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卷

(含答案解析)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

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

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

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

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

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

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

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

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七年级上册第1〜3单元。

5.难度系数:0.75。

6.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

并交回。

第一部分(23分)

1.阅读语段,完成各题。

春天姗姗来迟,阳光和煦,燕子呢喃,草长莺飞。n6n绿的麦苗

从土里钻了出来,与田边的高树俯仰生姿。微风拂面,令人心旷神

怡,湖水波光粼粼,柳丝轻拂河堤。轻捷的鸟儿总是唱着1话o亮的

歌,呼朋引伴地卖直着清脆的喉咙,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赏花踏

青的男女老少,离开喧嚣的城市奔向田野。喜欢露营的人,在幽寂

的山涧旁驻足,把帐篷安扎在潺潺的溪水边,热衷拍摄的人背起相

机,长途跋涉,奔赴天涯海角。人们沉醉在明媚的春光里,不负韶

华。

(1)(4分)阅读上面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虎11绿()(2)1血亮()(3)河堤()(4)热衷()

(2)(2分)结合语境解释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

和煦:卖弄:

2.七年级(1)班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的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在“展示自我”环节中,小明准备了自我介绍,并为此写了一段介

绍自己的文字,里面有几处写错了,请你帮他修改。

我叫小明,今年十二岁,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学生。平时我不大出

门,就是在家里看看书。【A】通过这次“有朋自远方来”的专题学习

活动,使我知道了许多交友的方法。【B】我以后要和朋友多交流、

多认识,【C】我还要向同学和老师不耻下问,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

绩。

①(1分)【A】句有语病,应将删去。

②(1分)【B】句语序不当,应修改为:0

③(1分)【C】句用词不当,应将“"改为“

(2)下面是活动中的三道题,请你回答。

①(2分)本次专题学习活动,除了“展示自我”这一环节外,你还

想安排哪两个环节?(每个环节不超过6个字)

环节一:环节二:

②(2分)小红要到好朋友小云家里玩,小红问小云:“你妈妈在家

吗?”如果是在古代,小红应该称呼小云的妈妈为()

A.令尊B.家母C.令堂D.阿姨

③(3分)你知道古代人们交友的不同称谓吗?请写一写。

示例:童年时代要好的朋友(竹马之交)

A.没有抵触、感情融洽的朋友()

B.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朋友()

C.平淡如水的朋友()

3.(7分)诗文名句默写。

(1),洪波涌起。(《观沧海》)

(2)我寄愁心与明月,0(《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

有此寄》)

(3),应傍战场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正如《论语》十二章中“,”一句所说,

兴趣是激励学习的最好老师。

(5)《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主旨,抒发诗人离情别绪的诗句

ZE:,°

第二部分(47分)

下面是小文推荐给校刊的两首诗歌,请你阅读,并完成各题。

(甲)(乙)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峨眉山月歌

李白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

溪。流。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

西。州。

4.(3分)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诗人听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

于是写了这首诗。

B.甲诗首句写景兼点明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

耳,使人赏心悦目。

C.乙诗中“入”和“流”两个动词,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还暗点

月夜行船之事。

D.乙诗构思巧妙,五个地名巧妙点出行程,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

感,突出船行之快。

5.(2分)同是写月,甲、乙两诗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甲】【乙】两个选段,完成各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

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

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日:“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

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

顾。----《陈太丘与

友期行》

【乙】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

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卷,至不知饥渴暑寒。群儿戏于庭,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

活。

——元末阿鲁图《宋史》

6.(2分)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各限标一处)

君与家君期日中至不知饥渴暑寒

7.(4分)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去后乃至(2)元方入门不顾(3)自是手不释

卷(4)众皆弃去

8.(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待君久不至,已

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持石击瓮,破

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4分)结合【甲】【乙】两文内容,分析两个人物形象的异同

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娱蚣;还有斑螫,倘若

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

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

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

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

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

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根要好得远。

(节选自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材料二】

①如果以一天中的时间来对应四季,当然春天是早晨,夏天是中

午,秋天是黄昏,冬天是夜晚。如果以乐器来对应四季我想春天应该

是小号,夏天是定音鼓,秋天是大提琴,冬天是圆号和长笛。要是以

这园子里的声响来对应四季呢?那么,春天是祭坛上空飘浮着的鸽子

的哨音,夏天是冗长的蝉歌和杨树叶子哗啦啦地对蝉歌的取笑,秋天

是古殿檐头的风铃响,冬天是啄木鸟随意而空旷的啄木声。以园中的

景物对应四季,春天是一径时而苍白时而黑润的小路,时而明朗时而

阴晦的天上摇荡着串串杨花;夏天是一条条耀眼而灼人的石凳,或阴

凉而爬满了青苔的石阶,阶下有果皮,阶上有半张被坐皱的报纸;秋

天是一座青铜的大钟,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曾丢弃着一座很大的铜钟,

铜钟与这园子一般年纪,浑身挂满绿锈,文字已不清晰;冬天是林中

空地上几只羽毛蓬松的老麻雀。还可以用艺术形式对应四季,这样春

天就是一幅画,夏天是一部长篇小说,秋天是一首短歌或诗,冬天是

一群雕塑。以梦呢?以梦对应四季呢?春天是树尖上的呼喊,夏天是

呼喊中的细雨,秋天是细中的土地,冬天是干净的土地上的一只孤零

的烟斗。

②因为这园子,我常感恩于自己的命运。

③我甚至现在就能清楚地看见,一旦有一天我不得不长久地离开

它,我会怎样想念它,我会怎样想念它并且梦见它,我会怎样因为不

敢想念它而梦也梦不到它。

(节选自史铁生《我与地坛》有删改)

10.(3分)材料一画线句子,朗读时你会重读哪些字或词,用

在句中你选择的字或词的下面标注重音,并说明理由。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11.(2分)在史铁生笔下,四季是乐器,是园子里的声响,院子里

的景物,是艺术形式……发挥联想和想象,将以下句子补充完成。

如果以来对应四季,我

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3分)百草园是鲁迅儿时的乐园,地坛抚慰了史铁生痛苦的内

心,百草园和地坛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一方“小天地”,见证童年的快

乐,启发成长的智慧。相信你也有这样的一方“小天地”,请写出来

并阐述理由。

阅读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低头的甜瓜

崔安宁

①每年春天,母亲都会种一棚甜瓜。

②去年,母亲忙着走亲戚,便嘱咐我来移植甜瓜苗。在移苗的过

程中,我发现有一棵甜瓜苗不仅细弱瘦小,还一直卷着叶子低着头。

虽然家里种植甜瓜,但我却没有太多的管理经验,经过一番思索,我

还是把这棵甜瓜苗移进了大棚里。

③将所有甜瓜苗都移植好后,我开始在手机里搜索甜瓜苗低头的

原因。大多数人说,缺水会导致甜瓜苗营养缺失,从而使它低头。于

是,我从家里提来一桶水,让这棵苗喝了个痛快。几天后,所有的甜

瓜苗都在茁壮成长,唯独那棵低头的甜瓜苗,垂头丧气地站在那里,

毫无生机。母亲见它如此颓废,急忙去药店配了些甜瓜专用的生长素

和常用药,给它反复喷了好几次。

④一周之后,所有的甜瓜苗都长大了。那棵低头的瓜苗好像积攒

了无数个愁心事,虽然它的叶片平整,但还没有改掉爱低头的毛病。

母亲见状,又请来亲戚们来帮忙看瓜苗。亲戚们来了一波又一波,他

们给这棵甜瓜苗开了很多治疗偏方,还拿来了不少甜瓜的特效药。经

过我们的多次实验,什么效果都没有。最后,母亲只能去请教我们村

里的种植能手王大爷。经过一番描述,王大爷认为这棵瓜苗在育苗前

就损坏了根基,所以后期也供不上养分,没有力气抬头。母亲对王大

爷的话深信不疑,于是我们又开始马不停蹄地给这棵低头苗灌生根的

肥料,以此帮助这棵瓜苗快速“昂首挺胸”。

⑤就算如此悉心照料,这棵甜瓜苗的情况也从未好转。为了不影

响其他瓜苗的生长,我们只好把它种在棚外一个向阳的地方,任其自

由生长。

⑥几个月后,棚里的甜瓜已经成熟,采摘工作也渐渐提上了日程。

当我们的甜瓜采摘结束后,我突然在棚边看到那棵爱低头的甜瓜。此

时的它早已萎靡不堪,所有的叶子枯黄地蜷缩着,低头的病也更加严

重,整棵甜瓜的枝蔓都软软地趴在地上,犹如一条没有灵魂的绳子。

于我而言,这棵甜瓜早已没有存在的意义,出于清扫障碍的目的,我

把整棵瓜都拔了起来。

⑦就在此时,我发现这棵瓜苗的藤上,竟然长着一个圆润饱满的

甜瓜。这个甜瓜不仅瓜型漂亮,吃起来更是甘甜多汁。甜瓜的味道不

仅弥漫在我的嘴里,也抚慰了我的心头。这棵甜瓜因为低头而被我们

放弃,但它在我们的有色眼镜下,并没有自暴自弃,反而努力积蓄力

量,奋力生长。生活中的我们,又何尝没有过低头的经历?假如我们

也如这棵甜瓜一样,在有限的条件内,低头修行,积累力量,是不是

也会结出自己的硕果呢?

⑧如今,每当我觉得生活不尽如人意时,总会想一想这棵低头的

甜瓜。我想,低头并不是狼狈不堪,也不代表丢盔弃甲,反而是勇往

直前的开始。就像这棵甜瓜苗一样,终会结出最美的果实!

(选自《邵阳晚报》2023年4月7日,有删改)

13.(3分)请在下面横线上填一个字(动词),梳理文章内容。

种甜瓜——甜瓜一移甜瓜一甜瓜——甜瓜

14.(3分)文章以“低头的甜瓜”为标题,有何妙处?

15.(3分)文章第⑤段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结合选文内容,试作

简要分析。

16.(6分)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亲戚们来了一波又一波,他们给这棵甜瓜苗开了很多治疗偏方,

还拿来了不少甜瓜的特效药。(从加点词的角度赏析)

(2)此时的它早已萎靡不堪,所有的叶子枯黄地蜷缩着,低头的病

也更加严重,整棵甜瓜的枝蔓都软软地趴在地上,犹如一条没有灵

魂的绳子。(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17.(2分)如何理解第⑦段中划线句子“甜瓜的味道不仅弥漫在我

的嘴里,也抚慰了我的心头。”中加点字的含义。

18.(3分)名著阅读,从下面两个小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1)如果鲁迅要为《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建一个微信群,名为…朝花

夕拾,之温馨的回忆”。下面哪个人物不能入群?请选出人物并说明

理由。

阿长范爱农衍太太

(2)《朝花夕拾》中鲁迅记录了自己生命中出现的一些人物,有一些

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如长妈妈,梳理有关描述她的内容,分析其

性格特点。

第三部分(50分)

19.(50分)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作文。

对于刘湛秋来说,四季雨中的自然世界,是一缕芬芳;对于史铁

生来说,那北海的菊花,是一缕芬芳;对于李白来说,高悬峨眉的

家乡月,是一缕芬芳;对于冰心来说,风雨中护卫红莲的荷叶,是

一缕芬芳;对泰戈尔来说,真挚守候的金色花,是一缕芬芳……在

你的记忆深处,一定也有那么一缕芬芳,幸福了你的岁月,温暖了

你的时光。

请以“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②说真话,抒真情;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④书写工整,不少于600

字。

2024-2025七年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

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

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

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

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

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

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

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

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七年级上册第1~3单元。

5.难度系数:0.75。

6.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

并交回。

第一部分(23分)

1.阅读语段,完成各题。

春天姗姗来迟,阳光和煦,燕子呢喃,草长莺飞。n6n绿的麦苗

从土里钻了出来,与田边的高树俯仰生姿。微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

湖水波光粼粼,柳丝轻拂河堤。轻捷的鸟儿总是唱着1道o亮的歌,呼

朋引伴地卖去着清脆的喉咙,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赏花踏青的男女

老少,离开喧嚣的城市奔向田野。喜欢露营的人,在幽寂的山涧旁驻

足,把帐篷安扎在潺潺的溪水边,热衷拍摄的人背起相机,长途跋涉,

奔赴天涯海角。人们沉醉在明媚的春光里,不负韶华。

(1)阅读上面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4分)

nGn绿()1送0亮()河堤()热衷()

(2)结合语境解释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2分)

和煦:卖弄:

【答案】(1)嫩嚓dizhong(2)温暖,暖和原指

有意显示、炫耀。这里夸鸟儿叫声婉转动听。

【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嫩绿:nen1U,像刚长出的嫩叶的浅绿色,指新生绿叶娇嫩而翠绿的

颜色。

喷亮:1话oli*ng,(声音)清晰响亮。

河堤:hedL沿江河、渠道、湖、海岸边或分洪区、围垦区边缘修筑

的挡水建筑物。

热衷:rBzhdng,急切盼望得到(个人的地位或利益);十分爱好(某

种活动)。

(2)本题考查词语释义。

(1)和煦:温暖。这个词语形容阳光温暖而舒适,给人一种温暖舒

适的感觉。

(2)卖弄:这个词语在这里指炫耀、夸耀自己的技能或长处,有时

也带有贬义,表示故意炫耀自己的才华或成就。句中指鸟儿叫声婉转

动听。

2.七年级(1)班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的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在“展示自我”环节中,小明准备了自我介绍,并为此写了一段介绍

自己的文字,里面有几处写错了,请你帮他修改。

我叫小明,今年十二岁,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学生。平时我不大出

门,就是在家里看看书。【A】通过这次“有朋自远方来”的专题学习

活动,使我知道了许多交友的方法。【B】我以后要和朋友多交流、

多认识,【C】我还要向同学和老师不耻下问,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

绩。

①【A】句有语病,应将删去。(1分)

②【B】句语序不当,应修改为:0(1分)

③【C】句用词不当,应将“"改为“(1分)

(2)下面是活动中的三道题,请你回答。

①本次专题学习活动,除了“展示自我”这一环节外,你还想安排哪两

个环节?(每个环节不超过6个字)(2分)

环节一:环节二:

②小红要到好朋友小云家里玩,小红问小云:“你妈妈在家吗?”如果

是在古代,小红应该称呼小云的妈妈为()(2分)

A.令尊B.家母C.令堂D.阿姨

③你知道古代人们交友的不同称谓吗?请写一写。(3分)

示例:童年时代要好的朋友(竹马之交)

A.没有抵触、感情融洽的朋友()

B.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朋友()

C.平淡如水的朋友()

【答案】(1)①“通过”或者“使”②我以后要和朋友多认识、多交

流。③不耻下问虚心请教

(2)①讲交友故事设计交友卡片(填写任意两个即可)②C③a.

莫逆之交b.患难之交c.君子之交

【详解】(1)本题考查语病的辨析和修改。

[A]缺乏主语,介词“通过”导致句子没有主语,可以删去“通过”或

者“使”。

【B】语序不当,先“认识”才能“交流”,所以应改为“我以后要和朋友

多认识、多交流”,这样表达更符合逻辑。

[C]用词不当,不合语境,“不耻下问”是指不以向别人请教为耻,

通常用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而这里指向同学和老师请

教,不合语境,改为“虚心请教”更合适。

(2)①本题考查设计活动。开放类试题,与主题“交友”有关即可,

注意要有可行性。展示自我是一个动宾短语,我们也可以设计一个动

宾短语的活动名称。

如:诵读交友诗歌、搜集交友名言等。

②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A.令尊:称呼对方的父亲;B.家母:对人称自己的母亲;C.令堂:称

呼对方的母亲;D.阿姨:对与自己母亲年龄相近的人的尊称,为现代

称呼;如果在古代,小红应该称呼小云的妈妈为令堂;故选C。

③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A.“莫逆之交”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简单地说就是志同道合。

故“没有抵触、感悟融洽的朋友”填“莫逆之交”。

B.“患难之交”在一起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朋友。故“经历过艰难困苦的

朋友”是“患难之交”。

C.俗语有云:君子之交淡如水。故”平淡如水的朋友”应填写“君子之

交”。

3.默写。(7分)

(1),洪波涌起。(《观沧海》)

(2)我寄愁心与明月,0(《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

有此寄》)

(3),应傍战场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正如《论语》十二章中“,”一句所说,

兴趣是激励学习的最好老师。

(5)《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主旨,抒发诗人离情别绪的诗句

ZE:,0

【答案】秋风萧瑟随君直到夜郎西遥怜故园菊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

渝州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

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

不写错字。本题中的“萧瑟、郎、遥、溪、渝”等字词容易写错。

第二部分(47分)

下面是小文推荐给校刊的两首诗歌,请你阅读,并完成各题。

(甲)(乙)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峨眉山月歌

李白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峨眉山月半轮秋,影人平羌江水

溪。流。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

西。州。

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诗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诗人听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

于是写了这首诗。

B.甲诗首句写景兼点明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

耳,使人赏心悦目。

C.乙诗中“入”和“流”两个动词,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还暗点

月夜行船之事。

D.乙诗构思巧妙,五个地名巧妙点出行程,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

感,突出船行之快。

5.同是写月,甲、乙两诗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2

分)

【答案】

4.B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明月寄愁”,抒发诗人对朋友

的怀念、同情和牵挂;《峨眉山月歌》借月抒情,抒发江行思友(思

乡)之情。

【解析】

4.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B.“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表述错误;

甲诗首句“杨花落尽”和“子规啼”,写景兼点时令,融情于景,描绘出

南国的暮春景象,写出了春光逝去时的萧条景况,渲染凄凉哀愁的气

氛;体现了作者对朋友被贬而感到伤心难过;故选B。

5.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分析理解。这两首诗歌都是借“月”来表达自

己的感情。

甲诗中,诗人用拟人的修辞,将月亮人格化,来寄托自己的感情,想

象丰富奇妙。在诗人的笔下,抽象的“愁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

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

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

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表达作者对友人远谪的牵挂、

关切与同情。

乙诗中,“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穿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

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

“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及,更

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峨眉山月半轮秋”一句所写的峨眉山是蜀中大山,

也是蜀地的代称。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此诗

写于作者出蜀之后,诗人借月抒发对故乡故人的恋恋不舍之情。

阅读【甲】【乙】两个选段,完成各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

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

至,已去。”友人便怒日:“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

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

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卷,至不知饥渴暑寒。群儿戏于庭,一

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元末阿鲁图《宋史》

6.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各限标一处)(2分)

君与家君期日中至不知饥渴暑寒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去后乃至(2)元方入门不顾

(3)自是手不释卷(4)众皆弃去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待君久不至,已去。

(2)光持石击瓮,破之。

9.结合【甲】【乙】两文内容,分析两个人物形象的异同点。(4

分)

【答案】

6.君与家君/期日中至/不知饥渴暑寒

7.才回头看放下离开

8.(1)等你很久,你没到,已经离开了。(2)司马光拿起石头砸

缸,缸破了。

9.相同点:临大事,处变不惊,沉着冷静,机智,有解决问题的能

力。

不同点:【甲】文中元芳:方正,能言善辩,有礼有节,刚正,勇于

维护自己以及父亲的尊严。【乙】文中司马光:少年老成,爱读书,

孜孜不倦,学习能力强,聪慧,善于分享。

【解析】

6.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断句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

①句的意思是:您和家父约定正午时分。“君与家君”是主语,“期日

中”是谓语,中间可断开,故根据句意以及断一处的要求即可断句为:

君与家君/期日中。

②句的意思是:甚至忘记饥渴和寒暑。“至”表示所提出的是突出的、

进一步的事例。“不知饥渴暑寒”是事例,中间可断开,故根据句意以

及断一处的要求即可断句为:至/不知饥渴暑寒。

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

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为: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乃:才。

②句意为:元方进入大门不回头看。顾:回头看。

③句意为:从此对于《左氏春秋》喜欢得爱不释手。释:放下。

③句意为:别人的小孩都吓得跑掉了。去:离开。

8.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

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

中的关键词汇。本题重点词:

①待:等待。至:至限已:已经。去:离开。②持:拿。破:击

破。之:代词,代指水缸。

9.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相同点:

甲文:“待君久,不至,已去”这是针对友人的问话而答的。元方不是

正面回答友人提出的问题,“在,还是不在”。而是先说“等君久”“不

至”,再说“已去”,把父亲的“去”与“等君久”和友人的“不至”联系起来。

这样的回答,不仅把父亲为什么走说清楚了,为后面批驳友人的怒斥

做了准备,而且话中有话,流露出对友人失约的反感。据此可以看出

元方处变不惊,沉着冷静,机智,能言善辩;“君与家君期日中,日

中不至,则是无信”这是针对友人强调“期行”而说的。守信还是失信,

关键在于“期日中”,“日中不至”,当然就是失信了。“对子骂父,则

是无礼”,这是针对友人强调“非人哉!”而说的。抓住实质,击中要害,

用语气平和的“答曰”"曰"这类词,据此可以看出元方不惧怕友人的怒

斥、有礼有节,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乙文:“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面对同伴掉入水缸里的

情况,其他同伴跑掉,司马光不慌不忙,想到用石头击破水缸,看出

他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肯动脑筋、果断、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元方在面对父亲的朋友不礼貌的指责时,冷

静地指出对方的错误;司马光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他能够迅速想到用

石头砸破瓮来救人。据此可知两人的相同点为:临大事,处变不惊,

沉着冷静,机智,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同点:甲文:“待君久,不至,已去”,先说“等君久”“不至”,再说

“已去”,把父亲的“去”与“等君久”和友人的“不至”联系起来,据此可

以看出元方能言善辩;“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

子骂父,则是无礼”,七岁的元芳懂得“信”的重要,懂得“礼”的重要,

反驳的有理有据,据此可以看出元方方正,有礼有节,刚正;“元方

入门不顾”,对当着自己面辱骂父亲的人,元方进入大门不回头看。

据此可以看出他勇于维护自己以及父亲的尊严。

乙文:“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据此可以看出司马光:七岁就像

一个大人一样。少年老成“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

即了其大指”,司马光把老师讲的知识,讲给家人,自己就能明白其

的内涵,据此可以看出司马光学习能力强,聪慧,善于分享;“自是

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司马光看书入迷,不知寒暑饥渴,据

此可以看出司马光爱读书,孜孜不倦,勤奋好学。

【点睛】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正中午时分。过了正午(朋友)仍

然没到,陈太丘(便)丢下(他)而离开。(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

到。(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才七岁,正在大门外玩耍,朋友便问

元方:“令尊在不在?”元方回答说:“等您很久没有来,已经离开了。”

这位朋友便发火骂道:“真不是人!和朋友相约同行,(却)丢下我

走了。”元方说道:“您和家父约定正午时分,到了正午您却不来,这

是不守信用;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这是没有礼貌。”朋友听后感到

惭愧,便从车上下来牵拉陈元方(道歉),元方进入大门不回头看。

乙:司马光七岁的时候,就像一个大人一样非常懂事。听到老师讲解

《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因此他也明

白了春秋的内涵。从此对于《左氏春秋》喜欢得爱不释手,甚至忘记

饥渴和寒暑。有一天,一群儿童在庭院里嬉戏,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

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别的小孩都吓得跑掉了,司马光拿石块

将缸击破,缸里的水流出来了,那个小孩也得救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娱蚣;还有斑螫,倘若

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

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

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

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

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

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根要好得远。

(节选自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材料二】

①如果以一天中的时间来对应四季,当然春天是早晨,夏天是中

午,秋天是黄昏,冬天是夜晚。如果以乐器来对应四季我想春天应该

是小号,夏天是定音鼓,秋天是大提琴,冬天是圆号和长笛。要是以

这园子里的声响来对应四季呢?那么,春天是祭坛上空飘浮着的鸽子

的哨音,夏天是冗长的蝉歌和杨树叶子哗啦啦地对蝉歌的取笑,秋天

是古殿檐头的风铃响,冬天是啄木鸟随意而空旷的啄木声。以园中的

景物对应四季,春天是一径时而苍白时而黑润的小路,时而明朗时而

阴晦的天上摇荡着串串杨花;夏天是一条条耀眼而灼人的石凳,或阴

凉而爬满了青苔的石阶,阶下有果皮,阶上有半张被坐皱的报纸;秋

天是一座青铜的大钟,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曾丢弃着一座很大的铜钟,

铜钟与这园子一般年纪,浑身挂满绿锈,文字已不清晰;冬天是林中

空地上几只羽毛蓬松的老麻雀。还可以用艺术形式对应四季,这样春

天就是一幅画,夏天是一部长篇小说,秋天是一首短歌或诗,冬天是

一群雕塑。以梦呢?以梦对应四季呢?春天是树尖上的呼喊,夏天是

呼喊中的细雨,秋天是细中的土地,冬天是干净的土地上的一只孤零

的烟斗。

②因为这园子,我常感恩于自己的命运。

③我甚至现在就能清楚地看见,一旦有一天我不得不长久地离开

它,我会怎样想念它,我会怎样想念它并且梦见它,我会怎样因为不

敢想念它而梦也梦不到它。

(节选自史铁生《我与地坛》有删改)

10.材料一画线句子,朗读时你会重读哪些字或词,用“•”在句中你

选择的字或词的下面标注重音,并说明理由。(3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11.在史铁生笔下,四季是乐器,是园子里的声响,院子里的景物,

是艺术形式……发挥联想和想象,将以下句子补充完成。(2分)

如果以来对应四季,我

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百草园是鲁迅儿时的乐园,地坛抚慰了史铁生痛苦的内心,百草

园和地坛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一方“小天地”,见证童年的快乐,启发成

长的智慧。相信你也有这样的一方“小天地”,请写出来并阐述理由。

(3分)

【答案】

10.示例: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重读“单

是”“短短的”“无限”,强调了百草园的无限乐趣,突出鲁迅童年生活

的单纯快乐,哪怕只是短短的泥墙根也是乐趣无穷,表现出儿童特有

的情趣,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

11.示例一:如果以水果来对应四季,我想春天是苹果,夏天

是芒果,秋天是石榴,冬天是橙子(示例二:如果以文艺来对应四季,

我想,春天是词,夏天是诗,秋天是散文,冬天是小说。)

12.示例:我的小天地是学校图书馆靠窗的一个小角落。当我心情低

落的时候,坐在窗边,阳光暖暖地照着,手捧一本书,在安静的阅读

中慢慢平复自己的情绪,书架上那满满的书仿佛也散发出温煦的光芒,

给予我安慰和鼓励。

【解析】

10.本题考查朗读技巧。

“泥墙根一带”“无限”“趣味”应重读。强调的是百草园的泥墙要一带有

着无限的趣味,给读者带来了快乐。只是简单的泥墙根,就有无限趣

味,更不要说整个的百草园了。这几个词语重读,强调了百草园给作

者带来的快乐,表现了作者对百草园和童年生活的热爱与眷恋之情。

11.本题考查仿写。结合材料二“如果以乐器来对应四季我想春天应

该是小号,夏天是定音鼓,秋天是大提琴,冬天是圆号和长笛”,“如

果以一天中的时间来对应四季,当然春天是早晨,夏天是中午,秋天

是黄昏,冬天是夜晚”等内容可知,用一个事物对应四季,展现它的

特点,并且用“春天是……,夏天是……,秋天是……,冬天是……”

进行仿写。发挥联想和想象,开放类试题,符合题目的要求,言之成

理即可。

如:如果以文艺来对应四季,我想,春天是词,夏天是诗,秋天是散

文,冬天是小说。

12.本题考查阅读启示和语言表达。结合题干“百草园是鲁迅儿时的

乐园,地坛抚慰了史铁生痛苦的内心”可知要写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

方“小天地”,在里面有哪些乐趣,收获了哪些成长。开放类试题,言

之成理即可。

如:我的小天地家里的后院。夏日的午后,家人们都在午睡。我和小

伙伴们在后院里捉迷藏、玩过家家、捉蚂蚁。玩得累了,就躺在草地

上,看着树叶的缝隙里洒落的阳光,微微眯起眼睛。家里的后院,盛

满了我童年的记忆与快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低头的甜瓜

崔安宁

①每年春天,母亲都会种一棚甜瓜。

②去年,母亲忙着走亲戚,便嘱咐我来移植甜瓜苗。在移苗的过

程中,我发现有一棵甜瓜苗不仅细弱瘦小,还一直卷着叶子低着头。

虽然家里种植甜瓜,但我却没有太多的管理经验,经过一番思索,我

还是把这棵甜瓜苗移进了大棚里。

③将所有甜瓜苗都移植好后,我开始在手机里搜索甜瓜苗低头的

原因。大多数人说,缺水会导致甜瓜苗营养缺失,从而使它低头。于

是,我从家里提来一桶水,让这棵苗喝了个痛快。几天后,所有的甜

瓜苗都在茁壮成长,唯独那棵低头的甜瓜苗,垂头丧气地站在那里,

毫无生机。母亲见它如此颓废,急忙去药店配了些甜瓜专用的生长素

和常用药,给它反复喷了好几次。

④一周之后,所有的甜瓜苗都长大了。那棵低头的瓜苗好像积攒

了无数个愁心事,虽然它的叶片平整,但还没有改掉爱低头的毛病。

母亲见状,又请来亲戚们来帮忙看瓜苗。亲戚们来了一波又一波,他

们给这棵甜瓜苗开了很多治疗偏方,还拿来了不少甜瓜的特效药。经

过我们的多次实验,什么效果都没有。最后,母亲只能去请教我们村

里的种植能手王大爷。经过一番描述,王大爷认为这棵瓜苗在育苗前

就损坏了根基,所以后期也供不上养分,没有力气抬头。母亲对王大

爷的话深信不疑,于是我们又开始马不停蹄地给这棵低头苗灌生根的

肥料,以此帮助这棵瓜苗快速“昂首挺胸”。

⑤就算如此悉心照料,这棵甜瓜苗的情况也从未好转。为了不影

响其他瓜苗的生长,我们只好把它种在棚外一个向阳的地方,任其自

由生长。

⑥几个月后,棚里的甜瓜已经成熟,采摘工作也渐渐提上了日程。

当我们的甜瓜采摘结束后,我突然在棚边看到那棵爱低头的甜瓜。此

时的它早已萎靡不堪,所有的叶子枯黄地蜷缩着,低头的病也更加严

重,整棵甜瓜的枝蔓都软软地趴在地上,犹如一条没有灵魂的绳子。

于我而言,这棵甜瓜早已没有存在的意义,出于清扫障碍的目的,我

把整棵瓜都拔了起来。

⑦就在此时,我发现这棵瓜苗的藤上,竟然长着一个圆润饱满的

甜瓜。这个甜瓜不仅瓜型漂亮,吃起来更是甘甜多汁。甜瓜的味道不

仅弥漫在我的嘴里,也抚慰了我的心头。这棵甜瓜因为低头而被我们

放弃,但它在我们的有色眼镜下,并没有自暴自弃,反而努力积蓄力

量,奋力生长。生活中的我们,又何尝没有过低头的经历?假如我们

也如这棵甜瓜一样,在有限的条件内,低头修行,积累力量,是不是

也会结出自己的硕果呢?

⑧如今,每当我觉得生活不尽如人意时,总会想一想这棵低头的

甜瓜。我想,低头并不是狼狈不堪,也不代表丢盔弃甲,反而是勇往

直前的开始。就像这棵甜瓜苗一样,终会结出最美的果实!

(选自《邵阳晚报》2023年4月7日,有删改)

13.请在下面横线上填一个字(动词),梳理文章内容。(3分)

种甜瓜——甜瓜一移甜瓜一甜瓜——甜瓜

14.文章以“低头的甜瓜”为标题,有何妙处?(3分)

15.文章第⑤段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结合选文内容,试作简要分析。

(3分)

16.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

(1)亲戚们来了一波又一波,他们给这棵甜瓜苗开了很多治疗偏方,

还拿来了不少甜瓜的特效药。(从加点词的角度赏析)

(2)此时的它早已萎靡不堪,所有的叶子枯黄地蜷缩着,低头的病

也更加严重,整棵甜瓜的枝蔓都软软地趴在地上,犹如一条没有灵魂

的绳子。(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17.如何理解第⑦段中划线句子“甜瓜的味道不仅弥漫在我的嘴里,

也抚慰了我的心头。”中加点字的含义。(2分)

【答案】

13.救(治)拔(清)吃(尝)

14.①点明写作对象是一棵低头的甜瓜;②甜瓜低头是贯穿全文的线

索;③暗含文章主旨,人生不如意时,要如低头甜瓜一样勇往直前;

④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15.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我和母亲想尽办法救治和照料这棵

低头的甜瓜苗,引出下文我放弃这棵瓜苗,将它移出大棚的内容。(意

思相近即可)16.(1)加点的词语都是数量多、频率高的意思,

用在句子里表明母亲想了很多办法来救治这棵低头的甜瓜苗,也为后

文因无法救治而放弃这棵苗埋下伏笔。(意思相近即可)

(2)这句话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萎靡不堪的甜瓜苗比作没

有灵魂的绳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奄奄一息的样子,也表达了我对他

的无能为力。(意思相近即可)

17.“抚慰了我的心头”指的是作者的心灵得到了安慰和启发。这棵甜

瓜因低头而被放弃,但它没有自暴自弃,反而努力积蓄力量,奋力生

长,最终结出了完美的甜瓜,让作者感动也让作者懂得了在有限的条

件内,低头修行,积累力量,也能收获自己的成功的道理。(意思相

近即可)

【解析】

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结合第③④段中“将所有甜瓜苗都移植好后,我开始在手机里搜索甜

瓜苗低头的原因。大多数人说,缺水会导致甜瓜苗营养缺失,从而使

它低头。于是,我从家里提来一桶水,让这棵苗喝了个痛快。几天后,

所有的甜瓜苗都在茁壮成长,唯独那棵低头的甜瓜苗,垂头丧气地站

在那里,毫无生机。母亲见它如此颓废,急忙去药店配了些甜瓜专用

的生长素和常用药,给它反复喷了好几次”“母亲见状,又请来亲戚们

来帮忙看瓜苗。亲戚们来了一波又一波,他们给这棵甜瓜苗开了很多

治疗偏方,还拿来了不少甜瓜的特效药。经过我们的多次实验,什么

效果都没有。最后,母亲只能去请教我们村里的种植能手王大爷。经

过一番描述,王大爷认为这棵瓜苗在育苗前就损坏了根基,所以后期

也供不上养分,没有力气抬头。母亲对王大爷的话深信不疑,于是我

们又开始马不停蹄地给这棵低头苗灌生根的肥料”可知,在发现甜瓜

苗低头后,作者和家人尝试了各种方法来救治它,包括浇水、喷洒生

长素和常用药,甚至请亲戚们提供偏方和特效药,还向村里的种植能

手王大爷请教,最终认定是瓜苗根基受损,于是又灌生根肥料。这一

系列行为都体现了对甜瓜苗的积极救治过程。可概括为:救(治)甜

瓜;

结合第⑥段中“几个月后,棚里的甜瓜已经成熟,采摘工作也渐渐提

上了日程。当我们的甜瓜采摘结束后,我突然在棚边看到那棵爱低头

的甜瓜。此时的它早已萎靡不堪,所有的叶子枯黄地蜷缩着,低头

的病也更加严重,整棵甜瓜的枝蔓都软软地趴在地上,犹如一条没有

灵魂的绳子。于我而言,这棵甜瓜早已没有存在的意义,出于清扫障

碍的目的,我把整棵瓜都拔了起来”可知,尽管经过长时间的悉心照

料,这棵甜瓜苗的状况并未好转,反而更加萎靡。在棚内甜瓜采摘结

束后,作者出于清扫障碍的目的,拔掉了这棵看似已无价值的甜瓜苗。

这里的“拔”字,既是对无用之物的清理,也隐含了对之前努力未果的

无奈和放弃。据此可概括为:拔(清)甜瓜;

结合第⑦段中“就在此时,我发现这棵瓜苗的藤上,竟然长着一个圆

润饱满的甜瓜。这个甜瓜不仅瓜型漂亮,吃起来更是甘甜多汁。甜瓜

的味道不仅弥漫在我的嘴里,也抚慰了我的心头”可知,在拔掉甜瓜

苗时,作者意外地发现藤上竟然结着一个圆润饱满、甘甜多汁的甜瓜。

这个甜瓜的味道不仅令人愉悦,更引发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通

过“吃(尝)”甜瓜这一行为,作者体会到了即使在看似不利的条件下,

只要坚持努力,也能结出丰硕的果实。可概括为:吃(尝)甜瓜。

14.本题考查标题作用。本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和母亲在种植甜瓜过程

中,遇到一棵细弱瘦小、一直低头的甜瓜苗。尽管他们尝试了各种方

法,包括浇水、喷生长素、请教种植能手等,但这棵甜瓜苗始终未能

抬头。最终,他们将其移至棚外任其自由生长。几个月后,当棚内甜

瓜采摘完毕时,作者意外发现这棵低头的甜瓜苗上竟然结出了一个圆

润饱满、甘甜多汁的甜瓜。这个故事让作者领悟到,在有限的条件下

低头修行、积累力量,也能结出自己的硕果,低头并不代表失败或放

弃,而是勇往直前的开始。

结合全文来看,文章以“低头的甜瓜”为标题,其妙处体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①点明写作对象:标题直接指出了文章的主角——一棵低头的甜瓜。

这棵甜瓜不仅作为植物本身存在,更成为了文章中一个富有象征意义

的角色,贯穿全文,引导读者关注其生长历程和背后的故事。

②作为全文线索:“低头的甜瓜”这一形象在文章中反复出现,从发现

它、尝试拯救它、最终见证它的成果,整个过程都围绕着这棵甜瓜的

“低头”特性展开,成为串联全文内容的线索,使文章结构紧凑,脉络

清晰。

③暗含文章主旨:通过描述这棵甜瓜在逆境中不放弃,最终结出甜美

果实的经历,文章传达了一个深刻的主旨——即使在生活中遇到不如

意,也应该像这棵甜瓜一样,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低头修行,积累

力量,勇往直前,最终会迎来属于自己的成功和收获。这种积极向上

的生活态度,正是文章想要传达给读者的核心信息。

④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标题“低头的甜瓜”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让人不禁好奇这棵甜瓜为什么会低头?它最终会如何?这种悬念感

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促使他们继续阅读下去,寻找答案。同时,

标题也暗示了文章将围绕这棵甜瓜的“低头”特性展开一系列的故事

和思考,进一步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和可读性。

15.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结合⑤段中“就算如此悉心照料,这棵甜瓜苗的情况也从未好转。为

了不影响其他瓜苗的生长,我们只好把它种在棚外一个向阳的地方,

任其自由生长”可知,文章第⑤段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首先,它承接了上文的内容,即“我”和母亲为了救治和照料这棵低头

的甜瓜苗,已经尝试了多种方法,包括浇水、喷生长素、请教种植能

手以及灌生根肥料等,但甜瓜苗的情况始终未能好转。这些努力虽然

未能如愿,但为后文的转折做了充分的铺垫。其次,第⑤段引出了下

文的内容,即由于甜瓜苗的状况持续不佳,为了避免影响其他瓜苗的

生长,“我们”最终决定放弃这棵瓜苗,将其移出大棚,任其自由生长。

这一决定不仅标志着对甜瓜苗救治努力的结束,也为后文甜瓜苗在棚

外意外结出甜美果实的情节埋下了伏笔。因此,第⑤段在文中起到了

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既总结了前文的内容,又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做

了自然的过渡和铺垫。

16.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解答时,结合句子内容,按照题干要求的角

度进行分析。

(1)首先,“一波又一波”这个短语,通过重复使用“一波”,并加上“又

一波”的递进,形象地描绘出亲戚们络绎不绝、接连不断的情景。这

不仅仅是一个数量上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