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张爱玲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浅析目录TOC\o"1-2"\h\u23469摘要 116130一、引言 114315二、离经叛道的变态女性形象——《金锁记》曹七巧 27845(一)封建社会代男性掌权的母亲形象——曹七巧 21927(二)悲剧人生造就变态心理 3356三、反抗意识初步觉醒的女性形象——《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 64918(一)兼具独立性与依附性的女性形象——白流苏 618613(二)白流苏独立精神对抗世俗失败的原因 827587四、单纯勇敢追求自由的女性形象——《半生缘》顾曼桢 927300(一)在绝望中抗争的自强女性——顾曼桢 924022(二)顾曼桢性格命运的形成原因 1031985五、结语 117417参考文献 12摘要张爱玲的作品中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各具特色的女性人物形象,这些女性人物形象是女性在封建传统道德伦理体制之下最真实的写照。本文着重分析了张爱玲三部作品中典型的女性人物形象:封建社会代替男性掌权的母亲形象曹七巧、兼具独立性与依附性的女性形象白流苏以及在绝望中抗争的典型自强女性顾曼桢。这些女性人物的性格、命运各有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也各不相同。而这与当时复杂的时代历史状况以及作家本人的成长环境、教育经历等因素相关。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女性因受到传统封建社会的束缚而遭遇着种种生存困境,这启示现代女性要勇于突破历史的局限性,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自由独立有尊严地迈入幸福人生。关键词:张爱玲;女性人物形象;曹七巧;白流苏;顾曼桢一、引言张爱玲的小说背景主要发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处于新旧文化交替时期的殖民地上海。此时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势头强劲,商业大潮冲击着人们的生活,而思想领域中的新文化运动也在不断动摇着封建传统思想的根基。在此时代背景下,女性思想解放萌芽产生。但是必须承认的是,沿袭千年根深蒂固的封建传统思想始终没有完全被摆脱。女性纵然产生了个性解放的思想萌芽,但最终还是深陷于封建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张爱玲的小说中所塑造的诸多栩栩如生的女性人物形象,正与这样的时代风气相关。与此同时,作家本人的人生经历与生命体验也深刻地影响了她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幸和不幸总是相伴而生的,出身于名门贵族的张爱玲可以说是幸运的,其祖父是清末名臣张佩纶,祖母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李菊耦。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妇女大都还是文盲之际,张爱玲能到香港大学接受高等洋化教育,这和当时的中国妇女运动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女学的兴起,让上等家庭女子得以接受良好教育。但她又是何其的不幸,父母的不合,使得她本该快乐的童年在父亲的打骂中艰难度过了。在逃离了张公馆后,她的日子也未好过半分,她努力地适应着母亲黄逸梵家的新环境,并努力以母亲希冀的优雅姿态活着。但她终究还是让母亲失望了,她并没有成为母亲想要的淑女,最具新时代精神的女性。黄逸梵欣赏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而张爱玲则是沉静而内敛的,是无声的,在她身上有着一种挥之不去的传统女性的执着。在以后的岁月中,张爱玲又不断经历着情感上的无家可归。纵观她的一生,快乐的日子少之又少,生命中的每一个转折点,好像是冥冥中设置的一个又一个关卡,但也恰恰是这些不幸,成就了她对生命,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和认知。浴火重生,这才是最本质的她。正是受到复杂的时代历史状况、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及教育经历等的多重影响,张爱玲的作品中带有强烈的女性意识,并通过小说中塑造的不同女性人物形象反映出来。她站在女性的角度审视传统女性的生存境遇,剖析传统女性形象,评判传统男权社会对女性意识的影响和塑造。本文通过对张爱玲几部经典小说中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的解读,试图呈现张爱玲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此同时。以小说作为参照,反思当下女性的生存状况。通过对这些女性人物形象的分析解读,进一步完善有关张爱玲的女性人物形象的研究成果,进而加强读者对张爱玲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的了解。离经叛道的变态女性形象——《金锁记》曹七巧(一)封建社会代男性掌权的母亲形象——曹七巧张爱玲生活的那个时代的上海正值西方文化像洪水一样涌进,以传统的道德价值为基准的封建家长制开始渐渐没落。张爱玲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和封建家庭度过悲惨童年经历的双重冲击,通过在《金锁记》中对曹七巧人物的塑造表现的淋漓尽致。曹七巧所代表的是在传统封建社会中代替丈夫执掌家庭内部统治权的母亲。张爱玲小说中出现的大部分女性,都不是以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命运的,曹七巧是其中一个典型。曹七巧的婚姻是由两个家族商量的,而这段婚姻的当事人却没有参与其中。曹七巧的娘家人为了钱财将曹七巧送进姜家,哪怕最终哥嫂也发现了妹妹在姜家过的并不好,但是在金钱面前,他们仍选择了视而不见。面对如此不幸的婚姻和家庭,曹七巧不愿意深思,也不愿意反抗。她唯一抱有的期望也不过是等到丈夫和婆婆死后,可以在分家时多拿到一点钱财。对金钱的贪恋和情感的缺失把曹七巧这个普通女人变成了一个精神上畸形的人。这个被情欲、物欲束缚着,在怨恨与痛苦中度过了一生的女人,最终变成了儿女及儿媳不幸的母亲,虐待狂的特称逐渐显示出来,这是典型的用别人的不幸来安慰自己的丑陋形象。虽然曹七巧为自己的儿女提供金钱,但却肆意操纵他们的思想,试图主宰他们的人生,这表现了她的这种不合理的,感性的、发散性思维方式,与以合理性,理性为代表的男性的思考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究其原因,是传统的封建思想阻止了女性能够正确地面对世界,因此女性面对世界的唯一方式就是打破合理的制度。张爱玲通过曹七巧描写了贪恋物质权力,脱离正常人性的女性人物形象,她没有构造宏伟的故事情节,而是通过平凡生活中的不起眼的女性人物来描写,彻底否定了传统家长制赋予女性的“母性”。(二)悲剧人生造就变态心理在张爱玲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中,大多数是悲哀、变态和丑陋的,例如《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怨女》中的柴银娣、《连环套》中的霓喜,这些人物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之处。三个人在最初时是具有生命的活力的,怎无奈囹圄于生活的牢笼中,因为她们的丈夫并不能成为她们的依靠,由于失去了婚姻从属关系所带来的安全感,为了生存下去,她们不得不疯狂地抓住金钱,这唯一的依靠。这种对金钱愈演愈烈的贪念逐渐吞噬了她们健康的心灵,扭曲了她们的人性。这类人物以曹七巧最为典型。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将《金锁记》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54-274页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54-274页。曹七巧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个一个经久不灭的经典形象。她的形象近乎疯狂,甚至达到了一种病态。她在人情世事的打磨下,一步步从最初的对生活怀揣着希望与憧憬的单纯女子转变成一个心灵变态扭曲的老妇人。小说金锁记开篇时,第一次描写曹七巧出场时是这样写道:曹七巧且不坐下,一只手撑着门,一只手撑了腰,窄窄的袖口里垂下一条雪青洋绉手帕,身上穿着银红衫子,葱白线镶滚,雪青闪蓝如意小脚裤子,瘦骨脸儿,朱口细牙,三角眼,小山眉,四下里一看,笑道:“人都齐了,想必我又晚了!怎怪我不迟到。摸着黑梳的头!谁教我的窗户冲着后院子呢?单单就派了那么间房给我,横竖我们那位眼看是活不长的,我们净等着做孤儿寡母了。不欺负我们,欺负谁?”张爱玲:《金锁记》,出自《传奇》,山河图书公司1946年11月增订本,第120页。张爱玲:《金锁记》,出自《传奇》,山河图书公司1946年11月增订本,第120页。仅仅这一段儿描写,曹七巧那尖酸刻薄的性格就已经跃然纸上了。但是令人唏嘘感叹的是,她生来也不是如此刁蛮,后文也曾描写过她还是个姑娘时的样子:十八九岁做姑娘的时候,高高挽起了大镶大滚的蓝夏布衫袖,露出一双雪白的手腕,上街买菜去。喜欢她的有肉店的朝禄,她哥哥的结拜兄弟丁玉根,张少泉、还有沈裁缝的儿子。张爱玲:《金锁记》,出自《传奇》,山河图书公司1946年11月增订本,第151页。张爱玲:《金锁记》,出自《传奇》,山河图书公司1946年11月增订本,第151页。可见曹七巧曾经也是个平凡美丽的女子。倘若她没有嫁进这所谓的富贵人家,而是在适婚的年纪嫁给一个心爱的普通人,或许她的心灵就不会扭曲变态,可见她畸形恐怖的心理是婚后形成的。造成曹七巧人物形象由平凡美丽到变态丑陋的转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曹七巧的婚姻从一开始便是不幸的,是由家族决定,没有个人感情基础的婚姻。她得以嫁入姜公馆也不过是因为姜家二爷是个残疾人,索性就将她聘为正头奶奶,好教她死心塌地地服侍姜二爷。这样的婚姻是畸形的,曹七巧从未有一天真正享受过婚姻带给她的快乐,她只能终日面对着一个残疾人,终究无法与他成为真正的夫妻。不论是精神上还是肉体上,都无法与他进行真正的交流。在这段婚姻里,曹七巧无疑是孤独的。曹七巧虽然表面上是风光的姜家二奶奶,但实际并不被这个家里的人尊重,哪怕是家里的仆人丫鬟,对曹七巧的态度也是鄙视和瞧不起的。丫鬟凤箫是这么说曹七巧的:“开麻油店!打哪儿想起的?像你们大奶奶,也是公侯人家小姐,我们那一位虽然比不上大奶奶,也还不是低三下四的人——”张爱玲:《金锁记》,出自《传奇》,山河图书公司1946年11月增订本,第111页。在凤箫口中,曹七巧正是那低三下四的人。丫鬟小双更是说:“她也配!我原是老太太跟前的人,屋里几个丫头不够使,把我拨了过去。”张爱玲:《金锁记》,出自《传奇》,山河图书公司1946年11月增订本,第111页。张爱玲:《金锁记》,出自《传奇》,山河图书公司1946年11月增订本,第111页。张爱玲:《金锁记》,出自《传奇》,山河图书公司1946年11月增订本,第111页。曹七巧的娘家人也没有给予她家的温暖,起初为了钱就把她“卖”进了这样“暗无天日”的豪门大院,哪怕是见到妹妹过的并不好,也只是一味的劝说:“姑娘受了委屈了,好歹忍着吧,总有个出头之日。”张爱玲:《金锁记》,出自《传奇》,山河图书公司1946年11月增订本,第117页。家人的不理解和疏远让她感到疲惫麻木,让她在孤独中心灵逐渐扭曲变态。张爱玲:《金锁记》,出自《传奇》,山河图书公司1946年11月增订本,第117页。过着孤独生活的曹七巧唯一能接触到的正常男子正是她的小叔季泽,但当她曾幻想着把爱情寄托在小叔子季泽身上时,却再一次被现实打败。她终于发现季泽只不过是利用她的喜欢来骗取她的钱财满足自己的欲望。文中是这样描写季泽的内心的:季泽看着她,心里动了一动。可是那不行,玩尽管玩,可是他早就抱定了宗旨不惹自己的家人,一时的兴致过去了,躲也躲不掉,踢也踢不开,成天在面前,是个累赘。何况七巧的嘴这样敞,脾气这样躁,如何瞒得了人?何况她的人缘这样坏,上上下下谁肯代她包涵这一点,她也许是豁出去了,闹穿了也不在乎,他可是年纪轻轻的,凭什么要冒那个险,他侃侃说到:“二嫂,我虽年纪小,并不是一味胡来的人。”张爱玲:《金锁记》,出自《传奇》,山河图书公司1946年11月增订本,第253页张爱玲:《金锁记》,出自《传奇》,山河图书公司1946年11月增订本,第253页。可见季泽对曹七巧的情谊并未有过半分真诚。由此可见,悲惨的婚姻,不幸的原生家庭,无人理解的孤独,使曹七巧在精神世界和现实世界都是孤立无援的。这也不难理解,为何最后曹七巧会对金钱有着深深的执念,在曹七巧的世界里,唯有金钱才能填补她缺失的安全感。三、反抗意识初步觉醒的女性形象——《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曹七巧这类的人物形象是历史断裂的废墟时代中尴尬的存在,在那个男性被视为社会绝对主体的时代,女性承担的作用基本只是生儿育女和传宗接代。而曹七巧等人却连这样的作用也丧失了,这更加让她们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中举步维艰。由于她们的出身和婚姻的尴尬,她们很难在从属地位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因此她们不得不牢牢抓住金钱这最后的救命稻草。如果前面说到曹七巧这类的女性群体是从头到尾被困于生活的牢笼之中,只能在暗无天日的地方一天天发臭。那么张爱玲笔下的另一类女性群体则是生活在牢笼之外的,呼吸过新鲜空气的。她们或多或少的受到新文化运动的熏陶,思想得到了一定的解放。纵然是曾见过阳光,可是她们依旧是生活在逃不掉的阴霾之下的。其典型的代表人物是《倾城之恋》中的女主人公白流苏。纵然白流苏拥有逃离旧式婚姻的勇气,拥有自己的理想与个性,但她也不得不在生存面前低头。在生活的窘迫面前,她的自尊和清高无法支撑多久,终究她也不得不再次依靠男人和婚姻度日。(一)兼具独立性与依附性的女性形象——白流苏《倾城之恋》发表于1943年,当时正值战乱时期。白流苏作为《倾城之恋》的女主人公,在一定成度上反映了那个时期女性的价值观、爱情观、金钱观。由白流苏的人物形象可以看出那个时代的女性想逃出封建礼教的束缚,却仍然被禁锢。张爱玲表面上写的白流苏与命运反抗无果的悲剧,实则写的是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以及女性由于自身虚荣而产生的矛盾。《倾城之恋》是以一个思想上一定程度上冲破旧式家庭牢笼的女性视角,描述了战争时期的一段从上海辗转到香港的爱情故事。张爱玲在《关于<倾城之恋>的老实话》中说过:“流苏实在是一个相当厉害的人,有决断,有口才,柔弱的部分中是她的教养与阅历。”张爱玲.倾城之恋[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6:462相较于《金锁记》中的人物,不论是在封建礼教下被压抑到变态的曹七巧,还是软弱任人摆布的长安,白流苏比起他们,身上多的是一种犀利、独立决策的智慧和勇气。白流苏的独立意识体现在,她常常在前途未卜时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大胆地做出抉择。原文中曾经提到她对范柳原说过:“连我这样守旧的人家,也还说‘初嫁从亲,再嫁从身’”张爱玲.倾城之恋[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6:207尽管原文中并没有描写白流苏第一次嫁人的情景,但从这句话中仍然可以看出,白流苏的初次嫁人是由家里人决定的,并不是由她自己主动选择。但是离婚这件事却是白流苏自主决定的,原因是她的丈夫经常对她进行暴力对待,还有另外其他对不起她的地方。即便是生在那个时代,那样传统的家庭背景下,白流苏并没有一味的顺从和忍耐,她选择了坚决摆脱不幸的旧式婚姻,这是她的第一次独立思考。张爱玲.倾城之恋[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6:462张爱玲.倾城之恋[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6:207白流苏离婚后,回到娘家,且一待便是七八年,在娘家人传统的思想中,白流苏既已嫁给了别人,就已经是别人家的人了,哪怕她已经离婚多年。原文中当三爷提出要白流苏回去为前夫守孝被白流苏以法律上已经离婚的理由拒绝时,三爷是这样说的:“你别动不动就拿法律来吓人,法律呀,今天改,明天改,我这天理人情,三纲五常,可是改不了!你生是他家的人,死是他家的鬼,树高千丈,落叶归根——”张爱玲.倾城之恋[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6:191由此可见,白流苏在娘家是备受排斥的。而白流苏对白公馆充斥的封建腐朽的风气也是十分厌恶的。原文中有这样一段对白流苏的形心理描写:“白公馆有这么一点像神仙洞府:在这悠悠忽忽过了一天,世上已经过了一千年,也同一天差不多,因为每天都是一样的单调与无聊。”张爱玲.倾城之恋[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6:213由此可见,她内心里其实是不渴望甚至是带有一些厌恶这种封建大家庭的庇护的,只是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使她变得麻木,但前夫病死这一风波使她的独立意识开始觉醒,母亲与兄嫂的冷漠也更是让白流苏开始正视她与这个传统封建家庭的隔阂,“人人都关在他们自己的小世界里,她撞破了头也撞不进去。”张爱玲.倾城之恋[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6:201她不愿意接受家人给她谋划的回去守寡的出路,她要冲破白公馆的“牢笼”,勇敢的走出这个令她窒息的地方,开辟一片独立天地。因此当她偶遇到范柳原时,她便毫不犹豫地抓住了这根救命稻草。离开白公馆,与封建传统划清界限,是白流苏做出的第二次独立选择。张爱玲.倾城之恋[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6:191张爱玲.倾城之恋[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6:213张爱玲.倾城之恋[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6:201但是白流苏到底还是摆脱不了这种传统的依附性,当她与家庭决裂失去了经济来源后,她首先想到的并不是自己出去工作来养活自己,而是选择了寻找一个所谓的可以提供经济来源的爱情当作靠山。这种微弱的爱情背后,实则是白流苏根深蒂固的依恋性。《倾城之恋》的结局看似圆满,实际上,张爱玲通过塑造白流苏这个形象,揭露的是男权社会下女性被压迫的困境以及女性自身的虚荣。女性的自由被婚姻束缚,白流苏并不想被婚姻约束,所以她拒绝了男权社会的婚姻制度,具有一定反抗精神,可最终却还是受到男权社会的制约不能实现完全的独立。可见当时的社会,女性受制于家庭和社会,虽有心逃离,却也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二)白流苏独立精神对抗世俗失败的原因白流苏这一形象的塑造与张爱玲自身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联。张爱玲自身正处于20时期初思想文化运动盛行的时期,此时启蒙思潮影响了一部分女性,使她们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进步思想。而她笔下的白流苏正是这种初步具备独立思想的知识女性。白流苏的思考是独立而又清醒的,白流苏想要找一个有钱的男人,来保障自己的物质生活和基本安全,而她却同时清醒地认识到范柳原只是想找一个满足自己男权思维的女性,而并不是真心想找一个妻子。女性意识的初步觉醒在白流苏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但尽管她具有一定的独立精神,却最终还是无法摆脱传统的依附性。其原因如下。首先,白流苏生活的时代虽然已经出现了进步思潮,但长期以来中国都是处于男权统治下的封建社会,封建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导致长久以来处于被动地位的女性无法立刻实现自身的独立,无法立刻摆脱对男权的依附。因此尽管白流苏有想要逃离旧式大家庭的念头,却又不得不再次依赖于婚姻。这实质上是从一个牢笼进入了另一个牢笼。其次,虽然在当时的社会上出现了一定的进步思潮,部分女性也获得了受教育的权力,但是社会并没有为女性提供太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来源,这就使得女性即便具备了独立进步的思想,却仍然在经济上受到限制。白流苏在离婚后因为没有经济来源不得不回到娘家忍受屈辱,而面对这种情况,她想到的方法也只是凭借着自己残存的美貌再寻求一段婚姻。这也充分证明了白流苏对婚姻和金钱的依附性。另外,白流苏身上的独立性是不彻底的,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她不可避免地具有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中带有“奴性”的女性意识——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当女性试图打破男权下的家族伦理时,就会被视为异类。这种封建伦理思想长期束缚着女性,就导致她们自身具有人性的弱点。白流苏敢于离婚,却敌不过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也经不住经济上的窘迫。于是她再一次向婚姻屈服了。她所怀揣的那种借范柳原提升自己的地位气气白家人的“小家子气”的想法,体现的正是对现实的谋生打算和对男权社会的屈服。四、单纯勇敢追求自由的女性形象——《半生缘》顾曼桢顾曼桢这类的女性人物形象不同于前面提到的面对生活泥淖甘愿沉沦的曹七巧,也不同与短暂的抗争之后又向命运妥协的白流苏。顾曼桢这类的女性是不甘困于牢笼之中,对窗外的阳光充满了渴望与憧憬。她们有自己的理想个性,有追求自己幸福生活的热情,她们渴望着建立自己的精神家园。(一)在绝望中抗争的自强女性——顾曼桢“女性主体意识是指女性作为行为主体,具有不依赖于外在力量,自由支配自身一切活动的意识,是女性追求男女平等和人格独立的一种内在动力及价值观念。”陈慧.当代中国知识女性主体意识的消解与重塑[J].河北学刊,2011,31(2):226-229.陈慧.当代中国知识女性主体意识的消解与重塑[J].河北学刊,2011,31(2):226-229.“张爱玲敏锐地意识到这种女性生活的危机,她不是以外部世界的尺度,而是从人性的角度,从女性自身的生命存在出发进行审视。她的作品未能给女性给指一条正途,但清晰地剖示给她们传统之路地通向死亡。”乔以钢.中国女性与文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347.《半生缘》这部作品是张爱玲从女性视角出发,揭露了女性即便是拥有了知识和进步思潮,也仍摆脱不了传统社会男权和金钱的双重束缚。即便是女性可以在物质上寻求独立,但在思想上仍无法摆脱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曼桢性格坚忍独立,在绝境中也不曾妥协,或许她可是摆脱物质上的困境,但精神上受到的伤害却是无法乔以钢.中国女性与文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347.(二)顾曼桢性格命运的形成原因《半生缘》主线讲述的是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女主人公顾曼桢与同一个工厂的实习工程师沈世钧的悲剧爱情故事。顾曼桢是一个渴望通过经济独立获得自由尊严和爱情的女孩,她为给家庭增加收入一个人不辞辛苦的打三份工,她是一个独立自主思想先进的新时代女性。男主人公沈世钧是一个也同样具有独立思想,人格尊严,不愿意依靠家里财富生活的进步青年,他凭借自己的才华和能力追求自己的事业。然而这样一对看起来十分般配且思想上有共鸣的年轻人的爱情却最终以悲剧收场。曼桢的独立和自强毫无疑问与她所受到的新时代的教育和文化熏陶有着紧密的关系。而这与作者张爱玲本身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半生缘》改编自《十八春》,这部作品创作于新中国成立的初期,在那个年代,各中先进的新思想蓬勃发展,新时代的浪潮不断冲击着张爱玲,她在着汹涌的新思潮中看到了祖国光明的未来,看到了民族的希望,她坚信在这样的时代下,年轻人可以通过知识的力量和自己的智慧勇气大展宏图。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张爱玲毕竟是在封建时期生活和成长起来的,童年的经历和爱情婚姻的不如意让她更敏锐的感受着这个社会的畸形和对女性的压迫。张爱玲到底还是悲观的,尽管社会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尽管她也在努力适应并接受着一切,但她的内心还是凄凉痛苦和无助的。就像顾曼桢,虽然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虽然拥有着独立自强和不肯妥协的精神,甚至只差一点就能与自己心爱的人享受一生。但命运给了她一个凄凉而不幸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就是顾曼桢的姐姐顾曼璐。某种程度上来讲,顾曼璐代表的与新时代和新思想的对立面,即封建思想的残余。因为自己年老色衰,无法再通过出卖色相赚钱,为了维护一个稳定的家庭,顾曼璐选择了牺牲自己的妹妹,成为了丈夫的帮凶,毁灭了自己亲妹妹的清白,而她们的母亲顾太太也是将错就错,逼迫自己的女儿就范。姐姐顾曼璐和妈妈顾太太所代表的正式新时代下难以立刻被治愈的封建糟粕思想文化的顽疾。顾曼桢的悲剧来源除了来自家庭的逼迫外,与爱人世钧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起初沈世钧作为一个勇敢独立的青年,给了同样追求独立的精神和物质世界的顾曼桢巨大的勇气和精神支持,鼓舞着顾曼桢坚持自己,不断为了实现自己的独立自由与封建传统割裂。但是沈世钧最终还是无法摆脱男性法权在经济文化和两性道德领域的统治,无法无条件的支持顾曼桢对独立自由的追求。当沈世钧最终顺从家里的安排放弃了原有的理想和追求时,也就意味着,他与顾曼桢搭建起的那座桥,还未等到曼桢走到彼岸就轰然倒坍。他们失去了共同的理想和目标,最终这段感情走向了破裂。这也印证了在那样的男权处于统治地位的社会里,女性想要绝对的保持独立是一种无稽之谈。他们爱情悲剧的根源也正是来自于曼桢所追求的独立自由与男权统治的社会是相矛盾的。五、结语张爱玲在其小说中,通过塑造不同的女性人物形象,呈现出女性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和生存现状。张爱玲受自己人生经历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南文理学院《大学物理B》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市政公用服务中心2018年雨污分流工程
- 机械制造经典题库
- 2024至2030年中国手动咖啡磨豆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不锈钢周转桶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自动磨刀磨锯机床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纯棉劳保手套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电脑压缩试验仪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有源立体声音音箱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筹码铁片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移动宽带注销委托书模板需要a4纸
- 品管圈活动提高氧气雾化吸入注意事项知晓率
- 2024美世中国员工敬业度与员工体验白皮书 打造可持续的 员工体验
-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八单元 单元测试卷(人教版 2024年秋)
- 传感网应用开发(初级) 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代发货合作协议书 代发货协议书
- DZ∕T 0227-2010 地质岩心钻探规程(正式版)
- 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电影-字幕-对白-中英文对照-看电影学英语-打印-文本版
- 2024年公务员(国考)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含完整答案(典优)
- 2024年社区工作者考试必背1000题题库【含答案】
- 职业能力养成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潍坊职业学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