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课件高一下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1页
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课件高一下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2页
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课件高一下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3页
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课件高一下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4页
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课件高一下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时空定位【概念解析1】什么是民族民主革命?

民族革命:抵抗外来殖民侵略,争取民族独立。(针对帝国主义);对外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

民主革命:反对本国专制统治,争取政治民主。

(针对本国封建势力);对内实现政治民主化。

民族民主革命: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政治民主的运动。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一)民族独立运动背景思考1:据材料与所学,分析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爆发的背景。材料1300多年来殖民者对拉丁美洲人民进行了疯狂的掠夺……西班牙规定殖民地各地区不准通商,只能与宗主国通商;葡萄牙在巴西则禁止建立手工工厂,只允许小生产存在……尽管有这些限制,殖民地经济还是得到一定程度发展,到18世纪末已经出现许多生产纺织品、家具、皮革、铁器、玻璃等手工作坊,拉丁美洲成为欧洲棉花、咖啡、烟草、可可的重要供应地……殖民地经济发展更趋于活跃,从而与宗主国的封建性的统治发生冲突,最终导致独立战争的爆发。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1)政治(主要原因):欧洲殖民者长期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埋下了拉丁美洲人民争取独立的火种。(2)经济: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经济有了一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材料218世纪中叶以后,拉丁美洲与外界接触日趋频繁。欧洲的近代科学、文学和法国唯物主义哲学,通过多种方式,不断传入。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等人的一部分重要著作,在殖民地广泛传颂。——许海山主编《美洲历史》材料3: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对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起了推动作用。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著作《人权宣言》等的传播,促使当时各族人民的民族意识日益增长,为拉美大规模的革命运动准备了思想基础。宗主国统治力量的削弱,为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刘诈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3)思想:启蒙思想的传播使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长。(4)外因:法国大革命削弱了法、西、葡在美洲殖民地的控制,美国的独立鼓舞了拉美人民。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一)民族独立运动背景事件事件

结果第一阶段:民族革命法属海地

西属拉美

葡属巴西

1791——1804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形势图1810——1826建立拉美第一个独立共和国1826年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取得独立运动的胜利巴西摆脱葡萄牙的统治,获得独立,建立君主制1822注意:独立以后,除巴西以外的拉丁美洲国家,都建立了共和国1898年,巴西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1822年,巴西独立1804年,海地独立1821年,墨西哥独立玻利瓦尔领导解放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葡属殖民地法属殖民地圣马丁领导解放智利、秘鲁西属殖民地第一阶段:民族革命(18世纪末19世纪初)(二)民族独立运动进程: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思考2:阅读书本78-79页,结合地图,完成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概况填表。第一阶段特点:反对殖民统治,获得民族独立;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第二阶段:民主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1.背景:

材料:独立后的拉美各国(除巴西外)都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但实际上广大人民在政治上处于无权地位,黑人和印第安人更是遭到种族压迫和歧视;各国普遍出现了军事独裁者(考迪罗:军官或地主集团首领)的统治。……他们依靠军队和教会(大地产所有者),任意修改宪法,实行军事管制,随意搜刮民财,抢劫国库。……考迪罗夺权的方式就是发动军事政变,如墨西哥在1824-1848年间发动了250次政变,更换了31个总统,其中在1841-1848年7年内更换了21个总统。……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考迪罗们经常以出卖国家主权和利益换取欧洲国家和美国的借款,从而为外国资本的渗入和政治干涉大开方便之门。……总之,考迪罗制只能使国家和人民经常陷于苦难和不安之中。

——改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2)内部:大多政局动荡,普遍实行军事独裁统治(考迪罗制度),政治经济发展停滞不前。(保留封建大地产制、种植园经济)(1)除巴西以外的拉丁美洲国家,都建立了共和国。思考3:拉美各国在独立100多年后,为什么还要继续进行民族民主革命?尚需民主革命尚需经济革命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第二阶段:民主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1.背景:政策口号实质地位门罗主义“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1823年,门罗

大棒政策“说话温和,手握大棒,将所向无阻。”——1904年,西奥多·罗斯福

金元外交“用金元代替枪弹”,“每个外交官都是推销员”

——1901年,塔夫脱

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通过武力威胁和外交讹诈加强对拉丁美洲的侵略(3)外部:英美等国在“援助”的幌子下,加紧了对拉丁美洲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通过海外投资帮助美国实现海外扩张的目标政治渗透武力干涉经济侵略门罗主义大棒政策金元外交新的外交手段将你的麻烦(问题)告诉警察仲裁裁定门罗主义的本质是美国要将拉美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尚需民族革命实质:内忧外患,独立后拉美人民依然面临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艰巨任务,实际上仍是半殖民地。门罗主义、大棒、金元都是美国称霸的利器【概念解析2】:

考迪罗制度:19c-20c初盛行拉美,是军阀、大地主和教会三位一体的拉美本土化独裁制度。考迪罗:系西班牙语,其意为“领袖”、“首领”,后逐渐演化为“独裁者”的同义语。

特征:考迪罗经济上依靠大地产大庄园主,政治上依靠军人专政,对外投靠外国势力,对内残酷镇压人民反抗。

门罗主义: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宣称“今后欧洲任何列强不得把美洲大陆已经独立自由的国家当作将来殖民的对象”,“美国不干涉欧洲列强的内部事务,也不容许欧洲列强干预美州的事务”。独立后的拉丁美洲【选必3】(1)西属拉丁美洲独立后,建立了15个共和国;葡属巴西独立后建立了帝国,1889年建立共和国。(2)它们都颁布了宪法,取消了奴隶贸易、奴隶制,以及印第安人的人头税和强制劳役,但对黑人与印第安人的种族压迫与歧视仍然存在。(3)独立战争促成了战后考迪罗独裁权力的形成,这成为独立战争后拉丁美洲政治文化的特征之一。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第二阶段特点:推动民主改革,巩固独立成果,促进国家的进步和发展。①过程:1910年,墨西哥爆发资产阶级革命。②结果:在农民起义军的支持下赶走了独裁者,1917年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宪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革命的成果,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

为墨西哥人民进一步争取民主和进步奠定了基础。2.概况:(1)巴西:(2)墨西哥:国家领土范围内土地与水流之所有权本属国家……国家在任何时候皆有权利对私产加以限制……应采取必要措施以分散大地产;发展小土地持有制……一切矿物,或存在于矿脉、矿层、矿块或矿床中构成矿藏之物质……其所有权皆直接属于国家……——1917年墨西哥宪法③意义:第二阶段:民主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1889年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性质: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既是民族独立解放运动,也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多由土著集团先进分子领导,资产阶级并没有真正成为领导阶级1804年法属海地独立揭开拉美独立序幕杜桑·卢维杜尔(黑人奴隶)1822年萄属巴西独立,建立君主制

佩得罗一世(葡萄牙王子)1826年西属拉美实现独立玻利瓦尔(土生白人)(西班牙贵族家庭)圣马丁(土生白人)(殖民官吏家庭)1810年墨西哥独立运动的领导人伊达尔戈(土生白人)(大庄园主家庭)思考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特点。时间斗争历程外部干预18世纪末19世纪初(阶段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阶段二)1804年:法属海地独立1826年:西属拉美基本独立1822年:葡属巴西独立1823年:门罗主义(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1889年:巴西建立共和国1910年: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大棒政策(罗斯福)金元外交(塔夫脱)领导阶级——由土著集团的先进分子领导,资产阶级并没有真正成为领导阶级独立过程——持续时间长,阶段性强,涉及的地域范围广革命性质——具有反封建和殖民压迫的双重任务,但实现民族独立为其首要任务独立背景——受外部因素影响大,自身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内部条件不成熟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3.思考5: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思考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

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它在拉丁美洲的辽阔土地上摧毁了殖民制度,使绝大多数拉美国家获得了独立。……拉丁美洲独立战争进一步传播了自由、平等、独立的观念。……拉丁美洲各国独立后,……很快废除了奴隶贸易和奴隶制,……取消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商业专卖制度,为发展资本主义创造了条件。但是,长时间的拉丁美洲独立战争也对各国的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并导致了军事独裁者长期保持政权,形成了拉丁美洲特有的考迪罗主义。另一方面,大地产制仍然保留,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种仍然处于经济阶梯的最底层,这就严重阻碍了拉丁美洲经济的发展。民主革命的任务仍然摆在各国人民面前。

——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积极:(1)结束了殖民统治,建立多个民族独立国家,基本上形成了今天拉美的政治布局。(2)传播了民主思想,奠定了拉美国家民主政治的基础,有利于拉美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消极:革命具有不彻底性,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民主革命任务仍然艰巨。亚洲觉醒,不仅指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人民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更是指亚洲资产阶级从改良走向革命,走上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二、亚洲的觉醒

材料:亚洲的觉醒是指亚洲各国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的觉醒和抗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进一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亚洲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民族民主意识也不断发展......终于形成了列宁所说的“亚洲的觉醒”的新局面。

——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思考1:亚洲的觉醒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会亚洲能够觉醒?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伊朗立宪革命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国辛亥革命二、亚洲的觉醒思考2:自主学习:请根据教材,梳理亚洲民族民主运动产生的背景?1.背景:(1)政治: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民族危机;材料1:1906年,提拉克在对印度民众的演讲中说:“你们的工业被……外国统治所摧毁;你们的财富流出国外,你们的生活降低到没有人能忍受的最低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不是请愿,而是抵制;准备好你们的军队,然后开始干吧。”——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2:据统计,1858—1911年间全国民族资本所设立的资本在一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有953家,创办资本总额为2亿多元。1901—1911年设立了650多家工矿企业,资本总额为1.4亿多元。

——摘编自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材料3:英国的教育制度把西方的文学和政治思想整个主要部分引入印度,也促进了印度的民族主义。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原则、个人自由和民族自决的原则,不可避免的变得对外来的英国统治不利起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2)经济: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发展;(3)思想: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二、亚洲的觉醒国家殖民者斗争形式性质概况结果影响印度伊朗中国①1885民族资产阶级建立国大党;②1905提拉克带领民众进行斗争;③1908年孟买工人总罢工。1905-1911年,立宪革命,制定了伊朗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规定伊朗为君主立宪国家。随着革命失败,宪法撤销。1911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英俄列强建立政党立宪革命民主革命印度人民反英斗争的高潮,表明无产阶级登上政治斗争舞台。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打击封建主义和外国势力,传播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传播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中华民族思想解放和中国社会变革。思考3:梳理亚洲觉醒的代表事件概况并分析其性质失败: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民主运动2.代表国家:二、亚洲的觉醒思考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洲的觉醒的特点及历史意义。(1)特点:以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为主体(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政权,颁布法律),也包括旧式农民起义。本质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2)历史意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殖民体系和本地区的封建势力,推动了亚洲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和各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标志着亚洲进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一批民族资产阶级政党形成,古老的亚洲开始走上近代政党政治的道路。传播了民主思潮,为亚洲各国走上独立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由于各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解放运动进入了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阶段,并呈现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出现了民族资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如中国的同盟会和印度国大党;二是旧式的农民起义逐渐被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代替,宗教的旗帜被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的旗帜代替;三是新的阶级力量参加了斗争,如1908年印度孟买工人大罢工。三、非洲的抗争思考1:归纳非洲国家反抗侵略的斗争概况并总结在动员民众方面各自有什么特点?国家殖民国领导者

动员手段斗争形式概况

结果

埃及(1882)

苏丹(1881)

埃塞俄比亚(1894)

英国英国意大利政党组织宗教宣传皇帝号召武装斗争抵抗失败,英国占领埃及

沉重打击侵略者,英国控制苏丹打败侵埃意军,保持了国家独立①祖国党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②1882年,阿拉比领导埃及军民进行了英勇无畏的抵抗。1881年,苏丹爆发反英大起义①1894年,意大利发动对埃侵略战争。②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号召

人民抗击侵略者,保卫国家的独立。①主要形式:武装斗争(斗争水平总体上相对落后,主要是旧式民族运动);②指导思想:注重利用民族主义来发动民众,宗教色彩浓厚;③抗争主体:具有多样性,有宗教领袖、国王、知识分子等;④群众基础:民族意识觉醒,群众基础广泛。2.19世纪末非洲抗争特点:艾哈迈德·阿拉比穆罕默德·艾哈迈德孟尼利克二世1.抗争概况非洲第一个政党出现,近代民族意识觉醒3.非洲的抗争局限原因:非洲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还比较低。斗争水平总体上相对落后(旧式民族运动)只有埃及出现了非洲第一个政党领导者几乎都是封建统治阶级,各国各自为战三、非洲的抗争埃及苏丹埃塞俄比亚4.思考2:非洲大规模的武装反殖斗争,为什么集中在东北非这三国?(2)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东北非的战略地位凸显,成为英、法、意等国争夺焦点。(1)历史上是古埃及和阿克苏姆王国,较大的王国容易组织起规模化的武装力量;材料1:1909年,面临日益强烈的印度人参与政府的要求,殖民当局颁布了一项有限特许状,允许富裕印度人选举地方立法会代表。——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材料2:辛亥革命,已由和平的资本民主运动进步到革命的资本民主运动,更是中国历史上封建帝制变化到资本民主之剧烈的开始表现。——陈独秀《资产阶级的革命与革命的资产阶级》(2)削弱了本国的封建势力;材料3:“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祖国党《祖国报》民族主义,其目的在使中国民族得自由独立于世界。”——孙中山《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自治,自产,抵制英货和实行民族教育。”——印度国大党领袖提拉克(3)激发了亚非拉地区人民的民族意识,推动了民族独立运动和世界历史的发展。思考3: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意义拉美的独立亚洲的觉醒非洲的抗争原因欧洲殖民者长期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给非洲带来了空前的破坏和灾难特点范围广、时间长、成果丰硕范围广、各国相互支持、彼此协作有组织、规模大且持久的武装斗争领导力量土著地主集团中的先进分子资产阶级、工农力量力量多样,包括领袖、国王、知识分子等代表运动海地独立、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等人领导的斗争、巴西建立共和国、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伊朗立宪革命中国辛亥革命埃及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起义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意义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削弱了本国的封建势力,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的发展,激发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民主意识。【小结】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比较与历史意义知识结构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亚洲的觉醒非洲的抗争第一阶段:摆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