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萝卜品种抗黑腐病鉴定技术规程_第1页
胡萝卜品种抗黑腐病鉴定技术规程_第2页
胡萝卜品种抗黑腐病鉴定技术规程_第3页
胡萝卜品种抗黑腐病鉴定技术规程_第4页
胡萝卜品种抗黑腐病鉴定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Q/LB.□XXXXX-XXXX目次TOC\o"1-1"\h\t"标准文件_一级条标题,2,标准文件_附录一级条标题,2,"前言 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病原物接菌体的制备 25田间抗病性鉴定 26接种病原菌 37病情调查及记录标准 38抗病性评价 4附录A(资料性)胡萝卜品种抗黑腐病评价田间调查记载表 5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DB14/T751—2013《胡萝卜品种抗黑腐病评价方法》和DB14/T753-2013《胡萝卜叶部黑腐病严重度分级及调查方法》,与DB14/T751—2013和DB14/T753-2013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改了标准题目——增加了病原物形态特征内容(见3.2)——更改了试验设计内容(见4.2)——更改了种子处理内容(见4.3.1)——更改了播种期内容(见4.3.2.1)——更改了调查方法内容(见4.5.2)——更改了抗病性类型内容(见4.5.3)——增加了重复鉴定和抗性评价结果分析内容(见4.6和4.7)本文件由山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本文件由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标准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本文件由山西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XS/TC19)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农业大学。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建波、吕红、封云涛、殷辉、秦楠、郭贵明。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2013年首次发布为DB14/T751-2013;——本次为第一次修订。胡萝卜品种抗黑腐病鉴定技术规程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胡萝卜品种抗黑腐病评价的术语和定义、评价方法。本文件适用于胡萝卜品种抗黑腐病田间鉴定。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胡萝卜黑腐病Carrotblackrot症状:叶片发病,呈暗褐色斑,严重时致叶片枯死。叶柄发病,病斑长条状、梭形,边缘不明显;湿度大时表面密生黑色霉层。肉质根发病,根头部形成不规则形或圆形稍凹陷黑斑,严重时病斑扩展,深达内部,肉质根变黑腐烂。3.2病原菌Pathogen中文学名:胡萝卜黑腐交链孢。拉丁学名:Alternariaradicina。形态特征:PDA培养基上,初期病原菌菌落呈白色,随着病原菌生长菌落呈橄榄色,最终呈黑褐色至黑色,底部呈轮纹状。菌丝淡褐色、褐色,有隔膜、隔膜处缢缩。分生孢子梗褐色,有隔膜、隔膜处缢缩,直立或屈膝状,单生,分生孢子脱落后孢痕明显。分生孢子椭圆形或倒棍棒形,光滑,无喙,单生或串生,有隔膜,横隔1-7个,纵、斜隔0-3个,大小30-50×10-20μm。3.3病情指数DiseaseIndex将普遍率和病害严重度相结合,用一个数值全面反映植株群体发病程度。 (SEQ标准自动公式\*ARABIC1)式中:DI——病情指数;NI——各级病叶数(片);I——相对应的严重度级数值;M——表示调查总叶数(片)。3.4相对抗病性指数Relativeresistanceindex以感病品种作为对照品种,在同一生长条件下将供试品种的病情指数与对照品种的病情指数相比较,计算相对抗病性指数。 (SEQ标准自动公式\*ARABIC2)式中:RRI——相对抗病性指数;X——对照品种病情指数/100;Y——供试品种病情指数/100。3.5盛发期Fullincidenceperiod此期间病害数量不断增大,寄主群体可侵染的位点逐渐减少。病原物接菌体的制备4.1病原菌的分离和确定从发病植株的发病部位上以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并进行单孢纯化,参照胡萝卜黑腐交链孢Alternariaradicina的形态学特征鉴定病原,再经致病性测定后,扩繁保存备用。4.2菌种的扩繁将保存的病原菌转接到PDA培养基上,在黑暗交替下25℃培养7d左右,使菌落长满整个培养皿。4.3菌种的保存将扩繁的病原菌转接到试管斜面上,待菌落长满整个斜面后将试管放入4℃冰箱中冷藏保存。为保证病原菌的活性和致病性,每隔1月转接一次,间隔半年将病原菌转接于健康胡萝卜植株上后重新分离,即复性1次。田间抗病性鉴定病圃的设置选择老灌区、地势低洼的胡萝卜黑腐病常发田块做病圃。每年春季将上年干燥保存的带黑腐病原菌的胡萝卜茎、叶切成2cm~3cm残段,均匀撒在病圃。试验设计鉴定材料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面积15m2~20m2,每份材料重复3次。选取胡萝卜黑腐病高感品种作为对照品种,对照品种不同年度间一致。鉴定材料栽培管理种子处理播前7d~10d将种子晾晒1d~2d,搓去种子刺毛,然后把种子放入50℃~55℃温水中浸泡25min,再在常温水中浸泡4h~8h,沥干水分,直接播种。播种5.3.2.1播种期依据试验地栽培习惯进行,山西省露地栽培一般在4月中下旬播种。5.3.2.2播种量每亩用种0.8kg~1.5kg。5.3.2.3播种方法条播,行距18cm~20cm,播种深度1.5cm~2.0cm,覆土后镇压。5.3.3田间管理5.3.3.1定苗第1片~2片真叶时第1次间苗,保持株距3cm;第3片~4片真叶时第2次间苗,保持株距6cm;第5片~6片真叶定苗,保持株距10cm。浇水发芽期浇水2次~3次,土壤最大持水量维持在65%~80%;生育前期应及时浇水,使土壤经常保持湿润;生育后期适当控制浇水次数。浇水要均匀,忌田间积水,要注意排水防涝。6接种病原菌将病原菌制备成浓度为每毫升106个分生孢子的菌悬液,在胡萝卜7~8叶期时,均匀喷雾于胡萝卜地上部分,间隔7天连续接菌2次。7病情调查及记录标准7.1调查时间胡萝卜黑腐病发病盛发期,即对照品种小区DI大于50时调查。调查方法每小区5点随机取样,每点调查20株,以羽状复叶为单位调查全部叶片,记录每片羽状复叶的病级,计算小区病情指数DI和相对抗病指数RRI。记录表格见附表A。病情严重度分级叶片严重度分级(以羽状复叶为单位):0级:叶柄上无病斑;1级:叶柄上有1个~4个病斑;3级:叶柄上有5个~8个病斑;5级:叶柄上有9个以上病斑,1个~2个叶梢枯死,1个~2个分枝枯死;7级:3个以上分枝枯死,上部1/3以上叶梢枯死;9级,整片羽状复叶枯死。抗病性评价有效性鉴别判别当鉴定圃中的高感对照品种80%植株达到平均病情严重度时,该批次抗病性鉴定结果是为有效。抗病性评价标准胡萝卜黑腐病抗病性类型划分如表1所示。抗病性类型分级表抗病性类型高抗HR抗病R中抗MR感病S高感HSRRI值RRI≥1.41.1≤RRI<1.40.5≤RRI<1.10.1≤RRI<0.5RRI<0.18.3重复鉴定鉴定材料抗性初次鉴定为高抗、抗病、中抗,需再次进行重复鉴定。8.4抗性评价结果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