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阳泉市盂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1页
山西省阳泉市盂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2页
山西省阳泉市盂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3页
山西省阳泉市盂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4页
山西省阳泉市盂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答案第=page1212页,共=sectionpages1313页山西省阳泉市盂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有人曾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这一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

)A.建立科举制 B.开通大运河 C.统一全国 D.编订户籍2.比较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图是某同学将隋朝与秦朝比较后的结论,以下内容还能补充进去的是隋朝与隋朝的共同点对外用兵兴修水利工程二世而亡A.开创制度 B.科技发达 C.轻徭薄赋 D.缔造盛世3.《贞观政要》记载,唐太宗强调:“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不失农时)为本。”对于其中“本”的理解,正确的是(

)A.重视民生,发展经济是治国之本 B.“本”指农业,其他为治国之末C.吸取历史衰亡教训,是君主之本 D.整顿吏治,裁减冗员是治国之本4.据记载,文成公主进藏时,不但有释迦牟尼佛像和奇珍异宝、服装家具、烹饪食材等等作为嫁妆,更有携带着诗书礼乐、医疗器械、农具良种的学者、乐师、医生和工程技术人员,简直就是庞大的文化代表团和扶贫工作队。这反映了()A.西藏地区正式归属于中央管辖 B.唐与吐蕃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C.唐朝时期昂扬进取的精神风貌 D.唐朝时期开放包容的外交政策5.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但是,募役法限制了官僚等的特权,方田均税法使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隐瞒土地和逃避赋税,新法遭到他们强烈反对。可见,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A.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B.变法措施在实施中流于形式C.宋神宗大力支持反对派 D.新法的保甲法措施动摇了统治秩序6.从10世纪初到13世纪末是我国历史上“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直至蒙元再次统一全国。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蒙古灭金—西夏灭亡—南宋灭亡—元朝建立B.西夏灭亡—蒙古灭金—南宋灭亡—元朝建立C.西夏灭亡—蒙古灭金—元朝建立—南宋灭亡D.蒙古灭金—西夏灭亡—元朝建立—南宋灭亡7.历史影视作品是对史实的艺术加工,必须尊重史实。下列历史影视情节与史实相符的是(

)A.隋朝匠人采用活字排版印刷 B.唐朝远航的船上装有指南针C.唐朝出售活字印刷书籍 D.宋朝时期人们过节燃放鞭炮8.《马可·波罗行纪》记载:“(泉州)乃不少船舶辐辏之所,诸船运载种种货物至此,然后分配于蛮子全境。所卸胡椒甚多,若以亚历山大运赴西方诸国者衡之,则彼数实微乎其微,盖其不及此港百分之一也。”这说明元代泉州A.海上贸易繁荣 B.外国使节增多C.造船技术发达 D.文化生活丰富9.下面的插图最有可能出自(

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农政全书》10.某同学假期参观南京江南贡院,这里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科举考场。始建于1168年,经历代修缮扩建,明代时期仅考试号舍就有20644间,可同时接纳两万多名考生考试。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科举制诞生于1168年 B.科举考试对答卷有严格规定C.江南地区教育极为兴盛 D.考生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11.下图是明代《流民图》局部,与该图契合的主题是A.弘扬了中华传统艺术B.满洲兴起与清兵入关C.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D.李自成起义备受拥护12.时空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础。以下示意图中①处可填(

)A.设置台湾府 B.签订《尼布楚条约》C.平定噶尔丹叛乱 D.设置伊犁将军府13.谭老师在讲解清朝历史时搜集到如下资料,从中可见谭老师要突出的主题是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思想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外交闭关锁国,严格限制中外贸易科技自然科学发展几乎停滞军事军备逐渐废弛A.辉煌灿烂,领先世界 B.国家巩固,社会进步C.危机凸显,落后潮流 D.国力滞后,社会动荡14.“作者通过贾宝玉表达自己的政治思想……赋予贾宝玉一种大胆的批判精神‘毁僧谤道’……反对道学,轻视儒家经典,轻视封建的伦常关系等。”材料强调《红楼梦》(

)A.是人们研究历史的可靠史料 B.促进了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C.是清代文学艺术作品的代表 D.塑造的人物蕴含着抗争精神15.传统节日是中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下列资料可反映出(

)春联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既有寄托思念故乡和亲人之情,也有祈盼丰收和幸福之意,是弥足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赏月和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了。A.传统节日的起源 B.中华民族传承的价值观C.传统习俗的变化 D.社会习俗具有的娱乐性二、综合题16.七年级(1)班设计的关于唐宋历史的网页内容,根据下面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1)【作品鉴赏】请分别为下面两部作品写简介。两作品反映的史实体现了唐朝对外关系的什么特点?

图一

图二(2)【诗歌鉴赏】下面两首诗分别反映出当时怎样的历史现状?结合所学,简述杜甫诗歌的特点?第一首春望杜甫(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第二首瞭题临安邸林升(宋)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3)【文物鉴赏】请说出图三货币名称及当时开始铸造时在位的皇帝。图四货币有何历史价值?

17.经济的发展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图一中出现的新式生产工具并简述其作用。宋朝人们拔秧会用到哪一种生产工具?图二中既有插秧又有收割,该耕作技术有何重大意义?材料二明朝后期,玉米、甘薯被引入中国并推广种植,提高了粮食总产量;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中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商业进入新的繁荣期;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商帮形成,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明代在制瓷方面有何成就。写出该时期形成的“商帮”的名称。材料三年代耕地面积(顷)顺治十八年(1661年)5493576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6078430雍正二年(1724年)6837914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7414495(3)根据材料三,概括清朝前期的耕地面积发生的变化,并分析此变化出现的原因。(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促进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18.辽宋夏金元时期,多民族政权的交融与碰撞推动了多元一体国家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对终年流动的契丹牧民来说,它(农业)只是一种间或从事的副业。这种情况,从辽初起,就逐渐改变了。陆续流入契丹地区的大量汉人,带去了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契丹人越来越多地懂得并熟悉了稼穑之事,转向半农半牧了。——摘编自《契丹简史》(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辽初社会生产的变化并分析原因。材料二澶渊之盟是在辽宋都无力消灭对方、完成统一的情况下签订的和平协议,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对辽朝来说,北宋每年提供的银、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压力,同时盟约对于双方边界的划定,也彻底宣告了燕云地区属于辽朝。对北宋来说……——摘编自游彪《问宋:赵宋王朝内政外交的得与失》(2)根据材料二,请结合所学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补充“对北宋来说”后面的内容。材料三国朝土宇旷远(国土广阔辽远),诸民相杂,俗既不同,论难遽定(很难在仓促之间做出决定)。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研究前朝各代,北方民族占领了中原地区(或中国)),必行汉法,可以长久。故后魏、辽、金历年最多,其他不能实用汉法,皆乱亡相继。史册具载,昭昭可见也(都看得明明白白)。——摘编自金末元初许衡《许文正公遗书》(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举例说明元朝是如何“行汉法”的。(4)综上所述,归纳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19.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某历史兴趣小组以“巩固·发展”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请你完成活动任务。项目化一

【巩固·边疆】(1)下面场景见证了中国古代巩固边疆地区的部分举措。请任选两幅图,分别进行简述。项目化二

【解读·盛世情景】“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一片开心风浪里,心怀击楫敢忘忧!”“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郑成功《复台》(2)诗句抒发了戚继光怎样的情怀和抱负?简述其领导的抗倭战争的性质。(3)上述材料记载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简要评价郑成功。项目化三

【维护·统治】(4)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专制统治不断加强,构成了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请结合中国古代史,以“集权·统治”为题,从下面任选三个关键词,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科举制

三省六部制

分化事权

行省制

废丞相、权分六部

参考答案:1.C【详解】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依据材料“混南北为一区”可知,材料强调的是隋朝的统一,C项正确;建立科举制以及开通大运河都是隋炀帝的功绩,排除A和B项;编订户籍不符合材料“混南北为一区”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2.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及郡县制,隋朝开创了科举制及三省六部制,A项正确。隋朝与秦朝时期我国古代科技水平还相对落后,排除B项;秦朝实行暴政,赋税、徭役、兵役都很沉重,排除C选;秦二世而亡,最大功绩完成统一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没有盛世出现,隋朝隋文帝时出现开皇之治,故这不是二者相同之处,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3.A【详解】材料中对于其中“本”的理解,正确的是重视民生,发展经济是治国之本。为此,唐太宗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A项正确;材料中重视的是民生,不是农业,排除B项;材料不是说明吸取历史衰亡教训,是君主之本,排除C项;整顿吏治不符合材料中重视民生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4.B【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文成公主进藏时,不但有释迦牟尼佛像和奇珍异宝、服装家具、烹饪食材等等作为嫁妆,更有携带着诗书礼乐、医疗器械、农具良种的学者、乐师、医生和工程技术人员,简直就是庞大的文化代表团和扶贫工作队”可知,有经济,有文化,反映了唐与吐蕃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B项正确;材料说的是民族关系,不是西藏归属、精神风貌、外交政策,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5.A【详解】据题干“募役法限制了官僚等的特权,方田均税法使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隐瞒土地和逃避赋税,新法遭到他们强烈反对”可知,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导致变法失败,A项正确;材料没有表明变法措施在实施中流于形式,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内容反映宋神宗大力支持反对派,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新法的保甲法措施动摇了统治秩序,排除D项。故选A项。6.C【详解】据所学可知,公元1227年西夏皇帝出城投降蒙古,西夏正式宣告灭亡。公元1234年,南宋军与蒙古军联合攻占蔡州,金朝灭亡。1271年,建立元朝,次年定都大都。1279年元朝击败了抗元宋军最后一支部队,南宋灭亡,C项正确;ABD项顺序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7.D【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宋朝时人们春节燃放鞭炮,D项正确;活字印刷术是在北宋时期发明的,排除AC项;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排除B项。故选D项。8.A【详解】据“(泉州)乃不少船舶辐辏之所,诸船运载种种货物至此,然后分配于蛮子全境。”可知,这说明元代泉州海上贸易繁荣。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中国的航海家除了使用指南针外,也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当时,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A符合题意;B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A。9.B【详解】据所学可知,题干图片“农作物加工图”“陶瓷制作图”“煤炭采掘图”描述的是农业、手工业等方面的内容,这属于《天工开物》的内容,《天工开物》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B项正确;《齐民要术》《农政全书》都是农学著作,排除AD项;《本草纲目》是医药学著作,排除C项。故选B项。10.C【详解】根据“某同学假期参观南京江南贡院,这里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科举考场。始建于1168年,经历代修缮扩建,明代时期仅考试号舍就有20644间,可同时接纳两万多名考生考试。”可知,题干材料反映了南京江南贡院的发展与完善,体现了江南地区教育极为兴盛,C项正确;科举制诞生于隋朝,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A项;科举考试对答卷有严格规定与题干材料毫无关系,排除B项;考生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与题干材料毫无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11.C【详解】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可知,图片描述的内容是快板锣鼓,只求一两个赏钱填饱一天的肚子,充分体现了明朝时期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人民民不聊生的局面,C项符合题意;ABD三厢的内容与题干图片的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C。12.A【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题干反映的是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根据题干方位图可知,①在东南方向,应该是台湾地区。1683年,清军进攻台湾,郑氏军队战败,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A项正确;雅克萨之战后签订《尼布楚条约》,排除B项;平定噶尔丹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府都在西北地区,排除CD项。故选A项。13.C【详解】仔细观察谭老师讲解清朝历史时搜集到的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中可见谭老师要突出的主题是危机凸显,落后潮流。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明清时期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了巩固,但君权的强化日益显出封建社会的腐朽,同时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中国的落后,这时出现了外国对中国的不断入侵,中国逐渐出现了危机,C项正确;辉煌灿烂,领先世界与“自然科学发展几乎停滞”等不符,排除A项;国家巩固,社会进步与“自然科学发展几乎停滞”等不符,排除B项;表格内容没有体现社会动荡,排除D项。故选C项。14.D【详解】据题干“……赋予贾宝玉一种大胆的批判精神‘毁僧谤道’……反对道学,轻视儒家经典,轻视封建的伦常关系等。”可知,贾宝玉具有反抗传统伦理道德的精神,D项正确;题干内容未体现研究历史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促进了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从题干信息无法得出,排除B项;是清代文学艺术作品的代表,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5.B【详解】根据材料“春联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既有寄托思念故乡和亲人之情,也有祈盼丰收和幸福之意,是弥足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通过春节和中秋节习俗的活动,反映出中华民族传承的价值观。B项正确;传统节日的起源,在题干内容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传统习俗的变化,在题干内容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社会习俗具有的娱乐性,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6.(1)唐太宗时,玄奘西行天竺取经,不畏艰险,历经磨难,历时4年到达天竺,研习佛法10多年后,携带大量佛经返回长安,并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由他口述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前后6次用了12年,但百折不挠、矢志不渝,终于成功,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促进中日文化交流。特点:对外开放、双向交流、互相学习。(2)第一首诗反映了唐朝的安史之乱给社会造成极大破坏,给人民带来灾难和痛苦。第二首诗反映了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特点:杜甫的诗风淳朴厚重,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3)图三名称:开元通宝;唐高祖李渊。图四: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纸币便于携带。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有利于商品的流通。【详解】(1)简介:据所学可知,图一玄奘之路指的是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图二中的鉴真东渡指的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鉴真,六次东渡日本,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教,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特点:据所学可知,玄奘西行体现的是唐朝学习天竺的宗教知识而鉴真东渡反映了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体现了唐代对外关系的特点是对外开放,双向交流。(2)现状:据所学可知,第一首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反映了唐朝的安史之乱给社会造成极大破坏,给人民带来灾难和痛苦。第二首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反映了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特点:据所学可知,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诗风淳朴厚重;反映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3)名称及皇帝:据图三货币中的文字可知,该货币是开元通宝;据“该货币始铸于621年”结合所学可知,621年,唐朝的皇帝是唐高祖李渊。历史价值:据图四“北宋纸币铜版拓片”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纸币便于携带,有利于商品的流通。17.(1)新式生产工具:曲辕犁。作用: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回转省力,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拔秧工具:秧马。意义:复种是农业史上的重大变革,使耕地的利用率提高,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2)成就:景德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名称: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3)变化:耕地面积大幅增加。原因: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清初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答出两点即可)(4)根据实际制定恰当的政策;引进人才;引进先进技术;维持地区和平稳定等等。(答出1点即可)【详解】(1)工具及作用:根据材料一“图一《雨中耕作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反映的是唐朝农民耕作的场景。唐朝时期改进了生产工具曲辕犁;曲辕犁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回转省力,适于精耕细作,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工具:据所学可知,宋朝人拔秧、插秧用到的工具是秧马。意义:据所学可知,图二中既有插秧又有收获,反映的复种技术,复种技术是农业史上的重大变革,使耕地的利用率提高,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2)成就: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样,色彩艳丽,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商帮:据材料二“明朝后期,……;商业进入新的繁荣期;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商帮形成,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结合所学可知,明朝著名的商帮有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3)变化:据材料三表格数据可知,清朝前期耕地面积大幅增加。原因: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清初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使得土地面积大增。(4)因素: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结合材料,可从制定恰当的政策、引进人才、技术,维持地区的稳定等方面归纳、总结,言之有理即可。如根据实际制定恰当的政策;引进人才;引进先进技术;维持地区和平稳定;等等。18.(1)变化:从单一的游牧生产转变为半牧半农生产。原因:流入契丹地区的大量汉人,带去了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游牧业经济自身的脆弱性与不稳定性;朝廷对发展农业经济的支持。(答出2点即可)(2)积极影响:使北宋获得了长期的安定;与辽的周边贸易兴旺起来,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两国交往增多,民族交融加强。(答出一点即可)消极影响: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