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教学设计_第1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教学设计_第2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教学设计_第3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教学设计_第4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分析:本单元围绕着人文主题“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组织选文,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慈母情深》《父爱之舟》,一篇略读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有机结合,在达成语文要素的过程中落实人文主题。《慈母情深》写的是无私的母爱,表达了对母亲的爱与感激;《父爱之舟》写的是深沉的父爱,表达了对父亲的无限思念;《“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写的是父母对孩子截然不同的爱的表达方式以及孩子的看法。三篇课文都描写得非常细腻,丰富的情感均蕴含在场景、细节描写中。阅读训练要素“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从纵向来看,在四到六年级分别渗透,教材给出了具体的策略,在本单元之前学过了抓住关键词体会,借助具体事物体会,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本单元课后习题与学习提示则主要从课文描写的场景、细节中体会父母之爱,从语言表达的角度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对父母表达爱的不同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三个方面落实阅读训练要素,“交流平台”则对阅读训练要素进行了方法的总结与梳理。课后习题和《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中的小练笔,表达生活中对自己有所触动的经历和感受;“口语交际”客观看待父母之爱,练习用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同时尊重别人的观点;“习作”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表达对父母的看法,则指向了表达训练要素。应该说,本单元的教材内容整体性比较强,精读课文与语文园地、略读课文与口语交际、口语交际与习作,各版块内容之间联系紧密,有利于学生提高语文素养。二、学习目标:内容教学要点字词识写◎认识30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8个字,会写40个词语。语言积累◎背诵有关勤俭节约的名言。阅读理解◎默读课文,能通过课文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感受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爱。◎能理解题目和句子的含义,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了解巴迪父母对同一首诗不同评价的原因,能联系生活实际,说出对两种表达爱的方式的看法。◎通过交流,总结“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的方法。◎能联系课文,体会不同结尾的特点。◎想象画面,能体会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口头表达◎能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能尊重别人的观点,对别人的发言给予积极回应。书面表达◎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写一封信,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能写出自己成长中新的认识和感受。三、情境与任务(一)学习情境我们学校准备创办一期“知恩感恩,回报父母”的专题报道,希望同学们踊跃投稿,敞开心扉,大胆说出父母的爱。(二)任务框架与内容安排本期专题报道共分为五个版块,请你作为本次特约主编小助手,协助主编创办,带领全班“读者”一起走近父母或炙热或含蓄的爱,感受爱的温度。课时版块一:母爱动人2版块二:父爱深深2第六单元·舐犊情深18慈母情深核心素养文化自信:体会了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和孩子对母亲的爱和感激。语言应用:边默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场景,勾画自己感触最深的地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作者和母亲之间浓浓的情谊。在反复通读中细细品味、揣摩感悟作者是怎样从场景和细节描写中表达情感的。思维能力:在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以学生阅读交流为主,引导学生想像画面、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审美创造:从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中体会慈母之情。教学目标1.认识“魄、抑”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龟”,会写“辞、抑”等15个字,会写“长篇、连续”等21个词语。2.默读课文,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3.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4.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教学重难点1.默读课文,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2.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单元情景任务我们学校准备创办一期“知恩感恩,回报父母”的专题报道,希望同学们踊跃投稿,敞开心扉,大胆说出父母的爱。本期专题报道共分为五个版块,请你作为本次特约主编小助手,协助主编创办,带领全班“读者”一起走近父母或炙热或含蓄的爱,感受爱的温度。板块一:母爱动人第1课时学习内容与目标:1.认识“魄、抑”等生字,会写“辞、抑”等生字,会写“长篇、连续”等词语。2.默读课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借“专题报道”活动交流印象深刻的场景和细节。活动一:交流预习情况,为专题报道作准备一、根据学习单自主预习《慈母情深》学习单(1)准确、通顺地朗读课文。(2)认读课后生字,并把方格里的字端端正正地写在下面。最想提醒读音的字是__________,最想帶着大家写一写的字是__________。(3)用多种方法学习词语。①用请教大人、查阅资料等方法了解下列词语。收音机棉胶鞋帮缝纫机毛票②用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下列词语。失魂落魄怂恿压抑颓败(4)读了课文后,你有哪些疑问?请你写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查预习,扫清障碍,学习生字。2.如果你是主编,想把《慈母情深》报道出来,你会报道什么内容?怎样报道?我想报道的场景我打算突出的细节其他需要补充的2.小组交流预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预设:(1)母亲的深情表现在哪里?(2)题目是“慈母情深”,文中为什么没有一句直接赞颂母亲的话?(3)为什么作者要反复地写“我的母亲”“立刻”?(4)为什么母亲把钱给“我”后,“我”没有直接买书,而是买了一听水果罐头?为什么母亲凑钱给“我”后,“我”认为没有权利再买其他东西?这些与“慈母情深”有什么关系?二、导入新课1.由一段评价引出作家梁晓声:“他是中国文坛最优秀的作家之一,根据他的小说改编的影视剧总能成为大街小巷热议的话题。他仿佛是这个时代的书记员。”2.出示董卿在《朗读者》节目中对梁晓声的访谈片段。看了这段访谈,你知道了什么?获得了哪些信息呢?3.交流:认识那个贫穷的年代,了解人们艰难的生活。预设:(1)聊“闲书”。文中说的“闲书”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课外书,所谓“闲书”就是没有用的、多余的书。你觉得“闲书”多余吗?小结:在那个极度贫穷的年代,人们普遍认为课外书籍都是没有用的、多余的。(2)聊那样的年代。梁晓声说,他小的时候五分钱可以看一场电影,然而他看不起,五分钱相当于做两顿饭的菜钱。可见那个年代大多数老百姓的生活都很贫穷、艰苦。4.梁晓声就是生活在那样一个贫穷而又艰苦的年代。在梁晓声的少年时代,有一件事情让他仿佛一下子就长大了,是一件什么事呢?三、把握课文主要内容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预设:课文主要讲了“我”向母亲要钱买书的事。2.小组交流:课文段落多、内容长,如果要给课文划分层次,你觉得可以分成几部分?每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预设:可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交代了事情发生的缘由。讲“我”为什么要钱,在什么情况下要钱。第二部分(第6~34自然段):写向母亲要钱的经过。在小工厂里,“我”看到了母亲辛苦工作的样子,但是当“我”说起要买书,母亲毫不犹豫地把钱给了“我”。第三部分(第35~38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结果。“我”拿到钱却没有买书,而是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但母亲又给“我”凑足钱买了书。3.为什么会这样给课文划分层次?你的依据是什么?预设:是依据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划分的。4.划分层次之后,你现在会怎么概括课文的内容?能不能说得更充分?点拨:可以依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给课文划分层次,进而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预设:家境贫寒的“我”非常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就到母亲工作的厂房向她要钱。辛苦忙碌的母亲毫不犹豫地把钱给了“我”,“我”买到了书。活动二:梳理可报道的内容,铺排场景一、观察课文插图,想象画面1.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你从图上看出了什么?预设:(1)“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角落,看见了母亲埋头工作的画面。(2)看到母亲的工作环境非常拥挤,看到母亲是怎样低头俯身工作的,看到“我”那疑惑、震惊的表情。2.好文章不但能给人画面感,更能给人镜头感。读着课文,一幕幕场景出现在脑海,一个个人物就在我们眼前动起来了。二、梳理可报道的场景,了解细节1.交流:如果你要把《慈母情深》报道出来,你会选择哪些场景?想突出哪些细节?2.小组共同梳理场景。预设:(1)我会报道主人公非常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又考虑到家境困难而心情矛盾的样子。(2)我想报道母亲工作的厂房。(3)我会写主人公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母亲身边的场景。(4)我会写母亲、女工、“我”三人的对话,母亲把钱塞给“我”,“我”攥着钱跑出去的场景。活动三:尝试报道1~5自然段1.出示资料,学生阅读。资料一:梁晓声的作品《母亲》(片段)六十年代初期,大多数老百姓家境艰难。当年,父亲远在外地,三年才回来一次。母亲是临时工,在一个街道小厂上班。她每天不吃早饭,带上半饭盒生高梁米或大饼子,悄无声息地离开家,回到家里的时间总在七点左右。母亲加班,我们就一连几天,甚至十天半个月都见不着母亲的面孔,就为了那每月二十七元的工资。一元五毛钱,相当于有的家庭几天的生活费。要买本一元五角钱的书就是最大的奢侈了。即使是这样,每次我要钱买书,母亲都很大方,从不让我难堪!至今我都珍藏着我的第一本课外书《青年近卫军》。资料二:书的价格是一元五角钱,一元五角当时能买些什么呢?一起来看看这份“账单”吧。一元五角=约十二斤大米一元五角=六十个烧饼一元五角=约十五碗牛肉面一元五角=约三十场电影2.结合资料,联系自己买书的经验,说一说:为什么作者买一本一块五的书,要钱时会那么犹豫、不忍心?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3.小组交流阅读体会。预设:(1)我从“从来没有”“一次给过”“一次要过”这些地方看出,这一元多钱对“我”家来说是一笔“巨款”。通过预习,我了解到一元多钱在当时是家人几天的生活费。而“我”是个懂事的孩子,从没有问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2)我从“那时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了肚子里”一句中发现,“我”家竟然把收音机都卖了换食物,而且还是个“破”收音机,可见“我”家当时很穷,连吃饱饭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根本没有买书的闲钱。(3)我从“为了每月二十七元的收入”看出母亲为了支撑起这个家辛苦地工作着。第29自然段中还写到母亲从衣兜里掏出的是“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也可以看出母亲挣钱、攒钱的不易。(4)通过“想得整天失魂落魄”,能看出“我”非常想拥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所以“我”鼓起勇气向母亲要钱买书。点拨:母亲每月只挣27元,加上父亲寄来的30元,可是要养育5个孩子,全家吃饱肚子常常都成问题,要这么多钱去买书确实是一件比较奢侈的事情!结合生活经验和时代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4.小组进行报道展示。预设:我们报道的是主人公特别想要《青年近卫军》的场景。我们从这个片段里,体会到“我”家的贫困、母亲挣钱养家的艰难,更体会到“我”太想要书便怂恿自己去问母亲要钱时的矛盾心情。第2课时学习内容与目标:1.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2.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3.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活动四:小组合作,聚焦场景和细节一、默读课文,梳理“场景”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场景,说说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慈母情深”,在感受深的地方作批注。2.小组交流阅读感受:最触动你的场景、细节有哪些?点拨:初到厂房——寻找母亲——向母亲要钱——母亲塞钱给“我”。二、品读“初到厂房”1.默读第6~9自然段,想想:“我”看到、听到、感受到了什么?“我”的心情是什么样的?读了这几段,你又有怎样的体会?2.小组讨论。点拨:可以从厂房的狭小、嘈杂、闷热等方面,体会工厂环境的恶劣。可以想象画面,或是结合生活经验,设身处地地想象厂房的环境。例如,可以把“不足二百平米”的空间换成我们熟悉的礼堂、篮球场来想象。3.全班汇报交流。小组选取代表,谈一谈阅读感受,以及是通过什么方法获得这种感受的。点拨:我们可以通过联系生活、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场景、抓关键词语等方法,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和细节中流露出的“慈母情深”。三、小组合作,体会其他场景和细节1.小组选择一个场景进行报道,想一想:“我”看到、听到了什么?心情如何?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2.尝试迁移上一环节中总结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五:专题报道“慈母情深”,体会母爱一、报道“寻找母亲”的场景1.汇报交流时,关注细节,体会“我”的心情。2.为什么要重复连喊两声“妈”?想象“我”喊母亲的时候,语气会是什么样的?3.结合第16~19自然段,说说:“我”看到工作中的母亲是什么样子的?反复出现“我的母亲”,你能感受到“我”怎样的心情?预设:(1)“我”重复两声“妈——”的呼唤,语气中应该是带有疑惑的。因为在那么拥挤、嘈杂的环境里,人人还戴着口罩,“我”很难一下子找到哪个是自己的母亲,所以一开始喊“妈”的时候没有那么确定。(2)“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这几个分开的动作描写,让读者从中感受到母亲长时间俯身工作,身体已经麻木僵硬的状态。“我”当时的心情是震惊的、心疼的。二、报道“向母亲要钱”的场景1.讨论这一场景的小组选出代表,分角色朗读“我”与母亲的对话。2.交流:母子之间一问一答特别简短,读完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预设:(1)母亲的问话干脆利落,能看出母亲工作时十分紧张忙碌的状态。“我”的回答中有省略号,表示说话是吞吞吐吐的。(2)对辛苦工作的母亲的心疼让“我”不忍心要钱,但想买书的冲动又使“我”说出了口,看得出“我”内心对“要钱”这件事是有迟疑和懊悔的。3.谈谈对母亲掏钱、数钱的样子的体会。预设:“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说明母亲兜里装的都是零钱,是一点一点攒下来的。联系“皲裂”这个词的意思,能想象母亲的工作有多艰辛,攒下这一卷毛票有多不容易。这时“我”的心情是愧疚的。三、报道母亲塞钱给“我”的场景1.讨论这一场景的小组分角色表演“我”、母亲和女工,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读他们之间的对话,再说说自己的感受。2.交流:“我”看到母亲把钱塞给“我”后,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的状态……看到这一幕时,内心会有怎样的触动?反复出现四个“立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预设:四个“立刻”,表示母亲丝毫不停地投入了工作,体现出一种紧张感,和前面毫不犹豫地给“我”买书的钱相比,更能显出母亲挣钱养家的不容易。作者这样写,能看出他对母亲是格外心疼的。3.联系全文思考:为什么“我”拿到钱时会鼻子一酸?预设:(1)“我”因为愧疚、难过而鼻子一酸。“我”是个很懂事的孩子,知道家庭条件困难,知道母亲工作很辛苦。但是,当“我”第一次走进母亲工作的厂房时,还是被那恶劣的工作环境、母亲的忙碌劳累震撼了。母亲用皲裂的手指把皱皱的毛票塞给“我”后,又立刻开始工作。母亲真的很辛苦!“我”觉得自己应该是一个大人了,应该帮母亲做点什么了,可自己什么都没做,还因想看闲书向母亲要钱,“我”心里又愧疚又难过,所以鼻子一酸,跑了出去。(2)“我”因为心疼母亲而鼻子一酸。“我”家很穷,连破收音机都卖了换吃的。母亲在街道小厂上班,挣钱养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