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6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3F/09/wKhkGWdRUqKAanylAAIZO_n5Qec612.jpg)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6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3F/09/wKhkGWdRUqKAanylAAIZO_n5Qec6122.jpg)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6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3F/09/wKhkGWdRUqKAanylAAIZO_n5Qec6123.jpg)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6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3F/09/wKhkGWdRUqKAanylAAIZO_n5Qec6124.jpg)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6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3F/09/wKhkGWdRUqKAanylAAIZO_n5Qec61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6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1.科举制度的变更(1)背景:随着西学的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开展,19世纪80年头后,科举制度发生一系列变更。(2)表现①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清政府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在康有为等人的建议下,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下令全部考试悉照旧制。②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为高校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③1905年,光绪帝诏准袁世凯、张之洞等人的立停科举之奏,确定自1906年起,全部乡会试一律停止,并令学务大臣快速颁发各种教科书,责成各督抚严饬府、厅、州、县,抓紧于城乡各处遍设学堂,将育人、取才合于学校一途。至此,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1000多年的科举制度最终被废除。【特殊提示】科举制度在1905年被废除的根本缘由是科举制不能满意国家选拔人才的须要。2.选官制度的改革(1)官制改革:裁减冗署冗官,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接连设农工商部、巡警部、学部等部门,瓦解了传统的六部建制。(2)选官制度部分更新:规定凡学堂考试合格毕业者,均赐予贡生、举人、进士等出身,对成果优秀者进行殿试后,“酌加擢用,优予官阶”。(3)学堂选官制度的确立: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设立。(4)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的确立:清政府制定了《考验游学毕业生章程》,确立了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规定每年实行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考试结果分最优、优、中等3等,不同等级者分别被赐予进士、举人、拔贡出身,再被安排相应官职。【特殊提示】清政府选官制度改革的缘由:西方近代教化模式与内容的传入;“清末新政”的实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实业救国思潮的出现;科举制的弊端。二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1.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1)制度建设:南京临时政府出台了官员选拔方面的一系列法规草案。尽管由于南京临时政府仅存在数月,文官选拔制度基本停留在纸面上,但对日后民国文官制度的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2)指导思想: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①内容:孙中山认为,在官员选拔方面,应以考试制度为主,也就是在“五权宪法”的框架之中,国家建立考试院,主管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同时,要完善国家政治制度,建立文官的培育、任用、监察等方面的运行机制。②影响: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进一步奠定了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2.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考试制度(1)建立:1913年初,北洋政府颁布了《典试委员会编制法草案》《文官考试法草案》,这是文官考试制度建立的标记。(2)选拔官员的方式:主要采纳考试和甄别两种方式。①考试:文官考试由政事堂铨叙局负责,文官高等考试和文官一般考试各实行过两届,司法官考试、知事试验、留学毕业生甄拔考试等也实行过数届。②甄别:主要是指对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通过检验毕业文凭、调查经验、检查工作成果、考查学识与工作阅历等确定其能否留任。这是旧人事制度向现代文官制度转变的一个重要措施,用意在于保持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特殊提示】北洋政府时期文官考试制度的特点:是对封建选官制度的否定;以立法、制定条例的形式实施;选拔形式多样,考试和资格并重;多次改革,逐步完善。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1)建立:从1929年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到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标记着公务员制度的建立。(2)制度来源: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继承、汲取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3)内容:公务员的选任由最高考试机关——考试院负责,孙中山关于文官考试的思想主见,几乎全部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确立。此外,对一般在职人员,国民政府也效仿北洋政府,采纳甄别审查措施,使其取得任用资格。(4)局限:尽管制度规定严密,但实施过程中漏洞百出,任用私人现象始终无法禁绝。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1.新中国成立后:沿用民主革命时期由中共中心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管理的干部制度。干部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国家干部人事管理体制、原则、机构,以及干部选拔、任用、考核、沟通、培训等内容。后来,我国又建立了在中共中心及各级党委组织部统一领导、统一管理下的分类管理的干部制度。2.改革开放以后(1)改革和完善干部制度:在干部选拔、任用、考核、奖惩、离休、退休、培训、工资、回避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坚持贯彻中国共产党管理干部的根本原则下,我国逐步实现了干部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特殊是在干部管理体制上不断加强法制建设,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2)国家公务员制度①建立:1993年,公务员制度起先推行。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记着国家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②完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得到了全方位的推动和改善,考试录用的规模和范围在不断扩大,录用过程的透亮化、公开化和同等化也在渐渐完善。公务员政治、文化素养的不断提升,为国家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增加了活力。【特殊提示】我国建立公务员制度的根本目的在于克服以往干部制度的缺陷和弊端,建立起精干、高效和强有力的行政工作系统。1.简述晚清选官制度变革的表现。提示:(1)1905年,光绪帝诏准袁世凯、张之洞等人的立停科举之奏,确定自1906年起,全部乡会试一律停止。至此,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1000多年的科举制度最终被废除。(2)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设立。(3)清政府制定了《考验游学毕业生章程》,确立了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2.简述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的内容及影响。提示:(1)内容:孙中山认为,在官员选拔方面,应以考试制度为主,也就是在“五权宪法”的框架之中,国家建立考试院,主管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同时,要完善国家政治制度,建立文官的培育、任用、监察等方面的运行机制。(2)影响: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进一步奠定了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3.简述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考试制度的内容。提示:1913年初,北洋政府颁布了《典试委员会编制法草案》《文官考试法草案》,这是文官考试制度建立的标记。选拔官员的方式主要采纳考试和甄别两种方式。4.简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的内容。提示:从1929年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到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标记着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公务员的选任由最高考试机关——考试院负责,孙中山关于文官考试的思想主见,几乎全部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确立。此外,对一般在职人员,国民政府也效仿北洋政府,采纳甄别审查措施,使其取得任用资格。5.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的内容。提示:干部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国家干部人事管理体制、原则、机构,以及干部选拔、任用、考核、沟通、培训等内容。6.简述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改革和完善干部制度的表现。提示:在干部选拔、任用、考核、奖惩、离休、退休、培训、工资、回避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坚持贯彻中国共产党管理干部的根本原则下,我国逐步实现了干部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特殊是在干部管理体制上不断加强法制建设,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7.简述我国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的标记。提示:1993年,公务员制度起先推行。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记着国家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主题近代以来我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的演化历程史料一1888年清政府准设算学科取士,首次将自然科学纳入考试内容1898年加设经济特科,荐举经时济变之才1901年清廷实行“新政”后,各地封疆大吏纷纷上奏,重提改革科举。复原经济特科1904年清廷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作为第一个经由政府颁布并在全国范围内付诸实施的官方学制文件,其颁布标记着中国近代学制的诞生1905年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咸趋实学1906年始清廷诏准全部乡试,会试一律停止史料二南京国民政府采纳公务员制度。国民政府公布的《考试法》规定了考试的详细方法和操作规程。考试分为一般考试、高等考试、特种考试。高等考试,甄拔各项荐任职公务员,分为三试:第一试科目为国文、本国史地、国民党党义;其次试为专业科目;第三试为面试和成果审查。国民政府先后颁布了《公务员任用条例》《公务员任用法》。1931年6月,国民政府公布了《公务员惩戒法》和《公务员惩戒委员会组织法》,但是得不到严格执行。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不得不指出,“多年来官僚主义已构成政治上的最大弊害,而以敷衍塞责、假公济私为尤甚”。——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史料三以199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正式颁布为标记,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正式建立。该规定实施20年以来,一大批优秀人才接连进入国家机关工作,为国家公务员队伍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簇新血液。——摘编自韩达亮《当代中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浅析》[思索](1)(史料实证)结合史料一及所学学问概括清朝教化领域改革的特点,并指出其社会背景。提示:特点:将经济等好用内容纳入考试范围;创建近代教化体制;废除科举考试。背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对新式人才的需求增加;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受西方的侵略,清政府的统治面临严峻危机,旧的科举考试不能选拔真正人才;受西方先进教化体制的影响;国内开明人士的提倡。(2)(历史说明)依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评述南京国民政府选官制度的新变更。提示:变更:确立相关法律制度;政治色调深厚;考试内容和形式更专业化和标准化;与国际接轨。评:受西方文明的影响,逐步法制化;初步建立了公务员体系,有利于人才选拔;有利于维护国民党的统治;社会动荡,法令无法严格执行,腐败现象严峻。(3)(历史说明)依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我国实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意义。提示:意义:推动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有利于人才的选拔;有助于干部队伍的年轻化和专业化。1.清末的科举制被废除缘由(1)主观缘由:晚清科举制自身问题日渐突出,八股取士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清末科举制度严峻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缘由之一;科举制度不利于学问创新,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育。(2)客观缘由:在鸦片斗争后,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思想文化起先传入中国,近代工业以及民族工业出现并不断发展,我国起先向现代化的社会转型,而传统的八股取士制度无法培育出与中国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因此迫切须要进行教化制度改革。2.清末废除科举制的主动影响(1)促进了国内社会风气转变与基层改革。在废除科举制度的第2年,清朝政府宣布要打算立宪。为打算宪政,不少州县的基层社会士绅与新式学堂的毕业生起先创办和组织农会、教化会,并且大部分地方起先自治,同时实施人口的普查,对识字教化进行推广,渐渐起先封建制度的废除运动。(2)动摇了清王朝统治基础。在科举制度废除的背景下,我国士绅阶层政治倾向起先出现戏剧性的变更,从封建政府支持者渐渐转变成封建政府的反对者,这些状况清政府都始料未及。(3)推动了新型教化体制的建立。通过废除科举制度可以建立新型教化制度,这些教化制度有着近代意义,对于中国文化发展有着重要作用。(4)推动了民族救亡与留学运动。废除科举制度以后,接受了新型教化的学者对于政治有着较强的敏感性,他们比较擅长驾驭时代的脉搏,推动着时代变革潮流,使得中国的近代社会渐渐与封建统治社会脱离。3.评价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1)主动意义:北洋政府的文官考试制度是中国近代人事制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一环,在短时间内基本废除中国封建职官管理制,初步建立起近代文官法律制度的雏形,推动了人事制度近代化的进程,对当代公务员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义。(2)局限性:仍存在施行范围小和缺少文官晋升的法律法规等弊端。4.我国建立公务员制度的意义(1)将会促进干部的分类管理,推动干部人事制度的全面改革。(2)可以加强政府系统干部人事管理的民主化、法制化和科学化。(3)有利于形成和建立起精干、高效和强有力的行政工作系统。5.中国的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的区分(1)不搞“政治中立”。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途是建立中国公务员制度的根本指导原则,建立公务员制度的目的就是要为贯彻和执行党的基本路途供应制度保证。所以,要求公务员必需始终与党中心保持一样,坚决捍卫和执行党的路途、方针、政策。而西方文官制度则强调所谓“政治中立”的原则,要求文官不得参与党派等政治活动,在公务活动中不得带有党派的政治倾向性等等。(2)坚持党管干部。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各项事业的核心力气,公务员制度是党的干部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公务员的管理上,强调要坚持党的组织领导,贯彻党的组织路途,保持党对政府重要领导人选的举荐权。而西方文官制度则强调文官管理必需独立于党派之外,“不受任何党派干预”,“与党派政治脱钩”,是独立的管理系统。(3)不搞“两官分途”。我国公务员制度没有“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划分。这是由于我国是共产党执政的国家,不搞多党轮番执政,所以不存在政务官与事务官的截然分野。而西方文官制度则实行“两官分途”,强调政务官的所谓政治化和事务官的所谓职业化,这是两个迥然不同的职官体系,相互之间不能转任。(4)坚持服务于民的宗旨。做人民公仆,为人民办事,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这是中国公务员最根本的行为准则。中国公务员没有自己集团的特殊利益,也不存在任何形式的特权。而西方国家的文官则是一个独立的利益集团,它受雇于政府,是政府的雇员,一切听从政府须要,为政府利益服务。6.西方的文官制度对我国目前干部队伍建设的借鉴意义不断拓展干部队伍的选拔渠道,实行选拔方式多样化和选拔范围社会化;依据德才兼备的要求,坚持选拔标准的刚性化;建立健全选拔机制,实行选拔程序的规范化和制度化。1.袁世凯、赵尔巽、张之洞等在《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中曾言:“设立学堂者……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化,具有一般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查科场试士,但凭文字之短长,不问人品之贤否。是以暗中摸索,最足为世诟讥。今学堂定章于各项科学外,另立品德一门,用积分法……共分言语、容止、行动、作事、交际、出游六项,随处稽查。”由此推断错误的是(D)A.材料认为德和才都是国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B.材料中强调学校在德才培育中的重要性C.材料认为德可以通过课程教化、日常考查等方法养成D.材料中确定了科举制的正面作用解析:据材料信息“但凭文字之短长,不问人品之贤否。是以暗中摸索,最足为世诟讥”可知,科举制度存在弊端,忽视对品德的考查,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材料中均有体现,故解除。2.作为教化救国措施之一,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明确指出:“至于立学宗旨,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明其智识,练其艺能。”据材料可知清政府(D)A.教化理念发生根本性变更B.教学的内容以西学为本C.儒学成为救国的主要内容D.教化改革适应政治须要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而后以西学明其智识,练其艺能”可知,《奏定学堂章程》“中体西用”的办学思想,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这说明清政府的教化改革适应了政治的须要,故D项正确;A项错误,当时教化理念仍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材料“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说明B、C项错误。3.下图所示《奏定学堂章程》颁布表明,当时中国(D)学堂分为初等和高等小学堂、中学堂、高等学堂三级……高等学堂毕业生授予举人功名,中学堂和高等小学堂毕业生授予生员功名。——《奏定学堂章程》(1904年)A.政府废除了科举制B.近代教化事业起步C.完全确立近代学制D.新旧教化体制并存解析:科举制废除是1905年,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标记着近代教化事业起步,故B项错误;当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行能完全确立近代学制,故C项错误;据材料中学堂可分为小学堂、中学堂、高等学堂可知体现了新的教化体制,而材料中“举人”“生员”体现的是旧的体制,故D项正确。4.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相继颁发了一整套文官法,将文官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政务官负责制定政策,随内阁更替而变动;事务官负责执行政策,管理行政事务,不因内阁更替而变动。文官法的颁发(C)A.为复辟帝制做打算B.规范了官员等级秩序C.有利于政治近代化D.推动了政党政治发展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CH-5儿童各年龄期保健课件
- 2025年全球及中国缆索式起重机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高压有载分接开关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可见光波段高光谱成像(HSI)设备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墙磨机开关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打印贴标机和耗材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工业PTFE密封件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超高频RFID一次性腕带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便携手持式光谱仪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除湿白带丸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民政局离婚协议书范本(民政局官方)4篇
- 2024年03月四川农村商业联合银行信息科技部2024年校园招考300名工作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口算练习题总汇
- ISO17025经典培训教材
- 餐饮行业品牌介绍商务宣传PPT模板
- 东南大学宣讲介绍
- 2023年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单招综合素质题库及答案解析
- 九年级下册-2023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知识点速查速记(部编版)
- GB/T 18103-2022实木复合地板
- 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
- 辅导班合伙人合同范本(2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