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9-第4单元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程标准素养解读概述20世纪50年头至70年头我国探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阅历和教训。1.结合《“一五”安排成果图》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的基本布局;按过渡时期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两个时期归纳经济建设曲折发展的历程。(时空观念)2.理解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唯物史观)3.以相关史料为依据,相识195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究中的阅历教训。(历史说明)学问点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1.条件(1)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工业化建设提上日程。(2)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途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见。(3)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阅历。2.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3.起先1953年,国家起先实施“一五”安排。4.成就(1)1957年底,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2)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绽开。过渡时期的内涵过渡时期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这一时期。所谓“过渡”是指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此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学问点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目的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2.过程(1)农业①1953年,试办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征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②1955年,颁布《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全国掀起兴办高级农业合作社的高潮。(2)手工业①1953年,推动手工业合作社运动,起先从供销方面入手,逐步按行业分期、分批、分片改造。②后来变更为一次性合作化的方法,实现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资本主义工商业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和改造的策略,将其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②1953年底,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③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3.结果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4.意义社会主义安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绽开拓了道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学问点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1.中共“八大”(1)时间:1956年。(2)内容①基本形势: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已基本建立。②主要冲突: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冲突,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须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意人民须要的状况之间的冲突。③主要任务: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3)意义: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蓬勃开展起来。2.“左”倾错误发展(1)表现①1958年,中国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途。②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③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化运动。(2)标记: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3)后果①使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遭到严峻破坏。②人民公社化运动不适合农村生产力的实际发展水平,生产效率低下,严峻挫伤农夫的生产主动性。3.国民经济的调整(1)背景:1959—1961年的三年严峻经济困难时期。(2)内容:1960年冬,提出了“调整、巩固、充溢、提高”的方针。(3)作用: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起先好转,城乡人民生活有所改善。“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的不同(1)人民公社化运动涉及生产关系方面,片面追求“一大二公”,反映了生产关系变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违反了生产力确定生产关系的原理。(2)“大跃进”涉及生产力方面,反映了片面扩大生产规模,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三大改造前后的变更史料一[解读]结合图片中的“农业合作化”和“公私合营”推断。[思索](1)两幅图片各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务?【提示】农业合作化运动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史料二在国民经济复原时期,依据《共同纲领》,新中国建立的是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由于这是一个国营经济领导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①的经济形态,因此……实行安排管理与市场调整相结合的管理体制。②——《六十年国事纪要》[解读]对比分析史料二中①②处的关键信息。[思索](2)依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三大改造后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相比在经济领域有哪些变更?【提示】变更了多种全部制并存的全部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变更了安排和市场调整并存的管理体制,实行高度集中的安排经济体制。三大改造前后的变更方面改造完成之前改造完成之后革命性质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经济基础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全部制形式并存全民全部制和劳动群众集体全部制这两种形式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关系的建立生产资料归谁全部存在大量私有制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人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存在着民族资本家剥削工人等多种剥削关系社会各阶层都成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管理体制市场调整与安排管理相结合国家实行单一的高度集中的指令性安排管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史料一大会(中共“八大”)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冲突的变更,提出了党在今后的根本任务①。刘少奇的政治报告,不仅系统地论述了以《论十大关系》为中心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而且进一步提出和解决了一系列战略问题②。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明确指出:我们党已经领导人民取得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的确定性的成功③。——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解读]史料一中①②③处信息分别从任务的提出、报告的内容、三大改造的成功进行了阐述。[思索](1)依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中共“八大”认为当时国内的主要冲突是什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一主要冲突?【提示】主要冲突: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冲突;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须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意人民须要的状况之间的冲突。解决方法:发展生产力。史料二超过英国,不是十五年,也不是七年,只需两到三年,两年是可能的,这里主要是钢④。——《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解读]依据④处信息中“超过英国”“只需两到三年”“主要是钢”进行分析。[思索](2)史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务?这一事务工业领域出现了什么运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提示】事务:开展“大跃进”运动。运动:大炼钢铁运动。影响:奢侈了人力和资源,生态环境恶化,且炼出的钢合格率很低,国民经济比例严峻失调。史料三1966—1968年的国民经济状况(部分)。工业产值比上年⑤国家财政总收入比上年⑥1966年2534亿元+17.3%558.7亿元+24.4%1967年2104.5亿元-10%419.4亿元-25%1968年2015.3亿元-4.2%361.3亿元-13.9%[解读]从史料三中⑤⑥处数据的增减变更分析国民经济发展趋势。[思索](3)史料三体现了国民经济怎样的发展趋势?【提示】发展趋势:工业产值及国家财政总收入都大幅下降。195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究的成功与失误1.成功的探究(1)1956年中共“八大”关于中国社会主要冲突和主要任务的论断,是在正确分析国情的状况下的一次成功的探究。(2)在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时期,1960年冬党中心提出了“调整、巩固、充溢、提高”的方针,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到1962年底经济形势起先好转,城乡人民生活有所改善。2.探究中的失误(1)1958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途“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片面追求经济建设中的高速度。(2)1958年发动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和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比例严峻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峻破坏,严峻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生产主动性。(3)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使国民经济建设受到影响。1957—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出现重大失误的缘由及阅历教训1.缘由(1)违反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形势的相识和分析发生了偏差,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2)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得不到仔细执行,党内民主得不到充分发扬,党和领导干部缺乏严格监督。(3)没有正确处理“左”倾、右倾错误的关系。(4)缺乏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阅历,违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2.阅历与教训(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因此必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妥当处理好经济建设与阶级斗争之间的关系。(2)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需从中国的国情动身,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行照搬别国模式。(3)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需遵循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不行超越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4)国民经济必需按比例协调发展,搞好综合平衡。(5)必需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途。[课堂小结]时空坐标答题术语1.“一五”安排的实施,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2.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安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也基本建立起来。3.“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经济建设遭到严峻挫折。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在()A.第一个五年安排期间 B.“大跃进”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A[依据题干列举的工业建设成就,可断定为“一五”安排时期,故选A项。]2.1953年,中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农业改造的主要特征是()A.合作化 B.人民公社化C.发展小农经济 D.实行生产责任制A[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是成立合作社,故选A项;人民公社化是1958年之后实行的政策,故B项错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前是小农经济,故C项错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故D项错误。]3.1957年9月,中共中心八届三中全会探讨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业管理体制的规定(草案)》《关于改进商业管理体制的规定(草案)》《关于改进财政管理体制和划分中心和地方财政管理权限的规定(草案)》等文件。这些文件的通过表明当时党中心()A.变更了高度集中的安排体制B.刚好订正“大跃进”运动的错误C.主动探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扎实推动社会主义三大改造C[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共产党主动探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材料中“改进……管理体制”相符,故选C项;当时正实施“一五”安排,仍属于高度集中的安排体制,解除A项;1958年发动“大跃进”运动,与材料中“1957年9月”不符,解除B项;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解除D项。]4.下图是1953—200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曲线图,导致B点谷值的主要缘由是()A.经济建设中“左”倾错误发展B.“文化大革命”的影响C.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确立D.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结果A[图片中的B点介于“1958—1963年”,国内生产总值处于最低谷,主要缘由是经济建设中“左”倾错误严峻发展,故选A项。]5.“一五”安排就其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而言,实质上属于()A.变革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有机统一B.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C.经济建设与法制建设的有机统一D.发展科学教化与独立的统一B[“一五”安排的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同时并举,故选B项;“一五”安排没有涉及上层建筑的变革,故A项错误;“一五”安排也未涉及法制建设,故C项错误;“一五”安排和发展科学教化、取得民族独立无关,故D项错误。]6.城镇人口数量的变更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与图中现象干脆相关的是()A.“一五”安排实施 B.“大跃进”运动开展C.人民公社化运动掀起 D.工业化基本实现A[“一五”安排实施于1953—1957年,“一五”安排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城镇人口快速增加,故选A项;“大跃进”运动开展是在1958年,时间上与题干不符,故B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掀起于1958年“大跃进”运动之后,时间上与题干不符,故C项错误;1957年“一五”安排完成,只是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工业化并未实现,故D项错误。]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一五”期间,苏联总共救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150项(原安排为156项)建设项目……据苏联资料统计,到1956年底,在华工作的苏联专家人数超过了3000人,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做了很大的贡献。——《“一五”安排与苏联的救济》材料二195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讲话说:“我们……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超些,后来者居上嘛!我看我们的共产主义,可能比苏联提前到来。”——沈志华等《战后中苏关系若干问题探讨》(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在“一五”安排期间,苏联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做出的主要贡献。(2)为了“后来者居上”,发动了哪些运动?这些运动出现严峻失误的主要缘由是什么?(3)材料一和材料二给我们哪些重要启迪?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逐层概括并结合所学学问回答即可。第(2)问“运动”,1958年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业综合体设施设备维护与管理考核试卷
- 园艺作物种植与气候变化适应考核试卷
- 安全网络空间安全策略制定与实施考核试卷
- 护士培训护理技能培训考核试卷
- 技术服务数字化工厂设计与实施考核试卷
- 微生物肥料在提高作物产量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场地用灯的配光曲线优化考核试卷
- 运输合同简易公路运输合同
- 发电机组在化工厂的备用电源考核试卷
- 家电产品售后服务体系构建考核试卷
- JT-T-1004.1-2015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度员技能和素质要求第1部分:地铁轻轨和单轨
- (高清版)WST 408-2024 定量检验程序分析性能验证指南
- (正式版)JBT 11270-2024 立体仓库组合式钢结构货架技术规范
- DB11∕T 2035-2022 供暖民用建筑室温无线采集系统技术要求
- 《复旦大学》课件
- 针灸与按摩综合疗法
-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
- Photoshop 2022从入门到精通
- T-GDWJ 013-2022 广东省健康医疗数据安全分类分级管理技术规范
-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
- DB43-T 2775-2023 花榈木播种育苗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