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1页
2024-2025学年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2页
2024-2025学年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3页
2024-2025学年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4页
2024-2025学年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中师大一附中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期中检测历史试题时限: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的1.在二里头遗址发现了中国最早城市主干道网,最早的布局严整的宫殿与宫城,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封闭式官营手工业作坊区,最早的青铜礼乐器群、兵器群以及青铜礼器铸造作坊等,这样的规模和内涵在当时的东亚都是独一无二的。由此可知,二里头文化()A.已经形成成熟的国家形态C.是中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B.有较强的社会组织能力D.文明高度发展领先世界2.成功的变法在突破现有体制的同时,会出现新生力量。就商鞅变法而言,出现的新生力量是(A.士阶层B.诸子百家C.工商业者D.土地私有者3.唐朝四品以下官员的考核先由中央各官署和地方长官进行考核,然后将考状上报尚书省,之后再由吏部进行覆考,覆考结果则作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依据。由此可见唐朝())A.重视对官员的监督管理C.重视对地方官员的考核B.官员考核标准清晰细化D.官员考核形成严格程序4.宋代理学家们注重蒙学教育的教材和读物的编写,通过儿童时期特有的认知特点,将儒学的价值观念传播提前至儿童时期。这反映了(A.宋代儒学的社会化传播C.儒学教育形成完整体系)B.理学教育途径的多元化D.宋代理学重视儿童教育5.译与传播()A.改变了传统夷夏观念C.动摇了中国主流思想B.便利了西方的精神渗透D.促进了传统科学的转型6.郭嵩焘是中国第一位驻英法的公使,他对西方的直接观察使他公开承认西方国家有他们自己独特的历史、优秀的政治体制和道德学说。他敦促李鸿章接受西方的教育体制、政治制度、法学和经济学。郭嵩焘主张,这些知识,而不是军事,才是一个良好政府和繁荣国家的基石。郭嵩焘的观点()A.继承并发展了中体西用宗旨C.符合其时代背景与政治需求B.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D.引发了早期维新变法的思潮7.如图是马星驰1919年在上海《新闻报》上发表的一幅政治漫画,上有文字“民气一致之效果。表述正确的是()A.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众怒C.五四运动唤醒了人民的觉醒8.如图反映了解放前上海(B.十月革命获得中国民众声援D.国民革命消灭北洋军阀统治)A.形成完整工业体系C.是全国的工业重心B.工业结构畸形发展D.实现完全独立发展9.如图是刊登在1946)A.揭露美国扶蒋反共侵略中国C.展示中美经济合作打击日本B.说明民族工商业发展非常艰难D.讽刺蒋介石大肆出卖国家主权10.如表为20世纪晚期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的情况表(单位:%)197819851990项目年年年693种植业牧业79.315564.725.822.1农业结构林业渔业3.61.65.23.54.35.4粮食作物8049.675.815.676.514.4种植业结构经济作物A.国际市场向中国开放C.杂交水稻技术的突破B.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11.历史学家钱乘旦认为,中世纪欧洲的制度其实就是把放大的个人(希腊)放小一点,把放大的国家(罗马)也放小一点,但把部落的习惯、家族血缘的习俗放大了。据此可知,中世纪西欧政治制度是()A.以土地为纽带的等级制度C.希腊罗马文化融合的产物B.国王加强王权的有力工具D.有氏族特征的奴隶制政治12.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种棉花的情景;在秘鲁,考古学家发掘出约公元前2400年的棉织渔网;在埃及,考古学家发现了4000年前盛有棉籽的器皿。这些发现表明()A.古代各大文明多元发展C.各大洲间交往历史悠久B.考古发掘印证文献真实性D.地理环境影响着农业发展13.19世纪50年代后,德国广泛使用中耕机、收割机、打谷机和蒸汽拖拉机等农业机械,普遍推广钾盐、过磷酸盐等化学肥料。德国这一状况体现了(A.工业革命推动农业发展)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效显著D.农业现代化促进工业化进程C.德国成为工业革命中心14.1925年,苏联富农力量增强,人数占到全体农民数量的3.3%;工业中私营企业占整个工业生产的23.9%,零售商业中私人店铺占统治地位。这些变化反映出苏联()A.经济政策偏离社会主义方向C.已摆脱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B.经济政策调整成效显著D.农业集体化已迫在眉睫15.如图为1950—1982)A.政府大幅度缩减福利开支C.布雷顿森林体系逐渐解体二、非选择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B.政府增加货币发行量D.美国缓和与苏联关系材料一自魏晋有户调之制,北朝因之,及唐而有租庸调之名。租者田租,即今之田赋;庸者力役,若不役,出绢而当庸直;调则户税,各随乡土所出,岁输绢绫纯绵,其无蚕桑之处,则输布麻。惟田赋不计亩而计丁或户,则与均田制度相辅而行,盖必人皆授田,始可按丁征租也。均田制度以户籍为本,籍既失实,欲不废而不能矣。逮唐之中叶,均田制度坏,租庸调亦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矣。——摘编自万国鼎《中国田制史》材料二……民一十三万五千三百五十八,儒一百八十六,医八十三、军三千五百七十四、站四百二十二、灶三千二百六十三、匠五百七十九,弓手二十九,乐人一十三、海船舶商梢水【艄工、水手】五千六百七十五、铺兵二十九,财赋二万一十五。……色目三十一……僧尼寺院六百一处,僧六千七十二名;道士宫观七十六处,道四百九十四名。——摘自顾清等《松江府志》(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扼要说明唐代户籍制度、均田制、租庸调制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简析租庸调制“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的原因。(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一朝代的什么户籍制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朝代户籍制度的影响。17.【国家安全与国防观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东濒茫茫苍海,西北横亘漫漫戈壁,西南耸立着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中国自古以来的统治者把精力主要放在了内治和对少数民族的防御上。中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政治、经济、文化较周边地区先进,促使中国形成了半封闭的文化环境。特别是统治中国的儒家思想,主张以德治国,对外是“修文德以来之,这种思想使得中国的统治者和臣民守国土而不求于海外。中国资源和物产极其丰富,没有向外的经济利益,也不可能向海洋拓展,逐渐形成重北轻南、重陆轻海的国防观念。——摘编自王素娟《全球化时代与中国海权》材料二与古代国防主张有所不同,近代官员学者的国防观念,实为一步步发展变化。起初,他们只是单纯追求坚船利炮,提倡引进西方先进的武器装备;后发展为学习其制造方法,进而提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再发展到羡慕西方经济模式,试图以振兴工商业来提振国民经济,提升国防水平。李鸿章认为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客主之形,皆适相埒,且犹有中外界限,如今东南的万里海疆,各国通商传教来去自如,实乃“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海防关乎京师重地,属于“固本,海防若是不备,实属心腹大患。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梁启超一面呼吁“铁血之主义,一面期盼“尚武之国民,认为除此则“无以自立于竞争剧烈之舞台。19世纪晚期,清政府的北洋舰队常规航行时为实测3733匹马力,航速15.26节,自持力为25天左右,在当时属于一流水平。——摘编自徐寅、熊剑平《近代国防思想的初步形成》材料三改革开放后,我国海军防御范围逐渐从近岸领域转移到利益攸关的近海领域。进入21世纪,海洋成为各国合作竞争的“新空间,海洋的重要性更为凸显。这就要求我国海军不仅要有近海作战的意识和能力,还要有在实现远洋护卫方面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威胁的能力。2008年,中国海军首批前往亚丁湾护航,标志着中国海军走出黄水、跨过浅蓝、走向深蓝的航向。2012年,中国首艘航母“辽宁”号服役,这是中国第一艘服役的航空母舰。此次服役标志着中国海军第一次有了远洋纵深打击能力,中国海军向深蓝迈出了重要一步,2019年,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山东舰”诞生。——摘编自周于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海军战略转型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重陆轻海”的国防观念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国防观念变化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后中国海军发展取得的突出成就。18.【工业革命和工业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银行业在英国发展得更早、更有效,为个人企业和社团企业提供了共同基金。……企业家中的人才令人印象深刻地集中在英国。摆脱常规和对个人责任的强调使在非国教徒中间产生很大一部分实验者和发明者,而他们的节俭使他们把利润再投资于实业。……虽然圈占土地的过程是使人不安、令人不快的,但就工业革命而言,它履行了两个必不可少的职责——它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为城市提供了粮食。——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曼彻斯特原本是英国西北部的一个小村落。16世纪中叶,曼彻斯特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纺织业城市。18世纪上半期,曼彻斯特主要制造呢线、粗帆布,尤其是各种纺织品。棉纺织工业兴起后,大量纺织厂在曼彻斯特设立,同时曼彻斯特也成为分销中心,这里设置了多间重要仓库。据一个同时代的人说,1786年,人们仅看到一个烟囱,即阿克莱特纱厂的烟囱,15年后,曼彻斯特有50个纱厂,其中大多数都拥有蒸汽机。1820年,曼彻斯特棉纺织生产量占英国棉纺织生产总量的四分之一。1835年,曼彻斯特聚集了英国棉纺织工业绝大部分的工厂和工人。到1871年,曼彻斯特人口达到35.1万人。在曼彻斯特城市兴起的同时,其周围出现了一批以棉纺织业为主的城市。——摘编自高德步等《世界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的主要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后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19.【铁路发展与近代化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00年动工的粤汉铁路是京广线的前身之一、当年它的终点站,便是今天四美塘文化公因所在的地方——1917年建成的徐家棚站。没有长江大桥的年代,北上的火车就是从徐家棚站的铁路码头坐上轮渡,开往长江对岸。1950年,徐家棚站更名为“武昌北站,这也是如今四美塘文化公园的月台上同名站牌的由来。除了现用名【四美塘文化公园】外,武汉城投铁投公司还拟向社会征集富有历史纪念意义的新名字。论结合)华中师大一附中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期中检测历史试题时限: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在二里头遗址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最早的布局严整的宫殿与宫城,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封闭式官营手工业作坊区,最早的青铜礼乐器群、兵器群以及青铜礼器铸造作坊等,这样的规模和内涵在当时的东亚都是独一无二的。由此可知,二里头文化()A.已经形成成熟的国家形态C.是中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答案】BB.有较强的社会组织能力D.文明高度发展领先世界【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区以及青铜器等,表明二里头文化具备了较强的社会组织能力,能够进行复杂的城市规划和手工业生产,B项正确;这些发现并不足以证明二里头文化已经形成成熟的国家形态,当时属于早期国家形态,排除A项;目前所知最早的奴隶制国家是是夏朝,但材料强调的是二里头遗址的社会经济形态,排除C项;材料没有和世界其他文明对比,不能得出文明高度发展领先世界,排除D项。故选B项。2.成功的变法在突破现有体制的同时,会出现新生力量。就商鞅变法而言,出现的新生力量是()A.士阶层【答案】D【解析】B.诸子百家C.工商业者D.土地私有者【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改革措施打破了原有的土地制度,促进了土地私有者的出现,成为新生力量,D项正确;士阶层、诸子百家、工商业者在商鞅变法前就已经存在,排除ABC项。故选D项。3.唐朝四品以下官员的考核先由中央各官署和地方长官进行考核,然后将考状上报尚书省,之后再由吏部进行覆考,覆考结果则作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依据。由此可见唐朝()A.重视对官员的监督管理C.重视对地方官员的考核【答案】DB.官员考核标准清晰细化D.官员考核形成严格程序【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D项正确。题干重点强调的是官员考核的流程和步骤,而非着重突出对官员监督管理的重视,排除A项;题干中并没有详细提及官员考核的标准,更多的是在描述考核的程序,排除B项;题干虽然提到了中央各官署和地方长官都参与考核,但不能仅据此就得出特别重视对地方官员考核的结论,因为整个过程是对包括中央和地方在内的四品以下官员的整体考核程序的说明,并非单独强调对地方官员的重视,排除C项。故选D项。4.宋代理学家们注重蒙学教育的教材和读物的编写,通过儿童时期特有的认知特点,将儒学的价值观念传播提前至儿童时期。这反映了(A.宋代儒学的社会化传播C.儒学教育形成完整体系【答案】A)B.理学教育途径的多元化D.宋代理学重视儿童教育【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期。这意味着儒学的传播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成人教育或者官方教育等途径,而是深入到儿童群体中。这种将儒学向儿童群体的传播,体现了儒学在社会层面更为广泛的传播,从年龄层次上进一步拓展,反映了宋代儒学的社会化传播的特点,A项正确;题干主要强调的是通过编写蒙学教材将儒学价值观念传播到儿童群体,重点在于儒学价值观念的传播范围拓展到儿童,并没有体现出理学教育途径多元化,排除B项;题干只是提及理学家编写蒙学教材传播儒学价值观到儿童群体,没有足够信息表明儒学教育已经形成完整体系,完整体系包含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评价等多方面的完整性,这里没有体现这些方面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确实是针对儿童教育进行教材编写,但从本质上来说是为了传播儒学价值观念,重点强调的是儒学的社会化传播,而非单纯重视儿童教育本身,排除D项。故选A项。5.译与传播()A.改变了传统夷夏观念C.动摇了中国主流思想【答案】DB.便利了西方的精神渗透D.促进了传统科学的转型【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和《几何原本》等多部著作,及世界地图的传入,体现了西学在中国的传入,促进了西方科技传播,有利于传统科学的转型,D项正确;明清之际中国仍坚持传统夷夏观念,排除A项;明清之际这些书籍、地图的翻译与传播,这属于中西方文化交流,不属于精神渗透,排除B项;当时普通民众的世界观仍然是儒家思想为主导,儒学主流思想地位未发生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6.郭嵩焘是中国第一位驻英法的公使,他对西方的直接观察使他公开承认西方国家有他们自己独特的历史、优秀的政治体制和道德学说。他敦促李鸿章接受西方的教育体制、政治制度、法学和经济学。郭嵩焘主张,这些知识,而不是军事,才是一个良好政府和繁荣国家的基石。郭嵩焘的观点()A.继承并发展了中体西用宗旨C.符合其时代背景与政治需求【答案】CB.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D.引发了早期维新变法的思潮【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到西方国家在政治体制、教育、法学和经济学等方面的先进性,并主张学习这些方面的知识以促进国家的繁荣和良好治理。这种观点反映了当时中国面临的内忧外患和改革需求,C项正确;“中体西用”强调以中国传统为体,西方技术为用,与郭嵩焘更全面学习西方制度的主张不完全一致,排除A项;郭嵩焘并非代表民族资产阶级,排除B项;郭嵩焘的观点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并没有引发早期维新变法思潮,排除D项。故选C项。7.如图是马星驰1919年在上海《新闻报》上发表的一幅政治漫画,上有文字“民气一致之效果。表述正确的是()A.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众怒C.五四运动唤醒了人民的觉醒【答案】CB.十月革命获得中国民众声援D.国民革命消灭北洋军阀统治【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9“民气一致之效果”及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于北京的以青年学生为主的学生运动,以及包括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它表明中华民族全面觉醒,C项正确;巴黎和会引发众怒反映的本质是民众觉醒,排除A项;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的俄国,材料和十月革命无关,排除B项;国民革命开始于1924年,当时国民革命尚未开始,排除D项。故选C项。8.如图反映了解放前上海()A.形成完整工业体系C.是全国的工业重心【答案】BB.工业结构畸形发展D.实现完全独立发展【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他重要的工业行业可能发展不足,这种不均衡的分布体现了工业结构的畸形发展,B项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上海工业分行业资本占比中,某些行业占比较大,而其他行业占比很小或者几乎没有,这表明工业结构存在严重的不平衡,不具备完整工业体系的特征,排除A项;仅从这张反映上海工业分行业资本占比的图表,无法直接得出上海就是全国工业重心的结论,还需要更多关于其他地区工业情况的对比数据才能判断,排除C项;在解放前的历史背景下,中国整体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上海的工业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外部势力的影响和制约,不可能实现完全独立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9.如图是刊登在1946)A揭露美国扶蒋反共侵略中国B.说明民族工商业发展非常艰难D.讽刺蒋介石大肆出卖国家主权C.展示中美经济合作打击日本【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6美国则扶持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发动内战,消灭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意图,A项正确;材料主要表面当时民国时期的政治局面,没有体现民族工商业发展过程,排除B项;此时的日本还处于美国的政治控制之下,“中美经济合作打击日本”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讽刺蒋介石大肆出卖国家主权”只是体现部分材料,漫画还解释美国对于中国内政的干预,排除D项。故选A项。10.如表为20世纪晚期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的情况表(单位:%)197819851990项目年年年种植业牧业79.315.569.322.164.725.8农业结构林业渔业3.6165.23.54.35.4粮食作物80.49.675.815.676.514.4种植业结构经济作物A.国际市场向中国开放C.杂交水稻技术的突破【答案】BB.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20世纪晚期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特别是牧业和渔业比例的增加,种植业比例的下降,主要得益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政策,特别是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多样化发展和生产结构的调整,B项正确;此时期的对外开放对农业生产结构的影响有限,材料中的变化主要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排除A项;杂交水稻技术虽然会影响农业发展,但对牧业、经济作物种植的影响有限,排除C项;科教兴国提出的时间是1995年,排除D项。故选B项。11.历史学家钱乘旦认为,中世纪欧洲的制度其实就是把放大的个人(希腊)放小一点,把放大的国家(罗马)也放小一点,但把部落的习惯、家族血缘的习俗放大了。据此可知,中世纪西欧政治制度是()A.以土地为纽带的等级制度C.希腊罗马文化融合的产物【答案】DB.国王加强王权的有力工具D.有氏族特征的奴隶制政治【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把放大的个人(希腊)放小一点,把放大的国家(罗马)也放小一点,但把部落的习惯、家族血缘的习俗放大了”可知,欧洲中世纪制度是以家和血缘为纽带的领主附庸制度,是欧洲自然经济的产物,有氏族特征的奴隶制政治,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部落的习惯、家族血缘,没有涉及土地,排除A项;封建领主制度不利于国王加强王权,排除B项;领主附庸制度是欧洲自然经济的产物,并非希腊罗马文化融合的产物,排除C项。故选D项。12.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种棉花的情景;在秘鲁,考古学家发掘出约公元前2400年的棉织渔网;在埃及,考古学家发现了4000年前盛有棉籽的器皿。这些发现表明()A.古代各大文明多元发展C.各大洲间交往历史悠久【答案】AB.考古发掘印证文献真实性D.地理环境影响着农业发展【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发展,时间和地点各不相同,这表明古代各大文明在农业和纺织技术上有各自的发展路径,体现了多元发展的特征,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考古发掘和文献记载的相互印证,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棉花在不同文明独立发展,而非强调文明之间的交流,排除C项;在不同地区都发现了棉花的种植,这体现的是多元发展,没有涉及地理环境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13.19世纪50年代后,德国广泛使用中耕机、收割机、打谷机和蒸汽拖拉机等农业机械,普遍推广钾盐、过磷酸盐等化学肥料。德国这一状况体现了(A.工业革命推动农业发展C.德国成为工业革命中心【答案】A)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效显著D.农业现代化促进工业化进程【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50年代的德国。依据材料信息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9世纪50年代以后德国农业广泛使用大机器机械,使农业产量提高,说明工业革命推动了农业发展,A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于19世纪60、70年代至20世纪初,与本题时空不一致,排除B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中心是英国,不是德国,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工业机器投入农业生产,带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不是农业现代化促进工业化进程,排除D项。故选A项。14.1925年,苏联富农力量增强,人数占到全体农民数量的3.3%;工业中私营企业占整个工业生产的23.9%,零售商业中私人店铺占统治地位。这些变化反映出苏联()A.经济政策偏离社会主义方向C.已摆脱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答案】BB.经济政策调整成效显著D.农业集体化已迫在眉睫【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5年苏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实施以后,苏联国内的私有经济成分日益得到恢复,说明经济政策调整成效显著,B项正确;新经济政策是苏联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排除A项;世界经济危机是从1929年开始的,且苏联受世界经济危机影响不大,排除C项;材料反映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有利于苏联向社会主义过渡和经济发展,和农业集体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5.如图为1950—1982)A.政府大幅度缩减福利开支C.布雷顿森林体系逐渐解体【答案】CB.政府增加货币发行量D.美国缓和与苏联关系【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0—198220世纪70年代面对黄金储备的大量缩减,美国重大的对策是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即不再承担布雷顿森林会议确定的美国用黄金兑换其他国家货币当局持有的美元以维持美元同黄金固定比值的义务,美国此举意在以最快速度保护美元,避免黄金外流,更好地保障其经济安全,此举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逐渐解体,C项正确;大幅度缩减福利开支并不是美国应对黄金储备急剧减少的首要措施,排除A项;增加货币发行量不会迅速解决黄金储备减少的问题,排除B项;这一时期正处于美苏冷战时期,美国并未和苏联缓和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自魏晋有户调之制,北朝因之,及唐而有租庸调之名。租者田租,即今之田赋;庸者力役,若不役,出绢而当庸直;调则户税,各随乡土所出,岁输绢绫纯绵,其无蚕桑之处,则输布麻。惟田赋不计亩而计丁或户,则与均田制度相辅而行,盖必人皆授田,始可按丁征租也。均田制度以户籍为本,籍既失实,欲不废而不能矣。逮唐之中叶,均田制度坏,租庸调亦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矣。——摘编自万国鼎《中国田制史》材料二……民一十三万五千三百五十八,儒一百八十六,医八十三、军三千五百七十四、站四百二十二、灶三千二百六十三、匠五百七十九,弓手二十九,乐人一十三、海船舶商梢水【艄工、水手】五千六百七十五、铺兵二十九,财赋二万一十五。……色目三十一……僧尼寺院六百一处,僧六千七十二名;道士宫观七十六处,道四百九十四名。——摘自顾清等《松江府志》(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扼要说明唐代户籍制度、均田制、租庸调制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简析租庸调制“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的原因。(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一朝代的什么户籍制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朝代户籍制度的影响。【答案】(1)关系:户籍制度是均田制的基础(或均田制以户籍制度为本)户籍制度是租庸调制实施的依据,均田制是租庸调制的基础。原因:土地兼并,均田制无法维持;户籍制度破坏;政府财政收入锐减(为了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两税(2)元朝;诸色户计;影响:限制了职业流动,加强了社会控制;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对明朝影响深远。【解析】【小问1详解】第一小问关系:据材料一“均田制度以户籍为本,籍既失实,欲不废而不能矣。逮唐之中叶,均田制度坏,租庸调亦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矣”可得出,唐代户籍制度、均田制、租庸调制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户籍制度是均田制的基础,同时户籍制度也是租庸调制实施的依据,而均田制则是租庸调制的基础。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一“惟田赋不计亩而计丁或户……逮唐之中叶,均田制度坏,租庸调亦不能复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租庸调制“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的原因有:土地兼并严重,导致均田制无法维持;户籍制度遭到破坏;政府财政收入锐减,为了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需要改革税制;两税法的实施,其扩大了收税对象,增加了税收来源;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等政治动荡,导致中央集权式微,需要改革税制来加强中央集权。【小问2详解】第一小问朝代和制度:据材料二“……色目三十一……僧尼寺院六百一处”中的“至正中”可知,该材料反映的是元朝的户籍制度。根据材料中的户籍分类,如民、儒、医、军、站、灶、匠等,以及“色目”一词,可以判断这是元朝的“诸色户计”制度。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的诸色户计制度的影响有:限制了职业流动;加强了社会控制;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对明朝影响深远,明朝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元朝的户籍制度,也采用了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17.【国家安全与国防观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东濒茫茫苍海,西北横亘漫漫戈壁,西南耸立着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中国自古以来的统治者把精力主要放在了内治和对少数民族的防御上。中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政治、经济、文化较周边地区先进,促使中国形成了半封闭的文化环境。特别是统治中国的儒家思想,主张以德治国,对外是“修文德以来之,这种思想使得中国的统治者和臣民守国土而不求于海外。中国资源和物产极其丰富,没有向外的经济利益,也不可能向海洋拓展,逐渐形成重北轻南、重陆轻海的国防观念。——摘编自王素娟《全球化时代与中国海权》材料二与古代国防主张有所不同,近代官员学者的国防观念,实为一步步发展变化。起初,他们只是单纯追求坚船利炮,提倡引进西方先进的武器装备;后发展为学习其制造方法,进而提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再发展到羡慕西方经济模式,试图以振兴工商业来提振国民经济,提升国防水平。李鸿章认为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客主之形,皆适相埒,且犹有中外界限,如今东南的万里海疆,各国通商传教来去自如,实乃“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海防关乎京师重地,属于“固本,海防若是不备,实属心腹大患。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梁启超一面呼吁“铁血之主义,一面期盼“尚武之国民,认为除此则“无以自立于竞争剧烈之舞台。19世纪晚期,清政府的北洋舰队常规航行时为实测3733匹马力,航速15.26节,自持力为25天左右,在当时属于一流水平。——摘编自徐寅、熊剑平《近代国防思想的初步形成》材料三改革开放后,我国海军防御范围逐渐从近岸领域转移到利益攸关的近海领域。进入21世纪,海洋成为各国合作竞争的“新空间,海洋的重要性更为凸显。这就要求我国海军不仅要有近海作战的意识和能力,还要有在实现远洋护卫方面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威胁的能力。2008年,中国海军首批前往亚丁湾护航,标志着中国海军走出黄水、跨过浅蓝、走向深蓝的航向。2012年,中国首艘航母“辽宁”号服役,这是中国第一艘服役的航空母舰。此次服役标志着中国海军第一次有了远洋纵深打击能力,中国海军向深蓝迈出了重要一步,2019年,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山东舰”诞生。——摘编自周于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海军战略转型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重陆轻海”的国防观念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国防观念变化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后中国海军发展取得的突出成就。【答案】(1)原因:①地理环境因素,中国东面临海,西北多戈壁,西南有青藏高原,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使统治者将主要精力放在内治和防御少数民族上;②文化因素,儒家思想以德治国,对外主张“修文德以来之,影响了统治者和臣民的观念;③经济因素,中国自身资源和物产丰富,没有向外拓展的经济利益需求,缺乏向海洋发展的经济动力;④历史传统因素,长期以来形成的内陆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模式,使国防观念重陆轻海。(2)原因:①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近代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军事压力,促使国防观念转变;②西方先进技术和文明的冲击,使中国官员学者认识到西方军事和工业等方面的优势,开始学习西方;③有识之士的探索和倡导,如李鸿章、梁启超等对国防观念的思考和呼吁,推动了国防观念的更新;④近代工商业发展,经济结构变化,对国防建设提出新要求,促使人们从经济层面思考国防问题。(3)成就:①海军防御范围拓展,从近岸转移到近海领域;②海军作战能力提升,具备近海作战和远洋护卫应对多种威胁的能力;③海军装备建设取得重大突破,航母等先进舰艇服役,如“辽宁”号和“山东”号航母,增强了远洋纵深打击能力;④海军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如亚丁湾护航,展示了中国海军的实力和国际担当,提升了国际影响力。【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原因:根据材料“中国东濒茫茫沧海,西北横亘漫漫戈壁,西南耸立着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得出地理原因:中国东面临海,西北多戈壁,西南有青藏高原,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使统治者将主要精力放在内治和防御少数民族上;根据材料“中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政治、经济、文化较周边地区先进,促使中国形成了半封闭的文化环境。”“中国资源和物产极其丰富,没有向外的经济利益”得出经济原因:中国自身资源和物产丰富,没有向外拓展的经济利益需求,缺乏向海洋发展的经济动力;根据材料“特别是统治中国的儒家思想,主张以德治国,对外是‘修文德以来之’,这种思想使得中国的统治者和臣民守国土而不求于海外。”得出文化原因:儒家思想以德治国,对外主张“修文德以来之,影响了统治者和臣民的观念。根据所学知识,历史传统因素,长期以来形成的内陆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模式,使国防观念重陆轻海。【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近代官员学者的国防观念,实为一步步发展变化。起初,他们只是单纯追求坚船利炮,提倡引进西方先进的武器装备;后发展为学习其制造方法,进而提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再发展到羡慕西方经济模式,”得出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近代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军事压力,促使国防观念转变;西方先进技术和文明的冲击,使中国官员学者认识到西方军事和工业等方面的优势,开始学习西方;“李鸿章认为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客主之形,皆适相埒,且犹有中外界限’,如今东南的万里海疆,各国通商传教来去自如,实乃‘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海防关乎京师重地,属于‘固本’,海防若是不备,实属心腹大患。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梁启超一面呼吁‘铁血之主义’得出有识之士的探索和倡导,如李鸿章、梁启超等对国防观念的思考和呼吁,推动了国防观念的更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工商业发展,经济结构变化,对国防建设提出新要求,促使人们从经济层面思考国防问题。【小问3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改革开放后中国。“这就要求我国海军不仅要有近海作战的意识和能力,还要有在实现远洋护卫方面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威胁的能力。”得出防御范围扩展:从近岸向近海发展,从近岸转移到近海领域;根据材料“2008年,中国海军首批前往亚丁湾护航,标志着中国海军走出黄水、跨过浅蓝、走向深蓝的航向。”得出海军作战能力提升,具备近海作战和远洋护卫应对多种威胁的能力;根据材料“2012年,中国首艘航母‘辽宁’号服役,这是中国第一艘服役的航空母舰。此次服役标志着中国海军第一次有了远洋纵深打击能力,中国海军向深蓝迈出了重要一步。2019年,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山东舰诞生。”得出海军装备建设取得重大突破,航母等先进舰艇服役,如“辽宁”号和“山东”号航母,增强了远洋纵深打击能力;展示了中国海军的实力和国际担当,提升了国际影响力。18.【工业革命和工业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银行业在英国发展得更早、更有效,为个人企业和社团企业提供了共同基金。……企业家中的人才令人印象深刻地集中在英国。摆脱常规和对个人责任的强调使在非国教徒中间产生很大一部分实验者和发明者,而他们的节俭使他们把利润再投资于实业。……虽然圈占土地的过程是使人不安、令人不快的,但就工业革命而言,它履行了两个必不可少的职责——它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为城市提供了粮食。——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曼彻斯特原本是英国西北部的一个小村落。16世纪中叶,曼彻斯特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纺织业城市。18世纪上半期,曼彻斯特主要制造呢线、粗帆布,尤其是各种纺织品。棉纺织工业兴起后,大量纺织厂在曼彻斯特设立,同时曼彻斯特也成为分销中心,这里设置了多间重要仓库。据一个同时代的人说,1786年,人们仅看到一个烟囱,即阿克莱特纱厂的烟囱,15年后,曼彻斯特有50个纱厂,其中大多数都拥有蒸汽机。1820年,曼彻斯特棉纺织生产量占英国棉纺织生产总量的四分之一。1835年,曼彻斯特聚集了英国棉纺织工业绝大部分的工厂和工人。到1871年,曼彻斯特人口达到35.1万人。在曼彻斯特城市兴起的同时,其周围出现了一批以棉纺织业为主的城市。——摘编自高德步等《世界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的主要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后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答案】(1)主要因素:商业贸易与金融业发达;企业人才的聚集和技术的积累;清教徒节俭和投资思想的影响;圈地运动提供自由劳动力与粮食。(2)变化: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交通运输业的进步,便利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乡村的改变;人们的时间观念更为增强;初等教育不断推广,人们的文化素质逐渐提升;工人劳动时间过长;工作与生活环境恶劣;传染病和职业病严重危害产业工人的健康。【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英国。因素:根据材料一中“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银行业在英国发展得更早、更有效,为个人企业和社团企业提供了共同基金”可知,商业贸易与金融业发达;根据“企业家中的人才令人印象深刻地集中在英国”“非国教徒中间产生很大一部分实验者和发明者”可知,企业人才的聚集和技术的积累;根据“(非国教徒)的节俭使他们把利润再投资于实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教徒节俭和投资思想的影响;根据“(圈地运动)履行了两个必不可少的职责——它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为城市提供了粮食”可知,圈地运动提供自由劳动力与粮食。【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英国。变化:根据材料“棉纺织工业兴起后,大量纺织厂在曼彻斯特设立”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根据材料“同时曼彻斯特也成为分销中心”并结合所学可得出这势必会带动交通运输业的进步,便利人们的出行;根据材料“曼彻斯特原本是英国西北部的一个小村落。……大量纺织厂在曼彻斯特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