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地球大气层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大气层由氮气和氧气为主要成分构成B.臭氧层位于平流层内,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C.热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D.对流层集中了几乎所有的天气现象2、在气象学中,以下哪种现象是由冷锋过境引起的?A.持续性降水,雨量均匀B.快速移动的雷暴云团C.温度缓慢下降,伴随轻风D.海平面气压逐渐升高,天空晴朗3、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对地球气候有何影响?A.提高大气温度,导致全球变暖B.降低大气温度,减缓全球变暖C.增加大气湿度,促进降雨D.减少大气湿度,减少降雨4、以下哪种现象属于大气垂直运动?A.风的形成B.云的生成C.沙尘暴D.地面辐射5、在地球大气中,下列哪一层对无线电通讯至关重要,并且能够反射无线电波?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热层(电离层)6、关于大气环流,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三圈环流模型只适用于北半球B.极地东风带位于赤道附近C.副热带高压带通常出现在30°纬度左右D.赤道低气压带全年高温多雨,主要因为地面辐射冷却7、以下关于大气的垂直结构,描述正确的是()A.大气由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和电离层组成B.对流层大气压力随高度增加而增加C.平流层中臭氧层的主要作用是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D.高层大气中存在极光现象,是因为大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受到太阳辐射后产生8、下列关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说法错误的是()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减弱B.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C.大气中的尘埃和水汽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使得白天的天空呈现蓝色D.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使得部分太阳辐射无法到达地面9、在地球大气中,下列哪种气体成分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最强?A.氮气(N₂)B.氧气(O₂)C.二氧化碳(CO₂)D.氩气(Ar)10、关于大气环流的说法,以下哪一项是正确的?A.大气环流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地转偏向力B.大气环流不会影响全球气候模式C.副热带高压带位于南北纬30度附近D.极地东风带常年吹拂着温暖湿润的风11、大气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B.对地球的保温作用C.形成地球上的降水D.直接影响地球上的生物种类12、以下关于大气的垂直分层,说法错误的是()A.对流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B.平流层:大气透明度高,适合高空飞行C.高空大气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D.臭氧层:位于平流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13、关于大气环流的说法,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大气环流是指全球性的大规模空气流动模式,它不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B.单圈环流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实际的大气运动情况。C.三圈环流模型适用于解释中纬度地区的风带形成。D.在赤道附近,盛行的是从高纬度向低纬度吹的东风。14、有关锋面系统的描述,以下哪项最准确?A.冷锋过境时通常会带来晴朗干燥的天气。B.暖锋过境后气温一般会下降。C.锋面系统是冷暖气团相遇形成的过渡地带。D.锋面移动方向总是从暖区向冷区推进。15、大气中臭氧层的主要作用是:A.阻挡太阳辐射,保护地球生物B.调节地球温度,保持气候稳定C.产生降水,形成云雾D.吸收地球表面辐射,降低温度16、以下哪项现象不是由于大气运动引起的?A.季节风B.雨水C.雪花D.海洋潮汐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描述:解释大气环流的形成原因,并详细说明三圈环流(即赤道环流、中纬度环流和极地环流)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请结合地球自转和太阳辐射不均匀分布进行分析。第二题:分析下列大气现象的形成原因,并简要说明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夏季,我国西北地区午后气温升高,天空出现“火烧云”现象。(2)冬季,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大雾天气。(3)在台风登陆我国沿海地区时,通常伴随着强风、暴雨。第三题题目描述:解释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以海陆风为例,阐述其对沿海地区气候的影响。在你的回答中,请包括以下要点:简述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说明热力环流是如何形成的。解释海陆风的成因。描述海陆风如何影响沿海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提供一个实际例子,说明海陆风对当地居民生活或农业活动的具体影响。请用文字、图示或者两者结合的方式作答。(总分:20分)《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地球大气层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大气层由氮气和氧气为主要成分构成B.臭氧层位于平流层内,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C.热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D.对流层集中了几乎所有的天气现象答案:C解析:热层(也称为暖层或电离层)的温度实际上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升高,而非降低。这是因为热层中的气体分子直接吸收太阳的短波辐射,导致温度上升。其他选项A、B、D均为正确描述。2、在气象学中,以下哪种现象是由冷锋过境引起的?A.持续性降水,雨量均匀B.快速移动的雷暴云团C.温度缓慢下降,伴随轻风D.海平面气压逐渐升高,天空晴朗答案:B解析:冷锋是指冷空气团推进并取代暖空气团的过程。当冷锋快速移动时,它能够引发强烈的对流活动,导致形成快速移动的雷暴云团。选项A更符合暖锋的特点;选项C可能出现在冷锋过后;选项D则不符合冷锋过境时的典型天气变化,因为冷锋通常与不稳定天气相关联,而不是立即带来晴朗天气。3、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对地球气候有何影响?A.提高大气温度,导致全球变暖B.降低大气温度,减缓全球变暖C.增加大气湿度,促进降雨D.减少大气湿度,减少降雨答案:A解析: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它能吸收和发射地球表面的热量,导致大气温度升高。这种现象被称为温室效应,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选项A是正确答案。4、以下哪种现象属于大气垂直运动?A.风的形成B.云的生成C.沙尘暴D.地面辐射答案:A解析:大气垂直运动指的是大气中不同高度之间的运动。风的形成是由于地表受热不均,导致空气密度差异,从而产生垂直和水平运动。因此,风的形成属于大气垂直运动。选项A是正确答案。云的生成、沙尘暴和地面辐射虽然与大气有关,但它们主要描述的是水平运动或热量传递过程。5、在地球大气中,下列哪一层对无线电通讯至关重要,并且能够反射无线电波?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热层(电离层)答案:D解析:热层也被称为电离层,位于大约80-600公里的高度。这一层的大气已经非常稀薄,太阳辐射使得这里的气体分子大量电离成离子和自由电子。这些带电粒子可以反射无线电波,使无线电通讯成为可能,尤其是在短波范围内,这允许信号绕过地球的曲率传播到遥远的地方。因此,正确选项是D。6、关于大气环流,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三圈环流模型只适用于北半球B.极地东风带位于赤道附近C.副热带高压带通常出现在30°纬度左右D.赤道低气压带全年高温多雨,主要因为地面辐射冷却答案:C解析:大气环流是指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空气运动模式,其中包括了三圈环流模型。这个模型不仅适用于北半球,同样适用于南半球,所以选项A不正确。极地东风带实际上位于高纬度地区,靠近极地而不是赤道附近,故选项B错误。副热带高压带确实一般出现在南北纬30°左右的位置,这是由于上升到高空的暖湿空气在向两极移动的过程中逐渐冷却下沉而形成的高压区域,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赤道低气压带全年高温多雨主要是由于强烈的太阳直射导致的强烈对流活动,而非地面辐射冷却,因此选项D也不准确。综上所述,正确答案为C。7、以下关于大气的垂直结构,描述正确的是()A.大气由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和电离层组成B.对流层大气压力随高度增加而增加C.平流层中臭氧层的主要作用是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D.高层大气中存在极光现象,是因为大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受到太阳辐射后产生答案:C解析:A选项中,电离层不属于大气的垂直结构组成部分;B选项中,对流层大气压力随高度增加而减小;D选项中,极光现象是因为大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受到太阳辐射后产生,但并不是高层大气中的现象。C选项正确,平流层中的臭氧层主要作用是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8、下列关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说法错误的是()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减弱B.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C.大气中的尘埃和水汽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使得白天的天空呈现蓝色D.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使得部分太阳辐射无法到达地面答案:B解析:A选项正确,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确实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减弱;C选项正确,大气中的尘埃和水汽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使得白天的天空呈现蓝色;D选项正确,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确实使得部分太阳辐射无法到达地面。B选项错误,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而不是太阳辐射。9、在地球大气中,下列哪种气体成分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最强?A.氮气(N₂)B.氧气(O₂)C.二氧化碳(CO₂)D.氩气(Ar)答案:C解析:二氧化碳(CO₂)是温室气体之一,它能够吸收地面辐射的长波辐射,并将部分能量重新辐射回地面,从而起到保温作用。相比氮气和氧气,它们主要以短波形式通过太阳辐射传递能量,而氩气作为惰性气体,参与此类能量交换的能力极低。因此,在给出的选项中,二氧化碳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最强。10、关于大气环流的说法,以下哪一项是正确的?A.大气环流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地转偏向力B.大气环流不会影响全球气候模式C.副热带高压带位于南北纬30度附近D.极地东风带常年吹拂着温暖湿润的风答案:C解析:副热带高压带确实位于大约南北纬30度的位置,这是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移动和地球自转所导致的大气环流结构的一部分。大气环流的主要动力实际上来自于太阳辐射的不均匀加热,而非地转偏向力(A项错误)。大气环流是全球气候模式形成的重要因素,它影响着天气系统的发展和移动(B项错误)。极地东风带通常是从极地高气压区向南或向北吹向较低纬度的冷而干燥的风(D项错误)。因此,正确答案为C。11、大气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B.对地球的保温作用C.形成地球上的降水D.直接影响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答案:D解析:大气对地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对地球的保温作用以及形成地球上的降水等方面。而直接影响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的是地球上的气候和生态环境,而非大气本身。因此,选项D是不正确的。12、以下关于大气的垂直分层,说法错误的是()A.对流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B.平流层:大气透明度高,适合高空飞行C.高空大气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D.臭氧层:位于平流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答案:C解析:大气的垂直分层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逸散层。对流层的特点是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平流层大气透明度高,适合高空飞行;高空大气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臭氧层位于平流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因此,选项C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高空大气层温度实际上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的。13、关于大气环流的说法,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大气环流是指全球性的大规模空气流动模式,它不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B.单圈环流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实际的大气运动情况。C.三圈环流模型适用于解释中纬度地区的风带形成。D.在赤道附近,盛行的是从高纬度向低纬度吹的东风。答案:C解析:选项A错误,因为大气环流确实受到地球自转影响,科里奥利力就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选项B错误,单圈环流模型过于简化,不能准确描述现实中的复杂大气运动;选项D错误,在赤道附近实际上是盛行上升气流,并且在地表附近是从东向西吹的信风。因此正确答案是C,三圈环流模型可以更好地解释中纬度地区如副热带高压带、西风带等风带的形成。14、有关锋面系统的描述,以下哪项最准确?A.冷锋过境时通常会带来晴朗干燥的天气。B.暖锋过境后气温一般会下降。C.锋面系统是冷暖气团相遇形成的过渡地带。D.锋面移动方向总是从暖区向冷区推进。答案:C解析:选项A错误,冷锋过境时常伴随云层加厚、降水增加;选项B错误,暖锋过境后气温往往会上升;选项D错误,锋面的移动并不固定从某一温度区域向另一温度区域推进,而是取决于多种因素。因此正确答案是C,锋面确实是冷暖气团相遇所形成的过渡地带。15、大气中臭氧层的主要作用是:A.阻挡太阳辐射,保护地球生物B.调节地球温度,保持气候稳定C.产生降水,形成云雾D.吸收地球表面辐射,降低温度答案:A解析: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中,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因此选项A正确。选项B描述的是大气层的作用,但不是臭氧层的主要作用;选项C描述的是水循环中的过程,与臭氧层无关;选项D描述的是大气层对地球表面辐射的作用,同样与臭氧层的主要作用不符。16、以下哪项现象不是由于大气运动引起的?A.季节风B.雨水C.雪花D.海洋潮汐答案:D解析:季节风、雨水和雪花都是由于大气运动(如风、水汽循环等)引起的天气现象。而海洋潮汐主要是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引起的,与大气运动无关。因此选项D不是由于大气运动引起的现象。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描述:解释大气环流的形成原因,并详细说明三圈环流(即赤道环流、中纬度环流和极地环流)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请结合地球自转和太阳辐射不均匀分布进行分析。答案:大气环流是指地球表面空气的大规模流动模式,它是由于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在不同纬度区域分布不均以及地球自转造成的科里奥利效应所引起的。这种不均匀性导致了热量从热带向两极的传输,形成了全球性的风带和气压系统。赤道环流:靠近赤道的地方,太阳直射,地面得到最多的太阳能量,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区,称为赤道低压带。上升的空气在高空向北和向南移动,在大约30度纬度处因冷却而下沉,形成副热带高压带。这部分构成了哈德莱环流圈。中纬度环流:在大约30到60度纬度之间,存在着费瑞尔环流圈。这里的地面冷空气与来自赤道方向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抬升作用,形成西风带中的风暴路径,是温带地区天气变化的重要来源。空气上升后会再次分流,一部分返回到低纬度补充下沉气流,另一部分则继续向高纬度前进。极地环流:最北部和最南部的极地地区,因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最少,气温极低,空气寒冷且密度大,因此在地面形成高压系统,即极地高压。极地冷空气向外扩散并与从中纬度来的较暖空气相遇,在约60度纬度附近形成极锋,这里经常有强烈的天气活动发生。这些环流模式共同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分布。例如,赤道附近的湿润气候、副热带干旱带、温带多变的季节性和极地的寒冷干燥都是由这些环流直接或间接决定的。此外,它们还塑造了海洋流和生物分布等自然现象。解析:本题旨在考察学生对于大气环流机制的理解,特别是三大环流圈如何运作及其地理意义。通过此题,可以评估学生是否掌握了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对大气运动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怎样组合起来影响地球上的气候类型。同时,也检验了学生能否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释实际的气候现象。第二题:分析下列大气现象的形成原因,并简要说明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夏季,我国西北地区午后气温升高,天空出现“火烧云”现象。(2)冬季,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大雾天气。(3)在台风登陆我国沿海地区时,通常伴随着强风、暴雨。答案:(1)“火烧云”现象的形成原因:夏季,西北地区白天气温升高,空气受热上升,形成上升气流。上升气流使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或冰晶,形成云。由于西北地区富含尘埃,这些小水滴或冰晶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红色或橙色,形成“火烧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火烧云的出现对农业有一定影响,如能促进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但同时也可能对交通运输造成影响,如能见度降低,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2)大雾天气的形成原因:冬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夜间地面散热快,气温下降,近地面空气冷却凝结形成雾。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大雾天气能见度低,对交通运输、航空、航海等造成严重影响,可能导致交通事故、航班延误等。(3)台风的形成原因:台风是热带海洋上的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其形成原因是海水温度高,蒸发量大,空气上升形成对流,进而形成热带低压,最终发展成台风。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台风登陆时,强风暴雨可能造成洪水、山体滑坡、建筑物倒塌等灾害,对沿海地区的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居民生活等造成严重影响。第三题题目描述:解释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以海陆风为例,阐述其对沿海地区气候的影响。在你的回答中,请包括以下要点:简述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说明热力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太阳能发电市场运行态势及行业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年中国电脑远程操控器市场供需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 中国餐饮外卖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ISDN变压器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 中国数字交流钳形表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24-2030)
- 中国塑料地面卷材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手持线路巡检器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金融基地管理办法
- 舒城疫情管理办法
- 超声探头管理办法
- 成人清洁间歇导尿护理(2024护理团体标准)
- 慢性肾脏病一体化
- 2025平面设计合同范本
- 宁夏中卫人文介绍
- 2025年xx医院法律法规培训计划
- 污泥中粪大肠菌群的测定 酶底物法-编制说明
- 安全心理学-应激及事故创伤的心理救援
- GB/T 21220-2024软磁金属材料
-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 GB/T 44230-2024政务信息系统基本要求
- 宫腔镜技术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