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文化常识讲解第一部分名字称谓人名称谓(高考考点分布)名称谥号称郡望特定称法特殊称谓字称庙号称官名年龄称谓死的讳称号称年号称爵名百姓称谓谦称直称姓名尊号/徽号称官地职业称谓敬称称字称斋名兼称朋友称谓贱称称号称籍贯庙号、名字、谥号、以字行、缪公、汤武、殷纣、御名、武王、陛下、车驾√√√√√√√√√√√一、人的称谓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2.用于介绍或作传。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如“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司马迁杜牧范仲淹陆游辛弃疾袁枚陶渊明——名:迁,字:子长——名:牧,字:牧之——名:仲淹,字:希文——名:游,字:务观,号:放翁——名: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名:枚,字:子才号:简斋、随园老人——名:渊明,又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思考下列人的名、字、号【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名与字词义相近屈原名平,字原。“原”是宽阔平坦的意思。名与字意思相反曾点,字皙。“点”指小黑点,“皙”指肤色洁白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又称别字。号可以有两个字的,也可以有三个字以上的。陆游,号放翁陶潜,号五柳先生苏轼,号东坡居士杜甫少陵野老白居易香山居士司空图耐辱居士秦观淮海居士张孝祥于湖居士姜夔白石道人【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王安石→王临川;汤显祖→汤临川;顾炎武→顾亭林;康有为→康南海;袁世凯→袁项城;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上联“合肥”指李鸿章(安徽合肥人),下联“常熟”即指出生江苏常熟的翁同解。【称官名】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如称贾谊为贾太傅;“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至今人们还称其王右军;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孙权→讨虏将军→孙讨虏;
洪承畴→经略→洪经略;颜真卿→太子太师→颜太师;文天祥→少保→文少保;
刘禹锡→太子宾客→刘宾客;柳永→屯田员外郎→柳屯田;苏轼→端明殿翰林学士→苏学士。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岑参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贾岛曾任长江县主簿,世称贾长江【称官地】韩愈本是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苏轼本是四川眉州人,因苏氏是赵郡的望族,故他有时自己戏称“赵郡苏轼”、“苏赵郡”。称郡望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杨万里→杨诚斋;蒲松龄→聊斋先生;梁启超→饮冰室主人;姚鼐→姚惜抱、惜抱先生(其斋名为惜抱轩);谭嗣同→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归有光
→项脊生【称斋名】兼称《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前两人兼称官职、字和姓,后一人称字和姓。人名称谓特殊称谓在姓氏后加上行第(或再加上名号、官爵)韩愈《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职业+人名《庖丁解牛》中“庖丁”,“庖”是厨师,“丁”是名。《师说》中的“师襄”和《群英会蒋干中计》中提到的“师旷”,“师”为乐师。“优”,亦称优伶、伶人,古代称以乐舞戏曲为职业的艺人,后亦称戏曲演员。《柳敬亭传》中“优孟”,是名叫“孟”的艺人。姓+之+人名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封地+人名商鞅姓卫,商为其封地特殊称谓常见考点清单:1.“师”“庖”“优”字要记牢,
遇题能够迁移好。人名称谓贱称竖子不足与谋!特定称法加“从(zòng)”表示叔伯关系谢安,字安石,尚从弟也。加“太”表示长一辈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加“先”表示已经逝世的尊长妪,先大母婢也。先考,指已逝的父亲;先妣,指已故的母亲。百姓称谓布衣、黔首、黎民、黎庶、黎元、生民、庶民、苍生、氓等特殊称法常见考点清单:1.从(zòng)是叔伯堂关系。2.“先”字活人要远离。3.百姓黎、黔、氓、布衣。4.孺人原是大夫妻。孺人,古时称大夫的妻子,明清时为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也用对妇人的尊称。【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康熙帝的谥号为: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恭亲王--奕䜣的谥号为:忠曾国藩的谥号为:文正人名称谓称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善贬恶,称为谥或谥号。谥号是对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陶渊明为靖节先生,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表扬性的经天纬地曰文,布义行刚曰景,威强睿德曰武,柔质慈民曰惠,圣闻周达曰昭,圣善闻周曰宣,行义悦民曰元,安民立政曰成,布纲治纪曰平,照临四方曰明,辟土服远曰桓,聪明睿智曰献,温柔好乐曰康,布德执义曰穆批判性的乱而不损曰灵,杀戮无辜曰厉,近内远礼曰炀表同情的恭仁短折曰哀,慈仁短折曰怀,在国遭忧曰愍(mǐn)谥号常见考点清单:1.谥号意含褒和贬2.朝廷不给平民赐3.帝王谥号辩圣愚人名称谓称庙号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从汉代起,每个朝代一般是第一个皇帝的谥号太长,不便称呼,所以唐宋以来的皇帝都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称年号年号。是纪年的名称,也是帝王用的,如“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尊号徽号“尊”为尊称,“徽”为美好。“尊号”和“徽号”都是为尊者加上的号,以表示尊崇褒美的意思。尊号起于唐代。皇帝和皇后往往生前就有尊号。如唐玄宗开元27年受尊号为开元圣文神武皇帝,清代同治皇帝曾尊生母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再加上徽号为“慈禧”。封建时代帝后的尊号可以加几次,实际上都是臣子对他们的阿谀奉承。家父、家君------家母、家慈------3.家兄:------4.舍妹:------5.舍弟:------6.犬子:------7.内子、内贤:---8.寒舍:3.称谓前加上“家”或者“舍”表示谦称自己的父亲自己的母亲自己的兄长自己的妹妹自己的弟弟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妻子。自己的家令尊:---令堂:---令爱:---令兄:---令婿:---令郎:---令妹:---令正:---府上:---跨灶:---高足:---(4)尊称别人的父亲别人的母亲别人家的女儿别人家的兄长别人家的女婿别人家的儿子别人家的妹妹别人的妻子别人的庭院别人贤能的儿子别人的学生5.别称:同窗、同门、同砚--寒窗----门生--东床、东坦、娇客外父---外姑------季父:----宗子:----庶子:-----良人、良君:-----细君:--------同学学校学生女婿岳父岳母叔父长子妾生的儿子丈夫妻子
古人对“死”的讳称很多,因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帝王将相士大夫与平民百姓对“死”都有严格的称呼,“天子死曰崩”,诸侯、王及大官死叫薨,帝相及士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禄,平民百姓就称死。
6.讳称1、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薨、崩、百岁、千秋、晏驾等。2、父母之死:见背、失怙、外艰/失恃”、“丁母忧”、“丁内忧”、“丁内艰”/孤露、弃养等3、佛道徒之死:涅磐、圆寂、坐化、羽化、仙逝等。“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4、一般人的死:亡故、长眠、长逝、谢世、殒命等。年龄称谓汤饼出生三天,邀亲友吃汤饼初度小儿初生之时襁褓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指二三岁的儿童齿龀/龆龀tiao2chen4童年的代称。(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总角/垂髫指幼年儿童金钗之年女子12岁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舞勺男子13岁~15岁左右笄(jī)年女子15岁束发/成童男子15岁舞象男子15岁~20岁碧玉年华女子16岁加冠/弱冠指男子20岁桃李年华女子20岁花信年华女子24岁“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
而立之年指30岁不惑之年指40岁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指50岁艾指50岁花甲/耳顺/耆指60岁古稀/悬车/杖围指70岁杖朝之年指80岁耄耋指八九十岁黄发/tai2鲐背指长寿老人期颐指100岁喜寿指77岁伞寿指80岁米寿指88岁白寿指99岁茶寿指108岁花甲重开指120岁古稀双庆指140岁
朋友称谓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竹马之交”朋友称谓常见考点清单:1.竹马儿童,金兰兄弟。2.贫贱之交有车笠。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分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朋友称谓古代官制二察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征辟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察举征辟常见考点清单:1.察举孝廉下到上,帝征府辟上到下。科举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殿试考试内容: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院试(童生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县试→府试→院试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第一名称案首。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后来有时也称秀才为茂才炀帝大业二年(606年)设“进士科”,以试策取士。唐因隋制,分常举和制举两种,武则天时创殿试和武举。殿试的产生排除了一些通过钱财来考入进士的人,是完善科举制的一项重大措施。隋朝唐朝宋元时期明清时期唐玄宗时,诗赋成为主要的考试内容。分乡试、省试、殿试三级,实行糊名法,录取名额大增;王安石变法改革科举,不考诗赋,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考试成绩好的可直接授官。实行八股取士,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严格限制,为君主专制培养了忠顺奴才,但严重制约了中国科技、思想的发展。
名称时间别称地点主考官发榜考中者第一名乡试子、卯、午、酉年八月秋闱秋试京城和各省贡院(省城)皇帝委派桂榜
鹿鸣宴举人(孝廉)解元会试乡试次年春季礼闱春闱京城贡院(礼部)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杏榜贡士会元殿试会试同年春季御试廷试廷对皇宫(宫殿)皇帝亲自策问/委派大臣主管金榜一甲三名状元(鼎元)榜眼探花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同进士出身连中三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称“连中三元”。据统计,历史上连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唐代取仕
唐代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各名人士的推荐。因此,考生纷纷奔走于公卿门下,向他们投献自己的代表作,叫投卷。向礼部投的叫公卷,向达官贵人投的叫行卷。投卷确实使有才能的人显露头角,如诗人白居易向顾况投诗《赋得原上草》受到老诗人的极力称赞。但是弄虚作假,欺世盗名的也不乏其人。考生成绩取仕方式公卿推荐成绩优异投档礼部朝廷录取三公九卿制九卿是指古时中央政府的多个高级官员,指官位很高的人。秦汉时期的卿,不一定是九个人,九卿言其官职完备。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地位很高,属九卿之首;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贴身保镖)卫尉,掌管宫门警卫;(保安)太仆,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保马)廷尉,掌管司法审判;(法官)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外交官)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七姑八婆)治粟内史,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银行)少府,掌管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及官府手工业(工商)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始于隋朝五省六曹制,确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三省六部中书省决策长官↓宰相中书令→中书侍郎→中书舍人门下省审议侍中→门下侍郎→给事中尚书省执行尚书令→左、右仆射吏部官吏(文官)的任免与考核等长官:尚书↓(副)侍郎↓郎中员外郎主事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
武将)等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三省六部常见考点清单:1.隋唐→清末2.三省职能:中书决策,门下审,尚书六部管执行3.六部长官要记清:尚书、侍郎与郎中4.六部主事要分明:文官吏部,武将兵;科举礼部,屯田工。户部户口财税征;刑部司法定狱讼。
授予官职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拜授予官职。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除任命,授职。授授给、给予官职。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起起用人任以官职。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仕做官。仕宦做官,任官职。仕进进身为官。授予官职常见考点清单:1.多项列举要警惕。2.“除”是授予,“察”推举。罢免官职罢免去,解除官职。绌、黜废掉官职。免罢免。夺削除。
提升官职升升官。擢在原官上提拔。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迁一般指提升。陟进用。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罢、升官职常见考点清单:1.迁字正常是“调动”,
升官不能用右迁,
左迁用来把官贬。2.陟罚相对要牢记,
破格提拔用“超”字。降低官职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贬①降职。②降职并外放。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窜放逐,贬官。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左除/左降/左转降职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调动官职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徙一般的调动官职。调变换官职。转调动官职。出京官外调。补补充空缺官职。改改任官职。兼代官职兼兼任。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判高位兼低职。假临时的,代理的。行代理官职。署代理、暂任。权暂代官职。摄暂代官职。守代理官职。降调兼代常见考点清单:1.“出”“入”相对是京城。2.“领”兼任,“假”临时。3、摄守行权署暂代辞官告老官员年老。解官辞去官职。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乞身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移疾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致政指官吏将执政的权柄归还给君主。解除政务职责,辞官退休。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辞官退休常见考点清单:1.“致仕”有双解,辞官和退休。2.“解官”是辞官,“解褐”与之反。学校校夏代举行祭祀礼仪和教习射御、传授书数的场所。庠周代古人常以庠序称地方学校,或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序殷商时代国学先秦国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太学内容都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小学乡学与国学相对而言,泛指地方所设的学校。稷下学宫战国时期齐国的高等学府因设于都城临淄稷下而得名当时的儒、法、墨、道、阴阳等各学派都汇集于此,他们兴学论战、评论时政和传授生徒,孟子(鲁)和荀子(赵)等大师都曾来此讲学,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重要园地。学校常见考点清单:1.夏商周,校序庠。庠序倒序要记清。2.六艺双解记李蟠,诗书礼易乐春秋。3.稷下学宫在齐国,三任祭酒是荀卿。太学魏晋—明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汉魏设太学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但都是教授王公贵族子弟的最高学府,就学的生员皆称太学生、国子生,又叫贡生。从隋开始国子监与太学互称,都是最高学府兼有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西晋改称国子学国子监隋—明清又称国子监书院唐宋—明清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宋代四大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石鼓书院河南商丘应天府书院明代无锡有“东林书院”,曾培养了杨涟、左光斗这样一批不畏阉党权势、正直刚硬廉洁的进步人士,他们被称为“东林党”。“太学”一词西周时已经有了,汉武帝时,于京师长安设立太学。学校常见考点清单:1.“太学”名词在西周,真正建学汉武帝。2.太学是(最高)学府,国子管(教育)行政。
很多朝代可互称。3.书院唐朝才出现,私人、官府都可办。4.东林书院在明代,不在四大书院中。学官主管学务的官员祭酒(大学校长)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祭酒唐代的韩愈曾任国子监祭酒司业(副校长)国子监或太学副长官协助祭酒主管教务训导之职。官学教师博士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教授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助教又称国子助教是国子监或太学的学官协助国子祭酒和国子博士教授生徒学政“提督学政”的简称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试,并督察各地学官的官员。学政一般由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京官担任。学官常见考点清单:1.祭酒、司业管行政,一正一副责分明。2.博士、教授非学位,教授生徒把课讲。3.学政主院试,委派到各省。监生国子监学生或由学政考取后来成为虚名,捐钱就能取得监生资格。或地方保送或皇帝特许诸生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廪生廪膳生员每月由官方供给廪膳,用以补助生活增生增广生员廪生数额新增加者附生附学生员于额外增取廪生,附于诸生最后例生或称饷生清康熙时,因筹饷而特许由捐纳取得府、州、县学的生员资格。(不久停止)诸生常见考点清单:1.四类生员要分清,字面含义记分明。三天文历法五行:金、木、水、火、土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二十八星宿角、亢、氐(dī)、房、心、尾、箕(jī)、牛、斗、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mǎo)、毕、觜(zī)、参、井、鬼、柳、星、张、翼、轸
古人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分野
如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宿是益州(今四川)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陕西、甘肃大部)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扪参历井是说入蜀之路在益、雍两州极高的山上,人们要仰着头摸着天上的星宿才能过去。天文历法【彗星袭月】彗星俗称扫帚星,彗星袭月即彗星的光芒扫过月亮,按迷信的说法是重大灾难的征兆。【参商】参指西官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商指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是心宿的别称。参宿在西,心宿在东,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因此常用来喻人分离不得相见。天文历法【流火】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天文历法天文历法【天狼星】为全天空最明亮的恒星。苏轼《江城子》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二十四节气】每月分为两段,月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满五月芒种、夏至六月小暑、大暑七月立秋、处暑八月白露、秋分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古诗文中常用二十四节气来纪日。(1)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如:赵惠文王十六年)。(2)干支纪年法(如: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3)年号纪年法(如: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4)年号干支兼用(如:咸丰庚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古人纪年干支(生肖)纪年法
干支纪年法就是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两两相配而成的一种纪年方法。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公式:年份减3除以10的余数=天干年份减3除以12的余数=地支甲午年1911年辛亥年2011年辛卯年2014年2010年庚寅年
中国古代从汉武帝时开始使用年号纪年。第一个年号为建元(前140—前135)。在中国历史上,清代用康熙的年号纪年时间最长,为1662—1722年,历61年;其次是乾隆,为1736—1795年,历60年。年号的长短和社会的治乱大体上成正比的关系,像康熙、乾隆时期史称“康乾盛世”。又如唐玄宗用“开元”为年号历28年(713—740),史称“开元盛世”。年号纪年法三个例外:1、明英宗有两个年号:分别是正统和天顺,是因为他前后两次登基(南宫复辟);2、清太宗皇太极,他于明天启六年(1626年)在沈阳继后金汗位。次年改元天聪;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改国号大清,正式称帝,所以改元崇德;3、清穆宗同治皇帝,刚开始的时候使用祺祥为年号,仅仅使用了半个月,慈禧、慈安两太后联合恭亲王发动了辛酉政变,改年号为同治,取“两宫同治”之意。古人纪月
古人纪月,除了用序数,还有一些特殊的称谓。古人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
十二个月: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古人纪日
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十五日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如《祭妹文》“此七月望日事也”;
《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与妻书》“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古人纪时1、天色纪时法2、地支纪时法3、五更报夜天色纪时夜半鸡鸣平明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地支纪时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现代纪时23-1点1-3点3-5点5-7点7-9点9-11点11-13点13-15点15-17点17-19点19-21点21-23点天色纪时、地支纪时与今天序数纪时对应关系天色纪时、五更纪时与现代纪时对应关系夜间时辰黄昏人定夜半鸡鸣平明五更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现代时间19-21点21-23点23-1点1-3点3-5点平明(3-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日中(11-13):“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陈太丘与友期》)人定(21-23):“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孔雀东南飞》)日暮:“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夜阑:“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古诗文与纪时四中国地理
关中四关是东函谷关(东汉后被潼关取代),西大散关,南武关,北萧关。居其四关之中的地域统称关中。
潼关地处黄河渡口,位居晋、陕、豫三省要冲,扼长安至洛阳驿道的要冲,是进出三秦之锁钥,所以成为汉末以来东入中原和西出关中、西域的必经之地及官方要隘,素有“畿内首险”、“四镇咽喉”、“百二重关”之誉。大散关,在陕西省宝鸡市西南大散岭上。当秦岭咽喉,扼川、陕间交通,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武关位于陕西丹凤县东武关河的北岸,与函谷关,萧关,大散关成为“秦之四塞”。萧关:原本位于今宁夏固原东南。北宋时,政府为了防御西夏,又在汉代萧关故址以北200里,重筑萧关,位置是今宁夏同心县南。五风俗礼仪
古代诗文中涉及的节日很多,常见的有春节、上元(元宵)、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七夕)、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些节日,大部分延续到现在,不过过节的内容和习俗改变了很多。有些节日活动(如妇女七夕乞巧),因为社会生活的变化现在消失了。古代节日
二月十二日,百花生日。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满井游记》花朝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社日这一天,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王驾《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陆游《游山西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社日原定于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曹魏以后,这个节日固定在三月三日。早先,人们到水边去游玩采兰,以驱除邪气。后来,演变成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杜甫有《丽人行》诗:“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上巳祭祀礼仪封禅封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报天之功禅在泰山下梁父或云云等小山上辟场祭地,报地之功古代帝王的最高大典,而且只有改朝换代、江山易主,或者在久乱之后天下太平,才可以封禅天地,向天地报告重整乾坤的伟大功业,同时表示接受天命而治理人世。中岳嵩山和东岳泰山中都曾举行过,但以泰山的次数多且影响大而出名,自秦皇开始,至宋真宗止,共有六帝十次封禅泰山,武则天一帝封禅嵩山。封禅常考知识清单:1.天可封,地可禅,古代帝王最高典。2.封禅主场在泰山,武曌一人上嵩山。斋戒古代祭祀或重大事件,事先要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欲,以示心地诚敬。斋又称“致斋”,致斋三日,宿于内室,“五思”(思其居处、笑语、志意、所乐、所嗜)戒又称“散斋”,散斋七日,宿于外室,停止一切娱乐活动,也不参加哀吊丧礼,以防“失正”“散思”忌食有辛味臭气的食物,如葱、蒜等歃血、衅钟
古人定盟,双方口含牲血或以血涂口旁,表示信誓,叫歃血。重要的器物如钟、鼓制成,啥牲或杀人以祭,将其血涂在器物上表示诚敬,称为“衅”。祖道称“祖道”、“祖行”,是亲朋好友为行人祭祀路神,祷告路神保佑行人路途平安;也可行人自行祷祝。一般是在郊外道上设帐,备酒食,祭者行礼后奉酒祷祝,然后洒酒于地。
.《荆轲刺秦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宗庙我国的宗庙制度是儒教祖先崇拜的产物。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庶人祭于寝)昭穆始祖庙在中间,以下各代按辈分,分别列于两侧:二世、四世、六世居左,左为昭;三世、五世、七世居右,为穆。左三昭,右三穆。七庙四亲(父、祖、曾祖、高祖)庙、二祧tiāo(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太庙天子的祖庙,如《伶官传序》:“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家祭古人在家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唐代即有专人制订家祭礼仪,相沿施行。陆游《示儿》:家祭无忘告乃翁宗庙祭祀常考知识清单:1.宗庙制度源儒教,皇七侯五大夫三,士人一庙供祖先。2.天子七庙:左三昭,二四六;右三穆,三五七,
四亲、二祧,近到远,始祖居中总不变。(昭)始祖(穆)二世三世四世五世六世七世二祧四亲血缘关系宗法嫡子封建宗法社会中指正妻所生的儿子。也指正妻所生的长子,即“嫡长子”。从周代起,王位一般都由嫡长子世袭,直至清末。宗子指嫡长子。依宗法,嫡长子要继承大宗,为兄弟族人所共尊。有祭祀始祖的特权,继承特别多的遗产,受小宗的尊敬。是一宗之祖,地位高贵,故又叫“宗主”。庶子封建宗法社会中指妾(小妻)生的儿子。宗法社会以“杀嫡立庶”为非法。众子指嫡长子以外的诸子。宗法诸子常考知识清单:1.嫡子原是正妻生,除此之外皆称庶。2.宗子专指嫡长子,继承顺次排第一。亲戚亲内亲“亲”“戚”连用,有时指父母兄弟等本宗同姓亲属,有时指内外亲属,包括本宗与外姻,即同姓本族与异姓外族姻亲。戚外亲六亲《左传》父子、兄弟、姑姊、甥舅、婚媾(婚姻;嫁娶)、姻娅(亲qìng家和连襟。泛指姻亲)《周易》父子、兄弟、夫妇《汉书》父母、兄弟、妻子三族父党、母党、妻党,亦指父族、母族、妻族九族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母族三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妻族二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妻在宗法时代指正式的配偶、嫡妻。妾最初指家庭的女奴,后指贵族娶的“小妻”。姬贵族妇女的代称,再进一步泛化,便成为妇女的美称,进而成为美女的通称。媵指古代的诸侯的女儿出嫁时随嫁或陪嫁的人。青庐用青布搭成的棚,古代举行婚礼的地方,东汉至唐有这样的风俗。文定相传周文王卜得吉兆纳征订婚后,亲迎太姒至渭滨。后世因此以"文定"代称订婚。合卺(jǐn)指结婚。古时把一个匏分为两个瓢叫“卺”,举行婚礼仪式时,一对新人各执一瓢而醑(xǔ)(用酒漱口),就叫“合卺”。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泛指两家联姻。举案齐眉古代妻子为丈夫捧膳食时要举案于眉,表示相敬。以文会友古代文人交往、交友的礼俗。文人相交轻财物而重情谊、才学,故多以诗文相赠答,扬才露己,以表心态。唱酬是通行的方式,即以诗词相酬答。在宴饮等聚会时,更是不可有酒无诗,流行尽觞赋诗之俗。常考知识清单:1.青庐婚礼汉到唐,两家联姻秦晋王。2.举案齐眉敬如宾,案是托盘不是桌。七出:古代社会丈夫休妻弃子的七种理由:一无子,二淫乱;三不事姑舅,四多言,五盗窃,六妒忌;七有恶疾,有其中一条,丈夫便可将其离弃。行为规范礼仪朝仪古代帝王临朝的典礼天子面向南朝仪之位已定,天子和臣子行揖礼,礼毕退朝。后世也称人臣朝君之礼仪为“朝仪”三公面向北以东为上孤面向东以北为上卿大夫面向西以北为上王族在路门右侧,面向南以东为上大仆大右及大仆的属官在路门左侧,面向南以西为上朝觐代宾礼之一。为周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礼制。定期朝见春见曰朝春秋两季朝见天子,合称为朝觐秋见曰觐[jìn]九宾也称“九仪”,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一种礼仪,由九名傧相(迎宾赞礼人员)立于殿廷,接引宾客上殿。朝见礼仪常考知识清单:1.帝王临朝面向南,三公站他正对面。2.春天朝,秋天觐,诸侯天子定期见。3.九宾依次引上殿,不能站那一起喊。折腰拜揖鞠躬下拜,表示屈辱之意后来引申为倾倒、崇拜(“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跪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长跪挺直上身而跪,表示尊敬。跽跪起,准备起身。膝尚在地上。箕踞两股着地伸直两腿,形似畚箕,叫做“箕踞”。这种姿势是表示傲视对方的意思。坐古代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虚坐尽后“尽后”是尽量让身体坐后一点,表谦恭食坐尽前“尽前”是尽量把身体往前挪,以免饮食污染坐席而对人不敬。拜礼常考知识清单:1.坐字古意跪在地,虚坐尽后,食尽前。2.跽是戒备将身起,箕踞劈叉很无礼。座次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官高为尊居上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代建筑通常堂室结构(前)堂南向为尊皇帝坐北向南的(称王称帝→“南面”;称臣→“北面”)(后)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尊→卑:西→北→南→东虚左古代座次以左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客称“虚左”,一般指车驾。坐席、斋戒常考知识清单: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车辆贷款抵押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农副产品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合同3篇
- 2025年度农业机械出租与农村电商发展合作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大米市场调研与分析服务合同3篇
- 2025二手设备采购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公司与个人合作推广健康食品合作协议3篇
- 2025年度养猪场养殖场与电商平台合作销售合同3篇
- 2025年度建筑公司合同制员工劳动合同(综合保障)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公路货物运输合同风险控制与应急处理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体育赛事组织兼职教练员聘用协议3篇
- 远程银行行业背景分析
- 如何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和专注力
- 认识海洋生物
- 2022-2023学年海南省海口市重点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
- 胆石症教案完
- 护士个人优点和缺点(六篇)
- 教师管理培训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 2021年新高考语文Ⅰ卷真题现代文阅读《石门阵》解析
- 老化测试记录表
- 金属齿形垫片安全操作规定
- (完整版)ABAQUS有限元分析实例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