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制度预案_第1页
财务管理制度预案_第2页
财务管理制度预案_第3页
财务管理制度预案_第4页
财务管理制度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财务管理制度预案TOC\o"1-2"\h\u21218第1章总则 4102451.1财务管理目标 4104511.2适用范围 41161.3管理原则 47008第2章预算管理 454722.1预算编制 4303372.1.1编制原则 559982.1.2编制程序 547812.1.3预算内容 5179322.2预算执行 5161332.2.1预算下达 5213832.2.2预算分解 5116922.2.3预算执行监控 5221262.2.4预算执行考核 5317452.3预算调整与控制 570252.3.1预算调整条件 5321552.3.2预算调整程序 67362.3.3预算控制 6266782.3.4预算分析与改进 612147第3章收入管理 6122743.1收入分类及确认 6143403.1.1收入定义 678233.1.2收入分类 6236463.1.3收入确认原则 6178063.2收入核算与监督 7320873.2.1收入核算方法 7108493.2.2收入核算流程 7232353.2.3收入监督 7176783.2.4收入信息披露 728169第4章支出管理 7278894.1支出审批流程 7118754.1.1审批原则 7277744.1.2审批权限 7133244.1.3审批流程 8317994.2支出核算与报销 866314.2.1核算原则 897794.2.2报销流程 8146994.2.3报销要求 8242894.3支出分析与控制 8314414.3.1分析方法 8176534.3.2控制措施 8989第5章现金管理 9188435.1现金管理规定 986275.1.1现金保管 9193005.1.2现金收支 9283145.1.3现金限额 9167825.2现金流量管理 9313905.2.1现金预算管理 9170445.2.2现金流量监控 9139335.2.3现金调度 10184705.2.4现金风险控制 106622第6章资产管理 10255956.1固定资产管理 1030826.1.1范围与定义 10297216.1.2固定资产购置 102286.1.3固定资产使用 1067976.1.4固定资产折旧与减值 1183556.1.5固定资产处置 1170776.2流动资产管理 11121646.2.1范围与定义 1179736.2.2货币资金管理 11247586.2.3应收账款管理 11218576.2.4存货管理 11133516.3无形资产管理 11207776.3.1范围与定义 11190946.3.2无形资产取得 11142456.3.3无形资产使用与摊销 12175076.3.4无形资产处置 1217048第7章负债管理 12148717.1负债分类及确认 1279257.1.1负债定义 12269417.1.2负债分类 12202067.1.3负债确认 126877.2负债偿还及风险管理 12249967.2.1负债偿还 1271797.2.2负债风险管理 1221810第8章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13261308.1内部控制制度 13241028.1.1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保证公司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有效性。内部控制制度包括但不限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资产保护内部控制、遵循性内部控制和效率性内部控制。 1358238.1.2制定明确的内部控制政策,包括授权与责任划分、审批流程、财务管理流程、信息与沟通机制等,保证公司各项业务活动在合理的风险范围内进行。 13265328.1.3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查和评估,以保证其适应公司业务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 13116078.2风险识别与评估 13311768.2.1建立风险识别机制,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各类信息,全面识别公司财务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13101828.2.2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的概率、影响程度和优先级,以便为风险应对提供依据。 13245858.2.3定期开展风险识别与评估工作,保证及时发觉新的风险因素,并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持续监控。 13153568.3风险应对与防范 13306238.3.1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接受。 13320488.3.2加强风险防范,通过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应急预案、建立风险防范机制等措施,降低风险对公司财务状况和业务运营的影响。 1336518.3.3建立风险应对与防范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公司业务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和防范措施。 13215478.3.4加强内部培训与沟通,提高员工对风险的认识和防范意识,保证全体员工共同参与风险管理工作。 14152948.3.5建立风险数据库,对已发生和潜在的风险进行记录、分析和总结,为公司未来的风险管理提供经验和借鉴。 1411024第9章财务报告与分析 14136049.1财务报告编制 14287319.1.1编制原则 14201409.1.2编制依据 14289669.1.3编制程序 14188209.1.4报告内容 14218829.2财务分析 14135909.2.1财务分析目的 149559.2.2财务分析内容 14101299.2.3财务分析方法 15174509.3财务信息披露 15286089.3.1披露原则 15235019.3.2披露内容 15129039.3.3披露方式和程序 15268259.3.4披露责任 1514273第10章监督与考核 152110010.1财务监督 15457710.1.1监督机制 152933410.1.2监督内容 161918410.1.3监督方法 16291610.2财务考核 1668610.2.1考核目的 162952010.2.2考核指标 162370610.2.3考核方法 162946810.3财务管理改进措施 162781510.3.1问题整改 162771310.3.2持续优化 163237410.3.3培训与交流 162143810.4违规处理与责任追究 161315110.4.1违规处理 161138710.4.2责任追究 17559410.4.3建立黑名单制度 17第1章总则1.1财务管理目标本预案旨在规范公司财务管理行为,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障公司经营活动的健康稳定发展。1.2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分支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公司各部门及员工在开展财务活动时,应遵循本预案的相关规定。1.3管理原则(1)合法性原则:财务管理工作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定及公司章程,保证公司财务活动的合法性。(2)真实性原则:财务报表及财务信息应真实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不得虚报、漏报、隐瞒。(3)准确性原则:财务数据应准确无误,保证财务分析和决策的准确性。(4)及时性原则:财务报表及财务信息应及时编制、报送,保证公司管理层、投资者及相关方能够及时了解公司财务状况。(5)有效性原则: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率,促进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6)风险控制原则:加强财务风险识别、评估和监控,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保证公司财务安全。(7)透明度原则:财务管理工作应保持透明度,为公司内外部提供可靠、公正、公开的财务信息。第2章预算管理2.1预算编制2.1.1编制原则预算编制应遵循合法性、可靠性、完整性、及时性和透明性原则。保证预算编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公司发展战略,真实反映公司财务状况及经营需求。2.1.2编制程序(1)明确预算编制的目标、任务及要求;(2)收集、分析预算编制所需的基础数据;(3)按照业务板块、成本项目和费用类别,采用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编制预算草案;(4)组织预算草案的审查、修改和完善;(5)提交预算草案至公司决策层审批;(6)发布正式预算文件。2.1.3预算内容预算内容主要包括营业收入预算、成本费用预算、资本支出预算、现金流量预算等。2.2预算执行2.2.1预算下达公司正式预算文件下达后,各部门应认真组织学习,保证预算目标明确、措施得力。2.2.2预算分解各部门根据公司预算文件,将预算指标分解至各个岗位,保证预算执行到人到岗。2.2.3预算执行监控建立预算执行监控机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定期分析、评价,发觉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2.2.4预算执行考核设立预算执行考核指标,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考核,保证预算执行效果。2.3预算调整与控制2.3.1预算调整条件当公司经营环境、政策法规、市场情况等发生重大变化,导致预算执行出现困难时,可进行预算调整。2.3.2预算调整程序(1)提出预算调整申请;(2)审查预算调整申请的合理性和必要性;(3)根据公司决策程序,审批预算调整方案;(4)发布预算调整文件;(5)按照调整后的预算执行。2.3.3预算控制加强预算控制,保证预算执行的合规性。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要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整,保证预算目标的实现。2.3.4预算分析与改进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预算管理工作,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和效果。第3章收入管理3.1收入分类及确认3.1.1收入定义收入系指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以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所形成的、能增加所有者权益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3.1.2收入分类收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两大类。主营业务收入包括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包括投资收益、租金收入、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收入等。3.1.3收入确认原则收入确认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即在商品或劳务已交付,且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时,确认收入实现。具体确认条件如下:(1)收入的金额可以可靠计量;(2)与收入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3)收入的法律风险和商业风险能够合理评估。3.2收入核算与监督3.2.1收入核算方法收入核算采用销售法和成本回收法。销售法是指按照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的收入确认原则进行核算;成本回收法是指在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回收的情况下,确认收入。3.2.2收入核算流程(1)销售部门根据销售合同或订单,向财务部门提交收入确认申请;(2)财务部门对销售部门提交的申请进行审核,确认收入金额、成本及税费等信息;(3)财务部门根据审核结果,制作收入确认凭证,进行账务处理;(4)定期对收入核算情况进行汇总、分析,为经营决策提供依据。3.2.3收入监督(1)建立健全收入内控制度,保证收入真实、合法、完整;(2)加强对销售收入、投资收益等大额收入的审查,防范虚构收入、提前确认收入等风险;(3)定期开展收入核算的内部审计,评估收入核算的合规性和准确性;(4)对收入核算过程中发觉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保证财务报告真实可靠。3.2.4收入信息披露企业应在财务报告中充分披露收入的相关信息,包括收入金额、收入来源、收入确认政策等,以便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的收入状况。同时对收入变动较大或具有重大影响的交易,应进行详细说明。第4章支出管理4.1支出审批流程4.1.1审批原则本公司支出审批遵循合法、合规、合理、效率原则,保证支出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必要性。4.1.2审批权限审批权限分为四级:一级审批为公司总经理,二级审批为部门总监,三级审批为部门经理,四级审批为部门主管。4.1.3审批流程(1)员工在发生支出前,需填写《支出申请表》,详细说明支出事由、金额、预算等信息。(2)员工将《支出申请表》提交给直接上级进行审批。(3)直接上级审批通过后,提交给相应级别的审批人进行审批。(4)审批通过后,支出申请人按照审批结果执行支出。(5)支出完成后,申请人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支出凭证及相关报销材料。4.2支出核算与报销4.2.1核算原则支出核算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保证支出与收入匹配,合理反映公司经营状况。4.2.2报销流程(1)员工在支出完成后,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支出报销单》及相关支出凭证。(2)部门主管对报销材料进行初步审核,保证支出事项合规、合理。(3)财务部门对报销材料进行详细审核,核算支出金额,保证支出合规、合理。(4)财务部门将审核通过的报销款项支付给申请人。4.2.3报销要求(1)报销材料需真实、完整、清晰,包括但不限于发票、合同、付款凭证等。(2)报销金额需与实际支出金额一致,不得虚报、多报。(3)报销时限要求:员工应在支出完成后一个月内完成报销。4.3支出分析与控制4.3.1分析方法采用趋势分析、结构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公司支出进行全面分析,找出不合理支出,为成本控制提供依据。4.3.2控制措施(1)建立支出预算制度,对各部门支出进行合理控制。(2)定期对支出进行分析,发觉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3)强化审批流程,杜绝不合理支出。(4)提高员工成本意识,加强成本控制培训。(5)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对支出进行定期审计,保证合规性。第5章现金管理5.1现金管理规定5.1.1现金保管公司应设立专门的现金保管人员,负责现金的收取、保管和支付工作。现金保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严守现金管理规定。现金应存放于安全的保险柜内,保险柜钥匙应由现金保管人员妥善保管,不得随意转借或丢失。5.1.2现金收支公司应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规定进行现金收支管理,严禁坐支、挪用、私借现金。现金收入应及时入账,不得截留、私分;现金支付应严格按照审批程序进行,保证支付合规、合理。5.1.3现金限额公司应合理确定现金限额,根据业务需求和实际情况调整,保证日常经营所需现金充足,同时降低现金保管风险。5.2现金流量管理5.2.1现金预算管理公司应建立健全现金预算管理制度,对现金流入、流出进行预测和计划,保证现金预算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现金预算应涵盖公司各项业务,包括但不限于销售收入、采购支出、人工成本、费用报销等。5.2.2现金流量监控公司应加强对现金流量监控,定期分析现金流量状况,对异常情况及时调查处理。现金流量监控应包括现金流入、流出、现金余额等关键指标,以便及时掌握公司现金状况。5.2.3现金调度公司应根据现金流量状况,合理安排现金调度,保证资金使用效率。现金调度应遵循以下原则:a)优先满足公司日常经营所需现金;b)合理安排投资、融资活动,保证现金流量平衡;c)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规定,保证现金调度合规。5.2.4现金风险控制公司应加强现金风险控制,建立健全现金风险识别、评估、预警和应对机制。现金风险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a)定期进行现金流量分析,评估现金风险;b)制定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导致的现金流量紧张;c)优化公司资本结构,降低融资成本,提高现金流动性。通过以上措施,公司可以有效管理现金,保证现金安全、合规、高效运行,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第6章资产管理6.1固定资产管理6.1.1范围与定义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预计使用期限超过一个会计年度,且单价在一定金额以上的有形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等。6.1.2固定资产购置企业购置固定资产,需根据发展战略和经营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编制投资预算,并按照规定权限审批。购置固定资产应采取招标、投标等方式,保证资产质量,降低投资成本。6.1.3固定资产使用企业应建立健全固定资产使用管理制度,保证固定资产安全、高效运行。使用部门应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维护、保养,发觉问题及时上报,保证固定资产使用寿命。6.1.4固定资产折旧与减值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折旧方法、折旧年限等应遵循会计准则。当固定资产发生减值时,应及时计提减值准备,反映固定资产价值变动。6.1.5固定资产处置企业处置固定资产,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拍卖、招标等方式进行。处置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规定,防止国有资产流失。6.2流动资产管理6.2.1范围与定义流动资产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预计在一个会计年度内转化为现金或用于消耗的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等。6.2.2货币资金管理企业应加强货币资金管理,合理安排资金使用,保证资金安全。货币资金收支应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规定,严禁违规操作。6.2.3应收账款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加强客户信用管理,控制应收账款规模。应收账款回收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坏账损失。6.2.4存货管理企业应加强存货管理,合理控制存货规模,优化存货结构。存货采购、存储、销售等环节应严格把关,防止存货积压和损失。6.3无形资产管理6.3.1范围与定义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无形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非专利技术等。6.3.2无形资产取得企业取得无形资产,应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规定,进行评估、审计等程序。无形资产取得成本应合理确定,保证企业利益。6.3.3无形资产使用与摊销企业应建立健全无形资产使用管理制度,保证无形资产有效利用。无形资产摊销应根据使用寿命、预期收益等因素合理确定。6.3.4无形资产处置企业处置无形资产,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规定进行。处置无形资产时,应保证企业利益不受损失。第7章负债管理7.1负债分类及确认7.1.1负债定义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7.1.2负债分类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流动负债包括但不限于应付账款、短期借款、预收账款等;长期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7.1.3负债确认负债的确认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7.2负债偿还及风险管理7.2.1负债偿还企业应当根据负债的到期日和金额,合理安排资金,保证负债的及时偿还。对于到期未能偿还的负债,企业应积极与债权人协商,争取延期偿还或者制定切实可行的偿还计划。7.2.2负债风险管理(1)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负债风险评估机制,定期对负债结构进行分析,评估负债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2)企业应合理控制负债规模,避免过度举债,保证负债水平处于合理范围内。(3)企业应积极拓展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4)企业应加强对外担保、抵押等事项的管理,严格控制担保风险。(5)企业应建立负债应急预案,对可能出现的负债风险进行及时应对和处理。注意:本章节内容旨在规范企业负债管理,保证企业负债的合理性和安全性。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负债管理措施,并严格执行。第8章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8.1内部控制制度8.1.1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保证公司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有效性。内部控制制度包括但不限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资产保护内部控制、遵循性内部控制和效率性内部控制。8.1.2制定明确的内部控制政策,包括授权与责任划分、审批流程、财务管理流程、信息与沟通机制等,保证公司各项业务活动在合理的风险范围内进行。8.1.3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查和评估,以保证其适应公司业务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8.2风险识别与评估8.2.1建立风险识别机制,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各类信息,全面识别公司财务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8.2.2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的概率、影响程度和优先级,以便为风险应对提供依据。8.2.3定期开展风险识别与评估工作,保证及时发觉新的风险因素,并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持续监控。8.3风险应对与防范8.3.1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接受。8.3.2加强风险防范,通过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应急预案、建立风险防范机制等措施,降低风险对公司财务状况和业务运营的影响。8.3.3建立风险应对与防范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公司业务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和防范措施。8.3.4加强内部培训与沟通,提高员工对风险的认识和防范意识,保证全体员工共同参与风险管理工作。8.3.5建立风险数据库,对已发生和潜在的风险进行记录、分析和总结,为公司未来的风险管理提供经验和借鉴。第9章财务报告与分析9.1财务报告编制9.1.1编制原则财务报告编制应遵循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原则。报告内容应真实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9.1.2编制依据财务报告编制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财务会计准则及公司内部管理制度进行。9.1.3编制程序(1)收集、整理、审核财务报表所需数据;(2)编制财务报表;(3)财务报表分析;(4)编制财务报告说明;(5)财务报告审批;(6)财务报告发布。9.1.4报告内容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以及附注等。9.2财务分析9.2.1财务分析目的财务分析旨在评估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为决策提供依据。9.2.2财务分析内容(1)偿债能力分析;(2)盈利能力分析;(3)营运能力分析;(4)现金流量分析;(5)财务风险评估。9.2.3财务分析方法(1)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