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信息化建设和数据共享平台解决方案_第1页
行业信息化建设和数据共享平台解决方案_第2页
行业信息化建设和数据共享平台解决方案_第3页
行业信息化建设和数据共享平台解决方案_第4页
行业信息化建设和数据共享平台解决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行业信息化建设和数据共享平台解决方案TOC\o"1-2"\h\u25072第1章项目背景与意义 4166001.1行业信息化建设概述 4292011.2数据共享平台在行业的作用 4308551.3项目目标与预期效果 519192第2章行业信息化现状分析 5178222.1国内外信息化发展现状 5218692.1.1国际信息化发展 5260242.1.2我国信息化发展 5310272.2我国行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5103222.2.1信息化发展不平衡 5313342.2.2数据共享与开放程度低 6204212.2.3信息化人才短缺 6284222.3行业信息化需求分析 6277982.3.1提高治理能力 6301142.3.2优化公共服务 6230952.3.3强化数据共享与开放 6241862.3.4提升信息安全保障 626655第3章数据共享平台总体设计 6170423.1设计原则与目标 6238093.1.1设计原则 683363.1.2设计目标 7114533.2平台架构设计 754683.2.1总体架构 7161233.2.2技术架构 7140373.3技术选型与标准规范 8213973.3.1技术选型 823293.3.2标准规范 815152第4章数据资源整合与治理 828714.1数据资源梳理与分类 835054.2数据采集与清洗 9323214.3数据存储与管理 955084.4数据质量保障 925111第5章数据共享与交换机制 976125.1数据共享模式 10157155.1.1集中式共享模式 106665.1.2分布式共享模式 10129595.1.3混合式共享模式 1079425.2数据交换技术 10128265.2.1数据交换架构 10181645.2.2数据抽取与转换 10228705.2.3数据交换协议 10158235.3数据安全保障 10210525.3.1数据加密 10208285.3.2访问控制 10227695.3.3安全审计 10176015.4共享交换策略与规范 1113645.4.1数据共享原则 11216355.4.2数据交换规范 1175335.4.3数据质量管理 1191505.4.4数据更新与维护 1182755.4.5异常处理与应急响应 119193第6章业务应用系统集成 11300426.1业务流程优化与重构 11214686.1.1分析现有业务流程 11188186.1.2设计优化业务流程 11225246.1.3重构业务流程 11136906.2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 11155346.2.1需求分析 11227156.2.2系统架构设计 12321326.2.3系统开发与实施 12149866.2.4系统维护与升级 12324546.3系统集成与兼容性测试 1220096.3.1系统集成策略 12215666.3.2集成接口设计 12157126.3.3兼容性测试 12182956.4业务协同与监管 1219016.4.1业务协同机制 12247756.4.2协同平台建设 12115746.4.3监管体系构建 1245766.4.4政策法规支持 1219379第7章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12219487.1网络与数据中心建设 1210947.1.1网络架构设计 13310137.1.2网络设备选型与部署 1396687.1.3数据中心规划与建设 1361767.1.4数据中心能源管理与绿色节能 13190957.2服务器与存储设备选型 1307.2.1服务器选型原则 13320127.2.2服务器配置与优化 13253427.2.3存储设备选型原则 13151267.2.4存储设备配置与数据保护策略 13290497.3云计算与大数据平台 13156157.3.1云计算平台建设 13200477.3.2云计算资源调度与管理 13161047.3.3大数据平台架构设计 13161137.3.4大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 13192087.4安全防护与灾备体系 13156457.4.1网络安全防护策略 13130557.4.2数据安全保护措施 13326137.4.3应用安全防护技术 1363387.4.4灾备体系建设与应急预案 13304417.4.5安全运维与监控体系 1311243第8章用户体验与可视化展示 14296818.1用户体验设计 1498358.1.1用户需求分析 14287478.1.2交互设计 14112518.1.3界面设计 14137158.2数据可视化技术 1424548.2.1数据可视化类型 1417528.2.2可视化设计原则 14287228.2.3可视化工具与库 14194878.3移动端与Web端应用 14133848.3.1移动端应用 15130988.3.2Web端应用 15201918.3.3适配与兼容性 15141808.4个性化定制与智能推荐 15319618.4.1个性化定制 15229418.4.2智能推荐 15320908.4.3用户反馈与优化 1524498第9章项目实施与组织管理 1574069.1项目进度计划与里程碑 1545109.1.1合理划分工作阶段,明确各阶段任务和目标; 15253049.1.2保证关键节点和里程碑的合理性,保证项目按计划推进; 1510229.1.3充分考虑项目风险和不确定性,预留一定的时间缓冲; 15148449.1.4保证项目进度与质量并重,避免盲目追求进度。 159939.1.5项目启动:完成项目立项、组建项目团队、明确项目目标等; 16312359.1.6需求分析与设计:完成项目需求调研、系统架构设计、数据共享方案设计等; 1655909.1.7系统开发与实施:完成系统开发、集成、测试和部署; 1668229.1.8项目验收:完成项目验收、培训、移交等工作; 16190849.1.9运维与优化:开展项目运维、持续优化和升级。 16272039.2质量控制与风险管理 16321519.2.1质量控制: 16107919.2.2风险管理: 16304669.3人力资源与培训 16179809.3.1项目团队: 16283839.3.2培训: 16191859.4项目评估与优化 16107459.4.1项目绩效评估: 1750169.4.2项目持续优化: 1724901第10章项目验收与运维保障 171550710.1系统测试与验收 172913910.1.1测试目的与原则 17610.1.2测试内容与方法 1732810.1.3验收流程与标准 17636810.2运维管理制度与流程 172538710.2.1运维组织架构 172649810.2.2运维管理制度 171165410.2.3运维流程优化 171134210.3监控与故障处理 18811010.3.1监控体系建设 18405610.3.2故障处理流程 182155110.3.3应急预案与演练 181167610.4持续优化与升级策略 181617210.4.1系统优化策略 181759210.4.2技术升级策略 18632810.4.3数据共享与开放 18第1章项目背景与意义1.1行业信息化建设概述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提升行业管理水平、优化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行业信息化建设旨在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为民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在此背景下,我国行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与此同时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信息孤岛、数据利用率低等。为此,加快行业信息化建设,提高数据共享能力,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1.2数据共享平台在行业的作用数据共享平台作为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作用:(1)促进政务信息资源整合。通过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实现各部门间政务数据的互联互通,消除信息孤岛,提高政务信息资源利用率。(2)提高决策效率。数据共享平台可以为决策提供全面、准确、实时的数据支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精准性和有效性。(3)优化公共服务。数据共享平台有助于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政务服务效能,为民众提供一站式、个性化公共服务。(4)促进社会治理创新。数据共享平台可以助力行业在社会治理领域实现数据驱动、精细化管理,提升社会治理水平。1.3项目目标与预期效果本项目旨在构建一套适用于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和数据共享平台解决方案,实现以下目标:(1)建立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全面整合与共享。(2)提升行业信息化水平,优化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3)推动政务服务创新,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满意度。(4)支持决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精准性和有效性。预期效果:(1)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政务数据的高效流通与共享。(2)提升行业管理水平,提高政务服务效能。(3)为决策提供有力数据支持,助力社会治理创新。(4)提高民众对政务服务的满意度,推动与民众的互动与合作。第2章行业信息化现状分析2.1国内外信息化发展现状2.1.1国际信息化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各国都在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以期提高治理能力、优化公共服务。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等,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加大投入,推动信息化发展。例如,美国实施"开放"计划,推动政务数据开放共享;英国推出"即平台"战略,构建数字公共服务体系;日本则致力于电子政务的整合与优化,提升服务效率。2.1.2我国信息化发展我国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等。各级积极落实政策,推进电子政务、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行业的应用,不断提高治理现代化水平。2.2我国行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2.2.1信息化发展不平衡我国行业信息化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现象,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的信息化建设相对较好,而偏远地区和基层部门信息化建设滞后。2.2.2数据共享与开放程度低尽管我国行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一定成果,但数据共享与开放程度仍较低。部门间存在信息孤岛,数据资源共享机制不完善,导致决策和服务效率受到影响。2.2.3信息化人才短缺行业信息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较高,但目前我国信息化人才短缺,尤其是既懂技术又懂政务的复合型人才。这使得行业信息化建设面临人才瓶颈,影响其发展进程。2.3行业信息化需求分析2.3.1提高治理能力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需求是提高治理能力,包括决策科学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便捷化等方面。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政务数据整合与分析,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2.3.2优化公共服务行业信息化建设旨在优化公共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实现政务服务便民化。2.3.3强化数据共享与开放行业信息化建设需强化数据共享与开放,打破信息孤岛,实现部门间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同时加大政务数据开放力度,激发社会创造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2.3.4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行业信息化建设要重视信息安全,加强网络安全防护,保证政务数据安全。同时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提高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第3章数据共享平台总体设计3.1设计原则与目标3.1.1设计原则数据共享平台的设计遵循以下原则:(1)标准化原则:遵循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规范,保证平台数据的一致性和互操作性。(2)安全性原则:保证数据安全,对数据进行严格的权限控制和加密处理。(3)可扩展性原则:平台架构设计具备良好的扩展性,能够满足未来发展需求。(4)易用性原则: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简化操作流程,提高用户体验。3.1.2设计目标数据共享平台的设计目标如下:(1)实现行业内部数据资源的高效整合,提高数据利用率。(2)促进行业内部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3)保障数据安全,防止数据泄露、篡改等风险。(4)降低信息化建设成本,提高行业工作效率。3.2平台架构设计3.2.1总体架构数据共享平台采用分层架构设计,分为数据源层、数据传输层、数据处理层、数据服务层和应用层。(1)数据源层:包括行业内部各部门的数据资源,如业务系统、数据库等。(2)数据传输层:负责将数据从数据源层传输到数据处理层,采用安全可靠的数据传输协议。(3)数据处理层:对数据进行清洗、转换、整合等处理,形成统一的数据格式。(4)数据服务层:提供数据查询、数据订阅、数据等服务,满足不同场景下的数据需求。(5)应用层:为行业内部部门提供数据共享、业务协同等应用服务。3.2.2技术架构数据共享平台技术架构主要包括以下模块:(1)数据采集模块:负责从数据源层采集数据。(2)数据存储模块: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保障数据的高效存储和读取。(3)数据处理模块:实现对数据的清洗、转换、整合等处理。(4)数据服务模块:提供数据查询、数据订阅、数据等服务。(5)安全保障模块:实现对数据的权限控制、加密传输、安全审计等功能。3.3技术选型与标准规范3.3.1技术选型数据共享平台的技术选型如下:(1)数据库:选用成熟的关系型数据库,如Oracle、MySQL等。(2)大数据处理:采用Hadoop、Spark等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3)数据传输:使用、Kafka等安全可靠的数据传输协议。(4)数据存储:采用分布式文件存储系统,如HDFS、Ceph等。(5)前端技术:使用HTML5、CSS3、JavaScript等前端技术,实现用户界面。3.3.2标准规范数据共享平台遵循以下标准规范:(1)数据标准:遵循国家及行业相关数据标准,如GB/T2260201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等。(2)接口规范:采用RESTfulAPI等标准接口规范,实现平台与外部系统的对接。(3)安全规范: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如《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保证数据安全。(4)运维规范:遵循ITIL、ISO/IEC20000等运维管理标准,保证平台稳定运行。第4章数据资源整合与治理4.1数据资源梳理与分类行业信息化建设和数据共享平台的成功实施,依赖于高效的数据资源整合与治理。需对现有数据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分类。通过深入分析各部门业务流程及数据特征,构建科学合理的数据资源目录体系。数据资源梳理与分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a.政务数据:涵盖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经济调节等领域的基础数据和业务数据。b.公共数据:包括地理信息、统计数据、法律法规等具有公共属性的数据。c.元数据:描述数据的数据,用于支持数据的查询、管理和分析。4.2数据采集与清洗数据采集与清洗是保证数据质量的关键环节。在数据采集阶段,需采用多种方式获取各类数据,包括系统对接、人工录入、网络爬虫等。针对不同数据源,制定相应的数据采集策略。数据清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数据去重:对重复数据进行识别和删除,保证数据的唯一性。b.数据校验:检查数据是否符合预定义的格式和规范,对异常数据进行提示和处理。c.数据补全:对缺失的数据进行补充,保证数据的完整性。4.3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存储与管理是保障数据长期稳定利用的基础。针对行业数据特点,采用分布式存储、大数据处理等技术,构建高效、可靠的数据存储和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a.数据库设计:根据业务需求,设计合理的数据表结构,满足数据存储和查询需求。b.数据仓库:通过构建数据仓库,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多维度分析。c.数据备份与恢复: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保证数据安全,提高数据恢复能力。4.4数据质量保障数据质量是行业信息化建设和数据共享平台的核心要素。为保证数据质量,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数据质量保障工作:a.数据质量评估:建立数据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对数据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控。b.数据质量管理:制定数据质量管理策略,对数据质量问题进行及时整改。c.数据质量改进:通过优化数据采集、清洗、存储等环节,不断提高数据质量。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数据资源整合与治理,为行业信息化建设和数据共享平台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支持,助力行业高效、智能地开展各项工作。第5章数据共享与交换机制5.1数据共享模式5.1.1集中式共享模式在集中式共享模式下,行业各部门的数据统一汇聚至数据中心,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和统一对外提供服务。该模式有助于提高数据利用率和降低重复建设成本。5.1.2分布式共享模式分布式共享模式允许各部门在保持数据所有权和自治权的前提下,实现数据共享。通过构建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和接口规范,实现各部门间数据的互联互通。5.1.3混合式共享模式混合式共享模式结合了集中式和分布式共享模式的特点,根据不同业务需求和数据类型,灵活采用适当的共享方式。5.2数据交换技术5.2.1数据交换架构数据交换架构包括数据源、数据传输、数据接收和处理等环节。采用分布式计算、大数据处理等技术,实现高效、稳定的数据交换。5.2.2数据抽取与转换数据抽取与转换是数据交换的关键环节。采用ETL(Extract,Transform,Load)技术,实现数据从源系统到目标系统的准确、完整传输。5.2.3数据交换协议采用标准化数据交换协议,如RESTfulAPI、Web服务等,实现不同系统间数据的无缝对接。5.3数据安全保障5.3.1数据加密采用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技术,对传输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保证数据安全。5.3.2访问控制实施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根据用户身份和权限,控制数据的访问范围和操作权限。5.3.3安全审计建立安全审计机制,对数据共享与交换过程进行监控和记录,保证数据安全。5.4共享交换策略与规范5.4.1数据共享原则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保证数据共享的合理性和有效性。5.4.2数据交换规范制定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包括数据格式、传输协议、接口规范等,保证数据交换的一致性和稳定性。5.4.3数据质量管理建立数据质量管理制度,对共享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和监控,提高数据共享的价值。5.4.4数据更新与维护明确数据更新和维护的责任主体,保证共享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5.4.5异常处理与应急响应建立异常处理和应急响应机制,对数据共享与交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降低风险。第6章业务应用系统集成6.1业务流程优化与重构6.1.1分析现有业务流程对行业现有业务流程进行深入分析,识别流程中的瓶颈和冗余环节,为优化和重构提供依据。6.1.2设计优化业务流程基于分析结果,设计符合行业特点的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6.1.3重构业务流程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重构,实现业务环节的简化和整合,提升行业信息化建设水平。6.2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6.2.1需求分析充分了解行业业务需求,明确应用系统的功能、功能和用户体验等要求。6.2.2系统架构设计根据需求分析,设计应用系统的整体架构,包括技术架构、数据架构和业务架构等。6.2.3系统开发与实施采用成熟的技术和工具,进行应用系统的开发、测试和部署,保证系统稳定可靠。6.2.4系统维护与升级建立系统维护和升级机制,及时修复漏洞,优化系统功能,满足业务发展需求。6.3系统集成与兼容性测试6.3.1系统集成策略制定系统集成策略,实现各应用系统之间的无缝对接,提高业务协同能力。6.3.2集成接口设计设计标准化、可扩展的集成接口,保证各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和共享。6.3.3兼容性测试开展系统兼容性测试,验证不同系统、平台和设备之间的协同工作能力。6.4业务协同与监管6.4.1业务协同机制建立业务协同机制,推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6.4.2协同平台建设搭建业务协同平台,实现行业内部及与其他行业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6.4.3监管体系构建构建行业监管体系,加强对业务流程、应用系统和数据共享的监管,保证信息安全。6.4.4政策法规支持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为业务应用系统集成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第7章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7.1网络与数据中心建设在网络与数据中心建设方面,应遵循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扩展性的原则。构建高速、稳定、安全的网络环境,为行业信息化提供基础支撑。针对网络架构,采用分层设计,实现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的合理布局。同时采用虚拟化技术,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和灵活性。7.1.1网络架构设计7.1.2网络设备选型与部署7.1.3数据中心规划与建设7.1.4数据中心能源管理与绿色节能7.2服务器与存储设备选型服务器与存储设备是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环节。应根据业务需求、数据量、功能要求等因素,合理选型服务器与存储设备。7.2.1服务器选型原则7.2.2服务器配置与优化7.2.3存储设备选型原则7.2.4存储设备配置与数据保护策略7.3云计算与大数据平台云计算与大数据平台为行业信息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通过构建云计算与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资源的整合、分析和挖掘,为决策提供有力依据。7.3.1云计算平台建设7.3.2云计算资源调度与管理7.3.3大数据平台架构设计7.3.4大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7.4安全防护与灾备体系安全防护与灾备体系是保障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应从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防范,保证信息系统稳定可靠运行。7.4.1网络安全防护策略7.4.2数据安全保护措施7.4.3应用安全防护技术7.4.4灾备体系建设与应急预案7.4.5安全运维与监控体系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建设,为行业信息化提供坚实的基础设施保障,推动行业信息化建设和数据共享平台的发展。第8章用户体验与可视化展示8.1用户体验设计用户体验(UserExperience,简称UX)设计是行业信息化建设和数据共享平台中的重要环节。本节主要从用户需求分析、交互设计、界面设计等方面展开论述。8.1.1用户需求分析深入挖掘行业工作人员和公众用户的需求,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用户画像等方法,了解用户在使用信息化平台时的痛点和期望。8.1.2交互设计根据用户需求分析,设计简洁、直观、易用的交互流程。保证用户在使用平台时,能够快速找到所需功能,提高工作效率。8.1.3界面设计遵循一致性、简洁性、易用性原则,设计美观、符合形象的界面。同时考虑到不同用户群体的审美需求,进行针对性的界面设计。8.2数据可视化技术数据可视化是行业信息化建设和数据共享平台的核心功能之一。本节主要介绍数据可视化技术的应用和实践。8.2.1数据可视化类型根据数据特性,选择合适的可视化类型,如柱状图、折线图、饼图、地图等,直观展示行业数据。8.2.2可视化设计原则遵循可视化设计原则,如数据准确、信息清晰、视觉美观等,保证用户能够快速获取有效信息。8.2.3可视化工具与库介绍国内外主流的可视化工具与库,如ECharts、D(3)js等,为行业信息化平台提供技术支持。8.3移动端与Web端应用针对行业信息化建设和数据共享平台,本节主要讨论移动端与Web端的应用。8.3.1移动端应用根据移动端特点,设计适应手机、平板等设备的界面和功能,满足用户随时随地的需求。8.3.2Web端应用优化Web端界面和功能,适应不同浏览器和设备,提高用户体验。8.3.3适配与兼容性针对不同操作系统、浏览器和设备,进行适配和兼容性测试,保证用户在各个平台上的良好体验。8.4个性化定制与智能推荐为满足行业用户个性化需求,本节主要介绍个性化定制与智能推荐技术的应用。8.4.1个性化定制根据用户行为和偏好,提供个性化设置,如界面风格、功能模块等。8.4.2智能推荐结合用户数据和平台内容,运用推荐算法,为用户推荐相关政策和资讯,提高用户体验。8.4.3用户反馈与优化收集用户反馈,对个性化定制和智能推荐功能进行持续优化,提升用户满意度。第9章项目实施与组织管理9.1项目进度计划与里程碑为保证行业信息化建设和数据共享平台项目的顺利实施,本项目将制定详细的进度计划,并设立明确的里程碑。项目进度计划将遵循以下原则:9.1.1合理划分工作阶段,明确各阶段任务和目标;9.1.2保证关键节点和里程碑的合理性,保证项目按计划推进;9.1.3充分考虑项目风险和不确定性,预留一定的时间缓冲;9.1.4保证项目进度与质量并重,避免盲目追求进度。项目里程碑如下:9.1.5项目启动:完成项目立项、组建项目团队、明确项目目标等;9.1.6需求分析与设计:完成项目需求调研、系统架构设计、数据共享方案设计等;9.1.7系统开发与实施:完成系统开发、集成、测试和部署;9.1.8项目验收:完成项目验收、培训、移交等工作;9.1.9运维与优化:开展项目运维、持续优化和升级。9.2质量控制与风险管理为保证项目质量,本项目将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并开展风险管理。9.2.1质量控制:(1)制定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保证项目各阶段质量;(2)设立专门的质量管理小组,负责监督、检查和指导项目质量工作;(3)采用成熟的技术方法和工具,提高项目开发质量;(4)定期开展质量审查和评估,保证项目质量持续改进。9.2.2风险管理:(1)识别项目风险,包括技术风险、人员风险、市场风险等;(2)分析风险影响和可能性,制定风险应对策略;(3)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觉和应对风险;(4)定期开展风险审查,调整风险应对措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