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古诗文专项复习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考点精讲及方法突破_第1页
2025中考语文古诗文专项复习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考点精讲及方法突破_第2页
2025中考语文古诗文专项复习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考点精讲及方法突破_第3页
2025中考语文古诗文专项复习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考点精讲及方法突破_第4页
2025中考语文古诗文专项复习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考点精讲及方法突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古诗文阅读精讲文言文阅读考点精讲及方法突破2025年中考语文主题训练考点速览考点1

断句(5年5考)

考点2

文言词语释义(5年5考)考点3

句子翻译(5年5考)

考点4

内容理解与概括(5年3考)考点5

对比分析(5年2考)

考点6

分析人物形象(5年0考)考点1

断句(5年5考)方法技巧1

根据动词断句

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常省略,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典例分析例

给“倏

定”断句。(用“/”标三处)【分析】

观察句子,可知本句无主语,应找出动词“跃起”“映射”“成”“演漾”,在动词前断开。故答案为:倏忽跃起数千丈/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方法技巧2

根据名词断句

在文言文中,名词常作主语、宾语等,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官职名等。一般来说,若名词作主语,其前可断开;若名词作宾语,其后可断开。因此,找到句子中出现的名词就不难断句。典例分析例

给“沧

焉”断句。(用“/”标两处)【分析】

观察句子可知,“河干”为宾语,“山门”为主语,故“河干”后应断开;“河”为宾语,“二石兽”为主语,故“二石兽”前应断开。故答案为: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方法技巧3

根据虚词断句

在断句时,虚词是非常重要的标志。一般来说,一些语气词、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断句标志词方法句首发语词“夫”“盖”“其”“然”“则”“然则”“岂”“安”“既”“既而”“故”“至若”“若夫”“初”“惟”“斯”“凡”“且”“请”等词,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前面一般要断开。句尾语气词“者”“也”“欤”“哉”“乎”“耳”“焉”“耶”“矣”等词,常用于句末,其后往往可以断开。断句标志词方法疑问语气词“何”“胡”“安”“奚”“焉”“孰”“孰与”“何如”“奈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上下文文意贯通,之后就可断开。复句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是故”等词,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其他词语“以”“于”“为”“则”“而”等词,往往用于句中,在它们前后一般不断开。如果“而”字表转折且后面为一个完整或较长的句子时,“而”字前面就应该断开。典例分析例

给“且

也”断句。(用“/”标一处)【分析】

“安”为疑问代词,表示反问,在它前面应该断开。故答案为: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方法技巧4

根据句式断句

古人行文,喜欢用整齐的句式,解题时,可以利用古文讲究整齐对称,行文中上下句常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的特点进行断句。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断句,常常是断开一处,接着便可断开几处,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言语法中有一些固定结构,如“……者,……也”“不亦……乎”“何……之有”“孰与……乎”“为……所……”“受……于……”等,根据这些结构也可断句。典例分析例

给“不

悲”断句。(用“/”标一处)【分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句式相同,中间应断开。故答案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方法技巧5

根据修辞断句

对偶、排比、顶真、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以四六句居多。典例分析例

给“子

孙”断句。(用“/”标三处)【分析】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为顶真句,依据顶真句的特点断句即可。故答案为: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满分特训1.[2024福州模拟]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飞忿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废于一旦。”初,飞每对客叹息,又以恢复为己任,不肯附和议。桧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己必及祸,故力谋杀之。岁暮狱不成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时年三十九。(《宋史·岳飞传》,有删减)A.岁暮狱不成/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B.岁暮/狱不成/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C.岁暮/狱不成/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D.岁暮狱不成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给语句断句,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再弄清楚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宾语、补语之间应有停顿。“岁暮狱不成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意为:年底,案子也定不了,秦桧亲手写了一张字条交给审判官,审判官立刻回报岳飞被处死。“岁暮”为时间状语,此处应有停顿;“狱不成”“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都是完整的句子,句子之间应有停顿。故断句为:岁暮/狱不成/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故选B。【参考译文】

岳飞愤怒惋惜地流下眼泪,向东方拜了两拜,说:“北伐十年的成果,一天就毁废了。”最初,岳飞常常对着朋友慨叹,又把恢复(中原)作为自己的责任,不肯依附和议的主张。秦桧也认为如果岳飞不死,始终会阻碍议和,自己一定会招致灾祸,所以极力谋划杀死他。年底,案子也定不了,秦桧亲手写了一张字条交给审判官,审判官立刻回报岳飞被处死。岳飞死时年仅三十九岁。2.[2024宁德模拟]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已而贼大集,侯还守州治。壬午贼攻西门侯奋身率先力战贼稍却。俄而,马中流矢,遂坠地被执。贼首谓侯曰:“公廉能名素著,欲屈公仍尹此州,何如?”CA.壬午贼攻/西门侯奋身/率先力战/贼稍却/B.壬午贼攻/西门侯奋身率先/力战贼/稍却/C.壬午/贼攻西门/侯奋身率先力战/贼稍却/D.壬午/贼攻西门/侯奋身率先力战贼/稍却/[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壬午”表示时间,所以要停顿。“贼攻西门”是一个主谓宾完备的句子,停顿。“侯奋身率先力战”是一个主谓句,主语是“侯”,“贼稍却”也是一个主谓句,主语是“贼”,两个句子主语不同,所以要在“贼”之前停顿。故选C。【参考译文】

过了不久,敌人聚集的人数更多,伯颜退回到府衙内。壬午的时候,敌人攻破西门,伯颜奋不顾身带头和敌人作战,敌人稍稍退却。不久,伯颜的马被敌人的流箭射中,于是他从马上掉下来被敌人捉住。贼人的首领对侯伯颜说:“您清廉贤能的名声向来显著,(我)想委屈您仍然担任这个州郡长官,怎么样?”考点2

文言词语释义(5年5考)方法技巧1

课内迁移法

1.联想该文言词语在课内的义项。

2.将义项代入课外文言语句中进行验证。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文言实词具有多个义项,要确定一个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需要根据具体语境辨析几个义项,选取最贴切的代入课外文言语句中。

3.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得出最佳答案。典例分析例

解释“竟不上岸,因还如期”中“因”的意思。【分析】

第一步,结合所学知识联想词义。联想该词在课内文言语句中的常见义项。因趁、乘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顺着、就着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于是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

第二步,代入词义验证。把联想到的义项一一代入课外文言语句中进行验证,可知“因”解释为“于是”最恰当。方法技巧2

词典义项代入法

观察已给出的义项,将义项代入具体语境,根据语句的含义确定文言词语的词义。典例分析例

根据“直”的含义“①一直;②只是;③当,对着”解释“非直衔杯酒而已”中“直”的意思。【分析】

解释该词含义时,可将其义项分别代入句中去辨析。根据“非直衔杯酒而已”的含义“不只是一同举杯饮酒的交情而已”可知,“直”应取“只是”之意。方法技巧3

语境推断法

文言文中多排比句、对偶句等,其中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意义相反或相近,故可结合具体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含义。典例分析例

解释“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中“转”的意思。【分析】

两个句子为对偶句,首先找出对应位置的词语,“转”字与“叫”字位置相对。然后根据其他对应词语间的关系可知,这两个句子表达的意义相近,如“不穷”与“无绝”位置相对,都是“不停”的意思。故“转”和“叫”意思相近,结合句首的主语“蝉”可推测“转”的意思是“蝉叫、蝉鸣”。方法技巧4

成语联想法

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解释文言词语的意思时,可以联系相关成语推断词义。典例分析例

解释“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中“叟”的意思。【分析】

解释词义时,可联想成语“童叟无欺”,该成语的意思是“对待小孩和老人的态度一样,不会欺瞒”,不难看出“叟”是“老人(老年男子)”的意思。满分特训3.[2024福州模拟]

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加点词语方法提示词义(填写文字)飞遣子云领骑兵直贯其阵成语联想:调兵遣将(1)遣:_______戒之曰使用词典选择义项戒:A.警戒,戒备;B.同“诫”,告诫;C.戒除;D.斋戒(2)戒:______________贼尸布野组词法(3)布:______飞忿惋泣下课内迁移:康肃忿然曰(4)忿:______

派遣

同“诫”,告诫遍布愤怒4.[2024宁德模拟]

根据语境,参照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加点词方法提示词义(填写序号)且逼州境关联教材年且九十。

(《愚公移山》)(1)且:___________________又谕乡民各团结自相保查阅词典选择义项谕:

①告诉,使人知道。②知道,了解,明白。③比喻。(《古汉语常用字词典》)(2)谕:____侯乃啮舌出血联系上下文推断(3)啮:____

将近,将要①咬考点3

句子翻译(5年5考)方法技巧

句子翻译既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又是文言文考查的重点,因此谨记文言文翻译要点尤为重要。文言文翻译一般采用“留”“替”“调”“补”“删”的翻译方法。①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②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词。③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④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⑤删: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译。

以上所说的“留”“替”“调”“补”“删”的翻译方法,不是各自独立的,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它们是相互关联、交互运用的,不能截然分开。典例分析例1

翻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分析】

①留。人名“怀民”可保留不译。②替。部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或现代汉语常用词语。③调。本句为状语后置句。“步于中庭”应调整为“于中庭步”。④补。“相与步于中庭”前省略了主语,即“(我们)相与步于中庭”。故句子应翻译为: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们)共同在院子里散步。例2

翻译“何陋之有”。【分析】

①替。“陋”替换为“简陋”。②调。该句为宾语前置句。调整后的语序为“有何陋”。③删。句中的“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翻译时,可删去不译。故句子应翻译为:有什么简陋呢?抢分秘籍常见的特殊句式1.判断句。

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要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动词“是”。古代汉语的判断句,通常不用“是”,常采用以下方式表示:(1)用语气助词来表示判断。常采用“……者,……也”“……,……也”“……,……者也”“……者……”等格式。翻译判断句时一般要译出“是”或“不是”。如“南冥者,天池也”(《北冥有鱼》),应翻译为:南海,是一个天然形成的水池。(2)用“乃”“则”“即”“皆”等副词加强判断的语气。当用副词加强判断语气时,翻译时应把副词的基本义翻译出来,并补上判断词“是”。如“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翻译时应将“皆”译出并补上“是”,即译为:这些都是忠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忠诚纯正。2.倒装句。

在一定条件下,文言语句中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这就是古代汉语中所谓的倒装句。倒装句有下面几种情况:(1)宾语前置句。现代汉语中宾语一般处于谓语之后,用来回答是“谁”或是“什么”。而古代汉语中往往出现宾语放置在谓语前的情况。翻译时需要将宾语调到谓语后。如“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翻译时,应调整为“微斯人,吾与谁归”。(2)主谓倒装句。谓语一般放在主语后,但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有时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的位置,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如“贤哉,回也!”(《〈论语〉十二章》)的正常语序应是“回也,贤哉!”。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颜回真是有才德的人啊!”(3)定语后置句。古代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语之后。翻译时须将定语放在中心语前。如“马之千里者”(《马说》)中“千里”为定语,置于中心语“马”之后,翻译时,应调整语序,译为“千里马”。(4)状语后置句。古代汉语中常将状语放在中心语的后面,以突出中心语。翻译时,应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将状语调在中心语前。如“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于朝廷”为状语,置于中心语“战胜”之后,翻译时,应调整语序为“此所谓于朝廷战胜”。3.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是被动关系。被动句主要有两种情况:(1)用“于”“为”“为……所……”“见”等表被动。如“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应译为“士卒大多是被(他)所用的”。(2)没有被动词,但意思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如“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三峡》)应译为“到了夏天,水漫上山陵,下行和上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4.省略句。

古代汉语的省略句常省略主语、谓语、宾语或介词,有时也省略数量词或定语等。翻译此类句子时,须分析上下文,将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再翻译。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应补充为“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满分特训5.[2024厦门模拟]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无一不可资人采择者。[答案]

没有一处不可以供人采摘的地方。(2)故予非惟爱之,益敬之。[答案]

所以我不只爱莲,更敬重莲。【参考译文】

莲这种植物,喜欢它的人有的是因为它的气味,有的是因为它的美丽,没有能知道莲花品德的人。自从周敦颐写了《爱莲说》之后,人们无不称赞它的品德,但还没有人说到它的才能。

我私下观察莲花用途广大的地方,莲子和莲藕可以供奉祭祀,可以充当百姓的食物,可以治疗疾病,细微到叶子、须、茎、节,没有一处不可以供人采摘的地方。在众多花卉中,根美的叶子会废弃,需要它的果实的枝干会被遗弃,寻找各个方面都完美的花卉,大概很少能达到。而且它在阳气温暖已经很旺盛时,它的花就逐渐开放;阴气的节度还没有凝聚时,它就早早地蛰伏扎根。符合君子进退和出仕、退隐的义理。所以我不只爱莲,更敬重莲。并且把它引种在屋舍周围,作为我的老师和朋友。考点4

内容理解与概括(5年3考)方法技巧

课外文言文内容理解与概括的具体解答方法如下:第一步: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解答课外文言文问题的关键是读懂选文,中考课外文言文难度一般都不大,内容比较浅显,考生借助所给注释并迁移课内所学就能读懂大意。第二步:分析选文,把握主要内容。

具体分析时,首先要明白选文的类型(写人叙事、写景抒情、哲理思辨等),然后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写人叙事类文章,要分析写的是谁,做了何事;写景抒情类文章,要分析写的是什么景,景物有什么特点,抒发了什么情感;哲理思辨类文章,要把握文章阐释的道理。

概括时可采用以下四种方法:1.标题扩展法。如果标题本身交代了某件事,便可在标题上增加相应的要素对其进行扩展。2.要素归纳法。可根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归纳概括。其中,人物和事件是最主要的。如果选文中特意强调了时间或地点,那么在概括时就需要加上。3.段意合并法。首先把选文划分成几个部分,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每个部分的内容,最后合并起来,就是选文的主要内容。4.借助关键句法。从结构上看,选文中会有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中心句等,可借助这些关键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三步:分析题干,确定答题指向和答题采分点。

分析题干,首先明确题干要求概括的是整篇文章的内容还是某一部分的内容,抑或是某件事的内容;其次要看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还是用原文语句回答;最后看分值,以此为据确定答题采分点。第四步:组织语言,整合答案。典例分析例

《陋室铭》一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陋室不陋”的?【分析】

首先通读全文,找出关于陋室的描写。“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了陋室的环境;“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了作者在陋室的交往人物;“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了作者在陋室的日常生活。然后由这些描写不难概括出答案为: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个方面描写“陋室不陋”。满分特训6.结合第5题中文言文的内容,说出作者“敬”莲的原因。(4分)[答案]

(4分)示例:作者敬莲的原因是莲花“才德兼备”。首先,莲花之“才”表现在可食用、可入药,有多种用途,对人有益(具有实用价值);其次,莲花有“德”,莲花如君子一样“知进退”,在“阳煦已盛”时蓬勃盛放,“阴节未凝”时蛰伏扎根,符合“君子之义”,是君子为人处世的典范。考点5

对比阅读(5年2考)方法技巧

课外文言文与课内文言文的对比阅读是文言文阅读的重要考点,考查的方式一般有:①由课外文段涉及的某件事或某句话联想课内的某句话;②分析比较课外文言文与课内文言文在内容或写法上的异同点;③对比课外文言文与课内文言文,分析出现某种情况的原因。

解答这类题要在厘清课外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住“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原则。答题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阅读课外文言文,整体把握该选文的主要内容。第二步:认真分析题干要求,明确比较的内容,厘清课外文言文要和课内文言文的哪一篇的哪一方面进行比较。第三步:回忆课内相应篇目的内容,通过比较,确定作答所需要的信息。第四步:整合出符合题干要求的答案。典例分析例

下面文段与《岳阳楼记》都写到“进”与“退”,但分别体现了韩魏公与范仲淹不同的品质,请简要分析。

韩魏公器量过人,性浑厚,不为畦畛峭堑。功盖天下,位冠人臣,不见其喜;任莫大之责,蹈不测之祸,身危于累卵,不见其忧。怡然有常,未尝为事物迁动,平生无伪饰其语言。其行事,进,立于朝与士大夫语;退,息于室与家人言,一出于诚。人或从公数十年,记公言行,相与反复考究,表里皆合,无一不相应。(节选自《忍经》,有删改)【分析】

对比分析韩魏公与范仲淹的不同品质,应该结合事例分析说明人物品质特点。本文中韩魏公“器量过人,性浑厚,不为畦畛峭堑”具体表现为“进,立于朝与士大夫语;退,息于室与家人言,一出于诚”。可见韩魏公“进”“退”如一,体现了他器量过人、待人真诚的品质。范仲淹则是“进亦忧,退亦忧”,“进”“退”都心忧天下,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崇高品质。故答案为:韩魏公在朝廷上和在家中表现如一,体现他器量过人、待人真诚的品质;范仲淹在朝廷为官或被贬官在外都心怀天下,体现他忧国忧民的崇高品质。满分特训

【注】

①海渚:海岛。②槎:木筏。③赍:携带。[答案]

(4分)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②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勾连。首先,审题,明确答题中心,即“思想内涵”。然后,结合课内所学和对课外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分别明确《桃花源记》和选文的思想内涵。最后,概括其共同点。【参考译文】

往昔的传闻说银河与大海相连通。近年有居住在海岛上的人,每年八月(会看到海上)有漂浮着的木筏来来往往,从不误期。有一个人胸怀不平凡的志向,在木筏上建造了一座楼阁,携带很多干粮,乘着木筏离开。十多天的时间里,他还能看到日月星辰,后来就恍恍惚惚,也分不清白天黑夜。离开了十多天,忽然到达一个地方,(那里)有城市的样子,房屋十分整齐。远远望去,房子里有许多织布的女子,看到一男子牵着牛在小洲旁让它饮水。牵牛的人(看到他)便吃惊地问:“什么原因来到这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