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考试易错题(新高考专用)
中国古代史(选择题50题专练)
1.如表反映出我国早期文明
地区文化遗存文化特色
黄河中游仰韶文化彩绘陶器,种植粟
距今约7000前〜5000年前
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种植水稻,养蚕缄丝
黄河流域龙山文化黑陶
距今约5000年前
辽河上游红山文化精美玉器
A.领先世界其他文明B.水平低下但发展迅速
C.相互隔绝没有交流D.多地起源又各具特色
【答案】D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根据材料“黄河中游地区出现仰韶文
化,长江下游出现河姆渡文化,辽河上游出现红山文化等”可知,同一时期不同地方出现了不同特色的早期
文化遗址,这体现了我国早期文明多源性和各具特色的特点,D项正确;材料并未将中国早期文明与世界
其他地区的文明进行对比,无法得出中国早期文明领先世界其他文明的结论,排除A项;我国早期文明的
出现是当时生产力进步的结果,排除B项;中国早期文明“相互隔绝没有交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不符
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2.下面是距今大约5000年前后几支重要的中华文明考古学文化分布图。这可用来说明,古代中华文明
红山-东河沿文化,
■,')
石鄂遗后
;(4毋P中唁y900年的)।
]庙底沟三期文化<主沟三期类型,
(4400年前三:800年。沆后«400^tt)、
gdofbdo年的)
屈家公文,
A.主体集中分布于长江流域B.奠定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基础
C.具有明显同源一体的特征D.源于自成一体且多元复杂的地理环境
【答案】D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根据
图片可知,中华文明考古过程中出现了不同地域的文化,但是同时也体现了不同文明蕴含在一体格局之内,
而不同文化的形成是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发展的不同所产生的,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中华文化圈
的分布情况,从图中可见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排除A项;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是在秦朝确立,材料
主要体现了原始社会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排除B项;材料中体现不出“同源”,排除C项。故选D项。
3.周初建立的分封制度“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
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候,侯也奈何不得公,一直到士都是如此。”这表明分封制
A.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B.森严的等级制度特征
C.权力分散未能形成中央集权D.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周朝时期的中国。材料“政
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
何不得候,,体现的是在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权力较大,王权尚未实现高度的集中,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家
国同构的政治结构,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地方权力较大,未涉及森严的等级制度特征,排除B项;分
权制衡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4.如表是中国新石器时代部分文化遗址的考古发现,依据表中信息可以确认的是
遗址名称所在区域考古发现
湖北天门石家河遗长江中游地
大型祭祀遗址、大量精美玉器、大批量生产的红陶杯等
址区
红山牛河梁遗址东北地区祭坛、女神庙、积石冢群、大量精美玉器、彩陶筒形器等
祭祀中心、积石冢、墓地、黑皮陶为主的陶器、大量多形制的石器和
良渚遗址江浙地区
玉器等
黄土高原北
陕西神木石血遗址数以万计的玉器、骨器、陶器,城门遗迹、宫殿区等
部
A.中华文明具有一体多元特点B.中国已经出现早期国家形态
C.各区域间有直接的文化交流D.当时的阶级分化已日益明显
【答案】A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石器时代。据材料
信息可知,在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中大部分都有祭祀遗址、玉器、陶器等,体现了不同地区新石
器时代文化的共同特点,同时各地文化又有不同于其他文化的独特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
点,A项正确;新石器时代晚期尚未出现国家形态,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个文化的直接交流,排除C
项;材料没有涉及不同墓葬的随葬品、规模等,不能反映贫富差距和阶级分化,排除D项。故选A项。
5.古时之公田称“籍田”,借民力之意。西周康王时,《令鼎》铭载“王大籍农于淇田”。每至春耕时,天子
会率职官与诸侯在公田上举行“籍礼”,并以籍田之出产供奉宗庙。这反映了西周时期
A.土地共有同耕B.小农经济兴起C.宗法制度确立D.井田制度强化
【答案】C
【详解】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西周。根据材料可知,公田有借民力之意,而西周康王
与诸侯在公田上行“籍礼”,以籍田之出产供奉宗庙,说明西周时期通过礼乐制度来进一步规范并强化井田制
度,D项正确;西周的土地并非共有同耕,排除A项;小农经济出现在春秋战国,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
宗法制并无关联,排除C项。故选D项。
6.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崛起,出现以下几种“士”的类型。这反映出
类型特点
以三寸不烂之舌游说人主,议论古今,陈说厉害,上为国家排忧解难,下为自己博取富
纵横摔阖之策士
也
贝
围绕着各种尖锐复杂的社会问题,众多的学识渊博之士,展开了激烈的论辩,他们聚徒
著书立说之学士
讲学,著书立说
使气任性之侠士讲义气,重诺言,济人危难,不惜舍身
鸡鸣狗盗之食客投身寄食于达官贵人门下,以求免于饥寒之苦,甚至不乏施展身手的机会
A.百家争鸣促进士人著书立说B.尊贤养士强化了各国诸侯权威
C.士阶层积极奋进的时代风貌D.学术繁荣推动了思想观念融合
【答案】C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根据
材料信息可知,战国时期因技艺不同形成各种各样的士,为统治者出谋划策、建功立业,可知当时士阶层
把入仕、治国、平天下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具有积极奋进的精神,C项正确;士人聚徒讲学,著书立说,
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土的种类划分,没有涉及各国诸侯对士的态度,排
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土阶层的崛起,未涉及学术的繁荣和思想观念的融合,排除D项。故选C项。
7.孔子认为,先王按土地的肥瘠分配土地,按照劳力的强弱征收田赋……按照利润和财产征收商税;“任力
以夫,而议其老幼。于是乎有鳏、寡、孤、疾,有军旅之出则征之,无则已……先王以为是。”据此可知,
孔子
A.代表了下层百姓的利益B.倡导敬天保民的治国理念
C.意在恢复西周礼乐制度D.主张赋役征收应注重实际
【答案】D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据材料“先王按土地的肥瘠分配土地,按照劳
力的强弱征收田赋……按照利润和财产征收商税”,可知,孔子主张依据土地的肥瘠分配土地,按照劳力的
强弱征收田赋,说明其主张赋役征收应注重实际,D项正确;孔子代表的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排除A
项;材料并未提及敬天保民的思想,排除B项;材料说明的是赋役征收应注重实际,并未提及恢复西周礼
乐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
8.在西周的金文记录中已经有“戎”“夷”之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华夏”与“我”的对立更加明显,无论“华
夏”各国之间关系多么敌对,他们未称呼对方为“戎”。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
A.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B.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
C.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D.种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的中国。根据材
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称西部民族为“戎”,称东部民族为“夷”,由“无论“华夏”各国之间关系多么敌
对,他们未称呼对方为“戎”,即没有将对象当作异族,可以推断出春秋战国时期华夏各族间已经产生认同观
念,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华夏认同观念,非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国家统
一成为共识,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B项;材料未强调血缘对政治的作用,且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走
向瓦解,排除C项。故选D项。
9.有学者说:“战国七雄疆域已经连成一片,关防已经得到重视,人口已经,编户“著地,,国君已经,自主自
决,,律令体系逐渐成形,官僚机构也略具规模。”于是,“天下”一词的使用频度大大增加。该学者意在说明,
战国时期
A.宗法分封制的影响已经消除B.社会转型的特征日益明显
C.经济交流导致政治制度变化D.民族间文化认同逐步形成
【答案】B
【详解】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战国时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
若从传统国家的一般构成要素来衡量,似乎堪称完备。同时,列国逐步肯定自己的“主权”的过程,不仅是“歹(J
国自身”、同时也是整个“周天下”地理空间、政治空间和社会空间的致密化过程,这说明战国时期社会转型
的特征日益明显,B项正确;“已经消除”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没有强调政治制度变化与经
济交流之间的关联,排除C项;战国时期虽然出现了“多族群”的特点,但材料并不能体现文化认同的逐步
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
10.如表是秦朝实行的两种土地制度的概况。这两种土地制度的推行
制度途径内容
农民本身只拥有土地的使用权,并且具有一定的期限,土地仍
授田制由国家,直接向农民授田。
然是国家所有。
赐田制通过军功受爵。农民对土地拥有所有权,可以世袭子孙。
A.有利于推动封建经济的发展B.促使国家统一的实现
C.打击了门阀士族的经济势力D.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
【答案】A
【详解】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时期的中国。
材料表明秦朝通过赐田和授田,发展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土地利用率,有利于封
建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中“秦朝”说明当时秦已完成国家统一,排除B项;有爵者和无爵者都有田
地,承认其土地私有,并不能打击贵族势力,且门阀士族在汉末三国崛起,排除C项;只要封建制度存在,
土地兼并就不可避免,材料也没有体现具体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A项。
11.下表所示为不同著作中关于秦朝的言论。这些言论意在说明秦朝
言论出处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司马迁《史记》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柳宗元《封建论》
三代至秦,浑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威”黄宗羲《明文海》
A.以法家思想治理国家B.注重政治制度的革新
C.中央权力实现了集中D.法律体系较为规范
【答案】B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秦朝。根据材料可知,
三部著作分别肯定了秦朝以法治国、推行郡县制、创制立法都为后世所延续,体现秦朝的制度创新的作用,
B项正确;A项体现在司马迁的认识中,与柳宗元和黄宗羲的认识无关,排除A项;C项体现在柳宗元的
认识中,与司马迁、黄宗羲的认识无关,排除C项;材料只提到立法,未涉及法律体系的规范,排除D项。
故选B项。
12.秦朝在“道里遥远,山川阻深”的西南,第一次修筑了从“棘道”到达郎州的“五尺道”。汉武帝时将这条长
达二千余里的干道加宽到一丈,还增修了四条新路。以上举措
A.维持了边疆的长治久安B.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C.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D.扩大了中央王朝的疆域
【答案】C
【详解】根据选项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范围为秦汉时期。秦朝在偏远地区修建五尺道,汉代在秦朝基
础上对五尺道加以拓宽,并增修新路,这有助于加强中央对西南地区的管理,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C项正
确;A项表述绝对,排除A项;修建道路增加了国家财政支出,排除B项;修建道路是在现有疆域内进行,
并不能扩大中央王朝的疆域,排除D项。故选C项。
13.受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汉代帝王面对灾害、异象等困境时,会下罪己诏,承认自己的执政失误,以
期获得上天的宽恕。如表为汉武帝与汉宣帝时期颁布的罪己诏情况表,表格中的数据差异,可能是源于
时期在位时间数量
汉武帝54年1
汉宣帝25年5
A.强化君主集权的需要B.敬天保民思想的影响
C.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D.君主执政理念的变化
【答案】A
【详解】根据设问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范围为汉代。天人感应思想暗含君权神授理念,汉宣帝在位时
期,君主集权较武帝时期弱化了,皇权的神圣性和独一性受到挑战,汉宣帝颁布罪己诏,借罪己诏中背后
的君权神授强化君权,A项正确;敬天保民思想是儒学的重要思想,而汉武帝时期,儒学就己经成为统治
思想,排除B项;汉武帝时期,已经确立了儒学统治地位,表格中的差异不能以儒学统治地位来解释,排
除C项;汉武帝与汉宣帝的执政理念主要是王道与霸道的结合,二者在执政理念上接近,排除D项。故选
A项。
14.《盐铁论》记载了桑弘羊与贤良方正就专卖制度的辩论经过,桑弘羊认为,“富国非一道”,“富国何必
用本农,足民何必井田也”,并以此作为盐铁官营、均输、榷酒政策的理论依据。汉代专卖制度的实行
A.淡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B.激化了矛盾导致王朝覆灭
C.推动了工商业迅速发展D.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答案】D
【详解】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材料
反映了桑弘羊认为国家富强的道路不止一个,国家富强既需要本业也需要末业,工农商需要并重,这为汉
代实行盐铁官营、均输、榷酒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反映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干预,D项正确;淡化了重
农抑商政策与史实不符合,汉代强调重农抑商政策,排除A项;材料未提到专卖制度激化了矛盾并导致王
朝覆灭,材料体现的是汉代的专卖制度的实行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排除B项;专卖制度实际上是阻
碍了工商业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15.西汉时,江南地区还处于地广人稀、农业落后的状况。但到东汉时期,《后汉书・李忠传》载:建武六
年“李忠迁丹阳太守……垦田增多,三岁间流民占著者五万余口。十四年,三公奏课为天下第一"。这一变化
A.说明江南农业经济有较大发展B.得益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C.表明南北经济形势出现了逆转D.形成了江南经济开发新格局
【答案】A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根
据材料可知,到东汉时期,江南地区的丹阳“垦田增多……流民占著者五万余口”,上缴的课税全国第一,据
此可知,江南地区土地得到开发,农业人口增加,农业收入增长等,这说明江南农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A
项正确。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时期,排除B项;宋代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排除C项;江南经济
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不是在东汉,排除D项,故选A项。
16.下表所述汉代统治者的做法
文献记载出处
(汉武帝元朔二年)徙郡国豪杰及皆三百万以上于茂陵
(汉宣帝)本始元年春正月,募郡国吏民詈百万以上徒平陵班固《汉书》
(汉成帝鸿嘉二年)徙郡国豪杰赞五百万以上五千户于昌陵
A.阻断了大土地私有制的发展B.旨在强化中央政府权威
C.意在维护自耕农的经济利益D.确保了统治的长期稳定
【答案】D
【详解】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统治者徙郡国豪杰于茂陵的目的是对外可以增加京畿人口数,抵御匈奴南下;对内
抑制关东地区的豪情,巩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为了确保了统治的长期稳定,D项正确;阻断了大土地私
有制的发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旨在强化中央政府权威与其目的不符合,排除B项;统治者强制迁的
群体主要是郡国豪杰和郡国吏民,与自耕农没有什么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
17.东汉尚书台由西汉武帝内朝少府尚书演变而来,其下属六曹机构设置如下表,表明
尚书台
名称吏部曹二千石曹民曹客曹三公曹中都曹
职掌选举、祭祀辞讼缮修功作、盐池园苑护驾及羌、胡朝贺岁尽对州郡考课水火盗贼
人员以尚书为每曹主吏,下有待郎、令史等
A.君主专制权力遭到削弱B.中枢权力运行机制异化
C.君相间的矛盾日益激化D.六曹逐渐掌握决策权力
【答案】B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据本题材料
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尚书台本是由汉武帝时的内朝演化而来,其性质是皇帝的内侍机构,随着时间的推
进,尚书台逐渐侵夺了本属于外朝宰相的权力,才出现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六曹机构,这实际上是内朝的
外朝化,中枢权力运行机制出现了异化,B项正确;尚书台削弱了三公的权力,加强了君主专制,排除A
项;尚书台是皇帝为加强自身权力、削弱相权而设置的,体现了君相间的矛盾,但题干信息看不出“日益激
化”,排除C项;六曹主要负责具体的行政事务,决策权力仍掌握在皇帝手中,排除D项。故选B项。
18.汉武帝时期,设置大司马一职,取代了太尉,其本职还是一种荣誉称号,并没有实权;昭帝、宣帝时,大司马
大将军已不仅仅执掌军事,其职权涉于政务,统领内朝;成帝时,大司马的职权有所加重,与丞相平起平坐。大
司马职权的变化反映了当时
A.重武轻文的社会风气B.内朝行政权力的扩大
C.君主专制的逐渐加强D.官僚内部的争权夺利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汉武帝时期,设置大司马一职,取代了太尉,其本职还是一种荣誉称号,并没有实权......
昭帝、宣帝时,大司马大将军已不仅仅执掌军事,其职权涉于政务,统领内朝……成帝时,大司马的职权有
所加重,与丞相平起平坐。”可知,汉朝时期,大司马职权的变化,体现了中央官制的变化,不断牵制丞相,
削弱丞相的权力,以此加强皇权,C项正确;重武轻文的社会风气,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内朝
行政权力的扩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内朝的权力,排除B项;官僚内部的争权夺利”与材料主旨不符,排
除D项。故选C项。
19.下表是西晋在品官“占田荫客令”中的相关数据(实际操作上“官员荫客以千记”)。这一实际操作情况导致
官员等级占田限制荫食客(官员的下人)荫佃客(给官员耕地的百姓)
1品5000亩3个50户
2品4500亩3个50户
3品4000亩3个10户
4品3500亩3个7户
5品3000亩3个6户
6品2500亩3个3户
7品2000亩2个2户
8品1500亩2个1户
9品1000亩1个1户
A.门阀士族崛起B.土地兼并严重
C.中央集权削弱D.庄园经济发达
【答案】C
【详解】根据设问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范围为西晋。材料中的法令针对不同官员的等级,规定了其占田、
荫食客与荫佃客的数量,但实际操作起来“官员荫客以千记”,这必然会导致政府控制的纳税人口的减少,从而
减少国家财政收入,削弱中央集权的物质基础,C项正确;门阀士族崛起于东汉时期,排除A项;仅凭材料信
息,不能体现土地兼并严重,并且材料内容没有体现这时期土地兼并的情况,排除B项;占田荫客制下官
员可以隐匿大量人口作为自己的佃农,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庄园经济的发展,但这并非材料所反映的实质问
题,排除D项。故选C项。
20.晋朝的司马氏在追溯家世时称:“其先出自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梁书・元帝本纪》载,徐
陵于邺奉表曰:“臣闻封唐有圣,还承帝善之家……岂得掩显姓于轩辕,非才子于颛项?莫不时因多难,俱
继神宗者也。”祖冲之如表曰:“而黄帝以来,世代所用,凡十一历。”据此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
A.儒学始终占据统治地位B.统治者道德修养较高
C.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D.国家统一趋势已fl{现
【答案】C
【详解】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炎黄
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象征符号之一、魏晋南北朝诸多政权还有民间士人均认为继承了炎黄以降的华夏
正统,这反映出当时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而非儒学思想占主导地位,C项正确,排除A项;统治者素
养提高及国家统一趋势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D两项。故选C项。
21.学者陈汉玉提出:“拓跋人的自觉汉化,从北魏建国之初就开始了;孝文帝亲政前鲜卑和汉族统治者之
间就出现空前融洽的局面……可见,用胡汉矛盾的激烈来解释孝文帝改革的目的,是没有说服力的“。这段
材料,学者意在表达孝文帝改革
A.是由阶级矛盾激化引发的B.变革的指导思想一脉相承
C.儒化加速了封建化进程D.主要贡献是促进民族融合
【答案】B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从材料中可
以看出,学者陈汉玉认为拓跋人的自觉汉化从北魏建国之初就开始了,并且在孝文帝亲政前鲜卑和汉族统
治者之间就出现了空前融洽的局面,这说明变革的指导思想一脉相承,B项正确;据材料“用胡汉矛盾的激
烈来解释孝文帝改革的目的,是没有说服力的“可知,民族矛盾是孝文帝改革的原因之一,并且汉化改革并
不能缓和阶级矛盾,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儒化的信息,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孝文帝改革推动了
民族融合,但非学者强调的内容,学者强调的是在孝文帝之前就已经进行开始汉化了,排除D项。故选B
项。
22.吕思勉在《两晋南北朝史》中描述隋朝的情景:“京兆王都所在,俗具五方。人物混淆,华戎杂错……
自京城至于外郡,得冯翊、扶风,是汉之三辅,其风大抵与京师不异。安定、北地、上郡、天水、金城于
古为六郡之地,其人性犹质直,然尚俭约,习仁义,勤于稼稿,多畜牧,无复寇盗矣。”这反映出隋朝时期
A.游牧经济带向中原地区推进B.部分少数民族固守传统的社会习俗
C.北方接受少数民族生活方式D.民族交融助推边疆地区封建化进程
【答案】D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朝时期。根据材料”
人物混淆,华戎杂错”可知,此时胡汉杂居,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根据材料“安定、北地、上郡、天水、金……
仁义,勤于稼嵇,多畜牧”可知,民族交融助推了北方民族封建化的进程,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农耕经
济和游牧经济的相互影响,并非游牧经济带向中原地区推进。排除A项;根据材料“多畜牧”并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少数民族并没有完全“放弃”传统,隋朝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仍大量从事游牧经济,排除B项;根
据材料“人物混淆,华戎杂错”“勒于稼稿”可知,材料强调的是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相互影响,且材料没有涉及
黄河中下游等地区,不能得知北方整体的情况,排除C项。故选D项。
23.汉初采取郡国并行制,后爆发“七国之乱”;曹魏创立九品中正制,后出现门阀士族把持政权;唐朝在边
境重地设置军镇,后藩镇势大引发“安史之乱”。对上述三组历史现象的共性。解释正确的是
A.历史评判要以成败为基本依据B.制度设立之初存在明显弊端
C.中央与地方矛盾导致社会动荡D.历史事物之间因果关联复杂
【答案】D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从材料信息
看,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引发七国之乱,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导致士族专权,唐朝增设军镇
导致安史之乱,但这些制度在实行之初也发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只不过随着时代变化,原有制度也会产
生不同的负面作用,这体现了事件因果关系的错综复杂,D项正确;历史成败决定历史解释的说法过于绝
对,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郡国并行制、九品中正制等设立之初的情况,排除B项;魏晋南北朝时期出
现的士族专权不属于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排除C项。故选D项。
24.以淮河、秦岭为界,可以将中国地理大体划分为南方和北方。据统计,唐代357名宰相的地域分布,
生于北方的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山南道、陇右道的宰相有326名,占91.3%,而属于南方的淮南道、
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的宰相仅有31名,占&7%。由此推知,当时
A.科举取士存在地域差异B.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C.社会门第观念受到冲击D.行政区域划分存在弊端
【答案】A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根据材料“唐
代357名宰相的地域分布,生于北方的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山南道、陇右道的宰相有326名,占91.3%,
而属于南方的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的宰相仅有31名,占8.7%”可知,南方与北方宰相人数相
差悬殊,由此可见科举取士存在地域差异,A项正确;尽管科举取士加强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但是材料
只涉及到了宰相人数的地域分配,没有涉及到诸如下层平民可以跻身官场这样的阶层流动的信息,排除B
项;尽管科举取士使社会门第观念受到了冲击,但是材料没有涉及到寒门地位上升、平民跻身官场、取才
不问出身等信息,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当时科举取士存在地域差异,并不能说明行政区域划分存在弊端,
排除D项。故选A项。
25.公元780年,杨炎推行两税法,在税收分配制度中采取了“两税三分”的原则,即中央派十余名特使分赴
各州核定各州两税定额,再将定额划分为上供、送使、留州三分。这一举措
A.解决了安史之乱遗留问题B.加剧了中央政府的财政危机
C.建立了新的国家预算体系D.增强了地方的自主性积极性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
料“核定各州两税定额,再将定额划分为上供、送使、留州三分”可知,两税法不光是赋税制度的变革,也建
立了一种新的国家预算体系,C项正确;安史之乱后,造成藩镇割据,且唐朝亡于藩镇割据,因此解决了安
史之乱遗留问题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两税法有助于缓解财政危机,排除B项;材料与增强地方自主性
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26.北魏太和九年,冯太后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
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至隋朝,十八岁以上男子每人受露田八十亩,寡妻妾受露田三十亩,但取
消了奴婢和丁牛的授田。这一变化反映了
A.大土地所有制持续发展B.豪强地主势力衰落
C.土地国有制遭严重破坏D.政府赋税制度变革
【答案】B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至隋朝。据材
料结合所学,北魏时期授予奴婢、丁牛田亩是统治阶级与豪强地主妥协的结果,至隋朝,豪强地主势力逐
渐衰落和政府掌握土地减少,是隋朝取消奴婢和丁牛授田规定的原因之一,B项正确;以庄园经济为代表的
大土地所有制主要在东汉,北魏至隋朝大土地所有制已经衰落,排除A项;在均田制实行过程中,确实国
家掌握的土地减少,但隋朝还没有遭到严重破坏,排除C项;北魏至隋,赋税制度没有变化,都是租调制,
排除D项。故选B项。
27.下表为唐代兵部尚书来源数量统计表。据表可知当时
家庭出身入仕途径(详细可考)
皇郡姓(古代操纵郡邑地方权力的世非郡科门荫(因祖、父辈地位而在入仕方面享受特其
族家大族)姓举殊待遇)他
571206959
A.门阀士族控制人事权B.世袭成为选官主流
C.世家大族文化素养高D.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
料信息可知,世家大族出身的兵部尚书占比在唐朝仍然较大,这说明世家大族文化素养高,依然可以通过
科举制的途径入仕,C项正确;当时人事选拔权在中央政府,排除A项;当时选官的主流是科举制,排除B
项;当时通过科举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排除D项。故选C项。
28.考古资料显示,山西大同仝家湾北魏平城时期邢合姜墓石椁四壁及顶部绘有释迦多宝佛、七佛、供养
人、飞天等佛教题材壁画,壁画所绘佛教人物面貌、佛教人物动作,包括龛内二佛并坐和单佛形象,都十
分生动形象。这可以印证北魏时期
A.佛教寺院的全景式风貌B.世俗社会受到佛教文化影响
C.佛教徒的真实生活场景D.特殊群体对佛教的笃信程度
【答案】B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北魏时期。根据材料“邢合姜墓石椁四壁及顶部壁
画”“佛教人物面貌、佛教人物动作、包括龛内二佛并坐和单佛形象”可知,北魏平城属今天山西大同,印证
了北魏时期随着佛教文化在平城的传播发展,佛教艺术已渗透到世俗社会生活中,B项正确;邢合姜墓壁画
反映的不是佛教寺院的全景式风貌,排除A项;材料不能佐证北魏时期佛教徒的真实生活场景,排除C项;
邢合姜墓壁画可以反映一个中老年妇女对佛教的笃信程度,但不能代表一个特殊群体,且不符合材料主旨,
排除D项。故选B项。
29.大足石刻最早开凿于初唐,其后200多年间造像总共不过20龛。直到昌州迁治大足后,摩崖造像方渐
大兴。公元892年,昌州刺史韦君靖在大足北山凿造佛像。此后,州、县官吏和当地士绅、平民、僧尼等
相继效法,营造佛像不断,形成大足石刻史上一个造像高潮。这说明当时
A.儒学受到强烈冲击B.佛教向本土化发展
C.佛教传播趋势明显D.儒释逐渐走向融合
【答案】C
【详解】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根据材
料“公元892年,昌州刺史韦君靖在大足北山凿造佛像。此后,州、县官吏和当地士绅、平民、僧尼等相继
效法,营造佛像不断,形成大足石刻史上一个造像高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佛像建造出现高潮,表明
佛教传播趋势明显,C项正确;材料并无体现儒学,排除A项;材料主要强调佛教传播影响扩大,并无体
现本土化发展,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儒学和佛教的融合,排除D项。故选C项。
30.南宋朱熹认为:“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
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这反映出程朱理学
A.具有宇宙观与人生观相结合的特点B.首次把三纲五常作为为人处世规范
C.先正心诚意再致知格物的修行原则D.突破先秦儒学重视章句训诂的束缚
【答案】A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宋。据本题材料
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程朱理学的宇宙观强调“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先有理后有物;人生观强调把天
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主张人应该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朱熹的主张具有宇宙观与人生观相结
合的特点,A项正确;“首次”说法错误,汉代董仲舒已经提倡三纲五常,排除B项;“先正心诚意再致知格
物的修行原则”是陆王心学的修行原则,排除C项;重视章句训诂是汉唐以来儒学的弊病,排除D项。故选
A项。
31.据如表能够推断出,宋代史料中关于宋代租佃关系的部分记述
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客,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
苏轼,《苏轼文集》
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
主户常若无客,今岁流移至者,争欲得之,借贷种子,与夫室庐牛具之属,其费动薛季宣,《艮斋先生薛
百千计,例不取息。常州浪语集》
富民召客为佃户,每岁未收获间,借贷蜩给,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
徐松,《宋会要辑稿》
他。
A.社会的阶层流动性较大B.佃农租赋负担显著减轻
C.土地兼并问题日益严重D.租佃制优化了资源配置
【答案】D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材料三则材
料都说明,宋代地主为了挽留佃户,对佃户的利益适当的照顾,否则佃户会流失,这反映了租佃制优化了
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的配置,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地主与佃户间的经济关系,而不是社会阶层流动,
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佃农租赋负担的对比信息,得不出“显著减轻”的结论,排除B项;从材料中可以看
出地主适当照顾佃农利益,但不能推断出土地兼并日益严重,排除C项。故选D项。
32.宋代的生活性商品、生产性商品以及金银器物等均需要缴纳商税,甚至小到手工作业工具只要进入流
通领域均需要缴纳商税。对于长途行商而言,每经过一次州县需要缴纳一次“过税”,多则需要缴纳10%以
上的商税。这说明宋代
A.商业贸易发达B.重农抑商政策一直贯彻执行
C.赋税制度严密D.商品经济存在政策阻碍因素
【答案】D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根据材料可
知,宋代的一切生产和经济活动都需要缴纳商税,并且所缴商税沉重,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
材料说明宋代商品经济存在政策阻碍因素,但不能说明“商业贸易发达”,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宋代执行重农抑商政策但有所松动,B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材料仅体现宋代的一切生产和经济
活动都需要缴纳商税,但“赋税制度严密”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33.宋代实行募兵制,兵士及其家属的粮食消费均仰官府供给。一方面当地租赋,“不足以供兵费,屯兵营
田岁入无几”,另一方面调民运粮扰民太甚,于是商人就介入了国家边疆军粮贮与运输。由此可知,宋代军
粮的消费客观上
A.加重人民赋役负担B.造成政府财政压力
C.推动农业的商品化D.提高商人社会地位
【答案】D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根据“另一方
面调民运粮扰民太甚,于是商人就介入了国家边疆军粮贮与运输。”可得出募兵制产生了诸多问题,从而为
商人介入国家边疆军粮贮与运输创造了条件,而商人的介入,客观上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与影响力,D
项正确;兵士及其家属的粮食消费均仰官府供给,所以并不会加重负担,排除A项;政府财政压力加重是
材料中所涉及的问题之一,并不是客观影响,也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到农业的商品
化程度提高,排除C项。故选D项。
34.1264年,忽必烈设立总制院,掌管天下佛教及西藏事务,八思巴与蒙古人桑哥同为院使。八思巴既是
萨迦派的领袖,又是元朝一品大员。总制院与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并列为朝廷四大官府。这一做法旨
在
A.严格实行四等人制B.构建共同的宗教信仰
C.创办政教合一机构D.宗教为纽带治理边疆
【答案】D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根据材料“掌
管天下佛教及西藏事务”并结合所学可知,总制院即宣政院,是元朝设立的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国家机构,
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地区的军政事务,目的是为了利用佛教为纽带更好地管理西藏地区,D
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四等人制,排除A项;元朝统治者建立该机构是为了加强对西周治理,而不是为了宗
教信仰,排除B项;C项是表现,而不是目的,排除C项。故选D项。
35.与唐代相比,两宋对外贸易发展迅速,贸易港口大大增多,遍布沿海广大区域,且不再是零星点状分
布,而是主次分明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多层次结构;贸易范围也远超唐代,远至红海沿岸及非洲东海岸。材
料体现
A.重农抑商的政策在民间贯彻执行不力B.区域统一市场形成
C.宋代贸易发展与经济重心转移相适应D.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答案】C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宋代。材料主要涉及两宋
的海外贸易发展迅速、地理分布格局和贸易范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方分布点明显增多,这些都与经
济重心即将完成向南方的转移相适应,C项正确;重农抑商是我国古代的基本经济政策,A项所述不符合史
实,排除A项;材料主要陈述的是对外贸易发展,没有提及区域统一市场,排除B项;明清时期长途贸易
兴盛,且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36.宋太祖赵匡胤下令,无论贫富贵贱、年龄大小都可应考,对偏远的考生提供路费报销,这样应考的考
生数量大增,每科进士多达几百人。据此可知,宋朝的科举制
A.助推了革新的政治风气B.实现了四民平等的思想
C.导致官僚臃肿局面出现D.促进了社会政治的变革
【答案】D
【详解】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北宋中国。宋朝采取措施,扩大了参加科举考试
的人员范围和人数,有利于提升选官制度的公平性和有效性,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通过科举进入政坛,
不少人官居高位,给政治增添了活力,也推动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也即宋朝的科举制
促进了社会政治的变革,D项正确;宋初统治者大力加强中央集权,维护了政权的稳定。但制度过于僵化,
权力分割过细,也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排除A项;宋朝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但封建社会的社会分工和等级制度仍然牢固存在,四民平等尚不能完全实现,排除B项;导致宋代官僚臃
肿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机构设置重叠和恩荫之滥等,排除C项。故选D项。
37.汉武帝时期桑弘羊建立了平准法,设平准官,按长安的物价,将各地运输到长安的物品,贵时抛售便
宜时收买。王安石颁布市易法,规定粮食的市场价格下降时,平价收购囤积,待价格上涨过高时,以低于
市场价出售。这些举措体现了政府
A.面临统治危机B.对经济的干预
C.打击豪强势力D.旨在关注民生
【答案】B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和北宋。据本
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汉武帝时,实行平准政策,强化国家对物资的统一调配,控制长安等主要城
市的物价和市场,王安石颁布市易法,控制物价和市场,这些举措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B项正确;材
料没有体现统治危机,排除A项;这些举措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与豪强势力无关,排除C项;这些
举措未体现政府对民生的关注,排除D项。故选B项。
38.北宋理学家张载认为:“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
公卿各保其家,忠义岂有不立?忠义既立,朝廷之本岂有不固?则事无不治,”这表明张载主张
A.建立世族制度B.运用宗法治理社会C.推崇道德理性D.重视世俗社会教化
【答案】B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亲子教育活动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税收》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误差理论与测绘平差基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衡水学院《有机化学B》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交通大学《元典阅读与笔记2》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形体与舞蹈(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中国戏曲学院《小企业会计准则》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自然地理学理论与方法》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数据分析与SPSS实现》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食品卫生安全监管技术应用
- 培训课件核电质保要求
- 铁路防洪安全教育培训
- 实习生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履带轮组式电动多功能轮椅设计说明书样本
- 模具厂计划书
- 建筑劳务合作协议书范本.文档
- 基于Internet的银行竞争情报收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的中期报告
- 泌尿外科利用PDCA循环降低持续膀胱冲洗患者膀胱痉挛的发生率品管圈QCC成果汇报
- GB/T 43430-2023藏香
- 医疗设备、器械项目实施方案、服务实施方案
- 2023年武汉大学考博英语部分真题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