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复习单选题练习
1.甲、乙两小车沿同一直线同向而行,甲车的图像如图所示。P、Q是直线
上的两点,当甲经过P点时,乙刚好经过。点。己知PQ相距5米,再过2秒,
2.超声波测速仪可以检测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如图甲所示,在某次测量
某一物体A的速度过程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纵坐
标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不变;物体
A做匀速直线运动,且方向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
A.f=0.6s时,超声波与物体A第一次相遇B.图乙中的X2应为544m
C.物体A的速度约为26m/sD.7=0时,物体A距测速仪102m
3.如图,手机与音叉的位置保持不变。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50dB
变为40dB。说明音叉()
A.发出的声音响度变大B.发出的声音响度变小
C.1s内振动的次数变少D.振动1次所用的时间变短
4.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
置如图所示。四个坐标图象中,能正确反映上述特征的图象是()
5.某段时间内,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的运动过程如图所示。关于甲、
乙两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010s20s30s40s
0300m600m900m1200m
乙010s20s30s40s
f।~
0200m450m750m1200m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C.乙车在前900m的平均速度是30m/s
D.前2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小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6.近期河南多地出现干旱的情况,为了缓解农田干旱无法种植,各地政府采用
人工降雨的措施,如图所示。该措施是将大量的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发射到
空中,从而达到降雨的效果,下列有关人工降雨的说法正确的是()
11二*广税三通唁£
勺L
A.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熔化形成的B.干冰在常温下容易升华放热
C.人工降雨是由于干冰汽化形成的D.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导致水蒸气
遇冷形成的
7.编钟是我国瑰宝。如图,敲〃处发出的声音音调比敲N处的高,比敲P处的
低。根据上述实验,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小质量的钟大质量的钟
A.编钟发出声音的频率与其质量、被敲击的位置有关
B.若敲击。处,编钟每秒振动的次数与敲N处时相同
C.若敲击。处,编钟的振幅一定比敲N处时大
D.若敲击。处,编钟的响度一定比敲N处时小
8.小明在拉大提琴时,相比粗钢丝弦,细钢丝弦发出的声音频率较高。则正确
的是()
A.细钢丝弦发出的是超声波
B.细钢丝弦振动的幅度比较大
C.细钢丝弦振动1次所用的时间较长
D.1s内细钢丝弦振动的次数较多
9.题图是冰箱制冷剂循环路线示意图,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发生的物态变
化是正确的是()
A.液化B.升华C.汽化D.凝固
10.假期到了,几个同学送小明乘火车回家。火车徐徐开动,小明坐在窗边,却
看到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究竟是谁在运动呢?对于上述情景分析错误的是
()
A.“究竟是谁在运动呢?”这一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
B.小明说同学在后退是选择地面为参照物
C.同学说火车开动了是选择了地面为参照物
D.小明和同学的说法都是正确的
11.2024年10月1日清晨,天安门广场国庆升旗仪式隆重举行,伴随着庄严的
《义勇军进行曲》响彻广场,现场群众高唱国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唱出的国歌声是由嘴唇的振动产生的
B.“高唱国歌”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C.国歌伴奏音乐是通过空气传入现场群众的耳朵的
D.国歌声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是340m/s
12.每年的3月3日,既是世界听力日,也是全国爱耳日。关于人耳听音:①听
歌时,调节音量;②隔着墙能分辨出不同的同学的声音。分析这两种声现象,其
声音特性,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响度②音调B.①音色②响度C.①响度②音色
D.①音调②音色
13.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
明显减弱
B.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同
C.将耳朵贴在桌面上,在另一端敲击听到的声音比在空气中听得更清楚
D.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琴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
14.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正确的是()
A.蒸发和沸腾都需要放热B.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C.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液化现象D.沸腾比蒸发现象更剧烈
15.在我国云南生长着一种神奇的“跳舞草”,每当音乐声响起,它的叶子就会随
着音乐旋律的高低快慢而上下跳动。音乐的节奏越快,它跳动就越快;音乐的节
奏一慢,它也随之慢下来;音乐停止时,它也停止了跳舞。如图所示,人对着它
唱歌时,它会“跳舞”。关于该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断
A.将“跳舞草”置于月球上,“跳舞草”也会“翩翩起舞”
B.“跳舞草”能够“跳舞”,说明了固体能够传声
C.音乐节奏快时,声波频率大,叶子就振动得快
D.音乐停止时,没有了振动,“跳舞草”还能跳一会儿
16.鲁迅在小说《故乡》中写道:“我们的船向前走,两岸的青山在黄昏中,都
装成了深黛颜色,连着退向船后梢去。”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青山连着向后“退去”,选取的参照物是河岸
B.“我们的船向前走”,一定是以河水为参照物
C.以船为参照物,船上坐着的人是运动的
D.以船为参照物,青山是运动的
17.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B.错误可以消除,误差只能减小
C.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18.用嘴吹笔帽能够发出鸣叫声,这个声音的声源是()
A.嘴唇B.笔帽C.笔帽内的空气D.牙齿
19.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
A.甲车和乙车的运动速度相同B.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东运动
C.运动Imin时,乙、丙两车相距120mD.甲车做的是变速运动
20.下列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霜的形成是升华现象,是放热过程
B.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C.寒冷的冬天,室外的人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是吸热过程
D.在发烧病人的额头上擦酒精降温,是因为蒸发吸热
21.下列物理量符合实际的是()
A.某初中生的身高约为160cm
B.等一次红灯的时间约为15min
C.洗澡水的温度约为65℃
D.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xl08km/s
22.1元硬币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可能是铁制的。讨论时,
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这时,有位同学手拿一块磁铁吸了一
下硬币。就“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论证B.猜想C.实验D.分析
23.笛子是我国传统乐器中最有民族特色的吹奏乐器。关于笛子演奏过程中涉及
的声现象知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现场观众听到的笛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吹奏停止时,声音的传播也立即停止
D.笛子发出的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24.小明为了给窗子配上一块玻璃,在以下的测量工具中,测量窗框尺寸最合理
的是()
A.分度值是1mm,长度是20cm的学生尺B.分度值是1cm,长度是15m的
皮卷尺
C.分度值是1mm,长度是2m的钢卷尺D.以上刻度尺均可测量
25.载有三位宇航员的神舟十三号飞船于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6时56
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与此前已成功
对接的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四舱(船)组合体,如图所示。神
舟十三号内的航天员通过弦窗看到地球在转动。下列关于成功对接后的说法正确
的是()
A.以神舟十三号飞船为参照物,天和核心舱是运动的
B.以天舟三号为参照物,天舟二号是静止的
C.以天舟二号为参照物,神舟十三号飞船是运动的
D.以地球为参照物,四舱(船)组合体是静止的
26.一辆汽车在从甲地到乙地的过程中,若前半程的平均速度为30m/s,后半程
的平均速度为20m/s,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50m/sB.25m/sC.24m/sD.lOm/s
27.今年国庆假期,小明在家观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文艺晚会。
小明收看节目时将音量调大,是改变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
28.水滴下落过程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是连接电脑的相机每隔相同时间间隔/
拍摄一次,记录下水滴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这滴水在从
图中最上面的位置1至最下面的位置4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
2
i-u)
=0
i1
li5
i2
3li0
i2
hi5
i3
li0
i3
li5
i4
li0
i4
4hi5
i5
li0
i
il
,则误差主要来源于时间的测量
B.水滴下落的过程中速度不变
C.水滴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较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小
D.若uO.ls,则水滴从位置1下落至位置4的平均速度是4.5m/s
29.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则它在前2s的速
度一定是()
A.10m/sB.5m/sC.2.5m/sD.无法确定
30.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A.真空能不能传声B.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C.声音产生的原因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31.我国的古诗词和民间俗语中往往包含着物理知识的运用。从物理知识运用的
角度看,下列对于诗句或俗语的理解、解释正确的是()
A.“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播声音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很高
C.“闻其声知其人”——可以根据音调来判断说话者是谁
D.“夜半钟声到客船”一钟声是根据响度辨别的
32.如图甲,拖车赶到事故现场然后拉着小汽车到达汽修厂,拖车全程的路程与
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拖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10m/s
B.事故现场到汽修厂的距离是3km
C.拖车在04段的平均速度小于5c段
D.拖车拉着小汽车从事故现场到达汽修厂用时36min
33.某同学对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四次测量,分别为:2.56cm、2.85cm、2.54cm、
2.54cm,则测量的最终结果是()
A.2.55cmB.2.625cmC.2.54cmD.2.547cm
34.2024年秋分为9月22日20点43分,农谚说:上午秋分一冬暖,下午秋分
腊月,据此估计今年腊月雪多。如图,下列现象和雪的形成一样的是()
35.如图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和乙音调、音色都相同B.乙和丙响度相同,音色不同
C.甲和丙音调、响度都不同D.丙和丁响度不同,音调相同
36.在冶金过程中,部分金属工件的锻造需要进行“淬火”处理,即金属在炉火中
充分煨烧后迅速放入水中冷却,此时会在水面上方产生大量“白气”。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A.冶炼时,金属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
B.将充分煨烧后打好成型的金属工件迅速放入水中冷却,这是金属的凝固
过程
C.“淬火”时,水面上产生大量“白气”是水蒸气
D.“淬火”时水面上产生大量“白气”的物态变化过程和蒸储法淡化海水的过程
相同
37.为了测量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某同学制订了以下测量方案,其中测量方案
最合理的是()
A.直接测量一次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
B.直接测量三次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并取平均值
C.待心率平稳时,测量脉搏跳动100次的时间/,再计算高的值
D.边走边测量脉搏跳动100次的时间再计算上的值
附答案及解析
1.B
解析:由图像知,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
舜8m4,
Vm=——----=2in/s
甲厢4s
两车同向而行,若甲追乙,分别在P和Q点时,两车相距5m,2秒后,两车相
距3m,说明甲比乙的速度快,则乙的速度小于2m/s,没有符合的选项;若乙追
甲,经2s没有相遇,则甲通过的距离
8=v^t=2m/sx2s=4m
则乙通过的距离
§2=耳+SpQ-As=4m+5m-3m=6m
乙的速度
S、6m
v=—=----=3m/s
乙7t2s
乙追甲,相遇后,继续行驶,相距3m,乙通过的距离
邑=§1+$+加=4m+5m+3m=12m
乙的速度
,S312m
v/=-=-----=6m/s
乙t2s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C
解析:A.由图乙可知,r=0.6s时,超声波与物体A的距离为0,所以/=0.6s时,
超声波返回到测速仪,故A错误;
BC.由图乙知,物体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超声波与测速仪距离最大,经过的时
间
4=0.3s物体距测速仪距离
I=y声4=340m/sx0.3s=102m
由图乙知,物体收到第二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
%2=1.6s-1.4s=0.2s
此时物体距测速仪距离
S2=32=340m/sx0.2s=68m所以图乙中的双应为68m;由图乙知,物体两次收到
信号经过时间差
=1.6s-Q3s=L3s物体收到两次信号时距离测速仪的距离差
s=s1-s2=102m-68m=34m
则物体A的速度
忏.现U26m/s
t1.3s
故B错误,C正确;
D.1=0时,物体A与测速仪的距离
邑=S]+%=102m+26.15m/sx0.3s=109.845m
故D错误。
故选C。
3.B
解析: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
音从50dB变为40dB,表明响度变小了,则振幅变小;振动的频率不变,1s内
振动的次数不变,振动1次所用的时间不变。
故选B。
4.D
解析: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可知,相
同时间内乙运动的路程较大,由n=;可知乙的速度较大。
AB.随着时间的增加,甲、乙的路程不变,故甲、乙静止,故AB不符合题意;
C.在图中,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
于乙的速度,故C不符合题意;
D.在VI图中,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乙的速度大
于甲的速度,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B
解析:A.由图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甲小车通过的路程相等,说明甲小车在做
匀速直线运动;在相同的时间内乙小车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说明乙小车在做变速
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由图可知,在40s内两车行驶的路程均为1200m,由v可知,两车的平均
速度相等,故B正确;
C.由图可知,乙车行驶的路程为750m,时间时间为30s,则乙车行驶的路程为
900m时,时间大于30s,由丫=,可知,乙车前900m的平均速度小于30m/s,故
C错误;
D.由图象可知,前20s内,甲车行驶的路程为600m,乙车行驶的路程为450m,
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故D错误。
故选B。
6.D
解析: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冷空气层中的温度急剧下降,冷空
气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后下落,遇到暖气流熔化成水
滴,从而形成雨,故D正确。
故选D。
7.A
解析:A.敲M处发出的声音音调比敲N处的高,比敲P处的低,说明编钟发
出声音的频率与其质量、被敲击的位置有关,故A符合题意;
B.敲M处发出的声音音调比敲尸处的低,即敲M处编钟每秒振动的次数比敲P
处的少,说明编钟发出声音的音调与被敲击的位置有关,同一编钟敲击的位置不
同,编钟振动的频率不同,故敲击。处,编钟每秒振动的次数与敲N处时不同,
故B不符合题意;
CD.编钟的振幅和响度与敲击的力度有关,与敲击的位置无关,故CD不符合
题意。
故选Ao
8.D
解析:A.细钢丝弦发出的声音,人耳能听到,不属于超声波,故A错误;
BCD.相比粗钢丝弦,细钢丝弦发出的声音频率较高,说明1s内粗钢丝弦振动
的次数较少,细钢丝弦振动的次数较多,细钢丝弦振动1次所用的时间较短,与
振动的幅度无关,故BC错误,D正确。
故选D。
9.C
解析:冰箱内的液态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由液态变为气态,发生汽化现象,
汽化吸热。
故选C。
10.B
解析:A.物理科学研究实验的七个探索步骤: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设计实
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评估、交流,“究竟是谁在运动呢?”提出问题,属于
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同学以运用的车为参照物时,位置发生改变,且在车的后边,感觉向后退,
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火车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改变,是运动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因
此小明和同学的说法都是正确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C
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在唱国歌时,主要是声带在振动产生声
音,故A错误;
B.声音有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高唱国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
大,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如空气、水、固体等。在天安门广场国庆升旗仪式上,
国歌伴奏音乐是通过空气传入现场群众的耳朵的。故c正确;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
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故D错误。
故选c。
12.C
解析:听歌时,调节音量,是指调节声音响度的大小。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
同,隔着墙能分辨出不同的同学的声音,是依据音色不同来分辨的。故①对应的
声音特性为响度,②对应的声音特性为音色,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3.D
解析: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当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
铃声明显减弱。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
不符合题意;
B.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这个实验现象
说明音调与琴弦的松紧程度(即振动频率)有关。故B不符合题意;
C.将耳朵贴在桌面上,在另一端敲击,听到的声音比在空气中听得更清楚。这
个实验现象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并且传播效果比空气好。故c不符合题意;
D.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琴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这个实验
现象非常直观地显示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当琴弦被拨动时,它开始振
动,并将这种振动传递给小纸片,使小纸片也被弹开。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4.D
解析:AC.蒸发和沸腾都是由液态变成气态,所以都是汽化现象,汽化需要吸
收热量,故AC错误;
B.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只有达到沸点才能进行,故B错误;
D.沸腾在达到沸点后才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所以比蒸发更剧烈,故D正确。
故选D。
15.C
解析:A.“跳舞草”之所以能跳舞,是声波对这种草的刺激很灵敏,声音传播时
引起空气的振动,月球上没有空气,故“跳舞草”不会跳舞,故A错误;
B.“跳舞草”能够跳舞,说明了空气能够传声(或声音引起周围空气振动),故B
错误;
C.音乐节奏快时,声波频率大,叶子振动得就快,声波频率小,叶子就振动就
慢,故c正确;
D.音乐一旦停止,没有了振动,没有声音,“跳舞草”也就停止了振动,故D错
误。
故选C。
16.D
解析:A.青山连着向后“退去”,说明青山在运动,以河岸为参照物,青山没有
位置变化,是静止的,故A错误;
B.“我们的船向前走”,说明船在运动,以青山或河水为参照物船都有位置变化,
都是运动的,故B错误;
C.以船为参照物,船上坐着的人没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故C错误;
D.以船为参照物,青山有位置变化,青山是运动的,故D正确。
故选D。
17.B
解析:错误是由于使用方法或读数等操作不当引起的,可以消除。而误差是由于
方法或仪器限制引起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认真测量和使用更精密仪器
都无法消除,只能减小误差,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8.C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用嘴吹笔帽是由于笔帽内的空气振动产生的声
音,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9.C
解析:ABD.甲中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运动20m所用的
时间为5s,故甲车的速度为
s甲20m..
v^=—==4m/s
%甲5s
乙和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的速度是6m/s,丙的速度是4m/s,甲和乙的速度
不相同,乙的速度较大,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以乙车为参
照物,甲车向西运动,故ABD错误;
C.运动Imin时,乙、丙两车相距
△s=s乙i-sj^i=vzt-v丙r=6m/sx60s-4mzsx60s=120m
故C正确。
故选C。
20.D
解析:A.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是放热过程,故A错误;
B.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故B错误;
C.寒冷的冬天,室外的人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液化现象,是放热过程,故C错
误;
D.在发烧病人的额头上擦酒精降温,是因为酒精蒸发吸热,蒸发致冷,可以降
温,故D正确。
故选D。
21.A
解析:A.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160cm
左右。故A符合题意;
B.等一次红灯的时间约为15min,这个时间过长,通常红灯的等待时间在1到
3分钟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洗澡水的温度约为65℃,这个温度过高,通常洗澡水的温度在40℃左右,
故C不符合题意;
D.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x108m/s=3xl()5km/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22.B
解析:科学探究过程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
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和交流与合作,“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
成的”仅仅局限于猜想与假设,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o
23.C
解析:A.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笛子内的空气柱振动产生,故A不符合题意;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现场观众听到的笛声是通过空气传播,故B不符合题意;
C.吹奏停止时,空气柱的振动停止,发生会停止,但是物体已发出的声音不会
立即消失,仍然会继续传播,故C符合题意;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4.C
解析:A.分度值是1mm,长度是20cm的学生尺,分度值大小可以,但量程偏
小,故A不符合题意;
B.分度值是1cm,长度是15m的皮卷尺,分度值较大,误差较大,不适合用来
测量窗框尺寸,故B不符合题意;
C.分度值是1mm,长度是2m的钢卷尺,用来测窗框尺寸时,分度值和量程都
合适,故C符合题意;
D.经过以上分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5.B
解析:A.四舱(船)形成组合体,以神舟十三号飞船为参照物,天和核心舱位
置不变,是静止的,故A错误;
B.四舱(船)形成组合体,以天舟三号为参照物,天舟二号位置不变,是静止
的,故B正确;
C.四舱(船)形成组合体,以天舟二号为参照物,神舟十三号飞船位置不变,
是静止的,故c错误;
D.神舟十三号内的航天员通过弦窗看到地球在转动,以地球为参照物,四舱(船)
组合体位置在变化,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B。
26.C
解析:设半程的路程长为s,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2VV2x30m/sx20m/s
12=24m/s
上+WVj+v230m/s+20m/s
匕3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7.B
解析:响度表示声音的大小,小明收看节目时将音量调大,是改变声音的响度,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8.C
解析:A.速度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在测量水滴的平均速度时,是在相同的时
间间隔内测量水滴通过的距离,所以,误差主要来源是长度的测量,故A错误;
B.由图示知,水滴在相同的时间内,越往下,通过的距离越大,所以速度越大,
故B错误;
C.由题意和题图信息可知,水滴往下做加速运动,越往下速度越大,越往下,
从起点至该位置的平均速度也越大,水滴经过一半时间时,路程未达到总路程的
一半,即路程一半的位置位于时间一半位置的下方,故水滴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
均速度较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小,故c正确;
D.若U0.1S,则水滴从位置1下落至位置4所用的时间为
A/=3%=3x0.ls=0.3s
距离为45.0cm,根据尸:可得,平均速度为
v=—=45°cm=150cm/s=1.5m/s
AZ0.3s
故D错误。
故选C。
29.B
解析: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则它的速度为
s20m_.
v=—==5m/s
t4s
故它在前2s的速度一定是5m/s,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0.C
解析:当用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时,可以感觉到有振动,这个实验是想探究
声音产生的原因,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
局、O
故选C。
31.A
解析:A.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播声
音,故A正确;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很大,故B错误;
C.“闻其声知其人”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是谁,故C错误;
D.“夜半钟声到客船”是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的,故D错误。
故选Ao
32.B
解析:A.拖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V---处巴=10km/ha2.8m/s
t0.6h
故A错误;
B.由图像可知,段表示拖车赶到事故现场的过程,段表示从事故现场到
汽修厂的过程,所以事故现场到汽修厂的距离为
s=6km—3km=3km
故B正确;
C.拖车在段的平均速度为
v0A=^l=—=30km/h
5O.l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疗园区顶管施工服务合同
- 渔市场防火门施工合同
- 农村建筑维修规划设计合同
- 跨国公司外派员工聘用合同范例
- 高空作业供应租赁合同
- 艺术品交易市场合同
- 体育馆活动空调租赁协议
- 民航空运代理合同范例
- 音响销售合同范例
- 纺织原料销售合同三篇
- 危重病人心理护理与沟通技巧
- 四年级上数学计算题100道可打印
- 曳引驱动乘客电梯安全风险评价内容与要求
- 护理疑难病例讨论肺心病
- 耳硬化症护理查房
- 浙江省义乌市六校联考2024届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北京市昌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 消防员心理培训课件
- 【一例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护理个案分析2200字】
- 项目管理机构及服务方案
- 蔬菜水果供货服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