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情境导入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为什么用“落木”而不用“落叶”林庚学习提示我们从小就接触古诗词,对其已比较熟悉,但大家有没有想过:古诗词究竟有哪些基本特质?这篇论文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对一个具体问题作了分析,对我们进一步学习古诗词会有启发。本文从古诗词中多用“木叶”而不是“树叶”这一有趣的现象入手,集中大量资料深入分析,探讨现象背后的原因。作者从古代诗词创作和鉴赏注重“暗示”这一角度去阐释,结合创作与鉴赏的心理,作了细致而深入的研究,把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解说得非常清楚。学习本文,不仅要把握基本观点,理解作者说理的层次与逻辑,还要体会文中所举诗句的意蕴。另外,还应当学习这篇研究文学现象的论文如何从材料的梳理和考证中发现问题并运用恰当的理论去加以解决。这篇文章注重考证,但写得并不枯燥,阅读时要细加体会。1、抓关键语句,理顺思路,把握全文大意。2、概括“木”在形象上的艺术特征,理解“木叶”与“树叶”、“落木”与“木叶”的不同,深入体会诗歌语言的暗示性。3、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分析诗歌中的同类现象。学习目标认识作者
少年精神、布衣情怀——林庚
林庚(1910—2006),原籍福建闽侯(今福州市),
生于北京。诗人,文学史家。年少时“清华四剑
客”(吴组缃、李长之、季羡林)之一;年老时
“北大中文四老”(吴组缃、王瑶、季镇淮)之一。
主要从事新诗的创作和古代文学、古典诗歌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其学术道路曾被概括为“诗性与理性的完美结合”。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楚辞和唐诗研究方面。在唐诗研究方面,他提出的最著名的论点是“盛唐气象”,同时提出了对盛唐诗歌的另一艺术概括——“少年精神”。解说题目“说”是一种文体;“说”是“谈谈”的意思,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大多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对见解,写法比较灵活;本文是文艺随笔(文艺短评)。“木叶”是文章论题,本文是就古诗中“木叶”意象进行分析说理。
整体感知请同学们阅读课文,试着勾画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子和关键词,概括每段大意。想一想,本文要讨论的核心话题是什么?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第7段:“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段段意:1、引出话题:从屈原开始,“木叶”成为诗人钟爱的形象。2、古代诗歌中很少用“树叶”,“木叶”一用再用,后又发展到用“落木”。3、“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在于“木”字。4、“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更显单纯、含有落叶的因素。5、“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的原因:暗示性。6、第二个艺术特征: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清秋的气息。7、总结:“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全文结构概括完每段段意后,梳理结构,看可以分成几个层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总结全文1-3段4-6段7段“木叶”为古代诗人所钟爱。说明“木”的两个艺术特征,及其原因。艺术领域:一字之差,相隔千里。思考探究1、课文从什么来引出本文的话题的?从众多诗人作品中的“木叶”形象作引子,来引出本文所谈论的话题:“木叶”成为诗人笔下所钟爱的形象。屈原《九歌》“袅袅兮来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谢庄《月赋》“洞庭始波,木叶微脱”;陆厥《临江王节士歌》“木叶下,江连波,秋月照浦云歌山”;王褒《渡河北》“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2、“木叶”到“落木”,其与“树叶”或“落叶”的不同,关键点在哪里?关键在“木”这一字。3、相同概念的“木”与“树”在形象上的差别是什么呢?重点研读课文4-6段,尽量选用文中的关键词,完成下列表格,归纳比较“木(叶)”与“树(叶)”的不同意蕴。意象场合外形颜色质感意味联想(情感)木(叶)树(叶)木树3、相同概念的“木”与“树”在形象上的差别是什么呢?重点研读课文4-6段,尽量选用文中的关键词,完成下列表格,归纳比较“木(叶)”与“树(叶)”的不同意蕴。意象场合外形颜色质感特点联想(情感)木(叶)树(叶)秋风叶落春夏之交脱尽叶子枝叶繁茂碧绿褐绿干燥柔软饱含水分空阔疏朗饱满繁密离人的叹息游子的漂泊清秋的性格密密层层浓荫满地微黄4、为什么古诗词中多用“木叶”而不是“树叶”?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树”它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荫的联想。“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也正因为它们之间太多的一致,“树叶”也就不会比一个单独的“叶”字多带来一些什么,在习于用单音词的古典诗歌中,因此也就从来很少见“树叶”这个词了。至于“木叶”呢,则全然不同。5、“木叶”和“落木”又有什么区别呢?“落木”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从表达情感的角度来讲,“落木”完全是一片悲凉与凄清,比“木叶”更深沉、更浓烈。木叶落木6、归纳“木(叶)”在形象上有哪些艺术特征?第一个艺术特征:“木”本身就含有落叶的因素,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第二个艺术特征:读者在读到“木叶”的诗句时,就能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空阔、疏朗、冷清、萧瑟的秋天气息,它有衰败飘零之感,有离人的叹息,有游子的漂泊之意。7、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真正目的:探究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诸言外。读诗,要读出躲在概念后面的语言的暗示性,从概念领域进入到艺术形象领域,才能读出诗歌丰富的内涵。真正目的:探究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1、暗示性与外在形象有关,如形状、色彩、质感、声音、动作等。如“落叶”“鹧鸪”等。2、暗示性存在于形象与思想情感的隐秘相似性中。如梅、流水等。3、暗示性不是孤立“临时”的,是经过积淀固化的有明确指向的语言标志。如美人等。例: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赤壁赋》木
叶联想想象落叶微黄干燥暗示性叹息漂泊清秋拓展延伸本文所说的“暗示性”在古代诗歌中其实并不罕见,“柳”“梅”“月”“鸿雁”等形象都具有比较强的暗示性,带有某些特定的意蕴。品读下列诗句,探究古代诗词中这些意象经常出现在什么样的场景中,能引起哪些联想,具有怎样的暗示性。分析“柳”在不同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1、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2、柳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3、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唐]罗隐
4、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5、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6、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7、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8、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思念——思念——依依不舍——惜别——送别——送别——象征时世兴衰因柳絮漂浮不定,常用来表达愁绪分析“月”在不同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4、"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赏析: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赏析: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赏析:以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赏析:以月蕴涵时空的永恒。分析“梅”在不同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我国古代把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它们是高贵圣洁的象征,王安石的《梅花》的意象表现的就是我国这种传统文化精神。2、"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黄昏独自愁"“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3、“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咏梅》)毛词对梅花达观坚定的描述和高贵纯洁的赞颂,词中有一种超越时空的壮美,豪放乐观,振奋人心。在古代诗歌中,类似"梅"的意象不胜枚举,如竹、松、草、柳等,这些意象都能表现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感情。我国古代把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它们是高洁不屈的象征,王安石的《梅花》的意象表现的就是我国这种传统文化精神。——凄凉、孤傲和清高毛词对梅花达观坚定的描述和高贵纯洁的赞颂,词中有一种超越时空的壮美,豪放乐观,振奋人心。分析“鸿雁”在不同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鸿雁被用来表达离开家乡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衡阳作为游子的目的地,也成为了游子心中的家乡。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因为花落去是一种无法挽回的失去,而燕归来则是一种新的开始,这种对比也使得鸿雁成为了表达哀怨情感的意象之一。3、“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思乡之情、离别之苦鸿雁被用来表达离开家乡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衡阳作为游子的目的地,也成为了游子心中的家乡。——哀怨之感因为花落去是一种无法挽回的失去,而燕归来则是一种新的开始,这种对比也使得燕/雁成为了表达哀怨情感的意象之一。鸿雁被用来描绘边塞的风景和战争的场景,因为黄云、白日、北风、大雪等元素都渲染出了一种荒凉和寒冷的气氛,而鸿雁作为迁徙的候鸟,也成为了这种荒凉和寒冷气氛的象征之一。——边塞之景4、“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清平乐》宋·晏殊)鸿雁被用来表达离开家乡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衡阳作为游子的目的地,也成为了游子心中的家乡。除此之外,鸿雁还被用来表达历史兴亡的感叹,因为鸿雁是一种候鸟,每年都会迁徙一次,而历史兴亡也是无法逆转的,因此鸿雁也成为了表达兴亡之叹的意象之一。
综上所述,这种意象的运用不仅丰富了古诗词的艺术表现力,也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闺怨之痛用来表达女性对于爱情的怨恨和痛苦,因为鸿雁和鱼都是无法相见的,这种无法相见的意象也成为了表达女性闺怨情感的象征之一。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忧愁情绪离别之情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采菊东篱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微生物培养基的配制试题及答案
- 项目沟通管理的信息流动性试题及答案
- 高分攻略的证券从业资格证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会计决策模型试题及答案
- 逐步提高2025年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财务深度分析案例研究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国际金融理财师考试的多元化投资策略试题及答案
- 专家论证施工方案的流程
- 2025年审计核心技能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微生物实验室的统计应用试题及答案
- 小白兔拔萝卜课件
- 房树人心理画绘画分析(附图)-课件
-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课件
- 2023年苏州风景园林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一大”代表人生历程与启示汇总课件
- 2023年河南推拿职业学院单招考试面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现代生物技术与人类健康课件
- 篮球裁判法(裁判手势)课件
- 野外生存2-1课件
- 辞职报告辞职信
- 2021年新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中考总复习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