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学讲义完整版本_第1页
文字学讲义完整版本_第2页
文字学讲义完整版本_第3页
文字学讲义完整版本_第4页
文字学讲义完整版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45文字学讲义第一章绪论

一、汉字的性质与特点:汉字是一套记录汉语的构意文字符号系统。

1、关于汉字性质的说法

以形声字为主体的表意兼表音文字

意音文字(周有光):汉字中大部分是表意字,还有一小部分的音化字。表意文字

2、性质:特点的质化。特性,特质。性质需要比较,划分性质必须是穷尽性的。

3、什么是文字

○必须要分清现代典型文字与历史上的前文字现象(文字画与图画字)。前文字都具有超语言性,而典型文字必须具有与某种语言的固定联系。

○文字是语言的载体,是它的书面表现形式,它将语言的音义结合体外化为形。因此,形是文字的本体,而音与义是从语言中继承下来的。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一种语言外化为一种视觉符号,必然是系统对系统的转换。

·从什么角度确定文字的性质:文字本体的形与背景语言的结合点。

○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将文字划分为表音文字与表意文字。“表”并不是“表示”或“表达”,而是指文字形体“表面”直接体现了语言的什么信息。表音文字直接体现的信息是“音”,应该称为拼音文字。表意文字直接体现的信息是“意”,应该称为构意文字。

○文字记录的是语言中的语素/词,语言只有两个要素:音与义。文字只能要么与音,要么与义结合。有些文字处于过渡阶段,但从主体上看,仍然可以两分。

○意音文字是指既创造了一套意符,又创造了一套音符,2套符号并用。而汉字则是一套符号有2个功能,既可以表意,又可以表音。早期形声字产生有2种,由于象形字不再象形,添加声符/义符以便识别。到大量形声字产生阶段,由于汉字记录的意义增加,需要增加义符分化汉字,这类形声字的声符带有示源功能。这就说明汉字一定是根据意义来构造形体。

○汉字是表意文字,汉字在描写与应用中的特点与英文大不一样。汉字与汉语的关系不等于英文与英语的关系。读汉语与读英语时,脑神经中枢的兴奋点不在一个区域中。

·世界文字的发展

○三阶段论:图画——表形——表意——表音。文字是逐步进化的,这是世界文字的普遍现象,所以产生了汉字落后论。

○世界上所有古老的文字都是从表形开始。表形与表意的区别在于:表形文字所体现的信息是直接的物象而不是抽象的意义。写意符号的个体化造成书写的繁难,书写符号必然由取象——象征——笔画,自然发展到表意文字。而所有表意文字向表音文字的发展却都是人为的引进,并非自然的过渡。

○两向论:表意文字与表音文字是文字发展的两个并行的方向,没有落后与进步之分,在功能与使用上都分不出优劣。表意文字的优点在于形象,视觉作用更大,形体可以解释;而缺点在于不能模拟口语。表音文字的优点在于与口语关系非常密切,而缺点在于音义关系具有的任意性(约定俗成与音近义通)。

·汉字(表意文字)不能直接反映观念

○文字无论多么象形,都必须与语言中的一个语素/词的声音发生关系,才能有意义。可以反映观念的是前文字现象,是超语言的。

○书面语是以汉字为载体实现的口语。汉字是记录汉语的,因形而知音义,是形体与音义的二度结合。音义结合,才有对形的识别。汉语是第一性的,汉字是第二性的。(段玉裁《说文解字注》P764:许君以为音生于义,义著于形。圣人之造字,有义以有音,有音以有形;学者之识字,必审形以知音,审音以知义。)

○对外汉语教学一定是以词为主,音义在先,字在后。

○汉字的超方言是因为汉字是表意文字,而汉字记录的是标准语。

·汉字识别的单位是整字与部件,汉字的书写单位是笔画。

○最初认字是一个一个的认,经过一定数量的积累,通过归纳与分析,认识部件。

○笔画不是部件的下位概念。笔画是动态的,整字与部件是静态的。

○心理学实验,通过线性的笔画排列来识别汉字无论是在速度还是准确度上都是不能计算的。这是因为汉字的性质决定了其形体的2维性,是无法线性描述的。(学科交叉的好处在于彼此能够互相解释。而了解心理活动,必须了解其针对的对象。)

○应用语言学是从应用角度来研究语言的规则与理论,是理论语言学的一个部分,不能把本体扔掉直接研究应用程序,应该从理论到应用,再从应用回到理论。

二、汉字在汉语研究中的作用

·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是以语义为中心的。起初是用来解释经学的,主要是利用汉字的表意性特征来还原词的意义。所以没有太多的语法形式。20世纪的西方语言学的引进使得语法学成为中国语言学研究中的显学。西方语言学认为语言的结构是语法,材料是词汇,外壳是语音,所以西方没有文字学,它的古文字学是解读学。大量出土文字的出现,使得我们仿照西方古文字的解释学产生了古文字考据学,而中国的汉字学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是没有基础理论的。

·20世纪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是不考虑意义的,它把汉字仅仅看做一个语音的位置,而没有理解汉字的作用,其实还充当了一个意义的位置。一个句法的结构是在人的言语行为中产生的。结构主义语言学要从行为中抽取形式进行描写,实际上是进入了一种科学的研究,但其缺点在于不能解释。因此后来产生了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而还有令一种思潮则混淆了汉字与汉语的关系,概念上把汉字等同于书面语言。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把文字划分为两个体系:一是表意体系,即“一个词只用一个符号表示,而这个符号却与词赖以构成的声音无关。这个符号和整个词发生关系,因此也就间接地和它所表达的观念发生关系。这种体系的典范例子就是汉字”;二是表音体系,即“它的目的是要把词中一连串连续的声音模写出来。表音文字有时是音节的,有时是字母的,即以言语中不能再缩减的要素为基础的。”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第2性的符号系统。关于汉字与汉语的关系,中国古代学者的一些认识。

○刘勰:斯乃言语之体貌,而文章之宅宇也。

○孔颖达:言者意之声,书者言之记,是故有言以声意,立书以记言。

○王鸣盛:小学有二,首文字,次声音,论其根本,声音原在文字之前,论其作用,必以文字为主,声音反在所缓。概二者皆易变乱。但文字实,声音虚,既从实处捉定,声音虽变不怕。(汉字的超方言性)

○钱塘:文字所以记声也,声音所以达意也。声在文之先,文在意之先。至制为文,则声具而意至。

·文言文的词绝大多数是单音节的,因此字词基本上没有距离,传统训诂学中所说的字其实指词,而词则是虚词。早期训诂学则通过本字本义的概念将字与词的关系一一对应起来。对词的解释可以从字中找到意义信息。

○训诂学中的双音连绵词:汉字作为一种表意文字体系,即使是音化字也要找一个意义信息作为它的义符,从而让词找到关联。

§义合连绵词:2个字表示一个词,但各有各的本字,每个本字都有本义,原本可以独立运用。如“绸缪”。

§衍音连绵词:一个字有意义,另一个是音化字,只有声音没有意义。则为音化字也类推出一个本字。如“菡萏”的“萏”,蜥蜴的“蜥”。(“易”原是蜥蜴的象形字,“蜥”是前衍出的音化字,根据声音加一个义符“虫”,有了本字。后来“易”失去了象形性,也加了一个义符“虫”,本义更明确,称作后出本字。)这种本字的意义具有附庸性,不能独立运用。

§摹声连绵词:2个字都是音化字。都加一个义符固化为本字。如“呻吟”,加“口”后完善了表意性。

§译音连绵词:用声音相似的声符加义符转变为汉化本字。如“玫瑰”。

○汉语中的虚词(虚词没有意义)

§关系词:实词的虚化,有本字。如“而”。

§语气词:完全是音化字。造字时,给一个造意。如“兮”。

·早期汉字的产生与书面语的发展有了不解之缘,书面语对单音节词的意义处理,已经在为其造字时将意义信息反映进去了。文言文中的字本位离不开本字本义。汉字直接介入汉语词汇的发展,而拼音字母是外于词的构造。

·汉语词汇发展应该有3个阶段:

○原生阶段:造词有原因,没有理据(不能成为一个系统,在其内部得到证明)。如一些迹象表明来自天籁,语言感觉等。

○孳生阶段;旧词的声音上的衍生。(周秦时期)

○合成阶段:单音词成为语素,组合构词。(两汉)

·义自音衍,谓之孳乳。(章太炎《文始叙例》)。孳乳指在词义演变的推动下发生音变,分化出新词。口语靠语境区分,书面语靠汉字区分。汉字介入造词过程,字形改变成为词汇繁殖的重要手段,孳乳造词伴随着孳乳造字。(音节量、形位等都在400上下,带有最小累计点性质。)

○词的分化,产生新的词形,或音变而字不变,或字变而音不变,或字随音变,用字来区分词。

§广义分化:词的广义性,尤其是形容词的超物类性。意义的特指性要求分化。

□同位分化,不保留上位词,义域切割均匀。如内在的“性”,外在的“情”。面向的“迎”,背向的“逆”。光照正面的“景”,反面的“影”。

□下位全程分化,保留上位词。上位词独用。如正——征,政,整。反——返(平面),翻(反转180)

§引义分化(联想包括想象与理性)

□双向引义分化:(汉语用词汇意义表现语法意义,汉字不仅在无形中参与了构词,也参与了语法。)

¨施受分化,如:受-授,买-卖。

¨名动分化,如:鱼-渔,断-段。

¨名形分化,如:人-仁,疏-梳。

¨主动使动分化,如:见-现,示-视。

□多向多层引义分化:(汉语研究要注重系联,有了层次就有了系统性。)

¨多向引义分化:解:懈,蟹

¨多层引义分化:半-判(分)-副(分而又合)。

○孳乳造词与孳乳造字(右文说,右声说,声符示源——词源意义而非词汇意义):如肖(末端渐小)——稍,艄,霄,梢,消,销,削。

○训诂学要处理同源与引申的关系。如经:

引申—经度,经过,经典;同源(词源意义:“直”)—径,颈,茎,迳,胫,泾。

○训诂学要处理假借与求本字。并不是同一个字就是一个词(同字异词),要找到本字。:容,包容(本字)。容貌(假借颂)。

·汉字在探讨双音词构成理据中的作用。澹(安定)泊(无波水中停船)-淡泊-淡薄

·文言文里,汉字与汉语词汇可以一一对应,汉字也参与了汉语的发展,不要轻视汉字,但汉字与词绝对不能发生混淆。三、汉语字与词绝对不能混淆

·汉字与汉语的关系要远比拼音文字与其所记录的语言密切。字词概念在发展过程中有很多纠葛,很难完全分清。但一定我们要从概念上区别这两个本质不同的东西。任何一门科学的术语不能有2种定义,否则会产生混淆。训诂学首先提出废除“字本位”的提法。在现代语言学的研究中,语言与文字已经分的很清楚了。语言中的词是音义结合体,在口语中以声音为载体,我们说的词首先就是指口语中的词。书面语中的词是字形与音义的2度结合体,是词的书面表现形式,是第2性的。其表现形式(文字)的构造有可能以音为依据,就是拼音文字(音节或音素文字);有可能以义为依据,就是构意文字。文字是以语言的一个要素为依据,将其视觉化,把声音的载体固化为视觉的载体,才能得以传播(时间与空间)。词有2种载体:以音为载体的口语词,以字为载体的视觉词。视觉词也是有声音的,只是在形与音义的结合固化后,感觉上缩减了结合的过程,但这个过程是确实存在的。

·现代汉语中,字绝不等于词

○异形词:同一个词的不同书写形式。所谓同一个词是指音义完全相同,在使用中完全能够互相替代。如“给予——给与;谋划——谋画;启程——起程;蜷伏——拳伏;仓促——仓猝;粗鲁——粗卤,鲁莽——卤莽;讼词——讼辞;郎当——锒铛;黑乎乎——黑糊糊——黑忽忽;”记录词的汉字不一样,不等于是2个不同的词。现代汉语中,字词对应关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个字不再对应一个词,2个字合起来的理据也不等于其所记录的双音词的理据。传统训诂学中用来联系字词的本字本义不再起作用了。在单音节词中,汉字有别词的作用,但到了双音节词中,这种区分意义单位的作用就大大淡化了。在双音词层面上,字词不分清楚,会出大问题。

○在文言文中,同一个字记录的也不一定是同一个词:如韩愈《马说》:“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字数:11,不重复字数:8;词数:11,不重复词数9。其:第一个表示反问的语气词,“岂”;第二个表示揣度的语气词。

○汉字与单音节语素的关系也不是一一对应的。如“雅(迓)座,雅(㿿)量,雅(夏)语”中的“雅”,不论从来源还是构词理据来讲都不是同一个语素。用书写单位来谈意义,必须分清字词(语素),不然会出现很多问题。

·语言是系统的,词汇有系统,文字也有系统。文字与词汇是2个不同的系统,如果把系统也混淆起来,理论上会出大问题。所谓系统,就是内部组成要素将的关系是有序的,有层次的。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词汇上是一个系统,构字上是两个系统(一二三𠄡十;四六八;七九是借字。)

○字的难易度与词的难易度是不一样的,人对于第一性符号的感受与对于第二性符号的感受也不一样。(集中识字是以认字为中心,分散识字(词)是以阅读为中心。)

○统计结果,前1000常用字与前1000常用词中的字是不一样的。字的使用率与词的使用率不在一个层面上,不是一个系统。

·字与词无论在总体还是个体上都有那么多的差异,但又有那么多复杂的关系。“字本位”的提法无非是要突出意义。我们从质上区分开,才能做到研究的科学性。不能忽视作用,也不能混淆概念。4、构形与构意,讨论以下几个问题:·表意文字的构形与构意有没有客观性,就是汉字构形有没有系统性。

·现代汉字还是不是表意文字。

·从汉字形体分析出的构意是不是就是词义。

·怎样分析构意。

·怎么用《说文》。·汉字是表意文字,从其字面上可以获得什么样的信息呢。我们认识一个汉字,就是从它的字形找到它的意义信息,根据这个意义信息找到它所记录的词,从而找到它的音。我们分析汉字的构形时一定要分析它的构意。构意就是汉字根据词汇(语素)的意义,来设计如何构造汉字形体的意图。造字意图的背后是汉字所记录的词(语素)的实际意义,训诂学中称为实义。汉字的构形直接与构意结合,再由构意反映实义,从而使字形与词义间接地联系起来。如孤独的独从犬,因为古时打猎一人带一犬;羊群的群从羊,因为羊是群居动物。但独与群在语言的应用中并不仅仅指犬和羊,而自然界中独居或群居的动物也不只犬和羊。因此,独与群的意思并不和犬与羊有直接的关系,犬与羊只是反映了一种造字意图,而这种造字意图反映了词的意义。同时要注意这种造字意图的产生又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文化共识,如突然的突,静默的默都从犬,是与当时的打猎生活有关。

·造字时,是由词的实义——构意——汉字构形;而分析字时是由汉字构形——构意——词的实义。构意与实义(词义)要分开。造字的意图是具体的,因为要形象化为视觉符号,而词的意义是概括的。从词义过渡到构意,就有一个取象问题。如𠫼(齐),《说文》小篆的解释是禾麦吐穗上平也,这就是构意。构意有时会与实义一致。但多数不同,特别是在会意字与多体象形字中。

·构意与取象是从构形上分析出的,不是无缘的猜测。因为每一个时代的字都是一个系统,只看一个字的形体可以说是猜的,但如果一组字都是这么做的,就不是猜的,而是具有共识性的,是约定俗成的。

·构造字的时候,词汇早已发展了几万年。词汇的起源大致在3万年前左右,汉字的起源初步估计不会超过1万年前(仰韶文化中已经出现了类似文字的符号,大约6千年,可以往上再推一段时间,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越是早期就越缓慢)。无论如何,在汉字出现之前,词汇的发展已经超过了2万年。造字其实是从词的多个义项中选择一个最适合用视觉化的义项来构造形体,但不一定是这个词的最早的义项。造字意图的产生,不表示其概括的词义就是最早的。但是相对地说,应该比较早。首先,肯定是造字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而且可以造字的义项大多是具体的,而词汇的发展正是从具体到抽象。

·文字的形体是不断演变的,字体上历经甲,金,篆,隶,楷(行草)。字体在发展,字形在变化,构意也在变化,有几个方向。

○构意承袭下来。如独,群,只是书写风格变化了,还可以找回去。

○构意(理据)半存,承袭了一部分,另一部份看不出来。如“春”从“日”,而上面的“”其实是“艸”和“屯”隶变结果,小篆隶定为“萅”。

○构意分化。如以前课上提过的巠分化出經莖脛徑涇等。

○构意(理据)全无。专(草书楷化的專),其实小篆專上面是纺锤,下面是手(寸)。

○理据重构。東(橐的初文),后来解释为日在木中(太阳从东方出来)。理据重构是在不同的系统中。如𠤈,是鳳的象形字。風则在𠤈上加声符凡以示区别。后来象形性消失,風保留了声符凡,从虫。鳳则用了風的声符,并增加义符鳥变成形声字,但还可以看到風与鳳之间的联系。

·学文字学要懂《说文解字》,《说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透过它才能看到构意。因为汉字是演变的,构形变了,构意也变了。5个走向里,如果构意没了,就只能胡编。这就会出现了乱讲汉字。为什么汉字不能乱讲呢,因为汉字构形是一个系统,一个字讲错了,一堆字都错了。汉字本身作为一个符号系统,不可以单独地讲。构意的客观性是存在于系统的周边关系中。分析一个字的造字意图,第一是它的周边关系,第二是它的社会文化限制。春(萅)从屯得声,因为屯有聚集的意思,如囤邨,而春天万物都在聚集力量生长。对外汉语乱讲汉字有2个后果,增加麻烦,破坏文化。构意具有客观性,要遵循客观性,是因为系统与文化控制了它的讲解。构意是发展的,在发展的过程中理据可能丧失,不能再讲了,只能向上追,如要(腰)。

·要想客观地分析构意,就要从系统着手。构意是为了根据词汇意义设计字形而选取形象的构造意图。它在系统里是固定的,并不断演变。讲解构意要根据纵向的发展,横向的系统,以及可能的文化观。流俗文字学对民俗社会学有一定研究意义,有时也会成为构意,但不能脱离系统。

·传统讲解构意的方法是六书。汉字构形学则是从结构与功能来分析汉字构形。分析汉字的构形与构意,是用它的构件与构件的功能。大多数汉字是层次结构,每个层次的部件都有一个功能。讲解构意,只需讲解直接构件的功能。层次是产生系统的重要条件。有了层次,关系就是有序的。每生成一层,就产生一个新的构意。在系统中1+1〉2。同时,汉字是在2维平面构形的。构件不同,构件功能不同,构件数量不同,构件相对位置不同,构件放置方向不同(从,北,比),都可以用来区别汉字。再加上一层层的区别,所以400多个形位就构造了几万个汉字。因此,《说文解字》越归纳部件越少。

·汉字构形是有系统的,要利用汉字的内部系统以此讲彼。看不到汉字元素的构造规律,必然会把汉字当作单个的字。会不会科学地分析它与能不能教好,有很大的关系。一个东西好不好学,好不好记,关键在于掌握的规律科不科学。因此初期积累字非常重要。

·因此分析一个字,要看它是由什么部件构成的。基础的元素是怎样一层层地生成这个字的,每个部件在生成过程中担任什么功能。分析错了会丢失汉字携带的意义信息。如徒,从辵土声。聖,从耳从口𡈼声(平面结构)。如果理据没有了,就变成了记号(没有意义,只是标志),只有构形的作用,没有构意的作用,就是理据丧失。如執(甲骨文中左边是枷锁,右边是个人),两个部件都成了记号,构形的分析就没了依据,好在理据虽然丧失,结构并不矛盾。

·构形分析举例

○雞:从隹(原来的象形性消失后,类化为一个义符),奚声(增加一个声符)。

○合(答):从亼(与三同源)从口

○鼾:从鼻干声。

§鼻:从自(象形)畀(从丌田象形)声。

§干:从入从一

○薅:从蓐好省声。

§蓐(褥),从草辱(从辰从寸)声。

§好,从女从子。

○颖:从禾顷聲。(每切一刀基本上一定分出成字)。

○韶(一种音乐):从音召声。(对比绍:从糸召声,糸是联系)

音:从言从一

召:从口刀声。

○瓜:甲骨文中是合体象形字(架子上吊个瓜),笔画演变后,成为独体象形字。

○藩(界限,藩篱):从草潘声

§潘(淘米水,将米与杂质分离开):从水番声

番(辨别,界限,番邦):从釆(象形辨)田象形(表示实心的物体,如“果”)

下堂课内容:汉字的构形模式。

作业:预习汉字构形讲座中的相关内容,分析20个小篆的构形,尽可能涵盖11种构形模式。

5、·构形分析是中国传统文字学的基本功。文字与词汇是2个系统,通过本字本义联系起来。而本字本义是通过字形分析出来。文字学不过关,训诂学就白学。训诂学不过关,文献学就白学(讲假借也不能孤立)。詞典是從言語詞彙中概括出的意義。文字學與文獻的關係,是一定要在文獻中找到用例。字意的解釋要用詞的言語意義來證明。一個字講的對不對,一是橫向的文字系統,一是文獻中的用例,这样才能說是確證的攷。

·字意(造字意图,字为什么这样设计)不等于词义(字意反射出的概括的词的实际意义,字的造意对应的词的义项)。字意是根据词义造出来的,字是第二性的,词是第一性的,没有词义就没有字意。分析字时,由字意到词义,是因为汉字是表意文字。字意是具体的,词义是概括的,字对词的确有识别作用。但字是因词而生的。音义与形义是2个系统。但字意从词义而来,用本字本义过渡过去,有利于讲词。

·分析一个字的构形,首先要看它是一个层次结构还是一个平面结构。第二是要看每个部件在其中起什么作用。这样,构形分析出来,构意也应该同时出来。

·平面结构字:由3个以上部件一次合成的。大部分都是会形合成字,带有图形性,部件的相对位置反映了实际的物象位置,不能随意改变(会意字与形声字则图案形较强,构件位置的改变不会影响构意),构件的功能是表形,即实际的物象。会形合成字个性比较强,在系统中常处于游离状态,之所以保存下来,一般富有文化内涵。

○寒:宀,茻(葬,莽,莫;草丛,表形构件),人,仌(冫,固体状。氵,液体状)。(古人去世以后,三个月后才能出殡,因为要通知亲戚朋友来讣(赴)。如果是夏天,为了防止尸体腐烂,要在棺材下放冰,但只有诸侯才可以。一般人则把尸体半埋在地下。)

○舂:午(杵),廾,臼。

○丞(拯):人,廾,凵(与凶同意)。

○绝(断):糸,刀,卪(说文小篆中的卪其实是甲骨文中的人)。(丝织到一定程度,要断开。)

·层次结构:由2个部件构成的字,其中如果没有非字部件,也说它是一层的层次结构。每个层次生成一个新的构件,作用也发生了变化,只有直接构件对构意产生作用(平面结构中每个构件都对构意产生作用)。层次的作用在于把字的关系有序化,能够相互证明。因此一个字造意的讲解不是随意的。因为有系统,同一部件,不同的功能在不同的地方可以互证。

○到:

§至,会形生出一个表义构件,(构形意图不清楚要往上追,但没有说文,就找不回去。说文是古今文字的桥梁。)

□矢(远程武器)

¨与程(路的长短)发生关系,矢可以用来丈量长短,矢要直。短矩

¨矢是用来打仗的,所以与伤有关系。疾医

□一,地也。旦韭

§刀,表音构件。召叨

○题(额):动物趴着时的最前面

§是,直也,会意生出一个表音构件,也有示源功能(人有2个标志表示正对:鼻准,目光(相直)。也可以拿额找一个人的正面);

□日

□正:一,止

§页,义类。

□𦣻(义类):首面

□儿(标注作用)

○印(抑):手按人(卪)。命令6、·汉字不能乱分析,有2个原因。一是汉字横向系统的制约。任何一组符号都需要有一种系统设计,以便识别。系统中相同的要素要有统一的标准表示法,不同的要素间要有区别。一个符号系统就是依靠其中相同或相异的要素建立彼此间的关系。有些人看不到汉字作为一种符号系统的重要性,一个字讲错,就会影响其周边的字。类推是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方式,树立了科学的汉字学概念,就可以举一反三。不能以牺牲其系统性为代价而把汉字的讲解庸俗化。二是纵向发展的制约。汉字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虽然经历不同的书写体式,但始终坚持其表意性,如果乱讲汉字字形,就无法往上追溯。科学的分析汉字,就要同时考虑字形和字理。

·汉字的形体分析有两种:

○纯粹依形分析:会产生冗余的伪信息,扰乱我们对汉字识别的系统性。

○完全依理分析:得到的全是有用的信息,能把汉字的基础部件归纳出来。在系统中,每个字只需要拆一次,n+1层的拆分结果包含在n层中,层次保证了关系的有序性。

§颖:禾顷

§靡:麻(广𣏟)非

§腐:府肉

§關:門𢇇(絲卝)

·《说文解字》是经过许慎整理过的理想化的汉字构形系统,他的编制规则反映了汉字表意的思路。汉字是以形义统一原则构成系统,必须加入意义的因素,系统才有规律,才能保持字与字之间远近不一的,相互包容的关系。整理汉字需要保护它的理据,维护它的系统。教学汉字如果遵循它的理据,利用它的系统,可以减少学习的繁难。反之则会增加学习的难度。

·现代汉字的系统没有小篆那么严密,所以分析不到形位。这就是为什么要从《说文》练习汉字的分析方法。《说文》是一种理想的系统。体现了汉字学的全部精神。包括构造系统性的精神,表义表形表音标示的六书精神,汉字既作义符又作声符的精神……。现代汉字要经过整理才能看到系统。不能乱讲汉字,一定要有汉字学的基础知识,第一件事就是向说文学习。

·3个以上构件才有平面结构的问题,2个构件一律称为层次结构。平面结构带有个体性。层次结构是符合系统的,它分清了部件间的远近亲属关系,表现了关系的有序性。层次结构越多,系统性越强。小篆87%是形声字,层次结构占91%以上。甲骨文时代,层次结构只有20%多,其他都是图形式的平面结构。小篆的构形系统性高于甲骨文。有组织的现象就方便了识别与记忆。人文现象包含有个性。处理人文现象是对计算机的最大考验,需要要把人文现象的关系有序化。计算机分析词义直到现在都没有成功,因为没有形式化。

·汉字的构形构意会有发展。任何一个字卡在上下两个字形中间,卡在横向的系统中间,不能乱讲。说文为了强调自身的系统,有理据重构。以说文为主,参看古文字字形,同时分析汉字构形与构意,每拆一次都在系统中就对。就说文而讲说文,说文把小篆都拆了,拆得对不对,要看符不符合它的系统。到了现代汉字怎么办。

·标示部件有2类。一是标示事物的位置,不能随便放,有指事作用,如刃亦(腋)。二是区别符号,指的是概念,如太。

·表形部件到了小篆都变成了表义部件,只有一些非字部件,就是象征部件。如牟。厶是表声音的象形符号。汉语里有一些记录虚词的汉字。汉语语法有2类词:实词(有意义)与虚词(语气与结构)。汉语虚词又分2类:关系词(连词,介词,……)与语气词(语气副词,语气助词,……)。汉语里关系词一都是实词虚化的,所以有本字。而语气词是没有本字的,许慎造了一批语气词的本字,用的表示声音气息的符号,如八。汉字所以能故表意,因为80%的信息是视觉得到的,10%是听觉得到的。

·一些例子

○暴(曝):日出廾(大)米。

○谓:言(口䇂)胃(口米肉)。口表空心,田表实心。

○反(扳):又厂。乁正形,厂反形。用手把一个东西反过来。

○陟:阜步,会意字。甲骨文是会形字。汉字构形分析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体式下有不同的构形模式。重新分析是因为各种各样规则的变化。

○琥:玉虎(虍:东汉隶书就有,参与构形,如虚虖……)。

○年:禾苗熟一次是一年。小篆时代,形声字已成气候了,是最适合表意文字的构形模式。

○逐:从豚省,为了给一个声音。

○興:舁同

○羞(羊丑(蹂,兽爪)。

○攸:𡿨巜巛水

○朕:阙。

○晨:日辰。说文干支字讲解用的是汉朝人的纬学(谶微之学)。

○属:尾(结交)蜀(虫目了,形义合成字)。7、·汉字是表意文字,所以要将构形与构意结合起来分析汉字。金文字的后期是古文字最兴盛的时代,与战国文字合称大篆。经过简省规范,就是《说文》小篆。甲骨文字量少,缺少语境,分析不出意义,只能当作一种符号,是用后代的文字(尤其是小篆)推导出来的,而且多假借。到了金文时代,字量增加,构形的复杂度与构形的模式也增加了。《说文》以一种系统的方法将汉字封闭起来分析,每次分析的结果又都在系统中。有了系统性,就有了客观性。一个字的构形与构意都带点猜测,一旦进入系统,就能从周边关系中得到证实。语言文字系统论的思想在普通语言学教程里就已有了论述。有了关系,有了周边的依存,就有了客观性。小篆以后开始隶变,圆转性线条不见了,图形性降低了。笔画化后,字形与物象的关系大大脱离了,这是一个根本的变化。对于书写来讲是简便了,而且有了笔顺。但象形性降低,表形部件几乎没有了。早期写字的人是少数。到了隶变阶段,汉字的实用性越来越大,用处一多,传播的就快,写字的人越来越多,书写就占了上风。出现了变异性的草书(章草)。草书反过来影响了隶书楷书的发展。隶书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了八分书,才有楷书行书。而草书早就有了,它与行楷书是互相影响的。在汉字的发展过程种,书写与识别是一对矛盾。乱与整也是一对矛盾。既有系统内部的自然规整,也有人为的规整。到了楷化阶段,原来的理据就不是很清楚了。因此出现了文字与训诂上两个很重要的概念:笔意与笔势(陆宗达《说文解字通论》)。笔意,是指汉字的构形理据还很清晰,一点一画有其意焉。笔势,是已经看不见构意的构形。训诂学用这两个概念来表示什么样的字形可以用来讲义,什么样的字形不能用来讲义。望形生义,就是用笔势来讲构意,并附会词义。分析汉字的过程是由构形(构件与功能)——构形模式——构意——实义。笔势是指构形上看不到构意,因此就到不了词义。这就需要向上还原。训诂学上的复形,就是要从笔势找到笔意,才能讲解本字本义。从纯文字学的角度,笔意就是指构形构意清晰的字,可以分析字理(理据),可以知道它所记录的本义。笔势指理据半失或理据丧失的字。现代汉字(尤其是简化字)有相当一批理据半失或理据丧失的字,就不像小篆那么容易。如果还要讲,就只有往上追,最起码要到小篆。分析一个字的字理,前提是它的构形理据还是保存的。乱讲汉字就把它上下的延续与左右的联系割断了。

·11种构形模式是穷尽的。零合成字,用0的目的是要进入系统,标示自己构成自己,没有组成对象。一个字有两个部件合成,就会彼此依靠,表形依靠表音,表音依靠表形。零合成字没有可依靠的对象,功能是全方面的。综合合成字分为有音与无音,有音一般是后出的,有音的部件一定是成字,不记录语言就不会有声音。11种模式不是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全部具备的,表形部件只能截止到古文字。表形改成表义,就是前四书。11种构形模式是为了在同一平面上历时的比较。六书是用来分析小篆的,不适合分析甲古文,也不适合分析现代汉字,而11种构形模式是穷尽的把古今字放在一起来说。

·分析现代汉字时,要考虑到有一些汉字没有理据,需要回溯。现代汉字的分析与小篆的分析不在一个层面上,不能用小篆的构形来分析现代汉字,不同的时代的汉字要用本身的系统来讲解构形构意。回溯只是为了说明演变。

·一些例子

○运(運:从辵軍声,軍有示源功能),替换声符。

○盲,从目亡声(示源)。同忘

○猛,从犬孟(从子皿声)声。

○幕,从巾莫声。莫,小篆从茻从日,楷字从艹从日从大(艹的变体)。

○期,从月其(𠀠丌会形)声

○萌,从艹明声(示源)。

○梦,(夢:从夕瞢省聲),理据半失。

○颜,从页彦声。彦,从彣厂声。

○嗅,从口臭(从自从犬)声。后出字,增加义符,将原字转化为声符,强调意义

○曼,从又冒声。

○闷问闻,门作声符。阔闺,门作义符。间,会意字。

○国(國,从囗或(域)声),声符置换。

○袖抽轴:由声,经由,示源。

○绣,从糸秀(从禾下象形,抽穗)声。

○醒,从酉星声。醒指酒醒。酣醺醉酲酗。

○新,从斤亲(𣓀,从木辛声)声。

○谢,从言射声。射,从身从寸。小篆是会形字。

○雨,独体象形。(说文解说,一是图形的分解,一是部件的分析,不要混淆。)

○霖,从雨淋省声。

○雷,从雨畾省声。如集星,依托于以前的多形。(雷类同源,雷声相类)

○漏(滴漏,计时器),从水屚(漏雨,会意)声。汉字作为表意文字,形声字的形成更多的是追求意义信息,而把原字转化位声符。(尸,说文中一个符号表示2个造意:一是表示房屋,像受力的房梁;一是尸,躺着的人形。)

○哭,从吅(喧),非字,不用来记录语言。根据许慎的观念,切分出来的字都应该是正篆,这就需要声音,因此按照构意造了一个声音。哭,歌部字。犬,寒部字。附会为形声字。

○豐朋玉(区别丰,丯),区别王(古文字斧形,表示权威)。

○宝,(寶,从宀从玉从贝缶声。),部分代全体,会意。

·《说文》里表形部件一般只剩独体字。非独体字中的非字部件是表形的(象征部件),或是有意义的部件按照表形的方式构造(很少)。表形与表义的区别在于有没有语义(词的实义),它们都有造意。

·平面结构会意字,有累积性的,言语性的。

·很多的形声字不是为了追求音,而是为了增加意义信息而把原字转化为声符。不能用形声字来说明汉字是音义文字,形声字的产生更说明了汉字一直坚持其表意形。增加声符的字在甲文里有,如星,但在金文中已经没有这种构形方法了。8、·笔画:横,竖,撇,捺,点(区别作用,指事组字作用,装饰作用),折。由于书写的缘故,笔画化后,象形性逐渐降低。隶书速写,经过行书与草书,笔画发生大量的省俭与粘黏,发展到楷书阶段,字形进一步简化,笔程相应的缩短。现代汉字阶段,再去看汉字的理据,就不像古文字那么明显了。有的继承,有的半存,有的丧失。楷书分析不能依理据切分到底。由于不再象形,表形部件基本没有了。拆分层次上移,基本上只拆直接部件就可以。不要用小篆去附会现代汉字。形与源不一致的情况,要从形而不从源。如鞭:革,便(人,更(丙,攴(又,卜)))。

·分析现代汉字要有变体概念,从字理上认同部件,认清源头和理据。总结变体(汉字部件形体变异)是汉字学一个很重要的工作。从其变异的状况来分有

○笔形变体:顺应字形的组织,如俊(允),很多部首变体是笔形变体,如提(手),河(水),楷书部件笔形的形成有很多是行书减少笔程带来的。

○省减变体:榮(熒),虛(虎)。

○置向变体,北(人),比(人),益(水)。

·现代汉字部件混同,如𡈼壬(妊),造成了理据丧失,需要用变体区别。现代汉字也要考虑字理,否则就没有系统。要想找到字理,必须通过变体的概念找回去,这就有了形位的概念。一个形位包括正体与变体,与音位的概念类似,起到别异的作用。否则汉字的构件就会无限多。

○期(月),朋(玉),服(舟,盘),腹(肉)

○黑(火),赤(大),走(夭),封(木)

·祭:示,肉,又。甲骨文省“示”,从血又,是会形合成字,发展到小篆,增加“示”部,类化成形声字。形声字的声符有示源功能,是因为很多形声字的形成是由原字加义符组成。但在小篆系统中只能当作平面结构的会意字。因为省“示”的部分没有单用过,就没有音。也有在甲骨文中没有单用过,作为会形合成字,而到小篆中单用过,作为会意字的。如步,陟涉;夅,降洚。一个字的构形模式要在其共时系统中看。构形模式在历时发展中会产生变化,因为构件的功能会发生变化。随着时间的发展,汉字数量增多,构件的功能减少了(不再表形),理据变得不清晰,区别手段增加了。第一个手段就是形声字,相当一部分增加义符,将原字转化为声符,强调表意信息。后来才开始出现义符与声符的拼和。方块字相对位置成为构形手段(甲骨文没有),部件多少也是构形手段(甲骨文也没有),置向也成为构形手段。这些区别手段都带有构意性质,为了是汉字系统化。

·熏:屮,黑(𡆧,炎):不同数量的构件产生不同的字,也产生了不同的构意。

○艸(艹):类化符号,表义类,草本植物的名称,部位,状态及有关的动作。

○芔(卉):不是部首,在艹部,个体。

○屮(不单用):屯,每,熏,芬,毒。向上升起的构意。

○茻(不单用):莽,葬,莫。艹多的构意。说文从其所辖字中归纳了一个声音,带有词源意义。

·汉字结构有辖中:衛,𧘝(表),衷;边角:賴(贝,剌),敫(白,放),雖(虫,唯);主要是为了方块字结构的美观。

·《说文解字》中也有讲笔意的。说文最精彩的讲解是形声字。中期的会意字和象形指事字也很好。合体象形字解释不是很好。

○疑:凝的古字。凝固,停止。引申为犹疑。汉字构形中一般不会用象形字表示心理活动。

○壤:从土襄声。襄,解衣耕也。有壤土(耕耘的土)与坚土(筑墙的土)。从衣𠽽声。𠽽,一个古文字不入系统,只能瞎猜。古文字的考据要有前后左右的关系,要有声音与意义的依据。金文中的形体是合体象形,禳的本字,道上祭也,也叫除恶祭,因此有攘除的意思。

○㡀:从巾象衣败之形。甲骨文是表示衣服针脚脱落的独体象形字。

○丧:甲骨文从桑,有多个口。丧礼中孝子执的杖是用桑树枝做的,多个口表示丧礼上的哭仪。

·樊:从𠬜(廾,置向有区别禾构意的作用)从棥棥亦声。棥(藩籬),从林爻象形。

·登:从癶(𣥠)豆,象登车之形。豆,现在的豆是菽的借字,原指高脚的容器,象形,用来祭祀时放玉或新麦。其特点是与同类物相比较高,因此构意是高架。如鼓是架起来的

·雚:吅声。甲骨文里象形,是猫头鹰的两个眼睛,理据重构。

·奪:脱。抢夺,脱手,施受同体。校勘:夺(脱),衍,讹,倒。

·别(剮):从刀咼,用刀把肉与骨头分开。

·疆:土,彊(强的借字。弓硬)。彊:弓,畺(疆的本字,后出)。畺(从形声字中归纳出来的),平面结构。字的构造有反复作用。9、汉字分析举例

·青:生丹。都是变体。

·争:𠬪丿

·冬:𠔾(终)仌

·秋:禾,𪚰省声

·完:整。(全是指数)。有修缮的意思。宀元(人的头是圆形的,圆形的是封闭的,封闭与完整是相通。比较互证。)

·兀:本与元是同一个字。篆文从一,籀文从二。异体字分化,汉字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规律,有规则的音变。兀当高讲。既从元又从兀的字,髡髨。

·萍:水苹

·玄:黑里透红的颜色。幽远。远-小-黑

·神:申,闪电的形状。如電,𧊋(虹)。礼俗的引申。不同于理性的引申。

·轮(有辐),辁(无辐):车,仑(释源声符,均匀整齐有次序,如论,伦,沦)

·变体:文字在从篆文隶变,经过行草书,楷化的过程中,理据丧失非常严重。但汉字仍然有着表意性,意义信息总会保留点。部件变异,大多是有规律的。变异以后的形体称为变体。如果把一个变体拿出来,就不认识了,也不能上溯小篆。变体一定要与主形认同,才能把乱了的字变整齐,才能看到汉字还是有系统的。书写是最不讲规范的。有了变体的概念,才能复原一个字。

·笔画与部件产生变异的原因

○字体的相互影响与演变。线条-隶变笔画化-行草-楷书笔形增多。

○汉字自然美观的需要。汉字有2种层面的美化。一是自然层次的美化,一是书法层次的美化。由于汉字是方块字,为了写整写方,有一些美化,这属于汉字书写学,如左右结构的字,一定要有位置上的让就关系。

○表现构意的要求。

○书写笔程的调节。

·变异的状况

○笔形变异:笔形包括笔画的方向。正笔形与副笔形。在楷书字形里非常多。

§如提土是为了调节笔程。

§木右变点,让就(义符笔画简单,声符复杂)。

§衣衤。部首写法与独体不一样。

§俊的允变点,结构的需要。

§侖的册,出头的横缩进去,上覆下。

§巠,川变巛,横竖交重变撇捺。

§为了汉字的收敛,八变丷:曾酋。

○置向变异:多半是理据的需要。益,印,化

○省减变异:榮,梟,寡(交重省减)。交重接连,笔程调整。

○轮廓变异:手扌,阜阝,邑阝。保留轮廓

·变体是任何一种有生物科学都有的概念,汉字是一种人文产物,必然有变体。语言学中用最典型的完型来代表。有了变体的概念,就会有另外一种现象,书写上部件的混同。

○根据构意认同部件,赤,黑,然,烧,寮。

○根据外形认同部件,吹,谷,品,鼓,向,舍,吕

·没有变体的概念,就会忘形生义。相同的部件可能有不一样的构意,不同的部件可能有一样的构意,就需要复形,参考上面看下面的部件是怎么变的。一个字好不好讲,一看它有没有理据。理据丧失的字,有的可以复形,变异部件与主形之间带有对应性;有的不能。不可复形的字就不要硬讲了,不是很多。因为汉字是系统的,一个字不能讲,一串字就可以讲了。繁体字中汉字构形理据的保存还是比较完好的。简化字只能讲完繁体字后,再讲它是怎么简化的。

GB/T12200.2信息处理用汉字学概念规范。

·部件,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简称部件。汉字部件由笔画组成。最起码有一个笔画。但笔画不是部件的下位单位。分析汉字时,不需要把部件拆成笔画来进行结构的分析。我们在识别一个汉字时,在分析一个汉字时,分到部件就结束了,分到笔画就无法识别。部件是汉字的识别单位,笔画是汉字的书写单位。一个字识别在先,书写在后。部件才是汉字的基本结构单位。虽然汉字的部件与笔画不是一个功能,一个是看的,一个是写的。但是描述部件时,也会用笔画,不过只是在视觉到达不了的地方。

·成字部件,非成字部件:成字部件可以直接用来生成汉语的书面文本。在成字与非字部件之间,有一个汉字部首由于位移产生的变体。

○充当部首的位移变体,水氵,火灬,肉月,手扌,刀刂,阜阝,邑阝,在分析汉字部件的功能时,是有用的。

○成字部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有音有义

○非字部件无音,有构意无实义。

·基础部件和合成部件。最小的不再拆分的部件称为基础部件,也称单纯部件。基础部件处于汉字结构的最底层,又称末级部件。由2个以上部件组成的部件称合成部件。由一个笔画构成的部件称为单笔部件(说文)。结构层级就清楚了,不要混淆部件和笔画。

教学领域里怎么看这几个概念。凡是掌握了汉语,再学习汉字。认字时经过3中不同的思维阶段。第一阶段是认整字,字的结构不能太复杂。汉字最大的问题是突破0。一旦0突破了,后面的问题就好办多了。所以小学识字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中,先教什么字,后教什么字,是很重要的。第一阶段里,是无法树立部件的概念的。基础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时(初期积累字有370多),才能依靠旧的字认识新的字,才有了归纳的概念。识字的第二阶段,有了逐步的分析和归纳的观念。字理教学只能从第二阶段开始。字理是用字讲字。第三阶段才开始有演绎。怎么去选择初期积累字,是汉字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抉择。首先容易。汉字难易度,不是个人感受,而是汉字本身属性决定的。减少了后来教字的复杂度。理论上的基础不一定是应用上的前提。所以才必须有应用语言学。是在理论彻底后,如何应用。从理论上讲,什么难什么容易,是个人心理过程。每个人的难易度不一样,带有偶然性。不能用字频看难易度。用汉字本体的属性来看难易度。10、·汉字是表意文字,可以也必须用构意来分析构形。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汉字的构形与构意关系必须形成一个系统,这个系统是自组织的。把握了汉字的系统就能以简驭繁。

○汉字的信息量(区别方式):

§组成部件不同

§部件相对位置不同:杲杳東

§部件置向不同:从,北,比

§部件数目不同:木,林,森

§部件功能不同:悶問聞(門示音),開關閂(門表形),閨閣閘(門表意,門是重要特征)

○汉字的区别手段主要有2个:汉字的构形元素与元素的组合方式:构形元素是有限的,组合方式是有限的,因此学习汉字的基础知识是有限的。

·沟通汉字构形与构意关系的有2个要素

○构件(构形元素):

§形素:构形的最基础元素

§形位:形素之间必须认同别异

§复形

§变体:冲击了汉字的理据。研究汉字构形系统,必须把所有的变体测查出来,才能进行形位的认同别异。

□规则:如充当部首的位移变体,水左氵,火下灬,肉左月,刀右刂,手左扌,邑右阝……。

□不规则

§部件的交重粘合

□有理据的交重:秉,兼,東。

□无理据的交重:更,丈,史。(写字与认字是文字使用的2端,是双向的。汉字的功能扩大,字要写得快,就要求字的形体要简单,书写上缩短笔程,在笔程缩短的过程中,部件出现交重和粘合。汉字隶变楷化后理据丢失。)

§现代汉字的独体字有3个来源:

□传统独体象形字(鱼,燕)

□传统指事字(刃,夹)

□因理据或不因理据的交重粘合字:现代汉字部件拆分有个规则就是交重不拆。

○构件的功能:与构意相联系的(光讲构形,不讲构意就无法解释汉字),使构形与构意统一。

§示音功能:

□不说是表音功能,因为汉字声符无法准确表音,不是用来读的,而是用来区别的,用近似的声音区别同类型的字。现代汉字中形声字与声符声韵调完全相同的大概只有24%。

□早期形声字的来源有三个:

¨强化形声字:象形字加上声符(星,雞)或义符(蜀,祭),增加信息。

¨分化形声字(声符示源),止-址,窄—榨。

¨类化形声字(增加类义符):禮,福。

§表形功能:只在古文字阶段存在。(11类构形模式可以分析古文字,而前四书不能分析古文字)。

§表意功能

§标示功能

·11类构形模式与前四书的关系表

○象形:零合成

○指事:标形,标义

○形声:标音,形音,义音,有音综合

○会意:会形,形义,会义,无音综合。

§会形合成字没有脱离图画性,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与物象一致,不能移动,不能只靠部件识别。

§会意合成字部件见的位置可以移动。

·甲骨文系统比小篆差的远。发展到小篆,个体字符的象形性低,符号性增强,个性降低,类性增强。总体的字符量增加,系统性增强11、属性是认同别异,界定远近关系的方法。

·汉字的属性

○书写属性(好认的字未必好写,好写的字未必好认)

§笔画数

§笔画交接率

§部件交重度(多笔画的独体字的书写难度高于合体字)

○构形属性

§基础部件数

□结构层次

¨位置,放置方向,数目

§理据明清晰度

□变异度

¨部件粘合

¨部件混同

¨部件异化

§结构类型

□部件功能

○风格属性

§个人书写风格

§书体风格

○职能属性

§音

§义

○字用属性

§构字频度

§使用字频

·通过分析汉字的属性,找到一批字,不仅自身总体的学习比较快速,还可以使下一阶段的学习更容易。这就是教学应用的科学性。初期积累字特别重要,在学习者没有掌握字时,认字是笼统的,必须死记硬背,但要考虑到学习的延续性。

·原则:现代汉字的属性分析一定要立足于现代汉语的音与义。

○简化字:三种主要方式造成理据丧失,部分带全体,同音替代,符号替代。

○部件数:基础部件数。(拆到最底层成字部件为止)

○构形理据:汉字的本义,必须是现代还在使用中的意义,可以不是常用义。

○理据清晰度:从直接构件看,就现代汉字讲现代汉字。

§独体象形字可以用事物来解释的(可以借助于物象的图画),理据清晰。

§会意字的理据有一个可讲解度。

○可还原度要参考古文字,也有一个与理据清晰度的关系问题。

□部件变异而不混同,还原容易。

□部件由于变异而发生混同,还原就比较难。

□考虑混同时,不考虑生僻字。

○声符表音度:现代普通话语音

○义符表义度:现代汉语中的语义,现代事物,现代关系。如香从禾,表义度2

○构词量:先考虑双音词,从现代汉语词典,组词词典,逆序词典中找。将来再去找成语词典。

○构字量:7000通用字中找,要考虑有规则的变体,排除无规则的变体。

汉字优化的问题:

·一个汉字会有多个形体,这是因为汉字是在演变的,不同时空有不同的人在造字写字,不同的字体之间会互相影响,而汉字的形体是累积的。汉字在书写与识别的矛盾中寻求合适的形体,它是在应用中演进的。汉字的优化,就是要在众多字形中选则一个在书写识别以及汉字系统性上都有优势的字形。什么样的字是优化的呢?以下五个条件是从汉字的自我选择中归纳总结出来的(越前面的越重要)

○有理据的字比无理据的字优化。汉字是表意文字,汉字不准确表音,才能超方言,超越时空。声符是示音的,是区别的。认识一个字,能不能讲与记不记得住就有很大的关系。有意义来辅助字的认识与记忆,比没有意义来得强。表意汉字,不能寄托于声音,理据是一个主要依托。

○笔画适中。笔画不是越少越好。认字的人与写字的人有矛盾。认字是要信息量越多越好。要在保持理据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笔画。简化不能超出理据。笔画越少,区别度越低。

○保持区别度。

○要在系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汉字发展到小篆后,就以形声系统为主体,要通过与其他字的关系来确定自己位置。

○要有足够的通行度。汉字有它的社会约定性。

·字的好坏是有标准的,简化字的好坏是可以评论的。在整理汉字字形时,要选一个字作主形,这些优化条件是有用的。一个字越优化,越好教,越好认,越好记。12、汉字学原理在汉字教学中的应用

应用汉字学

·汉字信息处理。以前,汉字信息处理走在汉字学的前面,非常地乱。比如汉字的认同、归纳,系统地描写。

·汉字规范。汉字好不好用,关键在于整理地好不好。整理汉字需要汉字学的指导。如整理异体字表。

·汉字教学:在母语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都不是专门的教学课。一般都是与阅读教学或阅读中的词汇教学结合。

在汉字的母语教学中,2000年召开的全国识字教学方法研讨会,提出很多教学法(流派)。

·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最大的问题是用音来统帅字,同音字乱写。因此需要在一定程度后,必须引入字理。

·集中识字。基本字带字,问题是不能使用,前头学了后头忘。

·分散识字教学。跟着语文走。字的出现是无序的,词很简单的字很复杂,字很简单的词很复杂。

·字理教学法。

·自足文教学法。非常难编。汉字不是以声符为纲,而是以义符为纲。而且汉字声符不是明确表音的。作为辅助是好的。

汉字教学不能搞流派,不同的教学法适合不同的阶段,参考《汉字教学的原理与各类教学方法的科学运用(上下)》,王宁,《课程教材教法》。

对外汉字教学不等于小学识字教学,但可以运用其中很多微观和中观的方法。2002,对外汉字教学提出。没有书面语,是无法巩固口语的,因此需要教材。主要有2类:集中识字教学与分散识字教学。也就产生了字本位、词本位、句本位、目标本位……。对外汉字教学,有几个问题:

·要放好文字与语言之间的关系。

○在汉字教学里,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命题不应该怀疑。汉字教学的效果与内容要滞后于对语言的把握。违背这一点,超前进行汉字教学,是不巩固的。音与义不掌握,形是空的。汉字的形体是把声音书面化,并反映原始的本义。从总体上讲,汉字教学超前语文教学,基本上是失败的。

○第二性的汉字如果跟着句子和词汇的教学来走,就需要把握汉字的难易度。语言教学是从易到难的,汉字教学也应从易到难。词汇的难易对于成年人来说,不是很明显。成年人在自己的母语里,已经有了词的意义思维,只是用语音的形式迁移过来。对于成人来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