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情景导入农民阶级救亡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地主阶级自救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资产阶级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晚清中国革命的道路探索几经曲折证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国民革命的失败。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再次证明:两党合作的道路难以远行……中国革命的道路到底在何方?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1927-1937)课标要求:(1)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2)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3)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一)建立1925年,广州国民政府1927年1月,国民政府由广州迁都武汉,武汉国民政府建立1927.4.18,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张作霖坐镇北京,任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北京南京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武汉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宁汉对峙三足鼎立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1、宁汉合流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它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二).政治宁汉合流宁汉合流是指1927年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合组。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另立南京国民政府,造成宁汉分裂。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消除了宁汉双方在反共问题上的分歧,使宁汉合流成为可能。7月24日,汪精卫表示愿意和平统一,并同意迁都南京。南京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进行改组,并发表宁汉合作宣言,宣布国民党完成统一。◎汪精卫和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政权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5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2、二次北伐1928年,国民政府继续北伐,讨伐张作霖。日本帝国主义为阻挠北伐,制造了“济南惨案”。因“济南惨案”,蒋介石命令部队绕道开进。张作霖因战事不利,决定退回东北,因其不能满足日本侵略的要求,日本策划皇姑屯事件将其炸死。皇姑屯事件

皇姑屯事件是日本关东军在沈阳附近制造的谋杀张作霖的事件。1928年6月3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在北伐军进逼之下,放弃北京,退返东北。因其未满足日本侵占满蒙的全部要求,日本关东军决意除掉张作霖。6月4日晨,当张乘坐专列经过京奉铁路与南满铁路交叉处的皇姑屯车站时,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弹炸成重伤,当日死亡。皇姑屯事件是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一系列事件之一。◎现坐落于山东济南“趵突泉公园”内的“济南惨案纪念碑(纪念馆)”6打倒张作霖打倒列强除军阀不同利益集团的军阀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军阀争夺地盘和统治权力的战争人民大革命思考1:南京国民政府发动的“北伐”与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有何不同?7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3、东北易帜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告东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国民政府形式上基本统一全国。(标志着北伐的结束和北洋政府的正式结束。)北洋政府五色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张学良和有关报道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1)国民政府内部派系明争暗斗,内部并不统一。(2)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与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分庭抗礼。(3)在着大量的帝国主义势力,如日本在东北的关东军势力;1931年以后日军对东北的占领。思考2:结合以下材料考虑,为什么说“南京国民政府只是在形式上基本统一全国”?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二).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较快发展表现:除了原有的纺织、面粉等行业外,新兴部门如化学工业、橡胶工业、搪瓷工业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民族资本主义较快发展(二).经济原因:材料:国民政府于1927年9月实行关税自主,裁撤厘金;1928年6月发动“改订新约”运动,近20个西方国家承认中国关税自主;1928年6月提倡国货,要求政府机关带头购买、使用国货;1928年6月和1929年12月分别公布《劳资争议处理法》和《工厂法》,鼓励民间投资创办新式工业;1933年2月“废两改元”统一国币;1935年11月针对此前世界经济危机带来的白银价格猛涨和外流,实行法币政策。①政局:南京国民政府基本统一全国。②政策:国民政府鼓励兴办实业,倡导“国民经济建设运动”。③财政金融:通过改订新约,收回关税自主权;实行币制改革。④民众: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热情高,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开展,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行动,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1.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一场由政府号召并组织的、动员各界人士参加的群众性的经济建设运动。1935年4月1日,在贵阳督剿红军的蒋介石举行了一次记者招待会,首次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36年6月正式实行。主要内容有提倡征工、振兴农业、鼓励垦牧、调节消费、振兴工业、开发矿产、流畅货运、调节金融等八条。它发展了国民经济,增加了国民收入,引进外国先进技术,为本国生产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是一场较为全面、较为彻底的经济建设运动,为抗日战争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对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巨大作用。知识拓展2.币制改革:1935年11月3日,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颁布《法币政策实施法》及《兑换法币办法》,主要内容是统一货币发行权,实行法币政策;实行白银国有;放弃银本位制,采用外汇本位制。积极:它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进物价回升、刺激生产复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消极:国民政府利用货币发行权的集中,加强了金融垄断,官僚资本形成。后期,滥发纸币,恶性通货膨胀,导致国民经济崩溃。(二)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影响结果:官僚资本主义迅速膨胀,民族工商业受其压迫摧残越来越严重;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聚敛巨额财富,四大银行成为他们强取豪夺的重要工具。影响民族工商业一定程度的发展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材料:官僚资本还不断以资金入股的方式渗透到民族工业中去,对民族工业进行侵蚀。“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及在兰州办的西北毛纺织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知识拓展:官僚资本四大银行四大银行是指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这四大国家银行,既是国民政府国家资本的核心,又是国民政府用来扩大国家资本最重要最有效的工具。含义: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的垄断性资本和国家政权相结合,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而形成的资本形式。特点①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具有垄断性;②与外国资本主义相结合,具有买办性③与本国封建势力相结合,具有封建性代表:四大家族(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果夫、陈立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夹缝中发展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在夹缝中求生存,发展缓慢民族资本主义的先天不足。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艰难中生存(三).外交:改定新约运动

对于一切不平等条约,特作以下之宣言:

(一)中华民国与各国间条约之已届满期者,当然废除,另订新约。

(二)其尚未满期者,国民政府应即以正当之手续解除而重订之。

(三)其旧约业已期满而新约尚未订立者,应由国民政府另订适当临时办法,处理一切。——《南京国民政府关于重订条约的宣言》积极:基本收回关税自主权,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自主地位。消极:并从根本上改变外交中的不平等地位,未能从根本上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四)、军事上——“围剿”红军五次大规模“围剿”反动政府:扼杀革命力量

从1930年10到1934年10月,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共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了五次大规模“围剿”,严重损害了中国先进的革命力量。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思考3:根据所讲知识,总结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特点。政治上形式上统一专制统治,一党独大官员腐败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较快发展官僚资本敛财在夹缝中发展外交上艰难中生存军事上“围剿”红军“(他们)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毛泽东19①时间:背景:1.军事上——开展武装斗争国民革命失败,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②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和刘伯承等。③意义:①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有了军队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派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①时间:1.军事上——开展武装斗争(2)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②地点:汉口③内容:④意义:给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方向。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有了方向1927年9月,毛泽东组织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第一次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结果:由于敌强我弱,起义军在进攻长沙途中受挫后撤,途中毛泽东主持召开会议(文家市决策),决定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群众条件较好的农村山区(井冈山)进军。为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①时间:(3)秋收起义1927年9月②概况: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1.军事上——开展武装斗争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1927年9月19日,起义军退到浏阳县的文家市。前委重新讨论进军方向问题。毛泽东主张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群众条件较好的农村去。会议采纳了毛泽东的意见,否定了继续进攻长沙的主张,决定沿湘赣边界向南进军。1.军事上——开展武装斗争(4)文家市决策概况:(5)三湾改编概况:9月底,部队在江西永新县的三湾进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改编。三湾改编初步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及旧军人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知识探究】阅读表格,三次起义的目标和结局有什么共同点?出现这种共性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理解“中国革命的道路是由中国国情所决定的”?起义名称起义目标结局南昌起义在南昌发动起义遭敌人围攻而失败秋收起义进攻中心城市长沙敌强我弱,进攻受挫广州起义攻占中心城市广州敌我力量悬殊,起义失败提示

目标都是城市;结局均失败。原因:学习俄国,走“城市中心道路”。理解★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的敌人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农村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主力军。[史料实证]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议》24(1)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思考4:为什么中国共产党选择“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走苏俄式革命道路:先夺取中心城市,再推向全国——损失惨重走中国式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逐步壮大启示:只有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才可能取得成功。(2)农村中农民阶级占主体,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敌人统治力量薄弱。(3)中国革命的敌人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农村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4)攻打城市失败的教训。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创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会师——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队伍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2.思想上——“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1)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概况:意义:①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②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③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信。革命重心转移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有了道路有了根据地“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土地革命(中心内容)、根据地建设(基础、依托)、武装斗争(主要形式)三者结合起来。2.思想上——“工农武装割据”理论(2)“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内容:意义:①奠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基础,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指引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②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对中国人民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形成标志:《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井冈山的斗争》(1928)、《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的发表。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有了理论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拓展:古田会议古田会议(1)时间:1929年12月,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2)内容:①会议总结了红四军成立以来军队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②重申了中国共产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③会议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书记。中共军队名称变化中国国民革命军中国工农革命军中国工农红军中国国民革命军(八路军、新四军)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志愿军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时期朱毛会师、长征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沿用至今抗美援朝派出的军队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大会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毛泽东当选为主席。3.政治上——建立苏维埃政权(1)政权建设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正式建立与国民政府相对峙的红色政权,有利于革命形势进一步发展。(2)意义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有了政权“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4.经济上——开展土地革命(1)内容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2)性质(3)意义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有了保障;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展生产,支持革命。为反“围剿”奠定人力基础。到1930年夏,全国已经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在10多个省,革命武装力量达10万人。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知识拓展1: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分布特点及原因原因:①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物产丰富;②远离中心城市,敌人力量薄弱;③受国民革命洗礼,群众基础较好。分布特点:南方各省交界山区。知识拓展2:概念阐释苏维埃、革命根据地和苏区

苏维埃:俄文的译音,意为“代表会议”或“会议”。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民主政权组织叫苏维埃。

革命根据地:特指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即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地区。由于大部分革命根据地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所以又被称作“苏区”。三、红军长征

1.背景:材料一:共产国际派了对中国国情一无所知的德国人李德任军事指挥,红军的指挥权从朱德、周恩来手中转入李德和博古(秦邦宪)手中。他们放弃了前四次反“围剿”的成功经验,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反“围剿”开始后,李德不顾中国国情和革命的特殊性,无视红军割据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为这场战争“是国民党政权与红色政权的决战”,在战术上坚持正规化的阵地战,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材料二:根本原因: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实际,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表现: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冲破四道封锁线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1934.11-12湘江之战1935.1遵义会议艰苦卓绝的远征1936.10甘肃会宁会师2.过程知识拓展1:遵义会议遵义会议(1)召开:1935年1月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2)内容: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增选毛泽东为常委;成立三人小组(3)意义: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地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