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 人教版 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第二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 经典题目解析》课件_第1页
高二 人教版 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第二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 经典题目解析》课件_第2页
高二 人教版 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第二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 经典题目解析》课件_第3页
高二 人教版 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第二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 经典题目解析》课件_第4页
高二 人教版 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第二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 经典题目解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人教版

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第二单元

地表形态的塑造经典题目解析1.图中M处所代表的海底地形和板块边界性质分别是(

)A.海岭、消亡边界B.海沟、消亡边界C.海岭、生长边界D.海沟、生长边界【解析】1.根据图中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判断该板块边界位置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的消亡边界,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碰撞时,太平洋板块向下俯冲,在板块交界处形成海沟,B正确、ACD错误。【答案】1.B(2023广东模拟)阿穆尔河是亚洲东北部的一条河流,流经地区地形平坦。入海口处,沿岸多山地地形,植被茂密,水流清澈。库页岛距河口仅10公里,深度只有3—20米,但始终未能与大陆相连。据此完成问题。2.阻碍库页岛与大陆相连的主要因素是(

)A.板块运动岛屿外移B.海峡封冻期较长C.人类活动影响D.河口沉积作用弱【解析】2.根据图文信息可知,该区域板块受挤压,岛陆距离应逐渐缩小,A错误;河流封冻期长,对岛陆连接无较大影响,B错误;材料中未有任何图文信息体现和支撑C选项中的说法,无法判断,C错误;由图可知该区域多沼泽分布,由材料“流经地区地形平坦,植被茂密,水流清澈”可知,河流含沙量少,沿途提前堆积,携带至河口的泥沙量减少,河口沉积作用弱,陆地扩展慢,始终无法与库页岛相连,D正确。【答案】2.D

(2023广东模拟)阿穆尔河是亚洲东北部的一条河流,流经地区地形平坦。入海口处,沿岸多山地地形,植被茂密,水流清澈。库页岛距河口仅10公里,深度只有3—20米,但始终未能与大陆相连。据此完成问题。

试题点评:该题组考查了学生文字材料阅读和区域地图判读能力,两个设问分别考查了两个知识点:1.板块边界性质及其对应地形类型;2.河口沉积强弱的影响因素。

学生应该先从文字材料、经纬位置、海陆位置和地理事物中作出准确的区域定位,再结合板块构造学说理论判断出该区域的所属板块边界性质及其对应地形类型,再结合材料文字信息“植被茂密,水流清澈”和“流经地区地形平坦”,判读出该地不利于河口沉积的物质条件(含沙量较少)和动力条件(流速较慢)。3.第I段河床纵剖面阶梯状形态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A.地质构造差异抬升 B.河流的阶段性下切C.原始河床地形差异 D.滑坡、泥石流作用【解析】3.该河段的地质构造情况相差不大;河流的阶段性下切会加深河床,不会使河床抬升;图中推测的纵剖面变化较为均匀,地形差异不大;故ABC错误;该河段位于青藏东南部,落差大,降水多,滑坡、泥石流多发。材料中该河段近几十年来,有湖泊发育,推断应当为滑坡、泥石流搬运的物质堵塞河道形成的多个堰塞湖,堰塞湖的存在导致不同河段河床泥沙淤积变多,河床抬升,形成阶梯状的形态,D正确。【答案】3.D

(2022广东高考)河床纵剖面是指由河源至河口的河床最低点的连线剖面。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帕隆藏布江某段河床纵剖面呈阶梯状形态;近几十年来,在该河段有湖泊发育。下图示意该段河床纵剖面形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22广东高考)河床纵剖面是指由河源至河口的河床最低点的连线剖面。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帕隆藏布江某段河床纵剖面呈阶梯状形态;近几十年来,在该河段有湖泊发育。下图示意该段河床纵剖面形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在第II段河床,纵剖面①→②→③的发育过程反映该段河床(

)A.淤积大于侵蚀 B.侵蚀大于淤积 C.侵蚀-淤积平衡 D.持续不断侵蚀【解析】4.图中在第II段河床,纵剖面①→②→③河床的海拔不断升高,河床不断变浅,说明从2007年到未来,河床泥沙淤积的速度大于河床被侵蚀的速度,导致河床堆积物变多,河床变浅,A正确;侵蚀大于淤积,会导致河床加深,B错误;侵蚀-淤积平衡河床的深度应该维持不变,C错误;持续不断侵蚀会导致河床加深,D错误。【答案】4.A

试题点评:该题组考查了学生文字材料阅读和河床纵剖面形态图及数据判读能力,两个设问主要考查知识点:堆积作用对河床形态及河流地貌的影响。

学生需要注意的是,河流横剖面和纵剖面的区别:河流纵剖面是沿着河流的延伸方向中心线方向平距为横轴,河床底高程为纵轴,按一定比例尺绘制成的剖面图。河流横剖面(下图)是在河流流向的某一个地点,按一定比例尺横着切一条剖面,原理与剖面图原理一样,具体图面要素有河流的宽,深等。

(2023广东高考)某中学学生在山西省太行山青龙峡景区研学活动中发现,这里是典型高山峡谷地貌,两岸岩壁直立,软硬岩层交互,陡壁下常有崩塌物堆积,崩塌物主要来自硬岩层。图是同学们绘制的岩体崩塌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崩塌物主要来自硬岩层,是因为(

)A.软岩受风化剥蚀更快 B.硬岩的重力作用更大C.软岩抗侵蚀能力更强 D.硬岩水土流失更严重【解析】5.软岩层岩性软,更容易被侵蚀,使得软岩层上部的坚硬的岩层失去支撑,在重力作用下崩塌,A正确;重力作用受岩层所处高度的影响,与岩性没有关系,B错误;同等外力条件下,坚硬的岩层抗侵蚀的能力更强,水土流失较软岩层更轻,CD错误。【答案】5.A

(2023广东高考)某中学学生在山西省太行山青龙峡景区研学活动中发现,这里是典型高山峡谷地貌,两岸岩壁直立,软硬岩层交互,陡壁下常有崩塌物堆积,崩塌物主要来自硬岩层。图是同学们绘制的岩体崩塌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同学们提出的以下预防崩塌危害措施中,不能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完成的是(

)A.岩土变形预警 B.危险岩体清除C.气象水文预报 D.游客行为监管【解析】6.岩土变形预警可以运用GPS系统完成,A不符合题意;危险岩体清除需要用工程机械,地理信息系统不能完成,B符合题意;气象水文预报可以运用RS系统完成,C不符合题意;游客行为监管可以运用GIS系统和监控网络完成,D不符合题意。【答案】6.B

试题点评:该题组考查了学生文字材料阅读和地理示意图判读能力,两个设问分别考查了两个知识点:1.岩石性质对风化侵蚀和重力崩塌的影响;2.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学生需要注意的是,崩塌是指陡峻山坡上岩块、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突然的急剧的倾落运动。多发生在大于60°~70°的斜坡上。崩塌的物质,称为崩塌体。崩塌体为土质者,称为土崩;崩塌体为岩质者,称为岩崩;大规模的岩崩,称为山崩。崩塌可以发生在任何地带,山崩多发于高山峡谷区内。

(2022广州二模)三角洲是陆海相互作用的关键地带,其发育演化主要受海平面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图示意珠江三角洲建造前河口地带同一剖面演化的四个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距今7万年时,该剖面海相沉积物部分缺失的原因是(

)A.岩层断裂下陷 B.河流侵蚀 C.向斜槽部凹陷 D.海浪侵蚀【解析】7.距今7万年时,图中未显示海平面,表明海平面位于该地下游地区,该地受流水侵蚀的影响,河流侵蚀强,下切侵蚀海相沉积物1,导致海相沉积物1部分缺失,B正确。该地是海相沉积遭受外力侵蚀,与岩层下陷以及向斜凹陷等无关,AC错。如果受海浪侵蚀,图中应显示有海平面,D错。【答案】7.B

(2022广州二模)三角洲是陆海相互作用的关键地带,其发育演化主要受海平面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图示意珠江三角洲建造前河口地带同一剖面演化的四个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距今1万年至距今0.9万年期间,珠江河口的移动方向是(

)A.持续向海 B.先向海后向陆 C.持续向陆 D.先向陆后向海【解析】8.距今1万年至距今0.9万年期间,海平面持续上升,并由海浪上溯过程中携带泥沙沉积形成海相沉积物2,由此推测该时间段珠江河口海浪的向岸作用更强,珠江河口持续向陆地一侧退却。【答案】8.C

(2022广州二模)三角洲是陆海相互作用的关键地带,其发育演化主要受海平面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图示意珠江三角洲建造前河口地带同一剖面演化的四个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距今0.8万年时,该剖面处(

)A.以河流侵蚀为主B.以海浪侵蚀为主C.以河流沉积为主D.以海浪沉积为主【解析】9.距今0.8万年时,海平面位置达到最高,海相沉积物2相对于距今0.9万年继续增多,表明该剖面处以海浪沉积为主,海浪继续携带泥沙沉积,D正确,C错。剖面处若以河流侵蚀或者海浪侵蚀为主,不会导致图中海相沉积物2继续增多,AB错。【答案】9.D

试题点评:该题组考查了学生文字材料阅读和地理示意图判读能力,三个设问主要考查了知识点:河流作用和海水作用对河口三角洲区域的堆积物的影响。

在高中地理中,常以河口三角洲区域的堆积物等去考查海进海退现象,因为这里受入海径流流水作用和海水作用双重作用影响。河流入海口海岸线的变化主要受以下两个方面的影响:一、自然原因:(1)内力作用:陆地和海洋的上升或下沉;(2)外力作用:河流作用(侵蚀和堆积)、海水作用(侵蚀和堆积)。

二、人为原因:(1)围海造陆;(2)上游修大坝或者改变植被状况等。

(2023广州一模)冰川地貌发育受地形、岩性、气候等因素影响。图示意某谷地局部区域不同地质时期纵剖面形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a—b—c演变过程反映该地气候(

)A.持续变暖 B.先变暖后变冷

C.持续变冷 D.先变冷后变暖【解析】10.a为冰川发育前河床纵剖面,主要受流水侵蚀形成,流水为冰川融水,b为早期冰川谷底剖面线,出现明显的冰蚀洼地,反映出气候先变冷,冰川侵蚀形成洼地,c时期裸露出谷底,说明冰川后退,反映出气候变暖,所以a—b—c演变过程反映该地气候先变冷后变暖,D正确,ABC错误。【答案】10.

D

(2023广州一模)冰川地貌发育受地形、岩性、气候等因素影响。图示意某谷地局部区域不同地质时期纵剖面形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与乙处相比,甲处冰蚀洼地规模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A.岩性较硬 B.冰川携带物质较少C.海拔较高 D.河床初始坡度【解析】11.甲乙两处同一基岩,岩性差异小,若岩性较硬,应较难被侵蚀,A错误;冰川携带物质对冰川侵蚀作用影响较小,B错误;甲乙两处海拔高度相差不大,C错误;甲乙两地岩性、气候相差不大,从地形角度分析,甲处河床初始坡度较大,冰川的侵蚀作用强,冰蚀洼地规模较大,乙处坡度较小,冰川的侵蚀作用较弱,冰蚀洼地规模较小,D正确。【答案】11.

D

试题点评:该题组考查了学生文字材料阅读和地理示意图判读能力,两个设问分别考查了两个知识点:1.气候变化与冰川作用及冰川地貌的关系;2.冰川作用和冰川地貌形成的影响因素。学生应该先从地理示意图中a—b—c三条剖面线,“冰川发育前河床”、“早期冰川谷底”、“现今裸露谷底”的时间和形态特点,判断出气候先变冷在变暖;再结合材料文字信息“冰川地貌发育受地形、岩性、气候等因素影响”,判读甲乙两处岩性和气候差异不大,最后结合示意图剖面线形态特点,判断出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即河床初始坡度。

(2023广州二模)花岗岩质地坚硬,节理发育。梅岭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受地壳运动和风化、侵蚀、重力崩塌等地质作用的共同影响,形成了石蛋、沟谷等花岗岩地貌景观。下图示意梅岭花岗岩石蛋地貌及其形成过程。(1)分析该地风化作用强烈的气候原因。【解析】(1)梅岭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花岗岩化学风化。夏季正午的气温高,阳光照射使花岗岩岩面迅速升温,使岩石表层迅速升温和膨胀,晚上的温度迅速降低,使岩石迅速冷却和收缩,花岗岩容易出现裂隙,出现物理风化。【答案】(1)气候高温多雨,利于化学风化;山区昼夜温差较大,利于物理风化。

试题点评:本题以花岗岩地貌为背景材料,以梅岭风化作用强烈的气候原因为切入点,考查风化作用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外力作用塑造地表形态始于风化作用。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物理风化,多由温度变化引起。二、化学风化,岩石化学成分变化。三、生物风化,即生物参与下的风化。

气候原因,一般是指气温、降水两大条件。梅岭风化作用强烈的气候原因包括:一、梅岭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利于化学风化;二、梅岭处于山区,昼夜温差大,白昼太阳照射导致岩石温度高,岩石表层膨胀;而夜间岩石温度骤降,岩石收缩,而出现裂隙,即岩石机械破碎的物理风化。(2)从侵蚀作用的角度,分析该地花岗岩沟谷发育的原因。【解析】(2)梅岭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地表径流量大,梅岭海拔较高,落差大,有利于流水侵蚀,致密的花岗岩不利于水分下渗,在强降雨条件下,容易使水流在岩石表面快速流动,侵蚀和搬运风化产物,逐渐发育成沟谷。【答案】(2)该地降水丰富,地表径流量大;山区落差大,流水侵蚀作用强;花岗岩节理发育,地表水沿节理侵蚀岩体,逐渐发育成沟谷。

(2023广州二模)花岗岩质地坚硬,节理发育。梅岭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受地壳运动和风化、侵蚀、重力崩塌等地质作用的共同影响,形成了石蛋、沟谷等花岗岩地貌景观。下图示意梅岭花岗岩石蛋地貌及其形成过程。

试题点评:本题以花岗岩地貌为背景材料,以梅岭花岗岩沟谷发育的原因为切入点,考查河流侵蚀地貌的相关知识。根据外力的不同,侵蚀作用可以分为流水侵蚀、风力侵蚀、冰川侵蚀、海浪侵蚀等。梅岭地处中国南方山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远离海岸线,没有冰川,也少有强劲风力,因此当地沟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