“怎么办啊,匈奴兵来了?我们不能就让他们糟蹋啊!”“我们有什么办法呢?还是要请你出个主意哩。”须发斑白的老头儿,恳切地催促着他。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实在忍不住了:“你有什么主意赶快说吧,我们一定照办就是了!”祖逖沉吟了一刹:“我想,我们应该向着淮泗一带进发,然后再渡过长江。——不过,这里到底是我们的家,等到我们把自己训练成军队一样,就要赶快地打回来,救我们的家乡,把胡人逐回漠北去!”“对呀!”青年都摩拳擦掌。大家也都被他感动了,振奋欢呼起来。次日晨,鸡叫两遍。附近十几个村子,好几个族户,五六百人口,携着老幼,车马载着食粮,像军队一样的,离开了他们的故乡。他们一直南奔,到了扬州。沿路上,四方难民中,不断有人加入他们的队里,而且这里边包含着无数的壮丁勇士;同时,四方的杰士也远道奔来。祖逖和他的队伍从扬州直渡长江。望着涛涛的江水,祖逖潸然泪下:我还要回去的!晋元帝在南迁之后偏安一隅。祖逖认为只有北伐才能使江南稳固,只有北伐才能使天下的士气兴盛,晋室最终得到匡复。于是,他便贸然地上了一道请缨的表章。晋元帝接到了祖逖的表章,一字一字地读下去。晋元帝动容了,他的眼前显露出一线光明,一直进到最遥远的地方,匡复的壮图,铺展在他的心里,他不自觉地对祖逖起了倚重的念头。立刻召见祖逖,特别下旨封他做有威将军兼豫州刺史,专主北伐。在一个秋高气爽的黎明时分,一大队人民的军队,已经进行到中途了。别看他们服装并不齐整,别看他们军械并不一致,然而每个人都抱着必胜的决心,士气也正如前面的长江一样澎湃激荡。鲜明而庄严的大旗上,高扬出“有威将军祖”的字样;祖逖骑在一匹健壮的白马之上,英武而又蕴藉的丰度,正象征着汉族的河山。远的山,近的水,今天是特别明媚,翠妍,也似乎为了祖国而刷上新清的色彩。队伍一批一批渡到江的中心。祖逖看着那四周的风物,心飞跃了,感到自己的雄伟,人民队伍的雄伟,和不能描绘的大自然的雄伟溶化成一片。岸边上,村落里的鸡高唱了最后的一两声。祖逖想着自己的这番功业,豪放地笑了。船已到江中,江水流得更急,他看着他的部属,击着船舷,誓师般地吼出他肺腑里的壮语:“我祖逖如果不能清除中原,就和这奔流的江水,誓不再回!”他的话刚刚说完,四面飞起了欢呼的、雄壮的吼声。船,他,和着这一群人民的队伍,迅疾地渡过了长江。祖逖大破石勒兵万余人,在敌人的后方建立起他的军事力量。这样,黄河以南,很快地就收复了晋室的失土。士兵,人民,是多么地兴奋,连祖逖自己也觉到北伐的成就,给恢复的事业立下了强固的基石。他多么愉悦地看着自己亲切的父老、亲切的队伍,团聚在自己的身边,这是多么伟大的力量。他想到闻鸡起舞,也想到击楫渡江,他集合他的部下,高举酒杯:“大家欢饮一杯,让我们明天把胡人赶回沙漠!”大家欢呼了一阵,献上颂歌:幸哉遗黎免俘虏,三辰既朗遇慈父;玄酒忘劳甘瓠脯,何以咏恩歌且舞。全场的人听了他那恳挚的话,听了这动人的颂歌,看着那新登场的谷禾,看着这旺盛的士气,脸上都刷上了新的光辉。一只公鸡“喔喔喔”欢快地叫着。天边的曙色透出了一层光明。(初载1942年《抗战时代》,有删改)文本二: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对历史有着各种不同的感受和表现历史的方式,而所有这些方式,实际都是一种历史的观念,是在特定境遇中自然产生有时又自然消亡的历史的观念。爱国主义题材的历史小说是在民族危机中产生的,创作者自然地把中国历史视为爱国者和卖国者两类人的斗争历史;在爱国者的经历上,往往服从于现实的需要,从重大的历史事件、著名的历史人物中发掘并设计出符合进步观念的情节,以此揭示爱国者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至于爱国者形象本身,并不着眼于复杂性,而是着眼于倾向性,着眼于人物的气节和品质。从正史而来的爱国者形象,既有正史的影子,又不完全等同于正史,充分体现了创作者的主观性,是一种特定的历史观念和表现历史方式的存在。(摘编自王富仁、柳凤九《中国现代历史小说论》)(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A.小说描写的景物不仅创设了人物活动的场景,还和人物的心理相一致,与故事情节的展开也有着内在联系。B.祖逖与众人商量向南避难,既表现了他的深谋远虑与组织领导才能,也形象地刻画了他指挥作战的军事才能。C.“别看他们服装并不齐整,别看他们军械并不一致”,凸显祖逖的军队虽然条件艰苦,但士气高昂、信心十足。D.民众给祖逖献上发自肺腑的颂歌,鼓舞人心,表明只要心中装着人民,保护人民,就会得到人民的感恩和拥戴。(2)文本一中的几处鸡叫声都能反映祖逖的心理,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3)文本二说“从正史而来的爱国者形象,既有正史的影子,又不完全等同于正史”。请结合文本一谈谈你对此的理解。【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心理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部分,找到人物不同情形下的不同反应,结合语境分析心理特点。(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指定的某种写作特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根据题干中相关写作特色的提示,准确理解艺术特色含义,结合文本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B.“也形象地刻画了他指挥作战的军事才能”错误,祖逖与众人商量向南避难,不能体现他指挥作战的军事才能。故选B。(2)结合“叫明的公鸡,已经‘喔喔喔’地三唱了。年轻的祖逖睡不宁静,跳下榻来,从枕边摸出长剑舞了起来。窗外秋风潇飒,静夜寒气逼人。潇潇沙沙桐叶飘飞,一阵急风伴着沙尘吹过,又一阵骤雨,正如千军万马,在疆场上奔驰”可知,开篇鸡叫,祖逖拔剑起舞,反映他对杀敌报国的期待;结合“‘我想,我们应该向着淮泗一带进发,然后再渡过长江。不过,这里到底是我们的家,等到我们把自己训练成军队一样,就要赶快地打回来,救我们的家乡,把胡人逐回漠北去!’……大家也都被他感动了,振奋欢呼起来。次日晨,鸡叫两遍”可知,南渡时鸡叫,反映了祖逖对故土的不舍与离开故土的忧伤;结合“队伍一批一批渡到江的中心。祖逖看着那四周的风物,心飞跃了,感到自己的雄伟,人民队伍的雄伟,和不能描绘的大自然的雄伟溶化成一片。岸边上,村落里的鸡高唱了最后的一两声。祖逖想着自己的这番功业,豪放地笑了”可知,北伐渡江时鸡叫,反映了祖逖对实现北伐愿望的激奋;结合“士兵,人民,是多么地兴奋,连祖逖自己也觉到北伐的成就,给恢复的事业立下了强固的基石。他多么愉悦地看着自己亲切的父老、亲切的队伍,团聚在自己的身边,这是多么伟大的力量”“他想到闻鸡起舞,也想到击楫渡江,他集合他的部下,高举酒杯:‘大家欢饮一杯,让我们明天把胡人赶回沙漠’”“一只公鸡‘喔喔喔’欢快地叫着。天边的曙色透出了一层光明”可知,宴会后的鸡叫,反映了祖逖对初战告捷的喜悦和对未来胜利的期望。(3)结合“晋元帝在南迁之后偏安一隅。祖逖认为只有北伐才能使江南稳固,只有北伐才能使天下的士气兴盛,晋室最终得到匡复。于是,他便贸然地上了一道请缨的表章。晋元帝接到了祖逖的表章,一字一字地读下去。晋元帝动容了,他的眼前显露出一线光明,一直进到最遥远的地方,匡复的壮图,铺展在他的心里,他不自觉地对祖逖起了倚重的念头。立刻召见祖逖,特别下旨封他做有威将军兼豫州刺史,专主北伐”可知,祖逖认为只有北伐才能使江南稳固,只有北伐才能使天下的士气兴盛,晋室最终得到匡复。于是,他便贸然地上了一道请缨的表章。小说叙写祖逖面对国难和家仇,主动请缨北伐,收复失土,塑造了爱国者形象。“叫明的公鸡,已经‘喔喔喔’地三唱了。年轻的祖逖睡不宁静,跳下榻来,从枕边摸出长剑舞了起来”写祖逖闻鸡起舞结合“大家也都被他感动了,振奋欢呼起来。次日晨,鸡叫两遍。附近十几个村子,好几个族户,五六百人口,携着老幼,车马载着食粮,像军队一样的,离开了他们的故乡。他们一直南奔,到了扬州”可知,写祖逖率众南渡;结合“船已到江中,江水流得更急,他看着他的部属,击着船舷,誓师般地吼出他肺腑里的壮语”可知,写祖逖中流击楫;结合“祖逖大破石勒兵万余人,在敌人的后方建立起他的军事力量。这样,黄河以南,很快地就收复了晋室的失土。士兵,人民,是多么地兴奋,连祖逖自己也觉到北伐的成就,给恢复的事业立下了强固的基石”可知,写祖逖积极北伐。祖逖闻鸡起舞、率众南渡、中流击楫、积极北伐等事迹,在正史中都有记载,有正史的影子。“这些民族的耻辱,当时的四方豪士哪一个能够忍下声吞下气去,更何况祖逖有着绝大的抱负和果断的谋略呢”中的“民族的耻辱”,“远的山,近的水,今天是特别明媚,翠妍,也似乎为了祖国而刷上新清的色彩”中的“祖国”,“在一个秋高气爽的黎明时分,一大队人民的军队,已经进行到中途了”中的“人民军队”等词语,暗扣抗日背景,又不完全等同于正史。祖逖面对国难和家仇,主动请缨北伐,收复失土,体现祖逖的爱国;祖逖大破石勒兵万余人,在敌人的后方建立起他的军事力量,体现了抗战必胜的信念。作者的创作观突出了爱国主题和抗战必胜的信念,启迪人民在民族存亡之际,团结一心,报效国家。答案:(1)B(2)①开篇鸡叫,祖逖拔剑起舞,反映他对杀敌报国的期待;②南渡时鸡叫,反映了祖逖对故土的不舍与离开故土的忧伤;③北伐渡江时鸡叫,反映了祖逖对实现北伐愿望的激奋;④宴会后的鸡叫,反映了祖逖对初战告捷的喜悦和对未来胜利的期望。(3)①小说叙写祖逖面对国难和家仇,主动请缨北伐,收复失土,塑造了爱国者形象;②祖逖闻鸡起舞、率众南渡、中流击楫、积极北伐等事迹,在正史中都有记载,有正史的影子;③文中“民族的耻辱”“祖国”“人民军队”等词语,暗扣抗日背景,又不完全等同于正史;④作者的创作观突出了爱国主题和抗战必胜的信念,启迪人们在民族存亡之际,团结一心,报效国家。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荆王①伐吴,吴使沮卫、蹙融犒于荆师,而将军曰:“缚之,杀以衅鼓。”问之曰:“汝来,卜乎?”答曰:“卜。”“卜吉乎?”曰:“吉。”荆人曰:“今荆将以汝衅鼓,其何也?”答曰:“是故其所以吉也。吴使臣来也,固视将军怒,将军怒,将深沟高垒;将军不怒,将懈怠。今也将军杀臣,则吴必警守矣。且国之卜,非为一臣卜。夫杀一臣而存一国,其不言吉何也?且死者无知,则以臣衅鼓无益也。死者有知也,臣将当战之时,臣使鼓不鸣。”荆人因不杀也。知伯②将伐仇由③,而道难不通,乃铸大钟遗仇由之君。仇由之君大说,除道将内之。赤章曼枝曰:“不可此小之所以事大也而今也大以来卒必随之不可内也。”仇由之君不听,遂内之。赤章曼枝因断毂而驱,至于齐。七月而仇由亡矣。越已胜吴。又索卒于荆而攻晋。左史倚相谓荆王曰:“夫越破吴,豪士死,锐卒尽,大甲伤。今又索卒以攻晋,示我不病也。不如起师与分吴。”荆王曰:“善。”因起师而从越。越王怒,将击之。大夫种曰:“不可。吾豪士尽,大甲伤。我与战,必不克。不如赂之。”乃割露山之阴五百里以赂之。荆伐陈,吴救之,军间三十里,雨十日,夜星。左史倚相谓子期曰:“雨十日,甲辑而兵聚。吴人必至,不如备之。”乃为陈。陈未成也而吴人至,见荆陈而反。左史曰:“吴反覆六十里,其君子必休,小人必食。我行三十里击之,必可败也。”乃从之,遂破吴军。(节选自《韩非子•说林下》)[注]①荆王:楚王。②念知伯:春秋时晋国大夫荀。③仇由:春秋时山西白狄人诸侯国。(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不A可B此C小D之E所F以G事H大I也J而K今L也M大N以O来P卒Q必R随S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A.“固视将军怒”与《阿房宫赋》中“日益骄固”的“固”字的含义相同。B.“除道将内之”与《苏武传》中“扶辇下除”的“除”字的含义不相同。C.“因起师而从越”与《曹刿论战》中“齐师伐我”的“师”字含义相同。D.“军间三十里”与《鸿门宴》中“间至军中”的“间”字的含义不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A.吴国沮卫、蹙融前往楚军犒劳,当楚将军以衅鼓相威胁时,他们慷慨陈述,杀身可以保全吴国是吉祥,表现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B.知伯为人足智多谋,因道路不通而以送大钟为由诱骗仇由国君,仇由国君贪婪昏庸不听臣子谏言,最终落得引狼入室而亡国的下场。C.左史倚相识破越王的真实意图,劝楚王趁机进兵跟踪越国;因灭吴之后越军实力大损,所以越王迫于形势而割让五百里地给楚国。D.天降十日大雨,倚相料定吴军必来偷袭,当吴军失望返回之时,他又料定吴军恪守君子风度,可以趁机偷袭,可见倚相智谋过人。(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死者有知也,臣将当战之时,臣使鼓不鸣。②今又索卒以攻晋,示我不病也。不如起师与分吴。【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结合语境进行理解,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具体内容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题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解答】(1)句意:不行。送钟本是小国侍奉大国的事情,现在大国已经送钟来了,那军队一定会跟随在后面。“不可”是针对“除道将内之”表达的观点,语意完整,后面断开;“此”是下句主语,其前断开,即应在B处断开;“此……也”是判断句,中间不断开,在“也”后断开,即J处应断开;“而今也”的“也”是句间语气词,此处“而今”是时间状语,修饰后面“大以来”,中间不必断开;“卒”是“必来”的主语,其前断开,即P处断开,“卒必随之”主谓宾完整,不必断开。故在BJP三处句读。(2)A.错误。副词,本来;形容词,顽固。“固”字的含义不同。句意:本来就等着将军发怒呐!/一天天更加骄傲顽固。B.正确。动词,清除;名词,殿阶。“除”字的含义不相同。句意:准备修通道路把大钟接受下来。/扶着皇上的车辇下台阶。C.正确。名词,军队。句意:于是楚国就起兵跟踪越军。/齐国军队讨伐我们。D.正确。动词,相距;名作状,从小路,密密地。“间”字的含义不相同。句意:楚吴两军相距三十里。/从小路密密地回到了军营中。故选A。(3)D.“吴军恪守君子风度”错,原文为“其君子必休”,意思是当官的一定在休息。故选D。(4)①知:知觉;鸣:鸣响。译文:如果死人有知觉的话,那么我们将在打仗的时候,让楚军战鼓敲不响。②索:借;病:受损;分:瓜分。译文:越军现在又来借兵去攻打晋国,这是向我表示(越国)并没有(因战胜吴国而军力)受损。楚国不如起兵和(越国)共同瓜分吴国。答案:(1)BJP(2)A(3)D(4)①如果死人有知觉的话,那么我们将在打仗的时候,让楚军战鼓敲不响。②越军现在又来借兵去攻打晋国,这是向我表示(越国)并没有(因战胜吴国而军力)受损。楚国不如起兵和(越国)共同瓜分吴国。参考译文:楚王伐吴,吴王派沮卫、蹙融用酒食慰劳楚军。而楚国将军说:“把他们捆起来,杀了来祭鼓。”楚人问沮卫、蹙融说:“你们来时,占过卜吗?”他们回答说:“占卜过。”“是吉兆吗?”他们说:“是吉兆。”楚人说:“现在楚军将要用你们祭鼓,怎么说呢?”他们回答说:“这正是吉利的所在了。吴王派我们来的时候,本来就等着将军发怒呐!将军发怒了,吴军就深挖壕沟,高筑城墙;将军不发怒呢,吴军松懈疲惫。现在将军杀了我们,吴军就一定会警惕起来严加防守了。再说国家的占卜,不是为臣子个人占卜。杀掉一个臣子而使一个国家得以保全,这不叫吉利叫什么呢?再说如果死人无知觉的话,那么你们拿我们来祭鼓也没有用处;如果死人有知觉的话,那么我们将在打仗的时候,让楚军战鼓敲不响。”楚人因而没杀他们。智伯将要征伐仇由,但道路艰险不通,于是铸了一口大钟赠送给仇由国君。仇由国君非常高兴,准备修通道路把大钟接受下来。赤章曼枝说:“不行。送钟本是小国侍奉大国的事情,现在大国已经送钟来了,那军队一定会跟随在后面,大钟是不能接受的。”仇由国君不听,于是接受了大钟。赤章曼枝于是就截短车毂两端横木而赶路,逃到了齐国。七个月后,仇由国就灭亡了。越国已经战胜吴国,又向楚借兵去攻打晋国。左史倚相对楚王说:“越国攻占吴国,豪杰之士战死,精锐部队耗尽了,武器装备毁坏了。越国现在又来借兵去攻打晋国,这是向我表示(越国)并没有(因战胜吴国而军力)受损。楚国不如起兵和(越国)共同瓜分吴国。”楚王说:“好。”于是楚国就起兵跟踪越军。越王非常气愤,准备发动进攻。大夫种说:“不行。我们豪杰之士战死了,武器装备毁坏了。我们和他们打,一定不能取胜,还不如贿赂他们。”于是越国就把露山北面五百里的地方割让给了楚国。楚国攻打陈国,吴国前去解救,楚吴两军相距三十里。下了十天雨后,晚上放晴了。史官倚相对子期说:“下了十天雨,盔甲和兵器都集中存放着。吴军一定会来,不如多加防备。”于是楚军就摆出战阵。战阵还没摆好时,吴军就到了。看到楚军布阵,吴军就折兵返回。倚相说:“吴军来回六十里,当官的一定会在休息,当兵的一定正在吃饭。我们行军三十里去袭击他们,一定能把他们打败。”于是楚军跟随过去,就把吴军打败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5.(9分)阅读,回答问题。九月二十八日五鼓起坐抽架上书得九域志①泣然有感②陆游一事无成老已成,不堪岁月又峥嵘。愁生新雁寒初下,睡起残灯晓尚明。天地何由容丑虏,功名正恐属书生。行年七十初心在,偶展舆图泪自倾。[注]①九域志:北宋地理名著,以熙宁、元丰间四京、二十三路行政区划为标准。②本诗作于庆元二年秋(1196年),作者闲居山阴。(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诗题点明写作的时间、事件、情感,“泣然”饱含诗人的家国之情。B.首联中诗人不能忍受岁月的不断流逝,抒发了自己年老无成的慨叹。C.天寒欲晓北雁南飞,诗人以新雁自况,表达了对收复北方失地的信心。D.尾联直抒胸臆,诗人年老仍初心不改,偶然看到北宋地图不禁落泪。(2)本诗中的“书生”形象和《沁园春•长沙》中“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书生”形象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准确把握人物的特点。【解答】(1)C.“以新雁自况,表达对收复北方失地的信心”错误。由“愁生”可知,诗人是由北雁南飞而引起家国之愁。故选C。(2)本诗:首联“一事无成老已成”是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行年七十初心在,偶展舆图泪自倾”诗人虽年老仍初心不改,偶然看到北宋地图不禁落泪。可见,本诗中的书生虽年已七十,一事无成,却胸怀壮志,想要成就一番事业,驱除丑虏,收复北方失地。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爱国者形象。《沁园春•长沙》: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书生”,读书人,这里指青年学生。“意气”,意志和气概。“挥斥方遒”,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书生”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形象,他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踌躇满志,意气奔放,立志救国。答案:(1)C(2)①同:都是有理想有抱负的爱国者形象。②异:本诗中的“书生”是一个年逾古稀、壮志犹存的爱国诗人。③异:《沁园春•长沙》中的“书生”是一个立志救国、勇于拼搏、直面困难的青年知识分子。(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6.(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古代文人喜欢以“酒”寄托情感,表达人生感慨,杜甫和苏轼分别在《登高》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潦倒新停浊酒杯”和“一尊还酹江月”来以酒寄情。(2)《逍遥游》中庄子在阐述“小大之辩”时,以“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两句来表现两种生物寿命极短的情况。(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两句,描绘了边塞大雪飞扬、旌旗僵冻的苦寒景象。【分析】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解答】故答案为:(1)潦倒新停浊酒杯一尊还酹江月(重点字:酹)(2)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重点字:蟪、蛄)(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重点字:掣)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13分)7.(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日,全国多地流感高发,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占据了这波流感的主导地位。甲型流感通常是因为感染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①_______。普通感冒以局部症状为主,表现为流鼻涕、打喷嚏、鼻塞等,症状较轻;甲型流感则以全身症状为主,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通常不明显,表现为突发高热、畏寒、头痛、浑身酸痛、乏力,以及咽痛、干咳等呼吸道症状,有可能引发肺炎、心肌炎、脑炎等,严重者甚至可能造成死亡。奥司他韦是一种对甲流和乙流有抗病毒效果的药物,可以抑制病毒从被感染的细胞中释放,减少甲流或者乙流病毒的播散。②_______,对其他类型的感冒病毒没有效果。如果出现感冒症状,应到医院检查抗原或核酸,确诊以后再尽快用药。同时,奥司他韦是一种处方药,③_______,不建议自行服用。(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请结合语段内容,对甲型流感作出诠释。(3)如图是奥司他韦抗病毒机制图,请结合文段内容把这个机制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5个字。【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解答此题,应结合语境补写,注意和上下文连贯,不能是病句。(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要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什么是作诠释,然后从文中筛选出与题干相关的关键信息,对其进行概括归纳。(3)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确定读图顺序,然后结合图示和文段相关内容作答。【解答】(1)依据后文“普通感冒以局部症状为主,表现……;甲型流感则以全身症状为主,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通常不明显,表现为……”可知,①处是指出甲、乙型流感的不同症状,可填:它和普通感冒症状明显不同。依据前文“奥司他韦是一种对甲流和乙流有抗病毒效果的药物”和后文的“对其他类型的感冒病毒没有效果”可知,②处可填:奥司他韦只对甲流和乙流有效。依据“奥司他韦是一种处方药”“不建议自行服用”可知,③处强调要奥司他韦要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使用,可填:要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使用。(2)依据“甲型流感通常是因为感染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知,甲型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依据“甲型流感则以全身症状为主,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通常不明显,表现为突发高热、畏寒、头痛、浑身酸痛、乏力,以及咽痛、干咳等呼吸道症状”可知,甲型流感以全身症状为主,和普通感冒相比,症状要重;依据“有可能引发肺炎、心肌炎、脑炎等,严重者甚至可能造成死亡”可知,甲型流感可能会引发并发症,症状严重可能会造成死亡。(3)考生可从左到右解读该图,将其分为四部分。首先是流感病毒侵入感染细胞内部;然后结合第二、三部分可知,流感病毒在被感染的细胞内增殖;再结合第四部分可知,流感病毒还会进一步侵袭其他细胞。而奥司他韦的作用就是抑制病毒表面的神经氨酸酶来抑制病毒从被感染的细胞中释放,从而减少病毒的播散。答案:(1)①它和普通感冒症状明显不同②奥司他韦只对甲流和乙流有效③要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使用(2)①甲型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②以全身症状为主,和普通感冒相比,症状要重,③可能会引发并发症,症状严重可能会造成死亡。(3)流感病毒在被感染的细胞内繁殖、释放,然后奔向其他细胞,进一步侵袭其他细胞,加重感染。奥司他韦通过抑制病毒表面的神经氨酸酶来抑制病毒从被感染的细胞中释放,从而减少病毒的播散。(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7分)8.(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石块的流弹来了,大多①_____,胡乱地打在周边的树干上,换来一阵咔咔的响声以及零乱剥落的松针桦皮,仅有几块石头击伤了我的一个同伴。鲜血的气味搅动了安谧的林地,不可名状的惊恐浮云般晃动,八叉犄角的驯鹿王惊叫着一跃,驯鹿群撒腿就跑,状若一条左右腾挪的烟云,瞬间消失。而你们一时间惊呆无语,就像个被抛弃的故事那样,无力地熄灭了自己。后来,你们窃喜于小小的得逞,将那头受伤的驯鹿饕餮而尽,从而完成了对一种新食物的舌尖记忆。同时,这无端的戕害让我们懂得,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集成电路设计及知识产权保护合同
- 2024年石材幕墙系统工程承揽协议样本版B版
- 2024年环保设备销售与维修合同范本(共3个责任)3篇
- 2024电子竞技赛事组织与运营委托合同
- 2024年集装箱堆场操作合同
- 2024版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服务合同
- 2024年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合作合同3篇
- 2025年度节日促销活动广告物料制作服务合同2篇
- 2024年精简版服装交易协议范例版
- 2024年职工食堂冷链物流承包经营合同3篇
- 新疆塔城地区(2024年-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部编版期末考试(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四人合伙投资协议书范本
- 2024年9月时事政治试题带答案
- 反射疗法师3级考试题库(含答案)
- 汽车供应商审核培训
- 《计算机网络 》课件第1章
- 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附答案
- 期末复习试题1(试题)-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 1《地球的表面》说课稿-2024-2025学年科学五年级上册教科版
- 汽车以租代购合同完整版完整版
- 音乐制作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