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昆明的雨》示范教学课件_第1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昆明的雨》示范教学课件_第2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昆明的雨》示范教学课件_第3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昆明的雨》示范教学课件_第4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昆明的雨》示范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端午的鸭蛋》节选

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汪曾祺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当代散文家、戏剧家、也是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棋的散文,“记人事、写风景、谈文化、述掌故,兼及草木虫鱼、瓜果食物,皆有情致”,好处是“文求雅洁,少雕饰,如行云流水”。语言风格上,则追求拥有平淡有味的情调,乡土方言的情节和恬淡幽默的情趣。昆明的雨汪曾祺预习要求1、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楷体字部分不用单独成段)2、默读课文一遍,把不会读或不明白的字词圈出来,并查字典解决。3、第二遍默读课文,把有疑问或感触深的好词好句划出来,并在旁边做批注。检查预习一、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xiānyú()2、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bìxié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

)3、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líbā

)4、不时yāohé一声:“卖杨梅——”。()5、mìzāzā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鲜腴辟邪密匝匝篱笆吆喝检查预习二、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1、新鲜,肥美(

)2、情调,意味(

)3、非常浓密的样子()4、大声喊叫,呼唤()5、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

)6、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

)7、没有可以相比的。(

)鲜腴情味密匝匝连绵不断吆喝张目结舌无可方比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考:1、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要求:边读课文,边从文中划出作者对昆明的雨的特点的相关描述。

)雨季长但不使人厌烦不使人气闷人很舒服明亮丰满使人动情浓绿人事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送缅桂花的房东与友人小酌物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2、作者如何来描绘昆明的雨?明确:作者通过写雨季里的各种景物、事物和人物的特点来表现昆明的雨的特点。1、大家在文中划出所有描写中有色彩的句子找准角度,体会昆明的雨的具体特点。

再读课文,赏析品味

昆明的雨浓绿的仙人掌、金黄色的仙人掌花浓绿色的草木牛肝色的牛肝菌、浅绿色的青头菌、

深褐带绿的干巴菌、浅黄色的鸡油菌黑红色的杨梅白色的缅桂花、木香花——“五颜六色”2、大家细读课文,寻找文中的不同味道

⑴菌子的鲜味(

快问快答环节)①哪种菌子最便宜?

②哪种菌子既名贵又不贵?

③哪种菌子让作者的态度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再读课文,赏析品味

这种东西也能吃?!这东西这么好吃?!关注标点,读出强烈对比分别在两个句子开头添加叹词,读出情感(

)()咦?哇!惊叹、喜爱于平白如话,平淡自然的语言中读出趣味⑴菌子的鲜味⑵果子的甜味

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作“火炭梅”。……一点都不酸!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白描。写杨梅的颜色、形状和味道“卖杨梅——”读那一声吆喝尝试用方言读那一声吆喝如何读出“娇娇的”感觉?娇美、柔和于不加粉饰,质朴天然的语言中读出风味⑵果子的甜味

⑶缅桂花的香味

云南把这种花叫作缅桂花,可能最初这种花是从缅甸传入的,而花的香味又有点像桂花,其实这跟桂花实在没有什么关系。--不过话又说回来,别处叫它白兰、把儿兰,它和兰花也挨不上呀,也不过是因为它很香,香得像兰花。昆明的缅桂花的香味像桂花、像兰花。⑶缅桂花的香味

昆明的缅桂是大树!院里有一颗大缅桂,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她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雨湿缅桂娇嫩美好房东和善,打动我心“她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重读加点字词关怀、友善于字句无痕,如话家常的语言中读出人情味⑶缅桂花的香味

昆明的雨菌子的鲜味果子的甜味缅桂花的香味——“味美诱人”人的情味昆明的雨——“人的情味”昆明人的风土人情(倒挂仙人掌)

昆明生活的悠哉闲情(昆明人坐火车途中捡菌子的笑话及作者在酒馆里喝酒赏雨的时光)

卖杨梅的小姑娘的烂漫纯情

送花的女房东的热情

作者淡淡的思乡之情

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写了一首诗:

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四十年前的那天,究竟发生了什么?三读课文,合作探究

吴三桂对陈圆圆曾是“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而后却任她“受冷出家为尼,孤独暮投清池”。一代红妆豪华落尽,归于寂寞。昆明是她埋骨之地,不是她魂归之所。背景补充

1944年的中国正遭日本铁蹄蹂躏,争战不断。二十多岁的汪曾祺与陈圆圆虽境遇不同,但心境相似,有着背井离乡的孤苦和对平淡稳定生活的深深渴望,淡而有味的语言饱含深意。

本文写于1984年5月19日,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七年(1939年至1946年,五年读书,两年教学),汪曾祺有幸遇到了自己的恩师文学大家沈从文。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的时期,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作者来说,昆明无异于他的第二故乡,晚年汪曾祺的诗文书画中,也随处可见他对故人、故土、故事的魂牵梦绕的怀念之情。背景补充

一首诗,一池清水,一段历史,一场雨,一条小街,一个小酒馆,一碟猪头肉,一杯小酒,一座雨檐,一院木香花,带着悠闲恬淡生活的气息,勾起了一点淡淡的乡愁,勾勒了一幅雨中小酌图。半生匆匆,而雨中情味萦萦不散

与其说先生是在想念昆明的雨,不如说,是重返自己精神的桃花源,怀念那一段旧日美好的时光。汪曾祺先生写作心得平淡的生活中并非没有写作素材,而是缺少发现写作素材的眼睛。也不一定轰轰烈烈的事情才具有价值,有时平平淡淡才是真,才更能打动别人的心。关注生活用心写作课后练笔动笔写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