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课件》课件_第1页
《抗日战争课件》课件_第2页
《抗日战争课件》课件_第3页
《抗日战争课件》课件_第4页
《抗日战争课件》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抗日战争历史回顾带领大家回顾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奋斗历程,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重拾民族自豪和爱国主义精神。引言了解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而进行的一场正义斗争。这场战争持续时间长、牺牲惨重,最终以中国人民的胜利而告终。重温历史通过回顾抗日战争的来龙去脉,我们不仅可以深入了解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也能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什么是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在1931年至1945年之间,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进行的一场持久而艰苦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经历了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的发展过程,最终推动了中国人民取得了对日全面胜利。抗日战争不仅是中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正义斗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抗日战争的背景1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在晚清到民国时期,中国面临着严重的内政动荡和外敌入侵的困境,国家前景岌岌可危。2军阀混战与国共两党的矛盾内战不断,军阀割据,国共两党矛盾尖锐,使中国陷入一片混乱和动荡之中。3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日本企图通过各种手段扩张势力,从九一八事变到卢沟桥事变,不断侵犯中国主权。4九一八事变与卢沟桥事变这两次事件导火索,推动了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爆发。1931年九一八事变1九一八事变的发生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伪造铁路爆炸事件,在中国东北发动对中国的武装侵略,迅速占领了东北三省,这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2东北沦陷国民政府虽然在外交和军事上做出了坚决的抵抗,但最终还是无法阻止日本军队的侵略扩张,东北三省相继沦陷。3国际社会的反应事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谴责,但联盟无法采取有效措施,最终导致了联盟的解体。这件事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的正式开始。抗日战争的意义1民族独立结束了中国长期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2民族自尊心的唤起唤起了全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增强了民族凝聚力3共产党地位的提高共产党在抗战中的领导作用得到了人民的广泛认同,提高了地位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结束了中国长期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而且唤起了全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同时,抗战中共产党的领导作用得到了人民的广泛认同,极大地提高了共产党的地位。抗日战争的主要阶段九一八事变(1931年)1931年9月18日,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东北三省,这标志着中国内地的抗日战争正式拉开序幕。七七事变(1937年)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日战争由此开始。这是中华民族前所未有的民族解放斗争。与日军的重大战役八路军、新四军和东北抗联等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战役,如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淞沪会战、武汉会战等。最终取得胜利经过8年艰苦卓绝的抗争,中国人民最终在1945年8月15日取得了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抗日战争的起源随着近代中国内外矛盾的加剧,抗日战争的根源渐次浮现,最终以武力冲突的形式爆发。这一过程充满了复杂的国内外政治博弈,揭示了中国民族独立自主的艰辛历程。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内忧清朝末年,政治腐败,军事实力衰退,加之太平天国等内部武装起义不断,使得中国内部陷入长期战乱。外患在此期间,列强频繁发动侵略战争,如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不断侵犯中国主权,掠夺资源。民族觉醒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下,中国人民群众开始觉醒,如义和团运动等反抗外国侵略的爱国运动应运而生。军阀混战与国共两党的矛盾军阀割据20世纪20年代,中国陷入了军阀混战,各地军阀相互争夺利益,使国家陷入长期混乱之中。国共矛盾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之间存在着意识形态和政治利益的矛盾,双方曾一度爆发内战。国共合作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国共两党最终达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共同抗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领土扩张日本为了实现对亚洲的统治,采取一系列侵略政策,占领了中国东北、华北、华中等地区。剥削资源日本大规模掠夺中国的农业、工业、矿产等资源,以满足其军国主义扩张的需求。控制经济日本通过经济政策和金融控制,试图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和附属国。宣扬种族主义日本宣扬所谓"大日本帝国"的民族优越性,妄图成为亚洲的霸主。九一八事变与卢沟桥事变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沈阳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东北三省,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正式开始。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卢沟桥附近制造事端,引发了"七七事变"。这标志着中国人民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中日关系恶化这两次事变导致了中日关系的急剧恶化,中国人民被迫走上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道路。从七七事变到全面抗战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发生,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这场由日本发动的冲突,最终演变为中国人民对日本侵略军的全面抗争。从七七事变到全面抗战1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2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正式实现抗日合作3八路军、新四军国共两党共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4全面抗战中国全面进入抗日战争的新阶段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京郊区的卢沟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标志着中国全面进入抗日战争的新阶段。为应对这一严峻局势,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正式实现抗日合作,共同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建立了八路军和新四军等主要抗日武装力量。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持续8年的全面抗日战争。国共合作与八路军、新四军的建立国共合作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摒弃了过去的内战,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八路军和新四军在这一合作下,中国共产党领导成立了八路军和新四军,成为抗日斗争的中坚力量。领导地位经过多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赢得了广泛的支持,地位大为提高。东北抗联的成立义勇军的崛起在日军侵占东北后,各地义勇军纷纷组建,成为抗日斗争的中坚力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在1931年9月成立的东北抗日联军。军政合一的架构东北抗联由军事指挥部和政治指导部两大部分组成,实行军政合一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了各方面力量。粟裕与彭德怀的领导东北抗联由粟裕、彭德怀等共产党人领导,他们制定了坚持武装抗日、争取民族独立的战略方针。长期游击战东北抗联采取游击战术,在广大农村地区持续开展反侵略斗争,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国民政府的全面抗战蒋介石领导抗战作为国民政府领导人,蒋介石在七七事变后果断发动全国性抗日战争,动员全国力量团结抗日。国共合作抗日国民政府与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八路军和新四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坚力量。国民政府全面抗战国民政府在全国动员下投入大量军事、经济和外交资源,全面抗战直至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的发展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抗日战争逐步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中国军民展开了一系列重要的战役,取得了多方面的重大成就。百团大战与三大战役1百团大战1940年8月至12月,八路军发动了规模空前的百团大战,粉碎了日军的"扫荡"计划,是抗战初期国共军队最大规模的联合反攻行动。2三大战役1944年9月至1945年1月,中国军队在山东、河南、湖北等地发起了三大战役,严重打击了日军的战斗力,为最终战胜日本奠定了基础。3武汉会战1938年7月到10月,国民政府军队在武汉地区与日军展开激烈的会战,虽然最后失守,但成功阻止了日军的南进。延安整风运动思想教育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彻底纠正党内存在的错误倾向。组织规范健全党的组织纪律,建立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群众路线坚持以群众为中心的工作方法,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平型关大捷1关键时刻的决胜一战1937年9月,百团大战后,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在山西平型关发起了一场果断的反攻,取得了完全胜利,这是抗战初期中国军队取得的最大胜利之一。2运用战略机动打败日军八路军运用灵活的战略机动,以少打多,在平型关一举歼灭了日军一个师团,创造了抗战史上最大的单一战役胜利。3增强抗战信心和士气平型关大捷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斗志,树立了中国军队可以战胜日军的信心,标志着抗战进入了新的阶段。淞沪会战与武汉会战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至11月26日发生的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初期的一场重大战役。这是中国军队迎接日军正面进攻的第一次大规模战斗。虽然最终战败,但中国军队的英勇抗击震惊了世界,彰显了中国军民奋勇抗敌的决心。武汉会战1938年6月至10月发生的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尽管最后武汉沦陷,但中国军队的顽强抗击使日军蒙受了沉重损失,延缓了日军对华南的进攻,为后来的抗战奠定了基础。淞沪会战与武汉会战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中国国民政府军与日军在上海展开了持续近3个月的激烈战斗,这一战役被称为"淞沪会战"。1938年5月至10月,中国军队与日军在武汉地区展开了艰苦卓绝的防御战,即"武汉会战"。这两次会战体现了中国军民顽强的抗日决心。一二五淞沪会战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中英勇奋战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在上海激战,与日军展开了规模空前的淞沪会战。尽管武器装备远不如敌人,但中国军人英勇无畏,最终迫使日军撤退。淞沪会战的激烈战场淞沪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初期最大规模的战役之一,双方都调集大量兵力,展开了持久而激烈的城市街区战斗。这场战役也成为中国军队抗日决心的重要象征。中国军人抗战英勇事迹第88师白崇禧率部激战三个月,最终迫使日军撤退第9师邱清泉部队在佘山英勇杀敌,顽强抵抗第87师杨靖宇率部牺牲3000余人,誓死不退山西五大战役晋西南战役1943年7月至11月,中国军队在晋西南地区对日军发起猛烈进攻,最终赢得胜利,切断了日军的后勤线。晋冀鲁豫战役1943年8月至11月,中国军队在晋冀鲁豫地区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歼灭大量日军,巩固了抗日根据地。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中国军队在平型关取得重大胜利,击溃日军精锐部队,极大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重庆谈判与国共合作1945年重庆谈判国民政府与中国共产党在重庆展开谈判,努力寻求和平解决内战的道路,创造了"和平重建"的契机。国共合作抗日在抗日战争过程中,国民党与共产党暂时搁置矛盾,实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推动了中国的抗日事业。领导人会面推动合作国民党主席蒋介石与共产党主席毛泽东多次会面,通过交流和协商,达成了一定程度的共识,为后来的和平谈判奠定了基础。台儿庄战役战略重要性台儿庄战役被视为抗日战争中的重要转折点,对后续战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军队大捷中国军队在此次战役中取得了全面胜利,彻底粉碎了日军的进攻企图。士气高涨台儿庄战役极大地提高了抗日军民的士气,增强了他们的信心和决心。抗日战争的意义抗日战争不仅实现了中国的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也唤起了人民的民族自尊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这场伟大的战争对中国的未来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民族独立抗日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从侵略者手中夺回了自主权和尊严。这场战争推动了中国走向真正的民族独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态。国家统一抗日战争动员了全国人民的力量,加强了国共两党的合作,为实现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这场战争消除了内部矛盾,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团结。民族自尊心的唤起民族意识觉醒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意识到自身民族的力量和价值,这唤起了对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民族英雄崛起无数抗日将领和平民英雄在战争中奋起抗争,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民族自主意识面对外敌入侵,中国人民坚持独立自主,重拾失去已久的主权和尊严,树立起民族自信心。共产党地位的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