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中试卷及答案-鲁教版-2024-2025学年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31/08/wKhkGWdXhk2AYZOOAAEe2SVUnzU868.jpg)
![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中试卷及答案-鲁教版-2024-2025学年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31/08/wKhkGWdXhk2AYZOOAAEe2SVUnzU8682.jpg)
![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中试卷及答案-鲁教版-2024-2025学年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31/08/wKhkGWdXhk2AYZOOAAEe2SVUnzU8683.jpg)
![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中试卷及答案-鲁教版-2024-2025学年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31/08/wKhkGWdXhk2AYZOOAAEe2SVUnzU8684.jpg)
![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中试卷及答案-鲁教版-2024-2025学年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31/08/wKhkGWdXhk2AYZOOAAEe2SVUnzU868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期中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关于太阳系中行星的分布,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所有行星都位于太阳的同一平面内B.所有行星的轨道都是圆形的C.所有行星都按照相同的速度绕太阳运动D.所有行星的轨道都呈正交分布2、以下哪个地理现象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A.昼夜更替B.四季变化C.五带划分D.海陆分布3、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以下哪个地形区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A.长江中下游平原B.黄土高原C.华北平原D.青藏高原4、以下关于地球自转的描述,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B.地球自转的速度是恒定的C.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D.地球自转会导致昼夜更替5、以下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速度在赤道处最快,两极处最慢B.地球自转速度在赤道处最慢,两极处最快C.地球自转速度在赤道处和两极处相等D.地球自转速度在赤道处和两极处都不是最快6、下列地理现象中,不属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A.昼夜更替B.四季更替C.海洋洋流D.时差7、在下列关于地壳运动的知识中,正确的是()A.地壳运动是由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引起的B.地壳运动是地球表面形态不断变化的主要动力C.地壳运动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主要表现为地震和火山活动D.地壳运动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无关8、下列关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不属于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的是()A.数据采集与处理B.数据存储与管理C.地图制作与输出D.地理分析9、以下哪项不是造成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A.地形高原,水资源分布不均B.降水量较少,蒸发量较大C.工业和农业用水量大D.水资源污染严重10、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内陆地区人口密度小B.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增长快,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增长慢C.城市化进程中,大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快于小城市D.民族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普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我国四大高原中,地势最高的是:A.黄土高原B.云贵高原C.青藏高原D.云贵高原12、关于我国气候类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B.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C.我国没有热带草原气候D.我国没有地中海气候13、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与哪条山脉相一致?A.大兴安岭B.太行山C.巫山D.秦岭14、关于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地壳运动是地质构造变化的主要原因B.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结果C.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之间没有直接关系D.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是相互独立的15、中国人口分布不均,以下哪个地区人口密度最大?A.长江三角洲B.黄河中游C.呼伦贝尔草原D.青藏高原16、以下哪种自然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A.石油B.天然气C.煤炭D.水能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分析说明以下地理现象,并阐述其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现象一:某沿海城市利用当地丰富的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海洋渔业和旅游业。现象二:某内陆省份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建设了一批大型矿产资源加工企业。第二题:分析比较以下两个区域的地理特征,并说明其形成原因。区域一:华北平原区域二:四川盆地题目要求:描述两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分析两个区域农业生产的优势和限制因素。对比两个区域在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差异。第三题:假设我国某城市位于北纬40°,该城市冬季(1月)盛行西北风,夏季(7月)盛行东南风。请根据以下信息,分析该城市气候特点及成因,并绘制该城市夏季和冬季的风向图。该城市冬季气温平均为-10℃,夏季气温平均为30℃;该城市夏季降水较多,集中在6-8月;该城市冬季降雪较多,积雪厚度可达20cm;该城市位于我国北方地区,距海较远。期中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关于太阳系中行星的分布,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所有行星都位于太阳的同一平面内B.所有行星的轨道都是圆形的C.所有行星都按照相同的速度绕太阳运动D.所有行星的轨道都呈正交分布答案:A解析:太阳系中的行星都位于太阳的同一平面内,这个平面称为黄道面。选项B错误,因为行星的轨道是椭圆形的;选项C错误,因为行星的绕太阳运动速度是不同的;选项D错误,因为行星的轨道并非都呈正交分布。因此,正确答案是A。2、以下哪个地理现象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A.昼夜更替B.四季变化C.五带划分D.海陆分布答案:A解析:地球自转是地球绕自身轴心旋转的运动。这个运动导致了昼夜更替,即地球的一面面向太阳时是白天,另一面背向太阳时是黑夜。选项B四季变化是由地球公转和倾斜角度共同作用的结果;选项C五带划分是指地球表面根据纬度划分的五个气候带,与地球自转无关;选项D海陆分布是地球表面形态的一部分,与地球自转无直接关系。因此,正确答案是A。3、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以下哪个地形区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A.长江中下游平原B.黄土高原C.华北平原D.青藏高原答案:B解析:我国地势分为三个阶梯,第二级阶梯主要包括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等地区。黄土高原属于第二级阶梯,因此选B。4、以下关于地球自转的描述,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B.地球自转的速度是恒定的C.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D.地球自转会导致昼夜更替答案:AD解析: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心旋转,其方向是自西向东,因此选项A正确。地球自转的速度并非恒定,赤道附近的速度最快,两极附近的速度最慢,因此选项B错误。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3小时56分4秒,而不是24小时,因此选项C错误。地球自转导致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时间不同,从而产生昼夜更替,因此选项D正确。5、以下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速度在赤道处最快,两极处最慢B.地球自转速度在赤道处最慢,两极处最快C.地球自转速度在赤道处和两极处相等D.地球自转速度在赤道处和两极处都不是最快答案:A解析:地球自转速度是指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由于地球自转时赤道半径最长,因此赤道处的自转线速度最快,而两极处的自转线速度最慢。然而,自转角速度在地球表面各点都是相同的,大约为每小时15.0411度。因此,选项A正确描述了自转线速度的情况。6、下列地理现象中,不属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A.昼夜更替B.四季更替C.海洋洋流D.时差答案:B解析: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主要包括昼夜更替、时差和地球上的风向、洋流等。四季更替是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以及地球自转轴倾斜导致的。因此,选项B四季更替不属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其他选项A、C和D都是地球自转的地理现象。7、在下列关于地壳运动的知识中,正确的是()A.地壳运动是由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引起的B.地壳运动是地球表面形态不断变化的主要动力C.地壳运动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主要表现为地震和火山活动D.地壳运动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无关答案:C解析:地壳运动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主要表现为地震和火山活动。选项A描述了地壳运动的能量来源之一,但不是全部;选项B虽然地壳运动是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主要动力,但不是本题所要求的正确描述;选项D错误,因为地壳运动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有一定关系。因此,正确答案为C。8、下列关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不属于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的是()A.数据采集与处理B.数据存储与管理C.地图制作与输出D.地理分析答案:A解析: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功能包括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存储与管理、地图制作与输出和地理分析。选项A描述的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采集与处理功能,属于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之一。因此,不属于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的选项是A。9、以下哪项不是造成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A.地形高原,水资源分布不均B.降水量较少,蒸发量较大C.工业和农业用水量大D.水资源污染严重答案:A解析:选项A中提到的“地形高原,水资源分布不均”实际上是造成我国西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而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降水量较少、蒸发量较大、工业和农业用水量大以及水资源污染严重。因此,选项A不符合题意。10、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内陆地区人口密度小B.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增长快,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增长慢C.城市化进程中,大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快于小城市D.民族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普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答案:D解析:选项D中提到的“民族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普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是不正确的。实际上,由于多种原因,包括民族优惠政策、经济发展等因素,我国部分民族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并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选项D与实际情况不符。其他选项A、B、C都是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正确描述。11、我国四大高原中,地势最高的是:A.黄土高原B.云贵高原C.青藏高原D.云贵高原答案:C解析: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是我国四大高原中地势最高的。因此选C。12、关于我国气候类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B.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C.我国没有热带草原气候D.我国没有地中海气候答案:A解析:我国气候类型多样,包括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等。但我国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因此选A。13、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与哪条山脉相一致?A.大兴安岭B.太行山C.巫山D.秦岭答案:A解析: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与大兴安岭相一致。大兴安岭的东北部属于非季风区,而西南部属于季风区。其他选项的山脉并非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14、关于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地壳运动是地质构造变化的主要原因B.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结果C.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之间没有直接关系D.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是相互独立的答案:A解析:地壳运动是地质构造变化的主要原因。地壳运动导致地壳的抬升、下沉、断裂和褶皱等现象,从而形成各种地质构造,如山脉、盆地等。选项B和D都是错误的,因为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结果,而不是相互独立的现象。选项C也是错误的,因为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之间有直接的关系。15、中国人口分布不均,以下哪个地区人口密度最大?A.长江三角洲B.黄河中游C.呼伦贝尔草原D.青藏高原答案:A解析: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城市化水平高,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16、以下哪种自然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A.石油B.天然气C.煤炭D.水能答案:D解析:水能属于可再生资源,可以通过水循环不断更新。而石油、天然气、煤炭都是不可再生资源,其形成过程需要数百万甚至上亿年的时间。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分析说明以下地理现象,并阐述其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现象一:某沿海城市利用当地丰富的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海洋渔业和旅游业。现象二:某内陆省份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建设了一批大型矿产资源加工企业。答案:现象一解析:该城市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渔业,可以增加渔民收入,改善渔民生活水平。发展旅游业,可以吸引游客,带动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海洋资源的开发有助于推动该城市经济结构的优化,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长期来看,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可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现象二解析:利用矿产资源建设加工企业,可以增加当地财政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大型矿产资源加工企业的建设,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如运输、设备制造等。矿产资源加工企业的发展,可以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然而,过度依赖矿产资源加工可能导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需要合理规划和管理。影响:现象一有利于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现象二有利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高人民就业水平。两者都需要在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下进行,避免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第二题:分析比较以下两个区域的地理特征,并说明其形成原因。区域一:华北平原区域二:四川盆地题目要求:描述两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分析两个区域农业生产的优势和限制因素。对比两个区域在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差异。答案:区域一:华北平原位于我国北方,地处黄河下游,地势平坦,海拔一般在50米以下。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地形地貌以冲积平原为主。区域二:四川盆地位于我国西南部,四周环山,地势低平,海拔一般在300-500米。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地形地貌以盆地为主,盆地内有多个山地和丘陵。区域一农业生产的优势: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合耕作;气候适宜,农作物生长周期短,产量高。限制因素:水资源不足,易受旱涝灾害;土壤盐碱化问题。区域二农业生产的优势:水资源丰富,灌溉条件好;气候温暖湿润,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限制因素:地形复杂,耕地分散;部分地区土壤贫瘠。水资源利用差异:华北平原地区水资源短缺,农业生产主要依赖灌溉;四川盆地水资源丰富,农业生产以自流灌溉为主。生态环境保护差异:华北平原地区由于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需要加强水资源保护和节水措施;四川盆地水资源丰富,但部分地区存在水土流失、石漠化等问题,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我国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的理解和比较分析能力。通过对比华北平原和四川盆地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以及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差异,使学生能够掌握地理知识在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朔州考货运上岗证试答题
-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13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含解析鲁教版必修2
-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课题能力提升八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 小学新教师个人转正工作总结
- 公司还款协议书范本
- 航天梦主题征文
-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职业教育中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 班主任教师研修计划
- 幼儿园学校安全工作计划
- 康辉战略合作协议
- 中建八局分包入场安全指导手册v2.0111
- AutoCAD 2020中文版从入门到精通(标准版)
-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全文
- 纺丝原液制造工(中级)理论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ArcGIS软件入门培训教程演示文稿
- 大梅沙河道河道流量水位
- 紧固件常用标准件汇总图
- 人教版初二英语八年级上册全册英语单词表
- 《红色经典》校本课程
-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课件第十章动作技能的指导与示范
- 车辆委托保管合同 车辆委托保管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