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
方案
建设参谋组:周胜扬州职业大学校长、博士、教授
林道立扬州职业大学副校长、教授
褚结扬州职业大学教务处处长、教授
周骥平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扬州市工程学会理事长
建设组负责人:组长游文明(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副组长姚海滨(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潘红卫(江苏金方圆集团总经理总工程师)
建设组成员:游文明姚海滨潘红卫宋晓英周益军周军
冯晓九张平宋正强王家禾胡林岚周德卿
王东(江苏牧羊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仲太生(扬州扬力集团技术副总经理)
协议共建单位:
扬州市维扬区科技局、扬州市机械工程学会
江苏一重数控机床、扬州金叶水箱
扬州元辰汽配、扬州恒旺五金机械
扬州鼎隆机械、扬州秋源压力容器制造
目录
一、建设根底3
社会需求3
1.行业背景3
2.区域背景3
(二)专业定位3
(三)岗位需求分析及岗位能力分析4
1.岗位需求分析4
2.岗位能力调查分析4
(四)专业现状5
I.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渐趋成熟5
2.课程改革和建设卓有成效6
3.教学团队建设层次高7
4.实验实习资源丰富7
二、建设目标10
(一)总体建设目标10
(二)具体建设目标11
1.人才培养目标11
2.专业建设目标11
3.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11
4.生产性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有进一步拓展12
5.区域经济效劳能力进一步增强13
6.三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13
三、建设内容13
(一)“三对接”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14
1.强力推进专业与企业深度对接14
2.强力推进学生与岗位深度对接14
3.强力推进团队与工程的深度对接16
(二)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16
1.构建基于机械加工过程的课程体系16
2.核心课程建设21
(三)“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型教学团队建设25
1.专业带头人培养26
2.专业骨干教师培养26
3.兼职教师聘用26
4.“双师”素质教师培养27
(四)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27
I.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27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29
3.实训基地内涵建设29
4.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内容及经费预算29
(五)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30
(六)区域效劳能力建设31
四、工程资金预算、建设进度表及绩效考核指标31
王、预期效果45
(一)”专业对接企业、团队对接工程、学生对接岗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度高,实现校
企深度对接46
(二)实现“引企入校”,创新校企组合新模式46
(三)以机械加工过程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专业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46
(四)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得到提升46
(五)校内外实训条件进一步改善46
(六)社会效劳能力进一步增强47
六、保障措施47
(-)组织保障47
(二)人员保障47
(三)经费保障47
(四)政策保障47
一、建设根底
(一)社会需求
1.行业背景
机械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根底产业,是我国实现经济腾飞的重要根底。随着全球
制造业向中国转移速度的加快,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十一五”期间,中国机
械工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4.18万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4.38万亿元,年均增长28%。
2011年3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发布的《“十二五”机械工业开展总体规划》提出,“十
二五”期间,我国机械工'也要“由大到强”,努力提高开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实现全行业
由大到强的战略目标。这为我国机械装备制造业的高效快速地开展提供了难得机遇。
2.区域背景
(1)装备制造行业开展背景及现状
江苏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开展规划明确指出,装备制造业的开展战略是“调整转型、
创新升级”,目标是推进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实现由“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转变,
这一过程的快速开展,形成了对制造业人才的大量需求。对近三年扬州市春季、冬季人才
招聘会的数据分析说明,机械制造类岗位需求增长率分别为:2008年为54乐2009年为
63%、2010年为69%,呈逐年增长的态势。
扬州市“十二五”开展规划提出制造业开展重点依次是汽车产业、机械装备制造业等
支柱产业,推进机械装备等支柱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开展,提高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
局部产品努力到达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到2015年,全行业产值将到达4300亿元。根据扬
州市“十二五”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到2015年,扬州市高技能人才将达10万人以上,占
技能劳动者总数的30%,其中技师1.5万名,高级技师2000名。
因此,未来5—10年内,本地域和机械制造行业对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高端技能型
专门人才需求量会保持旺盛的需求,为以培养机械制造领域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提供重要的开展机遇。扬州职业大学通过对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
及专叶群的重点建设,培养掌握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正好适应了行
业和地区经济开展的需要。
(二)专业定位
面向扬州及周边地区制造业的支柱产业一机械装备制造业,培养具有与机械装备制
迨业岗位相适应的职业素质,具有较强职业开展能力、较强实践技能和一定的技术水平,
掌握相应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获得本专业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精操作、知
工艺、会管理”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生产一线能从事机械产品生产与加工、产品的机
结合为切入点,创新人才培芥模式,以充分满足企业创新、技术进步的要求。
(四)专业现状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是我校开办历史最长的专业之一,成立于1984年,是我校1997年
起重点建设的专业和2003年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首批特色专业之一,拥有省级数控实训基
地和校级机械工程技术实验实训基地。目前,本专业在校学生数为1001人,自2007年以
来,招生一直保持第一志愿报考上线率超过750%,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目前,已
经形成了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为龙头,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为骨干,数控设备应用
与维护、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汽车零部件模具设「与制造)为支撑的专业群格局,并
以龙头专业带动专业群各专业共同开展的局面。
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渐趋成熟
(1)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改革成效明显
本专业依托校机械工程技术实验实训基地和顶岗实习单位的教学资源,将专业学习与
生产相结合,技能培训与实验实习相融合、理论课堂与工作现场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本专
业特色的“专业对接企业、团队对接工程、学生对接岗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将专
业教学中的职业技能训练,如车工操作、钳工操作、产品的装配等实训环节安排在校机械
工程技术实验室训基地中的生产岗位上,由生产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共同指导,以真实产
品为载体,组织制图、测绘、工艺编制等实训教学,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积极推行“以
赛代考、以证代考”的考核与评价方式,组织学生、教师参加各种竞赛,屡获大奖。表1
为我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师生参加国内有影响大赛的获奖一览表。
表1师生参加国内各种有影响大赛的获奖一览表
获奖年份获奖等次及数量(个)备注
获奖名称
(年)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第一届江苏省大学机械创新设计大赛122
长庆杯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1专利2项
2006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1设计团队1个
第三届江苏行工科根底力学青年讲课竞赛11
华东高校“沈阳机床杯”数控铳教学比赛1
2007江苏省普通高等教育教学优秀成果奖1
第五届江苏省大学生力学竞赛4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3
2008
第四届江苏省工科根底力学青年讲课竞赛1材料力学
第十届广茂达杯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211大学组
2009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设计团队1个
2010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ECCS)1
江苏格.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改计11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第十届高等数学竞赛211
江苏省第三届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竞赛13
江苏省普通高等教育教学优秀成果奖1
2011“苏大杯”第四届江苏省大学生机器人
121
大赛
2011
第五届三菱电机自动化杯大学生自动化大赛
211
替自动化创新设计竞赛
第一届华东区大学生CAD应用技能竞赛333
(2)政府主导,校企对接宽度广
学校与扬州市科技局、邛江区政府、广陵产业园区、维扬区科技局等政府部门签订为
地方和企业效劳协议,为本专业开展科技效劳、科技咨询提供平台。本专业与江苏牧羊集
团、江苏金方圆集团、扬州玛切嘉利、上海群众集团仪征分公司、扬州元辰汽配、扬州长
江水泵等企业合作,签订产学研合作、学生顶岗实习和岗前培训协议,将本专业毕业生顶
岗实习与企业岗前培训合二为一,企业承当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生产工艺、平安管理制
度及设备操作技能培训工作。顶岗实习结束后,学生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实现毕业生顶
齿实习与企业岗前培训、试用合一,顶岗实习与学生就业的深度融合。
2.课程改革和建设卓有成效
(1)工学结合教学改革方面
紧扣本专业”专业对接企业、团队对接工程、学生对接岗位”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
式要求,推进专业核心课程”课堂工场化与工场课堂化”的教学改革,将专业知识学习、
职业技能培训、职业素质养成三者紧密结合,强化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度提高实
践教学时数(实践教学环节时间占总教学时间51.7%)0将职业技能鉴定纳入教学方案,
实行多证融通(工具钳工+CAD/CAM+数控车或数控铳或加工中心职业资格中级以上证书+
专科毕业证);每年举办机械制图竞赛、机械零件测绘比赛、数控设备操作比赛、维修钳工
技能大赛等活动,采用“以赛代考”、“以证代考”等多种教学评价方法,全面推进顶岗实
习,强化学生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2)精品教材与精品课程建设方面
结合本校现有教学资源,与相关企业合作,大力建设精品教材与精品课程。现已完成
并出版了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和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机械制图》、《工程材料
与热加工》;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机械CAD/CAM》、《机械设计根
底课程设计》等系列化的教材。建有校级以上精品课程7门,其中《机械设计根底》、《机
械CAD/CAMk《液压与气压传动》、《工程材料与热加工》等4门校级精品课程,《工程
材料及机械制造根底》、《机床数控技术》、《机械制造技术》等三门江苏省省级精品课程。
(3)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内容方面
积极汲取当前国内外高职教育课程开发成果,通过市场调研、专业建设与指导委员会
委员讨论、“技术型专家、技能型专家、行业专家、政府管理人员座谈会”等方式,分析并
建立本专业岗位群的职业描述,分析了本专业典型工作任务,为今后本专业建立基于机械
加工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奠定了根底。
3.教学团队建设层次高
本专业教学团队由学校专任教师、行业协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和技术能手组成。现
有专、兼职教师共52人,其中专任教师27人,外聘教师25人。根本组成如表2专业教
学团队构成情况表Q
表2专业教学团队构成情况表
近
在编聘用
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双职不除结构五年,
合师合本教学
正副中初博硕学总商技
计素计
南高级级土土土工工师团队先
质
27314826111023252167后获得
占专任教师的比率(%)331152307234037852007
教师获得的相关荣誉
年、
国务院特贴专家11
江苏省“青蓝工程”优2009年
21
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
江苏省“333”培养工程
21111普通高
第三层次培养对象
高职高专汽车类教学指等教育
1
导委员会委员优秀成
扬州市有突出奉献的中
22312
青年专家果奖二
扬州市平安生产专家211等奖、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员162113一等奖
校级教学名师11
各1
次,其它各类优秀教学成果奖等奖励5项;主持并完成江苏省普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类课
题5项,各级各类科研17项,获得授权专利5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发表专业学术论文
近30篇,SCI、EI、ISTP收录近10篇。
4.实验实习资源丰富
(1)校内实验、实训资源
本专业实验、实训条件完备,实力雄厚,建有江苏省职业教育数控培训基地、扬州职
业大学机械工程技术实验实训基地、扬州市职工机械工程技术交流中心等实践教学平台资
源,设备总值1638万余元,组织结构如图3所示。
江苏省职业教育数控培训基地建筑面1625平方米,分为数控车床实训区、数控铳床实
训区、加工中心实训区、数控网络中心、数控维修实训区。
扬州职业大学机械工程技术实验实训基地分为机械工程技术实训中心和机械工程技术
实验中心两个局部。
机械工程技术实训中心建筑面积4213平方米,设备215台套,分为模具制造实训区、
钻铳刨磨实训区、普通车床实训区、钳工实训区、铸造实训区、锻造实训区、焊接实训区。
机械工程技术实验中心建筑面积2562平方米,机械工程技术实验中心有仪器14N台套,
建有21个实验室,分别是机械设计实验室(I、II)、机械制图实验室、零件测绘实验室、
减速器拆装实验室、机床拆装实验室、教学模型实验室、技术测量实验室、热处理实验室、
金相实验室、CAD/CAM实验室、数控编程实验室、数控伺服实验室、机液电实验室、塑料
模具拆装实验室、冲压模具拆装实验室、逆向工程实验室、MPS实验室、数控设备维修技
术实验室、江苏明珠实验室、金属材料服役与平安分析实验室。
(2)校外实习资源
本专业校企合作密切,与上海群众集团仪征分公司、江苏牧羊集团、江苏金方圆集团、
玛切嘉利(扬州)、扬州亚普集团、扬州元辰汽配,丹阳德全汽配等18家江苏地区的大中
型机械制造类企业合作,签订专业共建协议,建设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保证了学生的
顶岗实习和专业教师的挂职锻炼。
困3专业实践教学资源建设情况姑构国
5.社会效劳反响好
近年来,本专业为地方
提供大量高端技能型专门实
用人才,赢得了企业赞誉,
毕业生供不应求。最近三年
本专业招生方案数、实际招
生数、毕业生人数参见图4。
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8%以
±o在省内同类院校中有相
当影响,连续多年保持招生
第一志愿报考上线率790%,
录取新生报到率95%以上。图4近三年本专业招生数、毕业生数
本专业面向社会、行业和企业进行了大量的技术培训工作,近几年来实训基
地已承接了大量社会人员的多项技能培训与技能鉴定,2005年至今进行专业技
术培训4000余人次,其中为兄弟院校学生专业实训360余人次;为江苏水利机
械制造、扬州鼎隆机械、扬州曝泰车材、扬州元辰汽配、扬州长江水泵、扬州核
威碟形弹簧制造等企业职工在职技术培训540余人,企业下岗职工转岗培训300
余人次,绝大局部学员培训后操作技能均到达合格水平,并取得相应的中、高级
职业资格等级证书U
积极开展科技效劳、技术咨询、产品检测、技术讲座等活动,为镇江CCVI
轴承(中国)、江阴鑫联金属制品、扬州金叶水箱制造、扬州水务设备制造、扬
州长江水泵、扬州核威碟形弹簧制造、扬州市恒旺五金机械、扬州力创机床等
12家企业提供技术效劳、技术咨询,完成效劳工程26项;为仪征、祁江等中小
企业开展技术讲座2()屡次。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实用人才和为企业技术效劳做
出了奉献,走出了一条学校与企业共赢之路,形成了立足扬州,辐射长三角机械
装备制造业的教育理念。
二、建设目标
(一)总体建设目标
围绕江苏制造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创新“专业对接企业、团队对接工程、
学生对接岗位”三对接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推行专业课程“课堂工场化与工
场课堂化”的教学模式改革:构建以机械加工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制定具有
本地区产业特色的专业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建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校内外
生产性实习基地;打造高水平的双师结构型教学团队;将本专业建成立足扬州、
辐射长三角地区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社会效劳品牌。
(二)具体建设目标
1.人才培养目标
至2013年,本专业在校生人数到达1200人左右,其中中等职业学校生源至
少占10机为扬州及周边地区培养本专业毕'也生1000人左右,木专业群毕业生
1600人左右;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专业对口率到达9()%。
2.专业建设目标
(1)校企合作“三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有明显成效
坚持学校主体,政府协调、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专业建设机制,以校企对
接为根底,加强与扬州市维扬区科技局、扬州市机械工程学会、江苏一重数控机
床、扬州金叶水箱、扬州元辰汽配、扬州恒旺五金机械、扬州鼎隆机械、扬州秋
源压力容器制造等单位共建本专业的力度,有效地深化“专业对接企业、团队对
接工程、学生对接岗位”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推行专业课“课堂工场化与
工场课堂化”教学模式;以产业人才需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以专业教学、人员
培训、技术开发等合作工程为依托,将行业和合作企业的生产、设备、标准直接
引入教学过程,将职业岗位的职业道德要求和企业文化引入校园,实现毕业生就
业与职业卤位零距离市接。
(2)课程体系改革有明显突破
研究和制定“识岗学习一贴岗实训一顶岗实习”三层次能力递进专业课程体
系的内涵,并以此为主线,开发基于机械加工过程的课程体系,形本钱专业人才
培养方案。与协议合作企业合作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内容,开展本专业教学资源库
建设,实现专业优质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完成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为编
制;完成5门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其中1-2门到达省级精品课程标准,3门到
达校级精品课程标准.
3.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
(1)专业带头人培养
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选拔高水平、高素质和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的多能型
人才作为培养对象,通过建立和落实相应的培养、考核制度,保障培养时间和经
费,保证培养质量。其中一名专业带头人侧重带着教学团队进行教学改革和课程
建设、实训实习条件建设和教学科研工程实施;另一名专业带头人侧重于技术效
劳和社会效劳,参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行业标准,协助企业完成产品的研发和制
造,探索与企业深度合作开展人才培养的途径、方式,成为学校和企业工学结合
的引导者。
(2)骨干教师培养
选拔、培养6名熟悉教学业务和教育标准,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积极参
加实训室建设和企业锻炼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为培养对象,其中至少1名江苏省普
通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通过分批选送到相关院校进行对口
专业进修、企业顶岗实践、技术兼职等途径,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
(3)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
完善兼职教师甄选、聘用等管理制度。建立4C-50名以上兼职教师的数据库,
在机械制造企业中聘请既有一定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中
级以上职称)或高水平技术工人(技师、高级技师)担任兼职教师;从生产一线
选聘具有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经过教学方法培训成为实习指导教师;学生在校
外企业实习阶段,聘用企业中实践能力强的技术人员和工人作校外实习指导兼职
教师。学院与兼职教师所在单位及其本人签订相应协议,给予相应的福利待遇及
优惠政策,以保持兼职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
4.生产性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有进一步拓展
逐步将我校机械工程技术实验实训基地,建成集教学、生产、培训与职业技
能鉴定、技术开发与效劳于一体的开放式生产性实训基地,使其技术水平、运行
机制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到达先进水平;整合校内外实训、实习资源,增加设备的
数量,提升设备技术档次,提高机械工程技术实验实训基地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性
实训能力;对机械工程技术实验实训基地进行数控机床网络化建设,实现现有数
控机床、CAD/CAM机房和新增设备的网络连接与管理,形成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
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网络数控加工技术水平。启动并完成5个实训室等建
设任务;同时,结合区域特点,采取多层次、广泛合作原那么,在已建立26家
校外实习基地根底上,新建12家理念先进、设备先进、管理先进、可提供充足
实习岗位的校外实习基地,使K期紧密型校企合作实习基地稳定在38家左右,
年接纳顶岗实习学生总量300人。加强实训教学管理,严格实训教学考核。
5.区域经济效劳能力进一步增强
成立科技效劳团队,开展科技效劳、科技咨询、科技开发等活动,每年承接
2-4项横向合作工程;充分发挥江苏职业教育数控技术实训基地、扬州职业大学
机械工程技术实验实训基地的作用,充分利用设备资源和技术优势,强化效劳与
辐射能力的建设,深入开展与企业间的生产协作、技术开发和技术培训,以及职
教师资培训、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构建适应学历教育、终身教育、职业资格培
训并重的教学体系,主动开展继续教育和各类技能培训工作,每年向社会培训各
类培训达1000人次以上。
6.三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初步建立适合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教学管理、
质量保障及监控的规章制度和运作机制。全面推行顶岗实习过程管理,严格过程
管理,全员发动,全员参与,建立起有关顶岗实习的管理制度、作业文件和考核
方法,继续实施有校企双方共同签发的“工作经历证书”,保证学生顶岗实习既
有学习任务,又有生产任务,做到学习与生产相结合。
建立起适应学院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弹性学制和学分制,以ISO全面的管理
理念,加强对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严格考核(内审),并不断改良与完善。
校企共同每年对不少于15%的毕业生质量及就业情况等主要教学信息进行定期
采集,建立社会和企业需求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通过对所获信息进行系
统分析,促进专业结构调整和培养方案的优化。
三、建设内容
立足扬州,面向江苏,乃至长三角地区机械装备制造业,围绕企业机械加工
过程,构建课程体系,以企业典型零部件制造过程为依据开发实训工程和工学结
合课程,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双师”素质团队和“双师”结构团队为质
量保障,以机械加工窗位能力要求为培养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
手段;通过校企合作,建设集教学、生产、培训、技术效劳等多功能于一体1勺生
产性实训室,实施和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完善实训实习过程的考核
与管理制度,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一)“三对接”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1.强力推进专业与企业深度对接
依托制造业“江苏创造”的优势,瞄准机械装备产业的岗位需求,与协议专
业共建单位合作,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确定岗位任职要求。根据机
械制造业开展的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必备的知识、能力、素质要
求,完善专业培养方案,优化T程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上充分表达职业性、实
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探索不同形式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途径,邀请企业参与顶
岗实习等教学环节的管理,参与工学结合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参与人才培养质量
的评价和考核。通过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机制,提高学生胜任职业岗位
的能力,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与机械制造业无缝对接,进一步深化“专业对接企业、
团队对接工程、学生对接岗位”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施“课堂工
场化与工场课堂化”双化教学。
(1)建立“校中厂”一一课堂工场化,吸引扬州元辰汽配、扬州长江水泵
多家等企业将产品向我校机械工程技术实验实训基地转移,结合企业产品开发机
制工艺及夹具实训工程,满足学生生产性实训需要。
(2)在顶岗实习单位设立“厂中校”一工场课堂化,在企业设立和完善
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学生以企业准员工的角色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6个月以
上),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由企业教师进行指导,学校与企业共同管理,实现校内
生产性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的有机衔接与融通。进一步拓展在生产岗位上进行职
业技能训练的广度与深度,拓展专业课程与工作现场相结合的宽度,进一步深化
“课堂工场化与工厂课堂化”的双化教学改革。
2.强力推进学生与岗位深度对接
(1)学生职业能力形成岗位化
根据本专业岗位(群)职业能力要求和形成规律,围绕“职业专项能力一职
业综合能力一就业岗位能力”的能力递进路线,构建图5所示的“识岗学习f贴
岗实训一顶岗实习”工学结合思路,并以此为主线,将专业教学与校内生产性实
训基地、校外贴岗实训企业和顶岗实习企、业的相结合,让学生在各个阶段的专业
学习均与真实生产结合,实现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系统化、职业技能训练渐进化、
职业能力培养岗位化、职业素质培养全面化的人才培养特色。
识岗
顶岗
在学院生产性
A~卜学王旬预就
实训基地进行机械一业企业进行顶卤
加工操作、产品检
实习。通过与从
测、装配等基本技
业卤位磨合,实
能训练,了解岗位不尸后六+FH部
识岗与图5“识岗学习一贴岗实训一顶岗实习”思路I生产要求,通过
参与测绘、加工、装配真实产品的生产性实训,实现车工、铳工、机械装配、工
艺工装设计等职业专项能力的培养,同时了解本专业所面向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岗
位职责,实现岗位体验。
贴岗实训是指学生在机械工程技术实验实训基地和校外贴岗实训基地中,通
过对企业生产流程各个环节的参与,将各项职业专项能力进行综合运用,并了解
实习企业的企业文化,学会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其职业综合能力,使其能
够适应本专业岗位群的多个岗位要求,培养职业迁移能力,实现岗位理解。
顶岗实习是指结合订单培养要求,通过在预就业企业中的顶岗实习,使其能
够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到达本专业培养“好用、顶用、耐用”高端技能型专门
人才的培养目标,实现岗位融入。
(2)工学结合实施全程化
我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进程见表3。
表3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群人才培养过程表
、才培养阶段
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
学期/周
IIIIIIIVVVI
企业融入度\
18181818108152
课程体系必修型职业技术型根底深技术核心课程
(三年不断线)理论课职业技术核心课程创新拓展课程
实践教学体系
课程实践层综合设计、技能训练层企业应用、实践创新层
(技能提升)
认识岗位贴近岗位毕业设计
毕业
三个层次制图测绘竞赛数控技能竞赛顶岗实习
辩论
钳工技能比赛虚拟工艺方案设计竞赛参与产品设计
校内专兼职教师
企业兼职教师校内专兼职教师为主、企业兼职教师与校内专兼职
和企业兼职教师
融入度企业兼职教师参与教师共同参教学与管理
共同参与教学
第一阶段:识岗学习第1-2学期,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生产现场或车间
教室完成主要职业根本技能训练和专业课程教学;
第二阶段:贴岗实训第3-4学期,学生在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贴岗实
yii,见习产品的整套生产流程生产与管理,提高职业综合能力;
第三阶段:顶岗实习第5学期的后8周和第6学期,学生在顶岗实习企
业中按照准员工要求进行顶岗实习,实现就业与顶岗实习的无缝对接。
(3)职业素质培养的全面化
在工学结合的各个阶段,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技术知识、操作技能和根本
职业素质的全面养成。识岗学习主要培养学生的劳动纪律、平安文明生产、责任
意识等根本职业素养,贴岗实训主要引导学生接受企业文化教育、学会正确的职
业生涯规划,顶岗实习是对学生职业素质检验与提高。通过三个阶段的工学绢合,
将职业素质的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
3.强力推进团队与工程的深度对接
针对机械加工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规律,开发突出
岗位能力培养的专业核心课程。以企业产品加工、生产任务为载体设计课程,整
合、序化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实训、实习任务,形成教学工程。组建学生学习团
队、教师教学团队。通过教、学团队对接教学工程,实现课堂与生产现场相垢合、
实验实训教学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的“课堂工场化与工场课堂化”教学改革,切实
提高学生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在工程教学中通过建立与企业尽量相同的实训环
境,实训车间推行5s管理、制订企业化的管理利考核制度,让学生在校内也体
验到工作岗位的职责和要求。
(二)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1.构建基于机械加工过程的课程体系
根据就业岗位群技能分析,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构建基于机械加工工
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具体如图6所示。课程体系按机械加工工作过程分成六大模
块:图纸分析过程、工艺分析过程、工艺方案制定过程、工装设计过程、生产
组织、产品质量检验与分析处理过程。每一教学模块中,根据岗位职业技能培养
的要求,制定有相应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及实践训练工程。
在专业中全面推行职业能力证书与教学内容相融合的模式,通过对理论与实
践教学内容的全面梳理,在保证高职教育必要的文化思想素质和岗位适应能力的
培养前提下,将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的“应知”、“应会”内容融入教学体系与教学
内容中,从教学整体设计上来保证毕业生工艺实施能力的提高和职业任职资格的
落实。合作企业不仅参与研究和制定培养目标、教学方案、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
而且参与实施与企业结合的相关局部培养任务。
能力要求:识图、制图能力,机械制造根本
能力,机械机构分析、设计能力
相应课程:机械制图、机械CAD/CAM、工能力要求:掌握金属切削原理的能力,应用加工设
程材料与热加工、机械设计根
备的能力,机械加工工艺分析能力
底、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
相应课程:机械加工工艺与实施、现代加工设品、
实践环节:测绘、机械CAD/CAM综合实训、金属切削原理
机械根底综合实训、机械制造实训实践环节:机械加工工艺分析实训、
分析图纸阶段
分析工艺阶段
能力要求:T艺方案制定与实施能力,数控
加工编程及操作能力,夹具设计与应用能力
相应课程:机械加工工艺与家具设计、数控加
工及编程、机械加工方法与通用设
备、特种加工、典型零件加工工艺
制订等
实践环节:制定典型零件工艺实训、组合夹具
工艺方案制订阶段
的组装实训,数控加工及编程实训
机械加工
能力要求:专用工装、机械CAD设计及制
工作过程作能力,机械装置拆装能力
相应课程:机制工艺与工装设计、机械精
度设计与检测、加工设备控制
工装设计制作阶段
实践环节:机械加工工艺及实施综合实训、
机械装置拆装实训
能力要求:生产方案、调度能力,生产组织与管理能力
相应课程:企业生产组织与管理
生产组织阶段
实践环节:生产组织与调度实训
产品质量检验、分析能力要求:产品质量检测能力、机械设备与工装调试能力
相应课程: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机械加工方法与通用设备、
处理阶段
特种加工、、机械加工工艺及实施
实践环节:产品质量检测实训
核心课程
核心能力机械根底与综合实训
机械加工工艺与夹具设
加工设备操作能力
计
机械CAD/CAM应月能力
典型零件加工工艺制订
机械加工工艺及实施能力
企业生产组织与管理
专用,装设计能力
机械CAD/CAM综合实
产品1质量检验能力
训
机床电气控制与PLC
图6基于机械加工工作过程的课程链
(2)推行“课堂工场化与工场课堂化”的教学模式
按照“工学结合”的总体思路,围绕岗位技能培养开展教学,以任务驱动、
工程导向方式设计教学组织体系,以理论与实践教学合一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过
程。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通过“课堂工场化与工场课堂化”的教学模式构建与实
施,把培养学生岗位技能的过程设计为边讲边练的过程,实训室与专业教室同一,
主讲教师与实训指导教师同一,教学内容与实训内容同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热情,保证教学质量与效果。为此,建设兼具示范现场教学和课堂功能的实训
室,将工艺实施类核心课程的教学放在组合夹具与虚拟设计、工艺装备展示室等
实训室进行;将工程材料与热加工、机械制图等局部课程教学下移到实训室和机
械零部件测绘实训室进行,为“课堂工场化与工场课堂化”的教学提供硬件根底。
建设双师素质教学团队,教师要能带着工程解决实际问题,胜任“教、学、做”
一体化训练的组织实施与科学评价工作。建设以专业核心技能进行单元划分的工
程课程,为“课堂工场化与工场课堂化”的教学提供软件支撑。
(3)职业岗位分析
根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市场调研、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企业实
践专家的研讨,进一步对本专业面向的工作岗位要求进行职业分析,明确本专业
面向工作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及职业资格证书,如表4所示:
表4职业岗位、主要工作任务、职业资格证书一览表
职业岗位主要工作内容职业资格证书
熟悉图纸;读懂工艺文件;装夹工件;安装刀具;
机床根本操作;使用量具对加工产品进行检测;机车工(或数控车)
设备操作
床设备日常保养;并对生产中的问题进行反应和提铳工(或数控钱〕
出改良意见
熟悉图纸;依据加工要求,对加工零件进行工艺分
产品机械加工制图员
析并安排工艺路线;合理选用材料、刀具、量具、
工艺编制
机床、加工参数;编制工艺文件;产品质量控制工艺员
熟悉图纸;对常用机械零件的结构进行设计;依据工具钳工、
工艺装备设计工序要求和生产条件,设计专用机床夹具等工艺装
与制造备的机械结构;利用三维软件进行工艺装备建模与三维CAD或Pio-E应
制造;用工程师
机械加工车间作业环境设计;机械加工车间的生产
生产现场管理
任务方案制定与现场作业管理;机械产品营销商务
与效劳
合同、标书编写与工程管理
(3)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按照图6所示的基于机械加工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思想,根据BAG法,
召开专业建设与指导委员会会议,组织企业行业的实践专家进行研讨,确定从机
械加工工艺制订到生产实施的机械加工工作过程中,本专业四个职业岗位对应的
主要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对应的职业能力如表5所示:
表5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
A1-1:熟悉机械产品零件图样和装配图样的国家标准
T1:机械图样绘制A1-2:能使用游标卡尺等工具测量衣品的结构尺寸
A1-3:能使用AutoCAD等软件绘制零件图样和装配图样
A2-1:能够选用常用工程材料的牌号
A2-2:能够选择所加工零件的热处理方法
A2-3:能够根据所加工产品图纸,分析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性
A2-4:会制订中等复杂产品的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A2-5:能够绘制加工工序图
A2-6:能够查阅手册备齐各工序的刀具、量具、机床设备、机床夹具
T2:产品机械加工A2-7:能够选择工序加工尺寸测量的工具
工艺编制A2-8:会确定切削用量参数等
A2-9:能够了解市场加工各种报价信息并初步估算生产本钱
A2-10:会编写工艺过程卡和工序卡等工艺文件
A2-11:具有质量意识
A2-12:具有本钱意识
A2-I3:具备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A2-14:具有环保意识
A3-1:能够识读工序卡片等工艺文件
A3-2:会根据工序要求选用专用机床夹具、检具
A3-3:能够根据工序加工要求,设计机床专用夹具结构方案
A3-4:能够使用三维软件建立机床夹具的三维模型和虚拟装配,并对
加工部件进行计算辅助编程
T3:工艺装备设计
A3-5:能够备齐夹具标准元件(标准紧固件、定位元件、夹紧元件)
与制造
A3-6:能够选用机床夹具元件的材料
A3-7:能够完成机床夹具非标准元件的结构设计
A3-8:能够装配中等复杂程度机床专用夹具并进行安装调试
A3-9:具有质量意识
A3-10:具有本钱意识
A4-I:能够看懂工艺文件和产品的零件图
A4-2:准备毛坯、刀具、量具、夹具
A4-3:会安装工件、刀具,并会刃磨与调整刀具
A4-4:会操作车床(含数控车)、铳床(含数控铁)、磨床、电加工线
切割机床、电加工电火花机床
A4-5:能够编写数控车或数控钱的加工程序
T4:机床设备操作A4-6:能够使用一种3维CAM软件进行数控镀铳的辅助编程
A4-7:能够使用量具对加工零件进行精度测量
A4-8:能够对机床进行维护、保养、调整
A4-9:会对本工序生产中的问题进行反应和提出改良意见
A4-10:具有质量意识
A4-11:具有平安意识
A4-I2:具有本钱意识
A5-1:能够看懂工艺文件和产品的零件图
A5-2:会使用游标卡尺、千分尺、百分表、硬度计、三座标测量机等
测量工具
T5:产品质量检测A5-3:能够使用尺寸分布直方图等工具进行产品加工质量分析
A5-4:会对生产中的问题进行反应和提出改良意见
A5-5:具有质量意识
A5-6:具备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A6-1:熟悉车床、铳床、磨床等机床类型的结构组成,并能够对机床
进行日常保养和调试
T6:机械加工设备维A6-2:能够判断机床的机械故障和液压(含气压)系统故障
护A6-3:能够判断机床的电气控制系统故障
A6-4:具备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A6-5:具备信息获取能力
A7-1:能够对生产现场环境进行设计
A7-2:能够在企业质量管理人员指导下制作、实施和维护生产看板
A7-3:能够读懂企业生产方案并进行分解与评估,并制作班组生产作
T7:生产现场管理业方案
A7-4:会编写标准作业文件
A7-5:具备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A7-6:具备信息获取能力
A8-I:会计算与估算机械产品生产报价
A8-2:能够操作计算机并能上网查询市场动态和相关营销消息
A8-3:能够快速、准确地口头表达相关机械产品的性能、加工要求
T8:机械产品营销A8-4:能够利用办公软件进行营销购、销、存合同、标书等文件的制
商务与技术支持作、整理
A8-5:具备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A8-6:具备信息获取能力
A8-7:具备遵守法规,讲诚信的职业素质
(4)学习领域课程构建
根据对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分析,按照职.业成长规律与学习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能办公设备公司用户手册
- 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专项协议
- 西游记精彩篇章故事解读
- 疏竣河道施工方案
- 砍伐刚竹施工方案
- 新产品上市市场布局计划
- 八下冀教数学试卷
- 环保行业污染物监测与治理方案
- 教育培训行业的在线直播教学系统开发
- 深圳外墙防水材料施工方案
-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程资料
- 机电传动单向数控平台-矿大-机械电子-有图
- 抖音团购培训
- 刑事诉讼法综合实训报告
-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即景》作文500字【9篇】
- JJG 703-2003光电测距仪行业标准
- 漫话春秋战国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垃圾运输清运合同
- 机动车检测行业年终总结
- 2024年不良资产处置相关项目融资计划书
- 2024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饭圈文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