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湖南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 【B卷·培优卷】(原卷版 )_第1页
2024-2025学年湖南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 【B卷·培优卷】(原卷版 )_第2页
2024-2025学年湖南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 【B卷·培优卷】(原卷版 )_第3页
2024-2025学年湖南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 【B卷·培优卷】(原卷版 )_第4页
2024-2025学年湖南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 【B卷·培优卷】(原卷版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B卷•培优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稍逊(xun)分外(fen)风骚(sao)摇曳(ye)

B.嘶哑(si)鲜妍(yan)腐烂(ffi)娉婷(pin)

C.柔嫩(nGn)翅翼(yi)冠冕(guM)枉然(w&ig)

D.忧戚(ql)咏赞(yong)飘逸(yi)汹涌(yong)

2.结合语境,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B.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忧戚:忧伤烦恼)

C.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摇曳:摇荡,晃动)

D.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风流人物:指举止潇洒的人)

3.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沁园春・雪》通过对北国雪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历代封建统治者的

批判和对他们缺少文采的惋惜这一主题思想。

B.《我爱这土地》一诗用“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用生前歌唱,

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代以诗人自身形象,直抒胸臆,突出诗人那颗真挚的爱国心。

C.《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诗中采用重重叠叠的比喻,意象美丽而无丝毫雕饰之嫌,反而愈加衬出诗中的

意境和纯净——在华美的修饰中更见清新自然的感情流露。

D.《乡愁》一诗借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具体的实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变成具体可感的

东西,表达了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综合性活动】为纪念“世界读书日学校开展以“走进图书馆阅读经典书“为主题的语文

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是其中一员,请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4.下边是学校阅览室流程示意图,请用一段简明的文字转述这个流程图。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不超过

60字。(2分)

5.在阅读经典展示活动上,第一小组同学已朗诵《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下面该第二小组同学朗诵《北

方》,你作为主持人,请你为此写一段串词。(不少于50字)(4分)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艾青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风,

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

紧紧地跟随着,

伸出寒冷的指爪,

拉扯着行人的衣襟。

用着像土地一样古老的话,

一刻也不停地絮聒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中国,

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

所写的无力的诗句,

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

北方

艾青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

它的广大而瘦瘠的土地,

带给我们以淳朴的言语,

与宽阔的姿态,

我相信这言语与姿态,

坚强地生活在土地上,

永远不会灭亡;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

古老的国土,

——这国土,

养育了为我所爱的,

世界上最艰苦,

与最古老的种族。

6.【默写】(5分)

(1)而现在//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2)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星子在无意中闪,。(林

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3)《沁园春•雪》一词中描写想象景色的句子

7E:,,o

二、阅读(50分)

(一)现代文阅读I(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7-9题。

飞翔和变形

余华

①文学作品中的“想象”是一个十分迷人的词汇。当我们考察想象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时,必须面对另

外一种能力,即洞察的能力。只有当想象力和洞察力完美结合时,文学中的想象才真正出现,否则就是瞎

想、空想和胡思乱想。

②第一个话题飞翔,也就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如何飞翔?马尔克斯在创作《百年孤独》时遇到一个难

题,就是俏姑娘雷梅苔丝如何飞到天上去。对于伟大的作家来说,雷梅苔丝飞到天上去既不是虚幻也不是

瞎编,而是文学中的想象,是值得信任的叙述,因此每一个想象都需要寻找到一个现实的依据。马尔克斯

需要让他的想象与现实签订一份协议,马尔克斯一连几天都不知道如何让雷梅苔丝飞到天上去,他找不到

协议。由于雷梅苔丝上不了天空,马尔克斯几天写不出一个字,然后在某一天的下午,他离开自己的打字

机,来到后院,当时家里的女佣正在后院里晾床单,风很大,床单斜着向上飘起,女佣一边晾着床单一边

喊叫着说床单快飞到天上去了。马尔克斯立刻获得了灵感,他找到了雷梅苔丝飞翔时的现实依据,他回到

书房,回到打字机前,雷梅苔丝坐着床单飞上了天。

③我想,马尔克斯笔下《百年孤独》的床单与《一千零一夜》里的阿拉伯飞毯是异曲同工,而且各有

归属。神奇的飞毯更像是神话中的表达,而雷梅苔丝坐在床单上飞翔,则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④《搜神记》里的神仙在下雨的时候,从天上下来;刮风的时候,又从地上回到了天上。利用下雨和

刮风这样两个自然界的景象来表达神仙的上天下地,既有了现实生活的依据,也有了神仙出入时有别于世

上常人的潇洒和气势。就像希腊神话和传说中,当宙斯对人间充满愤怒时,“他正想用闪电鞭挞整个大地”,

将闪电比喻成鞭子,十分符合宙斯的身份,如果是用普通的鞭子,就不是宙斯了,充其量是一个生气的马

车夫。《搜神记》里的这个例子,可以说是想象力和洞察力的完美结合。

⑤第二个话题是文学如何叙述变形。在《西游记》里,孙悟空和二郎神大战时不断变换自己的形象,

而且都有一个动作——摇身一变,身体摇晃一下,就变成了动物。这个动作十分重要,既表达了变的过程,

也表达了变的合理。如果变形时没有身体摇晃的动作,直接就变过去了,这样的变形就会显得唐突和缺乏

可信。

⑥孙悟空依次变成麻雀、大鹅、小鱼、水蛇,二郎神立刻相应变成饿鹰、海鹤、鱼鹰。灰鹤,直到孙

悟空急忙变成花鸨,这时候草根和贵族的区别出来了,身为贵族阶层的二郎神看见草根阶层的孙悟空变得

如此低微,不愿再跟着变换形象,于是现出自己的原身,取出弹弓,拽满了,一个弹子将孙悟空打了一个

滚。

⑦在这个章节的叙述里,无论孙悟空和二郎神各自变成了什么,吴承恩都是故意让他们露出破绽,从

而让对方一眼识破。孙悟空被二郎神一个弹子打得滚下了山崖,伏在地上变成了一座土地庙,张开的嘴巴

像是庙门,牙齿变成门扇,舌头变成菩萨,眼睛变成窗根,可是尾巴不好处理,只好匆匆变成一根旗杆,

竖在后面。没有庙宇后面竖立旗杆的,这又是一个破绽。

⑧孙悟空和二郎神变成动物后出现的破绽,一方面可以让故事顺利发展,正是变形后不断出现的破绽,

才能让二者之间的激战不断持续;另一方面也揭示了文学叙述里的一个准则,或者说是文学想象的一个准

则,那就是洞察力的重要性。通过文学想象叙述出来的变形,总是让变形的和原本的之间存在着差异,这

差异就是想象力留给洞察力的空间。这个由想象留出来的空间通常十分微小,而且瞬间即逝,只有敏锐的

洞察力可以去捕捉。

⑨阅读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是神话和传说的叙述,还是超现实和荒诞的叙述,文学的想象在叙述变

形时留出来的差异,经常是故事的重要线索,在这个差异里诞生出下一个引人入胜的情节,而且这下一个

情节仍然会留出差异的空间,继续去诞生新的隐藏着差异的情节,直到故事结尾的来临。“飞翔和变形”,都

是大幅度地表达了文学的想象力,或者说都是将现实生活的不可能和不合情理,变成了文学作品中的可能

与合情合理。

(根据命题需要,有删改)

7.下列关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如何飞翔”这个话题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女佣在大风中晾床单时的情形是马尔克斯想象雷梅苔丝飞上天的源泉。

B.《百年孤独》里的床单和《一千零一夜》里的阿拉伯飞毯是想象的不同形式。

C.《搜神记》中的神仙借助自然景象,成就了上天下地时的潇洒和气势。

D.天神宙斯愤怒时挥动闪电,体现了他的潇洒和气势,却没有生活依据。

8.下列关于“文学如何叙述变形”这个话题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变形要有动作,体现“变”的过程和合理性,否则会显得冒味和可疑。

B.作者创作的故事有发展,因其意外地让角色在变形的过程中有破绽。

C.变形和原本之间存在的空间小且存在时间短,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去捕捉。

D.想象在叙述变形时留出来的差异,是故事的线索,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9.“飞翔和变形”,极大地表达了文学的想象力,二者还有哪些相似的地方?(4分)

(二)现代文阅读n(14分)

阅读下面得文字,完成10-13题。

一个普通人

①有一个人,他的名字实在太复杂了,因此我们就忘记了。他的脸却长得极寻常,因此我们再也想

不起他的模样了——我们实在不知道他是谁,虽然他欠了我们家的钱。

②当时他赶着羊群路过我家商店,进来看了看,赊走了八十块钱的商品,在我家的账本上签了一个名

字(几个不认识的阿拉伯字母)。后来我们一有空就翻开账本的那一页反复研究,不知这笔钱该找谁要去。

③在游牧地区放债比较困难,大家都赶着羊群不停地到处跑。今天在这里扎下毡房子住几天,明天又

在那里停一宿。从南至北,绵绵千里逐水草而居,再加之语言不精通、环境不甚熟悉……我们居然还敢给

人赊账!

④幸好牧民都老实巴交的,又有信仰。一般不会赖账。我们给人赊账,看起来风险很大,但从长远考

虑还是划得来的。

⑤春天上山之前,大家刚刚离开荒凉的冬牧场,羊群瘦弱,牧民手头都没有现钱,又急需生活用品,

不欠债实在无法过日子。而到了秋天,羊群南下,膘肥体壮。大部队路过喀吾图一带时,便是我们收债的

好日子。但那段时间我们也总是搬家,害得跑来还倩的人找不着地方,得千打听万打听,好不容易才找上

门来。等结清了债,亲眼看着我们翻开记账的本子,用笔划去自己的那个名字,他们这才放心离去,一身

轻松。在喀吾图,一个浅浅写在薄纸上的名字就能紧紧缚住一个人。

⑥可是,那个老账本上所有人的名字都划去了,唯独这个人的名字还稳稳当当地在那页纸上停留了好

几年。

⑦我们急了,开始想法子打听这个家伙的下落。

⑧冬日里的一天,店里来了一个顾客,一看他沉重扎实的缎面皮帽子就知道是牧人。我们正好想起那

件事,就拿出账本请他辨认一下是否认识那个人。用我妈的原话说,就是那个“不要脸'’的、"加蛮”(不好)

的人。

⑨谁知他不看倒罢了,一看之下大吃一惊:“这个,这个,这不是我吗?这是我的名字呀!是我写的字

啊!“

⑩我妈更加吃惊,加之几秒钟之前刚骂了人家“不要脸”并且“加蛮”,便非常不好意思,支支吾吾起来:

“你?呵呵,是你?嘿嘿,原来就是你……”

⑪这个人揪着胡子想半天,也记不起自己到底什么时候买了这八十块钱的东西,到底买了什么东西,

以及为什么要买。

⑫他抱歉地说:“实在想不起来啦!”却并没有一点点要赖账的意思。因为那字迹的确是他的。但字迹

这个东西嘛,终究还是他自己说了算,我们又不知道他平时怎么写字的。反正他就是没赖账。

⑬他回家以后,当天晚上立刻送来了二十元钱。后来,他在接下来的八个月时间里,分四次还完了剩

下的六十元钱。看来他真的很穷。

10.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构思巧妙,行文一波三折。开篇设置不知道借债人是谁的悬念,文中又有对普通人的误会,结

尾消除误会。

B.第五自然段写牧民一定要亲眼看见我们用笔划去名字,才放心离去,这主要是为了突出牧民生活艰

苦,非常谨慎。

C.第六自然段过渡段,主要为了引出下文。其中用“好几年”写时间长,又为下文写“这个人”彻底忘了赊

账的事埋下伏笔。

D.本文语言质朴,没什么陈词滥调,也没有装腔作势,一切都这么自然而然,却能打动读者,引人深

思。

11.结合上下义和加点的词语,理解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义。(3分)

在喀吾图,一个浅浅写在薄纸上的名字就能紧紧缚住一个人。

12.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联系全文,简要分析。(4分)

13.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4分)

【链接】又不是她的名字,记得她自己说过,她的名字是叫作什么姑娘的。什么姑娘,我现在已经忘

却了,总之不是长姑娘;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

(《阿长与〈山海经〉》)

本文中第①段也写到他的模样和名字我们都忘记了,这两处“不知道姓名”的设计,有什么用意?

(三)古诗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4题。

南湖早春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萍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鹉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释】元和十年(815)夏,宰相武元衡被人谋杀,白居易愤而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手,被诬为越职言

事,于当年秋被贬为江州司马。

14.请在颔联中的“乱”和“平”中选一字做简要的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5-18题。

峡江寺飞泉亭记

[清]袁枚

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①,则飞泉一亭为之也。

天台之瀑,离寺百步,雁宕瀑旁无寺。他若匡庐②,若罗浮③,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游者

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

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磴级纤曲④,古松张覆,骄阳不炙。过石桥,有三奇树鼎足立,忽至半

空,凝结为一。凡树皆根合而枝分,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

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馀,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

人可坐可卧,可箕踞⑥,可偃仰,可放笔砚⑥,可渝茗⑦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

间作玩。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僧澄波善弈,余命霞裳与之对样⑨。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

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⑩,合同而化⑪。

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宿带玉堂。正对南山,云树蓊郁,中隔长江,风帆往来,妙无一人肯泊岸

来此寺者。僧告余日:“峡江寺俗名飞来寺。'‘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僧目:“无

征不信⑫。公爱之,何不记之!”余日:“诺。”已遂述数行,一以自存,一以与僧。

(有删改)

【注释】①决舍:丢开、离别。②匡庐:即庐山,又名匡山。③罗浮:山名。④磴(deng)级纤曲:石级

曲折。磴,石级。纤曲,弯曲、曲折。⑤箕踞:两腿伸直岔开,形如簸箕。古人正规场合盘腿而坐,箕踞

是很随便的姿势。⑥研:通‘砚"。⑦渝(yuG)茗:烹茶。⑧九天银河:指瀑布。⑨秤(ping):围棋盘。⑩

天籁人籁:指自然界的音响和人所发出的声音。⑪合同而化:汇合融化在一起。⑫无征不信:没有凭证就

不能使人相信。征,同“证”,证明。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B.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

C.登山大半/飞瀑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