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课件:短期经济波动(一):总需求与乘数原理_第1页
宏观经济学课件:短期经济波动(一):总需求与乘数原理_第2页
宏观经济学课件:短期经济波动(一):总需求与乘数原理_第3页
宏观经济学课件:短期经济波动(一):总需求与乘数原理_第4页
宏观经济学课件:短期经济波动(一):总需求与乘数原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短期经济波动(一):

总需求与乘数原理14.1GDP决定的基本规律:

从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到国民收入决定均衡公式在一个总需求严重不足的经济里,一个经济体的总产量是由总需求决定的,这里要讨论的总需求是指计划的总支出,是一个事前概念,也可以叫做合意的总支出或意愿的总支出。

4-1这是国民收入决定均衡公式。回顾GDP核算恒等式

2-12计划总支出与实现总支出注意

公式4-1中的投资I是指事先计划的数值,而在恒等式2-1中的投资是事后实现的数值。所以在恒等式中的各项支出都是事后实现的数值,而决定GDP水平的总支出或总需求是指事前计划的数值。事前计划值与事后实现值不一定总是相等!3计划总支出与实现总支出考虑对建筑材料如水泥的需求。由于国家宏观调控,社会对水泥的需求减少了。2004年生产了100万吨水泥

只卖出去了85万吨

库存增加了15万吨水泥

4计划总支出与实现总支出这15万吨水泥可能有7吨是水泥生产企业有意留下来准备来年销售的,而另外8吨则是没有卖掉而积压在仓库里。经济学家认为2004年的水泥需求或计划总支出是92吨;但事后实现的支出是100吨,其中有8吨是被迫进行的支出:华古水泥等公司自己“买回”了没有卖出去的产品。5计划总支出与实现总支出在总支出的四个部分里,消费、政府购买、对外净出口的事前计划值和事后实现值是相等的。但是,投资大不一样。投资包括固定投资和存货投资。存货投资又分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或非意愿的存货投资。因此,事后实现的投资很可能是非计划的,或非意愿的。6存货原理与均衡GDPGDP是由总需求决定的。因为,企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销售出去和留用做自己未来生产的投入(销售给自己)。如果GDP正好和总需求相等,GDP就是均衡的。总需求对生产的影响可以用存货原理加以说明:总需求的变化先影响到企业的存货数量,然后影响到企业的生产安排。7存货原理与均衡GDP只有投资的事前计划值和事后实现值可能不相等,那么实现总支出和计划总支出(即总需求)的差就是实现投资和计划投资之差,这就是非计划投资。回顾投资等于固定投资和存货投资之和实现投资等于计划投资和非计划投资之和事后实现的固定投资一定是事先计划的固定投资,但事先计划的存货投资不一定会实现。如果有非计划投资,那一定是非计划的存货投资。

8存货原理与均衡GDP用Iu表示非计划存货投资或非计划投资(两者是相同的),用AE表示计划总支出,即:9存货原理与均衡GDP总产量和(计划)总支出之间的关系为

4-2

或者4-310存货原理与均衡GDP11表4-1存货调整机制与均衡GDP的决定不同的

需求条件本时期存货状况下时期生产调整下时期GDP

将发生的变化Y=AE实现投资=计划投资维持原来的生产规模GDP不变Y>AE实现投资>计划投资减少生产以消除

非计划存货投资GDP减少Y<AE实现投资<计划投资增加生产以增加实现

存货投资至计划水平GDP增加从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到国民收入决定均衡公式恒等式表明一国或一个经济总产量由哪些部分构成;均衡公式则解释了总产量或总收入由什么因素决定。恒等式中所有的支出都是事后实现的数值,是统计的结果;均衡公式中的所有支出都是事前的计划值,是一种预测。12从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到国民收入决定均衡公式既然是恒等式,则GDP和实现总支出在任何时候都是相等的;均衡公式只是一个条件,这个条件有可能被违背,但如果均衡公式没有得到遵守,GDP就会变化,直到均衡公式得到遵守为止。恒等式中的支出与均衡公式中的支出在数值上的差距表现为非计划存货投资。134.2只有企业和个人的

两部门经济中的GDP决定GDP决定于各类总支出,如果暂时只考虑由个人和企业构成的经济体,GDP就决定于消费水平和投资水平。14分析两部门经济GDP决定的一种方法:Y=C+I

不存在着政府部门,也不存在着对外贸易,因此在需求方面就只存在着两类:消费和投资。均衡的GDP由消费和投资之和决定。

4-44-54-615分析两部门经济GDP决定的一种方法:Y=C+I

于是,这个两部门经济的总支出AE等于:

4-7

将公式4-7带入到均衡公式4-4中,可得:

4-8求解得到均衡的GDP为:4-916分析两部门经济GDP决定的一种方法:Y=C+I

17EY2A2A0A1Y1

OY1Y0Y2

总产量Y45°总支出AE图4-1总支出曲线与GDP的决定分析两部门经济GDP决定的另一种方法:I=S

回顾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2-2:两部门经济,不存在着税收,可得

4-10

将恒等式4-10和均衡公式4-4结合在一起可以看到,国民收入均衡公式变成C+S=C+I,即:

4-11

18分析两部门经济GDP决定的另一种方法:I=S

以大同矿务局的生产为例。扣除消费者购买的数量之后还剩下5万吨煤炭,形成储蓄。这储蓄起来的5万吨煤炭最终将被悉数投资,这是实现的投资。对企业而言,关键是这些投资是被迫的还是自愿的(即计划的)。19分析两部门经济GDP决定的另一种方法:I=S

如果郑州热电厂、宏火燃气公司、太原市政供热公司将其中的4.5万吨煤炭买走了,大同矿务局本来就打算留存5千吨作为计划存货投资,以方便未来的销售,那么总体计划投资就是5万吨,正好等于全部的储蓄,即I=S。20分析两部门经济GDP决定的另一种方法:I=S

如果三家公司只购买了4万吨煤炭

尽管,但I<S

,从而出现了Iu>0的现象。大同矿务局会在下个时期减少煤炭的产量。如果三家公司一共了购买4.8万吨煤炭

则I<S

,从而Iu<0。大同矿务局会在下个时期增加煤炭的产量。21分析两部门经济GDP决定的另一种方法:I=S

从消费函数4-5中,可推导出储蓄函数:

4-12则符合均衡公式I=S的均衡总产出为:22分析两部门经济GDP决定的另一种方法:I=S

23

Y1Y0Y2

总产量YI,S

O

E图4-2均衡GDP决定的方法I>SIu<0I<SIu>0Y=C+I与I=S的一致性24表4-2Y=C+I与I=S

两种方法的等同宏观经济情形:总供求均衡公式成立与否计划投资能否实现非计划存货投资是否存在应作存货调整下期产量应作调整GDP均衡时Y=C+II=S实现投资与计划投资相等,即

非计划存货投资为零,即维持原状维持原有产量总需求不足Y>C+II<S实现投资超出计划,即

形成非计划存货投资减少存货以消除非计划部分减少产量总需求过剩Y<C+II>S实现投资少于计划,即形成负值的非计划存货投资增加存货以填补空缺增加产量4.3总产量的变化:

支出变化的乘数效应乘数原理:一个假设例子说明25表4-3支出增加促使均衡GDP增加的过程(边际消费倾向为0.8,单位是万元)阶段影响的行业阶段支出和产量增加量*支出或总产量累计增加量1汽车100010002食品、服装、娱乐等3食品、服装、娱乐等……………………n各行各业n→∞…………*考虑到生产能力的过剩,支出与产量是相等的,每一单位支出的增加都同时引起产量的等量增加。乘数原理:一个假设例子说明

4-13因为0<c<1,

26乘数原理的几何解释27总支出AE

OY0Y1

总产量YFNKHGEM45°图4-3自发支出增加的乘数效应利用简单的代数解释乘数原理初始均衡GDP为Y0,如果自发支出增加

的数量,那么总产量或GDP也一定增加,设新的均衡GDP为Y1,则根据公式4-9一定有:

4-14

用4-14减去4-9,就可以得到均衡GDP的增加量

:28利用简单的代数解释乘数原理

4-15

公式4-15表明了自发支出变化对均衡GDP的影响程度,以及这种影响程度是由什么决定的,这个公式解释了乘数原理。自发支出乘数(autonomousspendingmultiplier)就是自发支出每增加一单位所引起的均衡GDP的增加,是均衡GDP的增量和产生这个增量的初始支出增量之比。

29利用简单的代数解释乘数原理支出变化对GDP产生乘数效应是有前提的,即生产能力过剩。30案例分析:农民人均收入的增加与中国消费倾向的变化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有了较快增长,如下图所示,自2004年开始我国农民现金收入增长率基本保持在10%以上。31案例分析:农民人均收入的增加与中国消费倾向的变化随着收入的快速增长,我国居民的消费倾向出现比较明显的变化似乎是必然的结果。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0年社会蓝皮书《2010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城乡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一起呈下降趋势,至2008年已下降到0.727”,而且“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高于城市居民,…。”324.4一个简要小结:

储蓄与消费哪个更重要?储蓄和消费孰重孰轻,取决于储蓄能否顺利地转化成投资。如果有很多的投资机会,储蓄能够立马转化成投资,消费者不购买的商品马上被企业家买走了,那么储蓄增加不会抑制总需求。如果人们不愿意投资,消费者不购买,商品就卖不出去,那么储蓄多了就不好,产品会卖不出去,此时应该刺激消费。334.4一个简要小结:

储蓄与消费哪个更重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