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基础(秦汉时期)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_第1页
历史学基础(秦汉时期)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_第2页
历史学基础(秦汉时期)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_第3页
历史学基础(秦汉时期)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_第4页
历史学基础(秦汉时期)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学基础(秦汉时期)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单项选择题2.名词解释3.史料分析题6.论述题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秦朝统一全国,实行“车同轨”“书同文”的政策,其中文字统一为( )。A.楷书B.大篆C.小篆D.隶书正确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秦朝统一文字的政策。秦统一后,李斯受命统一文字,在秦国文字的基础上制定了小篆,在全国推行。知识模块:秦汉时期鉴于汉匈关系的状况,汉初向汉高祖提出和亲政策的是( )。A.陈平B.张良C.娄敬D.萧何正确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汉匈关系。西汉初年,匈奴在冒顿单于的治理下力量强大。在白登之围后,娄敬(刘敬)根据汉匈的实力对比,提出了和亲的建议,并开放与汉匈之间的关市,为汉初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知识模块:秦汉时期白登之围中,围困汉高祖刘邦的匈奴单于是( )。A.头曼B.冒顿C.老上D.军臣正确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汉匈关系。冒顿单于时期,匈奴实力大增。白登之围中,围困刘邦的正是冒顿单于。知识模块:秦汉时期汉昭帝时,桑弘羊与贤良文学六十余人对当时的施政纲领进行了讨论,这就是著名的盐铁会议。后来根据盐铁会议整理而成《盐铁论》,其整理者是( )。A.董仲舒B.公孙弘C.主父偃D.桓宽正确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汉代中期的国家政策转向。汉武帝去世前,就发布了“轮台罪己诏”,标志着汉帝国政策的转变。汉昭帝即位后,又召开盐铁会议继续讨论此事,而桓宽的《盐铁论》正如实记载了这一事件。知识模块:秦汉时期秦汉时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其中汉高祖采取了( )一系列政策。①商人不得为官②商人禁止拥有私田③实行“贵粟政策”④重视农桑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正确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汉初的重农抑商政策。其中贵粟政策是晁错向汉文帝提出的。知识模块:秦汉时期6.下列选项中,属于汉武帝时期削弱地方诸侯势力的措施是( )。①推恩令②左官律③附益法④酎金夺爵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正确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汉武帝时期削弱诸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其中,推恩令、左官律、附益法、酎金夺爵等措施均是汉武帝打击地方势力的重要措施。知识模块:秦汉时期.东汉时期,主要负责保卫京师的部队是( )。A.南军.北军C.黎阳营D.雍营正确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东汉时期的军制。东汉时期,中央军队主要有四支,首都有两支。南军分两部:一部掌守卫宫殿和侍从,一部掌守卫宫门;北军掌营兵,保卫京师。黎阳营和雍营都是中央驻扎地方的军队。知识模块:秦汉时期导致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分裂割据的根本原因是( )。A.外戚宦官专权B.党锢之祸C.豪强地主的势力不断膨胀D.黄巾大起义正确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东汉的政治特征。东汉政治的特征就是豪强地主势力强大,汉代统治者施行种种缓和矛盾的措施,其受益的都是豪强地主。于是豪强地主便逐渐形成了强大的政治军事经济集团,这是东汉末年分裂的根本原因。知识模块:秦汉时期公元36年,光武帝平定了割据蜀地的( ),东汉实现了全国的统一。A.隗嚣B.公孙述C.董宪D.刘永正确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东汉统一的过程。东汉统一经历了平定关东、攻占关中、并陇灭蜀三个重要阶段。其中,灭亡公孙述是战争的最后阶段。知识模块:秦汉时期冶铁技术中的淬火法提高了铁器的坚韧与锋利程度,这一技术最早出现在( )。A.西周B.东周C.西汉D.东汉正确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两汉时期的冶铁业。西汉时期,煤成为冶铁的燃料,人们发明了淬火技术;东汉时,杜诗发明水排,使中国冶铁水平长期领先世界。知识模块:秦汉时期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击败匈奴,在匈奴浑邪王、休屠王等故地设立了河西四郡,分别是( )。A.酒泉郡、敦煌郡、张掖郡、武威郡B.雁门郡、武威郡、云中郡、朔方郡C.酒泉郡、武威郡、定襄郡、张掖郡D.酒泉郡、武威郡、敦煌郡、张掖郡正确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河西四郡的所指。河西四郡即酒泉郡、武威郡、敦煌郡、张掖郡。知识模块:秦汉时期汉灵帝熹平四年(175),学者用隶书写成五经,镌刻成碑,立于太学,这就是《熹平石经》,这是我国最早的官方定本的经书,以下参与此次校对的学者有( )。A.刘歆B.刘向C.许慎D.蔡邕正确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熹平石经》的校刻。熹平四年(175),议郎蔡邕和中郎将堂溪典、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碑等人开始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次石经刻制工程,至光和六年(183)告成。因始于熹平年间,故称《熹平石经》。知识模块:秦汉时期1957年5月8日发现的世界上已知最早的人造植物纤维纸是( )。A.蔡侯纸B.灞桥纸C.藤纸D.植物纤维纸正确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中国古代造纸术。灞桥纸是已知最早的人造纸。蔡侯纸是蔡伦改进了的纸,这种纸很便宜,且质量高,原料又很容易找到,所以逐渐被普遍使用。知识模块:秦汉时期为了加强与乌孙的关系,西汉先后将( )和( )两位公主远嫁乌孙王,巩固了汉与乌孙的关系。A.解忧、细君B.解忧、昭君C.细君、解忧D.细君、昭君正确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西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和亲政策。先后远嫁乌孙的是细君和解忧两位公主。知识模块:秦汉时期发明五禽戏和麻沸散的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 )。A.扁鹊B.张仲景C.华佗D.淳于意正确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中医的基本知识。其中华佗以发明五禽戏和麻沸散著称。知识模块:秦汉时期名词解释21-2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书同文正确答案:“书同文”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文字改革。战国时期六国文字的异形和混乱,严重影响着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命令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太史令胡毋敬等对文字进行整理,制定出小篆,作为标准文字,通用于公文法令。后来程邈又根据当时民间流行的字体,整理出更为简便的隶书,作为日用文字在全国范围推广。秦始皇和李斯改革并统一文字,对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解析:此题考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文化政策。答案中应当指出书同文的原因、过程以及重要历史意义。知识模块:秦汉时期萧规曹随正确答案:“萧规曹随”指西汉曹参全盘继承萧何的治国方略。萧何是汉朝的开国丞相。汉高祖刘邦建立汉王朝后,各种律令制度皆由萧何亲手制定。萧何死后,曹参继而为丞相。曹参为相后,并未有多大的政治举措,而是凡萧何制定之制度法规,他都照行不变。汉朝的各种事业因之而有一个稳定持续的局面,此举也是汉初黄老之治的重要体现。解析:此题考查汉初政治。答案中应当指出这一典故的具体所指、历史过程以及重要意义。知识模块:秦汉时期刺史正确答案:刺史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地方监察官。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严密控制,于元封五年(前106),将京师直辖以外的地方分为十三个监察区,每州设置刺史一名,称州刺史,监察地方。州刺史以六条问事,主要是监察郡守、尉、王国相以及强宗豪右等地方势力。刺史的设置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刺史在东汉末演变为州的行政长官。解析:此题考查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答案中应当指出刺史设置的时间、背景、方式、过程以及刺史设置对汉代政治的重要影响。知识模块:秦汉时期轮台罪己诏正确答案:“轮台罪己诏”是汉武帝晚年颁布的具有改变国策意义的重要政令。汉武帝时期,由于长期对外战争,人力、物力损失严重。征和四年(前89),汉武帝拒绝了桑弘羊在轮台扩大屯田的建议,下“罪己诏”。从此以后,汉武帝停止对外征伐,转向对内政的整顿,任用田千秋和赵过等人,发展生产。汉武帝的政策转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社会安定,生产恢复。解析:此题考查汉武帝晚年的政策转向。答案中应当指出汉武帝“轮台罪己诏”发布的背景、时间以及重要的影响。知识模块:秦汉时期代田法正确答案:代田法是西汉时期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汉武帝末期,搜粟都尉赵过总结了西北地区抗旱斗争的经验,推行代田法。代田法把一亩地分成三酬和三垄,年年互换位置,以休养地力。下种时把谷物种在酬里,幼苗长出后,把垄上的土推到酬里,这样作物入土深,抗风耐旱。代田法配合便巧的农具,实行精细的田间管理,每亩产量增加了一斛到三斛。解析:此题考查汉代农业技术的进步。答案中应当指出代田法的具体实施的时间、实施者、具体方法以及效果。知识模块:秦汉时期丝绸之路正确答案:丝绸之路是古代中西交流的重要商路,开通于西汉。当时,自长安经河西走廊通向中亚共有两条路:一条出阳关,沿昆仑山北麓西行,经安息到达大秦,或者由大月氏南人身毒(印度);另一条路是出玉门关,沿天山南麓西行,至康居等地。丝绸之路加强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解析:此题考查中西文化交流。答案中应当指出丝绸之路的开通时间、路线以及重要意义。知识模块:秦汉时期史料分析题29-30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阅读以下史料,并回答问题: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异日韩王纳地效玺,请为藩臣,已而倍约,与赵、魏合从畔秦,故兴兵诛之,虏其王。寡人以为善,庶几息兵革。赵王使其相李牧来约盟,故归其质子。已而倍盟,反我太原,故兴兵诛之,得其王。赵公子嘉乃自立为代王,故举兵击灭之。魏王始约服入秦,已而与韩、赵谋袭秦,秦兵吏诛,遂破之。荆王献青阳以西,已而畔约,击我南郡,故发兵诛,得其王,遂定其荆地。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令荆轲为贼,兵吏诛,灭其国。齐王用后胜计,绝秦使,欲为乱,兵吏诛,虏其王,平齐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成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日:‘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谧。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史记.秦始皇本纪》问题:以上材料反映了哪种制度?正确答案:秦始皇与君臣讨论的正是影响中国两千年的中央专制皇权制度。涉及知识点:秦汉时期请对这种制度进行述评。正确答案:公元前221年,秦国在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机器,以巩固对全国的统治。①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秦始皇自号“皇帝”,以显示自己的尊贵、神圣;规定皇帝自称朕,命称制,令称诏,印称玺,废除谥法,皇统以世系纪。②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是为三公。丞相是百官之长,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为军队首脑,协助皇帝掌握军队;御史大夫掌监察,并牵制丞相,以防其专权。三者互相分权、互相牵制,最高权力握于皇帝之手。③在中央低于三公的是九卿。主要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廷警卫;太仆,掌宫廷车马;典客,处理少数民族事务及外交;廷尉,掌司法;治粟内史,掌全国财政税收;宗正,掌皇族事务;少府,掌全国山河湖海税收和手工业制造。三公九卿由皇帝任免,概不世袭。④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全国推行郡县制,以郡统县。全国设36郡,后增至40郡。郡守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郡守之下又设郡尉,辅佐郡守掌管全郡军事;设郡监,负责监察。郡县主要官吏均由朝廷任免,各郡每年须向中央报告本地的租税收入、户口统计及治安情况等,通过上计制度受中央考察。一郡之内辖若干县,万人以上的县设县令,不足万人的设县长。县令、县长之下设县尉,掌全县军事;设县丞,助理县令、县长,并负责司法裁判。县以下有乡、里两级基层管理组织,乡设三老、啬夫等职,里设里典。县下还有亭的置建,设亭长,负责地方治安。由朝廷至郡县乡里层层控制,国家权力自上而下延伸到社会最底层,又自下而上逐级集中到最高统治者皇帝手中,这样就构成了一套严密的地方机构。这也是秦以后历代王朝的基本统治模式。秦始皇通过上述措施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严密的统治网,强化了国家机器,巩固了统治。这一整套制度基本为后来的王朝继承下来,对中国历史的影响非常巨大。解析:通过《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一段对话,可以判定此为秦统一以后君臣讨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第二小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对这一制度的内容以及影响进行简要的述评。知识模块:秦汉时期论述题简述秦始皇巩固专制主义皇权的重要措施。正确答案:秦统一中国后,从各个层面加强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全国范围内确认土地的私有。公元前216年秦始皇“使黔首自实田”,命令土地私有者必须向政府呈报所占土地的份额,政府根据所报数额征收田租。这意味着国家以法令的形式正式确认了土地私有制。(2)控制民众。秦统一之后,迁徙天下富豪十二万户于咸阳,以控制东方六国的贵族,同时收集天下兵器,集中在咸阳,统一销毁,铸造十二铜人,立于咸阳。在全国统一推行户籍制度,加强对民众的管理和控制。凡男子均需申报年龄,称“书年”;成年载于户籍,以备征发徭役,称“傅籍”;人口迁移由政府批准后登记,称“更籍”。还令百姓申报土地面积,载入户籍,作为征收租税的主要依据。(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秦始皇令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和太史令胡毋敬制定出小篆,作为天下通行的标准文字,通用于公文法令。统一货币,定货币为二等,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同时也将商鞅变法时制定的度量衡制度推行于全国,作为统一的标准。为了加强对北方匈奴的控制,秦始皇修建了以首都成阳为中心的驰道,令蒙恬修筑了一条由成阳向北延伸的直道,规定车轨的统一宽度为六尺,以保证车辆畅通无阻。(4)加强思想统治。公元前213年,大臣争论分封、郡县制的优劣,博士淳于越等倡言以古为师,主张分封,未被采纳。丞相李斯借机将事态扩大,指责儒生以古非今,制造思想混乱,对专制统治不利,建议焚书和禁止私学。具体包括:除秦记、医药、卜筮、农书及国家博士所藏诗书外,百家语、私人所藏儒家经典、诸子和其他古籍,必须一律销毁,否则处以黥刑并罚作城旦;谈论诗书者死,以古非今者族;严禁私学,如欲求学,则“以吏为师”。(5)巩固边疆,北征匈奴,南下南越。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北方边境的匈奴经常进犯,对秦政权形成很大威胁,为此秦始皇从内地迁徙30万民众北上,移民屯垦,派蒙恬北击匈奴,同时在原先秦、赵、燕三国修筑的长城基础上,修建了一条西起临洮,东到鸭绿江的抵御匈奴的万里长城。在南方,派屠睢率50万大军征服百越,设置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并为了转运军粮,还开凿了沟通湘水和漓江的灵渠,打通了珠江水系和长江水系。在西南夷也派人前往安抚,加强了西南与中原的联系。解析:建议考生从土地制度、民众控制、统一度量衡、思想控制以及边疆巩固五个方面全面论述秦始皇巩固政权的措施。知识模块:秦汉时期简述王莽改制。正确答案:西汉后期,汉王朝危机四伏。公元8年,王莽废掉孺子婴,正式称帝,改国号“新”,改元“始建国”。王莽建新后,为了解决长安长期以来存在的土地兼并以及奴婢等问题,颁发诏令,开始托古改制。(1)王莽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①王莽宣布更名天下田为王田,奴婢为私属,均不准买卖。“王田”就是实行土地国有制,也就是废除土地私有制,重新分配土地。废除奴婢制度,改奴婢之名称“私属”,违令者治罪。②推行五均六筅。五均是管理市场物价的官署。六筅是官府专营盐、铁、酒,专营铸钱,征收渔猎樵采之税和五均赊贷,共六事。③不断改革币制,王莽共改革币制五次。④附会周制,改革中央机构,调整郡、县划分,改易官名、地名等,导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