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课标:通过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目录: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导火线、性质、特点、过程、影响大战爆发之初,各国的文官政府考虑的是如何及时应战……军方则仍然设想通过一场拿破仑式的战争或普法战争等方式的战争,即靠一、两次大的战役便见分晓。然而由于时代的不同,战争的进程完全走向大国决策者的愿望和主观意志的反面:他们抱着短期取胜的侥幸心理,却形成了长期阵地战的僵局;他们本以为是单纯的军事较量,却变成了倾注全部国力的长期消耗的总体战……——徐蓝《国际史视野下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研究》战争在收获的季节来到欧洲……年轻人听到这个消息后兴高采烈……哲学家罗素评论说,英国人一般是赞成战争的,法国作家阿兰-福尼尔指出:“战争是美好的、正义的和伟大的。”当欧洲国家政府正式宣战后,首都的人们在街头跳舞。当先遣队奔赴前线的时候,人们向士兵投以鲜花,希望他们很快凯旋归来。——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导入新课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产生,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国家竞相奉行殖民扩张、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第一次世界大战——背景KINGSOFT第一次世界大战——背景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矛盾冲突不断。
“德国向自己的一个邻国让出陆地,向另一个让出海洋,而给自己留下一钱不值的天空,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不愿意把任何人挤到阴暗的角落,但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一块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长毕洛夫1899年末的讲话在20世纪初的欧洲,“每个国家突然之间有了要使自己强大的感情,但都忘记了别的国家也会有同样的情绪;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多的财富,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在一九一四年……最爱好和平,最心地善良的人,也像喝醉了酒似的两眼杀气腾腾”。
——2005年高考全国卷第37题我们德意志人相信我们的力量,我们必须尽一切办法,努力争取适合我们实际情况的政治权威……如果我们继续只是欧洲大陆上的强国,并依靠英国的恩惠而求得一些殖民地的话,我们将陷于1866年的政治卑微地位。
——本哈第《我们的前途》(1911年4月)结合材料本哈第的看法反映了什么问题?为什么?材料二……德国要求法兰西共和国把广大地区(注:这里指刚果)让出……法国放弃它在那块土地邻近区域享有的权利,而由德国控制这一区域,这将会……使英国的北非与南非分离开来。德国当政人士……必须明白:任何一个英国政府……也不会允许在分配非洲政权时有这样的大变更!
——《泰晤士报》(1911年7月14日)材料中英国对德政策的实质是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背景德国不再满足于欧洲大陆强国的地位,而要求成为世界帝国,夺取英国的殖民地。原因:随着德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对外扩张的野心也急剧增强。表面上支持法国,实质是联合法国限制德国在非洲的殖民扩张,抑制德国在欧洲的崛起,维护自己的霸权地位一战前欧洲列强之间的基本矛盾基本矛盾形成与表现实质地位或影响英德矛盾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德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②后起而强大的德国把英国视为“日益衰落的国家”,开始寻求在欧洲的乃至在世界的领导地位。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帝国主义之间最主要的矛盾法德矛盾①普法战争后,因阿尔萨斯—洛林等领土争端积怨已久;②对北非殖民地的争夺剑拔弩张。争夺欧洲大陆霸权和北非殖民地欧洲大陆的主要矛盾德俄矛盾因不断的贸易摩擦而关系恶化
俄奥矛盾矛盾集中在巴尔干半岛争夺巴尔干地区欧洲“火药桶”第一次世界大战——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背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根本原因)各国间矛盾促使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具体原因)思想原因:崇尚战争和强权的军国主义思想萨拉热窝事件,引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索)1914年6月28日奥地利皇储弗兰茨·斐迪南大公的遇刺,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一个大国的皇储的地位固然显要,但怎么会由于一个人的死亡就引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场世界性的大战呢?这说明大战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具有深刻的经济政治根源和长远的历史渊源。——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编(上册)》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线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偕夫人到新被奥国吞并的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并访问其首府萨拉热窝。这次演习是以塞尔维亚做为假想敌人的,引起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极大愤怒,他们组织暗杀小组。6月28日皇储车队经过萨拉热窝街头时,19岁的青年普林西普冲出人群射杀了斐迪南夫妇,这就是震惊世界的“萨拉热窝事件”,它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奥匈拒绝和平解决和所有调停,于7月26日向塞尔维亚宣战。德国于8月1日中午向俄国宣战,8月3日下午6时1刻向法国宣战。俄国
于7月30日开始总动员。法国8月1日下午4时宣布实行总动员。英国从8月4日夜11时起,对德国进入战争状态。时间1914.7-1918.11战线与交战双方西线英法—德东线俄—德奥南线俄—奥战争阶段与重大战役第一阶段(1914年)第二阶段(1915-1916年)第三阶段(1917-1918年)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美国、中国参战,同盟国战败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欧洲三条战线英法与德军对阵西线,德奥联军与俄军在东线,奥军与俄军在南线争斗,西线是决定性战场。
德国的目的是实现世界霸权……德国还要摧垮英国的海上垄断权,夺取英、法的殖民地。奥匈帝国的目的是奴役巴尔干,使塞尔维亚沦为附属国……英国的目的是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最大的竞争对手德国,瓜分德国的殖民地和德国舰队……法国的目的是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进而夺取德国的萨尔区……树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俄国的目的是摧毁德、奥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力,确立自己在这一地区的统治。——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编(上册)》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性质:这场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特点:战争是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
施里芬计划施里芬德帝国陆军前总参谋长。于1905年主持制定了该计划。目标是:
避免两线作战,要先发制人,迅速决战,各个击破(6个月内击败法国。随后调头去打败俄国)。力争3—4个月结束战争。1914年9月,马恩河激战,德军失败,标志其速决战破产。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第一阶段1914年施里芬1914年8月23日,日本正式对德宣战,占领德国在中国的租借地山东半岛1915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要求,企图灭亡中国。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第二阶段1915年——1916年1915年,德军把主攻方向转向东线,企图首先打败俄国,以摆脱两线作战的困境。1915年,意大利在英法拉拢下,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纵观1915年战局,德奥军队在东线和南线取胜,但未能摆脱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1916年:决战之年1916年西线相继发生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分别被称为“绞肉机”和“地狱”。1916年英德在日德兰海域进行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第二阶段——凡尔登战役
我们的方针就是以猛烈的火力进攻凡尔登,把法军的精锐部队全部吸引过来,这样方能给他们以歼灭性的打击。我要使凡尔登成为碾碎法军的磨盘,这样才能争取西线的胜利。
——德国总参谋长法汉金凡尔登战役中一位战地记者写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德、法两国投入100多个师兵力,军队死亡超过25万人,50多万人受伤。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由于德军攻占凡尔登的战略目标未实现……凡尔登战役是德国进攻的高峰。因此,它的失败也就成了一个转折点:此后,德奥方面每况愈下。 ——摘自《新编世界近代史》为了减轻凡尔登方面的压力,突破德军防线,英法联军发起了强大的索姆河攻势战役(6月24日至11月中)。索姆河战役双方先后投入兵力超过150个师,是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也是最大的一次消耗战,英军损失42万,法军20万,德军50万,联军只夺回了240平方公里的土地,没有达到突破敌军防线的目标,但牵制了德军在凡尔登的攻势。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第二阶段——索姆河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第二阶段——日德兰海战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一次海战——日德兰海战(又称斯卡格拉克海战)。英国出动了约150艘军舰,德国出动了约100艘军舰。战斗结果,英国损失14艘,德国损失11艘,英国损失的吨位数几乎是德国的2倍。英国的损失虽然大于德国,但仍掌握着制海权。英国大舰队继续控制北海水面,德国公海舰队仍被封锁在港内。此后,双方的活动更加小心,北海水域内的战斗基本停止,双方开始把注意力集中转向潜艇战和反潜艇战。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第三阶段1917年1917年,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后退出了战争。1918年11月11日,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从1918年11月1日,到1921年结束,14万劳工中大概有11万人左右最后回到了中国。除去留在英国和法国的劳工,大约有2万名劳工渺无音讯,埋骨他乡。“一战华工以血肉之躯架起从战争通往和平的‘桥梁’,他们为欧洲的自由和重建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历史功绩值得永远铭记。”——比利时波普林格市长克里斯托弗·德雅盖二月革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布列斯特和约》签订,退出一战中国参加一战的原因是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第二阶段1917年欧洲战争刚开始时,美国仍然采取超脱的态度,奥匈皇储的被刺事件在美国几乎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应。美国庆幸自己在地理上的超然位置。一家芝加哥报纸说:“应该好好感谢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美国总统威尔逊1914年9月呼吁美国人民“从思想到行动都应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所谓"无限制潜艇战"、是德国海军部于1917年2月宣布的一种潜艇作战方法,即德国潜艇可以事先不发警告,而任意击沉任何开往英国水域的商船,其目的是要对英国进行封锁。。
材料反映出美国对欧洲战争政策有什么转变?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政策?美国总统威尔逊在美国参加一战的演说中说:“我们现在接受这种敌对国的挑战……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可追求。……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捍卫者。当这种权利已经得到了保障,而各国的信义和自由可以保障这些权利时,我们就如愿足矣。”而他在1916年7月10日的演说中说:“我们对全世界提供相当大的款项,应当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并且要全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管理这个世界。”美国参战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威尔逊宣称的参战目的是什么?你怎么看?美国参战有何影响?由“中立”发战争财的政策,变为直接参战;
德国实施无限制潜艇战;美国的参战不是为了捍卫人类的权利,维护世界和平;实际上是为了捞取战利品和战后争夺世界霸权;美国参战对协约国直接援助,加速了同盟国的失败;欧洲战场三个阶段战局的演变阶段战役或重大事件影响第一阶段(1914年)马恩河战役德军速战速决计划破产第二阶段(1915—1916年)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战略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第三阶段(1917—1918年)美国参加对德作战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大战中国等参加协约国作战1918年11月,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失败告终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三个阶段总结1918年11月11日,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1918年11月11日法国时间凌晨5时,福煦代表协约国,与德国代表在法国东北部贡比涅森林雷道车站的福煦车厢里,签订了停战协定,11时,各战胜国鸣放礼炮101响,宣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一次大战后,福煦车厢被放入了博物馆。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战争期间,帝国主义宗主国忙于互相撕杀,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它们的民族工业得以乘隙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队伍也随之壮大起来,成为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的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帝国主义国家还从殖民地大量征兵,这就促使殖民地的人民熟悉了军事技术装备和革新的机械,他们返转过来又利用学到的本领去反对殖民统治者。列宁说:“帝国主义战争也唤醒了东方,把东方各族人民卷入了国际政治生活。”中国的“五四”运动、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等等,说明:“在当代革命中,东方各民族为了不再仅仅充当别国发财的对象而参与决定世界命运的时期到来了。”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编(上册)》战争历时4年零3个月(1914.7—1918.11.11)参战国家三十多个国家战争范围14个国家的400万平方千米以上土地卷入人口超过15亿参战人员7000多万伤亡人员3000多万,另有1000万人因饥饿和瘟疫死去经济损失3400多亿美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英国一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大战导致的政治经济危机,引起了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运动的高涨。……大战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破坏在人们心中留下了长久的阴影,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这场空前惨烈的战争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2009年,英国最后一名一战老兵哈里∙帕奇去世,终年111岁。哈里∙帕奇晚年在接受采访时曾说:“战争是不值得的,不值得为之付出一个人的生命,更别说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了。”
罗曼诺夫王朝统治的俄罗斯帝国、霍亨索伦王朝统治的德意志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奥匈帝国灭亡了。还(还有奥斯曼帝国)……代之而兴的是人类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和德意志共和国、奥地利共和国、波兰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匈牙利共和国等一系列资产阶级共和国。英、法虽然是战胜国,但在战争中被严重削弱了。从表面上看,英帝国的疆域更加扩大,但各自治领的离心力日益加强,英帝国终于改组为英联邦……英国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地位早在1913年已经让位给美国,战后英美之间经济实力的差距则拉开得越来越大,英国海上霸主的地位也一去不复返了。战后,法国一度是欧洲大陆上最强的国家。但它想长远压制德国的企图遭到了英国和美国的反对与破坏。
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一战后的世界格局欧洲四大帝国瓦解,出现了许多新兴国家;大陆霸权争夺依旧激烈,矛盾重重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一战后的世界格局大战结束时,全世界进出口总额减少了40%,而美国却猛烈扩大。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约100亿美元。世界黄金储备40%在美国手中。日本趁火打劫……基本上工业国和债权国。英国的对外贸易联系破坏了……沿着盛及而衰的下坡路跌落下去。法国被德军占领了经济发达的10个省,工农业生产损失严重。沙皇俄国永远从帝国主义列强的名单中勾销了。德国战败,削弱比英法更甚,陷入经济困境。 ——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使日本获得了异乎寻常的畸形发展。它利用“大战的天赐良机”,几乎独占了中国东北的市场,趁英、荷、法忙于战争,加紧向其殖民地进行经济渗透。俄、英等协约国的大量军需订货也大大刺激了日本经济。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编(上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成功,社会主义国家诞生改变帝国主义力量对比,美日实力增强,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开始改变。
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这场空前惨烈的战争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世界格局发展变化:欧洲四大帝国瓦解,出现了许多新兴国家;大陆霸权争夺依旧激烈,矛盾重重,美日实力增强,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开始改变。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成功,社会主义国家诞生战争结束后,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缔结了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会,会议签定的凡尔赛和约、对奥地利、保加利亚、土耳其、匈牙利的和约统称为巴黎和约,构成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和中东的统治秩序,称为凡尔赛体系;1921年美英等九个国家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签定《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构成战后帝国主义在中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称为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护理技能操作带教规范
- 2024-2025学年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数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2025年北京一零一中学高三第二学期停课不停学阶段性检测试题数学试题含解析
- 创业计划书:便利店项目演讲
- 双肺楔形切除麻醉管理
- 信息技术 第二册(五年制高职)课件 9.1.7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区别与联系
- 幼教培训课件:《幼儿园教学设计的撰写》
- 企业快速会议
- 教育小学生正确对待盲盒
- 教育原理与策略教学方法
- 化疗药物规范配置
- 数字经济税收征管挑战与对策-全面剖析
- 学校灭火及应急疏散预案
- 江苏省扬州市梅岭集团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英语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营养师考试中高级题型及答案释疑
- 2025年山西运城市中心医院招聘历年自考难、易点模拟试卷(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T-CSF 0101-2024 退化河流廊道生态修复、恢复与重建技术指南
- 2025年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1套
- 第19课《十里长街送总理》 统编版语文(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
- 2025年华侨港澳台学生联招考试英语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 2025年临床医师定期考核必考复习题库及答案(1080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