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货币需求理论(4学时)第一节货币需求概述现代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货币经济,货币对经济活动的重要性问题,主要同货币需求函数的具体形式和稳定性有关。弗里德曼认为:“数量说首先是货币需求的学说。”
现代西方货币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古典货币数量理论;
第二个阶段是凯恩斯提出流动性偏好理论;
第三个阶段是货币主义的兴起。第一节货币需求概述一、货币需求的含义1.货币需求货币需求,实际上就是指社会各经济部门(个人、家庭、企业、政府部门等)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实现最佳资产组合时所持有的货币数量。2.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名义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经济部门在没有扣除物价变动因素时所持有的货币数量。实际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经济部门所持有的货币量扣除物价因素后的货币余额,也即用货币所能购买的商品和劳务来表示的货币需求。第一节货币需求概述3.宏观货币需求与微观货币需求从宏观层面讲,货币需求是指整个社会在一定的资源和制度约束条件下,在一定时期内为满足经济发展与商品、劳务流通需要所产生的货币需求。从微观层面讲,货币需求是指微观经济主体即个人、家庭、企业,在一定的财务约束下,持有货币的动机和行为,是微观经济主体在进行资产选择后,在其认为的资产组合最佳水平持有一定数量货币的动机和行为。第一节货币需求概述二、货币需求函数
货币需求函数是指表示货币需求量与决定货币需求量各种因素之间关系的函数。
通常将决定和影响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而将货币需求本身作为因变量。
如传统的货币数量说、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说、货币主义的现代货币数量说都是有影响的货币需求函数。第一节货币需求概述三、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1.收入状况收入与货币需求呈同方向变动关系;此外,随着经济货币化程度的提高,货币需求也会不断增加。2.价格水平价格和货币需求,尤其是交易性货币需求之间,是同方向变动关系。3.市场利率市场利率的变动与货币需求量的变动是反方向的。第一节货币需求概述4.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总需求呈反方向变动关系。5.人们的资产选择各种资产与货币需求之间有替代性,当人们偏好货币时,就会增加对货币的需求。6.心理预期影响人们心理预期的因素主要有三种:一是对市场利率的预期,二是对物价水平的预期,三是对投资收益率的预期。7.其他因素主要包括信用发达程度和财政收支状况等。第二节传统的货币数量说货币数量论是一种用货币数量来解释货币价值、商品价格的货币理论。由于它所讨论的实际上是商品交易所需的货币量问题,因而逐步演变成一种货币需求理论。
传统货币数量说最早产生于17世纪,在20世纪30年代发展至巅峰,并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其中最有影响的有两种:现金交易数量说和现金余额数量说。第二节传统的货币数量说一、现金交易数量说1.现金交易数量说的形式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IrvingFisher)集前人货币数量说之大成,在1911年出版的《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费雪交易方程式:MV=PT
M表示一定时期内流通中的货币平均量;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又称货币周转率;P代表一般物价水平;T为商品与劳务的交易量;PT又被称为名义总支出或名义总收入。
第二节传统的货币数量说交易方程式通常也被写成下面的形式:MV=PY
Y代表以不变价格表示的最终商品和劳务的总价值,也就是实际国民收入。由现金交易说可导出以下货币需求函数:
第二节传统的货币数量说
2.现金交易数量说的假设条件货币的唯一功能是充当交易媒介,人们需要货币仅仅是因为货币具有购买力,可用来交换商品和劳务。货币流通速度V和交易总量T在一定时期内可视为常数。货币流通速度V由支付习惯、社会信用制度、运输与通讯条件及人口密度等因素决定,不受货币数量影响通过工资和物价的灵活变动,经济会保持充分就业在充分就业中,交易总量T取决于资本、劳动力、自然资源的供给状况、技术条件等非货币因素,在短期内也保持稳定费雪指出,V和T在长期内倾向于上升排除了利率在短期内影响货币需求的可能。第二节传统的货币数量说
3.现金交易数量说的含义因为V、T在短期内是独立于M而决定的、相对稳定的变量,所以根据交易方程式,货币数量M的变化将等比例地作用于物价水平P,因此费雪的结论就是“货币数量决定着物价水平”。货币数量论排除了货币对经济可能产生的实际影响,“货币只是一层面纱”。费雪的现金交易数量说是一种机械的货币数量说,在这一学说中,货币需求只是被动地作用于货币供给。费雪方程式没有考虑微观主体动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这也是一个缺陷。第二节传统的货币数量说二、现金余额数量说1.现金余额数量说的形式现金余额说由剑桥学派创始人马歇尔提出,经过庇古和罗伯逊发展,形成“现金余额方程式”,又称“剑桥方程式”。费雪的货币数量说着眼于商品的交易过程,而剑桥学派则强调了人们对货币的主观需求因素。剑桥方程式常用的表达形式是:M=KPY
M为货币数量,也就是现金余额;K为以货币形式持有的名义国民收入的比例,即在总财富中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比率;P为一般物价水平;Y为一定时期内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实际产出;表示名义国民收入。
第二节传统的货币数量说
2.现金交易数量说的假设条件人们之所以持有货币,是因为货币具有两个交易媒介和价值贮藏两个职能。重视微观主体的行为。认为个人对货币的需求,实质是选择以怎样的方式保持自己资产的问题。通常将K看作是常数,但也不排除K发生变动的可能性。剑桥经济学家常常将K看作是常数,并同意费雪的“货币数量决定名义收入”的观点但他们的理论也允许个人选择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因为使用货币贮藏财富的决策取决于其他可以作为贮藏财富的财产的回报率和预期回报率,如果其他资产的回报率和预期回报率发生改变,也可能发生改变,所以他们也考虑了短期内发生变动的可能性第二节传统的货币数量说
3.现金余额数量说的假设条件首先,剑桥方程式更直接地表现了货币的需求,它的基本含义是:货币需求与名义收入成比例。一方面,作为交易媒介,货币能被人们用于日常交易,所以货币需求与交易水平相关,由交易引起的货币需求与名义收入成正比例关系另一方面,作为价值贮藏手段,货币将随着财富的增加而增加,因为货币也是财富的一种。而名义财富与名义收入成比例,所以货币需求中由财富引起的部分也与名义收入成比例第二节传统的货币数量说因此货币需求与名义收入成比例,货币需求函数表示为:
其中,K值主要受三个因素影响:第一,便利与安全,即人们持有货币所能获得的便利和所能避免的风险;第二,投资,即把以货币形式持有的实际资源,转用于未来的投资所能获得的实际收入的程度;第三,直接消费,即把以货币形式持有的实际资源转用于立即消费所能获得的满足程度。由此可以看出,影响K值大小的三个因素代表财富资源的三个去向:货币、投资和消费。K值决定于持有货币的边际效用等于持有非货币资产的边际效用。第二节传统的货币数量说其次,根据古典学派的假定,产量Y在短期内不变,如果K也不变,则根据剑桥方程式,当货币供应相对于需求增加时,唯一能使货币供求相等的途径就是物价P相应上升,反之亦然。
这一结论与交易方程式的结论一致。第二节传统的货币数量说三、现金交易数量说和现金余额数量说的比较1.两者的相同之处(1)两者都将货币数量作为物价变动的因素,并且所得结论基本相同,即都认为货币数量的变化将等比例地作用于物价水平,“货币数量决定着物价水平”。(2)剑桥方程式与交易方程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如果设剑桥方程式的Y代表费雪交易方程式的交易量T,则剑桥方程式中的K不过是费雪方程式中的V的倒数。
第二节传统的货币数量说(3)决定的因素与决定的因素也有许多相同的地方。决定因素有:支付习惯、其他资产的报酬率、工业一体化程度、货币替代品的状况,以及“消费者和生产者制定计划时的确定性和信心等”。(4)二者都属于传统的货币数量论,有以下共同的缺陷。首先,传统货币数量论是以充分就业的假定为前提的,而这种假定是不符合现实的。在非充分就业条件下,物价水平并不一定随货币数量的变动而变动。其次,传统货币数量论是一种长期的均衡理论和静态理论。第三,传统货币数量论没有研究方程式中各项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传统的货币数量说2.两者的不同之处首先,现金交易数量说看重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而现金余额数量说不但考虑了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还着眼于货币的储藏手段的职能。其次,现金交易数量说注重货币流通速度以及经济社会等制度因素,现金余额数量说则重视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第三,现金交易数量说的货币数量是某一时期的货币流量,着重分析支出流(“飞翔的货币”);而现金余额说的货币数量是某一时点上所持有的货币存量(“栖息的货币”),着重在货币的持有而不是支出。
第二节传统的货币数量说
第四,两种学说所强调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有所不同。费雪方程式认为:在交易商品量和价格水平给定时,能在既定的货币流通速度下得出一定的货币需求剑桥方程式是从微观进行分析的产物,对货币余额的需求量取决于持有货币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的那一点,实际是“边际相等原理”在货币领域中的应用现金余额数量说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多于费雪方程式,特别是二者对利率是否影响货币需求有不同的观点剑桥学派强调人们主观愿望对货币需求有决定作用,开创了从个人资产选择角度来探讨货币需求的分析方法,可将其看作是现代货币需求理论的重要渊源第三节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凯恩斯曾经是剑桥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在货币金融理论方面,他最初赞同现金余额数量说。
然而,在1930年《货币论》出版前后,凯恩斯对传统经济学进行了重新思考和评价,并在基本理论方面逐渐发生了转变。1936年《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出版标志着他从价格分析转到面向就业和产出的更为一般性的货币理论研究。《通论》的出版成为凯恩斯主义形成的标志,在《通论》中凯恩斯提出了他的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
第二节传统的货币数量说
第四,两种学说所强调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有所不同。费雪方程式认为:在交易商品量和价格水平给定时,能在既定的货币流通速度下得出一定的货币需求剑桥方程式是从微观进行分析的产物,对货币余额的需求量取决于持有货币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的那一点,实际是“边际相等原理”在货币领域中的应用现金余额数量说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多于费雪方程式,特别是二者对利率是否影响货币需求有不同的观点剑桥学派强调人们主观愿望对货币需求有决定作用,开创了从个人资产选择角度来探讨货币需求的分析方法,可将其看作是现代货币需求理论的重要渊源第三节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一、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1.货币需求的动机与构成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就是指特定时期公众能够而且愿意持有的货币量。他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持有货币,是因为存在流动性偏好这种普遍的心理倾向。因此,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又称为流动性偏好理论。凯恩斯分析了货币需求的三种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正是以投机动机为出发点,凯恩斯的货币理论走上了和传统货币数量说不同的路径。
第三节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1)交易动机
是指为了日常交易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可看作是收入的递增函数。(2)预防动机
也称为谨慎动机,是指为应付不测之需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由于这部分货币主要也是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也受到收入水平的影响,所以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也是收入的递增函数。(3)投机动机
是指人们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测,需要持有货币以便满足从中投机获利的动机(经济体系只有货币和债券两种金融资产)。投机性货币需求与现实利率水平负相关,而与预期利率升降正相关。第三节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2.凯恩斯流动性偏好函数形式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一般可用下列函数式来表示:
进一步也可以表示为:或者表示为:
第三节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3.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政策含义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为其提出解决失业问题的政策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凯恩斯认为,收入在短期内稳定不变,因此利率就成为决定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货币需求与利率的负相关关系如上图所示。第三节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实际上,凯恩斯的整个经济理论体系是将货币通过利率与投资、就业和国民收入等实际经济因素联系起来的。利率由货币的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其中货币的供给取决于中央银行,货币需求则取决于人们心理上的流动性偏好。利率与投机性的货币需求成反比例的关系,而利率与投资成反比。在一般情况,中央银行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就能影响利率,从而影响投资和产出水平。但值得注意的是,经济政策的影响还取决于人们的心理因素。第三节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货币需求的两种极端情形凯恩斯区域(流动性陷阱):当利率降至某一很低的水平时,所有的人都预期利率将会上升,持有债券会遭受很大损失,因而人人都希望持有货币,这时货币供给无论增加多少,均会被人们所持有,投机性货币需求无穷大,货币需求成为完全弹性,这就是“流动性陷阱”此时,货币政策无效。古典区域:即当利率高达某一水平时,人们普遍预期利率将下降,债券价格将上升,此时对货币的投机性需求为零。第三节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至此,可看出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政策指导意义:在一般情况下,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影响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产出水平。但是在对货币需求无穷大的“流动性陷阱”区间,货币政策无效。在陷入“货币恐慌”的古典区域,人人都在逃避货币,除非利率有所改变,否则货币供给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也非常困难。第三节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二、凯恩斯货币理论的进一步发展20世纪5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学家进一步丰富和细化了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其中有影响的是:鲍莫尔(W.J.Baumol)等人对交易性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惠伦(E.L.Whalen)等人对预防性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以及托宾(J.Tobin)等人对投机性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上述理论用更深入地解释了凯恩斯提出的货币需求的三个动机,利率作为影响货币需求的最关键因素得到了进一步重视。
第三节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一)针对交易性需求的发展——鲍莫尔模型1.假定前提人们有规律地每隔一段时间内取得一定收入Y;支出则是连续和均匀的生息资产一律采取政府短期债券的形式,因为这种形式最安全。每次出售债券与前一次出售的时间间隔及每次的出售量K都相等。整个收支期内人们持有的现金余额:K/2第三节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2.推导保存现金的成本C有两项:交易费用:生息资产变现的手续费b×(Y/K)机会成本:持有现金存货的利息损失r×(K/2)现金持有者都是理性的,所以必然选择适当的K,使得总成本C最小,进一步有:
3.平方根公式(SquareRootFormula)4.结论现金交易需求与收入的平方根成正比,而与利率的平方根成反比由于现金余额与收入的平方根成正比,所以在最适度现金余额的决定中,存在着规模经济的作用第三节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二)预防性动机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惠伦模型1.最适度预防性货币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1)非流动性成本(E)未能及时获得流动性可能产的损失:较强的不确定性获取流动性可能产生的利率损失:取决于借款利率获取流动性的手续费转现次数(f)和每次转现的手续费(P)(2)流动性的机会成本持有预防性货币需求的利息损失:M×r(3)收入与支出的平均值及变化状况只有当收入和支出的差额(净支出,M)大于持有的预防性现金余额时,才需要将收益性资产转化为货币第三节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二)模型推导
假设持有预防性现金余额的总成本为C,则有使C取最小值,可得:或:这就是“立方根公式”。第三节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三)结论最适度的预防性现金余额同净支出分布的方差
S2、非流动性成本b正相关,与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
r负相关。(四)评论对于惠伦模型,西方经济学界认为其基本结论比较符合现实经济中的一般情况,特别是证明了预防性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性有较大的政策意义。但认为该模型把预防性货币需求看作是固定的,只作了静态的定量分析是不够的。一些学者认为预防性货币需求实际上是一种随机变量,与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不存在固定的立方根关系,其收入和支出弹性、利率弹性也不应是一个固定的数值,而应在一个弹性区间内变动。第三节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鲍莫尔模型和惠伦模型论证了即使是纯粹作为交易工具的货币,也对利率相当敏感,并且随收入提高,具有“规模经济”的特点。根据鲍莫尔模型和惠伦模型,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应被修正为并可被进一步简化成:
第三节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三)投性动机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托宾模型托宾模型主要研究在对未来预计不确定性存在的情况下,人们如何选择最优的金融资产组合,所以该模型又称为“资产组合理论”。1.资产选择的原则——预期效用最大化把财富按资产分散原则投入各种证券,即持有混合资产任何一种资产都具有风险和收益的两重性,而且风险与收益成正相关关系,人们以预期效用最大化作为资产选择的原则投资者在选择资产组合时,同时考虑收益和风险第三节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2.资产组合收益与风险的线性关系——机会曲线托宾模型中,资产的保存形式有两种:货币和债券。债券是风险资产;货币是安全性资产。将资产按不同比例投资于债券和货币,其预期收益率与风险存在线性关系,这一关系可用从原点出发的投资机会曲线OC表示。第三节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3.投资者的无差异曲线托宾将投资者分为三种类型:①风险回避者。②风险爱好者。③风险中立者。投资者追求收益,也注意风险。典型的投资者都是风险回避者,当投资风险增加时,其相对的预期收益率必须相应增加以作为补偿,两者的关系可以用投资者的无差异曲线表示。对于风险回避者来说,收益的正效用随着收益的增加而递减,风险的负效用随着风险的增加而递增。“资产分散化”原则:当新增加债券带来的收益正效用与风险负效用之和等于0时(或:抛出最后一张债券带来的风险负效用与收益正效用之和等于0时),人们的总效用才能达到最大。第三节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4.资产构成的选择将收益与风险之间的线性关系(机会曲线,即投资者可选的集合)与投资者的无差异曲线两者相结合,可以得出投资决策:资产组合中债券比例为多少,货币比例为多少。如图7-3所示,上半部分纵轴表示预期收益率,横轴表示风险,A、B、C表示在不同利率(r1、r2、r3,r3>r2>r1)水平下的投资机会轨迹。I1、I2、I3
是一组投资者的无差异曲线。图下半部分左纵轴表示风险资产(债券)的构成比例b,箭头从上向下为0~100%;右纵轴表示安全性资产(货币)的比例m,箭头从下向上为0~100%,b+m=1。第三节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托宾的资产组合模型在图7-3中,A、B、C点都是人们资产组合的均衡点,即风险负效用等于收益正效用的点。从这些均衡点的变化可以看出:利率越高,预期收益越高,而货币持有量比例越小,证明了货币投机需求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动的关系,这种反向关系可以用一条向右下倾斜的“托宾曲线”表示风险表示。托宾模型还论证了货币投机需求的变动是人们通过调整资产组合效应实现的,利率和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于货币投机需求具有同等重要性。第三节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托宾曲线:将收益与风险之间的线性关系与投资者的无差异曲线两者相结合,可以得到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就是“托宾曲线”,该曲线证明了利率与货币投机需求之间的反向关系。托宾曲线在图7-3中,A、B、C点都是人们资产组合的均衡点,即风险负效用等于收益正效用的点。从这些均衡点的变化可以看出:利率越高,预期收益越高,而货币持有量比例越小,证明了货币投机需求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动的关系,这种反向关系可以用一条向右下倾斜的“托宾曲线”表示风险表示。托宾模型还论证了货币投机需求的变动是人们通过调整资产组合效应实现的,利率和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于货币投机需求具有同等重要性。第三节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托宾模型对投机性货币需求的解释比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有进步,它明确肯定了不确定性(风险)对货币需求的重要影响、突破了之前经济学家单纯从资产收益的角度考察货币需求的局限,而且也能解释投资者同时持有现金与风险资产,即资产分散的现象。托宾模型也存在以下不足:只包括两种资产,即货币和公债,而不包括其他金融资产。由于信息及其他交易费用的存在,普通投资者难以运用分散化投资策略。忽略了价格波动因素。第三节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第四节货币主义的现代货币数量论一、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货币数量说首先是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1956年,弗里德曼发表了《货币数量说的重新表述》一文,奠定了现代货币数量说的基础。此文中的这个货币需求函数被称为现代货币数量论的新解释。弗里德曼一方面采纳了剑桥学派和凯恩斯的核心思想,把货币看作是一种资产;另一方面又基本承袭了传统货币数量说的结论,即货币量的变动反映在物价的变动上。人们对于货币的需求,就像影响人们对别的商品和劳务的需要一样,必然要考虑以下三个因素:收入、效用和机会成本。
1.收入或财富的变化货币是人们持有财富的一种形式,个人所持有的货币量受其总财富限制。可以用“恒久性收入”来代替财富。“恒久性收入”:是指一个人所拥有的各种财富在相当长时间内获得的收入流量,相当于人们所有未来预期收入的折现值。财富构成也是影响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财富构成指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的比例。人力财富是指个人在将来获得收入的能力,即人的生产能力,又叫人力资本。非人力财富即物质资本,指生产资料及其他物质财富。现金的保有主要与“非人力财富”相联系。
第四节货币主义的现代货币数量论2.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是指“货币与其他资产的预期报酬率”。货币的名义报酬率在通常情况下为零。其他资产的名义报酬率一般不为零,它们主要包括两部分:目前的收益,主要指①预期的固定收益的报酬率,如债券利率,包括债券价格的预期变动;②预期的非固定收益的报酬率,如股票的收益率,包括股票价格的预期波动。预期的商品价格变动率(通货膨胀率)。
第四节货币主义的现代货币数量论3.持有货币给人们带来的效用流动性效用以及影响此效用的其他因素,如人们的嗜好、兴趣等是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用符号U表示。人们对未来经济稳定性的预期也会影响货币需求。4.个人财富持有者的货币需求函数其中:Y、rm
与实际货币需求成正相关,与实际货币需求成负相关。对实际货币的需求由实际变量决定,而不受名义价值影响。
第四节货币主义的现代货币数量论二、对现代货币数量论的进一步分析1.现代货币数量论货币需求函数的简化形式对货币需求函数的变量,进行以下假设可得初步简化形式:第一,假定U是相对稳定的。第二,由于财富的构成比例w在一定时期是相对稳定的,也作为常量考虑。物价变动率只有在变化很大、延期很长时,才直接影响货币需求,而这种情况很少发生,因此可略去。第四,由于货币收益率通常为零,因此可以不考虑;而rb
和re直接受市场利率r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可归结为市场利率r的作用。
第四节货币主义的现代货币数量论因此,货币需求函数就可简化为:货币需求函数的进一步简化形式利率的变动往往是和货币的预期报酬率同向变化的,利率变动时货币需求将相对保持不变。从本质上讲,恒久性收入是决定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这样,货币需求函数就可进一步简化为:
第四节货币主义的现代货币数量论2.货币需求函数及货币流通速度的稳定性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在排除了次要因素后,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实际上只是恒久性收入。恒久性收入的变动是相对稳定的。货币流动速度也是一个稳定且可以预测的指标由交易方程式可知,在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时,货币流通速度为:第四节货币主义的现代货币数量论货币需求函数具有稳定性的特点非常重要货币收入或价格水平是货币需求函数和货币供给函数相互作用的结果,论证并强调货币需求函数具有稳定性,目的在于说明货币对于总体经济的影响主要来自货币供应方面。据此,货币学派提出了以反对通货膨胀、稳定货币供应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所以说,稳定的货币需求函数成为货币学派理论及政策的立论基础和分析依据。
第四节货币主义的现代货币数量论三、现代货币数量论的政策含义
货币对名义收入发生作用的传送机制货币是一种独特的资产,它的替代品不仅包括金融资产,还应当包括房产、耐用消费品、投资品等所有实物资产,通过资产组合效应,货币的作用直接而迅速。实施货币政策的“单一规则”由于时滞等因素,货币政策的短期作用很难预测,货币政策不是经济稳定的有效工具,最好的办法是实行一种与经济增长相一致的货币供应稳定增长的政策,即实施“单一规则”。
第四节货币主义的现代货币数量论“名义收入的货币理论”与“弗里德曼难题”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是“名义收入的货币理论”,短期内由货币供给引发的名义收入变动,是物价与产出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在名义收入增加中,有多少是由于实际收入增加,多少是由于价格水平提高,弗里德曼认为,根据人们现有的知识水平,这是很难做到的,但这种划分是十分重要的,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因而有人将这一问题称为“弗里德曼难题”。
第四节货币主义的现代货币数量论四、现代货币数量论与传统货币数量论的比较
1.两者的共同点都强调货币存量对名义国民收入的影响都认为经济自身存在着向充分就业水平收敛的内在趋势二者的货币需求函数在形式上有相似性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还可以改写为:这一函数关系式与剑桥方程式或交易方程式相似。
第四节货币主义的现代货币数量论2.两者的区别传统货币数量论把K或V当作由制度决定的一个常数,如剑桥方程式假定货币流通速度V的倒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常数;而在弗里德曼的需求函数中,K是几个可观察到的变量的稳定函数。传统货币数量论中的Y为现期收入水平(T是当前交易水平的代表);而现代货币数量理论中的Y代表恒久收入,是当前财富水平的代表。传统货币数量理论认为货币数量增加会使物价同比例上涨;但现代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数量增加在短期内既可以使物价上升,又可以使产量上升,只在长期内才全部表现为物价水平上升。
第四节货币主义的现代货币数量论五、弗里德曼与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比较
尽管弗里德曼和凯恩斯都追随剑桥学派的传统,但是他们的货币需求和货币政策理论有着很大的差别。1.资产选择范围凯恩斯考虑的仅仅是货币和生息资产之间的选择在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中,货币被视为一种资产,而不仅仅是交换媒介,因此货币需求理论就成了资本理论或财富理论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第四节货币主义的现代货币数量论2.货币需求量的决定因素与稳定性在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中,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可以分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在短期内,决定货币需求量的主要因素是利率的变化,而利率的变化是经常的,因此货币的需求量是不稳定的。货币主义则认为,决定货币需求量的主要因素是恒久性收入,而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很小。恒久性收入的稳定,决定了货币需求的稳定。
第四节货币主义的现代货币数量论3.货币供给量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凯恩斯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影响变化通过利率的作用影响投资、最终影响国民收入;货币供给量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是间接的、次要的。具体作用机制:货币政策工具→货币供应量↑→利率↓→投资↑→总收入↑在这一传导机制中,核心变量是利率。货币政策对收入水平影响的大小取决于:货币政策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货币供应量对利率的影响;利率对投资水平的影响;投资水平对收入的影响,这取决于投资乘数的大小。第四节货币主义的现代货币数量论货币主义认为:利率变动的影响甚微,货币供给量本身就是影响国民收入的重要环节。他们从理论上提出一个从货币量到名义收入、价格水平之间的“传送机制”,具体有资产组合效应和财富效应。资产组合效应:货币主义者认为资产的范围不应局限在货币等少数金融资产上,还应包括其他形式的资产,如厂房、耐用消费品、投资品等所有实物资产、以及通过锻炼获得的技能等人力资本。每种资产都有一个利率。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其边际收益下降,因此资产持有者会把货币转为其他资产,直到包括实物资产在内的各项资产的利率都相等,而不仅仅是金融资产的利率。第四节货币主义的现代货币数量论货币学派认为通过资产组合效应,货币发生作用的传送机制直接而迅速,不像凯恩斯学派认为的那么间接和迂回,需要通过投资乘数效应的诱发。财富效应:当资产价格上升时,资产所有者的财富增加,因此支出增加。如果是个人,其消费品支出增加;如果是厂商,投资支出增加。结果导致产出和收入增加。第四节货币主义的现代货币数量论货币银行学第八章供给理论(4学时)第一节货币供给概述一、货币供给的含义货币供给是指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金融过程。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由金融机构和政府之外的经济主体(企业、居民、机关团体等)所拥有的货币总存量,也是一国经济中可用于各种交易的货币总量。第一节货币供给概述名义货币供给量指一定时点上不考虑物价因素影响的货币存量。实际货币供给量(MS/P)指剔除了物价影响之后的一定时点上的货币存量。二、货币供给不同层次对经济的影响从我国不同层次的货币量来看,其活动和影响的经济范围也不同,它们的变化往往也反映了不同的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第一节货币供给概述三、货币供给过程的特点货币供给过程是指银行体系通过其货币经营活动而创造出货币的过程。货币供应过程具有三个特点货币供给形成的主体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货币供给与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活动密切相关。两个主体各自创造相应的货币,即:中央银行创造基础货币、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非银行金融机构对货币供给有重要影响。第一节货币供给概述四、货币供给的影响因素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供给过程一般涉及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三类行为主体。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包括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调节、商业银行派生资金能力、经济发展状况、企业和居民的货币需求状况等因素。第一节货币供给概述五、货币供给模型概述
货币供给的基本方程式:
该方程式的含义是:货币供给量M等于基础货币B与货币乘数m的乘积。其基本机制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以及公开市场业务等手段,增加或减少基础货币的供给;商业银行则在基础货币的基础上,通过资产负债业务直接改变货币供给的总量。一、基础货币的含义1.基础货币的概念基础货币(basemoney),也称“货币基数”、“货币基础”(monetarybase)、“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high-powermoney),是指经过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而能扩张或收缩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源头和基础。从基础货币的来源看,它是货币当局的负债,是由货币当局投放并能直接控制的那部分货币。从基础货币的运用看,它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商业银行及其他存款货币机构的存款准备金;二是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即通常所说的通货。第二节基础货币2、基础货币的特点可控性即中央银行能够控制它,并通过对它的控制来调控整个货币供应量。负债性即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的负债。扩张性即基础货币经过商业银行运用后,能够产生数倍于它自身规模的货币量。第二节基础货币初始来源唯一性即基础货币的增量只能来源于中央银行,不能来源于商业银行,也不能来源于公众。流通性即持有者能够自主运用基础货币,它是所有货币中最活跃的部分。3、基础货币的重要性中央银行对宏观金融活动的调节,主要是通过控制基础货币的数量来实现的基础货币,是一个较银行准备金更易为中央银行所控制的变量第二节基础货币二、基础货币的构成1.基础货币的构成公式基础货币由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组成。根据基础货币的定义,可用公式表示为:2.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为了保证正常的贷款和客户提取存款要求,根据所吸收存款而保留的一定比例的准备金。从准备金的构成看,它由三部分组成:自存准备金、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第二节基础货币自存准备金,即库存现金。准备金来支持创造活期存款的能力,使银行体系得以创造货币。超额准备金的变动将影响到货币乘数大小,在基础货币供应量不变的情况下,它制约着银行体系创造货币的能力。从准备金的来源看,它由两部分组成:借入准备金和非借入准备金。存款创造将较少地依赖于总准备金或基础货币,而更多地依赖非借入准备金。
非借入准备金,又称自有准备金,在数量上,它等于总准备金减存款机构向中央银行的借款。非借入准备金中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那部分数额,称为自由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可用于扩大贷款的准备金。第二节基础货币3、现金现金亦称“通货”,是政府授权发行的不兑现的银行券和辅币。流通中的现金,商业银行并不能直接用来创造存款货币,因为它已经通过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而投入流通(即能量已经释放)。流通中的现金,只有流入商业银行并转化为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时,才能成为商业银行信用扩张的基础。第二节基础货币4、基础货币组成各部分发挥的作用基础货币的组成可以进一步表示为:
基础货币B=银行体系的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库存现金+社会公众的手持现金只有法定存款准备金是充分发挥了存款扩张机制的基础货币。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以及库存现金都没有加入到存款扩张过程,因而是没有扩张的基础货币。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一旦加入到“银行—社会”的存贷循环过程,就会扩大社会的货币供应量。第二节基础货币三、基础货币的供给渠道基础货币由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两大部分组成。流通中的现金,是中央银行对社会公众的负债。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负债。两者都是中央银行的负债,所以可以从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入手来分析基础货币的供给渠道。第二节基础货币表8-1简化的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第二节基础货币根据“资产=负债”的原理,得:整理后,得基础货币方程式:从上式可以看出,基础货币受四组因素的影响: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债权中央银行对政府的资产负债净额中央银行对国外的资产负债净额中央银行其他项目的资产负债净额以上四个项目的增加,都会使基础货币增加。第二节基础货币1.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债权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信用支持,主要以再贷款和再贴现两种形式进行。2.中央银行对政府的资产负债净额中央银行是以向政府贷款或购买财政债券的形式,构成对政府的债权。其中,购买政府债券是中央银行构成对政府债权的主要形式。中央银行在购入证券的同时投放了等值的货币。相反,当中央银行出售证券时,则回笼等值的货币。中央银行通常还通过公开市场买卖证券,调整基础货币,抵消其他因素造成的基础货币的波动(如冲销)。第二节基础货币3.中央银行对国外的资产负债净额国外净资产主要由外汇、黄金占款和中央银行在国际金融机构的净资产构成。中央银行通常以注入基础货币购买外汇的形式增加对国外的资产。如果追求稳定汇率目标,通过外汇买卖投放基础货币受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具有相当的被动性。4.其他项目资产负债净额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的增加变化以及中央银行在资金清算过程中应收应付的增减变化。第二节基础货币四、基础货币的决定因素1.政府的财政收支当出现财政赤字时,弥补的方法有:增加税收、发行新的公债、增发通货或直接向中央银行透支。政府若增发通货或直接向中央银行透支来弥补财政赤字,都会直接扩大基础货币供应量。政府若通过增加税收或发行新的债券来弥补赤字,则如果增加的税收收入或发债收入全部支出,则不影响基础货币的供给;如果增加的税收收入或发债收入未全部支出,将导致准备金或流通中的现金减少,基础货币供给也随之减少。第二节基础货币在财政赤字出现时,财政部持有的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倾向于减少,这也会扩大基础货币。当出现财政盈余时,倾向于减少基础货币供应。2.黄金存量变化和国际收支状况中央银行收购黄金的同时,投放了等值的通货。当国际收支出现持续顺差、或中央银行为了调控汇率,在外汇市场购入外汇时,也会增加基础货币投放。第二节基础货币3.技术和制度因素资金结算技术的进步(如建立计算机网络和卫星通讯形式的结算中心),会大大缩短在途结算的票据数额,减少基础货币。电子货币的出现削弱了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能力。目前发行电子货币的机构不只是中央银行,因此电子货币还没有完全起到高能货币(具有的创造货币)的作用。由于电子货币的信用作用,也使得它的创造货币能力与传统的存款货币能力不同。第二节基础货币4.中央银行的行为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运用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准备金政策和再贷款政策等行为来影响基础货币的供给量。公开市场操作是一项可以精确调节基础货币总量的有力措施。5.商业银行的行为虽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再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需求,但并不能直接决定商业银行的再贴现规模。商业银行的再贴现需求等行为直接影响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第二节基础货币五、我国基础货币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数量的变化、中央银行对中央政府的债权的变化和外汇储备存量的变化。中央银行向金融机构贷款,主要通过再贷款和再贴现。中央银行于1996年4月正式开展以国债为主要操作对象的公开市场操作。近年来,外汇储备增长迅速导致基础货币被动增加。1994年以前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所占比重最大,它是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途径;1994年以后,中央银行的对外净资产明显上升,外汇占款所占基础货币投放比例明显增加,逐渐成为货币供给的最主要渠道。第二节基础货币一、货币乘数的含义由于存款机构的货币创造,货币存量的增加量会以基础货币增量的若干倍数扩张。反映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之间或它们增量之间倍数关系的量称为货币乘数,也称为货币扩张倍数,即:
或
第三节货币乘数在一般情况下,货币乘数大于1,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人们通常把基础货币成为高能货币,也用H表示。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乘数决定了货币供给的总量。从根本上说,货币乘数概括了除基础货币以外的所有决定货币供给量的因素。决定货币乘数的因素不仅取决于货币当局的行为,而且也取决于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的行为,货币乘数不是一个外生变量。第三节货币乘数二、一般货币乘数模型1.简单货币乘数模型简单乘数模型以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过程为依据。过程:第一家银行在接受基础货币作为初始存款后,除保留法定准备金外,其他资金用于贷款或投资;第二家银行接受了由这笔贷款或投资转化而来的存款也照此办理;以此类推,最终创造出数倍于初始存款的存款货币。这个初始存款的派生倍数就是简单的货币乘数,根据第四章的推导,货币乘数的数值等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
第三节货币乘数简单货币乘数的公式:
在简单的货币乘数模型中,中央银行的政策行为决定了货币供应量的规模。2.复杂货币乘数模型简单货币乘数模型的两个假定:商业银行不保留超额准备金;原始存款不漏出存款领域。现实中:商业银行一般都因各种原因而保留一定的超额准备金,原始存款也在不断地漏出存款领域。此外,还有必要对活期存款D与定期存款T进行区分。第三节货币乘数各变量及含义:
“超额准备金率”e:衡量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的大小,e等于商业银行保留的超额准备金E与活期存款D之比。“现金漏损率”k:衡量原始存款以现金形式漏出存款领域的大小,k等于流通中的现金C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D之比,也称为“通货比率”。“定期存款比率”t:表示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例。法定定期存款准备金率rt。第三节货币乘数狭义货币乘数m1广义货币乘数m2第三节货币乘数三、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1.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rd,rt(1)货币乘数与法定准备金比率的关系货币乘数与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比率、定期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均呈负相关的关系。(2)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rd,rt的影响因素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基本上是一个可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的外生变量;同时,商业银行和社会大众的某些行为,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中央银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对货币乘数的影响。第三节货币乘数2.银行超额准备金率e(1)货币乘数与银行超额准备金率e的关系
e上升,会降低整个银行体系降低存款的能力,使货币乘数减小。(2)超额准备金率e的影响因素
超额准备金率主要取决于商业银行的行为。其持有的超额准备金的数额,应维持在持有超额准备金的边际机会成本与边际收益恰好相等的点上。第三节货币乘数影响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率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个:
①市场利率。超额准备金率同市场利率负相关。
②社会对资金的需求程度。超额准备金率同社会对资金的需求程度负相关。
③银行出现流动性不足的可能性。超额准备金率同预期存款外流正相关。
④借入资金的难易程度及资金成本的高低。超额准备金率同借入资金的难度及资金成本大小正相关。第三节货币乘数3.通货比率k(1)货币乘数与通货比率k的关系如果公众通货持有比率越高、即越大,则存款扩张过程中的漏出越多,因此货币乘数越小。(2)通货比率k的影响因素通货比率的变动主要取决于社会公众的资产选择行为。影响人们资产选择行为,从而影响通货比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①公众的流通性偏好程度。②持有通货的机会成本。③收入或财富的变动。收入或财富增加一般会导致通货比率下降。④其他因素。包括信用发达程度、心理预期、突发事件、季节性因素等。第三节货币乘数4.定期存款比率t(1)货币乘数与定期存款比率t的关系狭义货币乘数与定期存款比率呈负相关的关系;广义货币乘数与定期存款比率呈正相关的关系。(2)定期存款比率t的影响因素定期存款比率的变动也主要取决于社会公众的资产选择行为。影响人们资产选择行为,从而影响定期存款比率的因素主要有三个:①定期存款利率。②其他存款的利率和金融资产的收益率。③收入和财富。第三节货币乘数5.小结(1)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rd
,定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rt,银行超额准备金率e,通货比率k,定期存款比率t等都是影响货币乘数的主要金融变量,这些变量分别取决于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的行为;收入、财富和利率都是影响e、k、t,从而影响货币乘数的重要因素。(2)以上各个变量的变动不是彼此独立的,它们之间有着复杂的联系。所以,货币乘数并不完全是由中央银行独自控制的外生变量,而是部分内生的变量。第三节货币乘数四、基础货币、货币乘数、货币供应量等之间的关系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货币乘数之间的关系为:基础货币虽然是由流通中的现金C和存款准备金R两部分组成,但这两部分在货币创造中的作用并不一样。通货C本身的量,中央银行发行多少就是多少,不可能有倍数的增加;引起倍数增加的只有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R,它通过存款创造后产生派生存款D。第三节货币乘数图8-1基础货币、货币乘数与货币供给量关系示意图货币乘数第三节货币乘数五、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因素所有影响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的因素最终也会影响货币供应量。以狭义货币供应量M1为货币供应量的分析口径,上式表明,货币供应量是由基础货币和一项包括了众多因素在内的货币乘数之积决定的。第三节货币乘数1.从基础货币进行分析根据中央银行的控制程度,将基础货币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中央银行能够完全控制、主要来自公开市场操作的基础货币(非借入基础货币);另一部分是中央银行控制力较弱的、由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贴现贷款所创造的基础货币。(1)非借入基础货币。中央银行买入证券会导致基础货币增加,所以货币供给就会增加。(2)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的贴现贷款。贴现贷款的数量、进一步地有货币供给量与市场利率成正比、与贴现利率成反比。第三节货币乘数2.从货币乘数进行分析狭义货币乘数m1
与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比率rd
、银行超额准备金率e、通货比率k等变量一般都是负相关的关系,从而最终货币供应量也与以上各变量成负相关的关系。此外,市场利率r作为一个重要的变量也会间接影响货币乘数,如r上升会引起银行超额准备金率和社会公众的通货比率下降,从而导致货币乘数上升,最终使货币供应量M1增加。第三节货币乘数3.小结:货币供应量M1的影响因素第三节货币乘数货币供给量是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及社会公众这三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共同决定的。B、rd及rt
这三个因素基本上代表了中央银行的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e则代表了商业银行的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t和k则代表了社会公众的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在现代经济中,货币供给量并不完全地由中央银行所决定控制,它在一定程度上也要受到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的影响,货币供给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内生变量。第三节货币乘数六、其他货币乘数模型1.弗里德曼—施瓦茨货币乘数模型弗里德曼和施瓦茨关于货币供给量决定因素的分析见于他俩合著的《1867-1960年的美国货币史》一书。他们提出的货币乘数模型是:第三节货币乘数基础货币H由中央银行决定。影响货币乘数的变量简化为两个:存款准备金比率(D/R)和存款通货比率(D/C)。弗里德曼和施瓦茨称这两个比率及高能货币H为“货币存量的大致的决定因素”,而这三个因素又取决于货币当局、银行体系和社会公众的行为。货币乘数分别为(D/R)和(D/C)的正比例函数,即(D/R)和(D/C)的变化会引起货币乘数和货币供给量的同方向变化。第三节货币乘数货币乘数的推导过程:第三节货币乘数弗里德曼和施瓦兹得出的基本结论是:高能货币量的变化是广义货币存量长期性变化和周期性变化的主要原因。(D/R)和(D/C)比率的变化对金融危机条件下的货币运动有着决定性影响,同时(D/C)比率的变化还对货币的温和的周期性变化起了重要的作用。弗里德曼和施瓦茨虽然认为H、D/R、D/C三者分别取决于货币当局、银行体系和社会公众;但他们认为,中央银行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抵消这些因素波动的影响。所以,货币供给函数是稳定可测的。他们特别重视强力货币在货币供给量变动中的作用,进而对中央银行控制货币存量的能力抱有很大的信心。第三节货币乘数2.卡甘货币乘数模型对弗里德曼-施瓦茨模型的批评:该模型忽略了D/R、D/C两个因素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同时,由于D/R,D/C既在货币乘数公式的分子项上,又在分母项上,当D、R、C等因素变动时,货币乘数的变动很难辨认,从而难以判断货币供应的规模是扩张还是收缩。几乎在弗里德曼和施瓦兹写作《1867-1960美国货币史》一书的同时,卡甘也系统地分析了美国85年货币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体现在他的专著《1875-1960年美国货币存量变化的决定及其影响》。第三节货币乘数卡甘货币乘数的形式是:决定货币乘数的变量也只有两个:通货与货币存量之比(C/M)、准备金与存款之比(R/D),卡甘分别称为通货比率和准备金比率。在弗里德曼-施瓦茨模型中,影响因素为存款与通货比率(D/C)和存款与准备金比率(D/R)。第三节货币乘数卡甘货币乘数的推导:第三节货币乘数在美国,通货比率在长期中具有下降趋势,卡甘将其归因于收入和财富的增长以及城市化;准备金比率很不稳定,经常处在较大幅度的变动状态中,其主要是由法定准备金率的变动引起的。在卡甘的分析中,决定货币存量的因素是以上两个变量加上基础货币。卡甘也认为,政府控制基础货币,而公众和商业银行则共同决定基础货币为公众和银行所持有的比例。货币乘数、货币供应量与通货比率(C/M)、准备金比率(R/D)都是负相关的关系。第三节货币乘数弗里德曼—施瓦茨分析和卡甘分析的比较:都分为长期中增长的影响和周期性变化的影响。二者的结论也很相近,相对而言卡甘分析来得更见深入和广泛。由于两个模型的观点非常接近、两部著作所使用的方法也很相似,所以他们的货币乘数理论合称为“弗里德曼—施瓦兹—卡甘模型”,在西方货币供给决定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第三节货币乘数3.乔顿(J.L.Jordan)货币乘数模型弗里德曼-施瓦茨和卡甘的分析有两个共同特征:一是采用了广义货币的定义,即货币不仅包括公众所持通货和活期存款(M1),而且包括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二是不区分不同类型存款的不同存款准备金要求。20世纪60年代末,乔顿导出了较为复杂的货币乘数模型。货币只包括公众所持通货和私人活期存款,即狭义的货币定义M1;同时,他还区分了中央银行成员银行和非成员银行,以及不同法定准备金率要求的存款。第三节货币乘数乔顿货币乘数的形式是:
r代表各种存款的加权平均准备金率;存款包括商业银行活期存款(D)、私人定期存款(T)和政府存款(G);公众手持通货(C)、定期存款(T)、政府存款(G)与活期存款(D)的比率分别为k、t、g。第三节货币乘数乔顿货币乘数的推导:第三节货币乘数在乔顿模型中,货币只包括通货和活期存款在内的M1,决定货币乘数的变量有行为参数k、r、t、g。当r、t、g上升时,货币乘数下降;通货比率k上升时,货币乘数通常也下降。乔顿货币乘数还表明,各行为参数对货币乘数的决定并不完全独立,而是相互影响的。乔顿模型在弗里德曼—施瓦茨模型和卡甘模型的基础上,拓展了之前被忽略的银行分类和存款分类等因素,在形式上更加简洁明了,也更接近现实,更便于进行货币供给决定的分析。第三节货币乘数一、货币供给外生论与内生论的内涵根据对“货币供给是否是货币当局能决定的变量”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货币供给理论可以分为外生论与内生论两种。货币供给外生论是指,货币供给这个变量并不是由经济因素,如收入、储蓄、投资、消费等变量决定的,而是由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决定的。货币供给内生论是指,货币供给的变动,货币当局是决定不了的,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体系中的实际变量以及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等因素。第四节货币供给的外生论与内生论从政策含义的角度来考察这一问题,两者的分歧在于:货币政策的调节作用是否有效。外生论认为,货币供给是由货币当局的政策决定的变量,因此货币当局能有效地通过对货币供给的调节来有效地影响经济进程。内生论则认为,货币当局不能有效地对货币供给进行控制,因此货币政策的调节作用、特别是以货币供应量作为操作指标的调节,就有很大的局限性。第四节货币供给的外生论与内生论二、货币供给外生论1.古典学派的外生论古典经济学家实际上都认为货币供给是外生的,因为他们的货币是金币,黄金的生产与经济的运行没有直接内在的联系。
2.凯恩斯学派的外生论在货币本质上,凯恩斯是一个名目主义者,名目主义的本质观又使他成为一个国定货币论者。凯恩斯认为货币供应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它的变化影响着经济运行,但自身却不受经济因素的制约。第四节货币供给的外生论与内生论3.货币学派的外生论货币学派极其重视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政策在经济中的作用,因此论证并说明货币供应量的外生性和可控性,就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政策含义。弗里德曼是倡导货币供给外生论的典型代表,在弗里德曼-施瓦茨货币模型中,货币当局能够直接决定H,而H对于D/R和D/C有决定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货币供给显然是货币当局能决定的外生变量。卡甘认为,由于中央银行操纵高能货币的行为对货币供应量的决定具有支配性的作用,同时由于货币乘数中的各行为参数在短期内变化不大,因此货币供应量是中央银行可以绝对控制的外生变量。第四节货币供给的外生论与内生论
4.理性预期学派的外生论卢卡斯等假定中央银行可以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这就隐含着经济运行不能直接决定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是外生的意思。三、货币供给内生论1.货币供给新论在以往正统的货币供给理论中,有两个基本条件:①只有商业银行才能创造存款货币;②活期存款是创造存款货币的主要形式。这就把存款货币的创造局限在商业银行和活期存款的范围之内。第四节货币供给的外生论与内生论在这些传统的货币供给理论中,强调的是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决定性的影响,认为货币乘数中的各变量在短期内变化不大,即使自由变化,也可准确预测,甚至可视为常数,货币供给是一个完全由中央银行决定的外生变量。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新技术的运用、金融活动的创新和多元化金融机构的兴起,以往正统理论的这两个条件均被打破,货币供给机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针对这些变化的新情况,一些学者提出了新看法和新观点。但由于这些看法比较分散,并未形成一种理论学说,因此人们把这种看法统称为“新观点的货币供应理论”,也称为货币供给“新论”。第四节货币供给的外生论与内生论“新论”一词是托宾在1963年首次提出的,它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是相对于传统的货币基数-货币乘数分析法而言的。“新论”强调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同一性,以及货币与其他金融资产的同一性,主张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对这一理论作出贡献的主要有英国《拉德克利夫报告》的作者Redcliffe、美国的格雷(J.G.Gurley)和肖(E.S.Show)、托宾(J.Tobin)等人,最后经托宾等的完善而成为一种系统的货币供给理论。第四节货币供给的外生论与内生论(1)拉德克利夫的观点对经济有真正影响的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货币供给,而且是包括这一货币供给在内的整个社会的流动性;决定货币供给的不仅仅是商业银行,而且是包括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内的整个金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公积金贷款购房合同标准解读3篇
- 二零二五版企业间借款合同范本9篇
- 二零二五年度防盗门安全认证及销售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车辆保险居间代理合同(含优惠方案)3篇
- 二零二五版特色果树种植基地承包经营合同3篇
- 影视作品评价与奖项申报2025年度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绿色节能LED广告租赁合同3篇
- 深圳市2025年度人才住房装修补助购房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汽车抵押贷款车辆残值评估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金融产品发行与销售合同3篇
- 软件项目应急措施及方案
- 2025河北邯郸经开国控资产运营管理限公司招聘专业技术人才5名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民法典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及答案(共50题)
- 2025老年公寓合同管理制度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期末综合卷(含答案)
- 钣金设备操作培训
- 感染性腹泻的护理查房
- 中考英语688高频词大纲词频表
- 九年级初三中考物理综合复习测试卷3套(含答案)
- 管理制度评价表(填写模板)
- 工地设计代表服务记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